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角形》复习卷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冲刺提分试题(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冲刺提分试题(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备战期中】2019-2020年八年级上数学三角形冲刺提分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将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使点落在处,交于,若,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A.6个B.5个 C.4个D.3个2、在△ABC中,AB=6,AC=3,则∠B的最大值为()A.30°B.45° C.60°D.90°二、填空题3、如图,在△ABC中,BD是角平分线,BE是中线,若AC=24cm,则AE=cm,若∠ABC=72°,则∠ABD=_____度.4、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则①AO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O是△ABD的中线;③DE是△AD C的中线;④ED是△EBC的角平分线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5、如图在△ABC中,E是底边BC上一点,满足EC=2BE,BD是AC边上中线,若S△ABC=15,则S△ADF-S△BEF=________.6、如图,在⊿ABC中,BC边上有n个点(包括B,C两点),则图中共有个三角形.7、已知△ABC中,∠B=30°, AD为高, ∠CAD=30°, CD=3, 则BC=_________8、如图2,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9、如图,△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1)若∠A=40°,∠B=60°,求∠DCE的度数.(4分)(2)若∠A=m,∠B=n,则∠DCE=______(直接用m、n表示)10、三角形纸片内有100个点,连同三角形的顶点共103个点,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

现以这些点为顶点作三角形,并把纸片剪成小三角形,则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三角形 复习检测(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三角形 复习检测(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三角形期末复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是三角形的()A. 高B. 角平分线C. 中线D. 外角平分线2.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条边长是6,另一条边长是8,那么它的周长是()A. 20B. 20或22C. 22D. 24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此角为钝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如图:△ABC中,D点在BC上,现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C,则∠B=∠C.②若AB=AC,∠BAD=∠CAD,则AD⊥BC,BD=DC.③若AB=AC,BD=DC,则AD⊥BC,∠BAD=∠CAD.④若AB=AC,AD⊥BC,则BD=DC,∠BAD=∠CAD.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所示,△ABC≌△BDA,如果AB=6cm,BD=7cm,AD=4cm,那么BC的长为()A. 6cmB. 4cmC. 7cmD. 不能确定6.Rt△ABC中,∠C=90°,∠B=46°,则∠A=()A. 44°B. 34°C. 54°D. 64°7.以下各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4 cm,一边长9 cm,则它的周长为17 cm或22 cm;(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3)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A. (1)(2)(3)B. (1)(3)(5)C. (2)(4)(5)D. (4)(5)8.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A. 60°B. 50°.C. 45°D. 30°9.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A. 直线AB和CD垂直吗B. 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C. 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 连结A,B两点10.下列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 用刻度尺和圆规作△ABCB. 用量角器画一个300的角C. 用圆规画半径2cm的圆D.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二、填空题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cm和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 cm.12.锐角三角形ABC中,高AD和BE交于点H,且BH=AC,则∠ABC=________度.1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3,周长为________.14.如图,△ABC中,AD⊥BC于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条件________.1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21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________.16.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________.17.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BD=DC,点E在AD上,CF∥AB,∠BAD=∠DEF,若AB=5,CF=2.则线段EF的长为________.18.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AC+CD=BD,若CD=1,则BD=__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20.如图△ABC中,B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E,∠A=∠E,求证:∠ACB=3∠A.21.如图,已知A,F,E,B四点共线,AC⊥CE,BD⊥DF,AE=BF,AC=BD.求证:△ACF≌△BDE.22.如图,△ABC中,AB=AC,点M.N分别在BC所在直线上,且AM=AN,BM=CN吗?说明理由.23.如图,已知:AO=BO,OC=OD.求证:∠ADC=∠BCD.四、综合题24.阅读下面材料:小聪遇到这样一个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如图1,在△ABC中,∠A=2∠B,CD平分∠ACB,AD=2.2,AC=3.6求BC的长.小聪思考:因为CD平分∠ACB,所以可在BC边上取点E,使EC=AC,连接DE.这样很容易得到△DEC≌△DAC,经过推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请回答:(1)△BDE是________三角形.(2)BC的长为________.参考小聪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已知△ABC中,AB=AC,∠A=20°,BD平分∠ABC,BD=2.3,BC=2.求AD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B3.A4.D5.B6.A7.D8.A9.C10.D二、填空题11.15 12.45 13.15 14.AB=AC15.5cm16.()n﹣1×75°17.3 18.3三、解答题19.解: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要图形分割成了三角形,则具有稳定性.显然(1)、(4)、(6)3个.20.证明:∵B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EBD=∠EBC,∵∠A=∠E,∴∠EBD=∠EBC=∠A+∠E=2∠A,∵∠ACB=∠E+∠EBC,∴∠ACB=3∠A21.证明:∵AC⊥CE,BD⊥DF(已知),∴∠ACE=∠BDF=90°(垂直的定义),在Rt△ACE和Rt△BDF中,,∴Rt△ACE≌Rt△BDF(HL),∴∠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E=BF(已知),∴AE﹣EF=BF﹣EF(等式性质),即AF=BE,在△ACF和△BDE中,,∴△ACF≌△BDE(SAS)22.解:BM=CN,理由:过点A作AD⊥MN于点D,∵AB=AC∴BD=CD,∵AM=AN,∴MD=ND,则BM=CN.23.证明:在△AOD和△BOC中,,∴△AOD≌△BOC(SAS),∴∠ADO=∠BCO,∵OC=OD,∴∠ODC=∠OCD,∴∠ADO﹣∠ODC=∠BCO﹣∠OCD,即∠ADC=∠BCD四、综合题24.(1)等腰(2)5.8。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赋分:120分)分数:_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C)A.3 cm,10 cm,5 cm B.4 cm,8 cm,4 cmC.5 cm,13 cm,12 cm D.2 cm,7 cm,4 cm2.如图,图中∠1的度数为(D)A.40°B.50° C.60° D.70°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B)A.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B.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必定也相等C.对顶角相等D.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4.如图,△ABC≌△DEF,点A与点D对应,点C与点F对应,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D)A.1组B.2组C.3组D.4组5.如图,AD∥BC,AC=BC,∠BAD=115°,则∠C的度数是(B)A.55°B.50°C.45°D.40°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D比△ACD的周长大6 cm,则AB与AC的差为(C)A.2 cm B.3 cm C.6 cm D.12 cm7.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要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是(C)A.BC=EC,∠B=∠EB.BC=EC,AC=DCC.BC=DC,∠A=∠DD.∠B=∠E,∠A=∠D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A.15° B.17.5° C.20° D.22.5°9.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 翻折得到△AED,则∠CDE=(B)A.10°B.20°C.40°D.60°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ABC中,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A=30°,AB=AC,则∠BDE的度数为(C)A.45°B.52.5°C.67.5°D.75°11.如图,△MNP中,∠P=60°,MN=NP,MQ⊥PN,垂足为Q,延长MN至G,取NG=NQ,若△MNP的周长为12,MQ=a,则△MGQ的周长是(D)A.8+2aB.8+aC.6+aD.6+2a12.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一点,AD=AC,过点D作DE⊥BC交AB于E,若△ADE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B)A.∠B=∠CAD B.∠BED=∠CADC.∠ADB=∠AED D.∠BED=∠AD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如图,把手机放在一个支架上面,就可以非常方便使用,这是因为手机支架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第13题图第15题图14.“同一平面内,若a⊥b,c⊥b,则a∥c”这个命题的条件是同一平面内,若a⊥b,c⊥b ,结论是a∥c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15.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且AB=CD,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O≌△CDO,你添加的条件是∠A=∠C或∠B=∠D或AB∥CD(任一答案即可) .16.用反证法证明“两直线相交,交点只有一个”,第一步假设为两直线相交,交点不止一个.17.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为h1,△DEF中DE边上的高为h2,则h1和h2的大小关系是h1=h2 .18.如图所示,△ABC,△ADE与△EFG都是等边三角形,D和G分别为AC和AE的中点,若AB=4时,则图形ABCDEFG外围的周长是15 .19.(本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1)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2)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解:(1)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不是对顶角.逆命题: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它也是等腰三角形.逆命题:等腰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20.(本题满分5分)已知:∠α,线段c,如图所示.求作:Rt△ABC,使∠A=∠α,AB=c,∠C=90°.解:如图,△ABC即为所求.21.(本题满分6分)如图:(1)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CD;(2)若AB=CD=2 cm,AE=3 cm,求△AEC的面积及CE的长.解:∵AE=3 cm,CD=2 cm,∴S△AEC=12AE·CD=12×3×2=3(cm2).∵S△AEC=12CE·AB=3 cm2,AB=2 cm,∴CE=3 cm.22.(本题满分8分)(东阿县期末)如图,已知∠1与∠2互为补角,且∠3=∠B,(1)求证:EF∥BC;(2)若AC=BC,CE平分∠ACB,求证:AF=CF.证明:(1)∵∠1+∠FDE=180°,∠1与∠2互为补角,∴∠2=∠FDE,∴DF ∥AB , ∴∠3=∠AEF , ∵∠3=∠B , ∴∠B =∠AEF , ∴FE ∥BC . (2)∵FE ∥BC ,∴∠BCE =∠FEC , ∵CE 平分∠ACB , ∴∠ACE =∠BCE , ∴∠FEC =∠ACE , ∴FC =FE , ∵AC =BC , ∴∠A =∠B ,又∵∠B =∠AEF , ∴∠A =∠AEF , ∴AF =FE ,∴AF =CF .23.(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线段BC 上有两点E ,F ,在线段CB 的异侧有两点A ,D ,满足AB =CD ,AE =DF ,CE =BF ,连接AF .(1)求证:∠B =∠C ;(2)若∠B =40°,∠DFC =30°,当AF 平分∠BAE 时,求∠BAF 的度数.(1)证明:∵CE =BF , ∴CE +EF =BF +EF , ∴BE =CF ,在△ABE 和△DCF 中,⎩⎨⎧AB =CD ,AE =DF ,BE =CF ,∴△ABE ≌△DCF (SSS),∴∠B =∠C .(2)解:由(1)得:△ABE ≌△DCF ,∴∠AEB =∠DFC =30°,∴∠BAE =180°-∠B -∠AEB=180°-40°-30°=110°,∵AF 平分∠BAE ,∴∠BAF =12∠BAE =12×110°=55°.24.(本题满分8分)(洛阳期末)如图,在△ABC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OM 与边AC 的垂直平分线ON 交于点O ,分别交BC 于点D ,E ,已知△ADE 的周长为5 cm.(1)求BC 的长;(2)分别连接OA ,OB ,OC ,若△OBC 的周长为13 cm ,求OA 的长.解:(1)∵D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DA =DB ,同理,EA =EC ,∵△ADE 的周长为5 cm ,∴AD +DE +EA =5,∴BC =DB +DE +EC =AD +DE +EA =5 cm.(2)∵△OBC 的周长为13,∴OB +OC +BC =13,∵BC =5,∴OB +OC =8,∵OM 垂直平分AB ,∴OA =OB ,∴同理,OA =OC ,∴OA =OB =OC =4 cm.25.(本题满分11分)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如图①所示放置,图②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找出图②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试说明:DC ⊥BE .解:(1)△BAE ≌△CAD .理由:∵△ABC ,△DA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90°,∴∠BAE =∠CAD =90°+∠CAE .在△BAE 和△CA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BAE ≌△CAD (SAS).(2)由(1)得△BAE ≌△CAD .∴∠DCA =∠B =45°.∵∠BCA =45°,∴∠BCD =∠BCA +∠DCA =90°,∴DC ⊥BE .26.(本题满分10分)已知:△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1)如图①,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E =AF .求证:△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②,若E ,F 分别为AB ,CA 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 =AF ,其他条件不变,则△DEF 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①),②)(1)证明:连接AD.∵AB=AC,∠BAC=90°,D为BC的中点,∴AD⊥BC,BD=AD.∴∠B=∠DAC=45°.又∵BE=AF,∴△BDE≌△ADF(SAS).∴ED=FD,∠BDE=∠ADF.∴∠EDF=∠EDA+∠ADF=∠EDA+∠BDE=∠BDA=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解:△DEF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连接AD.∵AB=AC,∠BAC=90°,D为BC的中点,∴AD=BD,AD⊥BC.∴∠DAC=∠ABD=45°.∴∠DAF=∠DBE=135°.又∵AF=BE,∴△DAF≌△DBE(SAS).∴FD=ED,∠FDA=∠EDB.∴∠EDF=∠EDB+∠FDB=∠FDA+∠FDB=∠ADB=90°.∴△DEF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章 三角形 预习或复习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章   三角形 预习或复习

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注意: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可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可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ABC 中,(1)三角形的顶点:A,B,C .(2)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A ,∠B ,∠C.【由相邻的两边组成的角】(3)三角形的边:(线段)AB,(线段)BC,(线段)AC 或c,a,b.例题:1、2、图中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A、2个B、3个C、4个D、5个练习: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2、以BD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3、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三、三角形的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2、应用(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 能否组成三角形.当 a 最长,且有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例题:1、任画一个△ABC,一只虫子从B点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请问他有几条路可以选?各条路的长度相同吗?2、(1)在△ABC中,若b=3,a=7,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C中,若b=3,a=7,则其周长L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用一根长为18cm的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四、三角形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线(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①角三角形三条高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②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有一条在三角形内部,另两条高为直角边,且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③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且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020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20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2章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3分)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 C.30° D.24°2.(3分)如图,△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 的周长是()A.8 B.9 C.10 D.113.(3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点E.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A.AC=AE=BE B.AD=BD C.AC=BD D.CD=DE4.(3分)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G,已知AB=10,△GBC 的周长为17,则底BC为()A.5 B.7 C.10 D.95.(3分)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2 C.7或9 D.9或126.(3分)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A.114 B.123 C.132 D.1477.(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 B.17.5°C.20° D.22.5°8.(3分)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DE=8,则线段BD+CE的长为()A.5 B.6 C.7 D.89.(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A.6 B.8 C.9 D.1010.(3分)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共8小题)11.(3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2,BF=3,则CE的长度为.12.(3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13.(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14.(3分)如图,△ABC中,∠A=9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AD=DE,则∠C的度数是°.15.(3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L与BM相交于P点.若∠PBC=30°,∠ACP=20°,则∠A的度数为°.16.(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 cm.17.(3分)如图,在△ABC中,AB=1.8,BC=3.9,∠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18.(3分)如图,直线a∥b,△ABC是等边三角形,点A在直线a上,边BC在直线b上,把△ABC沿BC方向平移BC的一半得到△A′B′C′(如图①);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②,再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③,…;请问在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三.解答题(共6小题)19.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2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21.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EH⊥AB,垂足是H.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E.求证:ME⊥BC.22.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AF,已知∠BAC=80°,请运用所学知识,确定∠EAF的度数.23.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E,l1与l2相交于点O.△ADE的周长为6cm.(1)求BC的长;(2)分别连结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24.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3分)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 C.30° D.24°【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C=∠ABD=24°,然后再计算出∠ACB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F=CF,进而可得∠FCB=24°,然后可算出∠ACF的度数.【解答】解:∵BD平分∠ABC,∴∠DBC=∠ABD=24°,∵∠A=60°,∴∠ACB=180°﹣60°﹣24°×2=72°,∵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BF=CF,∴∠FCB=24°,∴∠ACF=72°﹣24°=48°,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3分)如图,△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 的周长是()A.8 B.9 C.10 D.11【分析】由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BD,又由△BDC的周长=DB+BC+CD,即可得△BDC 的周长=AD+BC+CD=AC+BC.【解答】解:∵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C的周长=DB+BC+CD,∴△BDC的周长=AD+BC+CD=AC+BC=6+4=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3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点E.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A.AC=AE=BE B.AD=BD C.AC=BD D.CD=DE【分析】分别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四个答案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B=30°,∠C=90°,∴∠BAC=60°,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E=BE=AB,∴∠DAB=30°,AC=AE=BE,故A、B正确;∴∠CAD=30°,∴AD是∠BAC的平分线∵CD⊥AC,DE⊥AB,∴CD=DE,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涉及面较广,难度适中.4.(3分)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G,已知AB=10,△GBC 的周长为17,则底BC为()A.5 B.7 C.10 D.9【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GB=GA,即△GBC的周长=AC+BC,从而就求得了BC的长.【解答】解:设AB的中点为D,∵DG为AB的垂直平分线∴GA=GB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三角形GBC的周长=GB+BC+GC=GA+GC+BC=AC+BC=17,又∵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AB+BC=17,∴BC=17﹣AB=17﹣10=7.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有效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3分)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2 C.7或9 D.9或12【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和2,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腰为5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成立,周长=5+5+2=12;当腰长为2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不成立;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6.(3分)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A.114 B.123 C.132 D.147【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CB,∠E=∠C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BD=CD=CE,∴∠B=∠DCB,∠E=∠CDE,∵∠ADC+∠ACD=114°,∴∠BDC+∠ECD=360°﹣114°=246°,∴∠B+∠DCB+∠E+∠C DE=360°﹣246°=114°,∴∠DCB+∠CDE=57°,∴∠DFC=180°﹣57°=12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利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分析解答.7.(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 B.17.5°C.20° D.22.5°【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3=∠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1+∠2=∠3+∠4+∠A,∠1=∠3+∠D,则2∠1=2∠3+∠A,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D=∠A,然后把∠A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1=∠2,∠3=∠4,∵∠ACE=∠A+∠ABC,即∠1+∠2=∠3+∠4+∠A,∴2∠1=2∠3+∠A,∵∠1=∠3+∠D,∴∠D=∠A=×30°=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分析.8.(3分)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DE=8,则线段BD+CE的长为()A.5 B.6 C.7 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F与∠FBC的关系,∠ECF与∠FCB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平行,可得∠DFB与∠FBC的关系,∠EFC与∠FCB的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BD与DF的关系,EF与EC的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DBF=∠FBC,∠ECF=∠FCB.∵DE∥BC,∴∠FBC=∠DFB,∠EFC=∠FCB.∠DBF=∠DFB,∠EFC=∠ECF.∴DB=DF,EF=EC,DE=DF+EF=DB+EC=8,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关键是求证DB=DO,OE=EC,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9.(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A.6 B.8 C.9 D.10【分析】作出辅助线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6,DE=2,进而得出△BEM为等边三角形,△EMD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B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延长ED交BC于M,延长AD交BC于N,∵AB=AC,AD平分∠BAC,∴AN⊥BC,BN=CN,∵∠EBC=∠E=60°,∴△BEM为等边三角形,∴BE=EM∵BE=6,DE=2,∴DM=EM﹣DE═6﹣2=4,∵△BEM为等边三角形,∴∠EMB=60°,∵AN⊥BC,∴∠DNM=90°,∴∠NDM=30°,∴NM=2,∴BN=4,∴BC=2BN=8,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求出MN的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3分)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图中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36°,∴∠ABC=∠C=72°,∵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C=∠ABC=36°,∴∠A=∠ABD=36°,∴BD=AD,∴△ABD是等腰三角形;在△BCD中,∵∠BDC=180°﹣∠DBC﹣∠C=180°﹣36°﹣72°=72°,∴∠C=∠BDC=72°,∴BD=BC,∴△BCD是等腰三角形;∵BE=BC,∴BD=BE,∴△BDE是等腰三角形;∴∠BED=(180°﹣36°)÷2=72°,∴∠ADE=∠BED﹣∠A=72°﹣36°=36°,∴∠A=∠ADE,∴DE=AE,∴△ADE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等,解题时要找出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要遗漏.二.填空题(共8小题)11.(3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2,BF=3,则CE的长度为 7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C,再根据EP⊥BC,得出∠C+∠E=90°,∠B+∠BFP=90°,从而得出∠D=∠BFP,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E=∠AFE,最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在△ABC中,∵AB=AC,∴∠B=∠C,∵EP⊥BC,∴∠C+∠E=90°,∠B+∠BFP=90°,∴∠E=∠BFP,又∵∠BFP=∠AFE,∴∠E=∠AFE,∴AF=AE,∴△AEF是等腰三角形.又∵AF=2,BF=3,∴CA=AB=5,AE=2,∴CE=7.【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AFE,注意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角对等边的使用.12.(3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120°或20° .【分析】设两个角分别是x,4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可求得顶角的度数.【解答】解:设两个角分别是x,4x①当x是底角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x+x+4x=180°,解得,x=30°,4x=120°,即底角为30°,顶角为120°;②当x是顶角时,则x+4x+4x=180°,解得,x=20°,从而得到顶角为20°,底角为80°;所以该三角形的顶角为120°或20°.故答案为:120°或2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已知中若有比出现,往往根据比值设出各部分,利用部分和列式求解.13.(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110°或70° .【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或者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两种情况.【解答】解:此题要分情况讨论: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外部.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顶角是90°+20°=11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内部,故顶角是90°﹣20°=70°.故答案为:110°或7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此类题的两种情况.其中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4.(3分)如图,△ABC中,∠A=9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AD=DE,则∠C的度数是 30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ABD=∠DB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CD=BD,推出∠C=∠DBE=∠A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ABC中,∠A=90°,DE⊥BC,AD=DE,∴∠ABD=∠DBE,∵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CD=BD,∴∠C=∠DBE,∵∠A=90°,∴3∠C=90°,∴∠C=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5.(3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L与BM相交于P点.若∠PBC=30°,∠ACP=20°,则∠A的度数为 70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BC=60°,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PCB=3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BC=30°,∴∠ABC=60°,∵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PCB=30°,∴∠A的度数=180°﹣60°﹣30°﹣20°=70°,故答案为:70.【点评】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BC=60°,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PCB=30°进行分析.16.(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 19 cm.【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线段相等,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后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D=CD,AE=CE=AC=3cm,∴△ABD得周长=AB+AD+BD=AB+BC=13 ①则△ABC的周长为AB+BC+AC=AB+BC+6 ②把②代入①得△ABC的周长=13+6=19cm故答案为:19.【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然后求解.17.(3分)如图,在△ABC中,AB=1.8,BC=3.9,∠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 2.1 .【分析】由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可得AD=AB,又由∠B=60°,可证得△ABD是等边三角形,继而可得BD=AB=2,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D=AB,∵∠B=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B=1.8,BC=3.9,∴CD=BC﹣BD=3.9﹣1.8=2.1.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8.(3分)如图,直线a∥b,△ABC是等边三角形,点A在直线a上,边BC在直线b上,把△ABC沿BC方向平移BC的一半得到△A′B′C′(如图①);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②,再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③,…;请问在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 400 .【分析】先证出阴影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又观察图可得,第n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2n个,小等边三角形有2n个,据此求出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AB,BB′=B′C=BC,∴B′O=AB,CO=AC,∴△B′OC是等边三角形,同理阴影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又观察图可得,第1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2个,小等边三角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4个,小等边三角形有4个,第3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6个,小等边三角形有6个,…依次可得第n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2n个,小等边三角形有2n个.故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2×100+2×100=400.故答案为:4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平移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据图找出规律.三.解答题(共6小题)19.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得到∠A=∠C,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FEC=∠D,同时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在△ABC中,BA=BC,∵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2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B=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2)易证△EDC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2,∵∠DEF=90°,∠F=30°,∴DF=2DE=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度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1.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EH⊥AB,垂足是H.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E.求证:ME⊥BC.【分析】根据EH⊥AB于H,得到△B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求出HE=BH,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HE,然后求出HE=HM,从而得到△H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BAC=90°,AB=AC,∴∠B=∠C=45°,∵EH⊥AB于H,∴△B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E=BH,∠BEH=45°,∵AE平分∠BAD,AD⊥BC,∴DE=HE,∴DE=BH=HE,∵BM=2DE,∴HE=HM,∴△H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EH=45°,∴∠BEM=45°+45°=90°,∴ME⊥B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证明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AF,已知∠BAC=80°,请运用所学知识,确定∠EAF的度数.【分析】在△AB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定理易求∠B+∠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求∠BAE=∠B,同理可得∠CAF=∠C,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而可得∠BAE+∠CAF﹣∠BAC=∠EAF.【解答】解:在△ABC中,∠BAC=80°,∴∠B+∠C=180°﹣∠BAC=10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EB=EA,∴∠BAE=∠B,同理可得∠CAF=∠C,∴∠EAF=∠BAE+∠CAF﹣∠BAC=∠B+∠C﹣∠BAC=2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B+∠C.23.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E,l1与l2相交于点O.△ADE的周长为6cm.(1)求BC的长;(2)分别连结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分析】(1)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BD,AE=CE,再根据AD+DE+AE=BD+DE+CE 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A=OC=OB,再由∵△OBC的周长为16cm求出OC的长,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1)∵DF、EG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AD=BD,AE=CE,∴AD+DE+AE=BD+DE+CE=BC,∵△ADE的周长为6cm,即AD+DE+AE=6cm,∴BC=6cm;(2)∵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E,∴OA=OC=OB,∵△OBC的周长为16cm,即OC+OB+BC=16,∴OC+OB=16﹣6=10,∴OC=5,∴OA=OC=OB=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24.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分析】(1)根据EF∥B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可得∠EOB=∠OBC,∠FOC=∠OCB,∠EOB=∠OBE,∠FCO=∠FOC,再加上题目中给出的AB=AC,共5个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2)根据EF∥BC 和∠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还可以证明出△OBE和△OCF是等腰三角形;利用几个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F与BE,CF的关系.(3)EO∥BC和OB,OC分别是∠ABC与∠ACL的角平分线,还可以证明出△BEO和△CF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有5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是:EF=BE+CF=2BE=2CF.理由如下:∵EF∥BC,∴∠EOB=∠OBC,∠FOC=∠OCB,又∠B、∠C的平分线交于O点,∴∠EBO=∠OBC,∠FCO=∠OCB,∴∠EOB=∠OBE,∠FCO=∠FOC,∴OE=BE,OF=CF,∴EF=OE+OF=BE+CF.又AB=AC,∴∠ABC=∠ACB,∴∠EOB=∠OBE=∠FCO=∠FOC,∴EF=BE+CF=2BE=2CF;(2)有2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等腰△OBE和等腰△OCF;第一问中的EF与BE,CF的关系是:EF=BE+CF.(3)有,还是有2个等腰三角形,△EBO,△OCF,EF=BE﹣CF,理由如下:∵EO∥BC,∴∠EOB=∠OBC,∠EOC=∠OCG(G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又∵OB,OC分别是∠ABC与∠ACG的角平分线∴∠EBO=∠OBC,∠ACO=∠OCD,∴∠EOB=∠EBO,∴BE=OE,∠FCO=∠FOC,∴CF=FO ,又∵EO=EF+FO ,∴EF=BE ﹣CF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并不大,但是步骤繁琐,属于中档题,还有第(1)中容易忽略△ABC 也是等腰三角形,因此这又是一道易错题.要求学生在证明此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第2章 三角形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湘教版(含答案)

第2章 三角形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湘教版(含答案)

第2章三角形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湘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去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和12,则它的周长是()A.22B.29C.22或29D.17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P为BC上一点,△APQ为等边三角形,PQ与AC相交于点M,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AB∥CQ;②∠ACQ=60°;③AP2=AM•AC;④若BP=PC,则PQ⊥AC.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如图,在△ABC,∠C=90°,AD平分∠BAC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垂足恰好是边AB的中点E,若AD=3cm,则BE的长为()A. cmB.4cmC.3 cmD.6cm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一边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17B.17或22C.22D.20或22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0 cm,腰长为13,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A.40B.50C.60D.707、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A.72°B.60°C.50°D.58°8、△ABC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40°,且∠A=∠B,那么∠C的外角的大小是 ( )A.80°或140°B.80°或100°C.100°或140°D.140°9、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 ( )A.SASB.ASAC.AASD.SSS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为内部一点,则的最小值等于( )A. B. C. D.11、若等边△ABC的边长为2,那么△ABC的面积为()A. B.2 C.3 D.4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9B.17或22C.17D.2213、下列说法: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是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②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③若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则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底角的二倍;⑤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长相等.其中正确的共有()A.5个B.4个C.3个D.2个14、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腰长8厘米.在底边上有一个动点P,则P到两腰的距离之和为()A.4cmB.6cmC.8cmD.10cm15、如图,直线a//b,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60°)按如图所示放置.若∠1=43°,则∠2的度数为( )A.101°B.103°C.105°D.107°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已知等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则的度数为________.17、在Rt△ABC中,∠A=30°,∠C=90°,AB+BC=12cm,AB=________.18、如图,AC,BD 相交于点 O,,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19、如图所示,在中,,,若,则________.20、如图,△ABC中,△ABD的周长是6,BC的垂直平分线DF与AC相交于点D,AC=4,则AB的长为________.21、如图,CD是△ABC的角平分线,∠A=55°,∠B=70°,则∠1=________.22、如图,△ABC中,点E是BC上的一点,EC=3BE,点D是AC中点,若S△ABC=36,则S-S△BEF=________.△ADF2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100度,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_度.24、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四个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①P在∠A的平分线上;②AS=AR;③QP∥AR;④△BRP≌△QSP.25、如图,BD平分∠ABC,DE⊥AB于E,DF⊥BC于F,AB=6,BC=8.若S△ABC=28,则DE=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已知△ABC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B、∠C,若∠A=30°,∠C=2∠B,求∠B的度数.27、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E,F分别在AB,AC上,且DF丄DE. 求证:BE+CF>EF28、如图,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知∠EDM=84°,求∠A的度数.29、在△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30㎝的两个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30、如图,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且∠1=∠2,∠3=∠4,求x的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B3、D4、A5、C6、C7、D8、A9、D10、D11、A12、D13、C14、B15、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8、30、。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三角形》复习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三角形》复习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三角形》复习卷知识点1、三角形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A.2;B.3;C.4;D.8;2、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3、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以上都不对;4、在△ABC 中,∠A=105°,∠B -∠C=15°,则∠C 的度数是( )A. 35°;B. 60°;C. 45°;D. 30°;5、已知△ABC 中,∠B 是∠A 的2倍,∠C 比∠A 大20°,则∠A 等于( )A. 40°;B. 60°;C. 80°;D. 90°;6、如图,△ABC 的外角是( )A. ∠1;B. ∠2;C. ∠3;D. ∠4; 7、如图,∠1=100°,∠C=70°, 则∠A 的大小是( ) A. 10°; B. 20°; C. 30°; D. 80°; 8、小明有两根3cm ,7cm 的木棒,他想以这两根木棒为边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还需再选一根 cm 长的木棒。

知识点2、命题与证明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同位角相等;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0、“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的逆命题是 。

11、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 12、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AB=AD=DC ,∠B=80°,则∠C 度数为( )A. 30°;B. 40°;C. 45°;D. 60°; 13、如图,在△ABC 中,AB=AC , 且D 为BC 上一点,CD=AD ,AB=BD , 则∠B 度数为( )A. 30°;B. 36°;C. 40°;D. 45°; 14、在等腰△ABC 中,AB=AC ,其周长为20cm , 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A. 1cm<AB<4cm ;B. 5cm<AB<10cm ;C. 4cm<AB<8cm ;D. 4cm<AB<10cm ;A B C 1 2 3 4 第6题 A B C 1 第7题A B C D 第12题A B D C 第13题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13;B.17;C.22;D.17或22;1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内角的度数比是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全等三角形提分冲刺试题(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全等三角形提分冲刺试题(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备战期中】2019-2020年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提分冲刺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右图,以5×5的正方形网络,以点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A.2个B.4个C.6个D.8个2、如图,已知△ACE≌△DFB,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C=DB;②AB=DC;③∠1=∠2;④AE∥DF;⑤S△ACE=S△DFB;⑥BC=AE;⑦BF∥EC.A.4个 B.5个 C.6个 D.7个3、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 K上,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 )A.10 B.12 C.14 D.164、如图所示,已知△ABE≌△ACD,∠1=∠2,∠B=∠C,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A.AB=ACB.∠BAE=∠CAD C.BE=DC D.AD=DE5、附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ACD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A.△ACF B.△ADE C.△ABC D.△BCF二、计算题6、两个全等的Rt△ABC和Rt△EDA如图放置,点B、A、D在同一直线上.操作:在图中,作∠ABC的平分线BF,过点D作DF⊥BF,垂足为F,连结CE.探究:线段BF、C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说明:如果你无法证明探究所得的结论,可以将“两个全等的Rt△ABC和Rt△EDA”改为“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EDA(点C、A、E在同一直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完成你的证明.7、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点分别在正三角形的边上,且,交于点.求证:.(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若将题中“”与“”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若将题中的点分别移动到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分别在正三角形的边上”改为“点分别在正方形的边上”,是否仍能得到?……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②;③.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8、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三角形选择题训练(解析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三角形选择题训练(解析版)

第2章三角形选择题训练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A.90°B.180°C.270°D.360°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4B.5,6,12C.5,7,2D.6,8,103.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为()A.60°B.65°C.75°D.85°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30°,∠ADC=70°,则∠C的度数是()A.50°B.60°C.70°D.80°5.判断命题“如果n<1,那么n 2﹣1<0”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反例中的n可以为()A.﹣2B.﹣C.0D.6.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平行四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D.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7.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4,则第三边的长为()A.2B.3C.4D.2或48.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A.40°B.45°C.55°D.70°9.如图,在△ABC中,AB=AC,∠A=30°,直线a∥b,顶点C在直线b上,直线a交AB于点D,交AC与点E,若∠1=145°,则∠2的度数是()A.30°B.35°C.40°D.45°10.如图,△ABC中,AC=BC<AB.若∠1、∠2分别为∠ABC、∠ACB的外角,则下列角度关系何者正确()A.∠1<∠2B.∠1=∠2C.∠A+∠2<180°D.∠A+∠1>180°11.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A.12B.13C.14D.1512.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和E,∠B=60°,∠C=25°,则∠BAD为()A.50°B.70°C.75°D.80°13.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DF C.AB=ED D.BF=EC14.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若AB=4,CF=3,则BD的长是()A.0.5B.1C.1.5D.215.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40°,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AMB=40°;③OM平分∠BOC;④MO平分∠BM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B.3C.2D.11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E=CD,CE与BD相交于点G,EF⊥BD于点F,若EF=2,则EG的长为()A.B.C.D.417.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18.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A.a+c B.b+c C.a﹣b+c D.a+b﹣c19.如图,在△ABC中,∠ACB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上确定一点D.使∠ADC=2∠B,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B.C.D.20.已知锐角∠AOB,如图,(1)在射线OA上取一点C,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交射线OB于点D,连接CD;(2)分别以点C,D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M,N;(3)连接OM,MN.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OM=∠COD B.若OM=MN.则∠AOB=20°C.MN∥CD D.MN=3CD21.如图,在△ABC中,AC=BC,∠A=40°,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BCG的度数为()A.40°B.45°C.50°D.60°22.如图,已知AB=AC,AB=5,BC=3,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相交于点M,N,连接MN与AC相交于点D,则△BDC的周长为()A.8B.10C.11D.1323.通过如下尺规作图,能确定点D是BC边中点的是()A.B.C.D.24.如图,在Rt△ABC中,∠ACB=90°,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D、E两点,作直线DE交AB于点F,交BC于点G,连结CF.若AC=3,CG=2,则CF 的长为()A.B.3C.2D.25.如图,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AD∥BC,∠B=32°,则∠C的度数是()A.64°B.32°C.30°D.40°26.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CE是外角∠ACM的平分线,BE与CE相交于点E,若∠A=60°,则∠BEC是()A.15°B.30°C.45°D.60°27.如图,点D在BC的延长线上,DE⊥AB于点E,交AC于点F.若∠A=35°,∠D=15°,则∠ACB的度数为()A.65°B.70°C.75°D.85°28.下列四个命题: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②对顶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29.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B.正六边形的每个中心角都等于60°C.半径为R的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RD.只有正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30.下列长度的3根小木棒不能搭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4cm B.1cm,2cm,3cmC.3cm,4cm,5cm D.4cm,5cm,6cm31.用三个不等式a>b,ab>0,<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32.如图,∠EOF的顶点O是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重心,∠EOF的两边与△ABC的边交于E,F,∠EOF=120°,则∠EOF与△ABC的边所围成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3.如图,墙上钉着三根木条a,b,C,量得∠1=70°,∠2=100°,那么木条a,b所在直线所夹的锐角是()A.5°B.10°C.30°D.70°34.如图,已知∠AOB.按照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的两边于C,D两点,连接CD.②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线段D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交于点E,连接CE,DE.③连接OE交CD于点M.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EO=∠DEO B.CM=MDC.∠OCD=∠ECD D.S四边形OCED=CD?OE35.已知n是正整数,若一个三角形的3边长分别是n+2、n+8、3n,则满足条件的n的值有()A.4个B.5个C.6个D.7个36.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DE 的长是()第2章三角形选择题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解答便可.【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是解题的关键.2.【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三天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A错误,∵5+6<12,∴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B错误,∵5+2=7,∴5,7,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C错误,∵6+8>10,∴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解题或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解题皆可.【解答】解:如图:∵∠BCA=60°,∠DCE=45°,∴∠2=180°﹣60°﹣45°=75°,∵HF∥BC,∴∠1=∠2=75°,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一副三角板所对应的角度是60°,45°,30°,90°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本题容易,解法很灵活.4.【分析】由∠B=30°,∠ADC=70°,利用外角的性质求出∠BAD,再利用AD平分∠BAC,求出∠BAC,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C的度数.【解答】解:∵∠B=30°,∠ADC=70°∴∠BAD=∠ADC﹣∠B=70°﹣30°=40°∵AD平分∠BAC∴∠BAC=2∠BAD=80°∴∠C=180°﹣∠B﹣∠BAC=180°﹣30°﹣80°=7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本题较为综合,但难度不大.5.【分析】反例中的n满足n<1,使n 2﹣1≥0,从而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当n=﹣2时,满足n<1,但n2﹣1=3>0,所以判断命题“如果n<1,那么n2﹣1<0”是假命题,举出n=﹣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6.【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是假命题;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B是真命题;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D是真命题,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平行四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假命题;B.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真命题;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真命题;D.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真命题;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7.【分析】分4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再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讨论求解即可.【解答】解: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2,能组成三角形,所以,第三边为4;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第三边为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8.【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C=CB,∠C=40°,∴∠BAC=∠B=(180°﹣40°)=70°,∵AD=AE,∴∠ADE=∠AED=(180°﹣70°)=55°,∵GH∥DE,∴∠GAD=∠ADE=5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ACB=7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ED的度数,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同位角相等,可得结论.【解答】解:∵AB=AC,且∠A=30°,∴∠ACB=75°,在△ADE中,∵∠1=∠A+∠AED=145°,∴∠AED=145°﹣30°=115°,∵a∥b,∴∠AED=∠2+∠ACB,∴∠2=115°﹣75°=4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题目比较基础,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分析】由AC=BC<AB,得∠A=∠ABC<∠ACB,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正确答案.【解答】解:∵AC=BC<AB,∴∠A=∠ABC<∠ACB,∵∠1、∠2分别为∠ABC、∠ACB的外角,∴∠2=∠A+∠ABC,∴∠A+∠2=∠A+∠A+∠ABC<∠ACB+∠A+∠ABC=1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及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点,难度不大.11.【分析】直接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BE,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C=8,BC=5,∴△BEC的周长是:BE+EC+BC=AE+EC+BC=AC+BC=13.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计算即可.【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A=DC,∴∠DAC=∠C=25°,∵∠B=60°,∠C=25°,∴∠BAC=95°,∴∠BAD=∠BAC﹣∠DAC=7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分别判断选项所添加的条件,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AS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选项A、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正确;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C、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熟练地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是解此题的关键,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比较典型.14.【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FCE,∠A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DE ≌△C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F,根据AB=4,CF=3,即可求线段DB的长.【解答】解:∵CF∥AB,∴∠A=∠FCE,∠ADE=∠F,在△ADE和△FCE中,∴△ADE≌△CFE(AAS),∴AD=CF=3,∵AB=4,∴DB=AB﹣AD=4﹣3=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判定△ADE≌△FCE是解此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5.【分析】由SAS证明△AOC≌△BOD得出∠OCA=∠ODB,AC=BD,①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OAC=∠AOB+∠OBD,得出∠AMB=∠AOB=40°,②正确;作OG⊥MC于G,OH⊥MB于H,如图所示:则∠OGC=∠OHD=90°,由AAS证明△OCG≌△ODH(AAS),得出OG=OH,由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出MO平分∠BMC,④正确;由∠AOB=∠COD,得出当∠DOM=∠AOM时,OM才平分∠BOC,假设∠DOM=∠AOM,由△AOC ≌△BOD得出∠COM=∠BOM,由MO平分∠BMC得出∠CMO=∠BMO,推出△COM≌△BOM,得OB=OC,而OA=OB,所以OA=OC,而OA>OC,故③错误;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OB=∠COD=40°,∴∠AOB+∠AOD=∠COD+∠AOD,即∠AOC=∠BOD,在△AOC和△BOD中,,∴△AOC≌△BOD(SAS),∴∠OCA=∠ODB,AC=BD,①正确;∴∠OAC=∠OBD,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OAC=∠AOB+∠OBD,∴∠AMB=∠AOB=40°,②正确;作OG⊥MC于G,OH⊥MB于H,如图2所示:则∠OGC=∠OHD=90°,在△OCG和△ODH中,,∴△OCG≌△ODH(AAS),∴OG=OH,∴MO平分∠BMC,④正确;∵∠AOB=∠COD,∴当∠DOM=∠AOM时,OM才平分∠BOC,假设∠DOM=∠AOM∵△AOC≌△BOD,∴∠COM=∠BOM,∵MO平分∠BMC,∴∠CMO=∠BMO,在△COM和△BOM中,,∴△COM≌△BOM(ASA),∴OB=OC,∵OA=OB∴OA=OC与OA>OC矛盾,∴③错误;正确的个数有3个;【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BAC=∠ACB=60°,AB=AC=BC,由“SAS”可证∠ACE=∠DBC,由外角的性质可得∠EGF=6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EG的长.【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BAC=∠ACB=60°,AB=AC=BC,∵AE=CD,∠BAC=∠ACB,AC=BC∴△AEC≌△CDB(SAS)∴∠ACE=∠DBC,∵∠EGF=∠BCG+∠DBC=∠BCG+∠ACE=∠ACB∴∠EGF=60°,且EF⊥BD∴∠FEG=30°∴EF=FG=2,EG=2FG∴E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EGF =60°是本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与△ABC全等,甲与△ABC不全等.【解答】解:乙和△AB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所以乙和△ABC全等;在△ABC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8.【分析】只要证明△ABF≌△CDE,可得AF=CE=a,BF=DE=b,推出AD=AF+DF=a+(b﹣c)=a+b﹣c;【解答】解:∵AB⊥CD,CE⊥AD,BF⊥AD,∴∠AFB=∠CED=90°,∠A+∠D=90°,∠C+∠D=90°,∴∠A=∠C,∵AB=CD,∴△ABF≌△CDE,∴AF=CE=a,BF=DE=b,∵EF=c,∴AD=AF+DF=a+(b﹣c)=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分析】由∠ADC=2∠B且∠ADC=∠B+∠BCD知∠B=∠BCD,据此得DB=DC,由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ADC=2∠B且∠ADC=∠B+∠BCD,∴∠B=∠BCD,∴DB=DC,∴点D是线段BC中垂线与AB的交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中垂线的性质及其尺规作图.20.【分析】由作图知CM=CD=DN,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定理逐一判断可得.【解答】解:由作图知CM=CD=DN,∴∠COM=∠COD,故A选项正确;∵OM=ON=MN,∴△OMN是等边三角形,∴∠MON=60°,∵CM=CD=DN,∴∠MOA=∠AOB=∠BON=∠MON=20°,故B选项正确;设∠MOA=∠AOB=∠BON=α,则∠OCD=∠OCM=,∴∠MCD=180°﹣α,又∵∠CMN=∠OCN=α,∴∠MCD+∠CMN=180°,∴MN∥CD,故C选项正确;∵MC+CD+DN>MN,且CM=CD=DN,∴3CD>MN,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心角定理和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点.21.【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得到CG⊥AB,则CG平分∠ACB,利用∠A=∠B和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ACB,从而得到∠BCG的度数.【解答】解:由作法得CG⊥AB,∵AC=BC,∴CG平分∠ACB,∠A=∠B,∵∠ACB=180°﹣40°﹣40°=100°,∴∠BCG=∠ACB=5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2.【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到MN垂直平分AB,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A=DB,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BDC的周长=AC+BC.【解答】解:由作法得MN垂直平分AB,∴DA=DB,∴△BDC的周长=DB+DC+BC=DA+DC+BC=AC+BC=5+3=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3.【分析】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线段BC的中点.【解答】解: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线段BC的中点.由此可知:选项A符合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FB=FC,CG=BG=2,FG⊥BC,再证明BF=CF,则CF 为斜边AB上的中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B,从而得到CF的长.【解答】解:由作法得GF垂直平分BC,∴FB=FC,CG=BG=2,FG⊥BC,∵∠ACB=90°,∴FG∥AC,∴BF=CF,∴CF为斜边AB上的中线,∵AB==5,∴CF=A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EA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AC=2∠EAD=64°,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AD∥BC,∴∠EAD=∠B=32°,∵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EAC=2∠EAD=64°,∵∠EAC是△ABC的外角,∴∠C=∠EAC﹣∠B=64°﹣32°=3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6.【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BM=∠ABC、∠ECM=∠ACM,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BE是∠ABC的平分线,∴∠EBM=∠ABC,∵CE是外角∠ACM的平分线,∴∠ECM=∠ACM,则∠BEC=∠ECM﹣∠EBM=×(∠ACM﹣∠ABC)=∠A=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7.【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解答】解:∵DE⊥AB,∠A=35°∴∠AFE=∠CFD=55°,∴∠ACB=∠D+∠CFD=15°+55°=7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28.【分析】首先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其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②对顶角相等,其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其逆命题: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逆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是假命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方法,首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29.【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正多边形的计算及正多边形的外角和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正确,是真命题;B、正六边形的每个中心角都等于60°,正确,是真命题;C、半径为R的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R,正确,是真命题;D、所有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360°,故错误,是假命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正多边形的计算及正多边形的外角和等知识,难度不大.30.【分析】看哪个选项中两条较小的边的和大于最大的边即可.【解答】解:A、2+3>4,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B、1+2=3,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C、4+3>5,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4+5>6,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看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能否大于第三个数.31.【分析】由题意得出3个命题,由不等式的性质再判断真假即可.【解答】解:①若a>b,ab>0,则<,真命题;②若ab>0,<,则a>b,真命题;③若a>b,<,则ab>0,真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3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不等式的性质、命题的组成、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熟练掌握命题的组成和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分析】连接OB、OC,过点O作ON⊥BC,垂足为N,由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内心可以得到∠OBC=∠OCB=30°,结合条件BC=2即可求出△OBC的面积,由∠EOF=∠BOC,从而得到∠EOB=∠FOC,进而可以证到△EOB≌△FOC,因而阴影部分面积等于△OBC的面积.【解答】解:连接OB、OC,过点O作ON⊥BC,垂足为N,∵△ABC为等边三角形,∴∠ABC=∠ACB=60°,∵点O为△ABC的内心∴∠OBC=∠OBA=∠ABC,∠OCB=∠ACB.∴∠OBA=∠OBC=∠OCB=30°.∴OB=OC.∠BOC=120°,∵ON⊥BC,BC=2,∴BN=NC=1,∴ON=tan∠OBC?BN=×1=,∴S△OBC=BC?ON=.∵∠EOF=∠AOB=120°,∴∠EOF﹣∠BOF=∠AOB﹣∠BOF,即∠EOB=∠FOC.在△EOB和△FOC中,,∴△EOB≌△FOC(ASA).∴S阴影=S△OBC=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一定的综合性,作出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3.【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3,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3=∠2=100°,∴木条a,b所在直线所夹的锐角=180°﹣100°﹣70°=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34.【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出角平分线的作图,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作图步骤可得:OE是∠AOB的角平分线,∴∠CEO=∠DEO,CM=MD,S四边形OCED=CD?OE,但不能得出∠OCD=∠EC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5.【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n+2<n+8≤3n,②若n+2<3n≤n+8,分别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①若n+2<n+8≤3n,则,解得,即4≤n<10,∴正整数n有6个:4,5,6,7,8,9;②若n+2<3n≤n+8,则,解得,即2<n≤4,∴正整数n有2个:3和4;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n的值有7个,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36.【分析】根据条件可以得出∠E=∠ADC=90°,进而得出△CEB≌△ADC,就可以得出BE=DC,就可以求出DE的值.【解答】解:∵BE⊥CE,AD⊥CE,∴∠E=∠ADC=90°,∴∠EBC+∠BCE=90°.∵∠BCE+∠ACD=90°,∴∠EBC=∠DCA.在△CEB和△ADC中,,∴△CEB≌△ADC(AAS),∴BE=DC=1,CE=AD=3.∴DE=EC﹣CD=3﹣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2.1.1三角形的边 复习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2.1.1三角形的边 复习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3)你能说明上述结论为什么成立吗? 解:延长BP交AC于点D. 在△ABD中,AB+AD>BP+PD①, 在△PDC中,PD+DC>PC②. ①+②,得AB+AD+PD+DC>BP+PD+PC, 即AB+AC>PB+PC.
14.小明和小红在一本数学资料书上看到这样一道竞 赛题:“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 |b+c-2a|+(b+c-5)2=0,求b的取值范围.”
5.【2019•台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 是( B ) A.3,4,8 B.5,6,10 C.5,5,11 D.5,6,11
6.【中考•金华】若长度分别为a,3,5的三条线段能组 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 C ) A.1 B.2 C.3 D.8
7.【中考•自贡】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第三 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C ) A.7 B.8 C.9 D.10
(3)小明和小红一起去问数学老师,老师说:“根据你们 二人的求解,利用书上三角形的三边满足的关系,即 可求出答案.”你知道答案吗?请写出过程.
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得当 5-b≥52,即 b≤52时,b+52>5-b, 所以54<b≤52; 当 5-b<52,即 b>52时,5-b+52>b,所以52<b<145; 所以 b 的取值范围为54<b<145.
12.某木材市场上木棒规格与价格如下表:
规格
1m 2m 3m 4m 5m 6m
价格(元/根) 10 15 20 25 30 35
小明的爷爷要做一个三角形的支架养鱼用,现有两根 长度为3 m和5 m的木棒,还需要到该木材市场上购买 一根.
(1)有几种规格的木棒可供小明的爷爷选择? 解:设第三根木棒长x m,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5-3<x<5+3,即2<x<8.故规格为3 m,4 m,5 m, 6 m的四种木棒可供小明的爷爷选择.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测试卷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测试卷

第二章三角形1.(1)如图1,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判断BE与CD的大小关系为:BE CD.(不需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2.雨伞的中截面如图所示,伞骨AB=AC,支撑杆OE=OF,AE=AB,AF=AC,当O沿AD滑动时,雨伞开闭,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与∠CAD有何关系?说明理由.3.如图,有一湖的湖岸在A、B之间呈一段圆弧状,A、B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得.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A、B间的距离吗?4.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一条直线MN,且使MN⊥AB于点B,在BN上截取BC=CD,过点D作DE⊥MN,使点A、C、E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5.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B点处打开,墙壁厚是35cm,B点与O点的铅直距离AB长是20cm,工人师傅在旁边墙上与AO水平的线上截取OC=35cm,画CD⊥OC,使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呢?请你说出理由.6.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D=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应用:如图2,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4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8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50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70海里/小时的速度各自前进2小时后,在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两舰艇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7.如图,A,B,C,D,E,F,M,N是某公园里的8个独立的景点,D,E,B 三个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A,B,C三个景点距离相等.其中D,B,C在一条直线上,E,F,N,C在同一直线上,D,M,F,A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游客甲从E点出发,沿E→F→N→C→A→B→M游览,同时,游客乙从D点出发,沿D →M→F→A→C→B→N游览.若两人的速度相同且在各景点游览的时间相同,甲、乙两人谁最先游览完?请说明理由.8.如图,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9.如图,一条输电线路需跨越一个池塘,池塘两侧A、B处各立有一根电线杆,但利用现有皮尺无法直接量出A、B间的距离,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出A、B 间的距离,并说明理由.10.小华用四根竹棒扎成如图的风筝的框架,已知AE=DE,BE=CE,你认为小华的风筝两脚的大小相等(即∠B=∠C)吗?请说明理由.1.如图,把一个三角板(AB=BC,∠ABC=90°)放入一个“U”形槽中,使三角板的三个顶点A、B、C分别槽的两壁及底边上滑动,已知∠D=∠E=90°,在滑动过程中你发现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说明你的结论.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CBA=32°,求∠EFD的度数.3.如图,要测量池塘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过D点作出BF的垂线DG,并在DG上找一点E,使A、C、E 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量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4.小明用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画角平分线,在∠AOB的两边分别取OC=OD,再分别以C、D为垂足,用三角板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作射线OP,则OP就是∠AOB的角平分线,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5.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在数学课上,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角平分线的作法时,李老师用直尺和圆规作角的平分线,作法如下:①如图1,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②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③作射线OC,则OC就是∠AOB的平分线.小聪只带了直角三角板,他发现利用三角板也可以作角平分线,作法如下:①如图2,利用三角板上的刻度,在OA和OB上分别画点M、N,使OM=ON;②分别过点M、N作OM、ON的垂线,交于点P;③作射线OP,则OP就是∠AOB的平分线.小颖的身边只有刻度尺,经过尝试,她发现利用刻度尺也可以作角平分线.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李老师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2)小聪的作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3)请你帮小颖设计用刻度尺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要求:画出图形,并简述过程和理由)6.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并使点A、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只要测得ED的长就知道AB的长.请说明这样测量正确性的理由.7.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防洪堤坝的横截面,AE⊥CD,BF⊥CD,且AE=BF,∠D=∠C,问AD与BC是否相等?说明你的理由.解:在△ADE和△BCF中,∴△ADE≌△BCF ()∴AD=BC ()8.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到野外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营地看到一池塘,同学们想知道池塘两端的距离.有一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设计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E(AB为池塘的两端),连接AE,BE,并分别延长AE至D,BE至C,使ED=AE,EC=BE.测出CD的长作为AB之间的距离.他的方案可行吗?请说明理由.若测得CD为10米,则池塘两端的距离是多少?9.某班同学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几种方案,下面介绍两种:(I)如图(1),先在平地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并分别延长AC到D,BC到E,使DC=AC,BC=E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II)如图(2),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I)是否可行?,理由是;(2)方案(II)是否切实可行?,理由是.(3)方案(II)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II)是否成立?(4)方案(II)中,若使BC=n•CD,能否测得(或求出)AB的长?理由是,若ED=m,则AB= .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1.(雅安中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A.5 B.7 C.5或7 D.102.(广安中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x2-7x+10=0的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2 B.9C.13 D.12或93.(罗田县期中)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边AB的长是方程x2-7x +12=0的一个根,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16 B.12 C.16或12 D.244.(烟台中考)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2,且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n-1=0的两根,则n的值为()A.9 B.10C.9或10 D.8或105.(齐齐哈尔中考)△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3,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8x +15=0的根,则△ABC的周长是.6.(西宁中考)若矩形的长和宽是方程2x2-16x+m=0(0<m≤32)的两根,则矩形的周长为.【方法8】7.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 +k2+3=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果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5,求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多少.【易错4】◆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的综合8.(泸州中考)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kx+b的大致图象可能是()9.(安顺中考)若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无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m +1)x+m-1的图象不经过()A.第四象限B.第三象限C.第二象限D.第一象限10.(葫芦岛中考)已知k、b是一元二次方程(2x+1)(3x-1)=0的两个根,且k>b,则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广元中考)从3,0,-1,-2,-3这五个数中抽取一个数,作为函数y =(5-m 2)x 和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mx +1=0中m 的值.若恰好使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使方程有实数根,则满足条件的m 的值是 .12.(甘孜州中考)若函数y =-kx +2k +2与y =k x(k ≠0)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类型三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根式的综合13.(达州中考)方程(m -2)x 2-3-mx +14=0有两个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m >52B .m ≤52且m ≠2 C .m ≥3 D .m ≤3且m ≠214.(包头中考)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k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1.B 2.A 3.A 4.B 5.86.16 解析: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根据题意得x +y =8,所以矩形的周长为2(x +y)=16.7.解:∵一元二次方程x 2+(2k -1)x +k 2+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2k -1)2-4(k 2+3)>0,即-4k -11>0,∴k<-114,令其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x 1+x 2=1-2k ,x 1·x 2=k 2+3,∵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且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x 21+x 22=52,∴(x 1+x 2)2-2x 1·x 2=25,∴(1-2k)2-2(k 2+3)=25,∴k 2-2k -15=0,∴k 1=5,k 2=-3,∵k<-114,∴k =-3, ∴把k =-3代入原方程得到x 2-7x +12=0,解得x 1=3,x 2=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8.B9.D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 =0无实数根,∴Δ<0,∴Δ=4-4×1×(-m)=4+4m <0,∴m <-1,∴m +1<1-1,即m +1<0,m -1<-1-1,即m -1<-2,∴一次函数y =(m +1)x +m -1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D.10.B 11.-2 12.k>-12且k ≠0 13.B 14.k ≥1。

2020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20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2章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3分)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 C.30° D.24°2.(3分)如图,△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 的周长是()A.8 B.9 C.10 D.113.(3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点E.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A.AC=AE=BE B.AD=BD C.AC=BD D.CD=DE4.(3分)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G,已知AB=10,△GBC 的周长为17,则底BC为()A.5 B.7 C.10 D.95.(3分)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2 C.7或9 D.9或126.(3分)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A.114 B.123 C.132 D.1477.(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 B.17.5°C.20° D.22.5°8.(3分)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DE=8,则线段BD+CE的长为()A.5 B.6 C.7 D.89.(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A.6 B.8 C.9 D.1010.(3分)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共8小题)11.(3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2,BF=3,则CE的长度为.12.(3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13.(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14.(3分)如图,△ABC中,∠A=9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AD=DE,则∠C的度数是°.15.(3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L与BM相交于P点.若∠PBC=30°,∠ACP=20°,则∠A的度数为°.16.(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 cm.17.(3分)如图,在△ABC中,AB=1.8,BC=3.9,∠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18.(3分)如图,直线a∥b,△ABC是等边三角形,点A在直线a上,边BC在直线b上,把△ABC沿BC方向平移BC的一半得到△A′B′C′(如图①);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②,再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③,…;请问在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三.解答题(共6小题)19.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2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21.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EH⊥AB,垂足是H.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E.求证:ME⊥BC.22.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AF,已知∠BAC=80°,请运用所学知识,确定∠EAF的度数.23.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E,l1与l2相交于点O.△ADE的周长为6cm.(1)求BC的长;(2)分别连结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24.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3分)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 C.30° D.24°【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C=∠ABD=24°,然后再计算出∠ACB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F=CF,进而可得∠FCB=24°,然后可算出∠ACF的度数.【解答】解:∵BD平分∠ABC,∴∠DBC=∠ABD=24°,∵∠A=60°,∴∠ACB=180°﹣60°﹣24°×2=72°,∵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BF=CF,∴∠FCB=24°,∴∠ACF=72°﹣24°=48°,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3分)如图,△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 的周长是()A.8 B.9 C.10 D.11【分析】由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BD,又由△BDC的周长=DB+BC+CD,即可得△BDC 的周长=AD+BC+CD=AC+BC.【解答】解:∵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C的周长=DB+BC+CD,∴△BDC的周长=AD+BC+CD=AC+BC=6+4=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3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点E.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A.AC=AE=BE B.AD=BD C.AC=BD D.CD=DE【分析】分别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四个答案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B=30°,∠C=90°,∴∠BAC=60°,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E=BE=AB,∴∠DAB=30°,AC=AE=BE,故A、B正确;∴∠CAD=30°,∴AD是∠BAC的平分线∵CD⊥AC,DE⊥AB,∴CD=DE,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涉及面较广,难度适中.4.(3分)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G,已知AB=10,△GBC 的周长为17,则底BC为()A.5 B.7 C.10 D.9【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GB=GA,即△GBC的周长=AC+BC,从而就求得了BC的长.【解答】解:设AB的中点为D,∵DG为AB的垂直平分线∴GA=GB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三角形GBC的周长=GB+BC+GC=GA+GC+BC=AC+BC=17,又∵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AB+BC=17,∴BC=17﹣AB=17﹣10=7.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有效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3分)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2 C.7或9 D.9或12【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和2,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腰为5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成立,周长=5+5+2=12;当腰长为2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不成立;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6.(3分)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A.114 B.123 C.132 D.147【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CB,∠E=∠C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BD=CD=CE,∴∠B=∠DCB,∠E=∠CDE,∵∠ADC+∠ACD=114°,∴∠BDC+∠ECD=360°﹣114°=246°,∴∠B+∠DCB+∠E+∠C DE=360°﹣246°=114°,∴∠DCB+∠CDE=57°,∴∠DFC=180°﹣57°=12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利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分析解答.7.(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 B.17.5°C.20° D.22.5°【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3=∠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1+∠2=∠3+∠4+∠A,∠1=∠3+∠D,则2∠1=2∠3+∠A,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D=∠A,然后把∠A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1=∠2,∠3=∠4,∵∠ACE=∠A+∠ABC,即∠1+∠2=∠3+∠4+∠A,∴2∠1=2∠3+∠A,∵∠1=∠3+∠D,∴∠D=∠A=×30°=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分析.8.(3分)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DE=8,则线段BD+CE的长为()A.5 B.6 C.7 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F与∠FBC的关系,∠ECF与∠FCB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平行,可得∠DFB与∠FBC的关系,∠EFC与∠FCB的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BD与DF的关系,EF与EC的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DBF=∠FBC,∠ECF=∠FCB.∵DE∥BC,∴∠FBC=∠DFB,∠EFC=∠FCB.∠DBF=∠DFB,∠EFC=∠ECF.∴DB=DF,EF=EC,DE=DF+EF=DB+EC=8,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关键是求证DB=DO,OE=EC,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9.(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A.6 B.8 C.9 D.10【分析】作出辅助线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6,DE=2,进而得出△BEM为等边三角形,△EMD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B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延长ED交BC于M,延长AD交BC于N,∵AB=AC,AD平分∠BAC,∴AN⊥BC,BN=CN,∵∠EBC=∠E=60°,∴△BEM为等边三角形,∴BE=EM∵BE=6,DE=2,∴DM=EM﹣DE═6﹣2=4,∵△BEM为等边三角形,∴∠EMB=60°,∵AN⊥BC,∴∠DNM=90°,∴∠NDM=30°,∴NM=2,∴BN=4,∴BC=2BN=8,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求出MN的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3分)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图中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36°,∴∠ABC=∠C=72°,∵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C=∠ABC=36°,∴∠A=∠ABD=36°,∴BD=AD,∴△ABD是等腰三角形;在△BCD中,∵∠BDC=180°﹣∠DBC﹣∠C=180°﹣36°﹣72°=72°,∴∠C=∠BDC=72°,∴BD=BC,∴△BCD是等腰三角形;∵BE=BC,∴BD=BE,∴△BDE是等腰三角形;∴∠BED=(180°﹣36°)÷2=72°,∴∠ADE=∠BED﹣∠A=72°﹣36°=36°,∴∠A=∠ADE,∴DE=AE,∴△ADE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等,解题时要找出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要遗漏.二.填空题(共8小题)11.(3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2,BF=3,则CE的长度为 7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C,再根据EP⊥BC,得出∠C+∠E=90°,∠B+∠BFP=90°,从而得出∠D=∠BFP,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E=∠AFE,最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在△ABC中,∵AB=AC,∴∠B=∠C,∵EP⊥BC,∴∠C+∠E=90°,∠B+∠BFP=90°,∴∠E=∠BFP,又∵∠BFP=∠AFE,∴∠E=∠AFE,∴AF=AE,∴△AEF是等腰三角形.又∵AF=2,BF=3,∴CA=AB=5,AE=2,∴CE=7.【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AFE,注意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角对等边的使用.12.(3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120°或20° .【分析】设两个角分别是x,4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可求得顶角的度数.【解答】解:设两个角分别是x,4x①当x是底角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x+x+4x=180°,解得,x=30°,4x=120°,即底角为30°,顶角为120°;②当x是顶角时,则x+4x+4x=180°,解得,x=20°,从而得到顶角为20°,底角为80°;所以该三角形的顶角为120°或20°.故答案为:120°或2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已知中若有比出现,往往根据比值设出各部分,利用部分和列式求解.13.(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110°或70° .【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或者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两种情况.【解答】解:此题要分情况讨论: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外部.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顶角是90°+20°=11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内部,故顶角是90°﹣20°=70°.故答案为:110°或7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此类题的两种情况.其中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4.(3分)如图,△ABC中,∠A=9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AD=DE,则∠C的度数是 30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ABD=∠DB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CD=BD,推出∠C=∠DBE=∠A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ABC中,∠A=90°,DE⊥BC,AD=DE,∴∠ABD=∠DBE,∵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CD=BD,∴∠C=∠DBE,∵∠A=90°,∴3∠C=90°,∴∠C=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5.(3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L与BM相交于P点.若∠PBC=30°,∠ACP=20°,则∠A的度数为 70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BC=60°,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PCB=3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BC=30°,∴∠ABC=60°,∵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PCB=30°,∴∠A的度数=180°﹣60°﹣30°﹣20°=70°,故答案为:70.【点评】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BC=60°,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PCB=30°进行分析.16.(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 19 cm.【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线段相等,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后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D=CD,AE=CE=AC=3cm,∴△ABD得周长=AB+AD+BD=AB+BC=13 ①则△ABC的周长为AB+BC+AC=AB+BC+6 ②把②代入①得△ABC的周长=13+6=19cm故答案为:19.【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然后求解.17.(3分)如图,在△ABC中,AB=1.8,BC=3.9,∠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 2.1 .【分析】由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可得AD=AB,又由∠B=60°,可证得△ABD是等边三角形,继而可得BD=AB=2,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D=AB,∵∠B=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B=1.8,BC=3.9,∴CD=BC﹣BD=3.9﹣1.8=2.1.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8.(3分)如图,直线a∥b,△ABC是等边三角形,点A在直线a上,边BC在直线b上,把△ABC沿BC方向平移BC的一半得到△A′B′C′(如图①);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②,再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③,…;请问在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 400 .【分析】先证出阴影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又观察图可得,第n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2n个,小等边三角形有2n个,据此求出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AB,BB′=B′C=BC,∴B′O=AB,CO=AC,∴△B′OC是等边三角形,同理阴影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又观察图可得,第1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2个,小等边三角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4个,小等边三角形有4个,第3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6个,小等边三角形有6个,…依次可得第n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2n个,小等边三角形有2n个.故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2×100+2×100=400.故答案为:4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平移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据图找出规律.三.解答题(共6小题)19.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得到∠A=∠C,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FEC=∠D,同时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在△ABC中,BA=BC,∵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2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B=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2)易证△EDC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2,∵∠DEF=90°,∠F=30°,∴DF=2DE=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度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1.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EH⊥AB,垂足是H.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E.求证:ME⊥BC.【分析】根据EH⊥AB于H,得到△B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求出HE=BH,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HE,然后求出HE=HM,从而得到△H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BAC=90°,AB=AC,∴∠B=∠C=45°,∵EH⊥AB于H,∴△B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E=BH,∠BEH=45°,∵AE平分∠BAD,AD⊥BC,∴DE=HE,∴DE=BH=HE,∵BM=2DE,∴HE=HM,∴△H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EH=45°,∴∠BEM=45°+45°=90°,∴ME⊥B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证明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AF,已知∠BAC=80°,请运用所学知识,确定∠EAF的度数.【分析】在△AB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定理易求∠B+∠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求∠BAE=∠B,同理可得∠CAF=∠C,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而可得∠BAE+∠CAF﹣∠BAC=∠EAF.【解答】解:在△ABC中,∠BAC=80°,∴∠B+∠C=180°﹣∠BAC=10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EB=EA,∴∠BAE=∠B,同理可得∠CAF=∠C,∴∠EAF=∠BAE+∠CAF﹣∠BAC=∠B+∠C﹣∠BAC=2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B+∠C.23.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E,l1与l2相交于点O.△ADE的周长为6cm.(1)求BC的长;(2)分别连结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分析】(1)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BD,AE=CE,再根据AD+DE+AE=BD+DE+CE 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A=OC=OB,再由∵△OBC的周长为16cm求出OC的长,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1)∵DF、EG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AD=BD,AE=CE,∴AD+DE+AE=BD+DE+CE=BC,∵△ADE的周长为6cm,即AD+DE+AE=6cm,∴BC=6cm;(2)∵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E,∴OA=OC=OB,∵△OBC的周长为16cm,即OC+OB+BC=16,∴OC+OB=16﹣6=10,∴OC=5,∴OA=OC=OB=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24.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分析】(1)根据EF∥B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可得∠EOB=∠OBC,∠FOC=∠OCB,∠EOB=∠OBE,∠FCO=∠FOC,再加上题目中给出的AB=AC,共5个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2)根据EF∥BC 和∠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还可以证明出△OBE和△OCF是等腰三角形;利用几个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F与BE,CF的关系.(3)EO∥BC和OB,OC分别是∠ABC与∠ACL的角平分线,还可以证明出△BEO和△CF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有5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是:EF=BE+CF=2BE=2CF.理由如下:∵EF∥BC,∴∠EOB=∠OBC,∠FOC=∠OCB,又∠B、∠C的平分线交于O点,∴∠EBO=∠OBC,∠FCO=∠OCB,∴∠EOB=∠OBE,∠FCO=∠FOC,∴OE=BE,OF=CF,∴EF=OE+OF=BE+CF.又AB=AC,∴∠ABC=∠ACB,∴∠EOB=∠OBE=∠FCO=∠FOC,∴EF=BE+CF=2BE=2CF;(2)有2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等腰△OBE和等腰△OCF;第一问中的EF与BE,CF的关系是:EF=BE+CF.(3)有,还是有2个等腰三角形,△EBO,△OCF,EF=BE﹣CF,理由如下:∵EO∥BC,∴∠EOB=∠OBC,∠EOC=∠OCG(G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又∵OB,OC分别是∠ABC与∠ACG的角平分线∴∠EBO=∠OBC,∠ACO=∠OCD,∴∠EOB=∠EBO,∴BE=OE,∠FCO=∠FOC,∴CF=FO,又∵EO=EF+FO,∴EF=BE﹣C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并不大,但是步骤繁琐,属于中档题,还有第(1)中容易忽略△ABC也是等腰三角形,因此这又是一道易错题.要求学生在证明此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1、三人行,必有我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湘教版)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 cm ,周长为19 cm ,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 )A.3 cmB.8 cmC.3 cm 或8 cmD.以上答案均不对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 ).A.1cm<AB<4cmB.5cm<AB<10cmC.4cm<AB<8cmD.4cm<AB<10cm3.已知等腰△ABC 的底边BC=8,且|AC-BC|=2,那么腰AC 的长为( )A.10或6B.10C.6D.8或64.若a,b 为等腰△ABC 的两边,且满足520a b --=,则△ABC 的周长为 ( )A.9B.12C.15或12D.9或125.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6.在△ABC 中,∠A=70°,∠B=55°,则△ABC 是( )A.钝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7.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1,则它的周长为( )A .21B .21或27C .27D .258.在等腰△ABC 中,AB=AC ,其周长为20cm ,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A .1cm <AB <4cm B .5cm <AB <10cmC .4cm <AB <8cmD .4cm <AB <10cm二、填空题9.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9,其中一边长为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10.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cm ,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的两部分之差是3 cm ,则它的腰长是12.如图,l ∥m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C 在直线m 上,若∠β=20°,则∠α的度数为________13.一副三角形叠在一起如图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AB上,BC与DE交于点M.如果∠ADF=100°,那么∠BMD为度;14.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则它的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则它的腰长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三、解答题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 9cm和 15cm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测试卷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测试卷

∠A

∠ABC)

180
°

1 n
(∠A

180
°
)

(n-1)n×180°-1nα.
(2)因为△AEB≌△DEC,
所以 AB=CD=5.
20. (10 分)已知 D,E 分别是等边△ABC 中 AB,AC 上的点,且 AE=BD,求 BE 与 CD 的夹角∠EFC 是多少 度?
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
∴在△ABE 和△BCD 中,
AB=BC, ∠A=∠DBC=60°, AE=BD, ∴△ABE≌△BCD(SAS),
13. 如图,△ABC 的周长为 32,且 AB=AC,AD⊥ BC 于点 D,△ACD 的周长为 24,那么 AD 的长为 ____8____.
14. 如图,∠AOB=40°,OC 平分∠AOB,直尺与 OC 垂直,则∠1 等于___7_0_°___.
15. 已知等腰△ABC 的腰 AB 上的高 CD 与另一腰 AC 的夹角为 3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__6_0_°__或___1_2_0_°__.
16. (2018·甘 孜 州 ) 如 图 , 已 知 AB = BC , 要 使 △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 ___∠__A__B_D_=__∠__C__B_D__或__A_D__=__C_D______________.(只需写 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17. 如图所示,BD 是∠ABC 的平分线,DE⊥AB 于 点 E,S△ABC=36 cm2,AB=18 cm,BC=12 cm,则 DE =____2_.4___cm.
类比研究:
(3)BO,CO 分别是△ABC 的外角∠DBC,∠ECB 的 n 等分线,它们交于点 O,∠CBO=n1∠DBC,∠BCO= 1n∠ECB,∠A=α,请猜想∠BOC=_________________.

第2章 三角形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湘教版(含答案)

第2章 三角形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湘教版(含答案)

第2章三角形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湘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中线的交点2、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BC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结CD.若AB=7,AC=5,则△ACD的周长为()A.2B.12C.17D.193、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3,BD平分∠ABC,E是AB中点,连接DE,则DE的长为()A. B.2 C. D.4、已知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两点在小方格的格点上,位置如图所示,在小方格的格点上确定一点,连接,使的面积为3个平方单位,则这样的点共有()个A.2B.4C.5D.65、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40º、∠B=50ºB.∠A=50º、∠B=65ºC.AB=AC=3,BC=6 D.AB=5、BC=8,∠B=45º6、有 2cm 和 3cm 的两根小棒,请你再找一根小棒,并以这三根小棒为边围成一个三角形,下列长度的小棒不符合要求的是( ).A.2cmB.3cmC.4cmD.5cm7、下列叙述正确的语句是()A.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C.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两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2经过平移得到抛物线y=ax2+bx,其对称轴与两段抛物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则a、b的值分别为()A. ,B. ,﹣C. ,﹣D.﹣,9、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等于()A.70°B.50°C.60°D.70°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①三角形中最大内角一定不小于60°;②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③正多边形的外角为24°,则它的中心角也为24°;④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矩形.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如图,在菱形中,,,E是中点,交于点F,连接,则的长为()A.4B.C.D.12、如图:,,,若,则等于()A. B. C. D.13、已知⊙O的半径为3,A为圆内一定点,AO=1,P为圆上一动点,以AP为边作等腰△APQ,AP=PQ,∠APQ=120°,则OQ的最大值为()A. B. C. D.14、如图,OA=OC,OB=O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15、如图,中,平分,垂直平分交于点,交于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将分别含有、角的一副三角板重叠,使直角顶点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则图中角的度数为________.17、如图,AC=AD,BC=BD,则△ABC≌△________;应用的判定方法是(简写)________.18、如图,和关于直线对称,,,则________.19、如图,建高楼常需要用塔吊来吊建筑材料,而塔吊的上部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应用了三角形的哪个性质?答:________.20、一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为3,斜边长,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21、如图,C、D点在BE上,∠1=∠2,BD=E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使△ABC≌△FED.22、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O,过点O作MN // BC,分别交AB、AC于点M、N.已知AB=5,AC=4,则△AMN的周长为________.23、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则△CEF的面积最大值是________.2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8,D、E分别是BC、AC边的中点,过点D作DF⊥AB于F,连接EF,则EF的长为________.25、如图,直线经过的直角顶点的边上有两个动点,点以的速度从点出发沿移动到点,点以的速度从点出发,沿移动到点,两动点中有一个点到达终点后另一个点继续移动到终点过点分别作,垂足分别为点.若,设运动时间为,则当________ 时,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AB=6,FC=4,求线段DB 的长.27、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求证:∠1=∠2.28、如图,已知OA、OB、OC是⊙O的三条半径,点C是弧AB的中点,M、N分别是OA、OB 的中点.求证:MC=NC.29、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试卷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三角形》复习卷
知识点1、三角形
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 A.2; B.3; C.4; D.8;
2、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以上都不对;
4、在△ABC 中,∠A=105°,∠B-∠C=15°,则∠C 的度数是( ) A. 35°; B. 60°; C. 45°; D. 30°;
5、已知△ABC 中,∠B 是∠A 的2倍,∠C 比∠A 大20°,则∠A 等于( ) A. 40°; B. 60°; C. 80°; D. 90°;
6、如图,△ABC 的外角是( ) A. ∠1; B. ∠2;
A 1
2
3
C
7、如图,∠1=100°,∠C=70°,
则∠A的大小是()
A. 10°;
B. 20°;
C. 30°;
D. 80°;
8、小明有两根3cm,7cm的木棒,他想以这两根木棒为边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还需再选一根cm长的木棒。

知识点2、命题与证明
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同位角相等;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0、“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的逆命题是。

11、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
12、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度数为( ) A. 30°; B. 40°;
C. 45°;
D. 60°;
13、如图,在△ABC中,AB=AC,
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度数为()
A. 30°;
B. 36°;
A
B C
D
第12题
A
B
D
C 第13题
14、在等腰△ABC 中,AB=AC ,其周长为20cm , 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1cm<AB<4cm ;
B. 5cm<AB<10cm ;
C. 4cm<AB<8cm ;
D. 4cm<AB<10cm ;
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3; B.17; C.22; D.17或22;
1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内角的度数比是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

知识点4、等边三角形
17、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
A. 180°;
B. 220°;
C. 240°;
D.300°;
18、如图,过等边△ABC 的顶点A 作射线,若∠1=20°,则∠2的度数是( ) A. 100°; B. 80°; C. 60°; D.40°;
19、如图,AC=BC=10cm ,∠B=15°,AD ⊥BC 与点D ,则AD 的长是( )
а β
第17题
A
B
C 1 2
第18题
A B
C D
第19题
A.3cm ;
B.4cm ;
C.5cm ;
D.6cm ;
20、已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0a b b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 知识点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1、如图,C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若AC=1.6cm ,BD=2.3cm ,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
A.3.9cm ;
B.7.8cm ;
C.4cm ;
D.4.6cm ;
22、如图,在△ABC 中,∠B=40°,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BC 于E ,且∠EAB:∠CAE=3:1,则∠C 等于( )
A. 28°;
B. 25°;
C. 22.5°;
D.20°;
23、如图,在△ABC 中,BC=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 , △BCE 的周长等于18cm ,则AC 的长等于( )
A.6cm ;
B.8cm ;
C.10cm ;
D.12cm ; 24、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 ,DE 垂直平分AB ,已知∠ADE=40°,则∠DBC= 。

A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E D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知识点6、全等三角形及性质
25、如图,△ABC ≌△DEC ,∠BCE=30°,则∠ACD 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35°; D.40°; 26、如图,△ABC ≌△DEF ,AC ∥DF ,则∠C 的对应角是( ) A. ∠F ; B. ∠AGE ; C. ∠DEF ; D. ∠D ;
27、如图,沿直线AC 对折,△ABC 与△ADC 重合,则△ABC ≌ 。

知识点7、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8、如图,AB ∥DE ,AC ∥DF ,AC=DF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B=DE ;
B. ∠B=∠E ;
C. EF=BC ;
D. EF ∥BC ;
A B
C D E A B C D E F A
B C
D 第25题 第26题 第27题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E
第28题
第29题
第30题
29、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DE ,∠B=∠DEF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 ≌△DEF ( )
A. AC ∥DF ;
B. ∠A=∠D ;
C. AC=DF ;
D. ∠ACB=∠F ; 30、如图,△ABC ≌△DCB ,若∠A=80°,∠ACB=40°,则∠BCD 等于( ) A. 80°; B. 60°; C. 40°; D.20°; 31、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 AB ∥DE ,AB=DE ,BE=CF ,AC=6, 则DF= .
32、如图,已知△ABC 三个内角的平分线 交于点O ,点D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 DC=BC ,AD=AO ,若∠BAC=80°, 则∠BCA 的度数为 。

知识点8、用尺规作三角形
33、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B.已知斜边及一直角边;
C.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两条直角边;
A
B
C
D
E F
第31题
A
B
C
O D
第32题
A
C
P B
.
l
第34题
A
第35题
B
D
34、如图,B是线段AC的中点,过点C的直线l与AC成60°的角,
在直线l上取一点P,使得∠APB=30°,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
A.3;
B.2;
C.1;
D.不存在;
35、如图,在课题学习中,老师布置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C边上的高BD=5cm,AB=10cm,∠A的对边可以长度为4cm,5cm,6cm,11cm四条线段中任选,这样的三角形可以画个。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C;
7、C;
8、7;
9、D;1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1、如果有两个角都和同一个角互余,那么这两个角相等;12、B;13、B;
14、B;15、C;16、120°或20°;17、C;18、A;19、C;20、C;21、B;
22、A;23、C;24、15;25、B;26、A;27、△ADC;28、C;29、C;
30、B;31、6;32、60°;33、C;34、B;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