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合集下载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 3 封闭 良好 : 良好的封 闭是保证 引流效果的关键 。清 洁干燥周 围皮肤 , 生物膜粘贴密 闭牢 固 , 使 粘贴 时薄膜 的覆盖范 围要包括 3 4 e 的创缘健 康皮肤 。引流管可 于距创缘 5c 的正常皮下 ~ m m 组织戳:  ̄ 出 J 4 维持 负压 : fJ LI 。( ) 持续高负 压是 负压封闭引流技 术 的重要特点 , 负压 的高低 和有无 中断直 接影 响到引流效果 , 一 般应 维持负压在 4 0~ 0 mH , 5 6 0m g 负压 <10mm 引流 效果 明 5 Hg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胃大部切 除术 后残 胃胃瘫综合征 (G ) P S 的病 因、 断及 治疗 。方法 诊
对 2 例 胃大部切 除术后发 生 胃瘫综 0
合征的发病 因素 、 临床表现 、 断方法及治疗手 段进行 分析 。结果 术前 流 出道梗 阻和 胃肠 吻合 方式 是术后 P S的高危 因素 。 胃 诊 G
可 外科学杂志 21 南 02年 9月第 1 第 5期 H N O R ALOFS R E Y Sp 2 1 , o. 8 N . 8卷 E ANJ U N U G R e .0 2 V 11 , o5

l ・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续负压 引流技 术是引流主动全方 位引流 , 流腔 内零积 聚 , 引 减少 坏死 组织 吸收 , 保持 创面清 洁 , 增加创 面血 供 , 改善创 面血液 循 环, 促进 肉芽组织生长 , 减轻创 面水肿 , 降低血 管组织通 透性 , 促 进腔 隙闭合 , 同时良好 的半透 明生 物膜 封 闭是引 流腔 与外界 隔 绝, 有效防止感染 。术后加强 护理 , 持引流通 畅 , 保 观察封 闭,
18 48 — 1 8 49.

胃瘫(医学ppt)

胃瘫(医学ppt)

• 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综
诊断标准
合如下: (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终止 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 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而 需行胃肠减压者。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 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 机械性梗阻征象。 (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
临床特征
•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
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故患者可 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 现胃振水音。胃镜检查及胃肠 道造影可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 阻,核素标记液体胃排空试验 提示胃排空延迟。发病率:国
治疗
• 心理干预 • 一般治疗 • 促动力药物
治疗
• 中医治疗 • 胃镜治疗 • 手术治疗:慎 重
• 中药:大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十
全大补汤
• 针灸: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
三阴交、太冲等,重者取俞穴
胃镜治疗
胃镜检查改善胃瘫症状的可能机制: • 通过胃镜注气扩张胃腔和空肠输出袢, 机械刺激胃肠平滑肌,激发了有效蠕 动的形成; • 胃镜适度刺激胃壁或通过吻合口刺激 空肠输出袢,加速胃及空肠输出袢蠕 动功能的恢复; • 胃镜检查时可反复多次通过吻合口,
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胃瘫综合征 其中以急性最为常见。 • 发生在术后开 始进食的 慢性胃瘫综合征 1-2 d内或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 渡时;
临床表现 常有持续性上腹饱胀、嗳气、反酸及呕吐大量胃内
容物等症状 体检有胃区振水音
胃肠减压量持续多日>800 ml/d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无蠕动波、吻合口慢性炎症, 有时可见吻合口水肿,但胃镜能通过吻合。 上消化道造影:胃蠕动差或无蠕动,造影剂虽可通 过吻合口,但是胃内造影剂残留多,有明显排空延 缓征象

6例胃癌行远端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分析

6例胃癌行远端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分析
摘要 : 目的 探讨 胃癌行远端切除术后并发 胃瘫 的临床及 治疗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 析自 2 0 1 1年 1月 2 0 1 3年 7月该 院普
外科收治 5 8例 胃癌患者行远端切除术的 临床资料 。结果 前评估 , 积极治疗 胃瘫 。 关键词 : 胃癌 ; 远端切除 ; 胃瘫
d o l :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0 0 9— 6 4 6 9 2 0 1 4 O 1 0 5 0
2 结果
6例均行 胃镜检查确诊 胃癌。 6例 胃癌 患者均行 远端 胃切 除术
械性 梗 阻 。主 要 表 现 为上 腹 饱 胀、 胃肠 胀 气 、 胃 食管反流 、 恶 心、 呕 吐以及 厌食 、 体重减 轻 等。
P G S 常发生在 胃、 十二指肠术后 , 目 前 胃瘫无 明显 2 . 1 病理 结果 本组 6 例术后病理为腺癌 Ⅱ级, 溃 有效疗法 , 胃瘫一旦发生 唯一能做 的就是加 强营养 疡性 。 支持治疗 , 耐心 的等待 胃动力 的恢 复。 胃瘫 的出现 2 . 2 手术并发症 本组无死亡病例 , 其中有 6例经 增加 了患者 的痛苦 、 延 长了患者住院的时间 , 为 了解 胃肠钡剂造影或 胃镜 检查诊断 发生术后 胃瘫 , 在 术 胃癌行远端切除术术 后出现 胃瘫 的高危 因素 , 总结 其治疗手段 , 自2 0 1 1 年1 月 2 O 1 3年 7 月我 院普外 科收治 胃癌患者行远端切除术 5 8 例, 有 6例患者出
P G S 可见于腹部 的任何手术后 , 其 中以 胃癌根 治手
术与胰腺手术更为多见 , 发病率有逐 步增 加的趋势 , 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 可 能与 胃大 部切除导致 胃电
起搏点破坏 、 胃肠运动失 调、 迷走神经 切除等有关 。

胃手术后并发胃瘫的护理

胃手术后并发胃瘫的护理

本组 9 男 7 , 2 , 龄 4 ~ 1 , 中胃癌 6 , 例。 例 女 例 年 O8岁 其 例 胃十
二指肠溃疡 3 术后肛门排气 时间为 4 1d拔除 胃管进食后出现 例。 ~0 ,
恶心 , 上腹部饱胀感 , 呃逆 , 呕吐 大量 胃液。 在 治疗上需长期禁 食 、 胃肠减压 , 同时适 当应用皮质激素和 3 %高渗温盐水洗 胃, 予消炎去 肿, 维持水量合理 调配营养成分 , 给予 3 L营养液缓慢
均匀输入 , 每分钟 2 ~ 0 O 3 滴。注意定期复查血生化 , 有无发 生电解质 紊乱 , 当患 者肠蠕 动出现 时 , 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 内营养不仅有 肠
供养作用 , 更重要 的是能改 善肠 黏膜的屏障功能 。本 组病人使用后
1l 床 资 料 I 缶
后, 每天交替遮盖 , 1 O天后双眼不遮盖 1 , 天 又继续照前遮盖 。并配 合穿针 , 遮盖 l 眼另一 眼穿针 10 20次后交换另一 眼。对 于单眼 0—0
患者应少量多餐 , 一般 在一个月 内避免进 干硬 、 固体
食物 , 以流质为主, 根据病人情况, 逐步半流 、 软食。 胃瘫 的发生给病人带来 了严 重的精 神和经济负担 ,临床护理关
苦, 患者均存在不 同程度 的恐惧 , 担忧甚至绝望心理 , 因此我们必须
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 的思想工作予病人健康进行 专科 知识教育 、 开
医学信息 2 1 00年 1 月第 2 1 3卷第 1 期 Meia I ̄ mai . o. 0 0 V 12 . o1 l dcl n r t n N v2 1. o. 3 N .1 o
胃手术后并发 胃瘫 的护理
何远 丽. 罗 琼
( 西桂 林 市南 溪 山 医院 外六 科 , 西 桂 林 5 1 0 ) 广 广 4 0 2 术后 胃瘫是指在腹部手术后 因胃肠 功能紊乱导致 胃排 空延 缓 ,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0例诊断与治疗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0例诊断与治疗

62主国塞厦匡到!Q!Q生i旦筮!!鲞筮!魍£墅璺!矍』壁坠墅!壁!!垡嫂塑!丛!堂!i避丛业:垫!Q,!!!:!!:塑!:!剂量小,局部效果明显,全身损伤小;②用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既可预防治疗过程中的官颈大出血,又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另外明胶海绵栓塞经过一定时间溶解,栓寒的血管可再通;③灌注广谱抗生素可防止术后感染。

U A E为宫颈妊娠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八年制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50-1451.[3]何小丽,肖松舒,邓新粮.甲氨蝶呤联合官腔镜保守治疗官颈妊娠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9):557-558.[4]杨越波,沈慧敏.李小毛,等.子宫颈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797-800.[5]杨柳.宫颈妊娠的诊治进展[J].华夏医学,2007,21(2):397-399.(收稿E t期:2009—12—25)(本文编辑:傅利霞)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0例诊断与治疗郭辉王志凯胡德升王旺河【摘要】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 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l o例PG 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PG S发生于术后5—8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在5周内治愈。

结论PG S是综合因素所致,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 S的可靠方法。

大部分采用非手术疗法能治愈。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诊治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x)s t s ur gi cal gas t r opar es i s s yn dr om e,P G S)是指腹部手术特别是胃切除术后,在没有排出道梗阻的情况下,其排空速度明显降低所引起的以梗阻表现为主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症。

胃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标签:胃手术;胃瘫胃手术后胃瘫是术后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延缓。

多见于胃手术亦可见于腹部其它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多能治愈。

若误诊盲目手术效果差,并发症机率高,所以及时准确的诊疗非常重要。

结合我院胃肠外科2005—2009年间出现的12例胃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治疗经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该组12例患者其中胃癌手术1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症手术2例。

男性9例,女性3例。

平均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4岁。

术前有幽门梗阻2例。

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的2例,行根治性遠端胃切除的6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的2例,行胃大部切除B-Ⅱ吻合的2例。

1.2诊断标准①术后患者已排气,拔胃管进流食或半流食后出现腹胀、呕吐部分病人出现呃逆,查体振水音阳性,CT或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潴留液。

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②胃肠减压每日引流液600-800ml,持续6-10天或更长时间。

③排除机械性胃流出道梗阻。

④无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

⑤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⑥未应用抑制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1.3诊断方法1.3.1上消化道碘造影,经胃管或口服38-76%的复方泛影葡胺显示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内造影剂长时间存留于胃,数小时后可能有极少造影剂排入小肠。

1.3.2胃镜检查有3例病人术后第20及21天行胃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胃内有潴留胃液,吻合口通畅,未见胃蠕动。

1.4治疗不可盲目手术,本组患者全部保守治愈(1)常规的纠正一般情况如:贫血,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初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早期可应用生长抑素,通过放射介入引导放置鼻小肠营养管后进行肠内营养。

(2)胃肠减压,若每日引流<200ML时可考虑间断夹胃管,夹闭胃管24-48小时无不适造影检查胃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

(3)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西沙比利。

(4)补充谷氨酰胺抑制剂,可保护肠屏障减少细菌移位。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精神因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者术前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应激反应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特
别是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来抑制胃动力,导致胃肠排空延迟。

2. 手术创伤:如果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及胃迷走神经损伤,术后可使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增强,
影响胃蠕动和排空。

另外,胃切除后胃肠道重建使统一体失去功能,胃内环境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消化障碍。

3. 麻醉影响:麻醉可能导致过多空气或氧气吸入胃内,使胃过度膨胀,胃壁肌肉麻痹,术中、术后未做
胃肠减压处理可引起胃瘫发生。

且术后残存麻醉药物直接抑制作用及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不当,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引起胃肠激素紊乱都可引起术后胃瘫。

4. 手术破坏消化道内环境:胃大部手术切除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
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功能,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

以上是胃癌手术后胃瘫的一些可能原因,具体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发生胃瘫,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 ] 王晓仪 主编. 代根 管治疗 学 [ . 1 现 M] 北京 : 民卫生 出 版社 , 人
2 01: 6. 0 2
备过程 中损伤根尖周组织及将牙本质碎屑 、 牙髓组织 、 坏死组 织、 微生物及其产物 、 冲洗液推 出根尖孔 , 引起 根尖周组 织 的 急性炎症 , 是造成术 后疼痛肿 胀 的主要 原 因 J 。常规 的不锈
o h y lcf t e o oa y n c e —i n u e do o t n t me t n t e c ci ai f t r ik lt a i m n d n i i sr u g r t c u ns
较大 , 其特有的螺纹角可使器械在顺时针切割牙 本质 时 , 将碎 屑以反方 向朝 冠方有效 排出。同时采用冠 向下逐步深入地扩
大根 管 , 建立 了良好 的冲洗通道 , 有利 于冲洗液进行有效 的冲 洗, 降低 了根管 内细 菌和毒素 的碎屑 被冲洗液 推出根尖孔 的
trdsr c oo s d f ]Ju a o n oot s20 3 ue uf ei ach ̄ t y .o r l f ddni ,0 9,5 a n u J n E c
h n p r e s u ns a e l i l s 『 ] Jun l f n o a d o ea d i t me t f r i c e J . o ra o d — t nr t cn a u E
K锉在预备根 管时产生 “ 活塞 ” 作用 , 导致大量 的玷污层 和碎 屑封 闭牙本质小 管和侧支根 管 口, 阻碍了冲洗液药 物的抗菌 作用 J 。对于 Po ae 机用镍钛 器械 , rT pr 由于预 备的根管 锥度
dnis20 3 ( )2 7—20 ot ,0 7,3 3 :8 c 9.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票 肿 胃无 蠕 动 波 , 纛 过 。 口 。 同 度 疗 P ‘ 疗 保 治 为 。 有 理 疗一 治 残 不 程 的 以 守 疗 主 要 心 治 、 治 主 般 胃镜 都 能 通 吻合 毒 : 茗 羞


塞 力 ・ 例 者 予 疗、 比 、霉 药有 患 给詈 治 莫 利 素 胃 针 灸 沙 红
HE L0NGJANG EDI NE I I M CI AND HARM ACY r 2 0 Vo. 2No 2 P Ap . 0 9, 13 .
・55 ・
d i1 . 9 9 ji n 1 0 一O 0 . 0 9 0 . 4 o: 0 3 6 /.s . 0 8 1 4 2 0 . 2 0 2 s

疗 过
手 功 性 患 复 间 能 长因 治 术 胃是 能疾 , 时 可 很 , 恢 此 ; 喜 碾
善摹 嚣
壮 怀

糙 糯 鲁 星 复
重插
患 发 。 后接 的 般 疗 主 措 有 食 者 生 , 一 治 的要 施禁 、 受 雷篝 ; 鬟复
纳 洛 酮治疗 急 性酒 精 中毒 3 例体 会 2
吕美 明
( 力 市人 民 医 院 内科 , 龙 江 铁 力 1 2 0 ) 轶 黑 5 5 0
关键词 : 酒精 中毒 ; 洛 酮 纳
中图 分 类 号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14 2 0 ) 2 0 5 一O R5 5 B 1 0 一O 0 (0 9 0 — 0 6 1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是 内科 急诊 中较 常 见 的急 性 中 毒 。 0 6 2 0一 些 酶 而 影 响其 功 能 , 大 脑 皮 质 功 能 受 抑 制 , 者 表 现 为 兴 使 患 O ~ 2 O 一 l 我 院 共 诊 治 3 例 急 性 酒 精 中毒 患 者 , 用 纳 洛 1 O7 2 2 使 奋 , 着 血 中浓 度 的 增 加 , 即 影 响 延 髓 、 髓 , 麻 痹 中枢 随 随 脊 可 酮治疗观察 . 效 满意, 报道 如下。 疗 现 神 经 系 统 。 时 酒 精 的 代 谢 产 物 乙 醛 在 体 内与 多 巴胺 缩 合 成 同 1 资料 与方 法 内 源性 阿 片 肽 , 接 或 间 接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产 生 抑 制 作 用 , 直 】】 一 般瓷 料 . 进 而 影 响 呼 吸 循 环 系 统 及 性 激 素 含 量 , 致 合 成 代 谢 引 起 肝 导 损 害 , 度 中 毒 诱 发 心 血 管 系 统 疾 患 或 呼 吸 中 枢 麻 痹 而 死 重 3 例 均 为 一 次 性 过 量 饮 酒 致 意 识改 变 的酒 精 中毒 者 , 2 男 亡 2 例 , 5 ; 龄 2 ~ 5 岁 . 部 病 例 均 有 明 确 一 次 过 量 酗 7 女 例 年 3 6 全 纳 洛 酮 为 羟 一 2 氢 吗 啡 酮 衍 生 物 , 阿 片样 物 质 的 特 一 是 酒 史 , 酒 量 2 0 10 mL, 现 醉 酒 至 来 院 时 间 最 短 饮 0 ~ O0 出 异 性 拮 抗 剂 。 洛 酮 与 阿 片受 体 亲 和 力 远 大 于 吗 啡 及 脑 啡 纳 3 mi, 长 达 5 。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的 临 床 表 现 分 期 分 为 兴 奋 0 n最 d按 肽 , 脉 用 纳 洛酮 能 迅 速 逆 转 阿 片 样 物 质 的 作 用 , 抗 内 源 静 拮 期 6 , 济失 调 期 1 例 . 例 共 4 昏睡 期 1 例 。 2 既往 无 特 殊 病 史 , 排 并 性 吗 啡 样 物 质介 导 的各 种 效 应 , 交 感 神 经 及 肾上 腺 髓 质分 使 除 其 他 神 经 、 神 疾 病 。 有 患 者 均 伴有 不 同程 度 的呕 吐 、 精 所 腹 泌 释 放 儿 茶 酚 胺 、 列 腺 素 增 加 , 吸 兴 奋 , 压 上 升 , 进 前 呼 血 促 痛 、 晕 、 痛 等 症 状 . 呼 吸 、 吐物 中有 酒 精 气 味 。 头 头 在 呕 患 者 清 醒 。 洛 酮 可 以拮 抗 急性 酒精 中 毒 时 增 高 的 8 内 啡 纳 一 1 2 治 疗 方 法 . 肽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抑 制 作 用 , 以 防止 和 逆 转 酒 精 中毒 , 可 患 者 来 院 就诊 后 立 即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补 液 , 时 给 予 纳 洛 从 而催 醒 与 解 除酒 精 中毒 而 达 到 治 疗 作 用 。 同 酮治疗 : 奋期纳 洛酮04 兴 . mg肌 肉 注 射 ; 济 失 调期 纳 洛 酮 共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严 重 者 可 危 及 生 命 , 及 时 救 治 , 使 患 如 可 08 .mg加 5 %葡 萄糖 液 2 O L静 脉 滴 注 ; 睡 期 静 脉 注 射 纳 者 转 危 为 安 , 少 并 发 症 院 对 3 例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患 者 用 5r a 昏 减 我 2 洛酮 04 . 时纳洛 酮0 8 . mg 同 . mg加 5 葡 萄糖 液 2 0 5 mL 静 脉 纳 洛 酮 治 疗 , 见 不 良反 应 , 愈 率 1 o 。 者 体 会 到 纳 洛 未 治 0 笔 滴注 。 根据 病情 1 h仍 未 清 醒 者 , 复 使 用 纳 洛 酮 0 4 . mg 重 . ~0 8 . 酮 抢 救 急 性 乙 醇 中毒 具 有 催 醒 快 、 程 短 、 法 简 便 、 效 确 疗 方 疗 直 至 清 醒 。 规 静 脉 滴 注 西 咪 替 丁 0 4 . 吐 频 繁者 予 胃 复 切 、 作 用 少 等 优 点 . 其 是 对 急 性 乙 醇 中毒 伴 昏迷 及 低 血 常 .g 呕 副 尤 安 l mg肌 肉 注 射 等 对 症 处 理 。 O 压 者 效 果 尤 佳 , 目前 救 治 急 性 乙醇 中毒 较 为理 想 有 效 的 药 是 1 3 结 果 . 物 , 得临床推广应用 。 值 兴 奋 期 及 共 济 失 调 期 患 者 一 般 在 1 3 清 醒 , 睡 期 ~ h 昏 ( 呼 吸抑 制 、 压 下 降 ) 者 经 上 述 治疗 后 意 识 逐 渐 恢 复 。 有 血 患 呼 吸恢 复 正 常 , 压 逐 渐 回升 至 正 常 . 情 在 3 1 d症 状 消 血 病 ~ 2 失 . 全清醒 , 稳步行走 ,2 患者全部治愈。 完 可 3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胃瘫患者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胃瘫患者的护理

6O . % 。我科 自2 o 0 0年至 2 0 o 7年共 收治 胃大部切 除术
后 胃瘫病人 1 ,现将治疗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例
1 临 床 资 料 与 护 理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1 2例中男 9例 ,女 3例。年龄 3 5—8 岁 ,平均 5 .4± l 15 1 .4岁 。原发病为单纯 胃十二指肠溃疡 8例 ,胃十二指肠 58 溃疡并发穿孔 2例 ,胃十二指 肠溃 疡并发 出血 1例 ,胃十 二指肠 溃疡 并发 幽 门梗 阻 1例 ,行毕罗 氏 Ⅱ式手术 l , o例 毕罗 氏 I 式手术 2例。 12 术后 胃瘫 的诊 断标 准 . ①经 l 项或 者 多项 检查 提示 无 胃流 出的机 械性 梗 阻 ; ② 胃引流量每 日超过 8 0 ,持 续时 间超 过 1d 0 ml 0 ;③ 无 明显
3 4 r 温开水冲洗 ,选择合适的营养液进行肠 内营养 。 0— 0I l l
2 结 果
惧 ,烦 躁不安 ,对预 后产 生怀疑 。为 此护 理人员 及时 与家 属沟通 、谈 心 ,嘱其 家人 及社会多给予积极 的支持和评 价 , 消除病人 恐惧感 ,稳定 情绪 ,提 高治 疗依从 性 ,同时 ,护 士在护理 操作时 主动 向病人 询 问感 觉 ,倾 听病人诉 望 ,注 意环境对病 人心理影 响 ,每项 操作均选择技术 熟练 的护士 , 为其创造 良好护 理氛 围 ,减 轻 了病人 心理负担 ,并 能积极 主动寻求帮 助。 13 2 持续 胃肠减压 的护理 .. 胃肠减 压可减轻 因食物 和胃 液刺激所致 的 胃黏 其他膜 水肿 ,促 进 胃张力恢 复。 胃瘫确 诊后立 即给予 持续 胃肠减 压 ,并在 床头挂 禁食 标志。 胃瘫 患者 留置 胃管时 间长 ,操 作前通 过宣教 和疏 导帮助 患者提

术后胃瘫综合征

术后胃瘫综合征


该患者的诊断依据: 1.胃癌术后24天,进食后呕吐6天 2. 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左 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平坦,无胃肠型 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可见,一 长约15cm纵形的手术瘢痕。腹软,无腹肌紧 张,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Murphy征阴性,全腹未扪及肿块,鼓音,移 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存在,肝脾双肾区无
辅助检 查


水溶性碘剂(38%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示: 胃及残胃饱满、充满液体;胃无力;蠕动波减 弱或消失;胃肠吻合口不畅或有细条状造影剂 溢入空肠,排空困难。 胃镜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吻合口或幽门慢 性水肿、充血、炎症,胃蠕动减弱,胃镜可通 过吻合口或幽门。
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辅助检查 2012年10月20日CT示: 胃术后吻合口周围壁略增厚,残胃体部轻度扩张,双肾囊肿 可能性大。 成人的BMI数值 男 女 过轻 低于20 低于19 适中 20-25 19-24 过重 26-30 25-29 肥胖 30-35 29-34 非常肥胖 高于35 高于34 专家指出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患者BMI 24.10
心理护理 胃肠减压
药物观察
营养支持
饮食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解 释胃瘫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 后。安慰和鼓励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 信心。告之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要 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胃瘫是一种功能 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非手术治愈的。

国内有人主张术前将硅胶鼻饲管和鼻胃管系在 一起置入胃腔,术中将硅胶鼻饲管经吻合口置 入十二指肠水平部(食管胃吻合)或距吻合口 30-40cm的空肠上段(胃空肠吻合),术后6 -12小时开始从硅胶管滴入中药煎剂,有一定 的预防效果。

术后胃瘫综合征

术后胃瘫综合征

预防改进措施
管状胃及幽门成形术:胃食管高位(颈部)吻合的患者出现胃瘫的机 会要高于低位吻合者。 在诸多胃瘫发生原因中, 胃的位置改变 及胃手术创伤占重要地位。 管状胃及幽门成形术的优点 ①切除部分胃小弯组织,胃酸分泌 减少, 胃液潴留较少。 ②管状胃呈上窄下宽, 形态上更接近原 食管与胃,易置于食管床, 术后较早与周围粘连, 限制胃扩张。 ③管状胃容积小, 有利于术后肺叶扩张, 改善肺功能, 膨胀良 好的肺叶可促进胃内容液从引流管内流出, 减少胃潴留。 ④幽 门成形有利于消除幽门痉挛, 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
• 一般治疗 ①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吸出胃内容物减 轻胃负荷, 促进胃张力恢复。 ②纠正电解质紊乱, 保 持酸碱平衡, 补充维生素, 保持内环境稳定。 ③加强 营养, 提供足够热量。 ④每日用3-5%温盐水洗胃, 减轻胃黏膜水肿。 ⑤心理疏导, 与患者加强沟通, 帮 助患者树立信心。
• 药物治疗 ①胃复安、 吗丁啉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可提高静止状态下胃肠道括约肌张力, 增加食管下端 括约肌张力,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增加胃、 食管蠕动, 促进胃排空,。 ②西沙必利, 其作用是激活5羟色胺 第4受体并作用于胃肠道壁内神经末梢, 促进乙酰胆碱 释放, 发挥胆碱能作用, 对整个消化道平滑肌均有促 进作用。 • ③红霉素,作用原理是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 发挥 胃动素样作用,对胃有显著促进作用。 • ④结合中医, 针灸, 胃电起搏等综合治疗
• 至于术中行幽门成形术, 导致倾倒综合征和胆汁反流存 有争议,术中行幽门扩张术可以借鉴。 • 食管癌术中行预防性的幽门成形术, 一直存在着争议。 但是对行二切口或三切口高位吻合的患者,若发现术中 操作复杂不顺利,胃张力过大,应警惕术后胃瘫存在的可 能性。术中行预防性幽门成形术, 既有利于术后判断是 否存在机械性梗阻, 又有利于改善胃瘫后胃液潴留的症 状。

胃瘫

胃瘫

新斯的明为拟副交感神经药物,有明显促进胃蠕动作用。常用剂量为0.5-1.0mg,肌注,每日2次。 5.4.6 Vaezi MF ,Tomita R报道称启动因子Cisapride可保持残胃张力,改善固体食物排空,减轻餐后腹部胀满感,剂量为15 mg/天 . 5.5 静滴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减轻吻合口水肿。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
(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Yeo CJ]等提出的标准为胃管置放>10天,并具备下列1项:
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2受体(DAR2)拮抗剂,作用于平滑肌可促进胃排空,可以减少胃酸返流。一般用量为10-20mg,每6-8小时1次,肌注或经胃管内注入。
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周围性DAR2拮抗剂,通过阻断外周靶器官的DAR2发挥其促胃动力作用,增强胃蠕动,协调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运动时间。
2.1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胃镜检查见胃内粘膜及吻合口水肿对胃排空也有影响,但胃镜可顺利通过证明吻合口水肿并非造成胃瘫的主要原因。
胃瘫
胃瘫定义概述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胃瘫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时会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经病原学统计,就大多数患者并发胃瘫的病因可分为:糖尿病(29%)、术后并发(13%),原发性(36%)[2]。

而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主要原因更多的倾向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和手术本身带来个副作用,其他医源性所致胃瘫的原因有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部分糖尿病用药和其他类肿瘤性疾病等[3]。

1.完整的胃蠕动是由胃底的紧张性收缩、胃窦的位相性收缩和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抑制作用构成的[4]。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

2.手术本身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

3.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致不同程度的胃功能不佳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较毕-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毕-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

4.胃电节律紊乱是胃排空迟缓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胃电起搏与传导过程主要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支配,Cajal细胞相当于心脏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位于胃体、胃窦部肌壁间隙内,术后胃瘫的发生与胃电传导通路中 ICC 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及传导功能下降有关[5]。

有学者认为胃切除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PGS的发生有关[6]。

5.术后持续镇痛术后2-3 d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麻醉镇痛,其麻醉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撤药后交感神经阈值将下降、迷走神经阈值会上升,导致胃动力受到抑制。

同时,术后镇痛对交感神经抑制还可引起血管扩张、低血压,严重者导致脑缺血、缺氧,机体代偿性收缩腹腔脏器和外周血管。

一旦撤除镇痛泵,交感神经抑制被解除,胃肠道血供恢复,从而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胃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导致大量渗出、水肿,其蠕动功能受到抑制,严重者可引起胃瘫。

如μ型阿片受体激动类药物,吗啡、羟可酮和酸他喷他多等[7]。

6.迷走神经损伤、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等综合诱因导致残胃和无神经支配的Roux传出支的排空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2.2诊断与鉴别诊断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凡术后肠功能恢复甚慢或恢复后进食又出现胃潴留症状,检查胃振水音阳性,行胃肠减压后,胃液引流量较多,应考虑本病之可能。

病人一般无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而且肠鸣音不减弱。

由于胃液的基础分泌量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加上胃切除多少不一,对“胃液引流过多”采用量化方法并不可取,关键应动态观察引流量变化的趋势。

与机械性肠梗阻的鉴别除了症状、体征外,胃镜检查最为重要,目前应用也最为广泛。

胃镜检查可提供吻合口无机械梗阻的直接证据,术后10天,只要操作轻柔,不过多注气,胃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可将营养管送达吻合口以远的小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而胃肠X线造影检查即便造影剂不能排至小肠也难以说明是否有机械梗阻,观察胃壁蠕动虽有帮助,仍受到病人状态及检查者的主观影响,只有在造影剂能进入肠道时才可确定胃肠吻合口通畅。

但胃排空时间延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客观的评价:闪烁扫描术[8],无线运动胶囊(wireless motility capsule,WMC)[9]和呼气试验[10]。

闪烁扫描术是核素标记餐胃排空测定是非侵入性检查,而且简便、价廉、敏感性、特异性较强,被认为是最佳检查方法,但受条件所限其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对胃手术后病人尚不能广泛开展。

2.3治疗术后胃瘫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常规应用胃肠减压、支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正常代谢、应用促进胃平滑肌蠕动药物等,病人绝大多数均可在不同时期内得以治愈。

过去多认为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吻合术后排空障碍系吻合口水肿所致。

非手术治疗中,维持水电解质代谢正常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胃瘫病人胃肠减压引流量往往较大,电解质丧失K+、Cl-较多,不及时纠正可加重胃肠道麻痹。

通过胃镜放入吻合口远端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并可注入口服的促进胃肠蠕动药物,使病人减少痛苦、节省费用,值得提倡。

如果肠内营养能满足病人代谢需要,则可不加用静脉补充,甚至可让病人带减压管和营养管出院回家观察治疗,直至康复。

关于胃动力药的疗效,本组观察显示单用红霉素促进胃蠕动效果不佳,而与吗丁啉、西沙必利联用效果较好。

红霉素近年来被认为有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作用,对糖尿病和胃手术后急性胃瘫作用尤佳。

但最新的临床研究发现,虽然红霉素可加快胃排空,但并没有明显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胃肠活动[12]。

不过对胃手术后胃瘫病人的治疗,有效的促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仍将是希望所在。

肉毒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神经肌肉传递,幽门部注射肉毒杆菌可以有效降低幽门部压力,抑制幽门痉挛,加速胃排空时间,但相对于安慰剂治疗并没有明显改善胃瘫的症状[13]。

胃电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ion,GES,)可以提供为胃一种高频低能的电刺激,对特发性、继发性和术后胃瘫有不同程度的促进胃排空作用[14]。

3.4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应尽量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文献及临床经验,我们认为可采用以下措施: (1)合并幽门梗阻的病人,术前应充分洗胃,减轻胃粘膜水肿。

(2)胃肠吻合口大小对残胃排空有一定影响,吻合口较大,适当防止胃瘫发生。

(3)胃肠吻合的角度要适当,粘膜内翻不宜过多。

(4)注意保留大网膜的血液循环供应支,避免大网膜缺血坏死。

(5)胃大部切除及淋巴清扫时注意保留迷走神经主干。

(6)术后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加强支持治疗,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1].Camilleri M, Bharucha AE, Farrugia G.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1;9:5–12..[2].Hyett B, Martinez FJ, Gill BM et al. Delayed radionucleotide gastric emptying studies predict morbidity in diabetics with symptoms of gastroparesis. Gastroenterology 2009;137:445–452.[3].Michael Camilleri, Henry P Parkman, Mehnaz A Shafi, et al. Clinical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Gastroparesis[J]. Am J Gastroenterol 2013; 108:18–37.[4].Park MI, Camilleri M. Review Gastroparesis: clinical update[J]. Am J Gastroenterol. 2006 May; 101(5):1129-39[5].Forster J, Damjanov I, Lin Z, Sarosiek I, et al .Absence of the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patients with gastroparesis and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findings [J]. J GastrointestSurg, 2005, 9(1):102-108.[6].Qing Xin-yu, Liu Feng-l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J]. Chin J Dig, 2005, 7:441-442.[7].Jeong I-D, Camilleri M, Shin A, et al.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apentadol and oxycodone on gastrointestinal and colonic transit in healthy humans[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2;35:1088–1096.[8].Abell TL, Camilleri M, Donohoe K et 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gastric emptying scintigraphy. A Joint Report of th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Society. Am J Gastroenterol 2008;103:753–763.[9].Kuo B, McCallum RW, Koch K et al. Comparison of gastric emptying of a non-digestible capsule to a radiolabeled meal in healthy and gastroparetic subject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8;27:186–196.[10].Szarka LA, Camilleri M, Vella A et al. A stable isotope breath test with a standard meal for abnormal gastric emptying of solids in the clinic and in research.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6:635–643.[11].:O'Brien MD, Bruce BK, Camilleri M. Rumination syndrome: clinical features rather than manometric diagnosis. Gastroenterology 1995;108:1024–1029.[12].A-Lan Lee, Choong-Bai Kim. The effect of erythromycin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subtotal gastrectomized patients[J]. J Korean Surg Soc. 2012 Mar;82(3):149-155.[13].Bai Y, Xu MJ, Yang X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rapyloric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for gastroparesis. Digestion 2010;81:27–34.[14].Chu H, Lin Z, Zhong L et al. A meta-analysis: the treatment of high-frequency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gastroparesi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27:1017–1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