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与瘤卒中
相同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鉴别点:
瘤卒中起病可缓慢
影像学鉴别
CT,MRI
实验室 检查
脑脊髓 检查
相关检查
四、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 辨病情轻重、辩闭脱证、 • 辩分期、辨病性
治疗原则
• 急性期
•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 中经络
治疗方法
• 中脏腑 • 后遗症(恢复期)
辩证要点
鉴别点:
厥证醒后如常
厥证无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厥证时间较短
中风与痉证
相同点:不省人事、肢体抽搐
鉴别点:
痉证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痉证神昏在抽搐后
痉证抽搐时间长 痉证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中风与痿证
相同点:肢体无力
鉴别点:
痿证起病缓慢
痿证以双侧肢体无力多见
中经络 方药
治法
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羚 羊角汤
辩证论治
中脏腑 证候特点
脱证 阴阳俱虚,舌痿,脉细弱 或脉微欲绝
中经络 方药
治法
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
辩证论治-后遗症
半身不遂
气虚血瘀 手足浮肿,面色萎黄,苔薄 白,舌紫淡,脉细涩无力
证候特点
中经络 方药
治法
补气活血,痛经活络
相关检查
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言语不利,偏身 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
好发于中老年
情绪激动,劳累, 酗酒,气候骤变
可发现梗塞 病灶与出血 病灶 多为急性起病
头晕,头痛, 肢体麻木, 无力等症
诊断依据
中风病诊断标准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 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辨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经络——无神志障碍,病位浅,病情轻.
中脏腑——有神志障碍,病位深,病情重.
辩证要点
辨闭、脱证 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 、大小便闭 阳闭: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数
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脱证:目合口开,手撒肢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痰浊内生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
痰郁化热,痰热互结
肝风内动
风阳夹痰 横窜经络,上蒙清窍
病因病机
气血不足、外风入中
T
气血亏虚
形盛气衰 痰湿素盛
经络空虚
风邪入中
引动伏痰 气血痹阻 风痰痹阻
病因病机
病机
• 1基础 • 2诱因 • 3病位 • 4基本病机 • 5病性
病因病机
1 基础
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
17.9
HIV infection /AIDS Malaria Pneumonia Diarrhoea Perinatal death
非洲
19.0 10.0 8.2 7.6 5.5
东南亚
13.8 IHD Pneumonia 9.3 6.6 Diarrhoea 6.5 Stroke Perinatal death 6.0
数值为死亡百分比。 IHD = 缺血性心脏病; COPD = 慢性阻塞性肺病; HI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VD = 心血管病 WHO The World Heart Report 1999, Nikkei Medical 1999, Japan Welfare
功能: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
方药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天麻 :祛风化痰
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橘红;佐药 甘草 :调和诸药 功能: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
辩证论治
中经络 证候特点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头晕头痛、耳鸣肢麻 舌红、苔黄或无苔,脉弦
中经络 方药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发病机理
唐宋以前——“外风”立论,内虚邪中 与体质,饮食,七情有关 《灵枢》:“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 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素问 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
梁之疾也." 《素问》:"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 厥"
发病机理
栀子 黄芩:清肝泄热 杜仲 桑寄生 川牛膝: 补益肝肾 夜交藤 茯神:安神定志 益母草 :活血利水 功能:平肝熄风 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发病机理
唐宋以后——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上的一大转 折 张介宾"非风论"——内伤积损 “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 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 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 。......而知其本非风证矣”。
发病机理
唐宋以后——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上的一大转 折 肝阳化风——叶天士 认为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暴动,气 血上逆而发为中风。进一步论述为“内风乃身中阳 气 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 滋 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发病机理
唐宋以后——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上的一大转 折 气虚血瘀——王清任 《医林改错》中提到:“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 是气虚血瘀而成”,唐容川亦持有此论
辨 证
李中梓《医宗必读 总论》:"凡中风昏倒,先须顺 气,然后治风„„最要分别闭与脱二证明白.如牙
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若口开心绝,手撒
镇肝熄风汤
方药分析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 :补肝肾、引血下行
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平肝潜阳 龟板 白芍 天冬 玄参:养阴熄风 生麦芽 川楝子 茵陈: 疏肝解郁 甘草 : 功能:平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辩证论治
中脏腑 证候特点
阳闭 闭证 伴面赤身热、燥扰不宁 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肝肾
正气虚弱 伤积损
饮食不节 浊内生
经络气 血受阻
肌肤筋脉 失于濡养
喎僻不遂
中经络 横窜经络

风痰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蒙蔽脑窍
肝风 肝火 心火
情志过及 火生风
心肝
痰淤蒙 蔽脑窍
神明受扰
昏仆不醒
中脏腑
气血不足 风入中
外风
本虚(下虚):肝脾肾 标实(上盛):风火痰淤
脾肝肾
诊断依据
诊 断
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05
病因病机
2、诱 因
•情志过极 •劳倦内伤 •饮食不节 •用力过度 •气候骤变
01 02 03 04 05
病因病机
3、基本病机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01
02
03
04
05
病因病机
3、病 位
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01
02
03
04
05
病因病机
5、病 性
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01Fra Baidu bibliotek
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即是脱证
."
预防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 中风》"平人手指麻木,不
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予防之."
病因病机
经络气血受阻 肌肤筋脉失于濡养 喎僻不遂 中经络
痰淤蒙蔽脑窍
神明受扰
昏仆不醒
中脏腑
病因病机
病因
• 1.正气虚衰,内伤积损
• 2 情志过及,化火生风 • 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 • 4 气血不足,外风入中
中 风 病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 治疗

概念

源流
概念
定义 中风病是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阴阳失调,气 血逆乱,上犯于脑,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 眼喎斜、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喎僻不遂为主要表现 的一种病证 范围:急性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病机
正气虚弱、内伤积损 • 年老体虚 • 内伤积损 • 纵欲伤精 • 久病气血耗伤劳倦过度

正气虚弱→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阴虚阳动 →挟气血痰火→蒙蔽清窍
病因病机
情志过及,化火生风
七情失调 → 肝气郁滞血行不畅 → 瘀阻脑脉
阴虚(素体)→水不涵木→肝阳骤亢→血随气逆上扰元神,神明失用
五志过极( 心火暴盛、风火相煽)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扶正祛邪——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辩证论治
中经络 证候特点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兼有恶寒、肢体关节酸痛, 脉浮
中经络 方药
治法
祛风、化痰、养血、通络 大秦艽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药分析
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 :祛风通络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白芷 :祛风散邪 熟地 当归 白芍: 养血柔筋 川芎: 活血祛风 茯苓 白术: 益气健脾 石膏、生地、黄芩: 凉血清热 甘草: 调和诸药
补阳还五汤
方药分析
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 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地龙 功能:补气活血 主治:气虚血瘀
辩证论治-后遗症
半身不遂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头晕头痛,面赤耳鸣,舌红 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特点
中经络 方药
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
方药分析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平肝熄风
症候特征
1. 突然发病 2. 轻症: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麻木 重症:伴昏迷 3. 四大主证特点(昏,瘫麻,喎,蹇) 4.中医四大难证之首
卒中-危害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欧洲
IHD Stroke Lung cancer Pneumonia COPD 25.5 13.7
地中海东部地区
13.6 IHD Pneumonia 9.1 7.4 Diarrhoea Perinatal death 7.3 Stroke 5.3 Stroke COPD IHD Pneumonia Suicide
相同点:口眼歪斜
可能鉴别点: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
鉴别点:口僻无言语不清,无半身不遂
中风与痫症(俗称“羊痫风”)
相同点:
起病急骤、突然昏扑、肢体活动障碍
鉴别点:
肢体无力:痫症以痉挛抽搐为主
部位:痫症以四肢多见 后遗症:痫症多无 发作频率:痫症多
中风与厥证
相同点:不省人事
中国卒中现状
高死亡率 高患病率 高致残率
中国卒中死亡居世界第一位
源 流
病 名
《内经》:仆击,大厥,薄厥,偏枯,偏风,风痱等.
汉 • 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创"中风" (外风) 元 • 王履《医经溯洄集 • 中风辨》: 外风——真中风, 内伤——类中风 "„ „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 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
辩证要点
辨分期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可至1个月
恢复期——发病2周后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辩证结合辅助检查
CT,MRI
实验室 检查
脑脊髓 检查
出血或缺血
治疗原则
急性期
急则治标——平肝熄风,清热涤痰,化痰通腑,活血通 络等法 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证——治本为先,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
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 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可确诊
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也可确诊
口僻
痫病
1 5
4
痉病
2 3
厥证
痿病
鉴别诊断 文字添加文字添加文字
中风与口僻(俗称“吊线风”)
西太平洋
14.3 12.0 11.1 4.0 3.8
4.2 3.6 2.7
Stroke Pneumonia IHD Lung cancer
日本
15.2 8.6 7.9 Stomach 5.4 cancer 5.4
美洲
IHD Stroke 10.3 Pneumonia 4.2 Lung cancer 3.2 Traffic accident 3.1
02
03
04
05
病因病机

肝肾阴虚,气血虚弱
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

中经络
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气血不能濡养
中脏腑 风阳痰火蒙蔽脑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
本 虚 标 实 ︐ 上 盛 下 虚
闭证
阴闭—痰浊瘀阻,阳闭—痰火瘀热
风阳痰火,耗灼阴精 阴虚及阳阴阳离决
脱证
病因病机
气虚 血瘀 阴虚风动 湿痰
唐宋以前——外风立论,内虚邪中 《金匮要略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 浮则为虚„„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 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 难言,口吐涎.”
发病机理
唐宋以后——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上的一大转 折 刘完素(河间)主“火”——肾水不足,心火暴盛 《河间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风瘫患者, ......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 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 用而卒倒无所知也......”
发病机理
唐宋以后——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上的一大转 折 李东垣主“气”——正气自虚 《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风者,非外来之风邪, 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多有此疾。”
发病机理
唐宋以后——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上的一大转 折 朱震亨——湿痰化热生风 少数西北之人外来风邪致病 推崇刘完素将息失宜,水不制火 "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