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头颅CT特征表现与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22例脑出血患者,均经CT平扫,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并进行随访。

结果:122例患者CT均确诊为脑出血。

其中基底节出血80例,丘脑出血16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半球出血10例,脑干出血6例。

全组患者基本治愈83例,好转者22例,死亡17例。

结论:CT诊断脑出血迅速而准确,并能结合临床观察疗效和血肿动态演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保证。

标签:脑出血;CT;临床意义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发病突然,进展快,及时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笔者收集了本院2006年7月~2010年10月12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特征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2例患者中,男72例,占59.1%,女50例,占40.9%,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59.4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0例,占90.2%,有糖尿病史26例,占21.3%,吸烟60例,占49.2%,饮酒36例,占29.5%。

1.2 检查方法本组122例患者均采用Philips Picker Ultra Z双排螺旋CT机作常规头颅CT 轴位平扫检查,眶耳线作为扫描基线,球管电压130 kV,电流200 mA,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

发病至行首次CT扫描的时间为1~3 d,其中,112例在未行头颅CT前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已确定诊断,10例未明确诊断。

所有患者均在行首次头颅CT后定期或者在必要时复查头颅CT,对每个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头颅CT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血肿部位、血肿量、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情况等。

2 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

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计算出血量、观察出血部位。

其中,112例在未行头颅CT 前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已确定诊断,10例未明确诊断。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1.引言脑出血是指血液在颅内异常破裂引起的出血现象。

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脑出血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2.CT扫描表现脑出血在CT扫描中呈现为高密度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密度灶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像区域,代表活动出血●高密度灶的环状影像区域,代表早期出血结果较快的溶血●高密度灶的斑点状影像区域,代表早期出血●高密度灶的近圆形影像区域,代表慢性出血3.MR扫描表现MR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脑出血影像学表现:●T1加权像上,急性出血呈现为高信号区域,亚急性出血呈现为低信号区域,慢性出血呈现为略高信号区域。

●T2加权像上,急性出血呈现为高信号区域,亚急性出血呈现为混杂的高低信号区域,慢性出血呈现为稍低信号区域。

●弥散加权成像(DWI)可用于检测脑出血的早期变化,呈现为高信号区域。

4.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出血的原因,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等。

常用的血管造影技术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

5.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非侵入性地显示脑出血相关的血管异常,如动脉瘤、狭窄等。

6.PET扫描表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可用于评估脑出血后的脑组织功能和代谢状态。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CT扫描影像示例附件2、MR扫描影像示例附件3、血管造影影像示例附件4、磁共振血管造影影像示例附件5、PET扫描影像示例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动脉瘤:血管壁异常扩张形成的局部扩囊病变。

●溶血:血液异常溶解,释放出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导致局部出血环状影像区域的形成。

●脑组织功能:指脑部神经元和细胞的正常运行和交流能力。

●代谢状态:指脑部细胞和组织的能量代谢和化学反应状态。

脑出血鉴别诊断

脑出血鉴别诊断

脑出血鉴别诊断文章目录*一、脑出血鉴别诊断*二、脑出血患者的饮食*三、脑出血的护理要点脑出血鉴别诊断1、脑出血鉴别诊断之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

2、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血常规和尿常规还有血糖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

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

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

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

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3、脑出血鉴别诊断之动态血压检测急性脑血管病发病1周内血压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参照值,也高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提示高血压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同时,血压波动以及低血压状态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

血压波动既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后果。

4、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脑梗死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食谱有动脉瘤等,可助病人诊断。

5、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脑栓塞秋冬起病急,多见于风湿医院性心脏病科学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6、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性爱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助鉴别。

脑出血患者的饮食1、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

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2、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3、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使血液稀释。

晚餐要清淡。

晚睡前和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是预防脑出血的好方法。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引言概述: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及时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脑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

正文内容:1. 临床表现的分析1.1 突发剧烈头痛:脑出血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其特点是发病迅速、疼痛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1.2 神经系统症状: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与出血部位有关。

1.3 伴随症状:脑出血患者常常伴随恶心、呕吐、颈项强硬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2.1 头颅CT扫描:头颅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主要手段,可以明确出血的位置、范围和性质。

2.2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脑出血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在早期出血、小出血灶和隐匿性出血的检测方面更为敏感。

2.3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帮助确定脑出血的病因,尤其是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出血。

3. 实验室检查的指导3.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有助于判断出血的程度和感染情况。

3.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了解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从而指导治疗。

3.3 生化指标检查:通过检查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

4. 脑脊液检查的应用4.1 脑脊液压力测定:脑脊液压力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对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4.2 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脑脊液的细胞数、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病因和性质。

4.3 脑脊液培养:脑脊液培养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性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5. 临床评分量表的应用5.1 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是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判断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5.2 NIHSS评分:NIHSS评分是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常用工具,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一、介绍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其常见的影像学特征、分类和定位。

二、影像学特征1·CT扫描脑出血在CT扫描上呈高密度灶,常呈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密度高于周围的脑组织,且通常在出血后数小时内可见。

血肿周围可有占位效应,表现为脑组织受压。

根据出血的年龄,CT表现可分为新鲜出血期(高密度)、亚急性期(高密度与低密度混杂)和慢性期(低密度)。

2·MRIMRI可提供更详细的脑出血图像,并可以区分血肿的不同阶段。

T1WI上,新鲜出血区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血肿为高低信号与高信号混合,慢性期血肿为低信号。

T2WI上,新鲜出血区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血肿呈高信号,慢性期血肿呈低信号。

同时,MRI还可通过增加脑出血局部血流灌注的动态对比增强扫描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进一步评估血肿的性质和影响范围。

三、分类根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脑出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股沟出血:发生在大脑股沟的出血,常见于高龄患者和高血压患者。

2·脑内出血:发生在脑实质内的出血,可分为深部出血和浅部出血。

●深部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内囊等部位,常见于高血压。

●浅部出血:发生在大脑皮质、白质交界处,常见于颅脑外伤。

3·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常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

4·脑室出血:发生在脑室内的出血,常见于颅脑外伤和脑动脉瘤破裂。

四、定位定位是脑出血影像学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血肿的位置可以推断出血源的部位和病因。

1·血肿位于大脑股沟:可能存在大脑股沟出血。

2·血肿位于基底节、内囊等部位:可能存在深部出血。

3·血肿位于脑皮质、白质交界处:可能存在浅部出血。

4·血肿位于脑室:可能存在脑室出血。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影像示例图片。

脑出血的ct与mri表现课件

脑出血的ct与mri表现课件

在增强扫描中,脑出血通常不会强化,而 颅内肿瘤则可能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
其他疾病引起的脑部病变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 2 3
感染性疾病
如脑脓肿、脑炎等,通常伴随发热、头痛、恶心 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与脑出血相似,但病灶周围 的水肿和占位效应较轻。
脑血管病变
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 血或脑实质出血,需结合病史和影像学特征进行 鉴别。
通过注射造影剂,提高组织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
功能MRI扫描
利用特殊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和 灌注加权成像,评估脑功能和血流 情况。
脑出血的MRI表现特点
急性期
出血灶呈高信号,周围水肿带呈 低信号。
亚急性期
出血灶逐渐液化,信号强度降低, 周围水肿带逐渐扩大。
慢性期
出血灶逐渐被吸收,形成软化灶, 信号强度进一步降低。
脑出血分型与分期
分型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等。
分期
根据出血时间可分为超急性期(<24小时)、急性期(1-3天)、亚急性期(414天)和慢性期(>14天)。
03
脑出血的MRI表现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脑组织 进行成像,无创、无痛、无辐射。
增强MRI扫描
脑出血的CT与MRI表现课件
目 录
• 脑出血概述 • 脑出血的CT表现 • 脑出血的MRI表现 •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 脑出血的治疗与预后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 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病变 等引起。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等。

医学脑出血的CT与临床

医学脑出血的CT与临床

• 脑室受压变形,中线 结构向对侧移位;
• 脑干、基底节和丘脑 区出血易破入脑室。
• 随着血肿液化吸收,血肿逐渐缩小 ,密度逐渐降低。
• 恢复期血肿小者可完全吸收不留痕 迹,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大小、 形态不一的囊腔。
• 按照人卫版本科教材《医学影像 诊断学》的分类标准,脑出血可 分为基底节型(含内囊内侧型、 内囊外侧型及内囊内外侧混合型 )、皮质下型(脑叶型)、小脑 型、脑干型及脑室型。
医 学 脑 出 血 的CT与 临床
• 中老年多发,多有高血压、脑动脉 硬化病史,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 起病急骤,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 吐、昏迷、偏瘫、抽搐、大小便失 禁、感觉及语言障碍、视野缺损、 共济失调等症状。
• 小脑幕上的半球出血,血肿向下挤压下 丘脑和脑干,使之移位、变形和继发出 血,并常出现小脑幕切迹疝。
缺失和同向性偏盲,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 • 出血量大可有意识障碍,出血量较小可 仅表现纯运动、纯感觉障碍,不伴头痛 、呕吐,与腔隙性梗死不易区分。
2、丘脑出血
• 表现为突发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甚至偏盲等内囊性三偏症状。
• 可有特征性眼征,如凝视鼻尖、眼 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
• 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
• 如额叶出血有偏 瘫、Broca失语 (运动性失语)
,颞叶有 Wernicke失语 (感觉性失语) 、精神症状。
• 枕叶可有视野缺损, 顶叶可有偏身感觉障 碍、空间构像障碍。
• 另外,脑叶出血时, 抽搐症状较其他部位 出血常见,昏迷较少 见。
七、脑室出血
• 约占全部脑出血的3—5%,由脑 室内脉络丛动脉或室管膜下动脉 破裂出血,血液直流入脑室所致 ,又称原发性脑室出血。
• 如颅内压增高极明显或小脑大量出血可 发生枕骨大孔疝。

脑出血影像PPT课件

脑出血影像PPT课件
2期(6-24h)血肿内血浆吸收水分减少 缩短 T1、T2,呈等信号
接近24h的血肿内HBO2向DHB转化。
•12
超急性期脑出血MRI
•13
超急性期脑出血MRI
•14
MRI
•15
急性期MRI
急性期(2-7d),MRI信号反映血红蛋白 的三种形式
2-4d,红细胞内的DHB,T1等信号, T2极低信号
按病程分为:
急性期1W内 吸收期2-8W 囊腔形成期9W后三期。
•2
脑出血CT
急性脑出血CT表现:呈圆形或不规则的 高密度影,后者乃为血红蛋白的反映, 血肿边缘光滑或呈锯齿状,中心密度更 高更均匀,周围可有血管源性水肿。可 以破人脑室系统,但一般不进入脑池。 常不强化。
•3
脑出血CT
•4
•25
MRI
•26
MRI
脑内血肿残腔期,3m以后至数年,血肿 囊变液化,主要由低蛋白囊液组成,呈 长T1T2信号,近似脑脊液信号。
最后随着水分的吸收,仅仅遗留裂隙状 残腔,周围绕以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 低信号环。
•27
不同病因的脑出血MRI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 脑淀粉样血管病 动脉瘤 血管畸形 肿瘤卒中
•10
脑出血MRI
高场强条件下血肿按时相分5期 超急性期(24h内) 急性期(2-7d) 亚急性期(8-30d) 慢性期(1-2m) 残腔期(3m后)
•11
脑出血MRI
超急性期(24h内)主要为完整红细胞内 的HBO2组成,相当于一包全血。
1期(6h内)血肿未凝结与皱缩 ,T1等 低,T2高信号
•7
脑出血MRI
脑出血MRI 征象及MRI对脑出血的诊断 作用以前存在很大争议,但随着对脑出 血MRI信号的理解日趋深入, 已经肯定 了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作用,尤其是亚 急性期以后的血肿。

脑出血脑疝形成ct诊断标准

脑出血脑疝形成ct诊断标准

脑出血脑疝形成ct诊断标准
脑出血和脑疝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CT扫描在诊断和评估这些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脑出血和脑疝形成的CT诊断标准的详细信息:
1. 脑出血的CT诊断标准:
血肿的密度,脑出血通常在CT上呈现为高密度区,其密度高于脑组织,这是由于血液在CT图像上的吸收特性所致。

血肿的形态,脑出血通常呈现为局部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高密度区域,CT图像上可见血肿的边界清晰。

血肿的位置,脑出血可以发生在脑实质内任何部位,常见于基底节、脑室周围、小脑等部位。

周围水肿,在脑出血区域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水肿,表现为低密度区。

2. 脑疝的CT诊断标准:
脑干移位,脑疝时,脑干常出现向病变侧移位的表现,CT 上可见脑干结构向一侧移位,甚至出现压迫变形。

脑室变形,脑疝时,脑室系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如侧脑室受压变形、第三脑室变窄等表现。

脑沟赘,脑疝时,由于脑组织移位和压迫,可导致脑沟赘变浅或消失。

脑组织受压,脑疝时,受压的脑组织可出现密度改变,表现为局部低密度区。

总的来说,CT诊断脑出血和脑疝的标准主要包括密度、形态、位置和相邻结构的改变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对脑出血和脑疝的CT诊断有更全面的了解。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等诸多特点。

早期诊断并及时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据研究显示,通过CT检查的方式,能直观观察到患者脑出血的位置,以及测量出血量的多少等,能够作为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早期判晰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脑出血诊断中,应积极应用CT来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便科学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为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赢得宝贵时间。

本文就着重探讨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一、CT检查脑出血分析CT检查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CT主要包括平扫技术、增强技术、造影技术等。

在运用CT检查时是通过x线束,来对人体某部位厚度层面实时扫描,而后由探测器对x线束予以接收,转化为可见光,再由光电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数字转换器,亦或者模拟转换器等,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将其输入至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后处理。

CT检查技术所具备的优势特征是非常多的,如密度分辨率非常高,能够直接对x线检查难以显示的病变状况予以显示,同时在检查阶段也是非常便利与方便的,其安全程度也非常高,这种方式也很容易受到患者的认可与接受,另外,随诊也是非常方便。

特别是对急诊病人来说,CT检查方便快捷,对患者的抢救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再者,CT检查也能够在短期内进行重复检查,能对患者病情演变加以密切观察[1]。

脑出血主要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产生破裂情况而导致的出血,其病症原因,通常和脑血管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即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血脂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患者若突然发力,或者情绪波动较大,也会诱发该种疾病,脑出血早期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对于幸存者来说其中也有多数人出现程度不一的认知与运动等方面的障碍。

以脑出血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说,该疾病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且其中男性患者较多,在冬春季节易发生这类疾病,一般在患者情绪波动大以及活动大的时候,诱发该疾病。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CTA
CTA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并动静脉畸形。
检查禁忌症
1.碘过敏患者。 2.有过敏体质、哮喘、心衰史、甲亢、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不能进行检查。 3.孕妇及婴幼儿慎用。 4.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HUNT分级3-4期病人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检查。
FLAIR序列
临床特点
①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多见,男多于女,可有脑出血或脑梗塞发作史。 ②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病前有头痛、动作不便,讲话不清等症状。 ③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顶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此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
CT表现
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 多数病变密度不均匀。 无灶周水肿,无占位效应。
MRI表现
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 周围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 使病变呈“爆米花” 样,具有特征性。 病灶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
颅内动脉瘤CT表现
平扫为边缘清楚的略高密度影。 增强均匀强化。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
脑池、脑裂、脑沟密度增高可呈铸型。 早期高密度,晚期可为等密度,脑沟裂池消失。 出血部位基本反映出脑血管病变部位。 间接征象: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及原发病变表现等。
CT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规影像检查,明确有无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 利用CT超快速容积扫描进行MIP,3DVR后处理。 可快速、无创地评估颅内、外血管的情况,了解血管狭窄、闭塞的重要信息,并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图像重建。
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2周后血肿吸收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
后枕部头痛,频繁呕吐。 眩晕、眼震,小脑性共济运动失调。 出血量大者(即重型):可突然昏迷。去脑强直(桥脑受压枕骨大孔疝表现)。

CT与MRI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CT与MRI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CT与MRI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检出率和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经过治疗的6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的头颅平扫以及西门子3.0T磁共振成像的平扫检查,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出的脑出血的不同时期脑出血和的检出率、脑实质内病灶现显示情况,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出血,CT检查在超急性期检出率为94.12%高于MRI检查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出血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I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不同部位的脑出血,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时,CT检查检出率为85.71%,MRI检查检出率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和CT对技术都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尤其是MRI,它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但CT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检出率准确度更高。

关键词:CT;MRI;脑出血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取的60例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均在54-78岁,。

患者根据脑出血时间分为几期:超急性期17例(28.33%),急性期19例(31.67%),亚急性期14例(23.33%),慢性期10例(16.67%)。

全部病例均通过手术确诊为脑出血,按照出血区域分为:基底节出血21例(35.00%),丘脑出血15例(25.00%),脑干17例(28.33%),小脑7例(11.67%)。

最后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脑出血的诊断符合率、检出率,以及对于脑出血不同时期、不同出血区域两种影像检查方式的检出率。

1.2 观察指标(1)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时期(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脑出血的CT表现和MRI表现,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情况。

脑出血的影像表现

脑出血的影像表现
CT表现 一、急性期表现为脑内圆形、线形或不规则的高密度灶,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灶周水肿轻,血肿大者可有占位效应。二亚急性期血肿 血肿密度逐渐降低,呈等密度。可出现以下征象:1融冰征象:血肿周边吸收,中心仍为高密度区。2占位效应、灶周水肿由明显而逐步减轻。3部分患者出现脑积水。4增强扫描是病灶出现环形或梭形强化,可呈"靶征".三 慢性期出血 病灶呈圆1W1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在T2W1上呈等信号、不均信号或高信号。
2急性期 血肿在T1W1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W1上呈低信号。3亚急性期 亚急性早期血肿中心在T1W1上仍等信号,外周呈高信号,且高信号逐渐向中心扩展。 亚急性晚期血肿在T1W1和T2W1上均呈高信号。4慢性期血肿 慢性期早期血肿在T1W1和T2W1均呈高信号。慢性期晚期血肿在T1W1上呈低信号,T2W1高信号。

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血液溢出而引起的。

CT(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CT诊断的原理和过程,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脑出血CT诊断的原理和过程CT是一种利用X射线技术在人体内部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脑出血的CT诊断中,医生通常使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

该设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大量影像切片,从而提高了对脑出血的诊断准确性。

在进行CT扫描时,患者需要平躺在CT扫描床上,头部处于适当的位置。

接下来,CT扫描仪会围绕患者的头部进行旋转扫描,并将所获得的信息传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会根据这些信息生成一系列的层面图像。

在脑出血的CT诊断中,医生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像特征:1. 出血部位:脑出血的位置可以通过CT扫描图像来确定。

一般来说,脑出血常发生在脑实质内,如脑室、脑白质或脑干等部位。

2. 出血形态:脑出血的形态特征也可以通过CT扫描来观察。

血液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方式、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的类型和程度。

3. 脑组织受压:由于出血量大,脑组织受到了一定的压迫。

CT扫描可以显示出此类压迫的特征,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脑出血CT诊断的临床意义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救治病患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出血CT诊断的临床意义如下:1. 确诊:CT扫描可以准确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制定预后非常重要。

2. 评估严重程度:脑出血量的大小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CT扫描可以显示出血液对脑组织的压迫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指导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脑出血患者,CT诊断能够提供详细的出血部位和大小信息,为手术的准备和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脑出血CT影像诊断

脑出血CT影像诊断
CT扫描不仅可以直接显示血肿大小和部位,还可以了解脑室受压 和中线结构移位的程度及并存的脑挫裂伤、脑水肿等情况,应及 早应用于疑有颅内血肿患者的检查。硬脑膜外血肿CT表现为颅骨 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急性或亚急性硬 脑膜下血肿CT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高密度、混杂密度影,多伴有 脑挫裂伤和脑受压;脑内血肿表现为脑挫裂伤区附近或脑深部白 质内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
概述 分概 类述 分期 影像特点
1月后
术后患者处 于昏迷、意 识障碍近一

出血性脑梗死,男,60岁
概述 分概 类述 分期 影像特点
概述 分类
影像特点 小小 结结
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 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 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 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 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 。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非损伤性脑出血
概述 概分 述类
非损伤性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 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 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 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 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 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 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 遗症。
高血压性脑出血,男,66岁,突发意识障碍
概述 分概 类述 分期 影像特点
亚急性期(3天-3周): 密度开始降低----红 细胞溶解、吸收,边 缘开始,在19天左右 或更早就可变成等密 度。 占位效应仍存在---体积无明显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的CT诊断
• 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 脑梗塞、脑动脉瘤、血 管畸形、动静脉瘘、烟 雾病等。
•一、脑出血
•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按病因 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大类。 后者由高血压、动脉瘤、AVM、 血液病、脑瘤等引起。出血后, 血液在脑内积聚形成血肿。脑实 质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多见 于大脑半球。
• 急性期为新鲜出血,伴有水肿,有 占位表现。
• 吸收期血肿内红细胞破坏、血块液 化,周围形成含丰富毛细血管的肉 芽组织。
• 囊变期,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 囊腔,囊内为液体,无水肿,无占 位表现。
• 1. 急性期
• 新鲜血肿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 匀的高密度区,CT值60-80Hu,与血红蛋 白有关。血肿多位于基底节区(外囊), 呈肾形。其他部位为圆形、不规则形。 血肿偶有多发。急性血肿可破入脑室和 蛛网膜下腔,表现为高密度脑室和/或脑 池铸形。少量血液进入脑室在后角内形 成高-低密度界面。CT可显示血肿破入脑 室的途径。血肿周围有薄层低密度水肿 带。血肿和水肿有占位表现。可有脑积 水。血肿无强化。
3
2.左肢不灵11天 3.左肢不灵18天
枕叶血肿
胼胝体血肿破入脑室1周+
脑干血肿
多发血肿吸收期
脑 室 内 血 肿 、 脑 积 水
SUCCESS
THANK YOU
2019/9/9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高血压病和动脉 硬化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 小动脉破裂所致。最常发生于壳, 其次为丘脑、脑桥和小脑。这种好 发部位与豆纹动脉的外侧支-大脑出 血动脉和丘脑膝状体动脉易于破裂 有关。血肿及其周围水肿造成占位 改变。
• 【CT表现】
• 依血肿的演变过程分为急性 期、吸收期、囊变期。
• 2月后,血肿形成低密度囊腔, 一般无强化、无水肿、无占位。 密度0-18Hu,边界清楚,伴有附 近脑萎缩,中线结构可向病侧移 位。可有脑积水。基底节区囊腔 呈新月形。
SUCCESS
THANK YOU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9/9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血 肿
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
1
2
外囊血肿
1.左肢不灵4天
• 2. 吸收期
• 发病3-7天后,高密度血肿边缘变模糊, 周边低密度区增宽,高密度灶向心性缩 小,血肿的CT值下降。1个月后形成等或 低密度灶。2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脑室 内血肿吸收较快。此时仍有不同程度的 占位表现。注射造影剂后,血肿呈环状 强化,环的大小和形状基本上与原血肿 相似。
• 3. 囊变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