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五课、审美自律

【学习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重点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出现。

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的影响。

【学习过程】

1.导入:

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兰亭序》魏晋时期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司徒谢安、孙绰、名理精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宾主兴致盎然,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手稿共28行,324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醒后曾再书,竟不能复得。此帖传为唐代冯承素双钩廓填本,纸本,故宫博物院藏,素称“神龙本”。千百年来,流传有绪的《兰亭序》已深入人心,并孕育了以“中和”为极则的书法审美观念。其书势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用笔秾纤得体,遒丽天成;章法如斜反正,纵横自如。文中“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然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之美。从书法美学上讲,表现为空灵、自然,以韵为尚;流露在笔尖墨端,则是任情适性,天真烂漫。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

◆注意:教师提出要求:

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

不能交换:

其一: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

其二: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

其三: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整篇疏密大小、墨色轻重会发生变化,不自然。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

页,并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6.学生思考并回答。

7.教师小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

《早春图》是供皇帝政务之余消遣观赏的,《潇湘奇观图》是画家对潇湘的真切感受和表现。

这种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的审美和个人风格的表现方法,

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对比赏析,《鹊华秋色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化?

借此,这种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和美术的风格发展及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给这一风格流派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文人画9.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

画家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

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

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

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

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

【归纳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审美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艺术家希望摆脱社会中原有的的一些艺术风格,更多的是探寻一种自我感受的表达,所以就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在书法上王羲之真性情的流露在绘画上朱耷内在真实美的体现,宋徽宗赵佶外在美的真实再现,以及西方艺术流派的百花齐放,都是艺术家个人对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审美追求的产物,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审美自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了解千年之前王羲之即兴创作的兰亭序;其次也认识了清朝“愤青”画家朱耷笔下愤怒的“鸟”;再次感受了帝王宋徽宗笔下芙蓉锦鸡的真实之“美”;最后我们也共同探讨了西方面对同一对象不同画家的审美追求;这个顺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美术风格在不同年代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自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