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拉变奏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玛依拉变奏曲》

摘要:《玛依拉变奏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教师胡廷江根据脍炙人口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作者运用了丰富音乐语言、新颖的音乐发展的手段,进行创作改编,具体体现在曲式结构、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通过改编,既提高了歌曲的艺术高度,又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将从作曲技法分析这首变奏曲的手法,以利于我们了解学习旋律的发展手法,加深对歌曲改编的深层理解。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改编曲式结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美的追求和欣赏习惯给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从创作和演唱上都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代性作为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当代作曲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如何赋予改变民歌以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一批新兴作曲家的历史使命。

由丁善德编曲的民歌《玛依拉》就是哈萨克民歌的经典之作。它具有哈萨克民歌的典型特征。“玛依拉”是一个哈萨克民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动人、善于唱歌,牧民们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听她的美妙歌声。在音乐风格上它属于歌舞性民歌,节拍规整、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旋律优美、音域宽广、用固定的节奏贯穿始终气氛热烈欢快。歌曲一开始“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曲调开头以纯四度上行做衬腔,带有呼唤音调,表现了人们对这位姑娘的敬仰。接下来用二、三度构成整句旋律,旋律进行平稳,音符跨度不大,曲调轻盈明快,歌声高亢嘹亮,在冬不拉的伴奏下,草原风味浓厚,抒情性强,充分体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在调式上运用了中国的民族七声音阶和自然大调相结合的方式,以E为主音,使人听起来觉得亲切悦耳。歌曲的最后用一个短小的副歌结尾,全曲由一主歌性的四个乐句的乐段加一个帯副歌性的衬词句构成的分节歌式的民歌。

《玛依拉变奏曲》是由胡延江老师在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的基础之上改编而成。作品大量的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音乐元素,使得原本简单分节歌式形式改编成具有起承转合结构特征的大型变奏曲,在演唱技法、曲式结构、调性色彩、速度变化、情绪表现力上都呈现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特点。

1.曲式结构的创新

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是一首加副歌的单二部曲式,运用我国七声清乐E 宫调式,3/4拍的节奏贯穿始终,其曲式结构如图:

A B

┏┓┏┓

a a1

b b1

七声清乐E宫七声清乐E宫

《玛依拉变奏曲》是原始民歌《玛依拉》的扩充版.改编后的《玛依拉》由原来的三段体的分节歌发展为有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性质的大型变奏曲。它沿用最具舞蹈性的3 /4 拍节拍,调性色彩较原民歌更为丰富,从开始部分的E宫清乐调式发展到A 宫清乐调式,最后在第四部分回到E 宫清乐调式。在调性上的变化使得歌曲对比性更为强烈,整体结构和调性的布置,也体现出歌曲带有再现的复

三部的性质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在第三乐段引入新的音乐材料,符合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使音乐形象特征更鲜明,音乐主题更突出。

《玛依拉变奏曲》作者通过结合传统民歌和西洋的作曲技法,把改编后的歌曲创作为变奏曲式,不仅丰富了歌曲的内涵,而且还增加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变奏曲式,是一个建立在原始民歌的艺术构思框架下的主题的初次呈示和它的若干次不同程度的的变奏陈述完美结合。

2.伴奏的发展

由胡延江老师编配的《玛依拉变奏曲》的伴奏,引子部分的钢琴前奏部分为整首乐曲的感情基调奠定了重要作用,也为歌曲的的导入做了铺垫。

这是A部分的b乐句的伴奏就,这段变奏保持了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却改变为2/4拍的节奏韵律,使歌曲的3/4拍与伴奏的2/4拍形成复合节奏(三对二),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和可听性。

这是A1部分的伴奏,采用了清爽跳跃的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生动的刻画了哈萨克民族的奔放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特征,与歌曲浑然一体,而且尤其注意运用了钢琴不同音域的音色差异,使单一的节奏产生十分生动的活力。

由于A2部分的变奏速度由之前的150降到96,新的的伴奏音型也随之出现,音型主要是采用琶音加音阶式的音型的伴奏形态,充分的刻画了哈萨克族姑娘玛依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自己心仪的对象,缓缓的唱起情歌的情境。

3.主题材料的变奏

《玛依拉变奏曲》的A1部分开始出现新的对比材料,但是只是在原材料的每个乐句之后加入华彩的像间奏式的花腔唱词。变奏的主题主题与原材料既有联系,又有对比,完美的体现了变奏曲不仅保留原材料,而且还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形成新的东西。

50-63小节是原民歌a的变奏,变奏手法是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在每个乐句长尾音处加入音阶式的华彩花腔唱词。而是第一个乐句的音阶与第二个乐句音阶相差四度,并且两句的落音都是三度的滑音下行,完美的表现了“玛依拉”活泼开朗调皮的性格特点。

4.音域与旋律变奏

《玛依拉》的音域为e1—f2,所跨音域为一个八度,是一首初中级程度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的音域为e1—#C3。歌曲中加入了西方作曲技法中的花腔、华彩、快速音阶等技法,通过这些作曲技法使得歌曲的旋律更加流畅又具有跳感。

音域的变化直接导致歌曲难度的变化,从变奏A1开始出现两处花腔,从e2 跳到high#C3 ,尾声部分更是用上行音阶从b1— #c3,这样由一个个音级向上级

进到#c3,并且在这个高音上停留住,形成全曲高潮,最后回到歌曲的主音e2,完满结束。歌曲中大部分唱腔都在较高音区上进行,提升了歌曲对演唱者程度的

要求。(如谱所示)

本歌曲的另一特色特色还在于在在旋律的变奏中加入了带有鲜明新疆地区风格的音调。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达斡尔等民族,他们大都能歌善舞,故新疆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活泼、结构方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使用七声与五声调式,但b7、#1、#2、#4、#5等变化的使用使音乐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曲调独特鲜明,乡土气息较浓。

在上例中,经过改编后的《玛依拉变奏曲》旋律的另一个精妙之处,在A2段的变奏之中。旋律通过加入了带有明显哈萨克族的音调:#Ⅳ,不仅丰富了旋律的听觉色彩,又体现了更浓郁的哈萨克民族的风土人情。

5.节奏与速度变奏

《玛依拉》的节奏型相对平稳,没有太多变化。而《玛依拉变奏曲》在节奏与速度上则丰富得多。呈示部A 与原始民歌完全相同,变化从变奏部分开始:A1 在前面两乐句后紧接着出现了多个十六分音符的小节奏型,使歌曲节奏密度加大;A2 则从之前150 的速度变为96 的速度,整体节奏型加入了大量的长音,使音乐更为舒展开阔。在华彩部分节奏变为散板,使音乐的舒展性更强,也交给了演唱者更多表达自我感受的空间。变奏1、2 在节奏上一紧一松的处理使歌曲形象显得更为生动:玛依拉在人前是热情活泼的,从A 部分欢快的节奏与A1 更热烈的节奏可以得到体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玛依拉也会有少女的心事,这就从A2 部分速度上的放慢,和华彩部的散板上,表现得十分恰当。随后回到原速再现,突出主题。

6.在唱法上的发展

原始民族唱法音域较窄,虽然甜美但是演唱时跳跃幅度与流动性不够强。现今的民族唱法也没有等同于美声唱法,在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改编曲的唱法还是以“民族”为基础的适当改变。花腔在民族改编曲和一些新创作的带有民族风味的歌曲中有大量的借鉴。如《玛依拉变奏曲》变奏A1 段中就多次引入了美声中花腔的技法。衬词“哈哈哈”是在模仿玛依拉自信和开朗的笑声,在运用断音技法时,应注意每个音应如大笑一般,使腹肌的弹跳和气息相配合,以冲击头部共鸣,使声音轻巧而灵活,流畅而带有颗粒感。(如谱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