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受伤出血量计算公式

受伤出血量计算公式

受伤出血量计算公式在医疗急救领域,受伤出血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地估计出血量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受伤出血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应用。

受伤出血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受伤部位的面积和深度来估算出血量。

一般来说,出血量与受伤部位的面积和深度成正比,但也受到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出血量的计算并不是精确的,但可以作为初步的参考。

受伤出血量计算公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浅表伤口和深部伤口。

对于浅表伤口,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出血量:出血量(毫升)= 受伤面积(平方厘米)×出血深度(厘米)×出血系数(0.1)。

其中,出血系数是一个经验值,一般取0.1。

这个公式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适用于一些比较表浅的创伤,比如皮肤擦伤、浅表切割等。

而对于深部伤口,出血量的计算就要更为复杂一些。

一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出血量(毫升)= 受伤面积(平方厘米)×出血深度(厘米)×出血系数(0.3)。

这里的出血系数一般取0.3,因为深部伤口的出血量要比浅表伤口要多。

这个公式的计算方法更为精确,适用于一些比较深的创伤,比如刀伤、枪伤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出血速度等。

因此,出血量的计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灵活运用。

受伤出血量的计算对于医疗急救工作非常重要。

正确地估计出血量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于一些大量出血的情况,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量也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受伤部位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在急救现场,医护人员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精确的计算,但可以根据经验和常识来估算出血量,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另外,对于一些大量出血的情况,医护人员还需要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量。

自发性脑叶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自发性脑叶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February ,2008V ol ,3No .42008年02月第3卷第4期作者简介李海帆,男,主任医师,贵州省铜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出血,随着CT 的临床应用,脑叶出血的发现率明显增高,对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现将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26例脑叶血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9例。

年龄28-78岁,平均63.5岁。

其中61岁以上18例,60岁以下8例。

3例为多次多发,其余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本组病例无外伤因素。

1.2临床表现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15例,缓慢起病3例。

头痛16例,头痛伴恶心呕吐8例,精神症状2例,抽搐2例。

入院时高血压17例,意识障碍6例,失语7例,肢体瘫痪15例。

1.3CT 结果1.3.1出血部位:额叶5例,颞顶部11例,颞枕部2例,额颞叶4例,顶叶2例,枕叶2例。

1.3.2出血量:按多田氐公式计算,即出血量=长×宽×累及层面×π/6,本组出血量为8-126ml,平均45.6ml 。

其中小血肿(<20ml)7例,中等血肿(20-40ml)8例,大血肿(>41ml)11例。

破入侧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8例。

1.4治疗与预后:本组26例均为住院治疗,常规使用脱水剂降颅压及对症处理。

病情加重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2讨论2.1发生率: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

其次是脑叶皮质下白质、脑桥及小脑。

脑叶出血的发生率,国内报导约占脑出血的%[1]。

我院同期经T 确诊的例脑出血中脑叶出血6例,占5%,比该报导高倍多。

出血部位。

常发生于顶、额、颞叶。

本组以颞顶额叶居多,共22例,占84.6%,与国外报告以枕叶多发有所不同[2],这是否反映中国人脑叶出血的特点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2.3出血量本组小血肿占26.9%(7/26),中血肿占30.8%(8/26),大血肿占42.3%(11/26),说明本组病例出血量大、病情危重。

出血补液量计算公式

出血补液量计算公式

出血补液量计算公式
出血补液量计算公式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确定患者失血后所需补充的液体量。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健康。

在使用出血补液量计算公式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失血的程度、患者的体重、以及补液的速度。

失血的程度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来确定,如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

体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不同的体重对应着不同的补液需求量。

补液的速度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有快速补液和缓慢补液两种方式。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出血补液量(ml)= 失血量(ml)/ (1-血细胞比容) × 体重(kg)× 补液速度系数
其中,补液速度系数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一般在0.5-
1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仅用于初步评估,实际补液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此外,如果患者有其他的合并症或特殊情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出血补液量计算公式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医生们更加科学地制定出血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地计算和控制出血补液量,
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因失血而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因此,掌握这个公式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急性脑出血手术打开的时候一般出血量会比CT估计的出血量大一点,因为脑出血后脑内本身是一个密闭的环境,本身出血对出血血管有一个压迫止血的作用, 当颅压消失后,出血血管会继续出血,这样就导致影像出血量常较开颅量少.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如果病灶形态还算规则的话,则用硬膜外血肿出血量(ml)=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病灶层数×0.5(立方厘米),如果不规则的话就逐层计算,层层相加,得结果,这样的话更为准确一点,不过在工作量上要大一点.脑内,硬膜外血肿出血量(ml)=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病灶层数×0.5(立方厘米),如果层间距是10MM,那么公式可简化为出血量=病灶最大层面长×宽×病灶层数×0.5。

测量应不含水肿的范围。

<BR>硬膜下,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能用此公式。

CT各部位正常值

CT各部位正常值

一、颅脑重要的测量数据正常CT值白质皮层平扫(平均值)39Hu 32Hu增强(平均值)41Hu 33-35Hu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脑室的大小1、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2、侧脑室前角:(Monroxx水平)40岁以下:<12mm 40岁以上:<15mm3、第三脑室的宽度:儿童<5mm 60岁以下成人:<7mm 60岁以上成人:<9mm4、眼静脉的宽度:3-4mm5、视神经(轴位)a眼球后节段:5.5mm±0.8mm b最狭窄的位置(约在眼眶中央部位):4.2mm±0.6mm6、眼球的位置:眼球的后缘在颧骨间线后9.9mm±1.7mm垂体:矢状重组图象垂体的高度:2-7mm注意:以下情况标准大小有所变化妊娠期:为12mm青春期:女性为10mm,男性为8mm宽度(在冠状位上的横向长度,分娩年龄的女性):12.9mm±1.6mm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 1.6mm2垂体柄:<4mm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轴位:宽度12-27mm,深度4-9mm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眼部1、眼球直径:轴位:右:28.6mm±1.2mm左:29.4mm±1.4mm矢状位:右:27.8mm±1.2mm左:28.2mm±1.2mm2、眼球的位置:后缘位于颧骨间线后:1.7mm3、视神经(轴位):球后段:5.5mm±0.8mm最狭窄的部位(大约在眼眶中间部分):4.2mm±0.6mm4、眼静脉:1.8mm±0.5mm(轴位,4mm的层厚)2.7mm±1mm(冠状位)5、眼部肌肉:a上直肌:3.8mm±0.7mm b斜肌:2.4mm±0.4mm c外直肌:2.9mm±0.6mm6、内直肌:0.5mm e下直肌:4.9mm±0.8mm泪腺:少于的腺体位于颧骨额突前方副鼻窦:1、额窦:高度约1.5-2cm2、碟窦:宽度约0.9-1.4cm3、上颌窦:宽度约2cm高度约2cm椎前软组织:1、咽后部:1.7mm±0.7mm2、舌后部:1.7mm:6.0mm±1.1mm3、气管后部:8.4mm±2.5mm上呼吸道管腔(正常呼吸):1、喉部入口:(舌骨水平面):19mm±4mm2、声门:21mm±4mm3、气管:17mm±3mm4、甲状腺的大小:长度:3.6-6mm(重组)宽度:1.5-2mm深度:1-2mm血管的管径(甲状腺水平):8、颈总动脉:6-10mm9、食管:管壁3mm二、胸部1、肺实质的CT值:-403Hu±25Hu2、主动脉直径:<4cma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分支水平:3.2cm±0.5cm主动脉根部水平:3.7cm±0.3cmb降主动脉:2.5cm±0.4cm主动脉弓:1.5cm±1.2cm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率= 1.5:13、上腔静脉的直径:主动脉弓水平:1.4cm±0.4cm肺动脉干分支水平:2cm±0.4cm4、肺动脉的直径:肺动脉干:2.4cm±0.2cm右侧肺动脉近端:1.9cm±0.3cm右侧肺动脉末端:1.5cm±0.3cm左侧肺动脉:2.1cm±0.4cm5、主支气管的宽度:右侧约15mm左侧约13mm 6、纵隔:胸腺的横径:1-2cm心脏:7、右心房:最大横径:4.4cm主动脉根水平:1.9cm±0.8cm二尖瓣水平:3.2cm±1.2cm心室中心:2.8cm±0.4cm8、左心房:最大前后径:4-5cm主动脉根部水平:2.4cm-4.5cm二尖瓣水平:2.9cm-4.9cm最大横径:9cm主动脉根部水平:5.5cm-8.4cm二尖瓣水平:4.9cm-9.1cm9、正中矢状面和室间隔的角度:38度10、室间隔的厚度:约5-10mm11、心包的厚度:1-2mm12、心肌的厚度:10-12mm三、腹部1、肝:a肝左缘的角度:约45°b左叶(在脊柱旁线上标准前后径)为5cmc尾状叶/右叶(CL/RL)=0.37±0.16(肝硬化时为0.88±0.2)参考线(从内侧面):Ⅰ线是尾状叶的内侧缘的切线;Ⅱ线与Ⅰ线平行是门静脉的外侧面的切线;Ⅲ线与肝外缘相切,垂直于门静脉和上腔静脉连线的中点线,和Ⅰ、Ⅱ线垂直门静脉:为1.5cm肝静脉:为0.5cm2、脾:a厚度(D):4-6cmb宽度(W):7-10cmc长度(L):11-15cm脾指数:DxWxL=160-4403、胰腺:a头部为3.5cmb体部:2.5cmc尾部:2.5cm主胰管:宽度1-3mm4、肾上腺:(变异较大):侧肢的厚度<10mm5、胆囊:a断面直径为5cm(大于5cm可疑为有水肿、积液)B胆囊壁的宽度:1-3mmc胆总管的宽度:≤8mm(在胆囊切除后:≤10mm)6、下腔静脉:横径为2.5cm7、腹主动脉:横径约18-30mm8、肾脏:a前后径约4cmb横径5-6cm:头尾向的直径(=最高层到最低层)8-13cm左右的差异<1.5cmc横位的肾轴:肾夹角120°肾门水平的肾横径:(5-6)cm(a横向的)x(3-4)cm(b前后的)d肾脏皮层的宽度:4-5mm e输尿管的宽度:4-7mm肾脏的上极的位置:右:L1的上缘左:T12的下缘(可变的,注意相差不超过1.5个椎体高度)肾极之间的距离:a上极:相隔约10cm(4-16cm)b下极:相隔约13cm(9-18.5cm)对比剂达到皮髓质平衡时间:1min对比剂排泄进入肾盂盏系统时间:3min吉氏筋膜(厚度):1-2mm大于1cm的淋巴结在病理学上是可疑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义的CT值肝:65Hu±10Hu脾:45Hu±5Hu胰腺:40Hu±10Hu脂肪:-65Hu--100Hu肾脏:平扫35-45Hu缺乏对比;强化后皮层:约140Hu肾上腺:平扫为25-40Hu肌肉:45Hu±5Hu静脉:平扫时大约为40-55Hu胆囊:0-25Hu血管平扫:40-55Hu女性盆腔: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2、子宫:大小(可变的):青春前期:长≤3cm,横径约1cm未产妇:长≤8cm,横径约4cm经产妇:长≤9.5cm,横径约5.5cm绝经后:长≤6cm,横径约2cm直立位子宫横径(充盈良好的膀胱)≤5cm 子宫颈:横径约≤3cm3、卵巢:青春前期:长≤2.5cm,横径约2.5cm性成熟期:长≤4cm,横径约2.5cm绝经后:长≤3cm,横径约1.5cm4、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5、直肠:壁厚≤5mm6、耻骨联合:宽度<6mm7、骨盆的尺寸:骨盆出口:前后径(尾骨到耻骨联合后缘)约9cm 男性骨盆: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2、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3、精囊:大小:(变化较大)长度5cm宽度:2cm,高度:2.5cm膀胱精囊角:两侧均清晰4、前列腺:大小:(因年龄而异,20-70岁)前后径2.5-3cm左右径(及上下径)3-5cm密度均匀,CT值:40-65Hu 5、直肠:壁厚≤5mm四、脊柱颈椎1、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2、矢状径:C1≥21mm C2≥20mm C3≥17mm C4-C7=14mm3、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4、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胸椎1、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2、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3、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4、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T6-T11:约4-5mm在T11-T12处最大腰椎1、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2、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到递增,从L5/S1递减3、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4、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5、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6、侧隐窝(矢状径):>4-5mm7、黄韧带:宽度<6mm8、椎间盘CT值:70Hu±5Hu腰椎椎管: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有争议呀,各个的说法不一,也有提出小于12MM者就是狭窄。

失血量计算公式

失血量计算公式

失血量计算公式
失血量是指人体在外伤或手术时失去的血液量,是评估失血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

失血量计算公式是根据被测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浓度和失血程度计算出失血量的数学公式。

常用的失血量计算公式包括:
1.简单计算法:失血量(毫升)= 体重(千克)×失血率(%)
其中失血率为估计的失血量与全血容量的比值,一般根据临床经验进行估算。

2.复杂计算法:失血量(毫升)= (体重(千克)×血红蛋白浓度(克/升)×(1 - 血容量代偿率))/ 体液中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克/升)
其中血容量代偿率为血容量丧失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增加,导致血管腔容积减小的代偿机制,一般为0.8-0.9。

体液中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为血红蛋白在全血中的浓度,一般为15克/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失血量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单纯依靠计算公式而忽略了实际情况。

- 1 -。

头颅CT测脑出血量计算高颅压的临床方法

头颅CT测脑出血量计算高颅压的临床方法

头颅CT测脑出血量计算高颅压的临床方法
王永兴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32)005
【摘要】@@ 临床测量高颅压的方法比较多,腰椎穿刺测压、脑室穿刺测压,易造成损伤,尚易诱发脑疝,使用受局限;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埋置传感器测压,需手术开颅,有创伤,患者及家属不易接受;红外线、同位素方法的应用,技术要求高,可靠性不确定[1].随着头颅CT在基层医院普及使用,介绍一种通过头颅CT测量脑出血量,经公式计算高颅压的临床方法,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475-476)
【作者】王永兴
【作者单位】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二维超声与头颅CT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临床对照分析 [J], 毛利萍
2.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与头颅CT的对照研究[J], 周大昕;李芳荣;宋凌云;孙世兰;纪旭
3.甘露醇治疗脑出血高颅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临床分析 [J], 唐怀吉;薛平云
4.二维超声与头颅CT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临床对照分析 [J], 毛利萍
5.头颅双能量CTA成像在活动性脑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侯佳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出血量的ct计算公式

脑出血量的ct计算公式

脑出血量的ct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出血是指在脑组织内因血管破裂或破裂引起的血液渗出和积聚,对脑功能和结构造成严重损害的一种疾病。

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都是导致脑出血的原因。

CT扫描是目前诊断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CT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脑出血的位置、大小和形态,进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在进行脑出血CT计算时,为了准确判断出血量,医生通常会采用一些公式和算法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脑出血量CT计算公式,希望能帮助广大医疗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脑出血的诊断方法。

脑出血量的计算一般是通过测量脑出血的横断面积然后乘以层厚得到脑出血的体积。

而计算体积的公式一般是采用椭球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椭球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假设脑出血的形状是一个椭球体,其长轴为a,短轴为b,高度为h,那么椭球体积V的计算公式如下:V = (4/3) * π * a * b * h其中π为圆周率,约为3.14。

通过测量脑出血的长轴、短轴和高度,带入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脑出血的体积。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脑出血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个规则的椭球体,因此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脑出血,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

由于CT扫描是以层厚为单位进行扫描的,所以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层厚对体积计算的影响。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脑出血对患者的影响,除了计算出血的体积外,还需要结合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对病情进行评估。

不同位置和大小的脑出血对患者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有些病例即使出血量较小也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脑出血CT计算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通过计算脑出血的体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在进行脑出血CT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出血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好地应用脑出血CT 计算公式,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力量。

脑出血出血量标准

脑出血出血量标准

脑出血出血量标准文章目录*一、脑出血出血量标准*二、脑出血食疗方*三、脑出血危害脑出血出血量标准1、脑出血出血量标准头颅CT成像后,资料导入电脑,计算每一层面积后,叠加面积得出体积,此为体积金标准,但很少用到。

将血肿模拟为椭球体,体积公式为V=4/3π(A/2)*(B/2)*(C/2)=(A*B*C)/2说明如下:最大血肿面积层面血肿的最长径;最大血肿面积层面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长径;若层厚为1cm,则厚度计算为各层面系数的叠加。

血肿面积25%,系数计为0,25%血肿面积75%,系数计为0.5,血肿面积75%,系数计为1“Cavalieridirectestimator”方法:由电脑计算完成。

每层1cm根据CT,血肿最大横径X长径X可见血肿层面数/2,若为0.5cm则为血肿最大横径X长径X可见血肿层面数/4。

2、脑出血病因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3、脑出血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脑出血食疗方1、山楂15枚去核,冰糖适量,煮熟后加山药粉15克,再煮片刻,每日两次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26mdash;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

脑出血量分级标准

脑出血量分级标准

脑出血量分级标准
脑出血量分级标准是根据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目前常用的分级标准有以下几种:
1. Fisher分级标准:根据颅内出血的CT影像特征,将蛛网膜
下腔出血分为四个级别。

Fisher分级标准可帮助预测脑出血后
发展成血栓性脑梗死的风险。

2. Hunt和Hess分级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
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五个级别,从而指导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

3. WFNS分级标准:也是用于评估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神经系统检查和患者自觉症状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五个级别。

4. ICH分级标准:适用于评估脑室内出血(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体力活动程度和血液学指标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五个级别。

这些分级标准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头颅CT测脑出血量计算高颅压的临床方法_王永兴

头颅CT测脑出血量计算高颅压的临床方法_王永兴

疝2例。

创伤性空肠破裂1例。

股骨颈骨折1例,漏诊时间长达26d。

1.3 治疗及转归:颈椎骨折1例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及颅骨牵引术,另2例行单纯颅骨牵引术,死亡2例,1例高位截瘫。

腰椎骨折2例均行椎板切除减压及内固定术,术后瘫痪均无明显好转。

四肢动脉损伤行血管移植术2例,血管吻合术及截肢术各1例,3例保留伤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挛缩。

创伤性膈疝2例均行膈肌修补术,1例治愈,另1例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于呼吸衰竭。

创伤性空肠破裂行剖腹探查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腹膜炎难以控制,且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股骨颈骨折行牵引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半年复查,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 讨 论2.1 漏诊原因分析:①颅脑损伤掩盖了合并伤症状:颅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时缺乏主诉或对症状诉说不清,接诊医师往往依据患者的意识障碍而诊断为颅脑损伤,不及其余,导致合并伤漏诊。

②缺乏对受伤史的了解,忽视损伤机制的分析是导致漏诊的主观原因之一。

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着力点及伤者受伤时的姿势等是复合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损伤机制的分析,配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可以极早发现某些隐蔽的损伤。

③随着各种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有些医师越来越轻视体格检查,过于依赖辅助检查的趋势。

对于详尽而正确的体格检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而且复合性损伤往往合并有需要紧急外科处理的损伤,不允许做更多的辅助检查,因而导致某些合并伤的漏诊。

④对合并伤认识不足。

如对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造成的肢体瘫痪不能鉴别等。

⑤观察病情不仔细。

有的合并伤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只有反复动态观察对比才能作出诊断。

如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及四肢动脉损伤,如果观察病情不仔细可导致漏诊时间延长。

⑥没有进行系统的辅助检查。

对于有些隐蔽的损伤,只有通过相关的辅助检查才能发现。

2.2 防止漏诊的措施:①重视受伤史的询问和损伤机制的分析,以便对损伤有一个全局的了解,极早预见可能存在的合并伤。

脑出血死亡讨论

脑出血死亡讨论

一.补液1.第一天,机体对失水有一定代偿,脑水肿不允许过度补液,补液控制在1500ml左右。

以后每日补液1600-2200毫升左右。

2.补液以5%GNS或半糖盐水(一半5%GS,一半0.9%NS)为宜。

由于GS易通过血脑屏障并把水带入病灶,代谢后使血液和C外液呈低渗,水分进入csf和C内,加重脑水肿。

而输盐水则可使颅内压降低,钠进入脑组织速度很慢,静注盐水后钠停留在血脑屏障外,而进入组织的糖水分解使渗透压降低,水分自csf渗至血液,颅内压下降。

单纯糖水一般在7-9天后应用。

3.T每上升1度,失水增加15-20%(约200毫升)。

4.每日补钠5g、钾3g、糖13.5-18g,(过多补糖可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加重脑水肿)。

5.48h后仍不能进食,可予鼻饲,减少输液量。

如出现高氯,高钠,可胃内注入白开水。

二.血肿扩大和止血治疗以往认为:脑出血病人因为凝血功能正常,血块压迫,出血会在几分钟内停止,不主张使用止血药。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或合并其他出血者,如消化道出血时使用止血剂)。

现在观点:CT的广泛应用和研究发现,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早期约1/3有血肿扩大。

原因:血肿周围由于炎症、酶的破坏、血浆中凝血酶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毒性作用使血管损伤,引起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1.肝功能损害;2.脑梗死史3.高血糖(空腹>7.82)4.高血压(收>200)5.血肿> 25ml,形状不规则6.酗酒(1W内)7.纤维蛋白原降低8.早期大剂量使用甘露醇一般认为血肿扩大的高发时间为发病6h内,少数6-24h,24h后极少。

三.降颅压方法:1.抬高头位2.渗透性脱水冶疗3.过度换气4.静脉使用巴比妥类药物5.手术减压6.亚低温冶疗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最常用第2种,其他较少使用,尚待完善。

渗透性脱水冶疗最常用甘露醇,作用机理为:进入机体后分布在C外液,水分从csf、脑组织进入血循环,使颅压降低。

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

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

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陈付树【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通过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以来,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出血量、出血的部位与患者的预后效果关系.结果在8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57例基底节区出血,14例丘脑出血.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不同治疗时期的影像学特征也不同,患者脑出血在脑干区的死亡率比较高,并且死亡率与脑出血量正相关.结论 CT检测对脑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CT 检测能够确定患者脑出血的部位,以及脑出血的时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脑出血;CT检查;影像学;临床价值【作者】陈付树【作者单位】广西蒙山县人民医院,广西蒙山546700【正文语种】中文脑出血是中老年群体中,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脑部并发症,俗称脑溢血。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严重,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脑出血主要是患者因为非外伤的作用,脑实质内出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的现象,通常在患者情绪激动,或者用力活动中诱发[1]。

脑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脑出血的发病迅速,病情十分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等神经系统的损害问题[2]。

据统计,部分脑出血存活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时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通过医学技术的影像资料,为脑出血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为研究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价值,选取8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以来,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等诸多特点。

早期诊断并及时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据研究显示,通过CT检查的方式,能直观观察到患者脑出血的位置,以及测量出血量的多少等,能够作为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早期判晰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脑出血诊断中,应积极应用CT来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便科学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为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赢得宝贵时间。

本文就着重探讨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一、CT检查脑出血分析CT检查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CT主要包括平扫技术、增强技术、造影技术等。

在运用CT检查时是通过x线束,来对人体某部位厚度层面实时扫描,而后由探测器对x线束予以接收,转化为可见光,再由光电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数字转换器,亦或者模拟转换器等,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将其输入至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后处理。

CT检查技术所具备的优势特征是非常多的,如密度分辨率非常高,能够直接对x线检查难以显示的病变状况予以显示,同时在检查阶段也是非常便利与方便的,其安全程度也非常高,这种方式也很容易受到患者的认可与接受,另外,随诊也是非常方便。

特别是对急诊病人来说,CT检查方便快捷,对患者的抢救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再者,CT检查也能够在短期内进行重复检查,能对患者病情演变加以密切观察[1]。

脑出血主要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产生破裂情况而导致的出血,其病症原因,通常和脑血管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即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血脂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患者若突然发力,或者情绪波动较大,也会诱发该种疾病,脑出血早期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对于幸存者来说其中也有多数人出现程度不一的认知与运动等方面的障碍。

以脑出血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说,该疾病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且其中男性患者较多,在冬春季节易发生这类疾病,一般在患者情绪波动大以及活动大的时候,诱发该疾病。

出血量的计算方法

出血量的计算方法

出血量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出血量计算方法的内容:
1. 嘿,你知道吗?有一种计算出血量的方法特简单!就像你数星星一样,一颗颗地去数,咱这出血量也可以一点一点地算呀!比如说,出血的面积有多大,就好比一块沾满血的手帕,大的手帕肯定出血多呀!
例子:如果流出来的血把一块毛巾都浸湿了大半,那出血量肯定不小啦!
2. 哇塞,还有一种计算出血量的办法呢!想想看,就好像我们给糖果分类一样,把出血的情况也分成不同类别。

比如是慢慢渗出来的,还是一下子涌出来的呀。

这可不一样哦!
例子:伤口只是微微渗出一点血,和像泉水一样往外冒,那出血量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3. 嘿呀,其实计算出血量没那么难啦!可以把出血的速度想象成跑步的速度呀!跑快了出血就多,跑慢了出血就少呀!
例子:看到那血咕嘟咕嘟往外冒的速度,就知道出血量小不了呢,真吓人呀!
4. 听好了呀!计算出血量还有一招呢!就好比我们吃饭看碗的大小一样,出血的容器大小也能说明问题呀!要是一个小碗都快装满了,那出血肯定挺多的。

例子:哇,那个盆子里已经有不少血了,这出血量可不容忽视呀!
5. 哎呀呀,计算出血量也可以这么看!就像衡量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一样,多喜欢就多一些嘛。

出血也是,看看它的严重程度呀。

例子:这么深深的一个大口子,那得流出多少血呀,太吓人了!
6. 哈哈,告诉你哦,计算出血量这种事呀,就跟看天上的云变化一样!有时多有时少,我们得仔细观察才能知道大概的量呢!
例子:刚刚那一下子,眼看着血就冒出来好多,这出血量好惊人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都是计算出血量的有趣又实用的办法呀!。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建议收藏)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建议收藏)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有三种方法:1、头颅CT成像后,资料导入电脑,计算每一层面积后,叠加面积得出体积,此为体积金标准,但很少用到。

2、将血肿模拟为椭球体,体积公式为V=4/3π(A/2)*(B/2)*(C/2)=(A*B*C)/2说明如下:A:最大血肿面积层面血肿的最长径B:最大血肿面积层面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长径C:若层厚为1cm,则厚度计算为各层面系数的叠加。

血肿面积<25%,系数计为0,25%〈血肿面积<75%,系数计为0.5,血肿面积〉75%,系数计为13、“Cavalieri direct estimator”方法:由电脑计算完成。

以上方法来源于neurosurgery 2006脑外伤手术指南:每层1cm根据CT,血肿最大横径X长径X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2 若为0。

5cm 则为血肿最大横径X长径X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4。

文档交流谈点个人理解,公式π/6*长(cm)*宽(cm)*层数(最大血肿层面)是计算血肿最常用公式,但是同一个血肿在不同层厚的ct扫描下出现的层数不同,层厚越小则出现的层面越多,计算可能就存在误差.计算一例理想状态下球形血肿量,则长和宽均为血肿直径,层面数为血肿直径除以层厚1cm,即π/6*2r(长)*2r(宽)*2r(层数)=4/3π*r,是不是很很熟悉,这就是初中几何计算球形体积的公式了.所以层数应该是层厚为1cm扫描下的层数,若层厚不是1cm 应适当转换,如8mm 层厚共5层,则在公式应用中应该是按照层厚为4(cm)计算,否则计算血肿量应偏大. 。

...。

文档交流脑出血?外伤还是高血压脑出血?因为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的计算与脑内血肿不同。

高血压脑出血(脑内)的血肿量计算常采用日本的多田明公式:若CT扫描层厚为10mm,层数为血肿厚度血肿量=π/6×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长×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宽×层数若层厚不足10mm,需算出血肿厚度,如层厚为5mm,层厚为0。

高血压脑出血 最新

高血压脑出血 最新
3.血肿部位:皮质下;囊外; 小脑 4.病情演变:发展稍快。
小骨瓣入路评估:
1、GCS评分 3~15分; 9~12分 2.血肿量 >30ml; < 60ml
3.血肿部位 皮质下; 囊外
1A为术前,1B为术后
术前 术后
(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及血肿
• 特点:
•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指在CT 定位并引导立体定向仪进行精 确的血肿穿刺,
(6)脑干出血、丘脑出血等应视临床与影像表现综合考虑,且 要根据家属期望值,为相对手术禁忌。
2.外科手术治疗 Surgical treatment
1.手术适应征 :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幕上出血大于30ml, 中线移位超过5mm,幕下出血大于10ml;单侧瞳孔散大, 脑疝形成,全身情况允许者可以手术。
日下午开始出现右侧
治疗。
肢体活动不灵,家人
送至合肥市滨湖医院,
行头颅CT检查提示
左侧颞枕叶脑内血肿,
急送入我院,拟诊
“左侧颞枕叶脑内血肿”收住 Nhomakorabea院,准备
急诊手术,入院时患
者意识浅昏迷,病程
中呕吐多次,无抽搐,
无二便失禁。
手术前影像学 CT
手术前影像学 CT+CT三维重建
手术前影像学 CTA+颈部血管重建
(1)神志清醒、病情分级Ⅰ级、幕上出血量少病人。
(2)病情分级Ⅴ级病人,重度意识障碍,迅速进展出现脑干严 重损害症状,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3)发病后血压过高、药物难以控制或伴有眼底出血者。
(4)有心、肺、肝、肾等严重全身系统疾病者,或凝血功能障 碍者。
(5)年龄超过70岁的高龄患者,应结合全身情况慎重评价,并 对手术与否及手术方法进行选择,为相对手术禁忌。

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

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

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在医学领域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

这听起来好像挺专业挺复杂的,但其实它在一些医疗场景中可是非常关键的。

咱们先来聊聊为啥会有这个公式。

比如说,有个人要做手术,医生得提前估摸一下能从他身体里抽多少血出来,还不能影响到他的生命安全,这时候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就派上用场啦。

这个公式可不是随便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实践得出来的。

简单来说,它考虑了好多因素,像人的体重、健康状况、血液里的一些成分含量等等。

我给您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要做大型手术的病人。

手术前,医生们就围在一起,拿着各种检查报告,认真地用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来计算。

那场面,紧张又严肃。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也跟着揪起来,想着这个公式可一定要算准啊,不然病人就危险了。

计算最大允许出血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首先得搞清楚病人的基本情况,体重那是必须要知道的。

您想想,一个 50 公斤的人和一个100 公斤的大汉,能承受的出血量能一样吗?然后还得看看病人有没有其他疾病,比如贫血啦,或者心脏不好之类的。

要是有这些问题,那能允许出的血就更少了。

这个公式虽然重要,但也不是绝对准确的。

毕竟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时候会有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说,有的人平时身体素质特别好,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能承受比公式计算出来更多的出血量;而有的人看起来挺健康,但实际上身体内部可能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就没办法承受那么多血的流失。

而且啊,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们可不能光依赖这个公式。

还得时刻观察病人的情况,手术中一旦发现病人有什么不对劲,就得赶紧调整策略。

所以说,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就像是医生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怎么用好这个工具,还得靠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

这就像是我们生活中做数学题,公式是有了,但怎么灵活运用,还得看我们自己的本事。

总之,最大允许出血量公式在医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

医生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谨慎地运用这个公式,才能保障病人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2008-05-04 15:29
急性脑出血的话手术打开的时候一般出血量会比CT估计的出血量大一点,因为脑出血后脑内本身是一个密闭的环境,本身出血对出血血管有一个压迫止血的作用, 当颅压消失后,出血血管会继续出血,这样就导致影像出血量常较开颅量少.
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如果病灶形态还算规则的话,则用硬膜外血肿出血量(ml)=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病灶层数×0.5(立方厘米),如果不规则的话就逐层计算,层层相加,得结果,这样的话更为准确一点,不过在工作量上要大一点.脑内,硬膜外血肿出血量(ml)=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病灶层数×0.5(立方厘米),如果层间距是10MM,那么公式可简化为出血量=病灶最大层面长×宽×病灶层数×0.5。

测量应不含水肿的范围。

<BR>硬膜下,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能用此公式。

类别:神经内科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684) | 评论(3)
上一篇:大杂烩下一篇: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网友评论:
1 匿名网
友2008-09-01 19:48 | 回复
概括得言简意赅,太明了了,敬佩!
2 匿名网
友2009-02-09 12:12 | 回复
楼主错了应该是*1/3(三分之一)而不是0.5(二分之一)
3 匿名网
友2009-03-08 18:50 | 回复謝謝,很有幫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