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王某矫治案例

合集下载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利用中心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张某走出自卑阴影的案例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利用中心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张某走出自卑阴影的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张某体格壮硕,性格内向腼腆,形成强烈反差。

入所一年来,他积极配合民警工作,服从管理,但沉默寡言,在组里也默默无语,常常受到组里其他戒毒人员的欺负,多数时候忍气吞声。

近期,他和班组长起了争执,整个人彻底崩溃,身体僵硬、情绪紧张、满头大汗,处于应激状态。

矛盾解除后,张某状态一直无法恢复平静,在心理专职民警的帮助下才得以缓解。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张某,男,30岁,大专文化。

毕业后,父亲帮他安排了工作。

原本在别人眼中张某是很幸运的人,一切都很顺利,但他很难开心起来。

张某是个极度自卑的人。

他的父亲整日酗酒,对他非常严厉。

张某的童年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有很大关系。

他从小在家就不敢大声说话,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对父亲充满了恐惧。

到了上学期间,碰到领导、老师心砰砰直跳,遇到性格强势的同学欺负他,也是默不作声,无任何反抗情绪。

工作后,张某依然没有走出父亲的阴影。

因为工作是父亲安排的,他对父亲一直是言听计从。

时间久了,压抑的状态得不到良性释放,最终张某误入歧途,沾染上了毒瘾。

二、方案制定(一)问题探索阶段咨询师根据张某起冲突的事件为切入点,与他进行交流谈话,挖掘情绪变化的根源。

张某认为,自己性格懦弱,但不和任何人发生冲突,也很少与人交流。

常常招到别人的冷眼,组里的人也欺负他。

内心很气愤,但性格软弱的他,总是下意识的选择忍气吞声。

这次与班组长起冲突,也是积怨已久,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再不爆发自己就要疯掉了。

咨询师抚平张某情绪的同时,在张某的表述中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案主自幼性格孤僻,人际关系较差。

问题持续时间长,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具体表现为:1、自我心理暗示。

童年的成长经历给案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与普通孩子的不同,总觉得别人瞧不起他。

2、有一定社交障碍。

案主平时不与人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在人多的场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人交流时表现出胆怯和畏缩。

3、实践能力较差。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帮助戒毒人员蔡某走出偏执心理误区的心理矫治案例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帮助戒毒人员蔡某走出偏执心理误区的心理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蔡某,男,55岁,未婚,初中文化。

与本大队另一名戒毒人员程某认识,两人入所之前关系较好,蔡某用微信转账一百元给程某,让其代买毒品,在这次买毒品过程中程某、蔡某接连被抓。

入所后,蔡某多次以此事为借口,向程某索要财物,并对程某辱骂甚至动手打人,程某一直忍让,蔡某变本加厉。

2021年12月26日,蔡某在习艺劳动现场用劳动工具从背后偷袭程某,导致程某面部受伤,缝合两针。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分析蔡某认为自己用微信转帐给程某一百元,但是程某并没有买来毒品,始终认为程某欠自己钱,向程某索要,但程某认为钱被转账到上家,并不在自己手里,况且现在在戒毒所里面也没有钱。

同时,蔡某认为自己被抓获是程某供出的。

入年后半年左右,蔡某母亲去世。

蔡某由此认为现成一切的结果都是程某造成的,对程某产生了极大的怨恨,并且愈演愈烈,最终发生了伤人的恶性事件。

(二)调查情况通过询问程某以及熟悉案情的其他戒毒人员得到以下反映:蔡某平时极少与人交流,为人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与人交往过程中从来不吃亏,集体劳动中一点都不愿意多付出,分发物品时,总是觉得给自己的少。

程某反映,自己被抓后,民警正在问询案情时,蔡某给他打电话来,因此暴露蔡某。

生产线上反映,蔡某经常与他人发生小摩擦,而且蔡某都认为是其他人的错,他自己没有任何错误。

(三)诊断结果蔡某性格内向,自私自利,人际关系紧张,文化水平偏低,认知能力差,人生的不成功也造成了他的自闭和自卑,一次偶然的机会染上毒品让他深陷毒品世界无法自戒,多年的吸毒历史让自己和家庭各个方面越来越差,心理落差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现在的偏执心理。

(四)咨询方案根据蔡某表现出的症状、自述特征和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心理咨询师判断其心理存在异常,并且这种异常心理主要由认知方面的因素引起,时间持续比较长。

决定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旨在减轻或消除其症状;第二阶段采用以人格矫正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旨在改变其人格,帮助他建立正确认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正常的认知和思维,逐渐改变最后达到彻底治疗。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案例:李四的戒毒之路一、背景信息李四,男,32岁,已婚,有一个5岁的孩子。

2017年初,因为长期吸毒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被家人送至本市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

经过一年的戒毒治疗,李四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在戒毒所外的生活仍然充满挑战。

为了帮助李四更好地融入社会,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他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

二、教育矫治过程心理辅导戒毒所的心理医生为李四提供了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教授他一些应对方法。

同时,心理医生还定期与李四进行电话沟通,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李四提供了一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等,旨在帮助李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

在培训过程中,李四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戒毒所社工协助李四联系到了一些志愿者组织和企业,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支持。

这些组织和企业为李四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逐步融入社会。

同时,社工还鼓励李四参加社区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增加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与康复戒毒所与李四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他们反馈李四的戒毒进展和生活状况。

家庭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支撑,戒毒所希望通过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李四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此外,戒毒所还为李四的家庭成员提供了心理支持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李四的戒毒工作。

三、成效评估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四在戒毒所的教育和矫治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恢复,心理状况也有所改善。

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李四学会了计算机操作和烹饪技能,并在社区康复中心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李四逐渐适应了社会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

四、总结本案例展示了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社区康复中心和家庭的支持下,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措施,逐步实现戒毒和康复的过程。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一:加拿大温哥华市的毒品依赖教育矫治项目背景温哥华市是加拿大西海岸的一个大城市,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毒品问题。

毒品滥用导致了社会治安问题的恶化、家庭破裂和个人健康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温哥华市政府决定实施毒品依赖教育矫治项目,通过教育和康复帮助戒除毒瘾者。

过程1.筛选参与者:项目首先筛选出有意愿戒除毒瘾并具备一定稳定性和自控能力的毒品依赖者作为参与者。

2.戒毒计划制定:为每位参与者制定个性化的戒毒计划,包括戒断药物使用、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内容。

根据不同程度的毒瘾和个人情况,制定不同时间长度的计划。

3.我们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参与者了解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原因,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他们建立戒毒的信心。

4.提供戒断药物:对于一些严重依赖毒品的参与者,我们会提供戒断药物辅助戒毒过程,并在适当的时候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用。

5.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为了帮助参与者在戒毒后能够重新融入社会,项目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培训,并通过项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实现就业。

结果1.母婴保健中心员工玛丽亚(化名)是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

她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滥用毒品,导致了她的家庭破裂和失去工作。

通过参与项目,玛丽亚成功戒除了毒瘾,并接受了心理辅导来解决她对药物的依赖问题。

她还参加了厨师培训课程,并在一家餐厅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现在,玛丽亚已经恢复了自信,重新建立了与家人的联系,并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2.参与者杰克(化名)在参加项目之前长期滥用海洛因。

他面临着丧失家庭和工作的风险。

通过项目的帮助,杰克戒除了毒瘾,并接受了心理辅导来解决他的依赖问题。

他还参加了焊接培训课程,并在一家制造公司找到了工作。

现在,杰克生活稳定,恢复了与家人的关系,并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启示1.个性化计划:每个参与者都有不同程度和原因的毒瘾问题,制定个性化计划是帮助他们成功戒除毒瘾的重要一环。

司法部发布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指导案例

司法部发布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指导案例

司法部发布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指导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司法部,司法部,司法部•【公布日期】2024.07.04•【分类】其他正文司法部发布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指导案例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发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关心关爱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对新时代青少年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做好青少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戒毒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做好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工作,坚持“科学戒治毒瘾”和“毒品预防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近日,围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这一主题,司法部发布6篇指导案例。

这些案例分别是“未成年戒毒人员刘某的教育矫治案例”“开展动感蹦床训练提升戒毒人员体质的康复训练案例”“十六年接续照管青年戒毒康复人员彭某保持操守的案例”“帮助自愿戒毒人员赵某戒断毒瘾保持操守五年的案例”“运用‘红罂’品牌提升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效果的案例”和“运用线上直播形式向青少年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的案例”。

此次发布的案例,是从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9500余个戒毒案例中挑选出来的,分别来自安徽、广东、广西、山西、福建、北京等6个省份,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综合运用多种教育矫治方法促进未成年戒毒人员身心康复。

案例一中,安徽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针对未成年戒毒人员心理不成熟、认知能力差等特点,运用多种矫治方法,帮助未成年戒毒人员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正确认知,激发戒毒动机,塑造积极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是渐进式动感蹦床训练打造运动康复新模式。

案例二中,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引入小蹦床运动项目,通过分级分段开展训练,有效提升戒毒人员的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在科学戒毒道路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我一直在做戒毒教育矫治工作,我最近接手了一个叫做小明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年轻的男人,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吸毒,最近被逮捕后,法院给他下了一道戒毒令,必须接受长期的戒毒教育矫治。

起初,小明很不开心,他不愿意接受治疗,认为他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认识到了他的抵制心理,于是开始与他交流,向他展示毒品的危害性,以及间接影响到他身边的所有人和事物。

在不断的沟通和教育中,小明开始慢慢的打开心扉,愿意与我交流,说明他对毒瘾的恐惧和自己曾经的内心矛盾感。

在这些谈话中,我告诉他,为了戒毒,首先要摆脱自己内心的误解和坚持看待改变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困境。

同时,我也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和成功戒毒。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给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技能,帮助他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和压力,并鼓励他寻找共同点,培养新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摆脱毒品的束缚。

在每次辅导时,我都要求他积极参与,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找到身边的支持和帮助。

我帮助他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需要坚持毒品治疗计划,并让自己不断受到支持和社会关爱。

在一年多的矫治过程中,小明进步很大,他有了一些新的爱好和朋友,他的生活方式得到巨大的改善。

他现在更加注意健康饮食,定期锻炼身体。

他还接触到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和社区,使之成为他的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最近,小明完成了戒毒计划,他重获新生,他对未来有了充满希望的眼光。

他成功地走出了逝去的日子,没有屈服于毒瘾的诱惑,而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保障和内心的坚定。

这个案例让我更加坚信,性格和意志力是很重要的,但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坚定不移的治疗计划才能使戒毒治疗变得成功。

只有在社会和治疗界的全力支持和关注下,我们才能帮助那些陷入毒瘾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重拾新的生命。

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

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

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社区戒毒是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来对毒品成瘾者进行戒毒治疗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个案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能够帮助毒品成瘾者重建信心,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最终实现戒毒治疗的效果。

个案管理一般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整合医疗、心理治疗、社会工作等多种资源,对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社会适应等问题给予指导和辅助。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案例,体现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

案例一:张某,男性,25岁,初次涉毒,轻度成瘾。

通过基础体检和心理测试,发现他生理状况较好,但精神状态极度疲劳,容易发脾气,且缺乏自控能力。

个案管理团队为他设计了行为治疗和口腔药物替代治疗,同时呈现心理训练,帮助他规范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案例二:王某,女性,30岁,慢性吸毒成瘾。

她曾多次在康复中心受过治疗,但总是反反复复。

个案管理团队通过系统评估发现,她的问题在于缺乏生活、职业和家庭支持。

团队采用家访和社区资源整合的方式,协助她寻找就业机会和家庭关系重建,同时提供身心康复训练。

案例三:李某,男性,40岁,严重毒瘾,患有精神疾病和结核病等多种疾病。

在他接受治疗的初期,由于身体状况极度不稳定,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医院治疗。

个案管理团队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安排专人护理和医疗照顾。

通过个案管理的细致治疗,李某逐渐恢复了稳定的身体状况,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最终实现戒毒治疗的目标。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能够针对每个毒品成瘾者的特定情况,制定出专业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治愈机会。

因此,社区戒毒机构应继续推广和完善个案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服务毒品成瘾者。

在个案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家庭状况等多个层面,以便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二是采取多学科、多专业的治疗方式,整合医疗、心理、社会工作等多种资源,提高治疗效果和个体化的康复效果。

实验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运用“七步工作法”帮助后续照管人员王某重建生活信心的案例

实验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运用“七步工作法”帮助后续照管人员王某重建生活信心的案例

【案例背景】为进一步加大衔接帮扶工作探索力度,发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专业优势,延伸矫治手臂,提升解戒人员操守保持率、降低复吸率,天津市戒毒管理局依托各区海河阳光爱心家园成立社戒社康指导站并派驻民警,对解戒人员开展后续照管工作。

【案例基本情况】后续照管人员王某,44岁,小学文化,离异,农村居住,无正当职业,育有一子,母亲长期卧病在床。

王某曾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因长期跑长途身心疲惫,后听损友蛊惑说冰毒可以提神,自此王某染上毒瘾,一发不可收拾,把家底全部花光,为了筹集毒资,他把房屋、车辆全部变卖,亲戚朋友被借了一遍又一遍,妻子与其离婚,亲戚朋友都躲着他。

2019年11月,王某因吸毒被责令强制隔离戒毒,2021年11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到户籍所在地执行社区康复。

王某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工作人员态度极为恶劣,开口就骂,完全不配合工作。

通过谈话得知王某担心自己吸毒影响到儿子就业;担心家人和亲戚朋友责怪、疏远他,为此背负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思想压力骤增,心理上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变得敏感、易怒、沉默消极。

【方案制定】宝坻大队派驻民警和工作站禁毒专干召开了专题联席会议,针对王某的现实表现进行了综合研判,并制定教育矫治方案。

宝坻派驻大队充分发挥队建制优势,将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总结出来的先进工作范法灵活运用到后续照管工作上,使用“看、问、谈、解、讲、管、帮”七步工作法对其进行教育矫治:通过观察王某心理状态、询问现实情况、开展谈心谈话、纾解不良情绪、讲解毒品危害、加强管控监督、净化朋友圈、帮助重建家庭支持系统等措施,使其坚定戒治信心,努力回归社会,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方案实施】(一)看。

通过首次接触,派驻民警观察到王某表现出紧张、焦虑、自责的心理,对周边环境变化和交谈内容非常敏感,派驻民警为缓解其紧张情绪,向其耐心讲解了后续照管政策,使其明白后续照管的意义是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派驻民警是帮助他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使其放下戒备心理,并积极配合派驻民警的工作。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的领域。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必须进行有效的教育矫治工作。

本文将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个案,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个案背景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中,个案是非常重要的。

个案是指对某一戒毒人员的独立研究和评估,以了解其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

在本个案中,我们将以张某(化名)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张某是一个36岁的男性,长期吸毒导致身体虚弱,社会关系破裂,失去工作,并且无法独立生活。

他的毒瘾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他被送入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治疗。

三、个案分析1. 毒瘾程度评估张某的毒瘾程度属于重度,他已经有多年吸毒史,并且无法自行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需要我们制定一套更为严格的戒毒治疗计划,以帮助他戒除毒瘾。

2. 家庭背景评估张某的家庭背景并不稳定,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对他的疏于教导,缺少亲情和爱的关怀。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依赖毒品来填补内心空虚。

3. 社会环境评估张某的社会环境也属于不良,他曾经与毒贩有过交往,社交圈子中多为瘾君子和违法分子。

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使得他更难脱离毒品的诱惑。

在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四、教育矫治策略在制定张某的教育矫治计划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到他的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并制定一系列的教育矫治策略。

下面是一些建议:1. 戒毒治疗程序:采用系统的戒毒治疗程序,包括身体戒毒、心理矫治、社会适应等环节,逐步减少对毒品的依赖。

2. 心理支持:提供持续而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他解决内心的问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对毒品的渴望。

3. 社区重建:帮助张某重新融入社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避免再次陷入不良的社交圈子。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指对吸毒成瘾者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通过一个个案,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二、个案介绍1. 个案背景李某,男,30岁,吸毒成瘾者,曾多次因吸毒被警方处罚。

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无助,希望能够戒毒并重新开始一段健康的生活。

2. 个案分析李某的吸毒问题源于他的朋友圈子,他的朋友们都是吸毒者,他们之间的交往导致了他的毒瘾加重。

此外,李某也存在心理问题,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和无助,吸毒成为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三、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方法1. 个案评估在进行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个案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个案的吸毒情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网络等,为后续的矫治工作提供依据。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吸毒史的详细记录 - 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了解 - 心理评估,包括对个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 社会支持网络的评估,包括个案的家庭、朋友、社区等资源2. 戒毒计划制定根据个案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戒毒计划。

戒毒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戒毒方法选择,如冷静戒毒、替代疗法等 - 戒毒时间安排,包括戒毒期限和戒毒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 - 心理支持方案,如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 - 社会支持方案,如家庭支持、社区帮助等3. 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是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的危害,改变他们的吸毒观念和行为。

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提供毒品知识教育,让戒毒人员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 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 - 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戒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 组织戒毒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4. 后续跟踪和支持戒毒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戒毒人员需要长期的支持和跟踪。

在戒毒结束后,应继续关注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针对疑病戒毒人员刘某某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针对疑病戒毒人员刘某某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刘某某,现年32岁,初中学历,家中父母健在,有一个哥哥。

该戒毒人员学习成绩差,很早便辍学走入社会,经熟人介绍去缅甸打工。

因好逸恶劳想赚快钱,加入当地黑社会后在赌场当保安。

受周围环境影响吸食海洛因,染上毒瘾。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刘某某收入大减,并感觉身体每况愈下,打算改邪归正回国干些小生意。

但毒瘾难戒,回国不到3个月就开始复吸,被禹州市公安局抓获后移送到河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刘某某入所后表现较好,从未和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过矛盾。

近期因首次诊断评估不合格,按规定不能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情绪不稳,顶撞管教民警。

事后推说身体不舒服,胸口闷,拒不参加教育戒治活动,不配合大队的管理和戒治工作。

【案例基本情况】刘某某服药后,向民警反应自己四肢肿胀,手脚无力,全身上下,从里到外哪都不舒服。

多次向民警诉说,自己一个健康人被搞成了一个病人,来戒毒所戒毒得不偿失。

管教民警带刘某某去所医院进行体检。

经心电图、彩超检查后,未发现心脏有器质性病变,认为刘某某身体健康,建议进行心理疏导。

面对刘某某的情况,大队联合所医院和心理矫治中心,制定教育矫治计划。

心理矫治中心咨询师认为,刘某某目前状况和焦虑引发的躯体症状类似。

但所内医疗条件,无法彻底排除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也不了解刘某某的心理状态,现阶段应以确认刘某某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为工作重点,待相关信息收集齐全后再制定教育矫治计划。

【信息收集阶段】一、为进一步准确掌握该戒毒人员身体状况,场所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难,为刘某某办理离所就医手续,带领其到许昌市定点三甲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经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也未发现其自述的其它方面疾病。

二、向刘某某同班戒毒人员询问情况,同班戒毒人员反馈其平日好自吹自擂,自高自大,自认为和民警关系好,肯定能提前解除。

首次诊断评估结果不合格后,有不少戒毒人员对其冷嘲热讽,刘某某感到很没面子,消沉了几天。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帮助戒毒人员罗某改善不良习惯积极参与戒治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帮助戒毒人员罗某改善不良习惯积极参与戒治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罗某,男,2001年5月生,初中文化程度,无业人员。

罗某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

由于年幼无知,罗某经常逃学打架,最后被学校开除出校园。

后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兄弟”,年仅17岁的罗某在这些兄弟们的怂恿下尝试了麻黄素后吸毒成瘾,为了毒资不断的跟爷爷奶奶骗钱,发展到后来的偷窃。

在19岁的时候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案例基本情况】(一)个案分析年少的罗某在戒毒所因对严格的管理不习惯以及对毒品的心瘾仍然存在,对戒治活动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他情绪暴躁、一言不合就握紧拳头,让其他戒毒人员难以亲近,同时也让管教的警察头疼不已。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时,因不满监督岗的管理与其发生了口角,在管教警察的及时制止下,才避免发生斗殴。

针对罗某的这些情况,管教警察召开了集体研判会,并在会上对罗某生活经历进行了梳理和了解,对他的性格和行为做了仔细的分析,认为罗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缺少安全感,由于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喜欢做出格的事情,博得他人关注。

其次是法律意识淡薄,由于交友不慎深受社会青年的影响,导致他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有暴力倾向,由于在社会上游荡的时间较长,所谓的哥们义气比较重,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往往只会想到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二)戒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基于对罗某情况的客观分析,大队研究并为罗某制定了戒治方案:第一是打破罗某的防备心理,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第二,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助其认清是非,辨明善恶丑美。

第三,加强文化法律知识和毒品常识的教育,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毒品对自己以及社会、家庭的危害。

具体的戒治方案实施如下:1.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基础,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罗某与其他戒毒人员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年龄小,不善于沟通,针对这个特点,为了改善他与警察的关系,大队安排了一名新入职的年轻警察作为他的管教警察,该警察善于与人交流并年龄和罗某比较接近,通过多次的聊天发现罗某的兴趣爱好是打篮球,根据罗某的兴趣爱好,责任警官与他分享了关于篮球的各种球星以及各种NBA赛事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拉近了与罗某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下一步消除隔阂,打开心扉,奠定了基础。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缓解王某一般心理问题的教育矫治案例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缓解王某一般心理问题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共同发展起来的。

SFBT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的是现在和未来,而不像传统的心理治疗那样注重探讨过去。

相较于探讨问题的成因,治疗师更关注的是问题解决的可能性、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而不是尝试去探讨理解来访者的问题本身。

每个问题都有多种解决的方法,但适用于某一个体的方法并不通用,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来访者将为自己来选择希望达成的目标。

求助者:王某,男,43岁,小学三年级文化,是戒毒所一大队的一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无固定职业,因吸毒被拘留过4次。

本次因烫吸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二年,以前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

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先天性脑瘫。

入所体检未见异常,自述健康,无精神病史,无遗传史。

【案例基本情况】(一)事件诱因王某自述不喜身处人多的环境,会导致情绪起伏不定,较难和同戒人员相处,总感觉被其他人针对,习艺生产时也经常因为任务分配与同戒人员发生矛盾,被干警批评教育时又会诱发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当日胃口和睡眠质量,自己也表示自己讲话做事存在问题,但无法自控。

(二)资料收集1.心理测评情况:EPQ:P,70;E,45;N,65;L,45精神质-情绪不稳定。

SCL-90:入所测查,总分213,阳性项目数33,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它项>2。

评估测查,正常。

2.自述和个人陈述:我现在已经进来一年多了,连个能好好说话的人也没有。

到这来后也不知道这边的评估怎么做,心里特别着急。

3.观察和他人反映:身体状态良好,社会功能完好,表情正常,脸上有红斑。

干警反映:该戒毒人员情绪低迷,与同戒人员关系较差,对在这里戒治有抵触情绪,言语激烈,思路清晰。

社区矫正案件总结

社区矫正案件总结

社区矫正案件总结概述社区矫正是对一些刑罚较轻的犯罪分子进行非监禁的一种处罚方式。

这种方式将罪犯安置在社区中进行矫正,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刑罚方式,能够减轻监狱系统的负担并为犯罪分子的改造提供更好的环境。

本文将总结几个典型的社区矫正案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进一步了解社区矫正的效果和影响。

案例一:小偷张某张某是一名以扒窃为生的小偷,年龄约30岁。

他在社区矫正期间被安置在一所刑事矫正中心,并接受了一系列的矫正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

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张某的改变是显著的。

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犯罪行为感到深深的懊悔。

心理咨询帮助他解决了一部分内心的问题,职业培训使他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

在社区矫正期结束后,张某重新融入社会,并找到了一份正当工作。

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与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社区矫正在他的案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他有机会重新开始。

案例二:吸毒者刘某刘某是一名长期吸毒的犯罪分子,年龄约40岁。

他因涉嫌吸毒被判处社区矫正。

刘某在社区矫正期间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康复计划。

在一开始的几个月里,刘某对戒毒计划持有怀疑和抵抗的态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吸毒对他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他逐渐接受了戒毒治疗,并积极参与康复计划中的各种活动和训练。

社区矫正对刘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在治疗过程中恢复了身体健康,并逐渐找回了自信。

在社区矫正期结束后,刘某决定继续留在社区,并成为一名康复辅导员,帮助其他吸毒者戒毒。

案例三:家暴施暴者王某王某是一名家暴施暴者,曾经多次对妻子实施暴力行为。

他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处社区矫正,并接受了家庭暴力矫治计划。

在社区矫正期间,王某被安置在一所专门的庇护所,接受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培训。

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

他在庇护所的辅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家庭成员,并理解了家庭暴力的破坏性。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戒毒人员荣某的心理矫治案例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戒毒人员荣某的心理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荣某,男,49岁,小学文化,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属“三进宫”人员。

荣某因常年吸食毒品给家人在情感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家人多次劝其戒毒,但均未能奏效,家人对其产生信任危机,无奈之下,妻子报警举报他吸毒,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在入所后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以致产生了心理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生活和戒治学习。

【案例基本情况】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一)入所后表现。

情绪低落,烦躁,睡眠质量差,与同组戒毒人员交谈甚少。

(二)问题产生原因。

该戒毒人员是因妻子报警举报其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的。

妻子一直隐瞒举报他吸毒这一情况,使他被公安机关投送至戒毒场所强制戒毒,这件事情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因此在入所后,其内心苦闷,情绪低落,矛盾的心理反复纠缠,使其难于融入戒治环境,影响了正常的戒治生活和学习,管教民警发现后,主动介入开展心理帮助。

(三)本人自述。

我现在很烦恼,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我和妻子的关系。

一方面,我和妻子婚后感情一直很好,育由一个儿子,家庭关系还算稳定,我也认识到自己吸毒有错,这么多年一直让妻子和孩子们担惊受怕,过不上幸福的生活,对他们很是愧疚,一直想着弥补他们;另一方面,我又很恨我的妻子,就是因为她,导致我现在被关在强戒所里,失去自由。

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事,可是妻子就是个狠心的人,自己报警抓我,我觉得自己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我都不知道她是什么居心!让我很伤心!也让我很恨她!现在我真的很希望能知道怎么处理我和妻子的关系,整天想,也想不出个解决的办法。

睡眠差,食欲差,有时候觉得应该原谅她,自己常年吸毒,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幸福安稳的家,伤了他们的心。

但有时候又会觉得她是不可原谅的,就是因为她,让我失去自由,这一关就是两年啊!觉得她故意这么做,来惩罚我,她是个恶毒的人!(四)观察与信息收集整理1.心理专职民警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案例对象进入民警谈话室衣着整洁,有礼貌,精神萎靡,神情略疲倦,笑容很勉强。

说话是思维清晰,声音低沉。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对有妄想症精神障碍戒毒人员任某文综合性教育戒治的案例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对有妄想症精神障碍戒毒人员任某文综合性教育戒治的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任某文,男,44岁,初中文化,未婚,曾多次因吸毒被处以强制隔离戒毒,解戒后复吸毒品。

2022年4月因在台山市都斛镇家中再次吸食毒品海洛因,被送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同月份转送至强戒所执行。

入所后在生理脱毒期期间,任某文表现内向,极少和其他人员交谈,喜欢独处,作息及饮食尚算正常,能够遵守场所秩序,听从民警的指示,未发生违纪行为。

而后任某文按期通过考核,转入教育适应期。

进入教育适应期后,任某文的精神状态较前变差,行为举止也逐渐出现异常。

据同室戒毒人员反映,任某文作息变得早起晚睡,经常一早醒来留意其人的行为,抱有警惕性,生怕别人对其不利,晚上则是等别人睡着后,才开始入睡。

在日常与他人有限的交流中,也是防备心理极强,对交谈内容极为敏感,容易猜忌。

任某文还多次向民警打报告,说自己曾无意中在某深山老林中发现国民党时期遗留下的大批黄金,但由于诸多顾忌未曾取用,室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秘密,继续住在现有宿舍非常不安全,要求调整宿舍。

此外,任某文还告诉他人,说自己在监管场所内一直受到神秘部门的监控,自己的处境很危险。

任某文的行为及言论,已经在戒毒人员中产生较坏的影响,存有严重心理问题,为此,民警决定对其进行危机干预。

【案例基本情况】(一)个人背景分析1.家庭情况:任某文家中有父母,两人均无正式工作,经济条件一般。

其是独生子,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家庭管教方式简单粗暴。

成年后独居,平时与家人联系较少,极少得到家人的关怀。

2.成长过程:任某文自小在乡下生活,性格孤僻、冲动,学习成绩比较差,上学期间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打架。

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无固定职业,迄今未婚。

1999年5月开始吸食海洛因,多次戒毒但屡次复吸,现已是第5次接受强戒。

因长期服食海洛因、冰毒,脑部神经有一定程度受损。

3.心理方面:存在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认知,认为家人与自己联络少,不给生活费,就是不关爱自己,存在到了新场所容易受人胁迫的不合理信念。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苦、 烦 燥苦 闷 。 1 . 2个 人成 长史
1 . 5社会功能 近一个月来参加戒毒康复训练和劳动矫治时, 不认真 , 精力不集 中, 劳动任务完成不好 , 与其她劳 教人员相处时因小事也会争吵。
( 1 ) S C L 一 9 0自评量表测 验结果
( 5级 评 分 )
刘某 , 足月顺产 , 系独生子女 , 家庭条件较好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5 2 期 2 0 1 3 年第 1 1 期 总第 1 3 8 4 页
根据 S C L 一 9 0自评 量表显示 : 求助者 总分 1 7 0 , 某 刚会见完 对我开 了一句玩笑话 , 我就觉 得她是在
躯体化 、 抑郁 、 焦虑 、 其它因子分均大于 2 分, 显示 嘲笑 我 没人 会 见 , 于是 , 与 她 发生 了争 吵 , 因为这
那年 , 我 落榜 了 。 对 于我 的 落榜 , 父 母 亲虽 然没 太 寄信, 并告知管理民警觉得不太适应环境 , 想家。 近
责怪我 , 可我却很难 过 , 感到对不起父母 的爱。 在 期 情绪 较 为低落 , 不 太爱 说话 , 但 未 影 响其正 常 的
自责 和 反 省 中 我 告 诉 自己一 定 得 混 出名 堂 来 才 矫治生活。 有一次, 戒毒人员王某与其开玩笑 , 其认 对得 起 家人 对 我 的 爱 , 于是 我 开始 踏 上 了经商 之 为王某是 在嘲笑其 家人 自入所后 一直没来 看她 , 而 路 。老 天 爷很 照 顾 我 , 让 我 在 生 意场 上 得 意 的 同 恶言 对待 王某 , 引起 争 吵 。为此 , 管 理 民警批 评 了
影响我的戒毒矫治生活 , 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解决我
的痛苦 , 让我 能好 好戒毒 矫治 。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前言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狱刑罚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罪犯进行社区监管和矫正,以促使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的目标是通过帮助罪犯进行改造,降低再犯率,保护社会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展示社区矫正的效果和意义。

案例一:小偷的改变张某在2018年因多起小偷盗案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在社区矫正期间,他被分配到一家超市做清洁工。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对待工作。

然而,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张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与他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渐渐地,张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尽力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

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还帮助他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

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张某积极改正错误,并打算继续留在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为其他罪犯提供帮助和指导。

他的改变不仅对他个人意义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罪犯有机会改正错误,并重新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社区矫正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以及罪犯的自愿与努力。

案例二:服刑人员的职业培训王某在2019年因犯罪行为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改变意愿,希望通过社区矫正重建自己的人生。

社区矫正机构为他安排了一份职业培训工作。

经过评估和分析,他被分配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学习汽车维修技能。

在培训期间,社区矫正机构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使他逐渐掌握了维修技术和知识。

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王某成功完成培训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

社区矫正机构帮助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成为汽车维修技术员,重新融入社会。

王某的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的职业培训,罪犯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背景信息:小明(化名)是一位26岁的年轻男性,戒毒人员,在经历了多次毒品滥用和自身健康的崩溃后,他自愿参加了社区戒毒项目。

小明从小家境艰难,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顾他,他逐渐迷上了毒品,最终陷入深渊。

通过社区服务人员的引导和他内心的坚定决心,小明成为戒毒项目的一名参与者。

问题描述:小明在参与戒毒项目的初期表现出明显的戒断症状,包括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

他也经常表现出消极抵触的态度,对参与各种教育矫治活动持怀疑态度,缺乏合作意愿。

矫治策略:1. 个人咨询:为了帮助小明理解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挣扎,设计个人咨询环节,为他提供私密而安全的环境,以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他的问题和需求。

2. 教育矫治课程:为了增强小明的自我意识和戒毒知识,组织课程,通过知识普及和案例分享等形式,帮助他认识到毒品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他对戒毒的积极态度。

3. 社交支持:鼓励小明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紧密联系,参加戒毒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

由其他成功戒毒者或专业人员帮助小明认识自己的特质和潜在的问题,以及戒毒后的生活规划。

4. 康复计划:与小明一起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包括戒毒方法、药物辅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以确保小明能够稳步戒除毒瘾,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家庭关怀:建立与小明家庭的联系,向他们提供关于如何支持他康复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无毒的家庭环境。

结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开始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并参与到教育矫治活动中。

他学会了应对戒断症状的方法,改善了他的生活习惯,并逐渐重建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

小明也开始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起友谊,并发现到一支支持团队对他戒毒之路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个人咨询、教育矫治课程、社交支持、康复计划以及家庭关怀等综合手段,小明逐渐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并找到了戒除毒瘾的动力和支持。

社区服务人员的持续关注和帮助为小明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帮助他恢复了健康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戒毒人员王某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
戒毒最大的困难是因毒品滥用产而生的特殊心理欣快感以及精神满足感导致强烈引诱和刺激吸毒者渴望,从而产生的心瘾。

因此而有“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之说。

因此通过对吸毒者心理病态性障碍的社会干预矫治,帮组使其人格及行为发生回归性改变的康复巩固以及重返社会,对成功戒毒同等重要。

【案例基本情况】
王某,女,汉族,三十岁,初中文化,已婚。

王某来自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庭条件和大多数普通三口之家一样,因此和众多的80后一样,从小生活在父母亲戚的溺爱下,也正是由于爱玩和家里宠爱的缘故,读小学时成绩比较差,随后升入读初中后结识了一帮社会无业青年,抽烟打架早恋旷课,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勉强上了高中,但生性倔强的她最终还是在高中阶段中途辍学回家。

而让王某染毒原因更可谓“简单直接”,由于其在读书时早恋结交的这一群不良少年及社会无业青少年,并很快养成了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随后又一度深度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几乎游戏能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王某辍学在家后便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生活内容空虚乏味,每天在酒吧或KTV 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喝酒唱歌,在一群朋友的唆使和自身好奇心之下,王某开始吸食海洛因并逐渐成瘾。

由于王某没有正式工作,再加上家人对其金钱上的限制,其吸毒资到最后全部依赖于扒窃所得,最终王某与2017年1月被抓送进强戒所,她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一)方案制定
根据王某的个人资料和吸毒背景及过程来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很多吸毒人员都有和王某类似的吸毒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对毒品的认知不够
王某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下造就了任性单纯的性格,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家人正确的引导,结交不良朋友,过早接触社会。

性格自私,对于吸毒行为的违法认识严重不足,并缺乏足够的毒品常识和法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在是非面前不能正确辨别,从而对如今社会上盛行的毒品的危害无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毒品面前失去理智。

2)生活遭遇挫折,生存面临困难
王某由于吸毒时间较长,入所戒毒之前无固定收入,再加上家人对其金钱上的限制,其吸毒资全部依赖于扒窃所得。

王某除了吸毒就是为了购买毒品而外出扒窃。

感情脆弱,缺乏自我支持和激励,生活中遭遇挫折后即陷入恐慌和抑郁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并很容易走向偏激。

因此,缺乏健康积极地生活方式,加之染毒戒毒无效,在就业、社交、发展等诸多方面遭遇挫折而无法改变其困难境地,造成自身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至于自暴自弃,屡次戒毒都以失败告终。

3)家庭支持系统的不完善
家庭的支持会让一个人无论是在事业、感情方面都会取得成功。

王某多次吸毒长期行窃,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家人虽对其吸毒行为加以管束,但方式方法不当,情感支持方面存在欠缺,使王某在家庭中很难找到归属感,面对王某多次复吸的情况,家人身心疲惫并逐渐对其丧失信心,由此致使王某在戒断毒瘾方面不仅缺乏家庭的理解与关爱,也缺乏足够的家庭支持和动力
4)文化知识和见识短浅、是非不清
王某高中中途辍学,接受的教育少,自然会导致个人综合素质低下,见识短浅。

过早走向社会,结交不良青年男女,没有正确的分辨是非的价值观念,最终误入歧途。

综上原因,主管民警针对王某的情况,及时提交大队会进行讨论,对其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研究确定相应对策,制定了符合白某自身特点的教育矫治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人性化设计,实行个别化矫治。

2、深化管理和教育,预估潜在问题。

3、加强文化课程教育,唤醒自我意识。

4、确定目标,肯定矫治对象正确行为。

(二)方案实施
1、通过人性化设计,实行个别化矫治。

众所周知,因为矫治对象的家庭及成长背景不同,所以对其应采取不同的矫治方案。

经访谈了解,王某在刚入所时抑郁,沉默寡言,不愿与其他学员交流,回避甚至对管教干部问话不理睬。

于是所里优秀的心理学专业民警制定周密的心理疏导计划对戒毒学员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学员的自闭境况有所好转后,所内民警根据学员爱好开展了文艺活动,增进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民警之间的交流,为矫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深化管理和教育,预估潜在问题。

管教人员通过广泛搜集材料,研究设计了拓宽学员事业规划的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开展各式各样学习活动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在良性互动中使学员得到发挥才艺的空间,与干警之间的交流内容得到扩充。

戒毒所通过开展“亲友交流活动”,使学员进一步与家人接
触,真情流露,促进了情感交流并增强其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学员通过这种活动彻底打开心扉,愿与管教者交流,交流内容丰富使得管教者对矫治工作充满信心。

3、加强文化课程教育,唤醒自我意识。

在此阶段的教育矫治工作中,管教者利用各专业知识针对学员的特点,立足于增强其自我成长能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单独为王某设计个别化教育课程,详细提供必要的毒品知识和识别技巧。

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其需要安排矫治对象参加“心弦艺术团”。

开展“美丽女性评选活动”,使学员受到鼓励,积极参加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既锻炼矫治对象文艺表演能力,同时还树立了其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矫治对象愿意对管教人员和周围人们倾诉,通过个别化教程的开展,使其充实文化知识和毒品知识,认识吸食毒品的违法性、危害性,逐步增强法制观念,思想觉悟得到很好的提高。

4、确定目标,肯定矫治对象正确行为。

通过所里的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管教人员以及帮扶人员与矫治对象之间的感情,并以此进行感化。

例如: 王某曾与某深夜两点多突发阑尾炎,为保证其他学员正常休息,确保场所安全,主管民警立即背起王某从跑到了医务室,王某随即感动的留下了眼泪,正因为这件小事,从来拉近她和主管民警的关系,此后王某经常主动找管教干部及民警谈心,借此民警对王某开展戒毒训练,为培养矫治对象拒绝毒品的自觉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思考】
(一)完善教育研究与课堂化教育工作。

对戒毒学员应经常进行《禁毒法》、《心理健康》、《强制隔离戒毒导论》和《强制隔离戒毒试行办法》等教学,并组织矫治对象经常对所学科目进行考核考试。

考核合格与否进行奖惩。

各戒毒帮扶机构应加强安排,进行统一授课,认真按照全年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教学,并认真批改作业,定期组织学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及“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学习。

课余时间,积极向学员图文并茂的讲解吸食毒品的危害,使其正确认识到诊断和评估、社区戒毒等相关法律政策。

使其真正理解吸食毒品对自身、家庭、社会的危害。

法制观念的增强,能够使矫治对象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了深刻认识,能自觉遵守法律,对自己过去的错误有所悔改从而达到戒毒的目的。

(二)开展辅助教育及同伴教育工作。

戒毒机构或组织应充分利用学员现身说法,加强学员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意识醒悟,勇于改过自新、增强戒毒信心,提高教育挽救质量。

落实个别谈话、周记、预约谈话制度,坚持每月进行并加强对病、重、危人员的谈话次数。

坚持周记制度,落实每位学员按时周记,并及时批阅学员周记,对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处理,适时上报。

落实预约谈话,对学员预约谈话请求及时向上级反映,做到了不隐瞒、不压拖。

认真开展亲情帮教工作,落实会见、亲情电话及信件管理制度。

(三)让女性戒毒学员参加社区活动。

每一位接受戒毒的学员在入所到矫治到出所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标签化”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感,他们会认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认为自己是吸毒人员很可能不会被公平对待,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的这些“自认为”以及社会歧视,而产生了自卑心理,最终导致出
所后复吸,再次危害社会。

应选择合适时机,制定完善的调换角色方案,让女性戒毒学员做禁毒防艾知识宣传员,让他们走进社区,让他们融入禁毒宣传工作当中,真正做到通过调换角色使其深刻认识到毒品带来的危害并以此为戒,终生远离毒品。

(四)实施亲情计划,让久违的家人团聚
家庭的关怀对于女性成功摆脱毒瘾是必不可少的。

女性感情细腻、脆弱的特点,十分渴望得到亲情和关爱。

为了缓解矫治对象的思亲念家情绪,除了亲情会见,应每周为学员开通亲情电话,方便学员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每个季度都应定期举办亲情帮教活动,邀请部分学员的亲人、社会团体和社会爱心人士来参加帮教活动。

通过搭建这些平台让矫治学员本已疏远的亲情关系得到了恢复,让久违的一家人团聚。

这不仅树立了学员的矫治信心,还使学员的生活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