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理化性质表
氨气的性质表
1.043
1.097
1.147
氮
N2
1.089
1.043
1.026
1.026
1.034
1.059
1.089
1.118
1.172
1.252
氨
NH3
2.005
2.043
2.114
2.186
2.303
2.508
2.700
2.881
3.329
3.869
一氧化碳
CO
1.084
1.043
1.029
1.030
氨气的性质表
1
名称
氨
2
化学式
NH3
3
CAS注册号
7664-41-7
4
相对分子质量
17.031
5
熔点
195.41K,-77.74℃,-107.93oF
6
沸点,101.325kPa(1atm)
239.72K,-33.43℃,-28.17oF
7
临界温度
405.65K,-132.5℃,-270.5oF
8
临界压力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kj/kg·K)
名称
分子式
温度/℃
-40
10
60
110
160
260
360
460
760
1200
氢
H2
14.83
14.29
14.11
14.09
14.18
14.43
14.67
14.84
15.02
16.25
氧
O2
0.9378
0.9169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氨气(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理化特性。
以下是对氨气的几个主要理化特性进行分析。
1.氨气的物理性质:-熔点和沸点:氨气的熔点为-77.73℃,沸点为-33.34℃。
这显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体,不易液化。
-密度:氨气比空气轻,其密度为0.7713g/L。
这使得氨气能够在空气中上升,很容易扩散。
- 溶解性和溶解热:氨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常温下,氨气的溶解度约为700 mL/L。
氨气与水反应会形成氨水,同时产生大约9.33 kJ/mol的溶解热。
2.氨气的化学性质:-角溶液性:氨气在水溶液中呈碱性,可形成氨水。
这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氢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碱性反应。
-结构反应:氨气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与许多氧化剂反应,如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胺离子(NH4Cl)。
-与金属的反应:氨气也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金属氨合物。
例如,氨气与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暗色的银氨合物。
-氧化性:尽管氨气通常表现出还原性,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与氯气反应或在高温下,它也可以表现出氧化性。
3.氨气的毒性:-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性。
高浓度的氨气会导致眼睛刺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和窒息。
-氨气也是一种燃烧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发生燃烧。
氨气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氮气和水蒸气。
4.氨气的应用:-氨气广泛应用于农业,作为植物的氮源。
氨气可以直接用作氮肥或制成其他氮肥,如尿素。
-氨气也用作工业上的重要原料,例如用于制造硝酸、硫酸和合成纤维等化学品。
-另外,氨气还被用作制冷剂和氨气喷雾剂。
总之,氨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理化特性,包括适中的溶解度、角溶液性、还原性和气味刺激性等。
了解氨气的这些特性对于安全处理和使用氨气至关重要。
二氧化碳、乙炔、氨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
-77.7
相对密度(水=1)
0.82(-79℃)
沸点(℃)
-33.5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0.6
分子式
NH3
分子量
17.03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4.7℃)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11.40
对人体危险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救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名称
含量
CAS编号
氨
7664-41-7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氨气物性参数
1.别名・英文名液氨;Ammonia、Liquid amlllorlia.2•用途氮肥、铁盐、硝酸、尿素、丙烯肠、三聚飢醜胺、丙烯酰胺、氢氤酸、无机试剂、药品、染料、酸性中和剂、橡胶氧化剂、金属表面氮化、制冷剂、半导体用气体、負化、氮化膜、化学气相淀积、标准气、校正气、在线仪表标准气。
3.制法氢和氮在高温高压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而得氨。
4.理化性质分子量:熔点:°C沸点:。
C 液体密度。
C, : 729kg/m3气体密度(0V, : m3相对密度(气体,空气=°C,: 比容°C, : kg气液容积比:(15°C, lOOkPa): 947 L/L 临界温度:°C临界压力:11277kPa临界密度:235kg/m3压缩系数:压缩系数压力kPa420K300K 380K 580K熔化热°C, : kg气化热°C, : kg比热容,300K): Cp=(kg - K)比热比(气体,°C, : CP/Cv=蒸气压(-20°C):(0°C):(20X2): 829,9kPa粘度(气体,20°C, : - s (液体,°C):・s表面张力(20 °C): m导热系数(lOOkPa, 300K): W/(m・K)(液体,10°C): w/(m ・ K)折射率(气体,0。
(2,:(气体,25笙,:空气中可燃范围(20笙,:15%〜27%空气中最低自燃点:690°C負气中可燃范围(2(TC, : 14%〜79%氧气中化学当量燃烧热:17354 kJ/m3(高)14361 kJ/m3(低)毒性级别:2(液氨:3级)易燃性级别:1 易爆性级别:0 火灾危险:中等度氨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刺激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气体,比空气轻。
氨在常温下稳定,但是在高温分解成氢和氮。
一般在一个大气压下450-500°C时分解,如果有铁、镰等催化剂存在,可在300€时分解。
氨气的性质表
9
临界体积
72.47cm3/mol
10
临界密度
0.235g/cm3
11
临界压缩系数
0.242
12
偏心因子
0.252
13
液体刻密度,25℃时
0.602g/cm3
14
液体热膨胀系数,25℃时
0.0025 1/℃
15
表面张力,25℃时
2.721
3.077
3.395
4.153
4.823
丙烷
C3H8
1.344
1.603
1.846
2.026
2.290
2.684
3.031
3.337
4.036
4.652
19
熔化热,熔点下
332.16kj/kg,142.83BTU/1b
20
气体定压比热容cp,25℃时
2.112kj/(kg? k),0.505BTU/(1b·R)
21
气体定容比热容cp,25℃时
1.624kj/(kg? k),0.388BTU/(1b·R)
22
气体比热容比,cp/cv
1.301
23
液体比热容,25℃时
氨气的性质表
1
名称
氨
2
化学式
NH3
3
CAS注册号
7664-41-7
4
相对分子质量
17.031
5
熔点
195.41K,-77.74℃,-107.93oF
6
沸点,101.325kPa(1atm)
239.72K,-33.43℃,-28.17oF
氨气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氨气的性质知识点总结一、物理性质1. 氨气的化学式为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03。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下呈压缩状态,放出时呈蒸气状。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在水中呈弱碱性。
2. 氨气的沸点为-33.34℃,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在低温和高压下可以液化成为氨液。
3. 氨气的密度为0.73克/升,比空气轻,能上升到高处。
所以在一定空气流通情况下,如果泄漏,氨气会迅速上升,易散去。
4. 氨气具有很强的促燃性,能和氧气或氧化剂发生激烈的反应,因此在储存和使用氨气时要十分小心。
二、化学性质1.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气体,能与氧化剂或氧气发生搏斗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例如,氨气与氧气反应可生成氮气和水,其中氮气是稳定的氧化物,而水是一种无害的产物。
这种还原性很强的性质使氨气被广泛用作还原剂。
2. 氨气与酸反应时呈现出明显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由于氨气具有很强的碱性,所以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会用氨气来中和酸性溶液。
3. 氨气具有很强的亲电性,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它会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各类氨合物。
4. 氨气能够与醛和酮反应,形成胺醇。
这样的反应通常发生在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氨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毒性和危害性1.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眼睛、鼻腔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 高浓度的氨气对人体呼吸道和粘膜会产生腐蚀作用,引起化学性肺炎,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窒息,甚至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
3. 氨气对一些金属和材料也具有腐蚀性作用,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氨气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以免造成人员和设施的损害。
综上所述,氨气是一种具有很强化学活性和毒性的气体,但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氨气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氨的理化性质
液氨的理化性质1、液氨的理化特性外观与形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点:-77.7℃沸点:-33.5℃相对密度:0.7714g/L 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2、氨的燃爆特性及健康危害燃烧性:易燃爆炸极限:15.7~27.4%引燃温度:651℃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建议火险登进:乙级危险性类别:第2.3类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火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 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3、氨的生理效应如下表所示空气中浓度(mg/m3)影响0.7 感到气味62.7 45分钟后鼻和眼有刺激感140 30分钟后眼和上呼吸道有不适,头痛175~350 20分钟呼吸和心跳加速700 咳嗽1750~4500 接触30分钟即有生命危险4500~7000 立即死亡。
氨的理化性质数据 (附氨水比重表)
氨的理化性质数据1别名·英文名液氨:Amnonia,Liquid, aollLorlia.2.用途氮肥、铵盐、尿素、丙烯腈、三聚氰酰胺、丙烯酰胺、氢氰酸、无机试剂、药品,染料,酸性中和剂、橡胶氧化剂、金属表面氧化剂、制冷剂、半导体用气体、氧化、氮化膜,化学气相逆积、标准气、校正气、在线仪表标准气。
3.制法氢和氨在高温高压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而得氮。
4.理化性质分子量:17.031;熔点(1ol.325KPa):-77.7C ;沸点(101.325kPa):-31.4℃;液体密度:(-73.15℃,8.666kPa):729kg/m3;气体密度(0℃,101.325Pa):0.7708kg/ m3;相对密度(气体,空气=1.25C,1013.25kPa):0.597;比容(211.℃,101.325KPa):1.4109m3/Kg;气液容积比:(150C,100KPa):947L/L;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77KPa;临界密度:235kg/m3;压缩系数:熔化热(-7.74℃,667kPa):331.59kJ]/kg;气化热(-33.41℃,101.325kPa):1371 KJ/Kg;比热容(101.33kPa,300K):Cp=2159.97J/(kg.K);比热比(气体,46.8℃,101.325kPa):Cp/Cv=1.307;蒸气压(-20℃):186.4KPa;(0℃):410.4Pa;(20℃):829.9KPa;粘度(气体,20℃,101.325kPa):0.00982mPa·s;(液体,-33.5℃):0.255mPa.s表面;张力(20℃):212mN/m;导热系数(100kPa,300K);0.02470 W/(m·K);(液体,10℃):0.501W/(m·K);折射率(气体,0℃,101.325kPa):1.000383;(气体,25℃,101.325kPa):1.0003442;空气中可燃范围(20℃,101.325kPa):15%~27%;空气中最低自燃点(101325kPa):690℃;氧气中可燃范围(20℃,101.325kPa):14%~79% 氨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纯净的氨气不易燃烧,因为氨的燃点为651℃。
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爆炸性
可与氧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高热或电火花易引发爆炸
毒性
吸入氨气会导致严重刺激和损伤呼吸道烧
环境影响
液氨泄漏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泄露处理
发生泄漏时,应迅速远离泄漏源,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呼吸器,避免直接接触
表-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物化性质
描述
化学式
NH<sub>3</sub>
分子量
17.03 g/mol
外观
无色气体,液态为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
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沸点
-33.34°C
凝固点
-77.7°C
密度
0.589 g/cm<sup>3</sup>
溶解性
容易溶于水和乙醇
pH值
稍弱酸性,约为11
主要用途
用作肥料、冰水制冷剂、清洗剂和制药等
相关法规和标准
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法规和涉及氨气的国际标准
防护措施
使用保护手套、面罩、护目镜和耐腐蚀性服装,避免直接接触液氨
以上是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的简要介绍。液氨在工业和农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危险性,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氨气理化性质表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 入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
11、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1390mg/m3/4h(大鼠吸入);2000ppm/4h
刺激性
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PC-STEL(mg/m3):30
TLV-C(mg/m3):—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 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μg/m3/16周。
致畸性
大鼠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0)1680 mg/kg/24W-C,按照RTECS 标准可致胃肠道肿瘤。
12、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3.58mg/l/24h(彩鲑,已受精的);>3.58mg/l/24h(彩鲑,幼年的);0.068mg/l/24h(彩鲑,85天的鱼苗);0.097mg/l/24h(彩鲑,成年的);24mg/l/48h(水蚤)
液氨的理化性能指标
UN编号:
理
化
性
质
性状与用途: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熔点(℃):-77.7沸点(℃):-33.5
相对密度(水=1):0.82;相对密度(空气=1):2.55
饱和蒸气压(kpa):1013.08(25℃)
气体燃烧热:17250KJ/m3
燃烧热(kJ/mol):临界温度(℃):
常压下氮气无毒。当作业环境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气相对减少时,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当氮浓度大于84%时,可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加快、脉搏增加、血压升高、胸部压迫感,甚至失去知觉,出现阵法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等缺氧症状,如不及时脱离环境,可致死亡。液态氮具有低温作用,皮肤接触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蒸气压:53.32(-168.8℃)
临界温度(℃):-82.6;
燃烧热:35.18Mj/Nm3
临界压力(Mpa):4.59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燃爆特性与消防
闪点:-188℃
爆炸上限(V%):5.1%
爆炸下限(V%):15.36%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
危险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毒性
接触限值:中国:PC-TWA 20 mg/m3,PC-STEL 40 mg/m3
急性毒性:LD50:8000~15300mg/kg(小鼠经口);5900~1340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氨气理化性质表(优质参考)
1、化学品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其它中文名氨气(液氨)其它英文名ammonia gas 危险货物编号230032、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可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有害物成份分子式分子量含量(%)CAS No.氨NH317 —7664-41-7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剂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
氨氨气液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氧化氮、氨。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接触限值:
中国MAC:30mg/m3
苏联MAC:20 mg/m3
美国TWA:OSHA 50ppm,34 mg/m3;ACGIH 25ppm,17 mg/m3
美国STEL:ACGIH 35ppm,24 mg/m3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属低毒类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2000ppm 4小时(大鼠吸入)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具体急救:1、氨(无水氨,>50%氨):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接触或吸入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2、氨溶液(10%~35%):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3、氨溶液(>35%且<50%):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如果皮肤或眼晴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接触或吸入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氨气的性质表
1.068
1.101
1.130
1.189
1.264
二氧化碳
CO2
0.7997
0.8289
0.8709
0.9043
0.9546
1.030
1.097
1.147
1.243
1.340
二氧化硫
SO2
0.5862
0.6071
0.6322
0.6573
0.6908
0.7411
0.7787
0.8122
0.8541
35
液体黏度,25℃时
0.135mPa ?s,0.082cp
36
气体热导率,25℃时
0.02466W/(m ? k)
37
液体热导率,25℃时
0.5024W/(m ? k)
38
空气中爆炸低限含量
16.1%( φ )
39
空气中爆炸高限含量
25%( φ )
40
闪点
---
41
自燃点
651.1℃,1204oF
42
燃烧热,25℃(77oF)气态时
18603.1kj/kg,7999.3BTU/1b
43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工作者会议(ACGIH)阈值浓度
25×10-6(φ )
44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允许浓度值
50×10-6(φ )
45
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推荐浓度值
25×10-6(φ )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kj/kg·K)
名称
分子式
温度/℃
-40
10
60
110
160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氨的理化性质:1、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气体,比空气轻。
氨在常温下稳定,但是在高温下可分解成氢和氮。
一般在一个大气压下450-500℃时分解,如果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可在300℃时分解。
2NH3 =3H2+N22、氨的分子量为17.031,标准状态下沸点为-33.35℃,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为1127Kpa,临界比容为4.130L/kg,标准状态下凝固温度为-77.7℃。
3饱和温度℃饱和压力Kgf/m饱和温度℃饱和压力Kgf/m4、在空气中可燃,但一般难以着火,如果连续接触火源就燃烧,有时也能引起爆炸。
如果有油脂或其它可燃物质,则更容易着火。
在氧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并生成氮和水。
4NH3+3O2=2N2+6H2O5、氨在一氧化二氮中也能发生爆炸,爆炸浓度极限为2.2%-72%。
6、氨微溶于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和乙醚。
7、液氨的蒸发潜热仅次于水而很大,0℃时为301.8Cal/g。
因此具有类似水的性质,能溶解许多物质。
其溶液也显示出许多与水溶液类似的性质。
液氨能溶解铵盐,各种金属销盐酸、碘化物、酚类和胺类。
危险性:最高允许浓度:25ppm(18mg/m³)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此外,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
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头痛、出汗、脸面充血、胸疼、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感、不安感、胃疼、闭尿等症状。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眼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导致灼伤和糜烂。
慢性中毒时患者出现头痛、噩梦、食欲不振、易于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鸣等。
吸入氨气的患者应立即转移到安全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咳嗽时可服可待因。
呼吸微弱或停止时立即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
并速叫医生来诊治。
皮肤接触时,立刻用水冲洗后再用肥皂水洗净,然后盖上用5%醋酸、柠檬酸、酒石酸或盐酸浸湿的敷料,也可用2%以上的硼酸水湿敷。
氨气物性参数
氨气物性参数1.别名·xx液氨;Ammonia、Liquid amlllorlia.2.用途氮肥、铵盐、硝酸、尿素、丙烯腈、三聚氰酰胺、丙烯酰胺、氢氰酸、无机试剂、药品、染料、酸性中和剂、橡胶氧化剂、金属表面氮化、制冷剂、半导体用气体、氧化、氮化膜、化学气相淀积、标准气、校正气、在线仪表标准气。
3.制法氢和氮在高温高压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而得氨。
4.理化性质分子量:17.031熔点(101.325kPa):-77.7℃沸点(101.325kPa):-33.4℃液体密度(-73.15℃,8.666kPa):729kg/m3气体密度(0℃,101.325kPa):0.7708kg/m3相对密度(气体,空气=1.25℃,101.325kPa):0.597比容(21.1℃,101.325kPa):1.4109m3/kg气液容积比:(15℃,100kPa):947L/L 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77kPa临界密度:235kg/m3 压缩系数:压缩系数压力kPa300K380K420K580K101.330.99060.99660.99780.9997506.630.94630.97850.985l0.99541013.250.88600.95730.97030.9911熔化热(-77.74℃,6.677kPa):331.59kJ/kg气化热(-33.41℃,101.325kPa):1371.18kJ/kg比热容(101.33kPa,300K):Cp=2159.97J/(kg·K)比热比(气体,46.8℃,101.325kPa):CP/Cv=1.307蒸气压(-20℃):186.4kPa(0℃):410.4kPa(20℃):829,9kPa粘度(气体,20℃,101.325kPa):0.00982mPa·s(液体,-33.5℃):0.255mPa·s 表面张力(20℃):21.2mN/m导热系数(100kPa,300K):0.02470 W/(m·K)(液体,10℃):0.501 w/(m·K)折射率(气体,0℃,101.325kPa):1.000383(气体,25℃,101.325kPa):1.空气中可燃范围(20℃,101.325kPa):15%~27%空气中最低自燃点(101.325kPa):690℃氧气中可燃范围(20℃,101.325kPa):14%~79%氧气中化学当量燃烧热:17354 kJ/m3(高) 14361 kJ/m3(低)毒性级别:2(液氨:3级)易燃性级别:1易爆性级别:0火灾危险:中等度氨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刺激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气体,比空气轻。
氨理化性质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泄漏
处理
消除所有引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隔绝式防护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关闭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氨
化学品英文名
Ammonia
其它中文名
氨气(液氨)
其它英文名
ammonia gas
危险货物编号
23003
2、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可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13、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
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把空容器归还厂商。
14、运输信息
UN编号
1005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
包装类别
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9、理化特性
产品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
-77.7
沸点(℃)
-33.5
相对密度(水=1)
0.7(-33℃)
闪点(℃)
—
饱和蒸汽压(kPa)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μg/m3/16周。
致畸性
大鼠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0)1680 mg/kg/24W-C,按照RTECS标准可致胃肠道肿瘤。
12、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3.58mg/l/24h(彩鲑,已受精的);>3.58mg/l/24h(彩鲑,幼年的);0.068mg/l/24h(彩鲑,85天的鱼苗);0.097mg/l/24h(彩鲑,成年的);24mg/l/48h(水蚤)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3):—
PC-TWA(mg/m3):?20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环境危害
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有害物成份
分子式
分子量
含量(%)
CAS No.
氨
NH3
17
—7Βιβλιοθήκη 64-41-7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506.62(4.7℃)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0.59
临界压力(MPa)
11.40
临界温度(℃)
132.5
引燃温度(℃)
651
爆炸上限%(V/V)
28
爆炸下限%(V/V)
?15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配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PC-STEL(mg/m3):?30
TLV-C(mg/m3):—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
11、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1390mg/m3/4h(大鼠吸入);2000ppm/4h
刺激性
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氮氧化物、氨。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剂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关闭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