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项羽、刘邦形象比较赏析
《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
《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导读:汉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千古名篇《鸿门宴》中的词汇,用得极其简洁准确,又极其生动传神。
从中,也反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
一、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看其人格先说项羽,他听了曹无伤告密,即刻大发雷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即是明天一大早。
这说明项羽急不可耐,遇事浮躁。
这与将帅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
“击破”,说得轻松,表明项羽自负轻敌。
当日深夜,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许诺。
真可谓日令夜改,毫无主见。
及至次日,刘邦前来谢罪,刚说到“今有小人之言┅┅”项羽随即接住话题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言”,说。
“之”,代词,指情报。
项羽指名道姓公开点明情报是曹无伤说的。
可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
以后,还有谁敢再送情报?后来,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用手按压剑柄上。
“跽”,挺直身子长跪,做好随时起身防御的姿势。
此时,叱咤风云的项羽见了樊哙也畏惧三分。
于是,连称“壮士”。
又赐酒又赐猪腿,又问“能复饮乎?”项羽的话说得太多了,竞让樊哙借题发挥,引来责问,讨个没趣。
再说刘邦,他在二次危急关头,说了三次“奈何?”着实惊慌。
可是,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问计。
见了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一个“奉”字,使人想象到刘邦双手举杯的一副谦恭模样。
“约”,结。
结为亲家。
好一个刘邦。
这是带有联盟性质的政治婚姻。
他抓住机遇,抓住关键人物了。
于是,他已有几分胆量于次日拜访项王当面作解释了。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好一个“不自意”,轻描淡写、轻声细语,“我不曾料想到。
”甜言蜜语,巧妙开脱。
脱逃的机会终于来了。
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项营之前交代张良,强调二点:一是“公为我献之。
”“之”,代词,指玉器;二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
“乃”,才能。
然后,刘邦等人急忙就近抄小路逃之夭夭。
刘邦委实老谋深算!三管齐下,争取时间、稳住项王、抄近逃命。
试论《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不同性情
试论《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不同性情《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片段,也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节。
文章描写了二千多年前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一场意义重大的宴会,此次宴会围绕“称王关中”,项羽、刘邦两个军事集团首领及他们的谋士们开展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和斗法。
这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和斗法使刘邦与其谋士通过努力巧妙地摆脱了危机,获得了胜利,使范增为项羽策划的“鸿门宴谋杀”成为泡影。
这场博弈和斗法其实就是项羽和刘邦不同性情的展示和对比,而最后项羽刺杀失败、刘邦逃出危机与他们各自的性情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故事发生的背景《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秦朝灭亡的大环境中。
项羽和刘邦是继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反秦的农民军将领,共同接受楚怀王领导。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主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向西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谁为关中王。
北线,项羽统帅的楚军骁勇善战,钜鹿(今河北)之战摧毁了秦王朝主力军。
西线,由于项羽的军队在北线牵制并消灭了秦王朝绝大部分的有生力量,刘邦较为轻松地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很快攻下了咸阳。
项羽居功甚伟,却延误了入关的时机,听说刘邦已占咸阳,且欲称王关中,非常恼火,于是陈兵新丰鸿门,决定翌日发兵攻打刘邦。
风雨突变、危机四伏之下,刘邦与其谋士随机应变、巧妙斡旋,在鸿门宴这样一种变幻莫测、纷纭复杂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化危为机,展现了刘邦以仁治政、善于用人,能够认真听取下属意见和谦虚谨慎的真性情,而项羽则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和自矜功伐、自恃甚高错失了杀刘邦的良机,为以后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
二、《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性情比较(一)治政理念的不同一得道多助与失道寡助项羽虽然英勇善战,是个大英雄,但他却残忍暴戾,治政理念也极为残暴血腥,引起了当时人们的警惕和反感。
北伐之前,他便在襄城开始滥杀无辜,他的残暴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直接影响到后来的鸿门宴事件。
高一语文 鸿门宴人物赏析
1、项羽: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暴躁粗疏、有勇无谋、憨直坦率、不善用人、是个武夫形象。
2、刘邦:能言善辩、工于心计、善于用人、善拉拢人、虚心果断、知人善任。
3、曹无伤:是个内奸、叛徒。
4、范增:老谋深算、急躁易怒、气量狭小。
5、项伯:重私情。
6、张良:沉着冷静、谦恭多智。
7、樊哙:勇猛粗豪、胆大心细。
8、项庄:有勇无谋、缺少权变。
刘邦和项羽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
“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
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功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既机智又狡诈(拉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既能屈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等。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
项羽任人惟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这两个人的资料也比较多,你可以多找找。
其他人物分析:■脚踏两只船的曹无伤。
曹无伤在刘邦军中官至左司马,然而,这老几可能是出于对刘邦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怀疑,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亦或想通过打小报告的手段讨好项羽,以求得到分封,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关键时刻,他从背后向刘邦捅出了一刀。
事情是这样的,《资治通鉴》记载:“项羽至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进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形象分祈
《 门宴》 鸿 中项 羽与刘 祁形 象分 析
圃 朱广海
项 羽 与 刘 邦 在 历 史 的烽 火 台 上 演 绎 了 一场 可 歌 可 泣 的楚 汉 战 争, 最终 , 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 这不 是 历 史 的偶 然 ,而 是 项 羽 、 刘 邦不 同性格特点造成的必然。
视不 管 ,失掉 了杀掉 刘邦 的绝好
机会。之后 , 哙撞倒 守门军士 , 樊
闯 人 军 帐 ,项 羽 非 但 没 有 追 究 樊 哙未 得 军 令 贸 然 闯 帐 之 罪 ,在 樊 哙 的 一 通 指 责 之 后 , 而 赐酒 、 反 赐 肉 , 番赞 赏 之 意 , 把 范 增 除 刘 一 早
先破咸 阳 ,刘 邦的左 司马曹无伤 派 人 对 项 羽 说 :沛 公 欲 王 关 中 ” “ , 面对军情 密报 ,本应与谋 士细商 对 策 , 盘 应 对 , 项 羽 却 勃 然 大 全 但
怒 , 人 独 断 “ H飨 士 卒 , 击 一 旦 为 破 沛 公 军 !” 的 刚 愎 自用 、 断 他 独 专 行 的性 格 暴 露无 遗 。鸿 门 宴上 , 当刘 邦 向项 羽 道 歉 时 ,项 羽 毫 无 顾 虑 地 说 出 “ 沛 公 左 司 马 曹 无 此 伤言之 ” 致使曹无伤被杀 , 己 。 自 失 去 了一 条 宝 贵 的 军 事 机 密 来 源 渠 道 。 项 羽 的头 脑 简 单 ,处 事 草 率 , 乏 政治 远 见 可 见一 斑 。 缺 本 来 项 羽 手 下 第 一 谋 士 范 增 已 为 项 羽 定 下 了 除 掉 刘 邦 的 妙 计, 但项 伯为刘邦的几句说情 , 就
人 教 版 高 中语 文 第 二 册 课 本
议 ,热 情 款 待 对 自 己有 利 之 人 项 伯 , 约 为婚 姻 。借 项 伯 之 口向项 并 羽说 自己 “ 日夜 望 将 军 至 ” 不 敢 “ 倍 德 ” 以 消 项 羽 火 气 , 消 项 羽 , 打 戒 心 。刘 邦 善 于 用 人 , 善 于拉 拢 又 人 为 己所 用 , 心计 智 谋 可 见 一 斑 。 刘邦 坚决果断如约赴 宴 ,在宴席 上 向项 羽 谦 卑 谢 罪 , 好 项 羽 , 讨 并 顺 便 套 出 内奸 , 动声 色 。宴会 上 不 屈 居 下 座 ,但 不 露 怨 言 ,安 之 若 素, 能屈 能 伸 。宴 会 上 , 机 四伏 , 危 但 张 良 巧妙 安 排 , 哙 及 时 出场 , 樊 番 高 超 演 技 ,使 项 羽 相 信 刘 邦 无意称王 。显然 , 这是刘邦早 已安
《鸿门宴》课文赏析
《鸿门宴》课文赏析《鸿门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其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思想意义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对《鸿门宴》进行赏析。
1.情节安排《鸿门宴》的情节安排非常紧凑,故事的起承转合、悬念的设置以及结局的处理都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通过对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生平和相互关系的深入挖掘,成功地呈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
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危机与冲突,使读者无法停止阅读,一直关注着主人公的命运。
2.人物塑造《鸿门宴》中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
项羽、刘邦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通过对他们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绘,使得这些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性格差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语言运用《鸿门宴》的语言运用非常出色。
作者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富有感染力。
在人物对话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作者还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之美,使得整篇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极具艺术魅力。
4.思想意义《鸿门宴》的思想意义非常深刻。
通过描述一段历史事件,作者传达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偶然性。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不仅看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斗争,更看到了权力、欲望和人性的挣扎。
此外,《鸿门宴》还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危机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5.艺术手法《鸿门宴》的艺术手法非常丰富多样。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刻画,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思考空间。
此外,作者还注重对环境和氛围的描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鸿门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人生启示。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性和世界。
项羽刘邦形象分析
项羽刘邦人物形象分析
恩施一中胡家寨2012年8月
人物分析:
《鸿门宴》项羽
在听到细语后,他轻信于人,勃然大怒;在刘邦恭维时,他口无遮、天真幼稚;在范增多次暗示他时,他默然不应、优柔寡断;在刘邦借机脱逃后,他坦然收礼,神情木讷。
项羽鸿门宴上的失败在于他错失良机,放虎归山,也在于他沽名钓誉,麻痹大意。
项羽虽然最终兵败乌江,但项羽身上那种反抗暴秦、力能扛(gāng)鼎、所向披靡、垓下别姬、不回江东、拔剑自刎的英雄气概却让后人敬仰叹惋。
人物概括:
项羽是一个心直口快而又轻信于人,刚愎自用而又优柔寡断,脾气暴躁而又光明磊落的武者形象。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人物分析:
刘邦
在项伯密告张良时,他知道屈尊降贵,收买人心;在鸿门会见项羽时,他懂得恭维逢迎,隐藏野心;在鸿门宴会上,他能够见机行事,虎口脱险;在离开鸿门后,他留下张良,只顾自己逃命,这时的他自私残忍;回到军营后,立诛奸细,这时的他做事坚决果断。
人物概括:
刘邦是一位心怀大志、知人善任、勤政善听、能屈能伸、而又虚伪狡诈、自私狠毒的智者形象。
人物对联:
平民出生泗水亭长醉酒斩白蛇,沛县举义旗,萧何张良韩信赞襄成就千古帝王梦。
贵族后裔少年英雄痴心敌万人,江东起风云,范增龙且离昧遭弃独留一个乌江刎。
言辞径庭性格迥然命运殊途——鸿门宴项羽刘邦语言描述赏析洪合民
言辞径庭性格迥然命运殊途——《鸿门宴》项羽刘邦语言描述赏析洪合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看见秦始皇游会稽时曾很是自大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威加海内兮反故乡”的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秦始皇曾羡慕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不难看出年龄相差24岁的项羽和刘邦,在不同的言辞中,流露出相同的志向。
孰料二人早年的志向竟然致使了两人往后的一场存亡之争。
《鸿门宴》记叙的确实是项羽、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波诡云谲、风浪迭起、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的序幕,也是项、刘二人斗争公布化的开始。
下面咱们就二人的语言描述,简要分析文中项、刘二人言辞、性格和命运。
要紧人物项羽,在听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至宝尽有之。
”以后立刻勃然盛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一开口,就将其性格展此刻了读者眼前,咱们就能够够看出那个人胸中没有半点城府,在政治谋略上专门幼稚,作为一方的最高军事统帅,完全只是逞匹夫之勇,自豪自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当自己的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他人对自己不恭不敬。
而当刘邦前来赔礼时,一番恭维的话就让他迷失了,自大虚荣之心便取得了知足,因此怒气全消,还没等刘邦把替自己开脱的话说完,他马上将告发者曹无伤和盘托出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从这一言辞中咱们能够看出项羽那个人胸中并无多少谋略,与人打交道更不藏任何心机,哪怕是面对自己的仇敌。
张良十分明了这场表面安静却杀机四伏的宴会,他借机退席招参乘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樊哙地位低下,没有资格进帐,也没有被许诺入帐,强行闯帐后项庄、项伯的舞剑不能不断下来。
开始项羽十分戒备,直到樊哙慷慨陈词:“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锁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超级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番说辞将项羽忽悠得没了立场,没了原那么,致使他完全不去试探张良退席和樊哙闯帐两件事的“必然性”,也不追究樊哙擅自闯帐的无礼,反而大加赞赏“勇士,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勇士能复饮乎”“坐”。
学《鸿门宴》,对比评析——刘邦和项羽
学《鸿门宴》,对比评析——刘邦和项羽(资料编辑)1、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英布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此乃英雄末路的挽歌。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3、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注:对项羽的思念与歌颂4、《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不期:难以预料。
2.包羞忍辱: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
3.认为项羽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5、《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诗人认为不可能卷土重来。
7、为纪念南京解放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毛泽东于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刘邦以一平民百姓,在秦末农民起义中一枝独秀,几经磨难,终于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夺取天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西汉”几百年基业。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一、关于项羽的形象。
1、自矜功伐,自尊自大。
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使放弃了进攻打算。
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
自矜功伐而最后终于遭致失败,就是项羽这一悲剧形象的实质。
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说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项斗争的开始,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2、优柔寡断。
项羽虽然英勇善战,骄横残暴,却又有他优柔寡断的一面,耳朵根软,容易轻信别人,他听了曹无伤的告密,马上大怒,要出兵进击刘邦,因刘邦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而项伯一对他说刘邦的好话,他竟又允许“善待”刘邦。
3、刚愎自用。
他自恃兵力强大,骄傲轻敌,没有足够的警惕心,在刘邦一副委曲求全的可怜相面前,他更加硬不起心肠,丝毫听不进范增的进言,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迟迟不表态、终于放刘邦安然离去。
他尽管能够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夺不到天下。
4、昏暗无谋,敌友不分。
竟然十分愚蠢的出卖朋友,绝敌营内应。
他傻乎乎地向对手泄露身在对方营垒愿意为自己充当间谍提供情报的曹无伤,彻底断绝了对方人员投靠己方之路,从而也切断了对方内部的重要情报来源。
5、意气用事,麻木不仁。
运筹军事,如同儿戏,关键时候突然改变急击刘邦的决定,缺乏战略头脑,沛公逃席却安然受璧,麻木不仁,毫无政治军事斗争的敏锐性,根本就看不到事情发生后所形成的极大潜在隐患。
6、不善用人,养奸贻患。
在关键时刻不听范增计谋,甚至后来竟然怀疑并撵走这位忠心辅弼自己的军师,而对充当内奸的叔父反而言听计从,竟然毫无怀疑,一直重用。
二、关于刘邦的形象。
1、审时度势,能屈能伸。
刘邦本来是一个不事产业的无赖,贪财好色。
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他错误地采取了“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与项羽产生冲突。
但是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够虚心地承认错误,接受意见。
问天下谁是英雄:项羽、刘邦人物形象之比较(鸿门宴)ppt实用课件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胜
,,
,
成细 命性
败节 运格
•
性决格决定决命运
细定节决定定成败
少年行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去;学剑,又不成,项 梁怒之。籍曰:“书足 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略 知大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
仁而爱人,喜施, 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醉卧… … ——《史记·高祖本纪》
浅析《鸿门宴》中刘邦形象的特点
析
XI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而其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课文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长期陷于只见“字、词、句”、不
见“篇、章、人”的泥淖之中。
一些教师上课讲字词,下课反复整理字词,疲惫不堪;学生则上课听字词、记字词,课后背字词、默写字词,对文言文学习毫无兴趣。
这样既磨灭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又扑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僵硬的文本分析不过是对篇章结构的肢解,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有那些貌似与文本相隔甚远、对高考毫无裨益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文本,徜徉在文言文的海洋中。
在《红楼梦》中,香菱在学诗时曾有过这样感悟:“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在线课堂。
2019精选教育《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doc
《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汉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千古名篇《鸿门宴》中的词汇,用得极其简洁准确,又极其生动传神。
从中,也反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
一、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看其人格先说项羽,他听了曹无伤告密,即刻大发雷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即是明天一大早。
这说明项羽急不可耐,遇事浮躁。
这与将帅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
“击破”,说得轻松,表明项羽自负轻敌。
当日深夜,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许诺。
真可谓日令夜改,毫无主见。
及至次日,刘邦前来谢罪,刚说到“今有小人之言┅┅”项羽随即接住话题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言”,说。
“之”,代词,指情报。
项羽指名道姓公开点明情报是曹无伤说的。
可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
以后,还有谁敢再送情报?后来,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用手按压剑柄上。
“跽”,挺直身子长跪,做好随时起身防御的姿势。
此时,叱咤风云的项羽见了樊哙也畏惧三分。
于是,连称“壮士”。
又赐酒又赐猪腿,又问“能复饮乎?”项羽的话说得太多了,竞让樊哙借题发挥,引来责问,讨个没趣。
再说刘邦,他在二次危急关头,说了三次“奈何?”着实惊慌。
可是,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问计。
见了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一个“奉”字,使人想象到刘邦双手举杯的一副谦恭模样。
“约”,结。
结为亲家。
好一个刘邦。
这是带有联盟性质的政治婚姻。
他抓住机遇,抓住关键人物了。
于是,他已有几分胆量于次日拜访项王当面作解释了。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好一个“不自意”,轻描淡写、轻声细语,“我不曾料想到。
”甜言蜜语,巧妙开脱。
脱逃的机会终于来了。
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项营之前交代张良,强调二点:一是“公为我献之。
”“之”,代词,指玉器;二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
“乃”,才能。
然后,刘邦等人急忙就近抄小路逃之夭夭。
刘邦委实老谋深算!三管齐下,争取时间、稳住项王、抄近逃命。
《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形象分析
《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形象分析作者:朱广涛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5期项羽与刘邦在历史的烽火台上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
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项羽、刘邦不同性格特点造成的必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节选了《鸿门宴》一文。
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刘邦两个中心人物的性格,为两人以后的命运谱写了前奏曲。
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帮助同学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以一斑窥全豹,看出楚汉之争刘胜项败的必然结果,充分理解养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
在观看秦始皇出巡场面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虽然英勇善战、威猛无敌,但他的性格有明显的缺陷。
鸿门宴中便暴露出头脑简单、寡谋轻信、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
“鸿门宴”以前。
秦的主力被项羽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项羽。
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但刘邦先破咸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面对军情密报,本应与谋士细商对策,全盘应对。
但项羽却勃然大怒,一人独断“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他的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性格暴露无遗。
鸿门宴上,当刘邦向项羽道歉时,项羽毫无顾虑地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致使曹无伤被杀,自己失去了一条宝贵的军事机密来源渠道。
项羽的头脑简单,处事草率,缺乏政治远见可见一斑。
本来项羽手下第一谋士范增已为项羽定下了除掉刘邦的妙计,但项伯为刘邦的几句说情,就使得项羽“因善遇之”,“与之同饮”。
范增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抓住机会,锄掉刘邦,而项羽“默然不应”。
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导演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好戏,但项伯却拔剑与项庄对舞,庇护刘邦。
项羽又坐视不管,失掉了杀掉刘邦的绝好机会。
之后,樊哙撞倒守门军士。
闯入军帐,项羽非但没有追究樊哙未得军令贸然闯帐之罪,在樊哙的一通指责之后。
反而赐酒、赐肉,一番赞赏之意,早把范增除刘邦的谆谆忠言抛到脑后。
刘邦项羽分析对比
由此可见,两个人都抱有远大旳志向。
要比较他们旳不同,就要看他们在对天 下占据主导权旳时候所采用旳措施。项羽 在灭秦后,采用分封制,大封十八路诸侯。 能够看出,他想效仿齐桓公、晋文公,采 用分封制,称霸一方,成就霸业。所以, 只要对他臣服,他允许其他旳政治军事势 力旳存在,这也就是项羽在刚灭秦后放过 刘邦旳根本原因。
反观刘邦,其帐下,人尽其才,各位所用,韩 信、陈平在刘邦帐下均居于要职,大有用武之地, 更有萧何等文武重臣辅佐,是以能克项羽而王天 下。《史记》载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 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 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觉得 我擒也。”对比之下,项羽最多是个将兵之才, 而刘邦却是将将之才,远胜于刘邦,王天下就是 情理之中旳事情了。
由此观之,刘邦项羽两人旳政治水平高下一分。
第四,项羽赏罚不明,吝啬财物官职,将士多 有不满。而刘邦赏功罚过,将士甘效死命。项羽定 鼎关中后,分封天下诸侯,不以功绩大小分封,而 是以亲疏论功封王,诸侯多有怨气,《史记》载,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 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 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 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这就是为何刘邦反项王后为何一时间有那么多诸侯 相应。项羽封人官职,将官印在手中把玩,棱角都 磨掉了还舍不得给人家,由此观之,以“妇人之仁” 评之,不为过啊。反观刘邦,帐下大将各得其所, 功过赏罚分明,并不吝啬财物官职,立功便财务官 职加封,有过则贬斥,进军过程中将士士气高昂。
分析人物形象(刘邦和项羽)
项羽失败的原因
下面我们看看刘邦在夺取天 下后如何论述自己成功及项羽失 败的原因的——
项羽失败的原因
•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 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 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本人对自己的失败又有 何高见呢?我们从下面的《垓下 歌》可见一斑——
项羽失败的原因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评价项羽
下面我们先看看司马迁在 《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
评价项羽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 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 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 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作业
同学们又如何评价项羽呢? 以《我眼中的项羽》为题写一篇 随笔。
再见
片断三
• 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 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 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 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 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 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 杯羹。”
项羽失败的原因
从《鸿门宴》看项羽刘邦谁更具英雄气质.doc
从《鸿门宴》看项羽刘邦谁更具英雄气质《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相争的分水岭,对阵双方的主角在此宴会上尽展其特点。
刘项谁更高一筹读者看得分明。
鸿门宴上,项羽在杀刘邦的问题上优柔寡断,范增就说“君王为人不忍”,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缺少决断;而苏轼《范增论》里却说项羽是“君人之度”,就像一个身强力壮的大力士对一个面黄肌瘦的人一笑置之一样,对实力远远弱于自己的人动手反而给人侍强凌弱的感觉。
不过就刘向争夺天下的结果看,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可真是放虎归山。
刘汉天下也就是从这里留下火种的。
试想,如果鸿门宴上刘邦命丧刀下,项羽主天下沉浮基本没有悬念吧?由此来看,作为优秀的政治家而言,铁血手腕是必具的。
一切不顾具体条件的怜悯都只能被称为妇人之仁。
鸿门宴上,刘邦对张良的依赖有目共睹,尤其是关键时刻刘邦的“为之奈何”,让读者错觉刘邦软弱无能,但反过来想想,刘邦的聪明简直就是不露痕迹:一个处处被自己的上级如此需要的谋臣,怎能不被激发出万丈忠心?而項羽对范增,定下的大计不实行,关键时刻根本无视谋臣的意见,难怪刘邦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自己善“将将”,而说項羽是“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同时,不同的激励机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鸿门宴上,刘邦的手下个个竭忠尽智,张良是左膀右臂自不待言,就是警卫员樊哙,也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铿鏘叱咤,为刘邦逃脱创造宝贵机会。
再看项羽手下,他的叔叔项伯竟通敌泄露政治机密;项庄出来舞剑没有任何效果;范增眼睁睁看着大势已去,气得只有摔东西的份。
由此来看,要想有所建树的英雄,必须具有用人的本领。
能使自己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保持着最好的状态,给每一个人发挥才能的机会,那么这支队伍势必人人是人才,无往而不胜。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非常强大时,往往会养成狂妄的脾气。
狂妄使英雄双脚离开大地,看不清真实的局面,看不清真实的自己。
项羽霸气冲天,于是他的头脑不能分辨谁是忠良:忠诚的范增没用好,作为内奸的项伯座上宾;即便是面对着老虎,他双眼迷蒙还以为是只猫咪:他一定把眼前这个信誓旦旦没有野心的刘邦看成是原来的那个无赖汉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司马迁说他“奋一己之私智而不师古”,真真正确!所以,英雄还应具有脚踏实地,眼光敏锐,高屋建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品质和能力。
项羽与刘邦性格之比较
拓展讨论
项羽这个人的个性有凶狠残暴、 行事鲁莽的一面;并且作为一 个王侯,他在政治上总是头脑 简单,老犯典型的幼稚病,但 为何世人大都违背“成王败寇” 的准则而贬刘尊项?
参考
项羽是一个英雄,与刘邦相比是一个君子
历史上所谓的“君子们”为什么总是败在 小人的手里呢?因为“君子们”太看重自 己的名誉了,他们做事骨子里愿意唯美, 以为是风范,在成事上就大打了折扣。 “刘邦们”是没有名分的,他们做事没有 任何顾及,只以成事为唯一目的,于是, “君子”难敌小人,成了永恒的命题。
• 项羽与刘邦性格之比较 • 材料一:观始皇出游 •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直率粗犷
•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 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城府很深 对比鲜明
• 材料二: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 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 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 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 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 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 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 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 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 王从之。
• 韩信的评价:“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 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 耳。……故曰其强易弱。”
刘邦知人善用,故得到江山; 项羽刚愎自用,故惨败敌手
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自矜功伐,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
古人. 迷信武力,认为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 优柔寡断,错矢时机 刚愎自用,不善纳才 客观原因:
对虞美人有情,对战马也充满了深情。
自我成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仰皆成文章褒贬自有春秋
——古典诗歌中项羽、刘邦形象比较赏析
一、自唱歌谣,原是异曲同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史记》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昔日越万里关山如履平川、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项王此刻面对宝马、美人筹莫展,这肝胆欲裂的痛楚悲音传来,“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似乎从这里窥出了真正的项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做了汉朝皇帝,但此前为战胜项羽而联合的盟军们居功自恣,刘邦便采取先封王行赏后各个击破的策略。
公元196年准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讨伐,得胜转道故里沛县,召开老朋友、小辈同饮十数日。
一日酒酣,刘邦击筑而作此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以此袒露自己踌躇满志中对前途未卜的焦虑。
歌曰:在那群雄逐鹿、风起云涌的时代,我刘某人一举登上帝位,现在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夺取天下只是万里长片的第一步,如何巩固刘氏江山?有没有守江山的人?如果有,他在哪里?与其说此时的刘邦在思慕贤才,倒不如说抒发江山不稳的隐忧更合适些。
《大风歌》与《垓下歌》同体裁,同时代,同工巧,是真正的异曲同工。
如果说《垓下歌》是失败者的一阕悲怆之声,那么《大风歌》则无疑是胜利者的一曲伤怀之音。
前者是铮铮丈夫的儿女情长,后者是精于谋略的帝王之思。
二、凭吊江亭,微言胜败大义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在诗人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得失有天地,俯仰任评说,能忍辱含垢、卷土重来,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你的负气、斗狠,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宋·王安石《乌江亭》)
频繁征战、将士筋疲力尽是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垓下一战难挽颓势。
想当初,
如日中天的项羽斩宋义、杀子婴、弑义帝、火烧阿房宫、坑秦降卒20万,可谓无信无义。
王安石从政治家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了项羽失败的教训。
在他看来,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垓下一战,而在于项军士衰将疲、人心已去。
楚汉战争,在刘邦诈进诈退、联军合围下,项羽只能长途征战、马不停蹄、疲于奔命。
这就是战略的失误。
毕竟是政治家,看问题的眼光更高一筹。
三、参谒廊庙,评说千古得失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
(唐·灵一《项王庙》)
两军阵前箭断弓折,汉军为杀项羽血溅垓下,项羽盖世之力已尽,在乌江边自刎身死。
今天,只有悠悠的江水长流,泛着浪花,似乎在诉说那悲怆的故事。
在诗人眼中,垓人之战,项羽为众将士免遭涂炭,自刎身亡,虽败犹荣,让江水做证,让浪花吟唱,他是一轮争辉的日月,是一条江东巨龙。
乘运应肌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台,项羽何曾在故乡!(唐·李商隐《题汉祖庙》)
男子汉趁着机遇应以天下为家,怎能眷恋自己的家乡呢?诗歌对比了刘、项的最大不同在于,刘邦在完成统一大业后才回故乡显宗耀祖,而项羽每有战绩便回江东故里。
它告诉人们,沉溺、消失那片刻的风光只会招来更大的灾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两首咏史之作都是针对晚唐最高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有感而发。
四、沉吟泽畔,抒发幽思豪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乌江》)
千百年来人们思念着项羽,他宁肯拔剑自刎也不愿渡江苟活。
我们就应像他那样,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枭雄。
诗人民思古豪情,意借项羽的悲壮惨烈讽刺宋高宗在金兵压境时,漂浮过海、仓皇南逃而致北宋政权倾覆的无耻行径。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玉鼠。
垓人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明·王象春《书项王庙璧》)
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秦地父老约法三章,仿佛带来了一场充沛的甘雨;项羽入关后,一炬大火将阿房宫烧为灰烬。
从这点看,刘邦是条龙,项羽是条虎。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都没有听从。
项羽曾以烹刘邦父要挟刘邦,刘邦竟置父亲于不顾。
从这点
看,项羽是条龙,刘邦是只鼠。
垓下兵败时,项羽的宠姬与他悲歌泣别;刘邦的庞姬戚夫人也曾因儿子前途在刘邦面前哭泣,刘邦无奈唱楚歌。
从这点看,无论是龙是虎都是鼠。
如何评价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楚汉战场中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历来见仁见智。
不过,从刘邦、项羽处在人生不同状态下的自我吟唱中,我们看到了风云人物悲情世界。
六首咏史诗歌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诗人的各自见地,李商隐、王安石、王象春的隽永哲理的机敏睿智,杜牧、灵一、李清照的人格魅力与冲天豪气,无不是情感的灵动,仪态万方,摇曳多姿,令人玩味、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