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滉的《五牛图》与通州黄麻纸

合集下载

兴托春犁 唐代韩滉《五牛图》

兴托春犁 唐代韩滉《五牛图》

故宫博物院藏韩M 'i 五牛图.卷声名遐迩,距今已一千两百五十年左右,是最早的传世纸本卷轴画。

图中五头牛姿态各异,生动写实,足见画家功底。

韩榥是准?如何知道这幅画就是韩溪画的?他为什么要画牛尤其是为什么要画五头牛这五头牛的形象是从哪里来的这幅画中过去未被揭露的内情,本文将娓娓道来……兴托春犁唐代韩溟《五牛图》余辉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故宫藏画的故事 秀骨清像...等韩漯的:五牛图>.卷是传世纸本卷轴画中最早的,是唐朝中期的作品,这 在学术界是公认的。

迄今为止,就其时代、作者,还没有谁发表不同意见。

该图墨 笔设色,纵二十点八厘米、横一百三卜 九点八厘米。

这件传世古画约一千两百 五十岁,这足以使它声名遐迩。

它为什 么能保存这么久呢?经过检测,这幅画 的纸质是唐代的麻纸。

古人云:纸寿 千年绢八百。

纸张虽然看上去没有绢结 实,但它不容易剥落、断裂,寿命比绢 长。

因为绢丝的材质是蛋白质,容易分 解、老化,而纸张的材质是纤维素,性真絶4^#響gp ^:屬fe c ll5 i y i 音盖礙^-AK5A也今碩考术知巧在 而择畫典4身豸 八石4IA 1敖邁令令數外r .f ■4龜二#-句丹 麵杓J 4攀寺\^敗^会;« 哥2真赜^忍问多浞知称穡舔言啟洚*0«泼€,1| 績该唷备M m 衡评 ^核奇士水付表# 主铖德翁奉後名囔芘笑«-$多禽餑機妓篸及i f f e 題办«r t n4+«无赴<^:一跃:U 2I 年第2期 28桷良箪M "F 邾耔榭 $訊民夕榦•'/ Ik 二見*况 田采突唐韩混五牛图纸本设色级二〇•八厘米横一三九•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十柬次4.伯45?玉斗.? 伞*人>«1我&<言枓叙 ^如-T 幸嵌辞虹m 哪趑放 ./!1诗钟窵4尺 *]*]# 胙1*辞谛 舶-^#这何如釗传旅 M *£+»彳队用-\^*f /v ]l *r •寸光戈V 名竑邡方^^纪^*^o ^f >*v -S 付总放耆野**仗版柢4位政昃如二韓輝輪畫神間斗 馬專冢仏^«畫而 及资社呔誚l a 扣不 t 畫♦取表倦軿後絲宽間宄右破平艸漱闷极寐 誰人韵和免表思4 金\部難•舍虎at 恭和*t ^to «u H >x^彳而t島蚪^^表噹杜i -銥 A 5^4-1能比绢丝稳定。

唐韩滉《五牛图》

唐韩滉《五牛图》

唐韩滉《五牛图》×唐韩滉《五牛图》五牛齐聚五福临门——赏唐代画家韩滉《五牛图》唐韩滉《五牛图》局部:第一牛生肖祈福,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传统。

牛代表勤劳致富、幸福安康,寓意脚踏元宝、身背如意、驮拉财富。

牛年则寄托着人们风调雨顺、家国兴旺的美好愿景。

时逢辛丑年牛年之际,为读者奉上这幅有“镇国之宝”美誉的《五牛图》,一起欣赏韩滉笔下“曲尽其态”的牛们,以《五牛图》开启新纪元,祝君牛年大吉。

对于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牛、马、羊、鸡、犬、彘几乎是同时成为家畜的,无分贵贱,难言先后。

然而这些牲畜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

鸡和羊自明朝以后因谐音“吉”和“祥”所以频频亮相,猪和狗则至民国时期仍难以入画。

最先被画家收入毫端的是可“奔驰千里”而又“贵逾千金”的骏马。

晋画中,顾恺之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中就不止一次地画过驭马和奔马,然牛迹杳然。

乃至唐代,和梁令瓒《二十八宿神形图》中太白金星乘坐的神牛同时出现的便是韩滉这幅《五牛图》。

因其是最早出现的以牛为专门题材的作品,《五牛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当然非同凡响。

与马相比,虽然姗姗来迟了近两百年,却也印证《淮南子》那句“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的古训。

×唐韩滉《五牛图》第一牛局部春秋时“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周游列国乘坐的是牛车,“或有事于西畴”的农夫牵的是耕牛,“遥指杏花村”的顽童柳枝鞭下大概是嬉戏的春牛……可驭、可耕、可乳、可食的牛是上古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却一直不被关注,所谓“牛骨弗灼,龟兹必信”,历史的不公实在令今人匪夷所思。

唐韩滉《五牛图》局部:第二牛《五牛图》终于结束了这一偏见。

兹后,牛不仅可以泰然地走在乡间小路,享受着诗人的歌咏和农夫的牧笛,甚至也被皇家所宠。

清王朝营造的颐和园湖畔,那尊俯瞰着粼粼波光中清风明月的铜牛平添了不少雍容与华贵,已近太庙之享。

及至鲁迅的那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出,牛已近乎“伟岸”了。

×唐韩滉《五牛图》第二牛局部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材料

材料

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

这幅《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

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

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这里面把购回部分写出短篇故事很容易,所以我收集了有关此画的资料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

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

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

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

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

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

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唐韩滉五牛图全卷

唐韩滉五牛图全卷

唐韩滉五牛图全卷唐韩滉五牛图全卷韩滉《五牛图》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滉《五牛图》《五牛图》上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笔法风格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

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五牛图》局部1《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

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五牛图》局部2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这幅画,是现存最早的水墨动物画,被誉为中国的“镇国之宝”

这幅画,是现存最早的水墨动物画,被誉为中国的“镇国之宝”

这幅画,是现存最早的水墨动物画,被誉为中国的“镇国之
宝”
韩滉《五牛图》—中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
五牛图
五牛图为唐代画家韩滉的作品,是现时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为题材的纸绢画。

五牛图先后被宋高宗赵构、元人赵伯昂、赵孟頫及乾隆收藏,乾隆一直将五牛图收于紫禁城内,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五牛图自此下落不明。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五牛图才出现在香港的一个拍卖会上,最终由中方以6万港元购回,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为唐德宗时期的宰相韩滉所画,图为设色纸本,纸质为麻纸,长20.8公分,总宽139.8公分,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纸质动物画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此图卷从右至左,一字排开,画了五头姿态各异的牛,图画中除了五头牛外,只有一小丛荆棘,没有其他任何衬景,以这种完全突显主题的方式来构图,极其大胆,充份显示韩滉高超的写实描绘能力。

韩滉笔下的五牛造型非常准确,笔法简洁老练,线条劲健有力,将五头牛不同的体势姿态,筋肉骨髂,肌理皱摺,甚至口鼻细毛都作了精细的刻画,生动入微。

尤其对五头牛不同情绪神态的刻画格外传神,如画中最右的一头老黄牛正伸长脖子倚着荆棘蹭痒,露出舒适惬意的眼神,加之牛角呈弯月状,将老黄牛酥痒的表情刻画入骨。

又如图面最左边那头伫立不动的牛,可以看到牠的表情郁闷,炯炯牛眼似乎正瞪着看画的人;牛角朝前,有股随时要斗争撒牛气的倔态。

仔细一看,这头牛的头上正套着繮绳,是图中唯一被拴束的牛,其郁闷心情不难理解。

《五牛图》达到了神形兼备的高超艺术境界,元代的大书画家赵孟頫盛赞:「五牛图,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

《五牛图》 、 、、、、部位细节刻画格外写实

《五牛图》 、 、、、、部位细节刻画格外写实

《五牛图》、、、、、部位细节刻画格外写实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一幅传世名画是现存最早的纸本(麻纸)中国绘画,也是为数不多的唐代绘画真迹之一。

由韩滉所画的《五牛图》,与其他的传世名画相比《五牛图》看起来简单了些。

画不算大,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大约五张A四纸大小。

画面只有五头牛排成一行,没有背景,没有情节,但就是这样的五头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

有侧身蹭痒的,有昂首前行的,有直视前方的,还有回首舐舌的,也有严肃庄重的。

他们每一头既可以独立成画,又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充满活力。

尤其是中间这头正面视角的牛,全面体现了韩晃高超的艺术水平。

因为跟西方绘画不同,这种全面的画法在中国绘画中非常少见。

韩晃将水平线稍微抬高,准确地表现出了牛的前后透视关系,韩晃还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

用细腻而有力道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头牛眼眶边缘的眼睫毛。

这些细节的刻画能让我们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感情,而且还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事件。

韩晃把牛人格化了,与看上去简单的画面相比,这幅画的流传故事要更加的丰富和有趣。

这一切都是基于对韩滉为什么如此画牛的猜测。

韩晃从没有明确说明这层原因,我们只能从历代藏家的提拔来探索了。

在《五牛图》的流传过程中,最重要的藏家是元代大艺术家赵孟。

要知道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画作上是没有作者名款的,明款《五牛图》也同样。

韩滉的《五牛图》与通州黄麻纸

韩滉的《五牛图》与通州黄麻纸

学 术 论 坛217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世界上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五牛图》。

为唐代韩滉所绘,图中五牛各具特征,形态各异,或俯首寻食,或仰头前瞻。

中间特设正面透视的一只牛,从构图立意看,有间隔视觉作用,使长卷中的五牛产生一种节奏变化。

五牛图粗放豪迈的劲线勾勒,画风朴实、沉着,结构严谨,色泽花纹各异皮毛质感真切,不失为形神兼备之佳作。

更难得的是此图卷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纸本卷轴画,它采用黄麻纸,黄麻纸本,淡设色,由此可见其珍贵。

《五牛图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颠沛流离之后,画面上已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有了大大小小的洞数百处。

这幅稀世名画流传到宋代时,一直被宫廷珍藏,但到了元代,经过战乱,此画被大书法家赵孟頫收藏,但韩滉的其他画作则下落不明,流落民间。

到了1951年,一位华侨托人给周恩来总理带信,称唐朝画家韩滉的唯一传世作品《五牛图》出现在香港,收藏者有意出售,他本来想从画商手中收购以献给国家,但苦于财力不足,迫切希望刚刚成立的中央政府能收回这件流失在海外的中国绘画珍宝。

周总理接到此信后马上指示:派专家前去仔细鉴定,确定为真品后要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国内。

经过几番周折,这幅一千多年前的稀世珍宝再经过专家多次精心修复,终于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然而就是如此珍贵的《五牛图》竟也同时出现在日本大原美术馆,但与我国收藏本不同的是,日本收藏的却为绢本并非纸本,其画风用笔绢秀而非粗放豪迈。

种种不同,不禁使人产生疑惑,究竟孰真孰假,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韩滉(公元723—787)字太冲(今西安)人。

官为金紫光禄大夫,两浙节度史,封晋国公。

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斗争。

工书画,善画家畜,田家生活题材。

该卷有赵孟頫三跋。

《清河书画舫》、《六研斋笔记》、《珊瑚网》、《石渠宝笈续编》、《佩文斋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对这个卷子皆有著录。

韩滉 《五牛图》

韩滉  《五牛图》

韩滉(723-787)唐画家。

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贞元初,官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政治上要求国家统一,曾参予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

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

画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子等动物尤佳。

所作《五牛图》,元赵孟頫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和《文苑图》并存于世。

《五牛图》一晴日,韩滉到郊外,看到耕牛食草,牧童嬉耍,逍遥自得。

远处一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

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韩滉看得出了神。

一个月后,状貌各异的五头牛跃然纸上。

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

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

韩滉的《五牛图》问世以后,人们惊叹他所画的五头牛,不仅形似,而且形态各异,各具特征,肥瘦有别,牛色互异,笔法简朴,曲尽其妙,真是神妙之笔。

这画虽为长卷形式,但所画牛却各有独立,除了一丛荆棘之外,别无景物。

这幅画在用色上很有特点的。

现实的黄牛,品种虽多,但色相变化不多,图中三头黄色,两头深褐色基本是最典型的毛色,全画虽然只用两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却是丰富多彩的。

这幅画还有个很大的特点能从牛身上看到一种感情,从它们不同的姿势,各自的眼神,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厚、执拗、勤奋的性格。

这幅稀世名画到了宋代,一直被宫廷珍藏。

到了元代,经过战乱,此画为书法大家赵孟頫收藏。

他喜出望外,亲自为韩滉《五牛图》题跋,称赞此画“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后来世事沧桑,韩滉的其他画作大都散失,惟独这幅《五牛图》虽历经劫难,至今仍保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现藏数量极少的唐代绘画杰作之一,是国家级的文化瑰宝。

《五牛图》白麻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

流传千年的《五牛图》,凭什么它是镇国之宝?

流传千年的《五牛图》,凭什么它是镇国之宝?

流传千年的《五牛图》,凭什么它是镇国之宝?儒风生活馆儒风大家今天2020年对于全球的人来说都实“鼠”不易,2021年,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可以牛转乾坤,万事大吉。

在国人眼中,牛勤劳、忠诚、健壮、有灵气,把生活的风向标指向着光明,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象征。

中国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中也有牛一般神兽的形象。

福牛回首,扭转庚子颓势;乾坤正序,启跃辛丑繁盛。

如此美好的寓意,不止是我们的盼头,也藏在这幅流传千年、生涯坎坷的名画『五牛图』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这幅画先被掳走,然后被肆意变卖,甚至一度销声匿迹。

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得知这幅画藏在香港汇丰银行买办吴蘅孙家中,从不示人,后来生意失败,濒临绝境才不得已拿出来拍卖。

这个消息出来后,一位爱国人士向周总理求救,希望政府出资收回这幅画,但此画拍价10万港币,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这是一笔巨款!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了不让国宝流失海外,周总理连夜发电报要求——这幅画究竟什么来头,如此被重视?代表千百年来画牛的最高水平九大镇国之宝榜上有名《五牛图》出自唐代宰相韩滉之手。

韩滉,字太冲,唐长安人也。

虽然身为宰相,也是一个难得的怪才,喜画田家风俗,尤其擅长画牛。

他用简练粗壮的笔调,勾勒出了牛的不同形色体态,堪称古代畜兽画中的上乘之作!他非常注意细节的真实,犹如神来之笔。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舔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牛的倔犟朴实、踏实耐劳恍若亲见,尤能体现作者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品格。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张董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

随意放大画中细节,都令人惊艳,牛的眼睛、鼻子、毛须等都一清二楚。

韩滉对此作品很满意,取名《五牛图》,可谓是画中绝品,1300就连艺术天才宋徽宗见了他,也立刻藏入内府,并提词。

宋元时期的书画大家赵孟頫见了他,也忍不住大赞“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中国十大名画之.韩滉《五牛图》

中国十大名画之.韩滉《五牛图》

中国十大名画之.韩滉《五牛图》《五牛图》唐韩滉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东西两道节度使,后封晋国公,以画牛著称于时。

此图画五头状貌各异的黄牛,行笔粗放凝重,设色较为淡雅。

作品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技艺,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此图为麻纸本设色画,五头各具姿态的牛并立于画面上,构成了一幅长卷。

画面上除了第一、二头牛间有一从竹棘外,别无衬景。

画面看似呆板,但作者通过五头牛各自不同的姿态以及丰富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上的五头牛既是单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极具特色。

五头牛不仅毛色不同,而且五头牛的牛角亦无重复。

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它们昂首、低头、回眸左右顾盼之间,使画面于呆板中见变化,遥相呼应;在构图上,中间作正向的青牛自然形成中心,呈左右对称式布局,使五头牛相互紧密联系,呈缺一不可之势。

在色彩上,作者以青色牛居于中央,其他四牛则以黄色调为主,但颜色的深浅却富于变化,并且不仅限于平涂,而是越往腹部越浅,使牛体颇具立体感。

牛的身体部分用笔粗放,线条富于变化且极具表现力,生动地刻画出老公牛粗糙的皮质;而牛的头尾眉眼等部位,则用极细的笔法加以描绘,生动传神。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一中云:“画畜兽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所禀动之性。

”图中所绘五牛皆为北方黄牛一系,《梦幻居画学简明》中称:“南方多水牛,北方多黄牛、乌牛。

黄乌二种卑小,角短,颈扁,下颌无肉,软皮下垂如旗。

”从图中所绘牛来看无不合矩,可见作者对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观察得何等细致,并且形之于笔墨,使之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巨迹。

此图是目前所知存世纸绢画中最早的专门表现牛题材的作品。

关于《五牛图》的创作思想,历来说法不一。

最早的解释者是元代的赵孟頫,他在图后的题跋中认为韩氏此图意在效梁朝陶弘景画牛寓意的故事。

探析韩滉《五牛图》

探析韩滉《五牛图》

探析韩滉《五牛图》作者:杨景来源:《美与时代·中》2019年第10期摘要:《五牛图》作为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珍品之一,被当代中国视为“镇国之宝”,可见其价值不菲,艺术价值不朽。

善书善画的韩滉传世的作品仅《五牛图》一幅,五牛从形态到品种各不相同,富有趣味。

文章试着从《五牛图》的画面去探寻韩滉的创作心境以及画面背后的深意。

关键词:韩滉;《五牛图》;图像分析;艺术价值一、《五牛图》的现存状况北京故宫博物院集明清两代皇宫收藏,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

1949年曾对文物进行清点,总数竟达1684490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扩充。

到2017年底上升到1862690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华文明,可见其底蕴深厚。

韩滉能书善画,书学张旭笔法,画风远追陆探微,尤擅田家风俗。

而他画的牛,生动自然,真情流露,笔墨简劲粗犷,具有浑厚朴实之风。

《宣和画谱》中记载,韩滉一生作品很多,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一幅《五牛图》,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麻纸本,无款印,致使这件作品及其上面的题跋和印章成为研究韩滉的重要资料。

是唐代仅存的几件传世纸绢画作品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被誉为“镇国之宝”。

韩滉是唐代著名宰相韩休的儿子,历经玄宗至德宗四代,并在德宗时担任宰相一职,可谓出身二代宰相之家。

尽管有这样显赫的家世,韩滉生活中却极其清廉,一件衣服穿十年舍不得丢弃。

关于《五牛图》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韩滉来到郊外,看到耕牛在吃草,牧童在嬉戏。

田间,农夫正牵着耕牛耕地。

远处一头牛翘首以盼,还有几头牛有的仰头鸣叫,有的俯首寻草。

画家惊叹于这幅天然的田园画卷,立刻执笔作画。

一个月后,状貌各异的五头牛跃然纸上,这就是《五牛图》。

虽然只是传说故事,但是也體现了宰相韩滉体察民情,经常走访乡间,关注民生。

二、《五牛图》的图像分析《五牛图》描绘了排成一行的五头牛,信步走在田垄之上。

五牛神气磊落妙笔形神兼备 韩滉希世名笔绘就镇国之宝——2021年3月新邮介绍

五牛神气磊落妙笔形神兼备 韩滉希世名笔绘就镇国之宝——2021年3月新邮介绍

新邮花圃c\:理崖牛神競磊韩滉希世名2021年3月新邮介绍◎乐明图43月20日《五牛图》“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好景在春耕。

"农历辛丑春分节气,正逢春耕播种时,发行《五牛图》邮票颇具深意。

《五 牛图》卷,唐代韩滉作,黄麻 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 139.8厘米。

唐代传世名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地安门 邮政支局,100009)o 王府井邮政局(100006)使用"故宫博图I 物院”日戳。

韩滉(图1,721787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官金紫光禄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

从政之余,喜好书画, 所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而"牛羊最佳”。

横卷上画了五头神态、性格、年龄各异的牛, 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

从右至左,第 一头为棕色老牛,把 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 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图2);第二头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 履稳健,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 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图3);第三头为深 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端端正正 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张口 “啤 眸”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同伴, 又像是对前面的图5图3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图4);第四头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举步腐疆,回首顾盼,它半伸着 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犹 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图5);第五头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凝神若 有所思,双眼流露出倔强的个性(图6)。

画家 不仅把五头牛的静态 之美勾勒了出来,也把动态的韵律之美刻画了出来。

所以元代 大画家赵孟頫题道:“五牛神气磊落,希 世名笔也。

”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间 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 统一的整体。

十大传世名作之唐韩滉五牛图

十大传世名作之唐韩滉五牛图

十大传世名作之唐韩滉五牛图
唐韩滉《五牛图全卷》纸本20.8x139.8十大传世名画
韩滉(723—787),唐德宗贞元初年任右丞相,后封晋国公。

唐朝的大官看来都喜欢画画。

估计画画的人都比较热爱生活的原因吧!最擅长画牛羊,用笔有骨力,用色厚重凝练。

此五牛图造型精准,憨态可掬。

关于这副名作还有一段故事:
1950年初,周恩来收到一封来信,称当年被八国联军劫走的《五牛图》,近日要在香港被拍卖,周恩来看完信,立刻要求“不惜代价,抢救国宝”。

原本这个国宝要价10万港币。

最终这件作品以6万港元的价格被买下。

回到故宫时,画面上污垢遍布,孔洞累累。

由于各种原因,在《五牛图》被追回的28年后,故宫博物院裱画室的技师们才通过清垢、揭裱、装潢等工序将这幅名画还原了本来面目。

不得不说,国内的裱画水平称为传奇都显得单薄了。

以下是前后对比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滉《五牛图》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

所以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在题跋中说:“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这里还要再次感谢周总理的远见卓识,把国宝带回了祖国。

中国国画精粹《五牛图》赏析

中国国画精粹《五牛图》赏析

中国国画精粹《五牛图》赏析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作品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五牛图全图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局部图
韩滉着意刻划的五头牛各具特色,形象生动真实,可谓“曲尽其态”,天机绝妙,神彩焕发,在静的形态之中因个性的着意表现,使整个画面又有动的启示,动静有致,形象地表现出牛群散牧于山间泽畔的意境,全图不画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为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五牛图局部图
《五牛图》笔法粗豪老辣,用极简朴的线条概括牛的形体结构,线条组织疏密有致,行笔稳健毫无弱笔求工之意,然又于形体筋骨的扭曲转折处,颇见顿挫变化而又圆转自如的风致。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

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
阶级政治家。

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

他画的牛,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

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五牛图》的“传说”

《五牛图》的“传说”

《五牛图》的“传说”唐韩滉《五牛图》中国绘画的历史有着几千年的发展,但留下的作品相对来说确实凤毛麟角,一件作品想要保存下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许多代人的长期努力,但首先的第一点就是作品的材料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自蔡伦造纸之后,俗话说纸存千年,蔡伦是没有办法见到纸最终的样子,但是在传世的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有一件唐代的纸本的作品已经流传了千余年,不仅是材料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绘画史上保存最早的纸本作品,今天书扬文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件最早的纸本作品——《五牛图》。

唐韩滉五牛图全卷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件传世名作的创造者: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宰相韩休之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赠太傅,谥忠肃。

善画人物、兽畜及农家生活,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唐韩滉五牛图局部韩滉虽然是一位官员,但是韩滉十分注重体察民情,任职期间经常和农民一起讨论施肥和耕田的技术,子啊这闲暇之余,韩滉就开始细心的观察乡间的生活,对于农民的好朋友牛、羊等都有着十分细致的观察,在这长期的积累中,才成就了韩滉所绘制的这件《五牛图》。

唐韩滉五牛图局部那么,这件五牛图的艺术水平又是怎么样呢?《五牛图》卷为唐代绘画所用的典型纸张——麻纸所绘,全卷521CM(含乾隆御笔题首及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14家题跋)画芯纵20.8CM,横139.8CM,设色。

所绘龁者、昂者、耸立者、喘者、络首者凡五牛,动态十足,神态各异。

右起第一头牛低头扭脖,似在与人玩耍,饶有情趣;第二头牛昂首甩尾,眼神清澈而富于自信,像是抒发壮志;第三头牛正对画面,透视精确,似作'哞哞'吼;第四头牛扭身回首,吐舌弄眼逗您乐;第五头牛傲然驻足,似有所悟,眼露倔强;整幅图取景或侧或正,令人生移步换景之感,似有一线心理、生理曲线穿插其中,被誉为是历代刻画牛的题材最为精彩的作品。

唐韩滉五牛图局部之所以说这件作品最为有名,除了画家高超的画技之外,《五牛图》递藏有绪,更是难得,其中在拖尾的后纸上有赵孟頫、孔克标、项元汴、弘历、金农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题记。

《五牛图》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艺术特色 画作内容 整体评价

《五牛图》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艺术特色 画作内容 整体评价

《五牛图》作品赏析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画作内容整体评价唐代初期,以牛、马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画家逐渐多起来,到中晚唐达到高潮,不少画家专以画牛、马而著称于世。

《五牛图》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代表作品。

画面中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分别呈现荆棵蹭痒,回首舐舌,缓步前行,翘首前仰,俯首吃草的画面,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黄麻纸本设色作品,画面采用了一字构图,五头牛平行排列,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通过它们的昂首、低头、回眸左右顾盼的动态特征,使画面不显得呆板,于彼此呼应联络中而见构图的微妙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构图呆板的问题。

笔法上运用粗重的线条描绘牛的体态,使画面产生缓慢的感觉,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

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以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在色彩上,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

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

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他以牛为画题,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五牛图》作品赏析【作品背景】:花鸟畜兽画在唐代发展成为独立画科并走上成熟,出现了许多以画牛、马著称于世的画家,《五牛图》是画牛名家韩滉的代表作品。

【作品内容】:画面中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分别呈现荆棵蹭痒,回首舐舌,缓步前行,翘首前仰,俯首吃草的画面,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艺术特色】:《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黄麻纸本设色作品。

唐 韩滉《五牛图》卷欣赏

唐 韩滉《五牛图》卷欣赏

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1952年文化部文物局购于香港拨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非单纯动物画,有深刻内涵寓于其中。

经研究认为,韩[氵晃]画五牛以喻自己兄弟5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来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

笔法精妙,线条流畅优美,形神俱佳,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是难得的唐画佳作。

卷后有元赵孟[兆页]、孔克表,明项元汴,清高宗弘历等人题记。

曾入宋内府,元赵孟[兆页],明项元汴曾藏,后入清内府,清末流散宫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以重金由香港购归,拨故宫博物院藏。

《清河书画舫》、《六研斋笔记》、《珊瑚网》、《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韩[氵晃](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相韩休之子。

曾参预平定藩镇叛乱,德宗贞元初年官至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

卒赠太傅,谥忠肃。

自幼聪明,精勤不懈,于艺文诸事皆有所好,尤在公暇之余,喜丹青书画,兼通音律,善鼓琴。

因认为书画非急务,深自隐晦,秘不示人。

书画格调高逸,时人称“自僧繇、子云之上”。

画宗南朝画家陆探微,书法师同时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尤擅长人物、畜兽、田家风俗等画。

《五牛图》是其目前存世的唯一作品。

《五牛图》卷唐,韩滉作,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

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

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

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

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滉《韩滉五牛图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

元代大画家赵孟在题跋中说:“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乾隆题字引首部分为乾隆题“兴讬春犁”,意思为一年之际在于春,全寄托在春天的辛勤耕犁上。

乾隆提行书第一头牛:棕色老牛,描绘的是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

第二头牛:黑白杂花牛,身躯硕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

乾隆题小诗诗曰: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齕钜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乾隆癸酉御题第三头牛: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

第四头牛: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耸背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

第五头牛:络首而立,体态丰腴,凝神若有所思,双眼露出倔强的个性。

赵孟题释文:余南北官游,于好事家,见韩滉画数种,集贤馆画有《丰年》图、《学士》图最神。

张可与家《尧民击坏图》笔极细。

鲜于伯几家《醉道士图》与此五牛皆真迹。

初,田师孟以此示余,余甚爱之,后乃知为赵伯昻物,因托刘彦方求之,伯昻欣然辍赠。

时至元廿八年七月也。

明年六月,携归呉兴重装。

又明年,济南东仓官舍题。

二月既望,赵孟书。

韩滉《五牛图》之:赵孟行书重题释文: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昔梁武欲用陶弘景,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

此图殆写其意云。

再题: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

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

延佑元年(1314年)三月十三日。

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赵孟又题。

孔克表题韩滉《五牛图》之:乾隆帝御笔题跋释文:此卷既入《石渠宝笈》曾题一绝句,继得蒋廷锡摹本,蒋故未见此卷,乃从项圣谟卷模出。

者目,即用旧题韵题二绝句。

第不知项卷所在,偶复得之,千余年间,后先相映,且俱入秘府,韩滉有知当深幸其不孤矣。

因再叠前韵,用题项卷并书于是,以识所自:“采采相忘水石闲,黄钟韵满腔鸣闲。

唐代画家韩滉作品五牛图的介绍

唐代画家韩滉作品五牛图的介绍

唐代画家韩滉作品五牛图的介绍唐代画家韩滉作品五牛图的介绍精选韩滉(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

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

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

乾元二年(759年),入朝任殿中侍御史,累迁尚书右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画家韩滉作品五牛图的介绍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滉作品五牛图的介绍韩滉五牛图是唐朝画家韩滉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并且被评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如今韩滉五牛图被收藏于北京博物馆。

韩滉五牛图是一幅纸本中国画,全长139.8厘米,共宽20.8厘米,素有镇国之宝的美称。

韩滉所作的《五牛图》展现了五只牛不用的神态样貌,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后人认为韩滉五牛图代表了唐朝画牛技术的最高水平。

从整幅画卷来看,画面中有五只牛,它们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有各地特色和样貌,韩滉通过对五只牛外貌和神态的刻画,展现了五只牛不同的性情。

从画中来看,一只牛低头吃草,一只牛抬头呈向前姿势,一只牛回头舐舌,一只牛慢步向前行进,一只牛靠在树上蹭痒。

从这五只神态迥异的牛中,可以看出它们或活泼、或喜静、或胆小的性格。

纵观韩滉五牛图,画面最右侧有一棵小树,而它也是全幅画面唯一一个背景。

虽然五牛图中有五只牛,但是它们都可以独立存在。

为了展现牛强劲、沉稳的特点,韩滉用了线条画法展现出牛不用的侧面。

画笔有力而遒劲,突出了牛的独立美感。

虽然牛的线条比较简单,但是牛的筋骨分明,牛鼻上的`绒毛都可以清晰地辨别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牛的眼睛炯炯有神,既展现了牛坚毅的精神,又体现了牛温驯的品质。

在农耕文明时代,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韩滉五牛图具有多重意义。

韩滉的人物简介唐代韩滉是著名的画家,在唐德宗年间,曾担任宰相一职。

唐代韩滉生于公元723年,卒于公元787年,是陕西省西安人。

韩滉是唐朝著名宰相韩休的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滉的《五牛图》与通州黄麻纸
摘要:唐代韩滉所画《五牛图》,以巴山耕牛为蓝本,更难得的是此图卷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纸本卷轴画,由此可见其珍贵。

其所用纸本以当地生产的黄裱纸颇有渊源,即中日两国博物院所存的纸本和绢本《五牛图》,真迹与摹本的探索。

关键词:韩滉《五牛图》巴蜀文化巴山耕牛黄麻纸
世界上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五牛图》。

为唐代韩滉所绘,图中五牛各具特征,形态各异,或俯首寻食,或仰头前瞻。

中间特设正面透视的一只牛,从构图立意看,有间隔视觉作用,使长卷中的五牛产生一种节奏变化。

五牛图粗放豪迈的劲线勾勒,画风朴实、沉着,结构严谨,色泽花纹各异皮毛质感真切,不失为形神兼备之佳作。

更难得的是此图卷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纸本卷轴画,它采用黄麻纸,黄麻纸本,淡设色,由此可见其珍贵。

《五牛图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颠沛流离之后,画面上已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有了大大小小的洞数百处。

这幅稀世名画流传到宋代时,一直被宫廷珍藏,但到了元代,经过战乱,此画被大书法家赵孟頫收藏,但韩滉的其他画作则下落不明,流落民间。

到了1951年,一位华侨托人给周恩来总理带信,称唐朝画家韩滉的唯一传世作品《五牛图》出现在香港,收藏者有意出售,他本来想从画商手中收购以献给国家,但苦于财力不足,迫切希望刚刚成立的中央
政府能收回这件流失在海外的中国绘画珍宝。

周总理接到此信后马上指示:派专家前去仔细鉴定,确定为真品后要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国内。

经过几番周折,这幅一千多年前的稀世珍宝再经过专家多次精心修复,终于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然而就是如此珍贵的《五牛图》竟也同时出现在日本大原美术馆,但与我国收藏本不同的是,日本收藏的却为绢本并非纸本,其画风用笔绢秀而非粗放豪迈。

种种不同,不禁使人产生疑惑,究竟孰真孰假,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韩滉(公元723—787)字太冲(今西安)人。

官为金紫光禄大夫,两浙节度史,封晋国公。

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斗争。

工书画,善画家畜,田家生活题材。

该卷有赵孟頫三跋。

《清河书画舫》、《六研斋笔记》、《珊瑚网》、《石渠宝笈续编》、《佩文斋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对这个卷子皆有著录。

结合卷子的题签,题跋及史籍著录,它自宣和内府到今天的递藏之绪昭然可寻。

但是,著录之间出现相抵之处。

如: 张丑《清河书画舫》、“韩太冲《五牛图》,在顶(子京)氏,绢本,短卷,其后赵文敏公凡三跋。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程季白蓄韩《五牛图》虽着色取相,而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处,皆以粗笔辣手取之……赵文敏再三题之,真其所宝秘者。


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微庙金书题黄麻纸”。

汪珂玉《珊瑚网》:“韩晋公《五牛图》明顾氏芸阁藏。

……牛图黄麻纸上,微庙金书标题。

辛未岁,予得是卷。


可以看出,从《清河书画舫》到《书画题跋记》,对《五牛图》质地著录发生了变化,即从绢本到纸本的过渡。

《六研斋笔记》虽未标明其质地,但从其语词推断,当为纸本。

与质地变化相对照的是,对赵孟頫三跋及其跋文内容的著录却无变化。

这说明诸家著录应为“一个”卷子。

《清河书画舫》成书于明万历间四十四年(1616),河珂玉“辛未岁”得此卷,即在1631年。

也就是说,《五牛图》的著录是在1616至1631年之间,出现了变化。

《六研斋笔记》有刘日曦天启六年(1626)序,该书若在此完成的话,则《五牛图》的质地变化或可推论在1616年至1626年间。

赵孟頫在跋中称见韩滉画数本,其中《尧民击壤图》笔极细,而此《五牛图》在今天看来却“粗笔辣手”,可见韩滉的面貌也是多变的。

而以此卷投放于唐代的绘画,不能不说他的面貌是特立独行的。

韩滉作为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宦,在盛唐时不去描绘宫中之事,帝王出游等宏大场境,而从宫廷走至市井,从台阁移至边塞,并且为什么画中是五头牛,而不是四头或六头?后来查阅至史料记载韩滉家里一共有五兄弟,五头牛也许就是指他们五兄弟,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像牛一样任劳任怨地效忠于君王。

描绘闲适的田园生活,从中不难领会至他内
在的隐逸情怀,然而国人也很少知道韩滉在唐至德初年(756年)时龄32~33岁;曾任通州长史(现达州市),在达州任上,严明清正,体察民情。

率领百姓拓荒造田,发展农桑,兴修水利,颇有好的政声。

而《五牛图》中的耕牛、黄牛、水牛、花斑牛等与他曾经在达州为官那段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韩滉的《五牛图》采用的载体到底是纸、绢还是麻纸?这是最令笔者觉得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笔者这些年潜心考证的一个问题。

如果是纸的话,达县、大竹都有丰富的竹海资源,有悠久的造纸历史;如果是麻的话,我们这一带是全国闻名的苎麻产地;是绢的话,达州也是全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建国以来,达州一直都是全国最重要的耕牛基地以及苎麻最主要的产地。

苎麻除了用于纺织外,达州先民曾用于造纸,用苎麻生产出来的纸,质地的绵实,吸水强等优点。

除此之外,达州先民还用慈竹,也叫黄竹为原料来直接生产纸本(当地市民称它为黄裱纸),如今达州市面处处可见,用于民间祭祀的草纸及黄裱纸。

关于博物院的这幅《五牛图》与存于日本大原美术馆的绢本孰真孰假的问题,也是国人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日本收藏的绢本,其画风用笔娟秀,而韩滉《五牛图》的绘画蓝本均是大巴山的水牛、黄牛、花瓣牛而要描绘大巴山牛彪悍的体格,就应该用中国传统的粗线条来表现。

中日两国均认为自己收藏的为真品,因而各执己见。

日本认为韩滉既然为唐代的显赫官宦,而用绢作画在当时的唐朝极为
盛行,所以韩滉理所应当用绢来作画,以此表明他的身份,但韩滉在通州为官的这段历史及生活经历给了这个理论一个很好的佐证。

从《清河书画舫》到《书画题跋记》,对《五牛图》质地著录发生了变化,即从绢本到纸本的过渡。

就其语词推断及韩滉在至德初年(756)任通州长史这段历史看《五牛图》无疑当为纸本。

其日本大原美术上稍有不同,而它上面也有赵孟頫三方藏印(松雪斋印、赵孟頫、松雪斋图书)无任何题跋。

《五牛图》卷在历代流传过程中,从以上史料证明不乏摹本。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
[2] 中国美术史纲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二十五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