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以及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对于角的画法和识别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符号表示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3.让学生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比较方法。
2.角的符号表示方法。
3.角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几何图形。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钟表的指针所形成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尺子和圆规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符号表示所画出的角的大小。
例如,用“∠1”表示第一个角,“∠2”表示第二个角,等等。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001]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001]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理解角度制和弧度制的概念,能够在两种制度中相互转换;•理解同角、同向角、余角、补角、对顶角等概念。
1.2 能力目标:•能够解决与角的比较和运算相关的问题;•能够运用角度制和弧度制解决相关问题。
1.3 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理解同角、同向角、余角、补角、对顶角等概念。
2.2 教学难点:•弧度和角度的相互转换;•角度和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
3. 教学内容3.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其中,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称为角的边,公共端点称为角的顶点。
3.2 角的度量用数字表示角的大小,统一单位是度。
常用的角的大小比较有:•小于90°的角为锐角;•等于90°的角为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为钝角;•180°的角为平角;•小于360°的角为小角;•等于360°的角为周角。
3.3 角度制和弧度制角度制是指以度为单位的计算角度大小的制度。
弧度制是指以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来表示角度大小的制度。
•1°=π/180弧度;•1弧度=180°/π。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比较同向角:在同一侧的两个角,它们的顶点和一个公共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
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对顶角:在两条交叉直线之间的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它们的和等于180°。
(2)角的运算角的加减法即把两个角度相加或相减。
只有两个角的单位相同,才能进行加减法。
3.5 实例演练例如:有一个角的大小是30°,求出它的余角、补角和对顶角。
解题思路: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即90°-30°=60°。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6.3 角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主要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梳理线段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角可以类比线段学习,比如上节课学习的定义,到表示方法,这节课也会学习大小比较和运算,同学们可以思考能否也通过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大小,运算是否也是计算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角的比较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思考并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发言,预测会有两种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教师引导和规范学生操作步骤,得出结果如下:度量法:因为55°>40°,所以∠1>∠2.叠合法:想一想:你能用图形和几何语言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两个角分别记作∠AOB,∠A'O'B' )?师生活动:学生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知识点二:角的运算探究1: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预测学生能确定角的个数,明确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3个:∠AOB、∠AOC、∠BOC∠AOC =∠AOB +∠BOC∠AOB =∠AOC-∠BOC∠BOC =∠AOC -∠AOB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发现角的和差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线段的和与差,发现角的和差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顶点的几个角,可进行加减.探究2 :如图,借助三角尺画出15°,75°的角.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试一试.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归纳,如下:用三角尺画特殊角,关键在于把它写成30°,45°,60°,90°角的和或差.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能用三角尺画出,而能用三角尺画出的,也只限于这样的角.例题精析: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 = 53°17′,求∠BOC的度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并整理板书.解:由题意可知,∠AOB是平角,∠AOB =∠AOC +∠BOC所以∠BOC =∠AOB-∠AOC= 180° - 53°17′= 126°43′总结:∠同单位加减(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度分秒是60进制(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解题思路与过程.知识点3:角平分线探究3:你能在∠AOC内找一条射线OB,使∠AOB =∠BOC吗?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巡堂指导,预测会有不同方法,教师可让这些学生代表分别展示,预测两种方法(如下):对折法:生巩固角的和与差概念外,也使学生对这些特殊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对角的大小的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题目锻炼学生运算能力,初步学习几何语言在解题中的运用,体会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加深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设计意图:从角的和差问题中,将射线OB的位置特殊化,并类比线段的中点,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不仅知识的产生、发展自然连续,也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度量法:教师追问:同学们知道图中三个角的数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与填空.教师再以此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定义总结: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再让学生朗读定义,加深印象.类比:仿照角平分线的结论,你能写出角的三等分线的结论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规范完成几何书写.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板书:解:360°÷7 = 51°+ 3°÷7= 51°+ 180′÷7≈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的,要把剩余的度数化成分.设计意图:进一步明晰角平分线的概念,为后续学习轴对称和研究有关图形的翻折问题打下基础.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体会几何知识的关联性,巩固几何语言的书写.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角平分线的知识与角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算能力.又通过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其他可能性,建立分类讨论思想,养成严谨思考的习惯.三、当堂练习例3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B是∠COD的三等平分线,∠BOD = 15°.则∠AOB等于( )A. 75B. 70C. 65D. 6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评价与引导.思考:除此题所给图片的情况,你还能想出其他情况与答案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教师予以评价与指导,得出另一种结果,∠AOB = 15°.三、当堂练习1. 比较大小:60°25′60.25°(填“>”,“<”或“=”).2. 计算:(1) 180° - 98°24′30″(2) 62°24′17″×43. 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若∠AOB = 50°,∠DOE = 30°,那么∠BOD是多少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的大小比较.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度的运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试图能力和运算能力.板书设计角的比较与运算一、角的概念二、角的表示三、角的度量和单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数形结合,培养识图能力。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2. 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掌握角的加减运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会用图形软件绘制不同类型的角,并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 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掌握角的加减运算方法。
难点:1. 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 熟练使用量角器。
3. 解决角的运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量角器。
3. 各种类型的角模型或图片。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它们的特点。
3. 测量角的大小: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示范。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测量角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4. 角的加减运算:讲解角的加减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使用数学软件,进行角的运算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练习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 使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3. 进行角的加减运算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物模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能力。
3.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第一章:角的定义与分类1.1 角的概念引入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强调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1.2 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平角:等于180°的角周角:等于360°的角第二章:角的测量2.1 量角器的使用介绍量角器的结构:中心点和两个可转动的刻度盘演示如何测量角的度数: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将刻度盘对准角的一条边,读取另一条边的刻度。
2.2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角度的度量单位,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第三章:角的比较3.1 角的比较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观察角的度数或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强调锐角、直角、钝角的比较。
3.2 角的排序练习将给定的角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第四章:角的运算4.1 角的加法介绍角的两边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强调结果仍为角的度数。
示例:30°+ 45°= 75°4.2 角的减法介绍角的两边可以进行减法运算,强调结果仍为角的度数。
示例:135°45°= 90°第五章:综合练习5.1 角的大小比较给出不同大小的角,练习比较它们的大小。
5.2 角的运算练习给出角度的加减运算题目,练习计算结果。
第六章:角的应用6.1 角的实际意义解释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钟表、自行车把手、房屋设计等。
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6.2 角的问题解决提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示例:一个自行车的车把形成的角度是多少?第七章:邻补角的定义与运算7.1 邻补角的定义介绍邻补角的概念: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当它们的度数之和为180°时。
强调邻补角的互补性质。
7.2 邻补角的运算演示如何计算邻补角的度数之和。
示例:若一个角的度数为50°,求其邻补角的度数。
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案
6.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角的和、差运算.2.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应用.4.让学生认识到用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角的比较典例1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直角∠AOB的内部,外部,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AOB<∠BOCB.∠AOB=∠CODC.∠AOB<∠AODD.∠BOC>∠DOC[答案] C探究点2角的和差运算典例2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17',求∠BOC的度数.[解析] 由题意可知,∠AOB 是平角,∠AOB =∠AOC +∠BOC ,所以∠BOC =∠AOB -∠AOC =180°-53°17'=126°43'.计算:(1)45°4'+2°58'= ;(2)180°-72°55'= ;(3)108°×5= ;(4)180°26'÷5= .[答案] (1)48°2' (2)107°5' (3)540°(4)36°5'12″探究点3 角的平分线及等分线典例3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解析] 360°÷7=51°+3°÷7=51°+180'÷7≈51°26'.答:每份是约51°26'的角.三、板书设计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运算角的平分线及等分线【教学反思】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在角的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要设计各个类型的教学.。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基本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度的四则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角度大小、运算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角的比较与大小•角的四则运算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 角的基本概念回顾•恢复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包括角的定义、顶点、边、度数等。
2. 角的比较与大小•从涉及角大小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探究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自己找寻或者提供材料,让学生辨认出哪一个角是锐角,哪一个是直角等,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 角的四则运算1.加法:将相邻的角分别以其顶点为原点,共线边为X轴,分别标记刻度,然后相加。
–举例说明:•60度 + 30度 = 90度2.减法:将被减角和减角以其顶点为原点,共线边为X轴,分别标记刻度,然后相减。
其实,可翻折角进行建模,然后应用加法原则进行运算。
–举例说明:•180度 - 60度 = 120度3.乘法:不同角度之间的乘法,能够应用余弦公式进行计算。
–举例说明:•cos(60度) * cos(30度) = (1/2) * √(3)/24.除法:只能应用余弦公式进行计算,即除以某一角的余弦值来使角度相除。
–举例说明:•cos(60度) / cos(30度) = 1/√(3)4. 实际应用•联系实际应用场景,例如使用角的比较与运算解决一个三角形问题;或者试着去解决以下问题:–一段铁棒,一端是x度,另一端是y度,在中间钳制一把夹子,勾出了z度,问夹子的大小是多少度?教学总结•总结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强调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与运算的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参考资料•《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同步课程》。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案标题: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度量角的单位(度)进行比较和运算。
2. 能够比较不同角度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图形中测量角度、判断角的性质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白板、彩色笔、角度测量器、角度模型等。
2.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度图像,如直角、锐角、钝角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角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比较和运算的必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角度的大小和关系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而形成的图形部分。
2. 角的度量: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并解释1度等于360分之1个圆周角。
3. 角的比较: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学生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包括通过直观观察、使用角度模型、使用角度测量器等方法。
4. 角的运算:介绍角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同侧角、邻补角、互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角的运算。
示范与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角度比较和运算的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来判断角的大小和进行角的运算。
2. 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如在图形中测量角度、判断角的性质等。
巩固与拓展:1. 给学生布置一些角度比较和运算的作业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更多关于角度比较和运算的实际应用,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评估与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个别或小组评估,观察学生在角度比较和运算方面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角度比较和运算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拓展他们对角度比较和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角度的应用领域,如航海、建筑等,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教案角的比较和运算
角的比较和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和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角的度量:度、分、秒的换算。
3. 角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4. 角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5. 实际问题:运用角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几何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角的分类、度的换算、角的比较和运算。
2. 难点:角的运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 采用讲授法,讲解角的分类、度的换算、角的比较和运算方法。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角模型、度量工具、几何图形。
2. 教学素材:PPT、案例分析题。
3. 学具:学生角模型、度量工具、练习本。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 讲解角的分类: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角的度量:介绍度、分、秒的换算方法。
4. 角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5. 角的运算:讲解角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知识。
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八、案例分析1. 出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角的运算方法解决。
2.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分类、度的换算、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2. 强调角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十、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角的比较和运算的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角的比较方法和运算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题目包括角的测量、角的比较、角的运算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教师讲解量角器的构造和原理,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量角器的放置、视线与刻度线平行等。
3.角的运算规律:教师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角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并强调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角度不同的卡片,要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卡片上的角度,并进行比较。
9.教学反思方面,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角的存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加强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测量角的准确性。
3.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角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角的定义、分类、性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角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设计一道关于角的运算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过程。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际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2角第2课时+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课时角的比较与运算能比较角的大小。
1. 能够熟练运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 深入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定义来解决问题。
3. 着重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有效方法,并理解角的平分线的精确定义。
难点:能够准确运用几何语言来表达和运用角的平分线的相关性质。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着重强调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导学”模式。
通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显著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进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巧妙地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结合,为学生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掘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情境导入还记得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吗?类似地,你能比较角的大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新知初探探究一角的比较活动1 1.回忆两个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2.直接呈现问题: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之间可以排出大小关系,那么一般的两个角(可能都是锐角)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3.练习,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纸片上任意画一个角,再与小组其他同学所画的角比较一下大小,并按顺序排列。
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通过类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角的比较有两种方法:一是度量法(利用量角器),二是叠合法。
追问1 使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必须注意哪些细节?追问2 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是否相关?小结:(1)度量法;(2)叠合法。
注意:叠合法步骤为①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②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③由两个角的另一边的位置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追问3 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几种?你能用图形和符号表示吗?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如图所示),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
∠AOB<∠A'O'B'∠AOB=∠A'O'B'∠AOB>∠A'O'B'尝试·思考例题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各种角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角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角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及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角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3. 角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分类、比较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角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角的概念和分类。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各种角的大小。
3.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角的运算方法。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角的模型、卡片、黑板、投影仪。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各种角的大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角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巩固练习1. 填空题:判断下列各组角的大小关系,填入“大于”、“小于”或“等于”。
2. 选择题:根据给出的图形,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运用角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角的比较与运算?2. 教师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角的比较与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练习: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九、课堂小结十、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角,进行比较和运算,下周分享给大家。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进行角的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比较与运算方法。
2. 新课:讲解角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引导学生理解角的运算规律。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第一章:角的概念1.1 角的基本定义介绍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非公共部分组成的图形。
强调角的形成:将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形成的图形称为角。
1.2 角的类型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的角。
直角:等于90°的角。
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
第二章:角的比较2.1 角的度量介绍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度数。
2.2 角的比较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观察角的度数或使用量角器进行比较。
强调角的单位:度、分、秒。
第三章:角的运算3.1 角的加法介绍角的基本加法规则: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演示如何将两个角相加: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3.2 角的减法介绍角的基本减法规则: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演示如何将一个角从另一个角中减去:将减去角的度数从被减角的度数中减去,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第四章:角的乘法4.1 角的乘法规则介绍角的乘法规则:角的乘法等于两个角的度数相乘。
强调角的单位在乘法运算中保持一致。
4.2 角的乘法应用演示如何进行角的乘法运算:将两个角的度数相乘,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举例说明角的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的除法5.1 角的除法规则介绍角的除法规则:角的除法等于两个角的度数相除。
强调角的单位在除法运算中保持一致。
5.2 角的除法应用演示如何进行角的除法运算:将一个角的度数除以另一个角的度数,保持角的单位一致。
举例说明角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章:补角与余角6.1 补角的概念介绍补角的概念: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
强调补角的性质:互补的两个角互为补角。
6.2 余角的概念介绍余角的概念: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90°。
强调余角的性质:互余的两个角互为余角。
【教案】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角的大小的含义,会通过观察或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2.知道角的和、差的意义,会用一副三角尺通过和差画出特殊角.3.知道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画一个角的平分线.4.会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2.角平分线的意义,角度的运算.【教学难点】1.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2.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等。
学生:三角尺、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铅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天学生小明和小华各带了一把折扇(如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小明: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出示课件2-3)小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怎样比较∠ABC和∠DEF的大小?(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角的大小与比较教师问1:我们知道,线段可以比较大小,观察下图,说一说谁长谁短?(出示课件5-6)线段长短的比较:学生回答:AB>CD学生回答:AB=CD学生回答:AB<CD教师讲解:线段的和、差:AB=BC+ACBC=AB–ACAC=AB–BC线段中点: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 = BCAC = BC = 1AB2AB = 2 AC = 2 BC教师问2: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出示课件7)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可以用度量法,量角器直接测量出角度再比较大小教师问3: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叠合法。
将两个角放在同一个顶点进行比较。
(出示课件8)教师问4:你能用图形和几何语言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 两个角分别记作∠AOB,∠A'O'B' )教师讲解:教师问5:我们知道,两条线段可以相加,可以相减,那么两个角也可以相加、相减吗?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9)师生一起解答:图中有3个角:∠AOC,∠AOB,∠BOC.它们的关系:∠AOC 是∠AOB 与∠BOC 的和,记作∠AOC = ∠AOB +∠BOC;∠AOB 是∠AOC与∠BOC的差,记作∠AOB = ∠AOC–∠BOC;类似地,∠AOC–∠AOB = .学生回答:∠BOC教师讲解:求角的度数例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53°17′,求∠BOC 的度数.(出示课件1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因为∠AOB 是平角,∠AOB=∠AOC+∠BOC.所以∠BOC=∠AOB–∠AOC=180°–53°17′=179°60′–53°17′=126°43′.易错警示:计算180°–53°17′时,可以向180º 借1º,化为179°60′.教师讲解:角的度数的计算例:把一个周角7 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出示课件15)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360°÷7 = 51°+3°÷7= 51°+180′÷7≈ 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易错警示:计算3°÷7时有余数,可以把度的余数化成分后再除,即3°化为180′.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6)涉及到度、分、秒的角度的加与减,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2.师生互动,探究角平分线的定义动手做一做:在纸上画∠AOB,然后将其剪下来,将其沿经过顶点的线对折,使边OA与OB重合.将角展开,折痕上任取一点记作点C. 如图所示教师问6:类比线段中点的定义,你能在横线上把问题补充完整吗?(出示课件18)∠AOC_____∠COB;∠AOB=_____∠AOC.学生回答:∠AOC=∠COB; ∠AOB=2∠AOC.教师讲解: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OC即为∠AOB的角平分线数学语言: 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所以 ∠AOC =∠BOC = 1 2∠AOB ,∠AOB =2∠BOC =2∠AOC.考点1:利用角平分线求角的度数例: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的平分线.(出示课件20-22)(1) 如果∠AOC=80°,那么∠BOC 是多少度?(2) 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 是多少度?(3) 如果∠AOE=140°, ∠COD=30°,那么∠AOB 是多少度?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 因为 OB 平分∠AOC ,∠AOC=80°,所以 ∠BOC= 21 ∠AOC= 21×80°=40°.(2)解:因为OB 平分∠AOC ,所以 ∠BOC=∠AOB = 40°.因为OD 平分∠COE ,所以∠COD=∠DOE = 30°,所以∠BOD =∠BOC+∠COD = 40°+30°= 70°.(3)解:因为∠COD=30°,OD 平分∠COE ,所以∠COE=2∠COD=60°,所以∠AOC=∠AOE –∠COE=140°– 60°= 80°.又因为OB 平分∠AOC ,所以∠AOB= 21 ∠AOC= 21 ×80°= 40°. 考点2:利用比例或倍分求角的度数例:如图,已知∠AOB=40°,自O 点引射线OC ,若∠AOC :∠COB= 2:3.求OC 与∠AOB 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出示课件25)解: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图,在∠内部,平分∠,设∠AOC=2x,∠COB=3x,因为∠AOB=40°,所以2x+3x=40°,得x=8°,所以∠AOC=2x=2×8°=16°.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所以∠COD=∠AOD–∠AOC=20°–16°=4°.②如图,OC在∠AOB外部,OD平分∠AOB,(出示课件26)所以设∠AOC=2x,∠COB=3x,因为∠AOB=40°,所以3x–2x=40°,得x=40°,所以∠AOC=2x=2×40°=80°,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所以∠COD=∠AOC+∠AOD=80°+20°=100°.所以OC与∠AOB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4°或100°.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7)涉及到角度的计算时,除常规的和差倍分计算外,通常还需运用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9-36)1.已知∠MON=40°,∠NOP=15°,则∠MOP等于( )A.55°B.25°C.55°或25° D.50°2.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比∠2大40°,则∠2的度数是( )A.25°B.40°C.50°D.65°3.如图,过直线AB上一点O作射线OC,∠BOC=29°18′,则∠AOC的度数为_______ .4.计算:86°23′12″–67°36′50″=_________.5.如图,∠AOB=170°,∠AOC =∠BOD=90°,求∠COD的度数.6.计算:(1)15°24′×5;(2)31°42′÷5.7.如图,已知∠AOC=60°,∠BOD=90°,∠AOB是∠DOC的3倍,求∠AOB的度数.8.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 求∠EOD的度数;(2) 若∠BOC=90°,求∠AOE的度数.参考答案:1.C2.A3.150°42′解析:因为∠BOC=29°18′,所以∠AOC的度数为180°–29°18′=150°42′.4.18°46′22″解析: 86°23′12″–67°36′50″= 86°22′72″–67°36′50″= 85°82′72″–67°36′50″= (85–67)°(82–36)′(72–50)″=18°46′22″.5.解:因为∠BOC =∠AOB–∠AOC=170°–90°=80°,所以∠COD=∠BOD –∠BOC=90°–80°=10°.6.解:(1)15°24′×5=75°120′=77°;(2)31°42′÷5=6°+1°42′÷5=6°+102′÷5=6°+20′+2′÷5=6°20′+120″÷5=6°20′+24″=6°20′24″.7.解:设∠COD=x ,因为∠AOC=60°,∠BOD=90°,所以∠AOD=60°–x ,所以∠AOB=90°+60°–x=150°–x ,因为∠AOB 是∠DOC 的3倍,所以150°–x=3x ,解得x=37.5°,所以∠AOB=3×37.5°=112.5°.8.解:(1)因为∠AOB =120°,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所以∠EOD =∠DOC +∠EOC= 21(∠BOC +∠AOC )= 21∠AOB = 21×120°=60°.(2)解:因为∠AOB =120°,∠BOC =90°,所以∠AOC =120°–90°=30°.因为OE 平分∠AOC ,所以∠AOE =21∠AOC =21×30°=15°.(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2.角的计算(1)利用角平分线;(2)利用角的比例或倍分.(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4.3.3)的相关内容。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课题 6.3.2 第1课时角的比较与运算授课人素养目标1.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的和、差.2.会利用三角尺拼角,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加减运算.教学难点含度、分、秒的角度的和、差运算.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引入】有一天李明和王芳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学习完今天这节课,大家就能轻松找到答案了!【教学建议】教师可准备好道具,现场示范,让学生有更生动的认识.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活动二:实践探究,获取新知探究点1角的大小比较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能得出哪些比较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教学建议】(1)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回顾用量角器进行度设计意图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探究角(1)现有如图两个角∠1和∠2,请你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得到∠1=55°,∠2=40°.因为55°>40°,所以∠1>∠2.(2)下面是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所得到的不同情况,请你结合图形,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对应训练】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AOB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④(填序号).①∠AOB<∠AOD;②∠BOC<∠AOB;③∠COD<∠AOD;④∠AOB<∠AOC.解析:根据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误..问题1(教材P173思考)类比两条线段的和与差,你能结合右图说明什么是两个角的和与差吗?教师总结:共顶点的几个角,可进行加减.问题2(教材P173探究)参考下图,借助一副三角尺的角,结合角的和、差运算,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列表总结:教材P174练习第1,2题.例(教材P174例2)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17′,求∠BOC的度数.分析:AB是直线,∠AOB是平角,∠BOC与∠AOC的和是∠AOB.解:由题意可知,∠AOB是平角,∠AOB=∠AOC+∠BOC,所以∠BOC=∠AOB-∠AOC=180°-53°17′=126°43′.【对应训练】教材P174练习第3题.运算.【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2.借助三角尺利用角的和、差可以画出哪些角?3.如何进行度、分、秒的加、减运算?【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178习题6.3第2(5),3(3),9题。
人教版数学七上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4.增加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角的比较与运算的理解。
5.课后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根据今天的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在课堂总结时强调了角的比较与运算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解决实际பைடு நூலக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但从学生的提问来看,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巩固。
1.加强度、分、秒之间换算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换算方法。
2.课堂教学中,多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举例:
-难点突破:通过使用图形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角度换算的实际意义。
-比较技巧:教授学生使用直尺或量角器辅助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及通过角的度数直接比较。
-补角理解:通过具体图形,展示补角的概念,并用具体数字进行讲解,如180度减去一个角的度数得到其补角。
-运算应用:设计实际应用题,如“一个角度为75度,求其补角;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50度和60度,求它们的和与差”,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和度量单位。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围成的图形部分。角的度量单位有度、分、秒,它们之间的换算是60进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进行角的比较和运算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度数,我们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并且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如分割图形或计算角度总和,我们需要进行角的运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的度量和运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角度的换算,我会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3 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4.3《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用一副三角板画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角平分线的意义,进一步训练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几何识图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实物演示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这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难点:几何识图能力以及用几何语言书写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准备:1.以生活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孩子思考。
2.复习线段的比较,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等有关知识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文艺演出时,小明和小红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小明: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形成的角也大一些. 小红:我的折扇扇骨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形成的角也大一些.你赞同谁的说法呢?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设计意图:以生活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孩子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动力。
2.复习:线段的比较方法(1)“数”出发,通过度量长度进行数值大小比较(2)从“形”出发,利用线段叠合的方法(随机抽查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答案)设计意图:回顾线段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为新课做铺垫.3.探索角的比较大小方法请同学们任意画出两个角、或任意剪出两个角比较一下,并讨论比较的方法:(1)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两个角的度数,通过度数大小来判断两个角的大小.使用量角器的步骤:对中,重合,读数(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使用量角器的步骤与)(2)叠合法叠合时一定要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通过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学生讨论得出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教师展示答案)解决课前的例题,并比较角的大小,总结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无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c.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角的度量,进行度、分、秒之间的换算练习。
d.课堂练习:角的和差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e.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作业布置:
a.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b.观察生活中角的实例,进行角的度量与运算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量角器使用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1.强化基础知识,特别是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设计更多具有实际情境的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1.知识点: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和差运算。
2.教材内容:
a.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b.角的度量:度、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c.角的和差运算:角的加法、减法,以及其性质和规律。
a.利用直观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b.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判断角度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比较与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角的大小或进行角的运算的情况?”(举例:比如在制作风筝时,如何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奥秘。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案标题: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和性质。
2. 掌握角的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3. 学会角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1. 角的定义和性质。
2. 角的比较方法。
3. 角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 角的比较方法的灵活应用。
2. 角的加减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呈现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
2. 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性质,复习相关知识。
二、角的比较(15分钟)1. 角的比较方法:a. 角的大小关系:利用量角器或直尺对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b. 角的度数比较:利用度数的大小进行角的比较。
2. 给出一些角的比较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引导学生总结角的比较方法和技巧。
三、角的运算(20分钟)1. 角的加法运算:a. 角的度数相加: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新的角的度数。
b. 角的边相加:将两个角的边相加得到新的角的边。
2. 角的减法运算:a. 角的度数相减: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减得到新的角的度数。
b. 角的边相减:将两个角的边相减得到新的角的边。
3. 给出一些角的加减运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4. 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加减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些角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索角的比较与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角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角的乘法运算,并进行相关练习和讨论。
2. 角的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应用拓展,如角的测量、角的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比较各类角(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2)学会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掌握角的加减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会用图形软件(如几何画板)绘制各类角,并进行角的运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各类角的概念及识别。
(2)角的大小的度量方法。
(3)角的加减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角的大小比较。
(2)角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类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
(2)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吗?2. 探究与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践操作:(1)学生用量角器测量教材中的各类角,并记录结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利用图形软件(如几何画板)绘制各类角,并进行角的运算。
3. 收集生活中的角,进行观察和分类。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利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角的大小,提高动手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角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2. 探究与交流:分组讨论,总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3. 实践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关键:从动手操作过程中,认识角的大小关系,•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及认识角平分线.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比较下列两条线段,你有什么方法?_______ __________
O
B
A
D
B
O
C
C A
2. 如何定义角?度量角的单位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 探索发现
活动一:请同学们任意画出一个角、或任意剪出一个角比较一下大小,并讨论你们的比较方法:
(一) 探索角的大小的方法:(1)度量法 (2)叠合法 活动二:观察得新知:
问题:1、图中有几个角?怎么表示? 2、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用几何语言如何表达? (二) 角的运算:
∠AOC 、∠AOB 、∠BOC 和差关系?
(三) 学而时习之:用心填一填:
∠AOC _____∠AOB 、∠BOC ______∠BOD ∠AOC =∠AOB + ∠ __ ∠BOD = ∠COD+ ∠ __ ∠AOC= ∠AOD -∠ __ ∠BOD= ∠ __ -∠ __ 活动三:
借助一幅三角板,你能画出15°,75°的角吗?你还能画出其它的角吗?
(四) 分层练习,形成能力
A
C B
D
C
B
A
O
O
A
C
B
O
看图填空:
1)、如图(1)若∠AOC=32°,∠BOC=43°则∠AOB= ______ 若已知 ∠AOB = 68 °,∠BOC=40°则∠AOC= ______ 2)如图(2)若∠AOC=90°, ∠BOD=90°那么图中相等的
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动手做一做
将你手中的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折痕把这个角分成的两部分是什么图形,你发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角平公线的定义: 2.类似的三等分线:
(五) 细心想一想,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 若OB 是∠AOC 的平分线, 那么∠AOB =∠ __ ∠AOC =2∠AOB =2∠ __
∠AOB = ∠ __ = 2
1
∠ __
2)若OB 是∠AOC 的平分线,OC 是∠BOD 的平分线,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相等的角?
3)若∠AOC =∠BOC ,则OC 一定是角平分线吗?
D
A B
E
C
F
O A
C
B
O
E
三、大显身手:
1. 如图(如图1),OB 是∠AOC 的平分线, OE 是∠COD 的平分线,
(1)若∠AOC =50°, ∠COD =80°,那么∠BOE 是多少度? (2)若∠AOD =130°, 那么∠BOE 是多少度? (3)若∠BOE =60°, 那么∠AOD 是多少度?
2. 已知O 为直线AB 上一点,OE 平分∠AOC ,OF 平分 ∠COB,求∠EOF 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2、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3、角平分线 五、作业
P139 复习巩固4,5,6,9 思考题:(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