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访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内蒙访古

学习重点:

一、严谨的行文结构;

二、文献资料的自然穿插;

三、生动而准确的语言。

1、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游记式散文,学习本文,在整体感知全文丰富材料的基础上。把握住作者叙述的重点,深入领会作者在行文中把丰富历史知识和旅游中的见闻感受自然融为一体的技巧和全文中洋溢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及珍视民族团结的感情。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可运用评点法即对文中相关重要信息如句、段的内容、语言、表达等进行简要分析,正是为了突出珍视民族团结这一主旨。

2、如何结合课文来理解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和修筑长城之事?

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这本身就说明他克服了狭隘的民族偏见,能够看到少数民族的长处并虚心向其学习,尤其难能可贵。“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同样,要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文末一节有“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也须有这种精神。

3、关于修筑长城。“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期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由于远古生产力的低下,民族之间的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在当时,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也只有修筑长城了。当我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故在“大青山下”一章中,作者抓住“青家”之多这一历史现象,高度评价“和亲政策”,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4、如何体味作者借助“青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历史观点?

作者在写“昭君墓”这一层次时,叙议十分自然而紧密,行文中又处处洋溢着珍视民族团结的情感。首先指出昭君墓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通过“……不是……,而是……”的句式,揭示昭君“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这层历史意义。接着描写昭君墓:“现在,却只有一个石虎伏在阶台下面陪伴这位远嫁的姑娘。”作者是维吾尔族人,对远嫁而来的汉族姑娘——王昭君,表达了深沉的敬仰之情。最后紧扣昭君墓之多,由现象到本质,站在历史的高度歌颂昭君精神;又从生产关系和民族关系的改善上充分肯定“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这一历史观。

写“昭君墓”实在是该文中画龙点睛之笔,但又水到渠成,情理自然,令人折服。

释疑解难

1.本文两部分文章怎样层层深入、顺理成章的突出中心?

《内蒙访古》全文共六个部分,各自突出一个中心:课文节选的是二、三部分,分别以“一段最古的长城”和“大青山下”为标题,切入叙述中心。“一段最古的长城”以古长城为中心,作者从“崎岖的山路”写到“广阔的原野”;从阴山北麓写到阴山南麓;从南麓的“沃野”写到历代民族之间的争战;从“民族关系”上的风浪引出“一段古长城遗址”;从赵长城遗址联想到赵武灵王的英雄业绩。“大青山下”以大青山下的汉代古城为中心,从古城堡分布的地理位置推断出“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部署”,突出了古城堡的军事作用;从出土文物推断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指出古城堡有着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在考察昭君墓时,更突出了汉、蒙入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就这样,两节文字分别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顺理成章。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紧紧抓住行文中丰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中心的关系。本文要求能够弄清叙述、议论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了解了材料与中心的内在相关性,那么是较能完整地把握这一点的。

2、举例说明本文文献材料自然穿插的作用。

全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有十余处。引用的资料虽多却无堆积繁琐之感,反而觉得恰到好处,使作者阐发的感想、看法更具说服力,大大丰富了读者的历史知识,显得实事求是、言必有据。如“一段最古的长城”第8自然段中,先讲了赵武灵王筑长城的地方和原因,接着引用《史记·匈奴传》上的有关记载,并考察了目前遗留下来的一段古长城遗址的地理位置,最后得出结论。“这段古长城正是赵长城遗址”。又如“在大青山下”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看起来,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部署,至少有三道防线”,接着引用《史记·匈奴传》、《括地志》等文献资料加以论证,并得出结论:“由此看来,当汉武帝时汉王朝在阴山以北筑了很多城堡,几乎是步步为营,把它的势力远远地推到阴山以北的地方。”这些文献资料的运用,同时也有机地把记叙和议论串连起来,显得流畅、自然。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文中找出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再根据行文作者的有关记叙、议论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要求能够把握叙议之间的关联,如果从文献资料入手,掌握了引用文献资料的作用,则可以进一步深化理解。

3 “一段最古的长城”第7自然段怎样具体阐述“阴山,以南的沃野”的重要性?

从阐述角度看,这一段主要从匈奴与汉族两个方面强调阴山以南的沃野的重要性:它既是匈奴的范围,也是他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洞时还是汉族排除游牧民族威胁的边界。从表达技巧看,这一段又是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其重要性;对于匈奴人、占领沃野就意昧着扩大势力,失去沃野则意味着“失去生存的依据”;对于汉族,要排除威胁必须守住峪口,若守不住峪口,心脏地带将被占据。同时,还引用了文献资料进行佐证,进一步突出其重要性。从语言运用上看,这一段文字还用了一系列表示递进、假设、转折的关联词语,使得全段跌宕生姿,阴山以南沃野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句群内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本部分以“一段最古的长城”为

中心,但在中心之外则详细叙述了阴山以南的沃野,如果把握了这~段的内涵,则可以清楚地了解作者材料布局的道理:其实,前面文字正是在于渲染在阴山南麓修筑长城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从而突出了中心。

典型题例

例 1 简析“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明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一句的含义。

[分析] 对这句话的分析,要抓住其用词和修辞。在这里作者用“一座青铜的屏风”来形容阴山的屏障,既厚实巍然,又古老庄重,还有鲜明的色彩,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拖”、“躺”、“沐”等动词则把阴山写活了,富有生机,动中有静,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行文具体生动,充满感情色彩。这类语句课文中还有,要细细体会。

[解答] 这句话用饱含深情的彩笔,描绘了一幅祖国山河的壮丽图景,显示了内蒙西部呈现着和平宁静的环境和气氛。

例2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表达方式不同的一句:〔〕

A.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同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B.这件事说明汉与匈奴之间的和平往来,并没有完全被万里长城和军事堡垒所遮断。 C.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

D.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分析] 正确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就要深入掌握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的本质特点。A句对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作了评价,指出其实质,当属议论。B句由“这件事”进行推断,得出结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也属议论。C句则对解放以后有人攻击秦始皇这件事作了简单交代,是对现象的叙述,为记叙。D句用设问句的形式鲜明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属议论。

〔解答〕C

例3对“大青山南麓出现十几个昭君墓”这原因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耻辱,十几个昭君墓的出现体现了人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

B.出现十几个昭君墓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昭君是匈奴人民的骄傲。

C.昭君墓是永远不会废弃的,因为它是民族友好的象征。

D.十几个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分析] 回答这一问题要把握住作者的观点,要从作者赞成和亲这一角度出发。作者认为“昭君墓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抓住这一点不难答题。A.B两项显然不符合这一观点,A项错误明显,B项只单纯强调了“匈奴人”,不够全面。C项貌似正确,但不合题干要求,因为题干要求解答的是“十几个昭君墓出现”的原因,D项则较全面解答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