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A 凹点指种子侧面的脐点,或乏指药材表面凹下成点状的部分。
B 本草学:古代中国的传统药物学。
C 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由维管束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形成的较稀疏,颜色不一的车轮状纹理.D 道地药材:某些药材由于某地区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以及历代药农的精心培育和加工方法,因而形成优质高产的药材商品,并享有盛名,该地区生产的药材则称之为道地药材.F 佛指甲:蕲蛇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色灰色的角质鳞片1 枚,习称“佛指甲”。
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或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 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发汗药材)。
G 挂甲:牛黄的水溶液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经久不退,且有清凉感。
过桥:指黄连根茎中具有较细长且光滑如茎杆的节间.观音坐莲:川贝药材中的松贝的底部平,能直立于桌面,俗称为“观音坐莲”。
观音合掌:青贝鳞片外层两鳞瓣大小几乎相等,相对合掌的特点,形似“观音合掌”。
H 红小辫:指天麻块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干枯的芽孢.怀中抱月:指松贝外侧两鳞片大小悬殊,大片紧抱小片,小片仅露出一部分如新月形.虎皮斑:指炉贝表面所具有的黄棕色斑点.虎掌:指虎掌天南星,块茎呈偏球形,由主块茎及多个附着的侧块茎组成,形似虎掌。
花白点:指药材断面中心数个散生的放射状木质部黄白相间,与周围形成色彩对比,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如胡黄连。
合把羚羊角基部的环节用手握之,各间隙约为一指所容,具有舒适感,称合把。
猴脸状指药材核桃揪皮的树皮表面叶柄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因似猴脸而得名。
J 绵纹:大黄的横切面上呈现出的黄白相间的网状纹理。
金井玉栏:药材横切面上,外圈(皮层和韧皮部)白色,中心(木质部或包括髓部)黄色或淡黄色,如桔梗,黄芪,板蓝根.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外围色较淡,呈白色或淡黄白色,中央色较深,呈黄色或深黄色,从中央至外围有不甚直的致密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如黄芪、桔梗,甘草,党参等.晶纤维:甘草等药材的粉末中的草酸钙结晶镶嵌在纤维细胞上。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
1、质量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中药的鉴定应符合其质量规范,以确保其质量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
2、性状鉴定:从中药的外观、形态、质地、颜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及其特有的植物化学特征,结合历史文献和实验室检测,对中药的鉴定进行确认。
3、指纹图谱法:以指纹图谱的方式,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二、中药鉴定的技术方法
1、视觉鉴定:根据中药的形态、外观、色泽、质地、气味等性状特征,结合历史文献,进行中药鉴定。
2、定性检测:利用植物化学特征、植物化学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3、定量检测:根据中药的质量规范,采用定量检测方法,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4、指纹图谱法:利用指纹图谱的方式,通过比较中药的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5、抗菌活性实验:根据中药的抗菌活性,采用抗菌活性实验,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中药鉴定学重点知识复习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罗盘纹:商陆的切面,木部隆起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状层,俗称:“罗盘纹”。 云锦纹: 何首乌块根的横切面皮部有散列异常维管束,如云团状,习称"云锦花纹“ 乌金衣:牛黄中的“胆黄”外表挂有一层黑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剑脊:乌梢蛇背部高耸如屋脊状,习称“剑脊”。 当门子: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 胶口镜面:僵蚕断面中间有4个亮圈(丝线环),习称“胶口镜面”。 白颈:指广地龙第14~16环节的生殖带、呈黄白色。习称“白颈” 二杠:花鹿茸具一个主肢(大挺)和一个侧枝(门桩)者。 莲花:马鹿茸具2个侧枝者. 通天眼:对光透视,羚羊角自中部起有一细孔道直通角尖。 条痕色:矿物在白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称为条痕,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5
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6
甘草----Radix Glyucyrrhizae
7
牡丹皮--- Cortex Moutan 肉桂--- Cortex Cinnamomi 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杜仲--- Cortex Eumiae 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薄荷---Herba Menthae 石斛---Herba Dendrobii 红花--- Flos Carthami 大青叶--- Folium Isatidis 番泻叶--- Folium Sennae 苦杏仁---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松花粉---Pollen Pini 辛夷---Flos Magnoliae 西红花---Stigma Croci 五味子---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蜂蜜---Mel 茯苓--- Poria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药材性状“习称”1.“云锦花纹”何首乌2.“罗盘纹”商陆3.“珍珠盘”银柴胡4.“车轮纹”防己猪大肠形5.“菊花心”甘草、黄芪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2.“过桥”黄连13.“起霜”茅苍术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15.“钉头”赭石16.“怀中抱月”松贝17.“通天眼”羚羊角“血丝”“合把”18.“铁线纹”“珍珠疙瘩”野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24.“当门子”麝香25.鸡肠风巴戟天二、药材性状特征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7.形似毛笔头辛夷三、药材显微特征1.草酸钙簇晶(鉴定簇晶18种,大首太白栀人芎,蓼香牡丹金洋参,寄山三地茱萸丁)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2.草酸钙砂晶(砂晶七种牛枸麻,秦皮细钩洋金花)牛膝麻黄细辛枸杞子钩藤秦皮洋金花3.草酸钙针晶(14针晶白术白及,巴戟苍天龙桂儿,冬夏商药广藿香)(束)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白术白及4.草酸钙方晶(方晶11有黄柏,麻辛苦甘石菖蒲,厚壳红栀鸡血藤)麻黄细辛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厚朴、黄柏、红花陈皮砂仁5.草酸钙柱晶补骨脂沉香、肉桂6.草酸钙棱晶五倍子陈皮7.草酸钙结晶防己(细小杆状)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8.晶纤维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石菖蒲9.晶鞘纤维番泻叶、甘草、山豆根、苦参、葛根10.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11.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木瓜山楂吴茱萸连翘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12.油室当归川芎枳壳吴茱萸丁香、木香、苍术13.油管小茴香、防风、柴胡、白芷14.油细胞厚朴肉桂辛夷五味子砂仁豆蔻石菖蒲15.乳管桔梗、党参16.淀粉粒大黄、何首乌、商陆、太子参、乌头、附子、防己、葛根、板蓝根、甘草、人参、西洋参、白芷、川芎、黄芩、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山药、钩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豆蔻17.糊粉粒五味子葶苈子苦杏仁补骨脂小茴香豆蔻马钱子砂仁18.菊糖桔梗、苍术、党参、木香桔梗科—含有菊糖、乳管:桔梗、党参菊科—含有菊糖、油室:木香、白术、苍术19.钟乳体穿心莲20.薄壁细胞含核状物地黄21.薄壁细胞含糊化的淀粉团块白芍、延胡索、22.气孔不定式细辛金钱草青蒿川贝母23.气孔不等式金钱草、大青叶24.气孔平轴式补骨脂、蓼大青叶、番泻叶25.气孔直轴式广藿香穿心莲26.气孔近环式枳壳26.气孔内陷麻黄27.菌丝茯苓、猪苓28.保卫细胞哑铃麻黄29.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薄荷30.硅质块砂仁石斛31.蓝黑色色素颗粒蓼大青叶32.薄壁细胞含紫色素紫草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总论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专业的骨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2.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3.中药鉴定学任务有哪些?(5个方面:首要任务——中药品种鉴定、基本任务——中药质量鉴定、历史任务——本草考证、战略任务——制定规范的质量标准、长期任务——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4. 对中药鉴定学贡献较大的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5. 中药鉴定学研究的范围?(从自然资源一直到患者使用的全过程)●资源方面:道地药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和加工,逐步形成了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生产及加工技术成熟、质量稳定、临床常用的著名药材。
四大怀药——指河南产的:地黄、山药、牛膝、菊花浙八味——指浙江出产的:浙贝母、玄参、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
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十大广药——阳春砂仁、石牌藿香、新会陈皮、德庆巴戟天、德庆何首乌、雷州高良姜、肇庆芡实、连州玉竹、化州橘红、化州广佛手。
薄荷——主产江苏;紫草——主产新疆;枸杞——宁夏;三七——云南,等等●采收加工及贮藏方面⏹根及根茎类药材最佳采收时间⏹皮类药材最佳采收时间⏹果实种子类药材最佳采收时间⏹矿物类药材的采收时间熏硫——发汗——走油——6. 中药鉴定的工作依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7.中药鉴定工作的程序(取样的代表性;取样量是实验用量的3倍)8.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哪些?(5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性状鉴定观察的内容和描述的顺序、显微鉴定中显微制片的分类和特点)根及根茎类中药1.根与根茎类中药的定义2.解释以下各种术语:星点、云锦花纹、狮子盘头、菊花心、车轮纹、过桥、观音合掌、怀中抱月、罗盘纹、珍珠盘、豆豉尾、“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起霜、晶鞘纤维、等等。
3.显微鉴别的典型代表双子叶植物根——人参双子叶植物根茎——黄连单子叶植物根——麦冬单子叶植物根茎——石菖蒲4.试举例说明显微组织结构特征与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一、名词术语植物类1. 锦纹:指大黄横切面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2. 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3.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至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纹” 。
4. 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呈异常维管束排成数层同心环纹。
5.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
6. 砂眼:指银柴胡表面支根痕孔穴或盘状小凹坑。
7. 钉角:草乌表面的瘤状侧根。
8. 过桥:指黄连根茎表面节间光滑如茎杆,俗称“过桥”9. 菊花心:指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放射状结构,状似开放的菊花,如甘草、黄芪、防风。
10. 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11. 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12. 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此外还有林下山参。
13. 铁线纹:人参表面上部或中下部的环纹。
14. 猴头三七:指三七主根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 。
15. 疙瘩丁:白芷表面横向突起散生的皮孔。
16. 油点或朱砂点:指黄棕色或红棕色的分泌组织,如苍术、羌活。
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 ,故名。
17. 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如前胡、防风。
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8. 连珠状:指巴戟天根,形似串起来的珠子,故称“连珠” 。
19. 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如党参等。
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20. 油头:川木香根头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又称“糊头” 。
21. 起霜:苍术断面暴露稍久,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又称“吐脂” 。
22. 岗纹:泽泻表面多条横向凸起的环纹。
23. 金井玉栏: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云木香天麻茯苓(云)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附子川黄柏厚朴川贝川牛膝川木香麝香半夏黄连(雅)重庆:黄连(味)青蒿丹皮枳(壳)实补骨脂使君子巴豆贵州:天麻、五倍子、天冬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湖南:朱砂湖北:石膏广西:蛤蚧钩藤肉桂金钱白花蛇广东: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鸡血藤穿心莲山东:阿胶金银花全蝎沙参河南:菊花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红花四大怀药:菊花牛膝地黄山药浙八味: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四大西北药:当归、大黄、党参、甘草关东三宝:人参、鹿茸、细辛好半夏天麻白芨;块根—天门冬麦门冬山麦冬百部郁金;鳞茎—百合川贝浙贝;根茎—香附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地肤子、覆盆子、川楝子、使君子、珂子。
、火麻仁、柏子仁硫磺薰:牛膝、豆蔻、山药、川贝、泽泻、云连、白附片等加石灰:杭白芍、浙贝、熊胆、青黛等须暴晒:三七、枸杞子、麦冬等去外皮:白芍、大黄、三棱、泽泻、粉甘草、桔梗、白附片、防己、山药、粉丹皮、黄柏、葛根、北(南)沙参等。
须蒸煮:地黄、太子参、附片、白芍、元胡、红参、黄精、玉竹、姜黄、郁金、莪术、知母、射干、天麻、白芨、天门冬、五倍子、桑螵蛸、黄芩、石斛、厚朴、木瓜、百部、北沙参、杭菊、栀子、青翘、槟榔、全虫、鹿茸等须阴干:肉桂、厚朴、辛夷、亳菊、细辛、茯苓、全蝎、番泻叶、牛黄、鹿茸、麝香、熊胆等-根头部疣状突起的茎残迹;砂眼-凹陷的须根痕点。
白芷:疙瘩丁-表面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
槟榔:大理石样纹理。
防风:凤眼圈-皮部棕色,木质部淡黄色;菊花心;蚯蚓头。
松贝:怀中抱月。
炉贝:虎皮斑。
天麻:鹦哥嘴;红小瓣;凹肚脐。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中药鉴别、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其身份的方法。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目视鉴定、嗅觉鉴定、触觉鉴定、望远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2.中药品质评价:中药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药材性状评价、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
药材性状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评价其品质;含量测定则是通过分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评价其药效;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
3.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贮藏控制、加工控制、生产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贮藏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储存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加工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因素,保证药材的品质;生产控制是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制剂工艺,控制产品质量。
4.中药标准:中药标准是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药材标准和制剂标准。
药材标准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含量、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制剂标准是对中药制剂的配方、用量、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
中药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大量药材和制剂的研究和实验,结合临床应用和历史经验,确立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用于鉴别和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中药的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能够准确鉴别中药的成分和品质,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包括中药鉴别方法、中药品质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标准和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判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并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1)宏观鉴别:包括药材外形、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
(2)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构造等特征。
(3)理化鉴别: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进行鉴别,如石斛与铁皮石斛的硫酸银试验可区分两者。
(4)色谱鉴别: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5)光谱鉴别: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2.中药质量评价:(1)有机饱和提取物的含量:通过提取物的重量和药材的重量的比值来评价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水分含量:药材的水分含量是其干燥后的质量与原始质量之比。
(3)总灰分含量:通过煅烧药材后,计算其灰分的重量来评价药材的杂质含量。
(4)酸不溶性灰分:用稀盐酸提取灰分中的碳酸盐,然后计算碳酸盐的重量来评价药材的杂质含量。
(5)微生物限度:测定药材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评价药材的卫生质量。
(6)对药材的特殊鉴定法:根据药材的纯度、外观和理化性质等进行综合评价。
3.中药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包括测定含量、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等。
(2)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常用于分离和测定化学成分。
(3)质谱法:包括质谱联用技术,常用于分析和鉴定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4)核磁共振法: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5)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6)紫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4.中药鉴定的注意事项:(1)对中药鉴定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遵循标准鉴定方法。
(2)鉴别中药时要仔细观察药材的外形、气味、质地等特征,注意细节。
(3)质量评价时,要对含量测定、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4)鉴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5)注意保护药材的完整性,避免受潮、霉变等影响鉴定结果。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复习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可以加深对中药鉴定学的理解,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形态、理化、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鉴定分析,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学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于中药材的鉴定。
一、外观形态鉴定对于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鉴定,主要是通过对其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和比对,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其中包括香气、色泽、形状、大小、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黄芩的外观特点是呈现黄色,味苦而微酸;陈皮则具有橙黄色,外形变薄而皱缩的特点。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鉴别药材的真假和质量。
二、理化性质鉴定理化性质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来判断其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稳定性。
主要包括溶解性、熔点、比重、PH值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通过测试中药材的溶解性,可以判断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否与标准值相符合。
三、化学成分鉴定化学成分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来判断其质量和功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成分的鉴定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仪器,可以准确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组成。
四、微观鉴定微观鉴定是通过显微镜等仪器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揭示其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例如,通过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排列方式、毛发等微观特征,可以辨别中药材的来源和真伪。
五、药效鉴定药效鉴定是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来判断中药材的功效和治疗效果。
这需要对中药材进行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理论进行评估和分析。
例如,对某种中药材进行抗菌试验,可以评价其抗菌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六、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质量标准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鉴定结果,并依据国家相关药典的要求和规定进行。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形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微观特征、药效等方面的鉴定,来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通过对中草药的外观、性状、质量、化学成分和药用功效等方面的研究,来确定中草药的真伪和质量。
在中医药学的学习中,掌握中药鉴定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正确鉴别和使用中草药,才能保证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鉴定、理化性质鉴定、化学成分鉴定和药理学鉴定等。
其中,形态学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草药的外观、性状、组织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理化性质鉴定是通过测定中草药的颜色、气味、味道、溶解度等物理和化学性质来鉴别其真伪和质量。
化学成分鉴定是通过分析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比如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药理学鉴定是通过实验和观察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二、常见中药的鉴定方法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安神的功效。
鉴别真假人参的方法主要有:外观鉴定,真人参的表面有明显的纵皱纹,而假人参则较为光滑;理化性质鉴定,真人参的颜色呈红棕色,气味独特,味道微苦;化学成分鉴定,真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等成分,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鉴定。
2. 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常用的滋补中药,具有养血黑发、补肝肾的功效。
鉴别真假何首乌的方法主要有:外观鉴定,真何首乌的表面呈黑褐色,质地柔软,有明显的纵纹;理化性质鉴定,真何首乌的颜色呈深黑色,气味独特,味道苦涩;化学成分鉴定,真何首乌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蓝蓟苷、大黄素等,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鉴定。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中药,具有调经活血、养血安神的功效。
鉴别真假当归的方法主要有:外观鉴定,真当归的表面呈红棕色,有明显的纵纹;理化性质鉴定,真当归的颜色呈红褐色,气味独特,味道苦涩;化学成分鉴定,真当归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川芎素、葛根素等,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鉴定。
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挑战中药鉴定的意义在于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防止假冒伪劣药材的流通。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药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手段1.外观鉴别:对中药材的大小形状、质地、色泽、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显微镜鉴定:借助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细胞特征等,以确定其真实身份。
3.化学鉴定:通过化学试剂的检测和分析,判断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区分其真伪和质量。
4.药理鉴定:通过实验动物的体内反应和药理作用,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1.中药鉴定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鉴定涉及到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而每个中药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2.中药鉴定中的真伪问题:随着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的增加,如何鉴别真伪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重要问题。
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难点。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领域1.中药材生产: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等不符合标准的物质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
2.中药饮片加工:对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定,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3.中药制剂生产: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定,保证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4.中药研究和开发:通过中药鉴定,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从而推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五、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1.标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鉴定标准体系,为中药鉴定提供统一的依据。
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分子生物学、物质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国际化合作:加强与国际上中药鉴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鉴定的水平和影响力。
以上是对《中药鉴定学》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中药鉴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doc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引言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中药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以及标准化研究。
本复习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和从业者系统地回顾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知识、关键技能和最新进展。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1. 中药的来源与分类中药的植物、动物、矿物来源。
中药的分类方法,如按药用部位、功效等分类。
2. 中药的性状鉴定不同类型中药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特点。
性状鉴定在中药真伪鉴别中的作用。
3. 中药的显微鉴定显微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4. 中药的理化鉴定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成分分析等理化方法。
理化鉴定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
中药鉴定的关键技能1. 中药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正确采集中药样品的方法。
样品的干燥、粉碎、提取等前处理技术。
2. 中药显微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制作技巧。
显微结构观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析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色谱、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应用。
4.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制定原则。
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管。
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1. 中药真伪鉴别案例分析典型中药真伪鉴别的案例。
鉴别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技巧。
2. 中药品质评价不同品质中药的鉴定方法。
品质评价在中药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3. 中药标准化研究中药标准化的意义和目标。
标准化研究的进展和挑战。
4. 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最新的中药鉴定技术和方法。
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考试准备与复习策略1. 系统复习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覆盖所有知识点。
2. 重点强化根据考试大纲,重点复习高频考点。
3. 实践操作加强显微观察、化学分析等实践技能的训练。
4.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
结语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鉴定能力,为中药的质量保障和市场监管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一、名词术语植物类1.锦纹:指大黄横切面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2.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3.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至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纹”。
4. 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呈异常维管束排成数层同心环纹。
5.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
6. 砂眼:指银柴胡表面支根痕孔穴或盘状小凹坑。
7. 钉角:草乌表面的瘤状侧根。
8. 过桥:指黄连根茎表面节间光滑如茎杆,俗称“过桥”。
9. 菊花心:指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放射状结构,状似开放的菊花,如甘草、黄芪、防风。
10. 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11. 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12. 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此外还有林下山参。
13. 铁线纹:人参表面上部或中下部的环纹。
14. 猴头三七:指三七主根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
15. 疙瘩丁:白芷表面横向突起散生的皮孔。
16. 油点或朱砂点:指黄棕色或红棕色的分泌组织,如苍术、羌活。
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故名。
17. 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如前胡、防风。
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8. 连珠状:指巴戟天根,形似串起来的珠子,故称“连珠”。
19. 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如党参等。
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20. 油头:川木香根头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又称“糊头”。
21. 起霜:苍术断面暴露稍久,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又称“吐脂”。
22. 岗纹:泽泻表面多条横向凸起的环纹。
23. 金井玉栏: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24. 马牙嘴:指色白炉贝,顶部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25. 横环纹:指根类药材根头下着生致密的环状横纹。
如西党参、奶参等26. 枣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27. 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
28. 虎掌:指虎掌天南星,块茎呈扁球形,由主块茎及多个附着的侧块茎组成,形似“虎掌”故而得名。
29. 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又称“红小辫。
”30.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部分,似新月形。
31. 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32. 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33. 棕眼:指天南星块茎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习称“棕眼。
”34. 车轮纹:指维管束与较宽且平直的射线所形成的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如木质车轮,如防己35. 筋脉点:指天花粉横切面的维管束呈点状散在,俗称“筋脉点。
”36. 网状纹理:指根或根茎类药材除去外皮后,可见网状样纹理。
如大黄、云木香、升麻等。
37. 吐丝:指菟丝子经水泡煮后种皮破裂,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吐丝”。
38. 偏心环:指鸡血藤横切面可见半圆形的环。
39. 虾形:指蓼科植物拳参,呈扁圆柱形,密生细环纹,多弯曲如“虾”形,故名。
40. 竹节状:指根或根茎类药材,表面具“竹节状。
”如竹节香附、竹节三七、竹节羌活等41. 粉性:指药材含丰富的淀粉,称“粉性。
”如山药、天花粉等。
42. 柴性:指药材质地木质化,坚硬显“柴性”;如防风、紫花前胡等。
43. 纤维性:指药材折断显露出不整齐的“纤维。
”如秦皮。
44. 油润:指药材性油润,手握柔软,横切面常见油点。
习称“油润”或“油性。
”如当归、独活等。
45. 角质:指药材含大量淀粉,经蒸煮加工后淀粉糊化,断面呈“角质”状。
如天麻、红参等。
46. 焦枯:指药材在加工干燥,或防治虫蛀熏炕过程中,操作不当发生的灼伤变“焦枯”者。
47. 吐糖:指含糖分药材因存放过久,或受气候影响,形成糖质外溢而变色者,称之“吐糖”。
如枸杞子等。
48. 糠心:指块根药材因加工烘烤不当,出现中空“糠心”现象。
如白术、山药等。
动物类及矿物类1. 通天眼:指羚羊角无骨塞部分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小孔,直通尖顶,俗称“通天眼”或“通天眼。
”顶尖并可见“血斑。
”为鉴别羚羊角主要特征。
2. 环纹节:指羚羊角表面轮生环节,顺凹凸处顺序环生,光滑自然,直达近尖部,故称“环纹节。
”3.骨塞:指羚羊角基部骨塞角肉镶嵌紧密,生长自然,似桃形者的“骨塞。
”4.倒山货:指死于山中羚羊的角,纵面有裂纹,角质枯燥无光泽,骨塞多已脱落。
故称“倒山货。
”5.独挺;指未分岔的独角鹿茸,多为二年幼鹿的初生茸,故称“独挺”,又名“一棵葱。
”6.大挺:指各种鹿茸较粗长的主干:7.门桩:指鹿茸第一个分支。
8.二杠茸:指梅花鹿茸具一个侧支者,习称“二杠”,具两个侧支者习称“三杈。
”9.挂角:指二杠再稍长,大挺超过门桩二寸左右,名“挂角。
”10.单门、莲花、三叉:指马鹿茸具一个侧枝者,习称“单门”,两个称“莲花”,三个称“三岔”、四个称“四岔”,余类推。
11.二茬茸:指割取二杠茸后,当年再生的茸。
故称“二茬茸。
”14.珍珠盘:指鹿角基部形成一圈突起的疙瘩。
习称“珍珠盘。
”17.棱纹、棱筋、骨豆:指鹿茸逐渐变老硬的过程,多在鹿茸的下部开始出现棱纹、棱筋、骨豆等老化现象。
故称“棱纹”、“棱筋”、“骨豆”。
18.骨化圈:指鹿茸锯口的周围、靠皮层处有骨质化的一圈:称之“骨化圈。
”19.窜尖:指鹿茸渐老时,大挺顶端破皮窜出瘦小的角尖。
称之“窜尖。
”20.老毛杠:指三、四岔以上的马鹿茸,快成鹿角者,但未脱去茸皮。
习称“老毛杠。
”21.黄毛鹿茸:指梅花鹿茸。
22.青毛鹿茸:指马鹿茸。
23.冒槽:指鉴别单个麝香用特制槽针插入麝香囊内,沿四周探测有无异物抵触.抽出槽针时可见香仁先平槽然后冒出槽面,习称“冒槽。
”24.黄香黑子:指优质麝香粉末,散香呈黄红色,颗粒状呈黑色,故称“黄香黑子:·25.当门子:指麝香黑色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26.银皮:指麝香囊内层灰白色很薄的皮膜,习称“银皮。
”27.金珀胆:指熊胆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稠膏状,黄色似琥珀者,习称“金珀胆”或“金胆”。
28.菜花胆:指熊胆黄绿色的称“菜花胆。
”29.墨胆:指熊胆黑色或墨色的称“墨胆。
”30.油胆:指熊胆稠膏状的称“油胆。
”31.胆仁:指熊胆胆仁呈颗粒状者,称“胆仁。
”32.黄线下垂:指鉴别熊胆时,取少许投入清水中,有“黄线下垂”直至杯底不扩散者为真。
33.乌金衣:指牛黄外表橙红色或棕黄色,个别表面挂有黑色光亮薄膜,习称“乌金衣。
”34.挂甲:指鉴别牛黄时,取牛黄少许,沾水涂于指甲上,能将指染成黄色,不易擦掉,习称“挂甲或“透甲。
’’36.同心层纹:指动物结石类药材,横断面可见环状同心层纹。
是结石逐步形成的,习称“同心层”如牛黄、珍珠、猴枣、马宝、狗宝等。
37.珠光:指珍珠彩色光晕,故称“珠光。
”39.燕盏:指燕窝呈半月形凹陷成“盏”状,习称“燕盏。
”40.燕球:指燕窝的边角碎条,泡发后,拣净燕毛,加工做成球状,习称“燕球。
”41.菠萝纹:指刁海龙体表的美丽花纹图案,颇似菠萝表面图纹,故称“菠萝纹。
”42.马头、蛇尾、瓦楞身:指海马的头像“马头”、身呈“瓦楞状”,尾似“蛇尾。
”故概括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43.育儿囊:指海龙、海马雄性尾前腹面的“育儿囊。
”44.龙头虎口:指蕲蛇头扁平三角形,吻端向上,口较宽大。
习称“龙头虎口。
”45.方胜纹:指蕲蛇背部密被菱形鳞片,具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花纹,习称46.念珠斑:指蕲蛇腹部白色大鳞片,杂有多数黑斑。
习称“念珠斑”。
47.佛指甲:指蕲蛇尾端一个长三角形侧扁的鳞片。
习称“佛指甲。
”48. 屋脊背:指乌梢蛇背脊高耸成屋脊状。
习称“屋脊”或“剑脊”背。
49.虫瘿:指五倍子蚜虫寄生于盐肤木等树上叶轴或叶柄上形成的囊状“虫瘿”;没食子蜂寄生于没食子树幼枝上所生的“虫瘿。
”50.白颈:指广地龙第14~16环节的生殖带,呈黄白色,习称“白颈”蚯蚓。
51.粘舌:指一些药材具有吸湿性,以舌舔之,可吸舌,故称“粘舌。
”如龙骨、龙齿、天竺黄等。
53.钉头:指钉头赭石,外表具多数乳状突起,俗称“钉头赭石”。
54.镜面砂:指选用优质朱砂用刀剔成薄片,以色艳红透者称“红镜”,色乌红者称“青镜”统称“镜面砂。
”55.豆瓣砂:指颗粒状朱砂,色红艳、光亮,形似豆瓣,故称“豆瓣砂”。
56.朱宝砂:指朱砂颗粒小者,称“朱宝砂”,更小者为“米砂。
”二、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甘草吉林:人参、鹿茸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木瓜浙江:玄参、浙贝母、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福建:泽泻新疆:紫草江西:枳壳广西:蛤蚧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十大广药:广藿香、广陈皮、广佛手、广地龙、阳春砂、化橘红、沉香、益智仁、金钱白花蛇、高良姜三、进口药材西洋参:美国、加拿大沉香:印尼、马来西亚番泻叶:印度埃及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丁香: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白豆蔻:泰国、印尼羚羊角:俄罗斯乳香: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没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血竭: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