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人物介绍。
竺可桢(1890.3.7—1974.2.7),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
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2.事理说明文。
定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课内预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冰雪融化,草木Méngfā(),各种花cìd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pi ānrán()归来。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yù()果实的时期。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zhōu ér fù shǐ()。
5.这样看来,huā xiāng niǎo yǔ(),cǎo zhǎng yīng fēi(),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6.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nóng 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预习指导(一)背景知识本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对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
(二)整体感知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由现象到本质依次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物候学的作用。
并补充说明物候学的作用,使文章符合逻辑,避免误解,并增强文章的说明力。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的工具。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五部分(13段)说明物候学的作用。
(四)写作特点1、条理清晰,科普性强。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
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就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说明天时、地利等因素对物候现象的影响程度。
有条不紊,言之有序。
2、通俗易懂,科学性强。
作者在介绍物候学的相关知识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大地解冻”、“草木萌动”、“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等句子,生动、形象、有趣。
再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两两说明,条理清晰。
二、研讨与拓展1、文章为什么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而不拟“物候现象”或“物候学”等其他标题?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报纸刊登这篇文章想向读者传达哪些方面的信息?2、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根据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说明准确性、形象性的表现及作用。
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文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试分析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答案:1、文章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课文最后两小节的内容,主题为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附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目标明示】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第一课时:【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2.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品味探究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目标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B.斤斤计较C.满院狼藉D.昂首阔步()()(2)A.得心应手B.迫不急待C.原形毕露D.令人喷饭()()(3)A.在所不昔B.谈笑风声C.难能可贵D.记忆犹新()()(4)A.哭笑不得B.以物谕人C.入木三分D.花团锦族()()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最新[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学习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相关资料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
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自主学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衰()()()()翘()()()()观()()()()落()()()()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育簌簌农颜数据B、纬度连翘经度差异C、物候避免予报播种D、萌短促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4.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学习重难点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预习案一、前置补偿1、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背景链接: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962年,在他的领导下,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
1963年出版《物候学》(竺可桢、宛敏渭合著),系统介绍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事的方法等。
本文即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3、知识链接: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逝世,享年83岁。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yùn)育簌簌(sù)农颜数据B、纬(wěi)度连翘(qiáo)经度差异C、物候(hòu)避免(miǎn)予报播种D、萌(méng发刺槐(kuí)短促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 [1]点此查看更多资料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23年《大天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收拾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班级姓名
2、学习本文确切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学习本文的思路概括本文要点--理清本文的结构、说明顺序--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给加点词注音:
连翘()销声匿迹()翩然()阻挠()忌讳()
悄然无声()风雪载途()草长莺飞()
2、读课文,迅速确切地筛选信息,整体控制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1页/共3页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小组合作商议交流:将课文1、2段文字与其他语段的文字作比较,结合详细语句说说1、2段文字好在哪里?
三、自测自评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精读课文6~10段,思索: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节?为什么?
3、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主意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划出句子,举两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徐秀形
[《大天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页/共3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盛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竺可贞》导学案一、导入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最美丽的存在,它充满了奇奥和魅力。
竺可贞在《大自然的语言》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竺可贞的这篇文章,了解大自然的魅力和语言。
二、导入活动1. 观看一段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2. 讨论学生对大自然的看法,引导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导学内容1. 竺可贞是一位闻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大自然的语言》中写道:“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用风、雨、雪、露等各种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请学生思考大自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 竺可贞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认为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向大自然进修。
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大自然的看法,以及大自然对我们的意义。
四、导学活动1. 请学生分组讨论竺可贞的文章,找出他对大自然的描述和感受。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可以写成短小的诗歌或散文。
3. 鼓励学生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通过进修竺可贞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语言。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进修,珍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六、拓展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大自然探索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3. 鼓励学生珍爱环境,从小事做起,为大自然的美丽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共同的故里。
愿我们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XX中学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学历案主备人:审核:初二语文组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2、梳理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典雅、准确的特点。
3、学习物候知识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热爱自然科学的精神学习过程:(说明:学习各环节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学科特点灵活安排)★预习检查1、作家作品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研究领域涉及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自然科学史。
他还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行者。
代表作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2、背景资料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
3、文体常识(1)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能等,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条理性,结构严谨有序;准确性,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
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上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①把握说明对象;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③弄清楚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④识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⑤理解和体味说明语言的特点。
(3)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寻找过渡句、段首总领句、段尾总结句、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等标志性语言。
(4)方法点拨:如何辨析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上下、左右、整体局部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 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NO:16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着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2、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
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亳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二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种严用的威胁。
例to,I960年,在口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
克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J'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一匕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一匕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一C的最低温度。
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冰挖。
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限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
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一个翅膀,撞坏了若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
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和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八下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有答案
农安五中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阅读课时 2 课时设计者周广平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学习目标 2. 能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1.字词积累,物候常识的掌握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白说明的事理难点学习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说明顺序过程个性补改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说明对象2. 整体感知,明确说明顺序学习重点:1. 字词积累,物候常识的掌握2..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作者简介竺可桢 (1890 — 1974) ,()人。
()家、()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字词积累1.生字(给划线字注音)、竺可桢萌发融化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酝酿风雪载途草长莺飞物候农谚刺槐悬殊孕育2.区别下边多音字。
连翘()——翘起()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玄妙观()差异()——差遣()——差错()——参差()3. 解释词语孕育:衰草连天: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花香鸟语:次第:销声匿迹:翩然:簌簌: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1.划分结构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四部分: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 自主探究:学生在书上标划即可。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四、小结:(略)作业: 1.熟读全文。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研究目标:1.积累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快速搜索重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4.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研究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7.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研究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走进作者XXX(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开端研讨》、《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自主研究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和。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读准字音。
翩然簌簌连翘萌生草长莺飞孕育载途农谚XXX销声匿迹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次第:XXX:悬殊:风雪载途:翩然:年年如是:孕育:周而复始:籁籁:草木荣枯:衰草连天:销声匿迹:拓展探究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正确地筛选信息,团体掌控文意。
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5段)第三部分(6~10段)第四部分(11~12段)巩固晋升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6~10段按照由到的顺序举行说明的。
标志词有。
第二课时自主研究1.选词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清醒、XXX、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连续、连续)开放。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 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 岁。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育簌簌农颜数据E、纬度连翘经度差异C、物候避免予报播种D、萌短促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⑵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学习目标】1、 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 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 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 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自主学习】1、 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 连翘( ) 纬度( ) 销声匿迹( ) 蓑衣( ) 阻挠( ) 忌讳() 悄然无声( ) 2、 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孕育:(3)次第:途:(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销声匿迹:(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而复始:(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雪载途: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 同见解,其被誉为 《物候学》等。
(2)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2、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4、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5、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6、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2)第二部分:7、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8、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3)第三部分:9、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10、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11、“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12、“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13、“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
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4)第四部分:1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15、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16、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四、拓展延伸: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课堂练习】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7、理解下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18、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上句中“融化”“萌发”“ 次第”的作用?19、燕子翩然归来。
上句中“翩然”一词的作用?20、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能否将上句中的“孕育果实”改为“结果”?2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上句中“簌簌”一词的作用?22、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23、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上句中“蓑草连天”“风雪载途”的作用?24、“传语”“暗示”“唱歌”等词的作用?25、“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词的作用?26、“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大自然的语言答案基础知识: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shu d )连翘(qi ao)纬度(wei )销声匿迹(xi ao)蓑衣(su o)阻挠(n co)忌讳(hu i)悄然无声(qi ao)2、解释词语(略)二、整体感知:1、明确:(1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弓I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1、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用了“过后” “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 “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3、举了三个例子。
4、按时间先后顺序。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6、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2)第二部分:7、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8、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9、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0、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11、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12、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13、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4)第四部分:14、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15、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 “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6、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四、拓展延伸: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一节一练: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18、(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19、(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20、(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21、(“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22、(“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
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23、(“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24、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5、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26、“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