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

合集下载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应用于皮肤瘙痒患者治疗中所取得效果,探究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每次2克,每天三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对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之中,显效25例,21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2.0%。

结论:在皮肤瘙痒患者的治疗之中应用润燥止痒胶囊,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皮肤瘙痒;治疗;效果皮肤瘙痒在临床中主要是以瘙痒为主要的特征,因为大多数的患者挠抓而出现继发损害皮肤病,一般以阵发性加重为主要的特征,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致使患者的情绪变得躁动不安,对患者的精神带来极大压力[1-2]。

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因为瘙痒而让患者躁动不安,保障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在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应用于皮肤瘙痒患者治疗中所取得效果,探究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如下:1.研究资料1.1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润燥止痒胶囊治疗。

男患者与女患者之比为37:13,年龄23岁-79岁,均年龄为(56.24±2.76)岁。

患者全身出现瘙痒或局部瘙痒,并无原发性皮肤病皮损。

患者意识、表达能力清晰,可清楚的表达自我感受,在治疗期间可与医护人员进行顺畅沟通,在了解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已将精神疾病者、器质性病变者、未签署知情书者、血液系统疾病者、语言交流障碍者、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在外,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的一周前并未使用抗组胺剂。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潘祥龙;谢珉宁;丁佳频;樊梅凤;边风华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38)8
【摘要】为研究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将皮肤瘙痒症患者 (血虚风燥证 ) 8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润燥止痒胶囊 )和对照组 (肤痒冲剂 )各 4 0例。

治疗 4周后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并对治疗组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测。

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止痒起效时间和瘙痒消失例数 ,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的安全性检测未发现异常改变。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安全性;血虚风燥证;肤痒冲剂
【作者】潘祥龙;谢珉宁;丁佳频;樊梅凤;边风华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3.1
【相关文献】
1.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郑秀红
2.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评估 [J], 孔一真
3.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芳
4.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必庆;王芳
5.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J], 王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舒肤止痒酊论文

舒肤止痒酊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舒肤止痒酊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摘要】目的:舒服止痒酊是郑州致和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一个活血祛风、除湿止痒的酊剂。

本实验主要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肤止痒酊中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外标法进行测定。

色谱柱: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Extend-C18 4.6×250mm,5μm,流动相:2%乙腈(内含20mmol.三乙胺)磷酸调PH至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室温。

进样量为10ul.。

结果:三批成品的含量与薄层色谱法所做的含量误差不大于两个百分点。

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舒服止痒酊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舒肤止痒酊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美,是人们永远的追求,肌肤如雪是美最直接的表现。

然而痤疮、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却令人尤为烦恼。

祖国医学认为,皮肤病是由于血中有血热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脏蕴热,注入血脉,与血搏击,致使血液不清,混浊。

另外经络中血气不和,外来湿邪、热邪损伤人体血液,导致血液干燥,致使皮肤得不到好的濡养,以致皮肤不洁,严重影响人的皮肤美,尤其是颜面皮肤美。

该产品为含酒精的外用液体制剂,原名“肤尔舒止痒酊”,1994年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并下发豫卫药(1994)L—105035号文。

2002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换发批准为国药准字B20020103,与2002年5月8日起实行。

舒服止痒酊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实行)》WS-5095(B-0095)-2002收载的品种,有苦参、蛇床子、百部、地肤子、威灵仙、当归、冰片等中药组成。

针对皮肤病病因,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等各种皮肤病,从止痒入手,减少了人为的搔抓,减少对瘢痕的刺激,使瘢痕逐渐复原,可取得极好的效果。

苦参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成分,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该项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舒肤止痒酊的质量控制。

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阴瘙痒症患者145例,采用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祛风止痒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5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个月复发率4.11%及10个月复发率6.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30.56%(P<0.05)。

结论: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祛风止痒汤;外阴瘙痒症;复发【中图分类号】R27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098-02外阴瘙痒症为女性常见疾病,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外阴瘙痒症以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夜间尤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生殖器感染等疾病,严重者可对生育功能造成影响[1]。

西医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

中医学将外阴瘙痒症归为“阴痒”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肝经湿热下注[2]。

本研究中给予外阴瘙痒症患者祛风止痒汤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阴瘙痒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45例,借助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2例)。

观察组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7.24±6.68)岁;病程3~31个月,平均病程(18.46±3.37)个月;疾病类型:念珠菌性阴道炎26例,萎缩性阴道炎7例,阴部湿疹2例,滴虫性阴道炎29例,非特异性阴道炎9例。

对照组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38.82±5.97)岁;病程4~33个月,平均病程(19.85±3.16)个月;疾病类型:念珠菌性阴道炎23例,萎缩性阴道炎9例,阴部湿疹3例,滴虫性阴道炎27例,非特异性阴道炎10例。

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

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

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靶向止痒治疗药物的学术探讨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的热门药物,其原理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的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

因此它不像细胞毒性那样的化疗药物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毒副作用,但是靶向治疗也有两类副作用。

一个是皮疹反应,其次是轻度腹泻。

分子靶向药物导致的皮疹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常伴皮肤瘙痒或化脓。

皮疹主要发生在脸面或腰背部,部分患者甚至蔓延至全身,面目全非,痛苦不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被迫停药。

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靶向治疗药物出现皮疹是药物有效的表现。

临床医生也会以此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之让治疗继续推进下去。

因此,对于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主要予以对症治疗。

中草药因其药性缓和、毒副作用小,受到高度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毒性属于“药毒”范畴,主要是“肺热血瘀”,用宣肺凉血祛瘀之中药可辨证论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定处方‘‘消疹止痒方”作为外用中药处方,由紫草、野菊花、侧柏叶、冰片等5味中药组成,功能解毒透疹、利湿止痒,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有效改善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反应。

但由于传统汤剂使用携带不便,笔者拟将其开发为中成药制剂,即“消疹止痒喷剂”。

本文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考察其对皮炎和瘙痒模型动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新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动物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YXK(苏)2007—)035。

实验过程中,小鼠自由摄食和饮水,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C,湿度控制在50%~60%,昼夜12h父替。

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目的探讨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采取从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内服维生素C、E以及开瑞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养阴消风散治疗,治疗2个疗程(30天),停药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皮肤瘙痒症;养阴消风散;疗效皮肤瘙痒症,从临床上来讲,它指的是无原发损害,并且以瘙痒为主的感觉功能异常性皮肤病[1]。

患者抓挠之后,会产生继发性皮肤损害,比如血痂、抓痕等。

这种疾病迁延反复,很难将其完全治愈,最终会形成顽固性皮肤疾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2]。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肤瘙痒症患者,探讨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肤瘙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属于单纯性皮肤瘙痒症,即与系统性或局现性疾病无关;②患者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的标准;③半月内未使用相关的止痒药(或药膏)。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32到57岁之前,平均年龄为(42.18±2.47)岁,平均病程为(30.28±1.58)个月。

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在35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7±3.14)岁,平均病程为(31.28±1.43)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曾波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曾波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曾波摘要】目的:将临床干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方法作为论述中心,就润燥止痒胶囊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

方法:纳选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且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5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录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其临床药物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对比组(n=25)即单纯应用地氯雷他定干预,实验组(n=25)则应用地氯雷他定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干预,统计分析患者疗效数据。

结果:2组疗效数据相较,实验组明显更优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症状评分可见,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结论:与单纯用药相较,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皮肤瘙痒症多发于老年人中,属于皮肤科常见病症,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造成直接威胁,但长时间的强烈瘙痒严重影响至患者的生活及睡眠质量,使其患者心血管病症的风险增加。

该病症的发生于老年机体代谢变缓及其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喜爱使用温度较高的水对机体进行冲洗、喜爱多次反复的洗澡使皮肤角质层变薄,增加皮肤瘙痒症的发生几率[1]。

临床多使用药物对其症状进行控制,起到缓解患者症状及提升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次研究笔者将临床干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方法作为论述中心,就润燥止痒胶囊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选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且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5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录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其临床药物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对比组(n=25)即单纯应用地氯雷他定干预,实验组(n=25)则应用地氯雷他定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干预。

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摘要】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中广泛应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其在银屑病、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痤疮、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等七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机理和疗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皮肤科;中医随着生活和生产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重,皮肤病变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

在临床研究中,除了西医用药外,中成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皮肤科的处方上。

润燥止痒胶囊就是其中一种。

本文总结了国内近年来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主要应用,旨在与同行共享,共同提高。

润燥止痒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生地、生何首乌、制何首乌、桑叶、苦参、红活麻。

润燥止痒胶囊中的生地可以“内专凉血,外润皮肤荣泽”;何首乌补精血,有滋补作用,以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桑叶祛风清热,具有丰富的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协同营养使皮肤保湿修复,并可以增加皮肤弹性防止皮肤粗糙,红活麻可祛风除湿。

总体起到滋阴,祛风止痒,通便的作用。

近年来,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主要用于以下7个方面。

1 银屑病银屑病属于顽固难治性皮肤病,用维甲酸类为基础的西医治疗,疗效较好。

阿维A是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使用的第二代维甲酸的药物,比较有效,但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干燥、干裂、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

银屑病中医认为应多润燥、养血、滋补阴虚。

服用阿维A后易出现嘴唇干燥,皮肤瘙痒反而更加严重,且加重阴血枯燥。

研究显示,润燥止痒胶囊与阿维A联用治疗银屑病时,效果明显好于阿维A单用,SPASI评分显著高出50%,并且能够缓解阿维A 引起的的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1]。

刘欣等也使用采用阿维A联用润燥止痒胶囊、维生素K4等治疗银屑病,发现治病组有效率96.30%,对照组有效率只有55.56%,说明润燥止痒胶囊对银屑病的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少、简便易于操作[2]。

2 慢性湿疹慢性湿疹通常是缓慢进化的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红斑、丘疹,皮肤增厚病变引起的苔藓样变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疾病综合征。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通过实验设计和临床表现观察,我们发现异甘草酸镁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并且具有较好的适应症分析。

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对瘙痒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异甘草酸镁有望成为治疗瘙痒症的重要药物之一,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临床表现观察、实验设计、适应症分析、疗效、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瘙痒症,又称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患者在皮肤表面感觉到瘙痒的不适感。

瘙痒症常见于各种皮肤病和内科疾病,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肝胆疾病等。

瘙痒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自伤、感染等。

目前,治疗瘙痒症的方法有限,常用的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和局部外用药物效果有限,且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

异甘草酸镁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瘙痒症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瘙痒介质的释放和减轻神经递质的刺激,从而达到减轻瘙痒感和改善皮肤病变的效果。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瘙痒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中的临床疗效。

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等,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瘙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异甘草酸镁对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瘙痒症提供新的选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异甘草酸镁对瘙痒症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皮肤瘙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皮肤瘙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皮肤瘙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和痛苦。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对于皮肤瘙痒症的治疗也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皮肤瘙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对皮肤瘙痒症的治疗作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理论基础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皮肤瘙痒症多与湿热、风热、血热等有关,因此治疗时重点调理体内湿热、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等。

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药物包括中药和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地黄、生地、苦参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祛风等功效。

中药方剂常用的有逍遥散、清热解毒汤等,这些方剂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的抗瘙痒作用。

二、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机制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中医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1. 抗炎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瘙痒症状。

例如,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减轻瘙痒。

2.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皮肤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瘙痒症状。

例如,柴胡中的柴胡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皮肤细胞。

3. 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炎、抗过敏能力,改善皮肤瘙痒症状。

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可以调节T细胞的分化和活化,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疼痒。

三、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应用前景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目前,中医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优势之一是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这种个体化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金蝉止痒胶囊抗病原体作用研究的论文

金蝉止痒胶囊抗病原体作用研究的论文
Sichuan Chengdu 61 1 137;2.Chongqing Healn Pharmaceutical Co.,Ltd,Chongqing 40 1 1 2 1;3.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ichuan Chengdu 610041)
行倍比稀释,TSA肉汤中按5%(v/v)加入过滤除茵的小牛血清。将化脓性链球
菌接种至TSB+血清培养基中,将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接种至UTSB液体培养基中,置37。C恒温培养16—18 h,
增菌后的菌液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对上述各
金蝉止痒胶囊抗病原体作用研究.
巨少华1谯志文2胡勇1吕姗珊2任香怡1杨发龙3陈思敏1徐世军1△ (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1137:2。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重庆401121: 3.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考查金蝉止痒胶囊的抗病原体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体外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考察金蝉止痒胶囊对常见致痒细菌(脓 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氏 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结果:金蝉止痒胶囊对化脓 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 而对奇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氏菌的抗菌效果不明显;对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 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但对皮肤毛孢子菌在该药物浓度剂量下,未见明显抗 菌活性。结论:金蝉止痒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 关键词:金蝉止痒胶囊;细菌;真菌;药效学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研究对象为患有瘙痒症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观察。

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在异甘草酸镁治疗下,瘙痒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副作用较少。

结论表明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引言、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观察指标、结果、结论1. 引言1.1 引言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会感到痒、痛苦和不适,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虽然瘙痒症并不危及生命,但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目前治疗瘙痒症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甚至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异甘草酸镁是一种具有镇痛、抗炎、抗过敏等多种作用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近年来,一些临床试验表明,异甘草酸镁对治疗瘙痒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关于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为瘙痒症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瘙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痛苦。

2. 正文2.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目前治疗瘙痒症的药物疗效参差不齐,副作用较大。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评估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评估异甘草酸镁在缓解瘙痒症症状上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的差异;观察异甘草酸镁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了解其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探讨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目的的达成,我们希望为瘙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目次一、前言 (1)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2)三、结果分析和讨论 (3)四、结论 (4)五、参考文献 (5)一、前言瘙痒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患者常表现为感觉皮肤瘙痒,造成各种程度的不适。

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用药物治疗。

异甘草酸镁是一种外用药物,在治疗瘙痒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应用较广泛。

因此,本研究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瘙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瘙痒症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

对照组采用市场上常用的瘙痒症外用类固醇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

治疗时间为四周。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结果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发现,治疗组满意率为80%,对照组满意率为68.6%,证明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

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5%,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

由此可见异甘草酸镁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保障。

四、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瘙痒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

但由于本研究采用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样本数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并结合其他中药进行研究。

五、参考文献1. 王伟. 外用异甘草酸镁乳膏治疗氯化氨致瘙痒症43例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0):3517-3518。

2. 蔡芳,丁丁. 异甘草酸镁在皮肤瘙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6,25(6):530-533。

3. 庞宇航. 异甘酸镁治疗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北方药学,2016,13(6):23-24。

4. 邹哲. 异甘草酸镁在瘙痒症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15,28(2):246-248。

研究肤痒宁软膏止痒和抗过敏的作用

研究肤痒宁软膏止痒和抗过敏的作用

研究肤痒宁软膏止痒和抗过敏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肤痒宁软膏止痒和抗过敏的作用。

方法观察肤痒宁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2,4? 二硝基氯苯(DNCB )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影响,探讨其抗过敏作用。

结果肤痒宁软膏中剂量、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组织胺所致豚鼠致痒,并能抑制磷酸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性反应。

结论肤痒宁软膏具有止痒作用,对致炎性物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Ⅳ型反应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肤痒宁软膏;止痒;抗过敏香鳞毛蕨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植物略具香味,故称香鳞毛蕨,分布于北、华北**。

根据民间验方记载,其对多种皮肤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由真菌引起的脚气、脚癣治疗效果非常显著[1]。

香鳞毛蕨的醇提液对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对银屑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本研究将香鳞毛蕨的醇提液与适当基质混合制成肤痒宁软膏,进行止痒和抗过敏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XX 1材料1。

1 药物与试剂肤痒宁软膏(1g生药/g软膏):由广药学院中药化学与分析教研室提供;新肤松软膏:广顺峰药业有限生产,批号:050928;盐酸苯海拉明片:**制药生产,批号:000301;伊文思蓝:德国Serva进口分装,批号:871225;磷酸组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批号:62021032;丙酮(分析醇):广**市西陇化工厂,批号:0601142。

XX1。

2动物XXH小鼠,SPF级,合格证号:2021A017,体质量18~22g;Hartley豚鼠,普通级,合格证号:2021 A005,由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XX1.3 仪器低速离心机(医用离心机厂,型号LD4?2A),UV?1800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瑞利分析有限)。

XX2 方法与结果XX2.1肤痒宁软膏对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4]取豚鼠50只,雌雄均有,随机分5组,即基质对照组、新肤松软膏阳性药物对照组、肤痒宁软膏高、中、低剂量组。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中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2017年2月~2018年10月时段到我方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与B组(37例),A组接受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B组在其基础上加行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

结果: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91.89%,对比结果显示B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P>0.05),治疗后,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

结论:对于患有皮肤瘙痒症的患者,对其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进行治疗可帮助改善瘙痒程度,缩短持续时间,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润燥止痒胶囊;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在临床皮肤科中,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疾病,不存在典型的原发性伤害,仅仅是皮肤存在瘙痒感,一旦搔抓等之后会出现血痂,病情严重者还会存在色素沉着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日常生活质量[1]。

西医对于此疾病多是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但是大量实践证实其疗效并非十分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应用更为普遍[2]。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皮肤瘙痒症患者开展研究,分析润燥止痒胶囊的治疗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7年2月~2018年10月时段到我方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与B组(37例)。

A组中男性与女性病患例数分别为23例、14例,年龄收集范围60~80岁,平均年龄(68.26±5.08)岁,病程范围4~13个月,平均病程(6.30±2.04)个月;B组中男性与女性病患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年龄收集范围61~80岁,平均年龄(68.27±5.06)岁,病程范围3~13个月,平均病程(6.31±2.06)个月。

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佐治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佐治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佐治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制备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探讨其应用规律。

方法以盐酸达克罗宁、醋酸曲安奈德和薄荷脑等为主药,建立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的处方和配制方法;调查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应用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593例的临床病例及疗效,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临床验证总有效率为90.54%,痒感缓解率为97.84%。

结论本品临床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观察;临床分析瘙痒性皮肤病种类较多,病因复杂,发病机理至今多数仍不太明确,病情反复难愈,治疗上多以对症处理为主[1]。

由于外用制剂可直接用药于皮肤及患处,因而在治疗皮肤瘙痒症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是由盐酸达克罗宁、醋酸曲安奈德和薄荷脑等成份组成的医院制剂(制剂批准文号:粤H20070750),具有抗炎、止痒、抗过敏等作用。

我院应用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治疗湿疹、痒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和虫咬皮炎等各类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经十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本品止痒作用迅速持久,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探讨其应用规律,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应用复方盐酸达克罗宁乳膏佐治瘙痒性皮肤病593例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盐酸达克罗宁10 g,薄荷脑10 g,醋酸曲安奈德0.5 g,凡士林100 g,硬脂酸120 g,十八醇60 g,单硬脂酸甘油酯65 g,吐温-8035 g,甘油75 ml,氮酮5 ml,尼泊金乙酯1 g,乙醇适量,蒸馏水加至1 000 g。

2.2 制备取处方量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置水浴加热熔融至70℃~80℃,为油相。

另取尼泊金乙酯溶于已沸的蒸馏水中,稍冷后,加入吐温-80、甘油、盐酸达克罗宁、氮酮得水相,水相经搅拌,待温度降至70~80℃时,在不断搅拌下将油相缓缓加入上述水相中,边加边沿同一方向搅拌使之乳化完全。

万福液论文:万福液镇痛止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万福液论文:万福液镇痛止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万福液论文:万福液镇痛止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万福液对实验性小鼠痛阈及对豚鼠致痒阈的影响,阐明其镇痛止痒的作用特点。

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进行镇痛试验,采用磷酸组胺致豚鼠足痒的方法进行止痒试验。

结果:万福液能明显抑制小鼠热刺激所致的疼痛,且具有抗组胺致痒的作用,提高致痒阈,降低其反应性。

结论:万福液具有镇痛止痒作用。

[关键词] 万福液;镇痛;止痒;药效学wanfu liquid antipruritic effect of analgesic efficacy studiesxin huping, wang li, zhang xiaohong, gao mingfood and drug control in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wanfu liquid on experimental pain threshold in mice and guinea pigs induced itch threshold effect,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analgesic effect of itching. methods: mice were hot plate analgesia test, guinea pigs by histamine phosphate method itch itching foot test. results: wanfu solution could inhibit the pain caused by thermal stimulation in mice, and hadanti-histamine induced itch, and improved itching threshold, reduced its reactivity. conclusion: wanfu solution has analgesic effects itching.[key words] wanfu liquid; analgesic; itching; pharmacodynamics万福液由氯霉素、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磷酸钠、樟脑组成。

中医药对皮肤病瘙痒症状的辅助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皮肤病瘙痒症状的辅助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皮肤病瘙痒症状的辅助治疗研究简介:瘙痒是皮肤病的常见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和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学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辅助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理论对皮肤病瘙痒的解释中医认为,皮肤病瘙痒症状与体内的气血运行失调有关。

病人体内的气血不畅导致了病理性物质在皮肤表面蓄积,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瘙痒感。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达到舒缓皮肤瘙痒症状的效果。

二、中医药对皮肤病瘙痒的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的流通,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的目的。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痤疮、湿疹等皮肤病的瘙痒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草药疗法中草药在辅助治疗皮肤病瘙痒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学理论认为,不同中草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疏风清热、清洁毒素、活血化瘀等,从而起到减轻皮肤病瘙痒的作用。

例如,黄连、连翘等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

3. 贴敷疗法贴敷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患处贴敷中草药煎剂或研磨成粉末的草药,以达到缓解皮肤瘙痒的效果。

贴敷疗法的优势在于直接作用于患部,可以快速缓解瘙痒症状。

4. 中药浴疗法中药浴疗法是将中草药煎剂加入洗浴水中,让患者进行浸泡,以达到舒缓皮肤病瘙痒症状的效果。

中药浴疗法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中药有效成分,调节体内的气血,改善局部皮肤状况。

三、中医药对皮肤病瘙痒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辅助治疗皮肤病瘙痒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减轻皮肤病瘙痒的程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对湿疹患者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瘙痒症状和患处的红肿程度。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合使用。

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瘙痒症状的缓解率。

探讨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朱忠;谌建平;章敏【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冰黄肤乐软膏外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止痒合剂内服、外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肤痒颗粒内服,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症、慢性湿疹上的疗效以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症、慢性湿疹上的疗效以及综合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加味止痒合剂;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临床疗效【作者】朱忠;谌建平;章敏【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皮肤科,江西南昌 330008;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外一科,江西南昌 330008;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皮肤科,江西南昌33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6瘙痒[1,2]是临床上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之一,皮肤的表面存在相关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向大脑,病因复杂[3],患者常因为了止痒而抓痒,但抓痒会促进组胺的释放,组胺又会加重患者痒感,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产生严重的皮肤损伤[4]。

瘙痒性皮肤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皮肤病[5],其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包括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具有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常因反复搔抓而加重瘙痒、皮肤受损和炎症,其治疗非常棘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故寻求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刻不容缓[6]。

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7],现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靶向止痒治疗药物的学术探讨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的热门药物,其原理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的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

因此它不像细胞毒性那样的化疗药物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毒副作用,但是靶向治疗也有两类副作用。

一个是皮疹反应,其次是轻度腹泻。

分子靶向药物导致的皮疹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常伴皮肤瘙痒或化脓。

皮疹主要发生在脸面或腰背部,部分患者甚至蔓延至全身,面目全非,痛苦不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被迫停药。

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靶向治疗药物出现皮疹是药物有效的表现。

临床医生也会以此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之让治疗继续推进下去。

因此,对于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主要予以对症治疗。

中草药因其药性缓和、毒副作用小,受到高度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毒性属于“药毒”范畴,主要是“肺热血瘀”,用宣肺凉血祛瘀之中药可辨证论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定处方‘‘消疹止痒方”作为外用中药处方,由紫草、野菊花、侧柏叶、冰片等5味中药组成,功能解毒透疹、利湿止痒,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有效改善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反应。

但由于传统汤剂使用携带不便,笔者拟将其开发为中成药制剂,即“消疹止痒喷剂”。

本文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考察其对皮炎和瘙痒模型动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新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动物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YXK(苏)2007—)035。

实验过程中,小鼠自由摄食和饮水,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C,湿度控制在50%~60%,昼夜12h父替。

药物与试剂制剂原料药购自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春根教授鉴定,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euchroma的干燥根,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头状花序,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的干燥枝梢和叶,地肤子为薬科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的干燥成熟果实,冰片为合成龙脑。

消疹止痒喷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批号20140401),哈西奈德乳膏(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8613002),2,4-二硝基氯苯(DNCB,北京化学试剂厂,批号130920),丙酮(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批号120910),白细胞介素4(IL-0,y-干扰素(IFN-/)试剂盒(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40102),止痒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批号20140516),右旋糖酐(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3291)。

仪器Centrifuge5804R型离心机(北京博仪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予以激发,同时左耳涂等剂量丙酮溶液,每隔3d激发1次,共激发4次(第6,9,12,15天予以激发),即得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

取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提前1d脱去小鼠头颈部耳后皮肤的毛备用,各实验组连续给药3d,末次用药1h后脱毛部位ih右旋糖酐/次,即得小鼠瘙痒模型。

分组与给药将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哈西奈德乳膏组(?kg—1),消疹止痒喷剂高和低剂量组(1,?kg—1),每组10只,另取10只未致敏小鼠作为正常组。

各组分别于致敏后1h时将相应剂量受试物均匀涂于各小鼠右耳的正反两面,如遇激发日期,则在每次激发后2h时再将受试物均匀外涂,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连用15d。

末次激发后24h时处死小鼠,并检测相关指标。

将瘙痒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止痒醑组(1g*kg—1),消疹止痒喷剂高、低剂量组(1,一kg—1),每组10只,各组分别将相应剂量受试药物均匀涂抹于脱毛部位,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连续用药3d。

以小鼠前爪搔头部、后爪搔躯干、嘴咬全身各部位作为瘙痒指征,记录第1次挠痒后15min内小鼠瘙痒次数。

观察指标耳破损情况于每次激发后24h时观察各组小鼠右耳破损情况,并统计得分。

明显红肿增厚及渗出或明显角化结痂者记3分;轻度红肿,渗出不明显,或中度角化者记2分;红肿和渗出均不明显,或轻度角化者记1分;正常皮肤为0分&]。

耳厚度差于诱导前及每次激发后24h时用测厚仪测量右耳中部厚度,计算激发前后的右耳厚度差。

耳质量差末次激发后24h时处死小鼠,用直径为8mm的打孔器在两耳中部钻取左、右圆耳片,称重并计算左、右耳的质量差。

质量差=右耳质量-左耳质量耳组织病理学将小鼠右耳片放入体积分数10%甲醛->BS溶液中固定,制成石蜡块,纵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耳片病理学变化。

血清IL4及IFN-K的检测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各1mL,离心15min。

取血清按照试剂盒说明,用ELISA 法测定IL4及IFN-K含量。

瘙痒次数自瘙痒模型小鼠第1次发生挠痒动作起,记录15min内的挠痒总次数。

统计学分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组之间样本均数的比较用LSD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以P文献研究表明,紫草主要成分是萘醌色素类、脂肪酸和多糖等,具有抗炎、抗病源微生物、抗肿瘤等作用;野菊花主要含有挥发油和萜类、黄酮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微生物、抗炎及免疫等药理作用M;地肤子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及甾类化合物、脂肪酸、生物碱等,具有消炎、抗过敏和抗搔痒等作用;侧柏叶含有挥发油、黄酮、鞣质等,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炎、止血等作用12;冰片主要成分为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为三萜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消肿止痛等作用。

在免疫反应中,IFN-Y主要由Thl细胞分泌,IL-4主要由Th2细胞分泌,而Th1和Th2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且分泌的不同细胞因子相互抑制。

在接触性皮炎小鼠建模后,外周血中IL4水平明显升高,IFN-Y水平明显降低,消疹止痒喷剂参与治疗后抑制了血清中IL-4水平的升高和IFN-J/水平的降低,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模型小鼠Th1细胞的功能,抑制Th2细胞的功能,调节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使之保持平衡,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针对靶向治疗药物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目前并无特效药,常予以对症治疗,推荐药物包括皮质激素、四环素等,此类激素、抗生素类药不但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还会影响原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效果不佳。

本实验研究对象“消疹止痒喷剂”为纯中药制剂,价格低廉,临床疗效显着,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本实验通过皮炎小鼠和瘙痒小鼠模型,验证了本制剂的药理作用,为后期深层次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陈琳\程宗琦,闫兆威\毛叶勤\陶渊达2(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苏州215006;2.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9)第2篇:止痒药物的药效学学术研究止痒药物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是对药物的止痒作用进行实验性评价,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在瘙痒动物模型上观察单位时间内的瘙痒次数及瘙痒潜伏时间等行为学表现。

但瘙痒行为属主观指标,其单独应用难以客观评价药物的止痒效果,常辅以其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现对止痒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概况作—综述。

1瘙痒动物模型的建立该模型的建立旨在探讨瘙痒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研发止痒药物,目前瘙痒动物模型主要有3类:①特定种系的自发瘙痒动物模型。

Matsuda等发现NC/Nga 种系小鼠皮损与人类特应性皮炎相一致,它可以作为理想的皮炎动物模型用于相关药物研究;MRL/lpr种系小鼠因具有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发表现出瘙抓行为,它可以作为模拟人类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瘙痒症状的理想动物模型。

②转基因动物瘙痒模型。

该模型在研究瘙痒的发生机制方面应用广泛。

③致敏物质诱导的瘙痒动物模型。

该模型采用单一炎症介质(组胺、5-羟色胺、P物质等)或将其配伍组合,通过皮内或皮下注射引发动物的瘙抓动作,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的瘙抓次数;也可通过多种途径方式给予化学物质(如化合物48/80、4-氨基吡啶、右旋糖苷40、二硝基氟苯等)进行致敏,从而引发动物的瘙抓动作。

后者在诱发瘙痒的机制和作用效果上优于直接使用外源性炎症介质,且更接近临床,常用于止痒药物的研究。

2主要观测指标单位时间内瘙痒次数早在1995年日本富山医药大学kurashi博士研究组就已经制备出小鼠的瘙痒动物模型2,该模型采用皮下、皮内或灌胃给药等方式将致痒物质注入实验动物体内,然后观察记录各实验小组小鼠在建模后一段时间的瘙抓行为。

Oliveira等3分别采用化合物48/80和低分子右旋糖苷40作为致痒剂造模,在颈背侧部位注射化合物48/80,以前、后爪挠鼻子和后爪挠注射部位为瘙痒标准,而注射低分子右旋糖苷40则以除了舔舐动作外瘙抓全身作为一次瘙痒记录。

瘙痒次数因选择的致痒剂不同或观测者的主观差异性使得瘙痒的标准难于统一。

Jiang等4学者在每只实验小鼠后腿皮下植入小磁石,然后放入1个四周环绕着圆形线圈的观察室里观察,利用小鼠瘙抓时后腿动作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采用特殊仪器记录,使观测过程更简单、结果更准确,但是对小鼠本身会造成一定伤害。

新近发现的SCLABA-Real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客观简易的无创性记录分析方法,放置在观察笼顶部的高速数字图像采集系统可以同时对4只小鼠的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分析。

实验结束后对药物组、模型组、对照组的瘙痒次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3,此法可以消除多组间比较时的抽样误差。

瘙抓反应潜伏时间和单次瘙痒持续时间采用摄像、计时器等仪器分别对药物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出现瘙痒反应的潜伏时间以及单次瘙抓持续时间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这两个指标常结合单位时间内瘙痒次数综合评价受试药物的止痒效果。

吴春香等5等在研究地肤子醇提取物止痒效果时就使用上述方法和指标。

致痒剂的致痒阈剂量采用非定量给予致痒剂的方式造模,以致痒剂使用次数、致痒剂总量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最常采用磷酸组胺诱导的豚鼠瘙痒模型。

王雪兰等在研究萑草水提取物止痒作用时先将涂药后的各组豚鼠后肢用细砂纸轻轻擦伤,使之发红,以不出血为度,然后于创面处滴%组胺液,每隔3min滴1次,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豚鼠出现舔后足为止,将豚鼠首次出现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组胺总量为致痒阈剂量,以各组动物的止痒阈剂量作为评价药物止痒作用的指标。

吴春香等采用该研究方法证实地肤子醇提取物的止痒作用;周然等ra在蛇床子止痒成分R2的一项实验中也采取涂药后于后肢备皮处涂抹磷酸组胺,然后每隔3mn以磷酸组胺浓度递增方式给药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后足,并计算磷酸组胺的总量作为致痒阈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