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公文写作中的常用辞格
反 、相 对 的 事 物 ,或 同
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比较,使 表 达 更 为 鲜 明
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公文中运 用 对 比 ,能 增 强
读者对事物的了解。
比 如 ,邓 小 平 同 志 在《全 国 科 学 大 会 开 幕 式
上 的 讲 话》中 说 :“ 革 命 事 业 需 要 有 一 批 杰 出 的
是 心 非 ,当 面 说 得 好 听 ,背 后 又 在 捣 鬼 ,这 就 是
两面派行为的表现 。”用对比 的 手 法 描 绘 出 两
面 派 阴 一 面 、阳 一 面 的 嘴 脸 。
对偶
对 偶 又 叫 对 仗 ,是
利用语句形式上的对
称,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
或成语对称地排列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公文写
系 ”。排 比 可 使 语 言 工 整 且 富 于 气 势 ,增 强 公 文
的表达力。
借代
借代是利用事物
的相关性 ,用 与 本 体 密
切相关、能显示本体特征的事物来代替本体的
一种修辞方式。借代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SECRETARY 35
《秘书》 2009.3
以 具 体 代 替 抽 象 。 如 ,“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下 ,中 国 人 民 用 小 米 加 步 枪 ,打 垮 了 帝 国 主 义在中国的统治 。”用“小米”代替贫乏的军需 供 应 ,用“ 步 枪 ”代 替 落 后 的 武 器 装 备 。
以部分 代 替 整 体 。 如 ,“ 划 清 两 种 界 限 ,首 先 是 革 命 还 是 反 革 命 ?是 延 安 还 是 西 安 ?”“ 延 安 ”当 时 是 解 放 区 的 首 府 ,代 替 革 命 ;“ 西 安 ”当 时 是 国 民 党 统 治 区 ,代 替 反 革 命 。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技巧,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并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公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有力、易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以实例来说明其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1. 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类比,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趣味。
例如,我们可以用“大海般辽阔”的形容词来描绘一个广阔的社会范围。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说“时间不等人”,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排比与反问排比是通过列举相似或对比的事物来加强表达。
例如,我们可以说“荡漾在心头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希望、勇气和坚持”。
反问则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需要回答,而是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说“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吗?”3.夸张与修辞问句夸张是通过夸大或放大描述的手法来达到强烈的说服力和效果。
例如,“这个计划可以改变我们整个世界!”修辞问句则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并用修辞手法加以描述,以突出主题和观点。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吗?”4.对仗与倒装对仗是通过巧妙地结合两个或多个语句,使其结构和语言表达相互呼应,以增加修辞效果。
例如,“与其沉溺于过去,不如追求未来;与其被压倒,不如主宰自己。
”倒装则是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得句子更加具有诗意和表现力。
例如,“只有在困难面前,才能看到真正的勇者。
”5.比较与反复比较可以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表达观点和理念。
例如,“这个方案不仅经济实惠,而且环保,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反复则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加强教育,教育是基础;加强科技,科技是动力。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并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使用修辞手法时,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目的进行选择,并保持适度和谨慎,避免过分夸张和炫技,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论公文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权威资料]
论公文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摘要:公文,因其特有的政治性,严肃性以及权威性,直接使得公文往往很难有一般文体中的所富含的“浪漫色彩”。
公文写作的目的主要就在于和大众维续一种的合理高效的交流,并且是通过官方主体栽体以及民间环节所传递出现的。
所以,既然赋予了官方意义上的信息传播,通常就直接表示了公文写作的内容为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主流价值观”。
以发生学视域解析,修辞手法行为的产生,主要是一种传播者重视接受者的一种体现。
但是也由于被传播者内心无可避免的存在潜在的干扰,往往会让传播者在进行表达过程中,会预设一个表达效果,且择取适宜的修辞办法,以期能够获得理想的结局。
关键词:公文:写作:修辞手法一、引言公文特征,顾名思义,其中“公”是最大的特征属性。
因而,不管是写作的语言形式上,抑或是实际使用环节,公文都和常规的文章语言有着很大分别。
公文,也一般被人理解成为十分固定不好修改的语言形式,不可以把修辞手法放到里面。
然而回顾古今历史的所出现的优秀公文稿,通常都会运用到修辞手法,以此来升华想要表达的效果。
二、公文写作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原则(一)清晰明确性是公文内核功能所决定的,公文的功能需要语言表达要绝对的明确。
一般意义上,“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根据什么指导思想及标准去做”等都必须明确、清晰。
公文修辞一旦出现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概念上不清不楚,就容易使人无所适从,不仅不能保证效率,还会贻误工作。
准确是明确的前提,不准确就谈不上明确。
例如,有部门将节日放假的请示,其收文的机关写成“各级领导”,很多人看上去似乎显得“面面俱到”,把所有的领导身份都涵括了进去。
然而,也正是这种“滴水不漏”的写作显示出了文章的错误。
究其原因只在于,“请示”的涵义基本上是下级向上级传递信息,是一种单对单的行为过程中。
因此,“各级领导”,会让人产生一种权力混乱的感觉,其具体内容指向不明确。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写作者用词必然要非常严谨,公文的严肃性一旦出现疏忽的心理,一字、一词都会产生负面的严重后果。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公文写作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更具有说服力。
在公文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文采,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拟人修辞比喻是通过将事物和某个意义相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形容事物。
在公文写作中,比喻能够抽象地表达抽象的问题或概念,使文章更具形象感。
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比喻来形容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经济就像一架飞翔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之上。
”这样的比喻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
拟人修辞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有生命力。
在公文写作中,拟人修辞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在环保公告中可以写道:“垃圾是社会的顽疾,我们呼吁每个市民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通过给垃圾赋予“顽疾”这样的拟人形象,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二、排比和对偶修辞排比是通过将词、短语或句子按照相同的结构排列,以增加语言的力度和音韵的美感。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能够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对比,使文章更加有条理和表达更加清晰。
例如,在一份扶贫工作总结报告中可以写道:“扶贫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一项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通过排比的形式,凸显了扶贫工作的多重意义和重要性。
对偶修辞是通过在相邻句子中使用形式相对称的词语或短语,使语言更加优美和富有韵律感。
在公文写作中,对偶修辞可以使文章更加易读、易懂。
例如,在一份感谢信中可以写道:“感谢无私的奉献,感谢辛勤的付出。
”通过对偶修辞的运用,使文章更加朗朗上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夸张和反问修辞夸张修辞是为了增强说话的效果,夸大事物的性质、特点或影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可以使表达更加夸张生动,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众多的宣传文案中,可以使用夸张修辞来吸引公众的关注,如:“这款产品让您的生活变得轻松如风。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修饰、强调或美化文字的技巧,在公文写作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笔更加优美,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在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以期提升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事物和其他具体形象相比较的方式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比喻可以更生动地描述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用比喻来形容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如“经济发展如同一片蓬勃生长的森林”。
二、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类似或相近的事物以连续的形式排列出来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可以突出重点,增加记忆效果,并且体现逻辑的有序性。
例如,在法律程序中可以使用排比来阐述各个环节的程序,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感受或作用来强调表达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夸张可以增加形象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在环境保护的公告中,可以使用夸张来强调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如“我们的水源如同被污染的毒蛇,威胁着每一个生命”。
四、比较比较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中的差异性和优劣势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比较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使读者更加明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例如,在教育发展规划中可以使用比较来强调我国教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方向。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以质问的方式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在公文中使用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加阅读的趣味和深度。
例如,在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中可以使用反问句来强调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难道我们可以对贪污腐败视而不见吗?难道我们可以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吗?”六、修辞反复修辞反复是通过在文章中多次重复相同的词语、句子或观点来强调表达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修辞反复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突出重点,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扶贫工作总结中,可以多次重复“扶贫”这一词语,来强调和巩固工作成效。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是公文写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表达意思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
本文将讨论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其具体运用。
1. 比喻与暗喻比喻是运用明显的比较使受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某一概念或情境。
公文中的比喻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某一概念的特征、意义或重要性。
例如,在一份政府发文中,可以说“环保就像是我们的生命之水,我们应该共同呵护”。
这种比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产生共鸣。
暗喻则是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暗示和隐喻的手法传递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在公文中,暗喻常常用来隐晦地表达某种观点或意图,避免过于直接和冲突。
例如,一份关于市政工程的公告中可以说“城市将蜕变成一位美丽而动人的新娘”。
这句话通过暗喻将城市工程与新娘的美丽、动人相联系,强调城市的变化将会令人惊喜和赞叹。
2. 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在列举事物的时候故意使用相同的结构、相似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强调一系列概念或论点的重要性。
公文中的排比可以用来强调某一政策、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一份关于扶贫工作的报告中,可以写道“投资不止,政策不断,社会力量不遗余力,造福农民不辞辛劳”。
这种排比的写法使得读者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对偶则是在表达过程中通过运用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来对比、强调不同的观点或概念。
在公文中,对偶可以用来对比不同政策、不同行动的利弊、优劣,从而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
例如,在一份法律修订的公告中,可以写道“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鼓励创新创造,严惩假冒伪劣”。
通过对偶的写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修订法律的目的和意图。
3. 夸张与反问夸张是一种通过言语手法夸大、渲染事物特征或说服力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中,夸张可以用来强调某个观点、政策或行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例如,在一份关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告中,可以写道“只要你每天坚持运动,你将像超人一样拥有无穷的力量”。
公文写作技巧之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
公文写作技巧之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修辞手法和修辞格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技巧,可以有效地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和阅读体验。
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的基础上,公文既能传达信息,又能使文章更加生动、优雅。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的技巧,并说明其重要性和具体运用。
一、修辞手法的使用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产生形象生动的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具体,增强读者的感知。
例如,在说明一个方案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形容其具体效果,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2.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并自行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修辞问答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例如,在表述一个问题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接着回答,并给出解决方案,以增强文章的逻辑和条理性。
3. 排比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相同结构或形式的词语或短语,以加强修辞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和力度。
例如,在列举几个相似的项目或观点时,可以使用排比来加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4. 反问反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并暗指答案,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在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反问可以提升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陈述一个事实或观点时,可以通过反问来强调其重要性或让读者主动思考。
二、修辞格的使用1. 夸张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产生强烈的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例如,在描述某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可以使用夸张的语言和表述,以突出问题的紧迫性。
2. 对比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征。
在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对比可以更好地展示问题的核心。
例如,在说明两种不同的方案时,可以通过对比来强调它们的优缺点,并给出最佳选择。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公文写作是公务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和文档的质量。
本文将围绕公文写作的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展开讨论。
一、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表达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公文的影响力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1. 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公文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在行文中使用比喻,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如“阳光般的微笑”、“拔山扛鼎的精神”。
2. 夸张和反问夸张和反问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公文中使用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机遇吗?”。
3.排比和对偶排比和对偶可以使文章结构明确、表达简明、声音和谐,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美感。
在公文写作中,经常使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生活,改变产业,改变世界”。
4.托物起兴和讽刺托物起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非生命事物拟人化,增加表达的情趣。
讽刺则是以嘲讽的手法来表达对某种现象或人的不满。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托物起兴和讽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风趣、生动有趣。
例如,“时间是个无情的刀客,匆匆让人老去”、“有人学了一辈子,都没学会做人”。
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原则在公文写作中准确使用修辞手法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 情景与背景相适应修辞手法的使用应该与文档所表达的情景和背景相适应,不可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档更加准确、恰当、得体。
2. 意义明确、贴切使用修辞手法时,要确保其意义明确、贴切,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修辞手法应该能够准确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3. 兼顾简练与详实修辞手法的使用既要注意简练明了,又要注意详实准确。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应用公文作为正式的文书形式,主要用于政府、机构和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具有严肃、庄重、准确的特点。
在公文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句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也可以运用得当。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可以使读者对所描述的对象有更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比喻在公文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抽象的概念或原则更具体化,增强表达的形象性。
例如,在描述一项重要政策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强调其意义和影响:“这项政策如同一艘指引着我们前行的巨轮,带领我们航向经济繁荣的彼岸。
”通过将政策与巨轮进行比较,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
二、排比排比是将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独立的句子、短语或词语并列使用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常常被用来列举事实、说明观点、加强语气等,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有力,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例如,在一份报告中,可以使用排比来列举某个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项目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项目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项目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排比的运用,可以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同时也强调了项目的重要性和成就。
三、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一种将问题和答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修辞问答可以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共鸣,强调某个观点或立场。
例如,在一份市长致辞中,可以运用修辞问答来引起对市政发展的思考:“我们是否愿意眼看我们的城市沉沦在污染中?我们是否愿意放任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了读者对城市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从而加强了市长致辞的说服力。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减小来达到修辞目的。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可以使得描述更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例如,在一份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公告中,可以使用夸张来强调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只需一步之遥,天人两隔;只需一瞬之间,生死转折。
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不同种类的修辞格适用不同种类的公文、工作中必须根据行文的对象、环境、条件、效果以及行文的内部、外部要求、选择相应的修辞格,以使语言更加表情达意。
总体而言,公文的修辞格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类。
一、消极修辞消极修辞又称"规范修辞",但在修辞范围内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不是消极的,公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消极修辞是公文中一种基本的、普遍使用的修辞方法。
它多跟抽象思维相联系,强调抽象性、概括性和准确性,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加明白、通顺、准确、得体。
公文中常用的消极修辞格有:(一)宾语提前即用介词"将"把宾语提前,以突出所要强调的表达对象。
如"现将《XX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
"又如"现将《XX市200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
"这种写法在发布、转发性公文中,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
(二)重点后置即把表述的重点放在句未、用以强调,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如"一些地方制售假劣药品的种类多、规模大,违法犯罪分子见利忘义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后果十分严重。
"后置的"后果十分严重"是结论性句子,突出了全段的要旨。
行文中,要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
正确地体现这一修辞特点。
(三)词语简缩即把较多音节词语节缩成较少音节的词语,使语言表达简单明了。
如"第十个五年计划"简缩为"十五","城市和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简缩为"城乡","基本建设"简编为"基建","人民代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简练为"人大","政治协商会议"简缩为"政协"等。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公文是一种正式、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通常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合,目的是传达信息、表达意见或做出决策。
为了使公文更加生动、有效地传达信息,行文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行文修辞手法,以提高公文的表达力和阅读性。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提供形象生动的描述。
在公文中使用比喻可以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例如,在环保部门的公文中可以使用“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像呵护自己的母亲一样呵护大地”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形象,代表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在公文中使用象征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简洁、精确。
例如,在庆祝活动中以国旗代表祖国的荣耀,以热气球代表民众的热情。
二、夸张与对比夸张和对比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更具表现力。
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为内容增添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在公文中描述工作努力时可以说“日以继夜、孜孜不倦”,强调了工作的辛勤和付出。
对比手法则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公文中使用对比可以使得表述更加鲜明、形象。
例如,在比较两个方案优劣时,可以使用类似“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而另一方案则存在……”的表达方式。
三、排比与修辞问答排比是通过将相同结构的语句或句型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现力和节奏感。
在公文中使用排比可以使得表述更加有力、易于记忆。
例如,“我们要加强学习,增强实践,不断进步。
”修辞问答则是将问题和答案结合在一起,以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表达的说服力。
在公文中使用修辞问答可以使得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发展经济?答案是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比较与描写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公文中使用比较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可以使用“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工作成效更加突出,进展更加明显。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它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段,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提供案例展示。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扩大感知范围的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借助比喻手法可以使得文本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这样运用比喻来形容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如同驾驭一个巨大的航船,在大海的汪洋中破浪前行。
我们要坚定地舵,迎接未来更加充满挑战的海面。
”二、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是通过对同一事物或概念进行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列举,以增强表现力、强调修辞内容或加强修辞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气势和节奏感。
举个例子,在一篇发言稿中可以运用排比手法来强调重要性:“我们的目标是关心民生、改善环境、促进发展,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果实,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让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对某个事物或现象加以夸大描述,以产生强烈的感触或者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手法可以使得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比如,在一篇表彰先进单位的奖状中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称赞:“你们是我们业界的明星,你们的辛勤付出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黑夜中闪耀着光芒,引领着我们前行。
”四、反问手法反问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将回答与问题相反,用反问句的形式,以强调某种观点或者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公文写作中,反问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活泼,增加读者的思考。
例如,在一篇环境保护的公告中可以运用反问手法来引起读者的关注:“我们的地球是唯一的家园,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好它吗?我们的孩子和孙子将面临怎样的未来呢?”五、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通过对两个相对的概念、人物或事物进行对比描写,以突出差异或强调某个方面的重要性。
在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和说服力。
公文写作技巧之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
公文写作技巧之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在公文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让文本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并阐述它们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强化表达的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比喻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概念或想法,使其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1. 政策即是大海,我们要乘风破浪,推动其落地实施。
2. 制度就像是一盏导航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夸张其辞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震撼力和印象力。
例如:1. 这项重大工程需要我们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但我们一定能够做到!2. 现在正值千载难逢的契机,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无限可能!三、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相似的事物或观点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可以用来罗列对象、列举理由或强化论述。
例如:1. 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加强道德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建设,加强民生建设。
2. 我们要努力提高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以问句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激发读者思考或引起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反问可以用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1. 我们难道应该放任问题的存在吗?2.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机遇吗?五、对偶对偶是一种通过构成对称、平衡的结构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事物的对比或并列。
在公文写作中,对偶可以用来凸显关键词语或对比不同观点。
例如:1. 理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实践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2. 只要勇敢迎难而上,就能攀登前进的高峰;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开创美好的明天。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公文写作不仅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还能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说服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公文语言规范
1.公文的语言特色(1)语言风格①庄重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主要借助庄严的语言表明严正的立场和严肃的态度,要对受文者产生必要的强制性。
用语不能轻佻。
②精确表达意思务必真实确切,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无虚假,无错漏,褒贬得当,语言明确,没有它种理解和歧义,无懈可击。
③朴实用语平实自然,通俗易懂,明白通畅,通俗易懂。
遣词造句不浮华夸饰,无权力渲染之能事,不矫揉造作,剔除想象成份。
忌堆砌词藻,滥用辞格,半文半白。
④精炼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每一字句都有实实在在的意思。
要务去浮辞,当详则详,当简则简,忌冗长空泛,但又不苟简。
⑤严谨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
忌语意模糊,含混不清。
⑥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规则及一般逻辑规律(少数民族的公文为民族语言)。
(2)词语特点公文所用词语,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
忌生造词语,忌半文半白词语。
词语含义确切。
一般以双音节词为主,少数庄重、典雅、含义精确的单音节词,如此、何、悉等。
使用频率稍高。
应使用词形确定、含义精确的特定的公文专用词语。
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字词组使用频率较高。
(3)语句特点语句应完整确切,在文中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性的文句,脱离上下文仍不生歧义、不易被曲解、歧解。
纯粹起启承转合作用的语句极少。
有专门表达公文主题的主题句。
用陈述句多,祈使句居其次,疑问、感叹句式又其次。
单句常有较多限定性、修饰性成份。
泛指性无主句较多。
用“是……的”判断句式较多。
复句用得较少。
(4)表达特点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才式在不同文种中侧重点不同。
要求直陈其意,不渲染、不婉曲。
反映问题全面真实,不事虚构加工。
只表述对解决现实具体事务有价值的事理。
并且有较强的程式化、规范性。
所使用的符号系统统一通用。
2.公文词语的选择(1)措词准确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褒贬适度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
(3)防止音调害义注意词语和语调时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避免产生歧义误会。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书形式,用于传达政府、机构或组织的信息和指示。
为了使其更加生动有力,有效传达信息,公文写作常常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一、排比排比是指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或词语,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精练而有力。
在公文中,排比常常用于强调并列的概念、事件或指示。
例如:- 我们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效率,提高满意度。
- 增加投资,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比喻比喻是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例如:-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大家庭,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幸福的呵护。
- 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我们要打造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让其运转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
三、夸张夸张是用夸大的语言描述某一事物,以突出其特点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 这个项目的收益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辉煌的篇章。
- 这项政策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发展。
四、反问反问是提问者不期望得到答案的问句,常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引起读者思考。
例如:-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环境资源,努力保护我们的家园吗?- 难道我们不应该合理规划城市,打造一个宜居的环境吗?五、修辞感叹句修辞感叹句是通过感叹句式的使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强调某一观点。
例如:- 多么美丽的风景啊!就让我们共同保护这片净土吧!- 多么伟大的成就啊!让我们从这个成功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六、动宾结构动宾结构是指动词与宾语的结合,通过使用动宾结构,可以使公文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 加强管理,提升效率。
- 深化改革,推进发展。
总结在公文写作中,通过运用排比、比喻、夸张、反问、修辞感叹句、动宾结构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稿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的内容更加准确清晰,将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读者。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运用公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其目的在于传达政府、组织或机构的信息,因此,公文的撰写需要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正式性。
然而,为了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运用。
1. 比喻与拟人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或事件,并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在公文写作中,比喻和拟人可用于描述问题、解释政策或强调重要性。
例如:- “这项政策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 “我们将为环境保护战斗到最后一刻。
”2. 排比与对偶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它们能够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在公文中使用排比和对偶,可以将相关的信息组织得更加清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 “大胆创新,勇于担当,务实高效,开拓进取。
”3. 反问与修辞问句反问和修辞问句可以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强调观点的重要性。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反问和修辞问句,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加文章亮点。
例如:- “我们是不是应该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环境问题?”- “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难道我们可以坐视不管吗?”4. 夸张与修辞语气夸张和修辞语气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公文写作中,适当使用夸张和修辞语气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使信息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 “这个项目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毫不退让地捍卫我们的领土!”5. 并列与对照并列和对照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于突出对比或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使用并列和对照,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增加阅读的乐趣。
例如:- “我们要发展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摧毁我们的家园。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比喻与拟人、排比与对偶、反问与修辞问句、夸张与修辞语气、并列与对照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它们的阅读价值与影响力。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丰富文本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在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应用,以帮助您提升公文写作的水平。
一、排比句排比句是指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成分并列使用,以增强修辞效果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句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有力。
例如:"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加强职工培训,改进工作环境,提升生产效率。
"二、夸张句夸张句是通过对某一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句可以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提高表达效果。
例如:"这次事故竟然损失了上百万元的财产,简直是让人震惊!"三、比喻句比喻句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进行类比,以增加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比喻句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加强对读者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例如:"这项政策是经济发展的种子,如同春之花,在每个角落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四、反问句反问句是通过提出问题,事实上是给出自己的观点,以增强说服力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反问句可以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改善环境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将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吗?"五、设问句设问句是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提问,以引起读者思考并主动参与到文章中来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设问句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提高阅读体验。
例如:"我们是否在未来几年内能够实现经济繁荣?我们是否能够塑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六、对比句对比句是通过对两个互相对立或相似但存在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主题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对比句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观点,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例如:"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的消耗。
"以上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使公文更加生动有力,提高表达的效果。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能够增强表达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在一份行政公告中,可以使用比喻来形容某项政策措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如“这项政策就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带领我们迈向新的征程。
”2.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关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种情境或观点,常用于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公文中。
例如,“我们致力于改善教育,提升医疗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排比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煽动人心,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3. 反问反问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反问常用于提出问题或强调某个观点。
例如,“难道我们可以坐视不管吗?难道我们可以看着这个社会问题不断恶化吗?”通过反问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反思和注意。
二、修辞格1. 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突出表达的观点。
在公文写作中,设问常用于文字开篇或结尾,能够提升文章的逻辑性和吸引力。
例如,“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通过设问,可以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2. 对仗句对仗句是一种修辞格,通过两个对称的词语或短语的搭配来增强表达的力度。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对仗句可以使文字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坚持原则、照顾利益;远见卓识、勇于创新。
”对仗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易于记忆。
3. 反复运用关键词在公文写作中,通过反复运用关键词可以加强表达效果,并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一份政策解读公告中,可以反复使用关键词“稳定”,来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和重要性,增加读者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三、总结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读者的共鸣。
公文写作要求之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公文写作是公务员在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一项重要技能。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在表达意思的同时,更具有说服力和艺术感。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
一、对比修辞对比修辞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在公文写作中,可以用对比修辞来起到强调、彰显重要性的作用。
例如,在行文中使用“虽然……但是……”的结构,可以突出某个观点的重要性。
比如:虽然经费有限,但我们必须将资源合理分配,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排比修辞排比修辞是指通过连续使用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修辞可以用来列举事实、论述观点等。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既……又……”的结构,来列举多个相关的事实或观点。
比如:我们要既关注经济发展,又关注环境保护;既重视社会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
三、比喻修辞比喻修辞是一种通过类比的方式来加强表达的手法,能使公文更具有形象感,并起到引发读者共鸣的作用。
例如,在公文中使用类似“如同……一样”、“就像……一样”的句式,可以用来描述某个现象、问题或者情况。
比如:这个项目的成功,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们带向了美好的未来。
四、夸张修辞夸张修辞是一种通过夸大语言来表达强烈感情或者突出事物特点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修辞可以用来强调某个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某个观点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无数”、“万分”等词语来夸张某种程度。
比如:这个政策的实施无疑将使我们的经济蓬勃发展,给人民带来无数福祉。
五、反问修辞反问修辞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通过适当使用反问修辞可以使文章更具有互动性和说服力。
例如,在句子中插入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并共鸣。
比如:我们能容忍彼此的欺骗吗?我们能坐视不管社会的不公平吗?结论: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写作更具有表达力和说服力。
浅谈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手法
浅谈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文学修辞手法能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占据一定优势,提升文章的质量。
文学修辞手法是一种用来改善文字的表达形式的方法,对文字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而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体,虽然要求一定的客观性,但并不能忽略文学修辞手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文学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各种应用,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文学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能力。
文字的表达很容易受到语法、语义的限制,但是通过文学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表现力,从而让文章的意义更清晰、更有条理。
例如,在表达高度归属感时,可以使用“在一片宁静中,仿佛有种古老的灵力在呼唤我们”这样的字句,这样的表达能够更快地吸引读者,令对比更为强烈,而具体到公文写作,也可以有效地表达非常专业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文学修辞手法能够使公文写作更有趣。
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将公文的内容从一种枯燥的、死板的写法中拯救出来,使文章更有趣,更有张力。
例如,在介绍过去有关某个项目的诸多袭击事件时,可以这样写:“袭击事件范围由月球算起,宇宙太空如烟雾般散开,有如洪流般汇集在这里”。
这样的表达可以让读者更为轻松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用意,因此,文学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在公文写作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此外,文学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也可以塑造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演绎更加丰富,可以有效地把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突出出来,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促进有效的阅读。
例如,使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幸福”这样的句子,可以把公文中讨论的内容,如国家和民族团结、共荣、共存,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便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清晰明了。
总之,文学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握好文学修辞手法的使用,才能使公文写作更加规范,更加出色。
因此,在进行公文写作时,要正确把握文学修辞手法的使用,以便更好地表达写作的观点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不同种类的修辞格适用不同种类的公文、工作中必须根据行文的对象、环境、条件、效果以及行文的内部、外部要求、选择相应的修辞格,以使语言更加表情达意。
总体而言,公文的修辞格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类。
一、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又称"规范修辞",但在修辞范围内所起的作用决不是消极的,公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消极修辞是公文中一种基本的、普遍使用的修辞方法。
它多跟抽象思维相联系,强调抽象性、概括性和准确性,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加明白、通顺、准确、得体。
公文中常用的消极修辞格有:(一)宾语提前
即用介词"将"把宾语提前,以突出所要强调的表达对象。
如"现将《××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
"又如"现将《××市200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
"这种写法在发布、转发性公文中,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
(二)重点后置
即把表述的重点放在句未、用以强调,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如"一些地方制售假劣药品的种类多、规模大,违法犯罪分子见利忘义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后果十分严重。
"后置的"后果十分严重"是结论性句子,突出了全段的
要旨。
行文中,要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
正确地体现这一修辞特点。
(三)词语简缩
即把较多音节词语节缩成较少音节的词语,使语言表达简单明了。
如"第十个五年计划"简缩为"十五","城市和乡村"简缩为"城乡","基本建设"简编为"基建","人民代表大会"简练为"人大","政治协商会议"简缩为"政协"等。
这些减缩词语,已约定俗成,十分规范,被人民长期广泛使用。
但大量多音节词语不可减缩,否则会出现歧义。
二、积极修辞
积极修辞又称"艺术修辞",多采用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公文中根据需要也适当地采用。
常用的积极修辞格有:(一)引用
引用是通过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与一般公文有所不同,公文的引用主要不是引进诗文名句、谚语典故,而是恰当运用引用,简明扼要地交代行文目的和提出各种主张的依据、增强公文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且多为明引。
引用的种类。
一是引出被解释、被说明的对象,使语言表述准确;二是引出行文的依据,包括上级公文的文号、标题、公文精神、领导的指示等;二是引述群众的生动语言,用于调查报告、总结等公文中,以增强自身的权威性,提高可信度。
如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
部一定要讲政治》一书中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
做什么人?建议大家重读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里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语言,直截了当的回答了做什么人的问题,使人一看就明白。
同时指出:"改革开放开始不久,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打招呼。
指出'不过一两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
这股风来得很猛。
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又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书中指出:"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幅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于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
你们看,像不像。
"这里的引文,直接说明了行文的目的,十分恰当。
(二)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或描摹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被比喻物和比喻物之
间是两个本质不相同的事物。
比喻一般分为二类。
明喻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都出现,常用比喻词"象"等联系;暗喻也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都出现,常用比喻词"是"等联系;借喻是以比喻物代替了被比喻物,比喻词不出现。
恰当地运用比喻,可将人们感到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的事物,将一些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将平淡无奇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性,提高公文的感染力、说服力。
如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书中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里的"重于泰山"比喻人死得非常有意义,"轻于鸿毛"比喻人死得毫无价值。
邓小平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书中指出:"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这里运用的借喻,把以前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比喻成"辫子",把对这些问题和错误的认识上纲上线比喻成"帽子",把对问题和错误的处理比喻成"棍子"。
这种比喻既做到了恰当、贴切,同时又注意了浅显、鲜明和新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三)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的人和事,而用另外一种与本体密切相
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使语言表达更加活泼、鲜明、形象,加深人们的感受。
代的和被代的事物之间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代体有充分的代表性。
事物的特征、标志以及事物的所在、产生、材料等都可用来作代体,事物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现象,如部分和整体、结果和原因、抽象和具体、特指和泛指等也可相互代替。
如《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中指出:"要抓紧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和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定切实措施,稳定'菜篮子'、'米袋子'、'火炉子'价格。
"其中用"菜篮子"代蔬菜和副食品,用"米袋子"代粮食,用"火炉子"代燃料,皆为借代辞格,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公文中的借代,以保证公文语体特点为前提,不够庄重严肃和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借体,不适于在公文中运用。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一般来说,排比的各个部分常有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
恰当运用排比,可以使语言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有力,增加语言的形式美和音律美,使公文文气贯通,增强语势,引起读者对所说问题的重视。
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
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
关键问题;需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菱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这里的"需要"、"不能"分别排列使用,使语气贯通流畅,收到了强调的效果。
(五)反复
反复就是重复使用某个词、句、段,起到加强语气和感情,强调和突出某一问题的作用。
如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强调做好各种债券发行审批工作时指出:"集资一定要按国务院的规定执行,对违反规定的要登报批评。
集资要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要在国家规定的规模之内,利率不得超过国库券的利率。
"其中"集资"一词反复使用,起到了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修辞格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起来,进行连用、套用或兼用。
连用是接连用几种修辞格。
套用是一个修辞格中包孕着又一辞格,也就是辞格里套辞格。
兼用是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几种修辞格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