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构成)知识分享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构成之一。
全面发展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智力、体力、美感、创造力、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育环境等角度,探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课程设置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
除了传统的语数外,科学、社会、艺术等课程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设了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师资培养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国加强了师资培养工作。
通过开展培训和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同时,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引进和培养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学校提供了更好的师资支持。
教育环境也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安全、健康、美好的。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创造性的活动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只有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优秀的师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我国的教育事业得以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道德品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
这一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1. 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为其他各育提供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向。
2. 智育:智育是培养学生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促进个体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基础。
智育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知识和认识的基础。
3. 体育:体育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物质基础,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健康的身体条件。
4. 美育: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个体的文化素养和情感品质。
美育有助于协调其他各育的发展,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
5.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使个体能够在实际劳动中体验和学习,培养勤奋、创新和实践能力。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德育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和动力,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体育为其他各育提供健康基础,美育和劳动教育则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各育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整体功能,避免片面发展,确保教育目的的全面实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智育
第三节小学智育一、智育概述智育是教育者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能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要组成部分。
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了完整的不可割舍的整体。
知识是技能的形成和智能发展的基础。
学生技能的形成要以掌握一定的为基础,但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
发展智能是通过学生主体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的,但知是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伴随智能的发展。
技能形成和智能_能够巩固知识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获得。
成技能的过程,不仅巩固和应用了知识,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知识和获得新知识创造了条件学生智能的发展。
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全过程创造了条件。
智在形成各种技能中发展起来的。
二、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
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二)最近发展区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
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维果斯基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成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地建构新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
辽宁省盘锦市《幼儿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辽宁省盘锦市《幼儿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参考答案】C2. 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参考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答案】C4. 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参考答案】C5.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6. 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合作道德阶段【参考答案】B7.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参考答案】B8.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参考答案】B9.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阶段B、基本途径C、基本内容D、基本部分【参考答案】B10. 记忆官能增强后,可以更好地学会和记住东西;学习拉丁文,可以训练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这些表现的都是()的基本观点。
11.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凯洛夫D、巴班斯基【参考答案】D12.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德育1.德育的含义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信任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3.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二)智育1.智育的含义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
教育与教学是不同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途径,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任务。
2.智育的意义(1)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
3.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体育1.体育的含义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普通中学的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军事体育。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4、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体育,
尤其是体操,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 5、美育对调节人们的精神,增进人们的心理 健康也大有益处。 6、美育还能促进学生掌握劳动生产技术。 二、美育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所谓感受美,就是要求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 中的美好事物能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 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知 识和技能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 方面,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劳动教育中应重视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 握,技术教育中也应重视劳动观点及劳动习 惯的培养。 劳动技术教育与德育、智育具有密切的联系, 但它有自身的特点:美的能力,是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是由于对美的现象的感受,进入对美的本质 的领会。 (三)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美的能力 1、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使学生具有绘画、 唱歌、舞蹈、创作等能力。 2、美化生活,如组织学生绿化校园,美化教 室,布置会场,整理内务以及个人的衣着打 扮、日常生活等。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概述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 育这五育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 的客观需要。
二、教育组成部分中各育的相互关系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 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一)诸育相互区别,不能相互替代或包容 (二)育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在实践中要全 面抓
三、美育的内容
(一)艺术美的教育 (二)自然美的教育 (三)社会生活美的教育 四、美育的基本要求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2020年)辨析与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2020年)辨析与简答题第一章辨析题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王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吕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
题干中,应该是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而非政治经济制度。
5·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XXX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XXX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XXX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XXX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讲授方法。
7、苏联XXX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讲授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1、我国通俗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气力;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惟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雇用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二1、体育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第七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的 特点和内容
(一)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的特点 1. 实践性 2. 技术性 3. 教育性 (二)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的内容 1. 现代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2. 现代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3. 服务性等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4. 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5. 个体经营和参加市场竞争的知识和技能
(二)美育的任务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 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 的热爱和追求 3. 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育的特征
1. 形象性。 2. 情感性。 三、美育的特征 3. 自由性。
教育目的功能
四、美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目的功能 (二) 社会美
四、美育的主要内容 (一) 自然美
(二)智育的任务
1.掌握知 (二)智育的任务
教育目的功能
2.形成技能 3.发展智能
第二节 体育与卫生
一、体育的含义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亦称“体育运 动”。它足以锻炼身体、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 的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由学校体育、群众 体育、竞技运动等力面构成。 狭义的体育主要是指学校体育。它是向学生传授 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锻 炼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的教育。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本节 主要就学校体育方面进行研究。
第四节 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 育
一、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含义 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 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 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教育。它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 面,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 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 它偏重于理论的应用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 的培养,属于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普通教 育为基础,其目标为培养各层次的技术人员、管 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城乡劳动者。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改革的推进,推动我们持续学习的进步,将教育理念从知识转变为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一种从学生均衡发展四个领域(智力发展、身心发展、社会发展和道德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理念。
它不仅仅是传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有三个重要的部分:理论内涵、实践内涵和教育内涵。
理论内涵是指把发展学习理论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将学习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实践内涵是指全面发展学习的实施,以及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学会用自己的双手,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求助老师;教育内涵指的是多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改变和重塑学生的教育观,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加强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育人潜力开发,记住重点知识,加强自我调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全面发展教育也与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
学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学习基地,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多多指导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则是给学生学习的社会价值观,提供学习外的活动空间,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总之,全面发展教育是一种从学生多方位发展出发,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理念,它既把传统的学习知识融入到教育的实践中,又催生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全面发展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相互制约,融合了多种力量,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动力,有助于学生获得创新能力,迈向健康、快乐的人生。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中学)
第一章1.生产力,政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最根本上决定,最终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水平发展。
口诀:“专柜内结账”教育对生产力起反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决定受教育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教育内容的取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教育体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口诀:“领教慕容体格”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口诀:“人才论民主”③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制约着课程的发展;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者的观念;文化具有价值定向的作用;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口诀:“法官只克慕容”教育对文化具有反作用:教育能过传承文化;教育能过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口诀:“两传创改文化”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口诀:“手掌”德育是首位和灵魂,智育是核心和认识基础,体育是物质基础,美育,劳动技术;“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口诀:“手掌”①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各个作用。
①遗传是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②环境是必要条件和外部动力;③教育占主导作用;④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内在动力、决定性因素。
教育学原理习题(附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是为谁服务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正确答案:D2、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A、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B、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D、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正确答案:A3、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
其“双轨”是指()oA、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C、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D、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正确答案:D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
A、知识与能力B、分科与综合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知识与思想正确答案:A5、主张学生“一般发展”的是()oA、赫尔巴特B、凯洛夫C、夸美纽斯D、赞可夫正确答案:D6、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B、古代印度的《吠陀》C、柏拉图的《理想国》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正确答案:A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oA、学校教育制度不属于国家基本教育制度B、职业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C、学校教育制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实施D、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正确答案:D8、教学和智育是()。
A、因果关系B、隶属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正确答案:C9、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在实际教学中,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之分.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一周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B、一单元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C、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D、一门学科应完成的任务类型数正确答案:C1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巴班斯基B、赞科夫C、凯洛夫D、马卡连柯正确答案:CIK20世纪教育目标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o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正确答案:C12、()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构成)( 一) 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使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推动学生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 二) 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智育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智育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
智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人类精神财富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
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 三) 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
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
体育还能为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 四) 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美育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增长人们的聪明才智。
美育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能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人、陶冶人。
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情操、性格、意志和信念,起到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
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具体内涵如下:
1. 德育:主要指品德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谦虚、尊重、责任等品质。
2. 智育:指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以帮助儿童了解世界,发展思维能力。
3. 体育:包括体能的锻炼和提升,以及体育知识的教育,如健康饮食、适当的运动和体育比赛等,有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和毅力。
4. 美育:包括艺术教育,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
5. 劳动教育: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让儿童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6.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包括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态度,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总的来说,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表现形式(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形式: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多元化;(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的终身化。
3.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②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的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措施(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要做到因材施教。
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基础。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全面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科教育、德育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等。
学科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科教育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教育内容。
通过学科教育,学生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德育教育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公民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包括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两个方面。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育。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实践教育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的教育。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相互促进。
学科教育为德育、体育、艺术和实践教育提供了知识基础,而德育、体育、艺术和实践教育则可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
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体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身体基础。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艺术素养。
实践教育可以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著名思想家。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皮亚杰: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赛尔: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是格赛尔的著名实验。
赫尔巴特: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教育目的的构成
教育目的的构成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道德、个性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的构成是指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意义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教育目的的构成。
一、知识传授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知识传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作用。
二、品德培养除了知识传授,教育还应该注重品德培养。
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其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诚实、正直、宽容、友善等美德,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品德培养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素质的公民。
三、能力培养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中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作等各种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个体在智力、体力、情感、道德、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个体的潜能和价值。
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健康、快乐和成功。
结论教育目的的构成包括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
这些目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各个方面能力,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够获得知识、塑造品德、培养能力和实现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有能力、有素质的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构成)
( 一 ) 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使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推动学生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 二 ) 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智育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智育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
智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人类精神财富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
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 三 ) 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
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
体育还能为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 四 ) 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美育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增长人们的聪明才智。
美育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能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人、陶冶人。
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情操、性格、意志和信念,起到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
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 五 )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增强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
劳动技术教育可
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和实际、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和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的技能。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的情操可以得到陶冶,体质受到锻炼。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学生缺乏劳动能力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较差,怕吃苦、讲享受、缺乏勤俭节约精神,缺乏责任感。
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习惯和生产技能,形成学生优良的民族精神与美德,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劳动技术教育的推广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势。
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其中,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