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王某矫治案例复习课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小明,男性,今年25岁,因吸食海洛因成瘾,被判入狱服刑。
在服刑期间,他参加了狱内的戒毒教育,并接受了矫治治疗,最终成功戒毒,并于服刑结束后积极回归社会。
以下是小明在狱内接受戒毒教育和矫治治疗过程中的经历:一、戒毒教育小明在入狱后,接受了狱内的戒毒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他得知了海洛因的危害性和戒毒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毒瘾所带来的后果和痛苦。
同时,他也了解到了戒毒的方法和步骤,并学习了各种戒毒技巧,如心理疏导、情绪调节、身体锻炼等,为他之后的戒毒矫治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矫治治疗1.戒毒医疗治疗小明在狱内进行了戒毒医疗治疗。
治疗期间,医生根据小明的身体情况、毒瘾程度等因素制定了个性化的戒毒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戒毒康复技巧训练。
小明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戒断症状,但是他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规律的生活,成功地慢慢克服了戒断症状,并逐渐恢复了身体健康。
2.心理矫正治疗在戒毒医疗治疗的基础上,小明接受了心理矫正治疗。
治疗期间,治疗师和小明进行了心理剖析和情感沟通,帮助小明发现自己吸毒的原因和问题,并采取相关的心理调整技巧,帮助小明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自我认知,进一步加强小明戒毒意识的深入认识和调整。
3.劳动康复治疗除了医疗和心理治疗,小明还接受了劳动康复治疗。
治疗期间,小明与其他服刑人员一起从事体力劳动,如种植、修建等,体验了工作能带来的收获和快乐,进一步增强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同时也能消除解毒期间的消极情绪。
三、戒毒后的回归社会经过长时间的戒毒矫正治疗,小明成功戒毒,获得了释放。
回归社会后,他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努力在工作和社交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同时也透过志愿者助人行动帮助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与调整,小明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计划,并逐渐走上了崭新而充满希望的人生道路。
总结小明的戒毒矫正经历,反映了一个人在深陷毒瘾的情况下,通过参与戒毒教育和矫正治疗的过程,积极医治自己的身心,最终成功实现了戒毒、回归社会的过程。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案例:李四的戒毒之路一、背景信息李四,男,32岁,已婚,有一个5岁的孩子。
2017年初,因为长期吸毒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被家人送至本市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
经过一年的戒毒治疗,李四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在戒毒所外的生活仍然充满挑战。
为了帮助李四更好地融入社会,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他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
二、教育矫治过程心理辅导戒毒所的心理医生为李四提供了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教授他一些应对方法。
同时,心理医生还定期与李四进行电话沟通,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李四提供了一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等,旨在帮助李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
在培训过程中,李四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戒毒所社工协助李四联系到了一些志愿者组织和企业,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支持。
这些组织和企业为李四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逐步融入社会。
同时,社工还鼓励李四参加社区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增加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与康复戒毒所与李四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他们反馈李四的戒毒进展和生活状况。
家庭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支撑,戒毒所希望通过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李四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此外,戒毒所还为李四的家庭成员提供了心理支持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李四的戒毒工作。
三、成效评估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四在戒毒所的教育和矫治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恢复,心理状况也有所改善。
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李四学会了计算机操作和烹饪技能,并在社区康复中心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李四逐渐适应了社会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
四、总结本案例展示了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社区康复中心和家庭的支持下,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措施,逐步实现戒毒和康复的过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我一直在做戒毒教育矫治工作,我最近接手了一个叫做小明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年轻的男人,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吸毒,最近被逮捕后,法院给他下了一道戒毒令,必须接受长期的戒毒教育矫治。
起初,小明很不开心,他不愿意接受治疗,认为他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认识到了他的抵制心理,于是开始与他交流,向他展示毒品的危害性,以及间接影响到他身边的所有人和事物。
在不断的沟通和教育中,小明开始慢慢的打开心扉,愿意与我交流,说明他对毒瘾的恐惧和自己曾经的内心矛盾感。
在这些谈话中,我告诉他,为了戒毒,首先要摆脱自己内心的误解和坚持看待改变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困境。
同时,我也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和成功戒毒。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给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技能,帮助他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和压力,并鼓励他寻找共同点,培养新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摆脱毒品的束缚。
在每次辅导时,我都要求他积极参与,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找到身边的支持和帮助。
我帮助他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需要坚持毒品治疗计划,并让自己不断受到支持和社会关爱。
在一年多的矫治过程中,小明进步很大,他有了一些新的爱好和朋友,他的生活方式得到巨大的改善。
他现在更加注意健康饮食,定期锻炼身体。
他还接触到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和社区,使之成为他的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最近,小明完成了戒毒计划,他重获新生,他对未来有了充满希望的眼光。
他成功地走出了逝去的日子,没有屈服于毒瘾的诱惑,而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保障和内心的坚定。
这个案例让我更加坚信,性格和意志力是很重要的,但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坚定不移的治疗计划才能使戒毒治疗变得成功。
只有在社会和治疗界的全力支持和关注下,我们才能帮助那些陷入毒瘾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重拾新的生命。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的领域。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必须进行有效的教育矫治工作。
本文将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个案,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个案背景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中,个案是非常重要的。
个案是指对某一戒毒人员的独立研究和评估,以了解其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
在本个案中,我们将以张某(化名)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张某是一个36岁的男性,长期吸毒导致身体虚弱,社会关系破裂,失去工作,并且无法独立生活。
他的毒瘾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他被送入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治疗。
三、个案分析1. 毒瘾程度评估张某的毒瘾程度属于重度,他已经有多年吸毒史,并且无法自行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需要我们制定一套更为严格的戒毒治疗计划,以帮助他戒除毒瘾。
2. 家庭背景评估张某的家庭背景并不稳定,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对他的疏于教导,缺少亲情和爱的关怀。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依赖毒品来填补内心空虚。
3. 社会环境评估张某的社会环境也属于不良,他曾经与毒贩有过交往,社交圈子中多为瘾君子和违法分子。
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使得他更难脱离毒品的诱惑。
在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四、教育矫治策略在制定张某的教育矫治计划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到他的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并制定一系列的教育矫治策略。
下面是一些建议:1. 戒毒治疗程序:采用系统的戒毒治疗程序,包括身体戒毒、心理矫治、社会适应等环节,逐步减少对毒品的依赖。
2. 心理支持:提供持续而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他解决内心的问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对毒品的渴望。
3. 社区重建:帮助张某重新融入社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避免再次陷入不良的社交圈子。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指对吸毒成瘾者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通过一个个案,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二、个案介绍1. 个案背景李某,男,30岁,吸毒成瘾者,曾多次因吸毒被警方处罚。
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无助,希望能够戒毒并重新开始一段健康的生活。
2. 个案分析李某的吸毒问题源于他的朋友圈子,他的朋友们都是吸毒者,他们之间的交往导致了他的毒瘾加重。
此外,李某也存在心理问题,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和无助,吸毒成为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三、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方法1. 个案评估在进行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个案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个案的吸毒情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网络等,为后续的矫治工作提供依据。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吸毒史的详细记录 - 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了解 - 心理评估,包括对个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 社会支持网络的评估,包括个案的家庭、朋友、社区等资源2. 戒毒计划制定根据个案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戒毒计划。
戒毒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戒毒方法选择,如冷静戒毒、替代疗法等 - 戒毒时间安排,包括戒毒期限和戒毒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 - 心理支持方案,如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 - 社会支持方案,如家庭支持、社区帮助等3. 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是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的危害,改变他们的吸毒观念和行为。
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提供毒品知识教育,让戒毒人员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 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 - 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戒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 组织戒毒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4. 后续跟踪和支持戒毒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戒毒人员需要长期的支持和跟踪。
在戒毒结束后,应继续关注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针对疑病戒毒人员刘某某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刘某某,现年32岁,初中学历,家中父母健在,有一个哥哥。
该戒毒人员学习成绩差,很早便辍学走入社会,经熟人介绍去缅甸打工。
因好逸恶劳想赚快钱,加入当地黑社会后在赌场当保安。
受周围环境影响吸食海洛因,染上毒瘾。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刘某某收入大减,并感觉身体每况愈下,打算改邪归正回国干些小生意。
但毒瘾难戒,回国不到3个月就开始复吸,被禹州市公安局抓获后移送到河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刘某某入所后表现较好,从未和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过矛盾。
近期因首次诊断评估不合格,按规定不能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情绪不稳,顶撞管教民警。
事后推说身体不舒服,胸口闷,拒不参加教育戒治活动,不配合大队的管理和戒治工作。
【案例基本情况】刘某某服药后,向民警反应自己四肢肿胀,手脚无力,全身上下,从里到外哪都不舒服。
多次向民警诉说,自己一个健康人被搞成了一个病人,来戒毒所戒毒得不偿失。
管教民警带刘某某去所医院进行体检。
经心电图、彩超检查后,未发现心脏有器质性病变,认为刘某某身体健康,建议进行心理疏导。
面对刘某某的情况,大队联合所医院和心理矫治中心,制定教育矫治计划。
心理矫治中心咨询师认为,刘某某目前状况和焦虑引发的躯体症状类似。
但所内医疗条件,无法彻底排除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也不了解刘某某的心理状态,现阶段应以确认刘某某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为工作重点,待相关信息收集齐全后再制定教育矫治计划。
【信息收集阶段】一、为进一步准确掌握该戒毒人员身体状况,场所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难,为刘某某办理离所就医手续,带领其到许昌市定点三甲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经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也未发现其自述的其它方面疾病。
二、向刘某某同班戒毒人员询问情况,同班戒毒人员反馈其平日好自吹自擂,自高自大,自认为和民警关系好,肯定能提前解除。
首次诊断评估结果不合格后,有不少戒毒人员对其冷嘲热讽,刘某某感到很没面子,消沉了几天。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戒毒人员荣某的心理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荣某,男,49岁,小学文化,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属“三进宫”人员。
荣某因常年吸食毒品给家人在情感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家人多次劝其戒毒,但均未能奏效,家人对其产生信任危机,无奈之下,妻子报警举报他吸毒,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在入所后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以致产生了心理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生活和戒治学习。
【案例基本情况】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一)入所后表现。
情绪低落,烦躁,睡眠质量差,与同组戒毒人员交谈甚少。
(二)问题产生原因。
该戒毒人员是因妻子报警举报其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的。
妻子一直隐瞒举报他吸毒这一情况,使他被公安机关投送至戒毒场所强制戒毒,这件事情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因此在入所后,其内心苦闷,情绪低落,矛盾的心理反复纠缠,使其难于融入戒治环境,影响了正常的戒治生活和学习,管教民警发现后,主动介入开展心理帮助。
(三)本人自述。
我现在很烦恼,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我和妻子的关系。
一方面,我和妻子婚后感情一直很好,育由一个儿子,家庭关系还算稳定,我也认识到自己吸毒有错,这么多年一直让妻子和孩子们担惊受怕,过不上幸福的生活,对他们很是愧疚,一直想着弥补他们;另一方面,我又很恨我的妻子,就是因为她,导致我现在被关在强戒所里,失去自由。
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事,可是妻子就是个狠心的人,自己报警抓我,我觉得自己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我都不知道她是什么居心!让我很伤心!也让我很恨她!现在我真的很希望能知道怎么处理我和妻子的关系,整天想,也想不出个解决的办法。
睡眠差,食欲差,有时候觉得应该原谅她,自己常年吸毒,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幸福安稳的家,伤了他们的心。
但有时候又会觉得她是不可原谅的,就是因为她,让我失去自由,这一关就是两年啊!觉得她故意这么做,来惩罚我,她是个恶毒的人!(四)观察与信息收集整理1.心理专职民警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案例对象进入民警谈话室衣着整洁,有礼貌,精神萎靡,神情略疲倦,笑容很勉强。
说话是思维清晰,声音低沉。
最新整理戒毒人员王某矫治案例教学提纲
戒毒人员王某教育矫治案例【案例背景】戒毒最大的困难是因毒品滥用产而生的特殊心理欣快感以及精神满足感导致强烈引诱和刺激吸毒者渴望,从而产生的心瘾。
因此而有“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之说。
因此通过对吸毒者心理病态性障碍的社会干预矫治,帮组使其人格及行为发生回归性改变的康复巩固以及重返社会,对成功戒毒同等重要。
【案例基本情况】王某,女,汉族,三十岁,初中文化,已婚。
王某来自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庭条件和大多数普通三口之家一样,因此和众多的80后一样,从小生活在父母亲戚的溺爱下,也正是由于爱玩和家里宠爱的缘故,读小学时成绩比较差,随后升入读初中后结识了一帮社会无业青年,抽烟打架早恋旷课,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勉强上了高中,但生性倔强的她最终还是在高中阶段中途辍学回家。
而让王某染毒原因更可谓“简单直接”,由于其在读书时早恋结交的这一群不良少年及社会无业青少年,并很快养成了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随后又一度深度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几乎游戏能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王某辍学在家后便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生活内容空虚乏味,每天在酒吧或KTV 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喝酒唱歌,在一群朋友的唆使和自身好奇心之下,王某开始吸食海洛因并逐渐成瘾。
由于王某没有正式工作,再加上家人对其金钱上的限制,其吸毒资到最后全部依赖于扒窃所得,最终王某与2017年1月被抓送进强戒所,她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一)方案制定根据王某的个人资料和吸毒背景及过程来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很多吸毒人员都有和王某类似的吸毒原因:1)法制观念淡薄,对毒品的认知不够王某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下造就了任性单纯的性格,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家人正确的引导,结交不良朋友,过早接触社会。
性格自私,对于吸毒行为的违法认识严重不足,并缺乏足够的毒品常识和法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在是非面前不能正确辨别,从而对如今社会上盛行的毒品的危害无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毒品面前失去理智。
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
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第一篇: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一、一般资料来访者:强戒人员王某,已婚,初中文化,吸毒型,“二进宫”,2010年2月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1次,2012年4月复吸,2012年8月6日入所,现实表现一般,曾因打架被罚分一次。
二、来访者自述(一)主诉头疼,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伴有睡眠障碍三月余。
(二)个人陈述我6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异,母亲改嫁,我一直随父亲生活,他脾气非常暴躁,先后离过三次婚,我母亲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我母亲改嫁后,我父亲再婚,父亲经常酗酒,回家后就打我,甚至继母打我的时候他还在边上帮腔,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我就离家出走闯社会了,从此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家。
在我步入社会的时候认识了朋友李某,刚开始我不知道他吸毒,有一次我头疼发作,他拿了毒品给我吸食,说可以镇痛,当时我还不到十八岁,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就跟上他一步步吸上了瘾。
2010我强制自己戒了毒,可是在2012年后头疼的老毛病有犯了,我心存侥幸的又吸了几次,想着头不疼了就不吸了,结果就被抓了。
我现在时常想起小时侯父亲打我的情景,正因为他那时候那么狠的打我才迫使我离家出走,也是因为他经常打我让我落下了头疼的毛病,导致我有家不能回,一想这些我就头更疼,心也烦,就想在哪发泄一下,我太恨我的父亲了,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我想是心理出问题了。
三、观察了解的情况来访者王某,性格外向,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心情好时非常热情,心情不好时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曾因一个碗与其它学员发生口角导致打架被罚分,事情过后又表示非常后悔。
2013年6月得知妻子被抓,孩子没有人照顾,王某忧心忡忡,焦虑不安,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每天申请看病,称自己头疼的厉害要所外就医,经常不完成生产任务,大对民警谈话多次,效果不佳。
来访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目光呆滞;来访者自述头疼,经医生确诊未发现脑内器质性病变,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及思考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及思考根据统计数据,毒品的滥用在全球范围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这不仅仅对个人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社会安全产生威胁。
如何帮助毒品滥用者戒毒,是执法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教育的共同责任。
下面我们通过一位名叫小明的毒品滥用者的案例分析来了解对戒毒教育和矫治的思考。
小明,男,25岁。
因为朋友的介绍接触了毒品,因此开始滥用。
他使用毒品的频率逐渐上升,从首次使用到每天使用约半年时间。
在他滥药期间,他失去了大量财物,缺乏关爱和支持。
他的家人曾多次与他讲道理,并尝试让他戒药。
但小明无法自愿地从毒品中解脱出来。
目前,小明在社会服务中心接受戒毒教育和矫治。
在矫治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个体因素:针对小明的个体因素,我们应由专业的医生、社工、心理健康专家组成专业工作组,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
在医疗方面,应给予小明一系列的身体检查、毒素清除、家庭治疗等支持,提供身心健康的创伤治疗辅助。
与此同时,在心理上,专家也应根据小明的特殊需求,为其设计个人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
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缺乏信任感和对自我评价偏低的患者,我们也应多加关注。
二、社会环境因素:小明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滥用毒品起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社会工作方法,对他进行社区矫治,增强他的安全感和服务感。
我们应帮助小明恢复社交在社会中的享受,并重点建立其生活的基础设施,包括食宿环境和就业机会等。
三、心理和精神因素:在小明的戒毒教育和矫治中,应重视恢复其内在的健康和愉悦。
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体育、音乐等多种方式,帮助小明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从而恢复其自信和热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社区义工等方式,加强其角色认同,增加其人类社会认同感。
综上所述,小明的案例告诉我们毒品滥用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对其戒毒也需要从多方面打击。
对于小明,专业的医生和社工应该配合制定出行动计划,并从心理、社会环境和身体健康三个方面综合矫治。
强制隔离戒毒矫治与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强制隔离戒毒矫治与管理实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强制隔离戒毒矫治与管理实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矫治技巧及管理策略,提高应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法律法规介绍我国《毒品危害防治法》、《刑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执行法》等法律法规,解读其中关于强制隔离戒毒矫治的相关条款及解释。
2.2 矫治方法介绍戒毒矫治的理论、方法、技巧及相应的实施规范,包括矫治纪律、学习训练、心理矫治、身体矫治等方面的内容。
2.3 管理策略介绍管理工作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指导和监督机制的建立、风险评估及管理、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基于法律法规、矫治技巧、管理策略等理论内容进行授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对实务的理解和认识。
3.2 课堂案例根据实际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演示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3.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包括身体矫正、学习训练、心理矫治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实践操作等各项成绩,占总成绩的30%。
4.2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五、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法律法规、矫治方法和管理策略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强制隔离戒毒矫治与管理实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课堂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所学的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方法缓解戒毒人员杨某负性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多种⽅法缓解戒毒⼈员杨某负性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运⽤多种⽅法缓解戒毒⼈员杨某负性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案例报送时间】2020-07-22【搜索主题词】负性情绪关注兴趣社会⽀持【案例背景】⾃卑、孤僻、偏激、消极、悲观等此类负性情绪在戒毒场所内的戒毒⼈员⾝上普遍产⽣过,部分戒毒⼈员还会长期被此类负性情绪所控制,进⽽影响其⾏为,产⽣消极戒治⽣活。
本案例通过运⽤多种⽅法成功缓解戒毒⼈员杨某在所期间的负性情绪,并在其回归社会后继续指导其正确处理⾯对的各种难题,引导、帮助其保持操守时间已达3年。
(⼀)基本情况杨某,男,35岁,初中学历,永州市江华县⼈,因吸毒被公安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贰年。
(⼆)现实表现杨某离异,育有⼀⼥,⼥⼉现由⽗母照看,⽗母是国有企业⼯作⼈员,现已退休。
杨某曾是⼀位有理想有报负的年轻⼩伙⼦,在⼴东某电⼦商务公司上班,后因交友不善,不幸染上毒品,进⽽上瘾。
妻⼦得知其吸毒并不知悔改,毅然与其离了婚。
2015年12⽉杨某因吸毒被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所。
刚⼊所时,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少语,不愿与⼈沟通,思想较偏激,负性情绪较重。
不愿服从改造,不愿参加习艺劳动,不安⼼戒治。
针对杨某情绪低落,认识问题较偏激,存在⼀些不稳定的思想情绪,决定对其进⾏综合教育戒治。
【⽅案制定】【实施情况】【案例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外因:(⼀)杨某幼年时期,⽗母忙于⼯作,忽略了对他的教育,缺乏对其关爱。
长⼤后,⽗母对其期望较⾼,希望他上进,强迫其学习,导致其⼗分抵触,家庭⽭盾较深;(⼆)杨某常与发⼩联系,后结交了⼀些社会⽆业游民,不幸染上了毒品并上瘾。
(三)当妻⼦发现其吸毒并不知悔改,与其离婚并远⾛他乡,给其造成了⼀定的精神压⼒;内因:缺乏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思想较偏激,以⾃我为中⼼,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
⼆、⽅案制定民警通过对杨某家庭条件、婚姻状况、性格特征等多⽅⾯搜集资料,了解到其是由于感受到⽣活状况前后落差较⼤,⼼灵受到了极⼤打击,因此导致情绪低落,且长时间被负性情绪控制。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背景信息:小明(化名)是一位26岁的年轻男性,戒毒人员,在经历了多次毒品滥用和自身健康的崩溃后,他自愿参加了社区戒毒项目。
小明从小家境艰难,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顾他,他逐渐迷上了毒品,最终陷入深渊。
通过社区服务人员的引导和他内心的坚定决心,小明成为戒毒项目的一名参与者。
问题描述:小明在参与戒毒项目的初期表现出明显的戒断症状,包括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
他也经常表现出消极抵触的态度,对参与各种教育矫治活动持怀疑态度,缺乏合作意愿。
矫治策略:1. 个人咨询:为了帮助小明理解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挣扎,设计个人咨询环节,为他提供私密而安全的环境,以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他的问题和需求。
2. 教育矫治课程:为了增强小明的自我意识和戒毒知识,组织课程,通过知识普及和案例分享等形式,帮助他认识到毒品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他对戒毒的积极态度。
3. 社交支持:鼓励小明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紧密联系,参加戒毒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
由其他成功戒毒者或专业人员帮助小明认识自己的特质和潜在的问题,以及戒毒后的生活规划。
4. 康复计划:与小明一起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包括戒毒方法、药物辅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以确保小明能够稳步戒除毒瘾,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家庭关怀:建立与小明家庭的联系,向他们提供关于如何支持他康复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无毒的家庭环境。
结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开始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并参与到教育矫治活动中。
他学会了应对戒断症状的方法,改善了他的生活习惯,并逐渐重建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
小明也开始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起友谊,并发现到一支支持团队对他戒毒之路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个人咨询、教育矫治课程、社交支持、康复计划以及家庭关怀等综合手段,小明逐渐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并找到了戒除毒瘾的动力和支持。
社区服务人员的持续关注和帮助为小明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帮助他恢复了健康的生活。
戒毒矫治个案
戒毒人员心理矫治研究个案吸毒者在进行生理脱毒之后,有较高的几率发生了复吸情况,造成了无数家庭的悲剧。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吸毒人员进行戒毒期间,心理矫治工作没有做足、做好,没有彻底戒除吸毒者在心理上对毒品的迷恋,所导致的后果。
所以,在戒毒工作中对心理的矫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中,针对戒毒人员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先作仔细的调查,对其中的一些影响吸毒人员成长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诊断,戒毒人员中吸食毒品是否是因这些客观因素所导致的。
其次,以着手对戒毒人员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作调查、研究,分析戒毒人员在思想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找出其自身的人格缺陷,逐步地、长期性地对其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使戒毒人员从思想上、心理上真正地明确,并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达到从心理上彻底摆脱毒品的控制。
一、学员基本情况杨某,男,**年*月*日生,民族汉,中专文化(**市邮电局),离异,家住**市文昌路**号2栋1单元3楼,在**移动公司工作。
身高171cm,体型匀称,身体健康。
本人简历:1991年-1993年襄**邮电技校,93-96年,**邮电局;96-14年,**移动公司。
家庭情况父亲:**,母亲:**,女儿:**。
2014年因吸食冰毒被**公安局送戒。
强戒期限:2014年6月30日-2016年6月30日。
通过入所心理测试和观察,该员各项指标中等,冲动性较低,安分守己,不喜欢争强好胜,交际能力一般,有较强的自信心。
二、现实表现及调查:1、该员分入我队初期心理焦虑烦躁,失败感强,对亲人感到愧疚,情绪悲观、消沉,对未来没有信心,往往表现出一种不知所措。
2、该学员入队初期不能很好的遵守所队纪,并时有违纪情况发生(违反规定吸烟等)。
3、由于以前懒散惯了,没有做过劳动吃过苦,造成该学员在入队初期劳动漫不经心,难以完成习艺生产任务。
通过调查分析该员在家基本上没有吃过苦,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经家中安排中专毕业后安排在邮电局工作,邮电改革后在**移动公司上班,日常应酬交际多。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一:加拿大温哥华市的毒品依赖教育矫治项目背景温哥华市是加拿大西海岸的一个大城市,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毒品问题。
毒品滥用导致了社会治安问题的恶化、家庭破裂和个人健康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温哥华市政府决定实施毒品依赖教育矫治项目,通过教育和康复帮助戒除毒瘾者。
过程1.筛选参与者:项目首先筛选出有意愿戒除毒瘾并具备一定稳定性和自控能力的毒品依赖者作为参与者。
2.戒毒计划制定:为每位参与者制定个性化的戒毒计划,包括戒断药物使用、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内容。
根据不同程度的毒瘾和个人情况,制定不同时间长度的计划。
3.我们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参与者了解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原因,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他们建立戒毒的信心。
4.提供戒断药物:对于一些严重依赖毒品的参与者,我们会提供戒断药物辅助戒毒过程,并在适当的时候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用。
5.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为了帮助参与者在戒毒后能够重新融入社会,项目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培训,并通过项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实现就业。
结果1.母婴保健中心员工玛丽亚(化名)是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
她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滥用毒品,导致了她的家庭破裂和失去工作。
通过参与项目,玛丽亚成功戒除了毒瘾,并接受了心理辅导来解决她对药物的依赖问题。
她还参加了厨师培训课程,并在一家餐厅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现在,玛丽亚已经恢复了自信,重新建立了与家人的联系,并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2.参与者杰克(化名)在参加项目之前长期滥用海洛因。
他面临着丧失家庭和工作的风险。
通过项目的帮助,杰克戒除了毒瘾,并接受了心理辅导来解决他的依赖问题。
他还参加了焊接培训课程,并在一家制造公司找到了工作。
现在,杰克生活稳定,恢复了与家人的关系,并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启示1.个性化计划:每个参与者都有不同程度和原因的毒瘾问题,制定个性化计划是帮助他们成功戒除毒瘾的重要一环。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利用中心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张某走出自卑阴影的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张某体格壮硕,性格内向腼腆,形成强烈反差。
入所一年来,他积极配合民警工作,服从管理,但沉默寡言,在组里也默默无语,常常受到组里其他戒毒人员的欺负,多数时候忍气吞声。
近期,他和班组长起了争执,整个人彻底崩溃,身体僵硬、情绪紧张、满头大汗,处于应激状态。
矛盾解除后,张某状态一直无法恢复平静,在心理专职民警的帮助下才得以缓解。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张某,男,30岁,大专文化。
毕业后,父亲帮他安排了工作。
原本在别人眼中张某是很幸运的人,一切都很顺利,但他很难开心起来。
张某是个极度自卑的人。
他的父亲整日酗酒,对他非常严厉。
张某的童年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有很大关系。
他从小在家就不敢大声说话,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对父亲充满了恐惧。
到了上学期间,碰到领导、老师心砰砰直跳,遇到性格强势的同学欺负他,也是默不作声,无任何反抗情绪。
工作后,张某依然没有走出父亲的阴影。
因为工作是父亲安排的,他对父亲一直是言听计从。
时间久了,压抑的状态得不到良性释放,最终张某误入歧途,沾染上了毒瘾。
二、方案制定(一)问题探索阶段咨询师根据张某起冲突的事件为切入点,与他进行交流谈话,挖掘情绪变化的根源。
张某认为,自己性格懦弱,但不和任何人发生冲突,也很少与人交流。
常常招到别人的冷眼,组里的人也欺负他。
内心很气愤,但性格软弱的他,总是下意识的选择忍气吞声。
这次与班组长起冲突,也是积怨已久,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再不爆发自己就要疯掉了。
咨询师抚平张某情绪的同时,在张某的表述中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案主自幼性格孤僻,人际关系较差。
问题持续时间长,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具体表现为:1、自我心理暗示。
童年的成长经历给案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与普通孩子的不同,总觉得别人瞧不起他。
2、有一定社交障碍。
案主平时不与人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在人多的场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人交流时表现出胆怯和畏缩。
3、实践能力较差。
戒毒学员教育矫治个案
四大队教育矫治个案一、基本情况:强戒人员,男,1988年07月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湖北省天门市九真镇杜场村五组3号。
自2009年开始吸毒,曾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释放后再次吸食毒品,于2016年5月4日在海珠区被查获,因吸毒成瘾被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贰年,戒毒期限从2016年5月4日至2018年5月3日止,于2016年5月6日送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入所当天,在对新学员进行摸底谈话时,郭超言语不多,对于干警提出的问题或迟疑,或沉默,即使有回答也是只言片语,言之甚少,性格极其内向。
在谈话过程中,干警掌握的情况是,郭超家中共姐弟三人,郭超最小。
因为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他自幼在父母与姐姐百般的呵护下成长,可谓是视若珍宝。
据其母亲在探访中提到,郭超在吸毒前很正常性格也很开朗,吸毒后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沉默寡言,不与人沟通,连之前的朋友也不来往。
由于自身性格的封闭,入所后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的郭超经常一个人在宿舍的床上发呆,自言自语,并作出一些不同于其它学员的怪异举动。
对此,大队教育副大队长XX、教育干事XX、管理干事XX、包干干警xxx和其所在中队的民警曾先后多次找其谈话,了解其情况并鼓励他。
在民警的关心与支持下,一度看到了他脸上淡淡的笑,但好景不长,由于自身性格上的缺失,导致他积极向上的态度仅仅维持了一周左右便又恢复了原样。
在2017年1月12日,郭超在活动室看电视时,因口角殴打他人,幸得值班及时拉开才没造成严重后果;此事后,郭超被放到五楼做单独反省,冷静下来后郭超表现稍微正常,民警再找他谈话,虽然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谈话的效果和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弱了。
在2017年2月20日,郭超在大队一楼架空层因跟在他后面的学员不小心踩到他的脚,他即回身打人,后经回看监控,发现郭超打人时情绪非常激烈,三个值班同时拉才拉得开。
当天,大队紧急召开安全形势研判会。
经大队集体讨论,同意将该员列为一类(所级)重点人员,其中包教民警为XXX和XXX,夹控学员为XXX、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戒毒人员王某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
戒毒最大的困难是因毒品滥用产而生的特殊心理欣快感以及精神满足感导致强烈引诱和刺激吸毒者渴望,从而产生的心瘾。
因此而有“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之说。
因此通过对吸毒者心理病态性障碍的社会干预矫治,帮组使其人格及行为发生回归性改变的康复巩固以及重返社会,对成功戒毒同等重要。
【案例基本情况】
王某,女,汉族,三十岁,初中文化,已婚。
王某来自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庭条件和大多数普通三口之家一样,因此和众多的80后一样,从小生活在父母亲戚的溺爱下,也正是由于爱玩和家里宠爱的缘故,读小学时成绩比较差,随后升入读初中后结识了一帮社会无业青年,抽烟打架早恋旷课,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勉强上了高中,但生性倔强的她最终还是在高中阶段中途辍学回家。
而让王某染毒原因更可谓“简单直接”,由于其在读书时早恋结交的这一群不良少年及社会无业青少年,并很快养成了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随后又一度深度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几乎游戏能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王某辍学在家后便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生活内容空虚乏味,每天在酒吧或KTV 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喝酒唱歌,在一群朋友的唆使和自身好奇心之下,王某开始吸食海洛因并逐渐成瘾。
由于王某没有正式工作,再加上家人对其金钱上的限制,其吸毒资到最后全部依赖于扒窃所得,最终王某与2017年1月被抓送进强戒所,她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一)方案制定
根据王某的个人资料和吸毒背景及过程来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很多吸毒人员都有和王某类似的吸毒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对毒品的认知不够
王某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下造就了任性单纯的性格,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家人正确的引导,结交不良朋友,过早接触社会。
性格自私,对于吸毒行为的违法认识严重不足,并缺乏足够的毒品常识和法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在是非面前不能正确辨别,从而对如今社会上盛行的毒品的危害无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毒品面前失去理智。
2)生活遭遇挫折,生存面临困难
王某由于吸毒时间较长,入所戒毒之前无固定收入,再加上家人对其金钱上的限制,其吸毒资全部依赖于扒窃所得。
王某除了吸毒就是为了购买毒品而外出扒窃。
感情脆弱,缺乏自我支持和激励,生活中遭遇挫折后即陷入恐慌和抑郁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并很容易走向偏激。
因此,缺乏健康积极地生活方式,加之染毒戒毒无效,在就业、社交、发展等诸多方面遭遇挫折而无法改变其困难境地,造成自身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至于自暴自弃,屡次戒毒都以失败告终。
3)家庭支持系统的不完善
家庭的支持会让一个人无论是在事业、感情方面都会取得成功。
王某多次吸毒长期行窃,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家人虽对其吸毒行为加以管束,但方式方法不当,情感支持方面存在欠缺,使王某在家庭中很难找到归属感,面对王某多次复吸的情况,家人身心疲惫并逐渐对其丧失信心,由此致使王某在戒断毒瘾方面不仅缺乏家庭的理解与关爱,也缺乏足够的家庭支持和动力
4)文化知识和见识短浅、是非不清
王某高中中途辍学,接受的教育少,自然会导致个人综合素质低下,见识短浅。
过早走向社会,结交不良青年男女,没有正确的分辨是非的价值观念,最终误入歧途。
综上原因,主管民警针对王某的情况,及时提交大队会进行讨论,对其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研究确定相应对策,制定了符合白某自身特点的教育矫治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人性化设计,实行个别化矫治。
2、深化管理和教育,预估潜在问题。
3、加强文化课程教育,唤醒自我意识。
4、确定目标,肯定矫治对象正确行为。
(二)方案实施
1、通过人性化设计,实行个别化矫治。
众所周知,因为矫治对象的家庭及成长背景不同,所以对其应采取不同的矫治方案。
经访谈了解,王某在刚入所时抑郁,沉默寡言,不愿与其他学员交流,回避甚至对管教干部问话不理睬。
于是所里优秀的心理学专业民警制定周密的心理疏导计划对戒毒学员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学员的自闭境况有所好转后,所内民警根据学员爱好开展了文艺活动,增进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民警之间的交流,为矫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深化管理和教育,预估潜在问题。
管教人员通过广泛搜集材料,研究设计了拓宽学员事业规划的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开展各式各样学习活动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在良性互动中使学员得到发挥才艺的空间,与干警之间的交流内容得到扩充。
戒毒所通过开展“亲友交流活动”,使学员进一步与家人接
触,真情流露,促进了情感交流并增强其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学员通过这种活动彻底打开心扉,愿与管教者交流,交流内容丰富使得管教者对矫治工作充满信心。
3、加强文化课程教育,唤醒自我意识。
在此阶段的教育矫治工作中,管教者利用各专业知识针对学员的特点,立足于增强其自我成长能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单独为王某设计个别化教育课程,详细提供必要的毒品知识和识别技巧。
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其需要安排矫治对象参加“心弦艺术团”。
开展“美丽女性评选活动”,使学员受到鼓励,积极参加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既锻炼矫治对象文艺表演能力,同时还树立了其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矫治对象愿意对管教人员和周围人们倾诉,通过个别化教程的开展,使其充实文化知识和毒品知识,认识吸食毒品的违法性、危害性,逐步增强法制观念,思想觉悟得到很好的提高。
4、确定目标,肯定矫治对象正确行为。
通过所里的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管教人员以及帮扶人员与矫治对象之间的感情,并以此进行感化。
例如: 王某曾与某深夜两点多突发阑尾炎,为保证其他学员正常休息,确保场所安全,主管民警立即背起王某从跑到了医务室,王某随即感动的留下了眼泪,正因为这件小事,从来拉近她和主管民警的关系,此后王某经常主动找管教干部及民警谈心,借此民警对王某开展戒毒训练,为培养矫治对象拒绝毒品的自觉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思考】
(一)完善教育研究与课堂化教育工作。
对戒毒学员应经常进行《禁毒法》、《心理健康》、《强制隔离戒毒导论》和《强制隔离戒毒试行办法》等教学,并组织矫治对象经常对所学科目进行考核考试。
考核合格与否进行奖惩。
各戒毒帮扶机构应加强安排,进行统一授课,认真按照全年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教学,并认真批改作业,定期组织学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及“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学习。
课余时间,积极向学员图文并茂的讲解吸食毒品的危害,使其正确认识到诊断和评估、社区戒毒等相关法律政策。
使其真正理解吸食毒品对自身、家庭、社会的危害。
法制观念的增强,能够使矫治对象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了深刻认识,能自觉遵守法律,对自己过去的错误有所悔改从而达到戒毒的目的。
(二)开展辅助教育及同伴教育工作。
戒毒机构或组织应充分利用学员现身说法,加强学员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意识醒悟,勇于改过自新、增强戒毒信心,提高教育挽救质量。
落实个别谈话、周记、预约谈话制度,坚持每月进行并加强对病、重、危人员的谈话次数。
坚持周记制度,落实每位学员按时周记,并及时批阅学员周记,对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处理,适时上报。
落实预约谈话,对学员预约谈话请求及时向上级反映,做到了不隐瞒、不压拖。
认真开展亲情帮教工作,落实会见、亲情电话及信件管理制度。
(三)让女性戒毒学员参加社区活动。
每一位接受戒毒的学员在入所到矫治到出所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标签化”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感,他们会认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认为自己是吸毒人员很可能不会被公平对待,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的这些“自认为”以及社会歧视,而产生了自卑心理,最终导致出
所后复吸,再次危害社会。
应选择合适时机,制定完善的调换角色方案,让女性戒毒学员做禁毒防艾知识宣传员,让他们走进社区,让他们融入禁毒宣传工作当中,真正做到通过调换角色使其深刻认识到毒品带来的危害并以此为戒,终生远离毒品。
(四)实施亲情计划,让久违的家人团聚
家庭的关怀对于女性成功摆脱毒瘾是必不可少的。
女性感情细腻、脆弱的特点,十分渴望得到亲情和关爱。
为了缓解矫治对象的思亲念家情绪,除了亲情会见,应每周为学员开通亲情电话,方便学员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每个季度都应定期举办亲情帮教活动,邀请部分学员的亲人、社会团体和社会爱心人士来参加帮教活动。
通过搭建这些平台让矫治学员本已疏远的亲情关系得到了恢复,让久违的一家人团聚。
这不仅树立了学员的矫治信心,还使学员的生活信心也得到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