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概论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医药学概论学习心得5篇
中医药学概论学习心得5篇中医药学概论学习心得1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
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
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
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
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
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
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
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
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
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PDF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PDF
1. 药学的定义和目标:药学是对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2. 药物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埃及人发现植物的药用价值,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现代药物产业则是从19世纪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
3.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分为传统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天然药物等分类。
4.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激活或抑制受体、干扰代谢途径或细胞信号传导等。
5. 药效学:药效学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药效的定义、分类、评价等。
6. 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是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7.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人体的有害反应,包括毒性评价、致癌和致畸等研究。
8. 药物开发流程:药物研发的过程通常包括新药发现、药物设计、药物代谢和毒理学评价、临床试验、注册和上市等环节。
9.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包括药品注册、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10. 药物治疗中的患者安全:药物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评价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药学概论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说2、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人体及病原体产生药物效应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等。
3、治疗指数——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药物越安全4、不良反应——是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者痛苦的药物反应5、后遗效应——指已停止用药、血液浓度也已降到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仍然残留的生物效应6、半衰期——表示某一药物在体内的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药物药物在体内转运速度的指标一般指血浆半衰期,即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还包括消除半衰期7、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某些代谢产物,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
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8、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或指药物吸收进血液循环的相对量或吸收程度)9、副作用——在规定的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与药物的选择性低有关10、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舌下给药、皮肤给药、吸入给药11、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生理作用:(1)对糖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减少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2)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造成负氮平衡;(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四至皮下脂肪分解,重新分布,导致向心性肥胖;(4)对水盐代谢的影响:有较弱的留钠排钾作用,使钙吸收减少,钙磷排泄增加药理作用:(1)抑制免疫(2)抗炎作用强大,改善早期红肿热痛,抑制晚期肉芽形成(3)抗毒(4)抗休克(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6)其他作用:中枢兴奋作用、退热、对消化系统作用:使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2)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3)急性严重感染,注意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4)消除炎症症状,抑制瘢痕形成(5)血液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12、最常用的镇痛催眠药——地西泮13、地西泮的药理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14、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的抗菌机制相同,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15、吗啡是最好的镇痛药,但限制其应用的是——容易成瘾16、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精神病作用,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2)镇吐,用于绝大多数呕吐、顽固呃逆(3)降温,用于冬眠疗法、抗休克、高热惊厥、严重感染、创伤、甲亢危象辅助治疗(4)加强中枢抑制作用,加强镇痛药、全麻药、镇静药的作用17、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酸形成作用18、“首过效应”——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都要先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资料
(四)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
1.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 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 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3.学习要求 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应用护理, 除能够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处方药外,还应具 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 力。
食物、药物、毒物关系:
有些是药食同源,如海带、苦瓜等; 药物与毒物间没有化学结构上的差别,仅存 在量的差异。
2.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
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3.药物应用护理的概念
药物应用护理则是以药理学基础理论和技 能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阐述临床药 物应用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指导临床护理合理用药的一门学 科。
(2)根据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护理诊断,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医嘱, 禁止擅自调整用药方案,使病人能够合理使用药物, 保证用药安全及疗效,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三、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归纳; 4、实践教学; 5、结合临床; 6、现代学习手段;
a、掌握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
药物的疗效与时间密切相关,饮食与药物相互作 用也可改变药物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具体的药物, 选择适宜的服用时间和方法。例如,缺铁性贫血的患 者,需用铁剂治疗,但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等。虽空 腹容易吸收,但多不能耐受。所以服用铁剂宜在饭后 服,且同时服用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等 ,可增加铁剂的吸收。又如催眠药宜在睡前服,助消 化药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等。
药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药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药物的定义和分类药物是指有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改变生理功能目的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药品和食品药品等。
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化学药品、中药、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生物体内的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来实现。
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过程,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和生物体内的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四大类:与生物体蛋白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类、通过生物体的受体而发挥生理活性的类、通过诱导体内生物合成物而发挥效果的类、通过直接与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而发挥杀菌效果的类。
第四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时,经常出现某些可能或明显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的现象。
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两大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和药物的过敏反应,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的方法是避免不良影响和及时干预。
第五章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指在满足治疗、预防、诊断、改良生理和其他用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药物,对于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非常重要,而药品管理和医疗保健人员应积极参与。
第六章药学与临床药学与临床是一门结合理论和实践相互关联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药物的研制、质量控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
同时,药学与临床领域的交叉研究也为临床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七章药学研究概述药学研究是一门以药物为研究中心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药物的研发、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等多个方面。
药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药物制剂学药物制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学科,其目标是根据既定的用药目的,研究制备药材制品的科学技术。
药物学基础概论重点笔记
药物学基础概论重点笔记一、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拟胆碱药)·药理作用:1、对眼睛(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解痉挛)2、促进腺体分泌(汗腺、唾液腺最为明显)·临床应用:1、青光眼2、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3、M胆碱阻断药中毒(如阿托品)·不良反应:流口水;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
二、新斯的明(胆碱酯酶抑制药)·药理作用:对胃肠平滑肌和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对骨骼肌作用最强·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腹气胀和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肌松药中毒解救(对非除极化型效果明显:对除极化型无效)·不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呼吸困难,肌肉震颤。
对胃肠梗阻,排尿困难,哮喘患者禁用三、阿托品(M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1、松弛内脏平滑肌2、减少腺体分泌3、兴奋中枢4、对眼的作用(升高眼内压;扩瞳孔;调解麻痹)5、对心血管的作用(心率加快;传导加快;血管扩张)·临床应用:1、内脏绞痛(对胃肠绞痛及膀胱刺激症效果较好:对肾绞痛和胆绞痛应与哌替啶合用)2、减少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3、眼科应用(虹膜睫状体炎;眼光配镜)4、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抗休克(用于抢救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等引起的休克。
对伴有高热,心率加快者禁用)6、解救有机磷酯类中毒·不良发生:口干,畏光,视近物模糊,及排尿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四、山莨菪碱(654-2)·药理作用:1、对胃肠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与阿托品相同2、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比阿托品弱3、中枢作用不明显五、肾上腺素(AD-A,B受体激动药)·药理作用:1、兴奋心脏2、对血管的作用(A受体激动—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收缩。
B受体激动—骨骼肌血管和冠状动脉舒张)3、对血压的影响(治疗量—收升舒不变。
大剂量—收舒都升)4、扩张支气管5、影响代谢(代谢加快,分解加速,耗氧增加)·临床应用:1、心脏骤停(用药方法:AD+阿托品+利多卡因)2过敏性休克(1:首选药2:一般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也可生理盐水稀释十倍缓慢静脉注射)3、支气管哮喘4、与局麻药配伍(延长局麻时间,减少麻药中毒)5、局部止血(当鼻出血时可用棉球吸取0.01的AD堵塞出血处)六、多巴胺(DA-AB受体激动药)·药理作用:口服无效1、兴奋心脏2、对血管的作用(治疗量—肾和肠黏膜血管舒张,皮肤黏膜血管收缩。
药学概论知识点
填空:1.青蒿素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这是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青蒿素的剂型:片剂栓剂水混悬剂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合成的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为水杨酸和乙酸(醋酸)所成的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不良反应:胃肠刺激,影响血凝,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瑞夷综合症,肝、肾损害,胃溃疡,哮喘者禁用。
(写4-5个)课本 p.213简答:1.药学发展四个阶段 p.3~p.4第一阶段:从药学起源的远古时代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利用天然药物。
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它的活性是鸦片的10倍,这是现代药学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药物合成的兴起至20世纪50年代,化学药物领域。
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反应停”事件。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时期。
1977年,Hirose 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药物分析基本任务 p.255(1)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工作;(2)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3)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4)临床药物分析工作;(5)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3.合理用药的病人因素(性别,年龄,营养状况、个体差异、疾病、遗传)P3944.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最少记五点)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101p全
药学的地位
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药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概念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的药性(性味和功能)
四气:寒、热、温、凉(石膏治热性病, 附子、干姜治寒性病)
五味:辛、甘、酸、苦、咸(辛散、酸 收、甘缓、苦坚、咸软)
药学任务
研制新药 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研制新的制剂 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 控制药品质量 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 GAP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CP (Good Clinic Practice)、GSP (Good Selling Practice)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胆碱进入胆碱能神 经末梢需载体。(有饱和情况)
K+、Na+、Ca2+通道,顺电位差
特殊转运(Specialized transport)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耗能,由低浓度 或低电位一侧到高侧。如钠钾ATP酶。有饱和 现象,同一载体转运的两个药物可出现竞争性 抑制作用。
发展:从古代到二十世纪初使用天然药物 药物合成 二十世纪40至60 年代生化药物 生物制药 (医学、化学、生物)
药学各科发展情况
药物化学已由过去的随机、逐个多步骤合成已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 定向一步固相合成药物的组合化学阶段,大大提高了新药研究的速度和 命中几率。
药理学对新药的筛选也发展到高通量、机器人筛选,或者酶、细胞、受 体进行筛选;对药物作用机理研究从整体、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分子 水平、量子水平。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1. 药物的起源药物的起源主要有植物、动物、矿物和化学合成四种途径。
在古代,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许多药物开始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
不同的药物来源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学作用,药物的起源对于合理使用和研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药理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味道、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指化学成分、结构和稳定性;药理学性质包括药效、毒性、副作用等。
了解药物的性质可以为药物的制备、贮藏和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3.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包括天然产物的提取、半合成和全合成等多种方法。
天然产物的提取主要通过溶剂提取、柱层析、结晶等方式进行;半合成和全合成是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制备药物化合物。
药物的制备涉及到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4. 药物的质量药物的质量包括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和纯度等多个方面。
药物质量的检验和评价是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药物的质量标准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依据,包括质量指标和质量标准等内容。
5. 药物的药效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治疗效果,包括药理学作用、药效学特性和治疗机制等内容。
了解药物的药效可以为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6. 药物的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步骤,其中药物代谢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差异等问题是影响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重要因素。
7.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包括毒副作用、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为合理用药、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8. 药物的药物治疗药物的药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包括麻醉、止痛、杀菌、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
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耐药性、滥用、误用等。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
影响药效的因素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 2.性别 3.心理因素 4.遗传因素 5.病理因素
(二)药物 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化学结构 2.剂量 3.剂型 4.给药时间和次数 5.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2.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特点
(1) 口服给药:
① 主要吸收部位:小肠
②
特点:最常用、最安全、最简便的给药途径。
③ 吸收途径: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最后
进入体循环。
④首关消除(又称首关效应):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
肝脏和胃肠道的某些酶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注意: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2)舌下含服: ①特点:吸收迅速,无首关消除
②例子:硝酸甘油舌下给药。 (3)直肠给药
①经直肠或肠粘膜吸收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4)注射给药: ①静脉注射可迅速准确地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②由于肌肉组织血流量较皮下组织丰富,故肌肉注射比皮下 注射吸收快。 ③当休克时,因周围循环不良,皮下和肌肉注射速度均大大减 慢,需静脉注射才能达到急救目的。
药物的作用机制
(4)受体的调节: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为受体的调节 向下调节: 见于:长期使用激动剂,使受体数目减少 (受体脱敏) 表现:耐受性
向上调节 见于: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使受体数目增 (受体增敏) 表现: 反跳现象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简单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
5.不良反应
(8)依赖性:精神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
药学概论1-4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学的概念 一、药的含义二、药学的概念 1药学一、 现代药学起源1、 药学起源于原始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2、 最早记载的医学实践之一可能是在巴比伦时代(公元前2006年)3、 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中国魏晋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
4、 世界上已知的重要药学著作:公元前1500年“艾柏斯纸抄本”。
5、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盖伦。
6、 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世界上第一家私人药店,开发出天然糖浆剂、保鲜剂、蒸馏水、醇类制剂:阿拉伯人。
7、 官方编撰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 唐朝政府苏敬、于志宁编的《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又称《唐本草》。
8、 第一个向盖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瑞士医生 巴拉赛尔苏斯 9、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10、1818年分离出:番木鳖碱 11、1819年分离出:奎宁12、1820年,另外两位药物化学家又一次分离出了奎宁,并对此进行治疗性研究,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一个新的起点。
1821年,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帕莱蒂尔将药送去,并建立制药工厂,从此各国逐渐建立制药工业。
13、吗啡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一个里程碑。
以生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厂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
2药学-化学-医学的关系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二、现代药学的发展(一)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成为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药物。
(二)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药学逐渐发展成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手段的重要学科。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一)药物化学方面1、我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原料药生产的第二大国。
2、我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学药物中约97%以上是外国研制的,我国仅仅是仿制生产。
3、1993年化合物实体(即药物、农药)纳入专利保护制度。
(二)药物制剂方面1、现在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药学概论3-4章
第四节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一、有机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
(3)增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将羧苄青霉素制成其前药羧苄青霉素茚满酯,对胃酸稳定,可以口服, 改善了羧苄青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差的缺点。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
(二)药物的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强酸性或强碱性物质在体液(pH7.4)中几乎全部解离。临床上使 用的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解离度与药物的解离常数(pKa)及 介质的pH有关系,在体液(pH7.4)中,以离子型(解离形式) 和分子型(未解离形式)同时存在。
举 例
巴比妥酸和苯巴比妥酸为强酸,在体液(pH7.4)中,几 乎百分之百的解离,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无活性。苯
第四节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一、有机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
(4)增加水溶性 双氢青蒿素水溶性低,不适宜制备注射剂,将双青青蒿素制成琥珀 酸单酯钠盐为其前药,称为青蒿琥酯(Artesunate),可制备注射剂,
用于危重的脑型疟疾。
第四节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一、有机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
(5)延长作用时间
数(P)表示这个平衡。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
(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脂水分配系数(P)
脂水分配系数(P)表示化合物在脂相和水相中充分混合,达到 平衡时分子浓度的比值。 P>1,表示化合物脂溶性大;P<1, 表示化合物水溶性大。脂水分配系数(P)也常用lg P表示。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
“化学制药工艺学”
第一节
药学概论期末总结
药学概论期末总结一、背景介绍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整个过程,包括药物的发现、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
它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药理学和制药工程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药学的发展与人类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药学概论这门课程进行总结。
二、药物的发现和研发药物的发现和研发是药学的重要内容。
药物的发现可以通过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和合成药物的研究来实现。
天然药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通过对它们的筛选和分离提取,可以获得具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而合成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具有治疗效果的化合物。
药物的发现和研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三、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药物的生产包括药物的原料采购、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等。
药物的生产需要遵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检测方法等。
药物的质量控制需要对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理活性和毒理学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价。
药物的质量控制还包括药物的稳定性和纯度等方面的检测。
四、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指在医疗实践中使用药物的适应证、禁忌症、用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方面的科学决策。
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药学专业人员需要提供给医生和患者关于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五、药学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药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药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精密医学,通过基因检测和药物治疗优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学还将更加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也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课程总结通过学习药学概论这门课程,我对药物的发现、研发、生产和使用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门课程为我今后从事药学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定义和分类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具有预防、治疗或者诊断疾病的生物或者化学制剂,可改变生理功能、神经系统或者代谢活动的物质。
2. 药物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品。
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激动药、抑制药、调节药。
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生物药物、无机药物、有机化合物。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 药物的激动作用激动药物是指能够增强机体生理活动或者组织细胞功能的药物。
例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2. 药物的抑制作用抑制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机体生理活动或者组织细胞功能的药物。
例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3. 药物的调节作用调节药物是指能够调节机体生理活动或者组织细胞功能的药物。
例如:雌激素、胰岛素等。
三、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到体内循环系统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本身的性质、给药途径、给药部位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血液中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受到血液循环、药物蛋白结合、组织通透性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化学反应所改变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通常是在肝脏中进行的,也可以在其他组织中进行。
4.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汗液等途径进行。
四、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1. 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等方面的科学。
药效学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
2. 药物的毒理学药物的毒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科学。
毒理学研究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合理用药1. 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临床应用是指根据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特性,对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过程。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成分、性质、剂型、制备、贮存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例如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
药学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其知识点也十分丰富多样。
下面就是药学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一、药物的定义和分类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可以预防、治疗、诊断、缓解疾病、改善健康状况或者对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
2.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性质、用途、剂型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以及按其用途可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等。
二、药物的性质和贮存1.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等;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反应特性等。
2. 药物的贮存药物的贮存需考虑到温度、湿度、光线、氧气等因素的影响,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来保证药物的质量。
三、药物的剂型和作用机理1. 药物的剂型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式,主要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如片剂、胶囊、滴剂等。
2. 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环节。
四、药物的制备和检验1.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是指根据药物原料或者化学原料,通过一定的挑选、提取、合成等制备工序,制得合适的药品。
2. 药物的检验药物的检验是指对药物制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和成品的检验。
五、药物的使用和剂量1. 药物的使用药物的使用涉及到药物的途径、频率、剂量、疗程等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疾病和患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2. 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量是指每次使用药物的用量,通常以单位重量或单位体表面积来表示,包括成人剂量、儿童剂量、老年人剂量等。
六、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1. 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使用药物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常见的头痛、恶心、皮疹等,以及严重的肝肾损害、心脏毒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布
影响因素 1、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者,起效快,持效短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者,起效慢,持效久
2、体内屏障
四、生物转化(药物代谢) 生物转化主要部位:肝脏 药物代谢主要酶:肝药酶
药物 肝药酶诱导剂 肝药酶抑制剂
五、排泄
排泄药物主要途径:肾脏 1、肾脏排泄:
碱性尿液+弱酸性药物 重吸收 排泄 碱性尿液+弱碱性药物 重吸收 排泄 问题:如何加快弱酸性药物的排泄?
后,达稳态血药浓度(坪值)
4、用首次剂量加倍法,可使药物在第一 个t1/2达坪值。
第四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剂量 最小有效量 最大治疗量(极量) 治疗量 常用量
2、剂型 3、给药途径 4、给药时间 5、药物相互作用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体重 2、性别 3、个体差异 4、心理因素 5、病理因素
二、吸收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药物理化性质 2、给药途径 (1)胃肠道给药:
首关消除:某些口服药物首次通过肝 时,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药量明显 减少的现象。
问题:如何避免首关消除? (2)注射给药 (3)呼吸道给药 (4)经皮给药 3、吸收快慢:顺序: 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口服>皮肤 4、生物利用度:药物被吸收利用的程度
如何使弱酸性药泄 3、其他排泄途径 六、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一)药物的消除:
恒量消除: 恒比消除: (二)蓄积:
(三)血浆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多数药物按每一t1/2给药一次 2、停药后经5个t1/2后,药物基本消除 3、连续重复恒量,定时给药,经5个t1/2
特点:可预知,常与剂量有关。 1)副作用 2)毒性反应 3)停药反应 4)耐受性、耐药性 5)依赖性:可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
体信赖性
2、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 特点:难与预测,与剂量无关
出现需停药。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2)高敏性 3)三致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
第三节 药动学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排泄 一、药物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药物转运主要方式) 高浓度→低浓度,不耗能 2、主动转运 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需耗能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绪言
药物 药物学
第二节 药效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使原有功能增强 抑制:使原有功能减弱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相互转换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防治作用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不良反应 (一)防治作用 预防作用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二)不良反应 1、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