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风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风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风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风车的外观和原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看法。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风车的认识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二章:风车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风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风车的历史发展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车特点。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风车历史发展的认识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三章: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车的结构和基本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理解风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的结构和基本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了解风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风车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风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风车结构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四章:制作风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风车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引导学生了解风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1. 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车。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
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
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
(2)如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风车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的故事。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三、故事解析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2.学生分段落讲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分析故事中的科学原理,如风车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等。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故事。
二、故事续写1.教师提出续写故事的要求,如:主人公在风车制造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编写故事。
三、故事分享1.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制作风车模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完成一篇关于风车的作文。
2.课堂作业:整理课堂笔记,复习课文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做风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做风车的故事_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本文是关于做风车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1)第一段讲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3投影: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风车故事的创作与表演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创作一个有趣的风车故事。
3.培养学生表演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创作一个有趣的风车故事。
三、教学难点:1.故事创作的逻辑和连贯性。
2.表演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视频或图片展示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素材积累: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
3.分组准备:纸杯、纸板、剪刀、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视频或图片,向学生介绍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授知识点(10分钟):简要介绍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风车的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关于风车的各种主题,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生态环保等。
4.故事创作(30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并共同创作一个有趣的风车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小结(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故事主题,并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
第二课时:1.小组排练(3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故事主题进行排练,包括角色扮演、对话设计、动作表演等。
2.故事表演(40分钟):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故事表演,其他学生可进行观摩和点评。
教师根据学生表演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3.总结(10分钟):回顾学生的表演情况,点评每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关建议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2.邀请家长来校观摩学生的故事表演,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表演情况。
2.学生小组创作的故事情节和表演成果。
3.学生对故事表演的自我评价和改进意见。
八、教学反思:1.在故事创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逻辑和连贯性的培养,避免故事情节过于离奇和无法理解。
2.在故事表演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和展示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尝试。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做风车的故事》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 掌握生字词并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应用。
2. 风车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生字词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并展示生字词应用。
4. 风车制作过程讲解:(1)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动手制作风车:(1)学生分组,每组领取风车制作材料。
(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制作过程组装风车。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风车制作。
6. 展示和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
(2)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强调勤奋、细致的学习态度。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风车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六、教学延伸1. 课后活动:(1)学生可自由组成小组,进行风车比赛,比一比谁的风车做得好,谁的风车转动得快。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风车的定义和原理。
风车的历史和发展。
风车的应用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风车的奥秘。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风车的形象和作用。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二章:风车的原理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风叶的形状和作用。
风车的转动原理。
风速和风向对风车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风车的转动原理。
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风叶的形状和风车的转动关系。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第三章:风车的历史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历史发展。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风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风车特点。
风车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风车的历史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了解风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风车历史的了解和观点。
第四章:风车的应用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传统风车的应用场景和功能。
现代风力发电的应用和原理。
风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风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了解风车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五章:制作风车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风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风车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风车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风车的调试和优化。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车的起源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风车的制作过程、风能的利用。
2.难点:风车叶片的切割与安装。
三、教学准备1.教具:风车模型、制作材料(硬纸板、竹签、胶水、剪刀等)。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风车模型,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风车的起源和发展。
2.探讨风车的制作过程(1)分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3.动手制作风车(1)分发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步骤制作风车。
4.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讲解风车叶片的切割方法,强调安全事项。
(2)指导学生安装叶片,确保风车能够顺利转动。
5.风车测试与改进(2)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进行风车改进。
(1)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7.拓展活动(1)讲解风能的利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更多有趣的风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风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关注环保,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导入新课(1)展示风车模型,引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风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和发展吧。
(2)简要介绍风车的起源和发展:风车起源于我国古代,是用来磨面粉、灌溉等用途的。
后来,风车逐渐传入欧洲,成为荷兰的象征。
2.探讨风车的制作过程(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觉得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3.动手制作风车(2)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步骤制作风车。
4.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指导学生安装叶片,确保风车能够顺利转动:同学们,请确保叶片安装牢固,不要让叶片脱落。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风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风车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风车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风车的原理和应用。
5. 风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车的起源、发展历史、制作原理等。
2. 演示法:展示风车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制作风车,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讨风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风车制作材料和工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风车模型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风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风车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
3. 实践:学生分组制作风车,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车,互相评价。
5. 总结:讲解风车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探讨风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6. 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风车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加强监管。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调、分工等。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调查风车在生活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探究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风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风车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开展校园风车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进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技能掌握等。
做风车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历史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风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制作,掌握风车的制作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设计出独特且美观的风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风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学生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历史意义。
风车的制作技巧和步骤。
教学难点:风车的精确切割和组装。
风车叶片的制作和调整。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风车制作材料(木板、彩纸、笔、剪刀等)。
风车制作图纸和说明书。
展示用的风车样品。
2. 环境: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所,以便学生动手制作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风车样品,引起学生对风车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历史意义。
2. 探究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风车样品,讨论风车的特点和制作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车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步骤。
3. 制作风车:教师发放制作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风车。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风车制作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风车的美观性和创意。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学生完成风车制作后,可以进一步研究风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2.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组织一个风车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学生参观。
学生可以参与风车制作比赛,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评估他们在风车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报告,评估他们对风车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创意和设计,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风车制作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风车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分享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风车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课文中涉及的友谊、分享、感恩等情感价值观的理解。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例教学法:以风车制作为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生字词教学、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风车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风车,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风车的制作技巧。
7.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分享、感恩等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做风车故事》语文教案设计

做风车故事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教学内容:写景描写•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做风车故事》这篇小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景描写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散思维以及准确表达。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做风车故事》一文•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学生课本、练习册•学生准备:提前准备好笔和纸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形象生动的风车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风车的特点和作用,并与生活中的风车相联系。
步骤二:朗读文本(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朗读《做风车故事》一文,带领学生感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齐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步骤三:理解文本(15分钟)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忆文章内容。
步骤四:分析描写技巧(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写景描写部分。
2.分析描写的具体方式、使用的修辞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步骤五: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可以是现实中的或者学生自己想象的),尽量使用刚刚学到的写景描写技巧,用几句话描写出来,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步骤六:写作实践(2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一篇风景描写,字数控制在80-100字之间,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的场景进行描写。
2.学生交换作文,互相修改、改进。
步骤七:作文展示(10分钟)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写景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实践,培养了对于描写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及风车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风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风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方式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掌握风车的制作过程及风车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风车制作过程中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风车的魅力。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风车制作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小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
(3)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熟练掌握。
3. 探究风车制作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风车的制作过程。
(3)教师讲解风车制作过程,并进行示范。
4. 动手制作风车(1)学生分组领取制作材料。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风车。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车。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故事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风车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故事《做风车的小朋友们》的阅读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风车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难点:故事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风车制作材料(纸张、竹签、剪刀等)、故事书《做风车的小朋友们》。
2. 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车的认识和印象。
2. 讲解: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原理,让学生了解风车是如何转动的。
3. 故事分享:阅读故事书《做风车的小朋友们》,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讨论风车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 动手制作:分组进行风车制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风车制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8.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风车比赛,检验风车的转动效果。
10. 板书设计:风车制作过程:1. 准备材料2. 剪裁形状3. 组装风车4. 测试转动风车原理:1. 气流作用2. 重心平衡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风车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记录学生在讨论和评价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风车制作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2. 根据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风车制作的知识。
八、安全与卫生:1. 在风车制作过程中,提醒学生使用剪刀等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九、家校沟通:1. 向家长介绍风车制作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家长参与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课堂教案

根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要求,本课时主题是“做风车的故事”,旨在通过学习风车的制作和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朗读、理解本课文内容,特别是风车的制作方式和使用方法。
2.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掌握风车利用风能旋转的原理。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制作出风车,并了解风车在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风车的制作方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说明,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如何制作一枚简易的风车,并能够理解它的制作原理。
2.风车的使用方法: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风车的使用场景,并要求学生能够回答有关风车的基本问题。
3.风车的文化内涵: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理解风车在民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够对于风车的原始功能和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分享一些神秘的风车故事或者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于风车的反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课文阅读:首先由老师朗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然后由学生轮流朗读,通过大声朗读将课文情境还原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3.风车制作:在课前,老师应准备好相应的风车材料,并将制作过程分为几个简单易懂的步骤,由老师示范并讲解要领,然后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动手实践。
4.风车使用:通过老师播放视频或者展示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实际风车的应用场景,再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相关问题,梳理和总结风车的使用原理。
5.课文扩展: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风车的文化内涵或者图示风车的历史演变,让学生通过图片、小动画和文化信息来理解民间文化中风车的作用。
6.课后小结: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小结和问答,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制作风车和阅读故事的核心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细分和拆解,通过制作、观察、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兴趣。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故事《做风车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复述故事。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故事《做风车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掌握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风车制作过程的详细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故事《做风车的故事》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风车制作材料(可选)。
2. 学生准备:(1)预习故事《做风车的故事》。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生字词和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故事:(1)教师朗读故事《做风车的故事》。
(2)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
3. 讲解故事内容:(1)教师简要讲解故事情节,强调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2)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风车。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
(2)学生展示制作的风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故事《做风车的故事》。
(2)抄写故事中的生字词。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风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出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风车的理解和想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将风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风车图片或实物。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风车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风车制作过程的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制作过程。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风车的制作过程,并与教师进行核对。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风车的理解和想法。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师生共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风车,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拓展作业:(1)邀请家长参与,一起制作一个风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运用评价: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4. 风车制作评价:观察学生制作风车的过程,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做风车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做风车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车的构造原理;
2.掌握有关风车的常识;
3.感受风车的神秘和美妙;
4.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车的构造原理;
难点:学生如何最好地制作风车。
三、教学准备
1.风车的模型;
2.风能装置;
3.制作小风车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展示风车的模型,并问:“大家知道风车是怎样工作的吗?”学生若回答不清楚,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风车的构造原理,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2.新知讲解
教师详细介绍风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操作演示
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小风车,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步骤所涉及的工具和材料。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安全问题,如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等。
4.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动手制作小风车。
在制作小风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并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耐心纠正。
5.复习巩固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自我评价。
六、预期效果
该教学案例以制作风车为主线,通过展示+讲解+操作+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风车的构造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同时,该教学案例通过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创造一定的思维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三、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做风车议风车
(仔仔细细几乎每天看一阵子)(得意发愣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