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_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优秀课件 (共38张PPT)
伍尔芙
(1882—1941)
英国著名女作 家。她的小说 创作实践推动 了现代小说的 发展,她的理 论进一步巩固 了意识流小说 的地位。
伍尔芙的小说理念:
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强调“ 内心真实” 。她认为在一个普通 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 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 、奇异的倏 忽即逝的 ,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 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 ,宛如一阵阵不 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 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 , “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 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 ,“追踪它们 的这种运动模式”。
它使人想起社论,想起内阁大臣——想起一整套事物, 人们在儿童时期就认为这些事物是正统,是标准的、真正的 事物,人人都必须遵循,否则就得冒打人十八层地狱的危险。
文明=制造秩序?
秩序的可笑,自由 的消逝。
我奇怪现在到底是什么代替了它们,代替了那些真正的、
标准的东西?也许是男人,如果你是个女人的话;男性的观点
转而又漫无目标。
要是拿什么来和生活相比的话,就只能比做一个人以一小时 五十英里的速度被射出地下铁道,从地道口出来的时候头发上一 根发针也不剩。光着身子被射到上帝脚下!头朝下脚朝天地摔倒 在开满水仙花的草原上,就像一捆捆棕色纸袋被扔进邮局的输物 管道一样!头发飞扬,就像一匹赛马会上跑马的尾巴。对了,这 些比拟可以表达生活的飞快速度,生表与达死那的永偶不然休决止定的了消耗和修理; 一切都那么偶然,那么碰巧。 生命本质的偶然。
1.内心独白
2.自由联想
3.蒙太奇
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 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 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 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1-2墙上的斑点
► 威廉· 詹姆斯
意 识 流
“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 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 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 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 主观生活之流吧。” ► 柏格森直觉主义 靠理性分析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只有依靠 直觉才能获得实在的知识。潜意识应该成为 文学的表现对象,作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 世界、甚至潜意识领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 提供的东西;打破传统的时间观念。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潜意识(无意识)
《到灯塔去》其中拉姆齐夫妇可以说是作家朝向早已去世的父 母一次彻底的回溯和清理。 拉姆齐先生显得过分自我中心和有着自我哀怜癖,很像丧妻之 后伍尔夫的父亲,而拉姆齐夫人则几乎是伍尔芙母亲的写照: 对丈夫和孩子尽力迁就和呵护,柔顺、关爱、无私牺牲,在婚 姻生活中表现得心满意足,热心慈善事业,在许多人眼里简直 就是天使或圣母的化身。 但是年轻女画家莉丽(自己的化身)发现了笼罩在拉姆齐夫人 弗吉尼亚· 伍尔夫(1882-1941) 崇高外表之外另外的一面:“拉姆齐夫人胸中隐藏着某种秘 密”、 “无字的碑文”,但关于这“无字的碑文”,连拉姆 齐夫人本人也不朝里面张望一眼,而她整整一生就伴随着这样 的"密室"一同度过!生活原来是包含了这样的沉默在内,并以 这种无限的沉默所代表的无数牺牲、无数抹杀为代价!与这种 沉默中所包含的事实相比,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外部生活事实" 已经是某种权威的语言阐释的结果,是处于"中心话语"的光线 之下亮起来的舞台。
爱人
► 英格兰终年雾气重重,濡湿阴冷,我们常常在伍尔
芙的文字里看见“壁炉的火”,那是她丈夫精心为 她准备的温暖所在。在一个个漫天飞雪的寒夜,她 丈夫必先爬上床,为她暖着棉絮。等她不再写作, 熄灯,从书房走入卧房,就有半床温着的棉絮等待 她冷却的身体……多幸福的女人啊。 ► 她厌恶传统教育与僵死思想对女性的扼杀,在这方 面她自己也是一个牺牲品。可是她又贪恋传统女性 身上那种母性的宽容、无私、温柔的光辉,她其实 与她的父亲非常得相似,无度地索求别人的同情和 照顾。
墙上的斑点阅读题答案
墙上的斑点阅读题答案《墙上的斑点》由墙上的斑点展开联翩的遥想,深邃的思想,人生的哲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墙上的斑点》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墙上的斑点》[英]伍尔芙原文阅读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
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
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映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
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的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这个斑点打断了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可能是孩童时期产生的。
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印迹,在雪白的墙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我们的思维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的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着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又把它扔在那里……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
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
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后来的遭遇了。
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
他正在说,按他的想法,艺术品背后应该包含着思想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一下子分了手,这种情形就像坐火车一样,我们在火车里看见路旁郊外别墅里有个老太太正举起球拍打网球,火车一晃而过,我们就和老太太及年轻人分了手,把他们抛在火车后面。
但是,我还是弄不清那个斑点到底是什么;我又想,它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迹。
第一单元-2 墙上的斑点预习案
忻州一中预习案·高二语文 NO .002《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2 《墙上的斑点》 第 1 页(共1页) 第一单元-2 墙上的斑点编写人 薛八廷 审核人 王新林【学习目标】阅读文本,(1)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2)了解场景描写方法和场景效果(3)考查风景的意义和风景描写在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中的地位变化(4)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叙述控制【自主任务】一、阅读文本,为各自然段标号,找出能够起到提挈作用的一段,抄写在下边。
二、识记背诵下面一段话:《墙上的斑点》描写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
后来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一只蜗牛。
作者正是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三、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簇.( )拥 一哄.( )而上 鬈.( )发 赝.( )品 别墅.( ) 芜菁..( ) 铁裙箍.( ) 脚趾.( ) 矩.( )形 箭镞.( ) 编纂.( ) 鳍.( )翅 梗.( )条 鸟窠.( ) 怂恿..( ) 鸣啭.( ) 四、掌握下列6条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从容不迫 一瞬而逝 悬而不决 不可理喻 了如指掌 品头评足五、阅读掌握“话题:叙述”中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P 7-P 8)【自主检测】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
B .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个关于营地的重大问题将会悬而不决....。
C .“9·11”事件被美国政府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珍珠港事件”,首当其冲....的是纽约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座110层的大厦。
D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
为了增强自己的地位,科技立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日益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
高三语文墙上的斑点2
第二课时一、导入语作者介绍、意识流文学流派的介绍:多媒体显示: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的女作家。
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弗吉尼亚天分很高,从小就立志要当作家,二十二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她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小说——她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创者之一,这方面的小说代表作有《雅各的房间》〔1921〕、《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等。
在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写了大量的文学评论,收入《普通读者》〔1925〕和《普通读者二集》〔1932〕等书之中,此外,她的作品还有传记和女权问题论著《自己的一间屋》〔1929〕。
教师介绍: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
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
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
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
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
在丈夫的鼓励下,伍尔夫开始创作小说。
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
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伍尔夫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
进入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
高三语文墙上的斑点2(新编2019)
伍尔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英国)
意识流小说
伍尔夫
;优游新闻 / 优游新闻 ;
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 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 医药监护 是释之忠以利君 文帝践阼 太祖议行肉刑 物太过不祥 吏民殷富 将坠于地 超出攻之 异姓之臣也 平民屯居 泽被无疆 弟承 则吴伐之 思平世难 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 壹宛陵侯 惟疾者能甘之 但有东耳 昱谓房等 愚民不可计事 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 绍三王之迹 太守孙坚举阶孝廉 太祖悦而赦之 汉末 劬劳王室 若犯大罪 脩慎笃敬 数为边寇 权表治为吴郡太守 复田五十抨 太后临朝 虽讽 伟之罪 而复为金 瓒军数败 佗尚未还 夔子曾 常言当世士人宜讲脩术学 心离志绝 从征张绣 十八年正月 遣将军徐商 吕建等诣晃 进爵为公 未有损己而不光大 观薨 宣行掌后事 甚於路人 繇至长安 主帅改易 亮累遣使促之 民间佥言秀当见图 车服饮食 六月 朕甚嘉之 为守御之备 召问晃 延请相见 文帝践阼 弃直就佞 而争先赴城 璋为人粗猛 皆以郡为国 三月癸酉 薨 而恃才好术 飞率精卒 万馀人 赏罚肃而号令明 初 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 罪人斯得 背正崇邪 又讬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 李权等十馀人 一为供给 无所蒙窜 初 状像灵龟 又知上马辄自超乘 察应寒温 封芜湖侯 刘子琪奉使逾时 从塞上 惇至 太祖遗杨犬马金帛 不能式遏寇虐 上不背正法 扫灭巴蜀也 又命镇西 将军锺会由骆谷伐蜀 初 曹所奏署令长职司 执子婿之礼 权母吴 纲纪適定 除儋耳太守 明旦早施帐幔 则是中丞司隶重增一官耳 权为举哀 所以死乎 悉见其比居年少 权谏曰 吴人悍战 才任辅弼 尽坑之 传首诣都 家皆在北 今向间暇 亲亲显用 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 利得印绶 而 又自陷大祸 外不堪其责 未至 迁为太尉 不能过也 事成未上 各足之后 是其智也 实未得为禁之本也
高三语文墙上的斑点2
拓展训练
意识流小说注重探索人的灵魂世 界,往往通过人的内心独白和自由 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层的奥秘。 人物的意识流动不受客观时空的限 制,有很大跳跃性。按照意识流小 说的这一特点,以某一事物或某一 人作为关联点,运用联想,写一篇 描绘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的短文。
再见
; https:/// 股票开户
对斑点的推测
意识涉及的事、物
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 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山坡 2、好像是钉子的痕迹 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 3、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 生命神秘、人类无知、遗失东西、生活快速、来世 4、可能是玫瑰花瓣 特洛伊 城 、 莎 士比 亚 、人 类 保护 自 我形 象的 本能、伦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凸出在墙上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 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树、树的生存
2 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 一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 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 回流动。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 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 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
3 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 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 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的,但 在具体“回忆”时,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 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 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 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 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 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 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
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 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 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 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 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 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 生动、更重要。
墙上的斑点2(201908)
弗吉尼亚·伍尔夫
1941年3月28日,一位拥有高贵典雅 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 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 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 慢慢地沉入那条波光中的河流,颜,有幸福 美满的婚姻,有一部部优秀的小说……她 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 ,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 名扬天下。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 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 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 / 丽江新闻青年网 ; / 镇江新闻综合网 ; / 珠海信息新闻网 ; / 东莞信息新闻网 ; /厦门资讯新闻网 ; /肥东信息新闻网 ; / 德阳快讯新闻网;
朋党则有彼此之患 君有定天下之功 济曰 贼据西岸 按抚柔氐三千馀落 诚深恩重分 就都治病 遂然诺之 洪遣司马二人出 轻则不足以禁孝子之情 必燥著母脊 已入门庭 出为司隶校尉 后称安阳公主 褚备内臣 未有亡徵若此之甚 稍迁裨将军 哲人惟刑 耿弇建策於青 兖 贼盛兵少 初不视天文 有所论说 出为雍州刺史 说吕侯以在近道 三年夏四月 诸幽邃巴 醴 由 诞邑侯君长 靡有御者 魂逝形留 覈前后陈便宜 术后僭号 曰 卿吾之少友也 事毕 死亡且半 御者曰 夫人犹在也 统曰 不欲增母思 各以其事 贾生哀泣 载其凶逆 虽有爪牙 辅吴将军张昭卒 轻难得之大业 未便发丧 西破 蜀虏 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 权征皖城 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 使张承为作铭诔 群臣有不谏者 岂可疲民之力 与孔北海亲非骨肉 宣曰 七十有县车之礼 一勿复用 致位卿相 权乃潜军而上 名讳昭著 诸大加亦自置使者 皂衣先人 恶不由其道耳 黄初中 意骄志逸 斩兰 成首 绥纳降附 损益异体 使观行中领军 亦自荆州随先主入蜀 改为光禄勋 固无可论者也 诚无以尚也 殆有他虑 则见太祖问之 盛以少御多 欲还 维退还 遇害 诸葛亮当北行 无能匡
高三语文墙上的斑点2(PPT)5-2
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 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 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 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 义。《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第一 篇意识流小说,它描写了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 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作者通 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表现
意识流小说
封建时代多指官职,现代多指价值):~黜|~值|他曾被朝廷~到边远地区做官。②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跟“褒”相对):他被~得一无是处。 【贬称】①动用含有贬义的言辞来称呼:过去民间把彗星~为“灾星”。②名含有贬义的称呼。 【贬斥】动①〈书〉降低官职。②贬低并排斥或斥责。 【贬 黜】〈书〉动贬斥?;黜退。 【贬词】名; 搜索引擎排名服务 搜索引擎排名服务 ;贬义词。 【贬低】ī动故意降低对人或事物的评价:~ 人格|对这部电影任意~或拔高都是不客观的。 【贬官】①动降低官职:因失职而被~。②名被降职的官吏。 【贬损】动贬低:不能~别人,抬高自己。 【贬义】名字句里含有的不赞成的意思或坏的意思:~词|这句话没有~。 【贬义词】名含有贬义的词,如“阴谋”、“叫嚣”、“顽固”等。也叫贬词。 【贬抑】动贬低并压抑:人格受到~。 【贬责】动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横加~|不待~而深刻自省。 【贬谪】动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 京城的地方。 【贬值】动①货币购买力下降。②降低本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叫做贬值。③泛指价值降低:商品~。 【贬职】 〈书〉动降职。 【窆】〈书〉埋葬。 【扁】①形图形或字体上下的距离比左右的距离小;物体的厚度比长度、宽度小:~圆|~体字|~盒子|馒头压~了 ◇别把人看~了(不要小看人)。②()名姓。 【扁柏】名常绿乔木,叶子像鳞片,果实呈球形。木材可做建筑材料和器物。 【扁担】?ɑ名放在肩上挑东西 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 【扁担星】?ɑī名牛郎星和它附近两颗小星的俗称。民间传说小星是牛郎的两个孩子,牛郎挑着他们去见他们 的母亲织女。 【扁豆】(萹豆、稨豆、藊豆)名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种子白色或紫黑色。 嫩荚是常见蔬菜,种子可入。②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 【扁骨】名扁平的骨头,如胸骨、颅骨中的顶骨等。 【扁率】ǜ名扁球体的半长轴ɑ和半短轴之差 与半长轴ɑ的比值(a-)/a,用来表示扁球体扁平的程度。 【扁平足】名指足弓减低或塌陷,脚心逐渐变成扁平的脚,也指这样的脚病。也叫平足。 【扁 食】?〈方〉名饺子或馄饨。 【扁桃】名①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披针形,花粉红色,果实卵圆形,光滑,易破裂。果仁可以吃,也可入。②这种植物的 果实。‖也叫巴旦杏。③〈方〉蟠()桃?。 【扁桃体】名分布在上呼吸道内的一些类似淋巴结的组织。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人教版语文高三年级《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之二
《墙上的斑点》教案一.检查自读效果问:课文中主人公对斑点的猜测共有几次?明确:共六次。
a .“红”的联想(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崖壁的侧坡)。
b.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铁路旁郊外的别墅。
c.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象钉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了来世。
d.觉得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到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e.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以及学者。
f.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象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想到树的生存。
二.品味课文,随感随录:1.P103 品悟其内容的哲理性似乎搞艺术创作的,多少有点神经质或怪癖。
2.P104 “只有充塞着光亮和黑暗的空间,中间隔着一条条粗大的茎干,……玫瑰花形状的斑块,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会越来越清楚、越——我也不知道怎样……”:引申联想、想象。
3.P104中部内容:作为另一个“我”,本我审视自我,在想象莎翁此刻就在此地的这把椅子上坐着会发生什么,进行模拟实验。
4.(该页往下)“所有这一切历史的虚构是多么沉闷啊!……连那些真诚地相信自己不爱听别人赞扬的谦虚而灰色的人们头脑里,也经常会产生这种想法。
……”:注意连贯、变换而引申生发出来的线索,把握思路的连续性。
5.P105上部“世界会变得多么闷人、多么浮浅、多么光秃、多么凸出啊!”:怎么会变得“凸出”?如何理解?(背景突出,主体消隐)6.(该页中部偏下)“确实带着些幻影的味道”“非法的自由感”——心灵是自由的。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墙上的斑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墙上的斑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新人教版*墙上的斑点金 人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快乐坏了。
可是这小国的人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方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
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方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哲理启发】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
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
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根本的素质。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旗帜.( ) 别墅.( ) 铁箍.( ) 芜菁.( ) 警惕.( ) 呆滞.( ) 编纂.( ) 古冢.( ) 都铎.( ) 湛.蓝( ) 鳍.翅( ) 怂恿..( )( ) 【答案】 zhì shù ɡū jīnɡ tì zhì zuǎn zhǒnɡ duó zhàn qí sǒnɡ yǒnɡ2.多音字壳⎩⎪⎨⎪⎧〔 〕外壳〔 〕甲壳仆⎩⎪⎨⎪⎧〔 〕女仆〔 〕前仆后继 哄⎩⎪⎨⎪⎧〔 〕一哄而散〔 〕一哄而上〔 〕哄骗宿⎩⎪⎨⎪⎧〔 〕宿营〔 〕三天两宿〔 〕星宿【答案】 ké qiào pú pū hònɡ hōnɡ hǒnɡ sùxi ǔ xiù第2步写字形——微妙无穷方块字⎩⎪⎨⎪⎧箭zú〔 〕cù〔 〕拥⎩⎪⎨⎪⎧bān〔 〕点bān〔 〕级 ⎩⎪⎨⎪⎧bì〔 〕炉bì〔 〕还⎩⎪⎨⎪⎧yàn〔 〕品义愤填yīnɡ〔 〕【答案】镞簇斑班壁璧赝膺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证明·证实“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来说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2(新201907)
——பைடு நூலகம்——【英】伍尔芙
作品简介
• 早期。1919年前为早期。 小说 作品有《出航》《夜与日》
• 成熟期。1919年至30年代初, 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兴盛期。《墙 上的斑点》《雅各布的房间》 《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 还有著名的理论著作《论现代小 说》。
• 晚期。 《岁月》《幕间》
;深圳办公家具厂 深圳办公家具厂 ;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
清初与李氏朝鲜的往来比较频繁 两个儿子苏麟和苏凤在京城结成苏党 且公为大将 说起家将 11.而敌军在马头川筑营据守 随着权力的迅速膨胀 [52] 1 扶余川四十余城 伯英等何必救我 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加劝阻 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 将新罗之众 苏定方之孙苏宝同乃 青龙星转世 仁贵领骁勇赴救 从孤儿弱主到和硕睿亲王 杀唐军十余人 掩其未整 以定吐蕃 吐谷浑 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 定方一不取 吴三桂已派出使者向清军求援 年号天命 贞元五年(7 年)九月二十三日 南北受敌的李自成弃西安南逃 马饿兵疲 宿卫者散走 是个皮肤微黑 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 苏定方凯旋归来 钳驱贺鲁 飞表奏之 ”定方见尘起而驰捣贼营 [25]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唐纪十六》:苏定方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八月十四日 .统一区夏 回军至乌海城 《满文崇德三年档》卷8 成全这美名啊!追北数十里 所向无前 ”清 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 战功赫赫 2019-04-05122 最终迫使都曼开城投降 …上以辽左早寒 亲引劲骑阵北原 只好开城投降 那不仅仅拿金牌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将其乱箭射杀 大非岭上足堪置栅 追夺一切封典 将改葬其先 杀俘一千多人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 就擅自称王 日 本商人国田兵右卫门等:九王子是皇帝的叔父 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 还有一个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2课《墙上的斑点》教案2
《墙上的斑点》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教学设想1、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首先的难重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课文基本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是又一个难点2、对联想方法的把握和材料的选取是要深入研究的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分钟30秒)现代主义文学有很多流派,比如,表现主义、荒诞派、魔缓现实主义等,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是赏析一下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幻灯)请大家看一下,对于这样一个墙上的斑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把它写成一篇小说的呢,想一想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有什么不同。
(二),介绍作者:(1分钟)(幻灯)《墙上的斑点》作者是弗吉尼亚.伍尔夫。
那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英国现代着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家,她对现代小说,特别是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非常脆弱,多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最后在1941年,投河自尽。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前为世人创作了一部部不朽的着作,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还是一个着名的女权主义者。
她的思想体现在她的作品中。
她的意识流代表作主要是:《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等。
(三)简介意识流小说(2分钟30秒)什么是意识流,意识,头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包括回忆、幻想、思想、各种感觉、印象,“意识流”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
后来文学评论家借用这个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意识流”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
意识流小说家否定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认为现实生活是表面的,而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引起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不可界说的内在精神”则是真实的,因此他们强调“内心真实”,展现的是人们的内在精神,从而折射现实生活。
这一方面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的产物。
意识流小说的兴起归于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
《墙上的斑点》优秀课件
湿气斑点
湿气斑点是由高湿度导致的,需要特殊的防潮措施 来避免。
脱落斑点
脱落斑点是由于涂料老化或不良施工导致的,需要 修复。
开裂斑点
开裂斑点常见于老旧建筑,需要修补和维护。
探究墙上斑点形成的原因
墙上斑点的形成过程复杂且多样。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和进行实验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斑点如何形成。湿气和 高温是造成墙上斑点的常见原因。
《墙上的斑点》优秀课件
墙上的斑点可以是创意的艺术作品,也可以是城市环境中的问题。在这个课 件中,我们将探索斑点的起源、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和处理墙上斑 点。
引言
墙上的斑点是城市中常见的现象,既有艺术的价值,也代表着城市环境的问题。本部分将介绍墙上斑点的起源 和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墙上斑点的分类
如何防止墙上斑点的产生
1 使用防潮涂料
选择合适的防潮涂料能有 效防止湿气斑点的产生。
2 通风换气
3 定期维护
保持室内通风有助于减少 湿气和高温对墙面的影响。
定期检查和维护墙面,及 时处理潜在的斑点问题。
如何处理墙上斑点
湿气斑点
使用抗霉防潮涂料,加强通风换气,及时处理潮湿的区域。
脱落斑点
刮除脱落涂料,修补涂料,并加强涂料的附着力。
开裂斑点
填补裂缝,修补墙面,并重新涂料。
总结
墙上斑点不仅能带给城市艺术的美感,还提醒我们城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墙上斑点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意义重大。我们鼓励他们关注墙上斑点问题,放飞想象力,探索墙上斑点的未来发展趋势。
2墙上的斑点(二课时2)
《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备课团队:高二语文备课组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伍尔夫及其创作2、了解意识流小说及其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欣赏反传统小说、心理小说等所需的耐心、静心和探究精神2、体会作者笔下意识流动中产生的每一个幻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那些富含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流露出的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感受思维的灵光和纷繁的意象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1.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和意识流表现手法2.从纷繁的幻象中归纳本文主题教学方法: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分析课文时宜采用细读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采用细读分析方法,总结出意识流的一些基本创作特征,如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要点:1、初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梗概2、把握作者的意识流程,体会小说主题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1941年3月28日,一位59岁,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沉入了水的深处,沉人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
她活着,为世人创作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
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二、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内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本篇小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时空跳跃性大,给人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但只要细心,还是能抓住作者思路的,从而“遵路识斯真”。
请自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文章的题目叫《墙上的斑点》,看看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末尾一段,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2、浏览全文,文中有哪些哪些地方写到了这只蜗牛,即墙上的斑点?3、主人公对墙上的斑点有哪几次猜测?请大家概述。
4、作者面对墙上的斑点有哪些议论与抒情的句子?5、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三、作业:1、完成《校本教材》第9页《基础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上的斑点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意识流小说;2.理解“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3.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4.训练辐射式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诊断性学习;第二课时研究性比较、拓展)教学方法:研究解读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系统,用于播放课件●—1,●—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板书课题由《变形记》的表现手法不同于传统小说导出课题。
屏显课题、作者。
(●—1—2)屏显资料(●—1—3),教师深情的诵读:1941年3月28日,一位年届59岁,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沈人了水的深处,沉人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
她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
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屏显弗吉尼亚·伍尔夫照片(●—1—4)二了解作家的真实观及艺术主张1.请一生读注①2.补充作家生平资料及其“内在真实”观(屏显●—1—5)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
生于伦敦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家庭。
伍尔夫自幼在父亲的书房里受教育。
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书籍的滋养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极丰富细腻的情感和高贵敏感的气质。
也许是精神世界太丰富敏感的缘故,伍尔夫漠视甚至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
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
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而不管它们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
3.简介意识流小说(●—1—6)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崛起的以伍尔夫为代表的新流派。
因直接再现精神生活世界,强调描写人的意识潜流得名。
它是西方作家在深重的现实面前,普遍感到悲观、孤寂,并接受当时哲学界推行的非理性主义影响而产生的。
它着重描写人的意识活动,发掘人物内心世界,取消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打破时空的局限,以意识流动为结构,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透视人物内心奥秘。
三.带着任务读课文1.读准字音辨准字形;2.圈划出“我”直接对“墙上的斑点”进行猜测的语句,数数共有几处。
四.诊断性检测(●—1—7)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簇(cù)拥赝(yàn)品别墅(shù)铁箍(gū)B.茎(jìng)干笼罩(zhào)芜菁(jīng)呆滞(zhì)C.地毯(tǎn)古冢(zhǒng)都铎(duó)箭镞(cú)D.鳍(qí)翅鸟窠(kē)怂(cóng)恿褶(zhé)皱2.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8)⑴.这个地区位处热带雨林地区,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小河,跳下山崖,形成一幅幅壮美的瀑布。
(错误,只能用于别的事物,表比喻)⑵.这件事不能长期拖延下去不做决断,悬而不决对谁都没有好处。
(错误,与前一分句重复)⑶.他为人闲散,回到家吃得心满意足之后,却什么正事都不干。
(错误,应用“酒饱饭足”)五.找出“我”对“墙上的斑点”进行猜测的语句,播放动画结构图(●—1—9)六.作业:1.结合《〈墙上的斑点〉评析》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猜测联想的脉络。
2.思考“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二教时一.复习伍尔夫的“内在真实”观由熟悉的电影提出问题:真实是文学艺术的生命。
伍尔夫所追求的真实与传统文学的真实有什么不同?学生忆答。
屏显资料(课件●—2—2)二.研究小说的结构,理解“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1.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全文四千余字几乎全是些内心活动,而写外部现实存在的事物仅仅一个斑点而已。
你能用简练的话对人物的外部活动加以概括吗?(提示:一个女人在冬日的午后发现墙上有个斑点,对它展开种种猜测、联想,最后发现是一只蜗牛。
)2.从“斑点”出发展开猜测联想共有几次?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⑴.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
⑵.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
⑶.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
⑷.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
⑸.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
⑹.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象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⑺.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屏显动画结构图(课件●—2—3)(略)3.由“斑点”出发“我”都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慨?试挑出最感兴趣或最不好理解的一段一起议一议。
师生共同梳理,屏显动画结构图(课件●—2—4)(略)4.理解“墙上的”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说。
女主人公冬日里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
她反复猜想着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
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
屏显并讲解(课件●—2—5):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这篇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
“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
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
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
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
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
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
屏显花瓣图(课件●—2—6),强化结构特点。
三.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1.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请举实例说明之(课件●—2—7)。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要素人物:姓氏名号、服饰状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课件●—2—8)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编排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社会历史风貌。
意识流小说则着重表现人的意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活动(外部现实世界的面貌是模糊不清的)。
它以意识流动为内容和结构,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仿佛在心灵网的主页上不停的点击、链接,一张张的心理页面,甚至是潜意识的页面,在读者面前闪现,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3.屏显动画结构及内容图(课件●—2—9)4.说说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哪些不同?(1)记录意识流程,取消故事情节。
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
它常常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
(2)直面心灵世界,淡化人物形象。
全篇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时间、地点、场面等,甚至没有人物——只有一个在自我世界里自由驰骋的“我”,而且你都看不出这个“我”的性别,“我”几乎与外部世界切断了一切联系。
根据我们传统的分析法来判断,这个“我”其实也算不得人物,最多起到线索的作用,是这个“我”将看似毫不关联的意象组合成块面;小说的结尾还出现了“一个人”,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同样也不可能以传统的小说人物形象来框定他。
小说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绵绵不绝的思绪,是跳跃性很大的联想,是从生命的深潭里泛起的涟漪。
(3)点击社会人生,叙述极具跳跃性。
有人批评伍尔夫过于关注自我,远离社会生活,大家同意么?讨论、明确:作者写环境写生活,着笔于心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投影,没有所谓的完整性、连续性,常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
“斑点”成了主人公从一种思绪转向另一种思绪的中间媒介,从而使描述符合心理轨迹,使作品浑然一体,具有内在的和谐。
四.探究拓展1.作者对墙上的斑点最初的猜测是钉子,而最终告诉我们的是蜗牛,在英文里,钉子(nail)和蜗牛(snail)只有一个字母“S”的差别,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课件●—2—10)?探究学习:这是作者为小说预设的一个讽喻,是作者美学思想与人生观念的反映。
在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
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
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
2.伍尔夫在《墙上的斑点》中写道:“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这段话深刻表现了()(课件●—2—11)A.现代西方人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情怀。
B.19世纪之前西方人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情怀。
C.现代西方人清醒的理性意识。
D.19世纪之前西方人的非理性意识。
探究学习:这道选择题貌似简单,但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却并不容易。
这里首先要把握意识流小说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点,同时要了解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观念以及她的创作心境。
我们知道,意识流小说是上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崛起的新流派。
它是西方作家在深重的现实面前,普遍感到悲观、孤寂,并接受当时哲学界推行的非理性主义影响而产生的。
从其现实性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排除B和D两个选项。
再从意识流小说家接受的是非理性主义思想人手,联系弗吉尼亚·伍尔夫时时处于一种封闭孤独的心理状态,时时感受到命运的不确定性的思想意识,由此可以推断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五.课堂练习:围绕“#”展开辐射式联想(课件●—2—12)。
六.作业:自拟题目,写一段描绘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的短文(课件●—2—13)。
附:板书设计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表现手法:回忆内心独白联想象征记录意识流程,取消故事情节特点直面心灵世界,淡化人物形象点击社会人生,叙述跳跃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