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总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流行病学

王束玫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

一、药物流行病学定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药源性危害日益严重,于是借助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于80年代初被提出。•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PE)]: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群中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任务

通过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监测,向医药界及医药管理部门提供人群药物利用、药品安全性、药品有效性信息,进行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任务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众多药品中挑选和推荐经过科学评价的药品,保障合理用药

•使药品上市后监测方法规范化和实用化

•研制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程序图或逻辑流程图

•研究处方者决策因素改善其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

•通过广大用药人群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用药进行重点研究,推动合理用药

•以社会人群为基础推广抗菌药合理应用与控制病原体耐药性的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来源于希腊语

•Epi:在……之中、之上

•Demo:人群

•直译即为¡°研究在人群中发生(事情)的学科¡±,在医学范畴中是指人群的疾病问题

•该词显示了流行病学从群体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特征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的定义: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定义的内涵:

•研究对象:人群

•任务: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

疾病:传染疾(含寄生虫病)、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状况:生理的、心理的

•研究内容: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举例:欲控制某药品不良反应(ADR)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任务:预防和控制ADR

•研究内容:

揭示现象:疑似ADR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

找出原因:什么药物导致了该事件在人群中呈现如此分布

提供措施:用什么策略和措施可以改变这种分布

评价效果:评价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二、流行病学与其他

医学学科的关系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面临着疾病为何发生、如何预防等因果判断问题。

•在没有任何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年代,通过对多个对象的观察获得简单的经验性的结论成为当时解答上述问题唯一

可行的方法。

二、流行病学与其他

医学学科的关系

二、流行病学与其他

医学学科的关系

•人类对药物的生物学效应多有或然性(偶然性):同种病人接受同样的治疗,有人有效、有人无效、有人反应强、有人反应弱。

•或然性终究掩盖不了事实真相。倘若某药有效,一群用药者的预后必定优于一群非用药者。此时,必须借助群体研究方法方可证明。

二、流行病学与其他

医学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是医学中唯的具有群体研究方法的学科。凡涉及医学群体问题的研究设计、信息收集、资料分析及解释,都应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这套方法的普适性,使流行病学成为医学其他学科的方法学科,由此产生了许多分支。药物流行病学就是其中之一。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就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实验措施,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分布特征。•根据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观察法又有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之分。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观察是指对自然现象的“袖手旁观”,而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所“介入”并前瞻性地观察介入手段的效应。•因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又有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之分

数理法(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

也称理论流行病学,是用数学公式定量地表达病因和宿主之间构成的数学关系,以预测疾病流行规律,从理论上探讨疾病防制措施的效果。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通俗地讲,描述流行病学可以回答所描述的可疑药物相关事件存在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哪些人群中,数量大小。此结果可提示该事件是否与某药存在关联。

一、描述性研究——

病例报告

•来自临床的病例报告是医药界认识ADR的第一线索

•病例报告没有对照组,不能判断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能提供ADR线索。

一、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概念: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用药、可疑药物相关事件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事件与用药的关系加以描述就称为现况研究。

•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收集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

一、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例如:英国于1982年开始实施的处方事件监测,具体步骤为:

选定可疑品种

掌握开出此药处方的医生名单

向开此处方的医生发出和回收调查表

分析相关资料呈报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现况调查的类型:

•普查: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

优点:获得的信息没有抽样误差

缺点:获得的信息往往比较粗糙:工作量大,需使用大批人员、设备,由此引起的质量问题难以控制

普查耗费人力、物力

•抽样调查: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成功的关键

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随机抽样、样本含量适当

一、描述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新药上市前虽经临床试验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但仍难确保万无一失。

原因在于:

–样本量有限,发生概率极小(<0.1%或<0.01%)的ADR在临床试验中几乎观察不到。

–观察期限短,有些需经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ADR观察不到。如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孕妇服用已烯雌酚使其所生女儿青春期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一、描述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临床试验中试验对象有严格的纳入标准,病情过重、预期寿命短于疗程者以及孕妇、老人、儿童等很少被纳入试验对象。但药物一旦投放市场,其面对的将是某病的所有患者,这些人对药物的反应在临床试验中观察不到。

–临床试验不可能设立过多的试验组去了解该药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时会出现何种ADR。临床上多数患者都需联合用药,多药并用后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否引起新的ADR,仅凭临床试验难以获知。

一、描述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主要收集用药和药品相关事件的信息,为判断ADR提供假设。

–WHO从1963年起就号召各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并在国家间互相交流。

–目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以医院为中心的监测系统:

主要监测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ADR的发生情况

我国1984年着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1989年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同时成立了省、市监测中心,指定了重点监测医院,在全国形成了监测网。监测网内的各级医疗单位将ADR资料上报省、市级医院,医院内有专门科室负责登记、分析和专题研究。

美国的药品监测协作计划(BCDSP)开始于1966年,协作范围曾达到过6个国家的19所医院。它要求护士或药剂师收集每位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既往ADR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饮咖啡和红茶嗜好、入院前一个月内的用药史,并在入院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旦发现可疑不良反应,要求24小时内由临床药理组进行调查并填写ADR调查表。

一、描述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自发报告系统:

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前者是由专业部门组织实施;后者则无正式管理体系,凭医生自愿报告或向医药期刊投稿。 英国1964年由药物安全委员会负则成立ADR登记处,并随出售的药物附送一张黄色的已预付邮资和写明地址的明信片,医生或患者发现ADR后可填卡寄出。该系统被称为“黄卡系统”。这是典型的正式自发报告系统。澳大利亚有蓝卡系统。美国也有类似报告系统。

一、描述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