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第一篇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心力衰竭、剧烈胸痛、意识障碍、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我院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选取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4)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5)岁。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5±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基本病情的观察与评估、测量各项生命体征等,根据医嘱实施具体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如下。
121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为医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严禁患者自主翻身加重病情。对于有呼吸困难症状者需帮助其取半卧体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扩张血管、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由于该疾病发病急且病死率高,患者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交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123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适感。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等,若患者发生严重传导阻碍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对症治疗等。
13观察指标患者出院前1d,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病情观察以及交流沟通等内容。满分为100分,≥80分为十分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并观察患者的抢救情况(抢救成功: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恢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情况观察组55例患者抢救成功53例,成功率为964%,抢救失败2例,失败率为36%;对照组55例患者抢救成功43例,成功率为782%,抢救失败12例,失败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得到了很大发展,其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高。临床常用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并给予围术期患者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包括院前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循环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实际工作中,让患者停止活动,平卧休息是抢救的关键,为后期治疗赢得了时间,同时避免了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恐怖心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
綦甲清陈书艳单位:通化市中心医院
第二篇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冠状动脉突发梗阻,导致心肌急性缺血为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通过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多种治疗手段,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学者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效缩短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治疗成本,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XX年2月至20XX年11月间我院就诊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AMI,且除外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者。患者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6
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6011±689)岁;病发至就诊时间32~127min,平均时间(8028±1578)min;属ST段抬高性AMI者22例,属非ST段抬高性AMI 者14例。试验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037±693)岁;病发至就诊时间30~121min,平均时间(8016±1527)min;属ST段抬高性AMI者20例,属非ST段抬高性AMI 者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发至就诊时间及疾病类型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入院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即包括吸氧、检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健康宣教及遵医嘱治疗。试验组则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急诊护理路径为在总结长期护理工作后所制定的表格式路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路径逐步进行。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快速分诊,常规护理及急救护理三部分。患者入院后立即启动快速分诊,于3min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咨询主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常规护理于在快速分诊后立即进行,护理内容包括常规吸氧、心电护理、检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及遵医嘱治疗,所有常规护理均于患者入院后5min内完成。急救护理为完成常规护理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将除颤器、氧气及急救药品准备完全,以备抢救之用,所有急救护理均于患者入院后10min内完成。
13观察方法于患者就诊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对比两组间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并于患者在院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的在院死亡率,对比两组在院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