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感吸引律
四、印象管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 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 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首 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 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 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职场应用:“新官上任三把火”、“早 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 人”、“下马威”...... 大学生为应聘工作整容、、、、
• ①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 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 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 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 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 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 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 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 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 因效应。
一、认知对方 (一)认知对方的目的、动机 记者和采访对象参与采访活动的目的和 动机对于采访过程起着引发、指向和强 化的作用。 采访对象了解记者采访自己是为什么? 记者也要了解采访对象接受采访的动机。 (出名还是阐明问题的立场?)
(二)认知对方是不是合格的对话者 对于记者来说: 1、采访对象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人 2、找到的这个采访对象能不能提供真实的 情况 对于采访对象来说: 记者是否“知音”“善写”
4、来源于对实际生活的深刻体会和感悟
新闻作品量多质低 是谁“偷”走了记者 的激情? 1、 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共同作用 2、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缺失
3、能否处理好记者的多角色关系。 1、记者作为采访者这一角色是否能够遵 守职业道德,尽到采访者的责任和义务。 是否只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收视率 (凤凰卫视的成功在于品牌带来的效应) 等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 只追求新闻的经济公关作用等。
举例:恋爱时,“情人眼里出西施”, 总是忽略对方缺点,认为他/她的一切都 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缺点也 是那么可爱。这就是光环效应。而结婚 后,共同生活以及孩子的出生,双方认 清了对方的某些缺点,这个时候又产生 了“扫帚星效应”,对方的缺点不断放 大、扩散,最终掩盖了对方的优点。
(三)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 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 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 爸和我爸爸吵起了!”老人问:“这孩 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 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 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客观原因形成的噪音: 1、采访的对象不配合 2、文化因素
第三节 新闻采访的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是指在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交 往中,人们对于交往对象、对于自己、 对于交谈者相互关系的认知。新闻采访 的过程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比如采 访对象和记者在认知对方、认知自我以 及认知相互关系的极其复杂的种种矛盾。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目的,也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的注意,在实际的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注 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人的大脑在某一时刻内只对有限的信息 进行加工。注意有一定的选择功能,取 决于主体的需要和兴趣。 注意的选择功能保证记者对所需要的信 息进行清晰的教工和编码。
第五章 新闻采访心理
第一节 新闻采访心理的内容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心理的内容
新闻采访心理是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 对象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采 “采”侧重研究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及其规律 访 心 理 “访”侧重于探讨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及其规律
二、新闻采访心理的特点
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的新闻传者受到受众 的欢迎?
(一)记者的自我认知 1、是否有自信。 什么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 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 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寓言故事)
一个人的自信、自豪到底来源于什么? 又依靠什么而存在?
1、能否坦然承认自己的差距
2、自信不是靠强调外在的东西 3、永远说“随便”就没法自信
(二)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 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 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 效应。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 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 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 质;如果认为某人“坏”,就被一种坏的光环 笼罩住,认为这个人所有的品质都很坏。后者 是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也称扫帚星效应。
第四节 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 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 程。即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二、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 自我呈现又叫自我表现,是指个体 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 己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外现。
三、人际吸引和印象管理 人际吸引是指人际交往中形成的、 以感情因素为主的对交往对象给予积极 评价的倾向。 (一)接近吸引律 1、时空接近 2、兴趣和态度相似
猎奇心理:因为大众的猎奇心理,促进 了各种为追求收视率、轰动效应的节目 和新闻出现。 (凤姐和芙蓉姐姐) 从众心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uP U_eV_NQ4/)
案例1、贵州卫视王牌栏目《人生》,被 国家广电总局永久叫停。(因为不顾及 当事人的心情和处境,放大个人隐私和 社会的阴暗面,缺乏同情心,被要求不 得复播,即永久性停播)
采访,实质上是人的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是认 识主体---记者同被认识的客体---事实之间的矛盾。 采访心理就是要说明和解释认识主体既是记者在完成 采访活动时进行着怎样的心理活动。 这些内隐的心理活动很难为他人所直接观察,所以就 寻找认知采访心理的新视角——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将人的认 知过程看成是一个信息的获得、编码、储存、提取和 使用等一系连续的人之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是程序 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 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 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 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 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 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 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 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 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 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4、记者个性上的弱点是否妨碍了采访对象 的谈话。 1、内向、不苟言笑的记者个性弱点 2、外向、侃侃而谈的记者个性弱点
5、是否是个好的倾听者。 一个好的倾听者具有的素质: 1、耐心 2、用心 3、反馈
(二)采访对象的自我认知 1、揣摩记者对自己的看法,所陈述的情况 记者能不能相信。 2、自己多陈述的情况被记者宣传出去会对 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四)采访活动中的心理互动属于角色互 动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一般来说是一对一 的交往,但是记者不是代表着个人而是 代表着某个新闻单位(某个阶级、某个 集团或某个政党的利益)。许多情况下, 采访对象也不仅仅代表他自己,也代表 着某种群体或者党派的利益。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社会认知模式
一、认识新闻采访的一个新视角
(四)刻板印象:是指对一件事物的想法及观念,就
像刻在木板上一样那麽的难以更改、抹灭。
如何解读刻板印象
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丈 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 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 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 都是“刻板印象”。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曾发现,小 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鸡 、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 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 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和这个剌激类似的对象或剌激时 ,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但是,如果小鸭子在孵 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它们就 不会出现上述的偏好或追随行为。这一现象被劳伦兹 等称为“印刻”。劳伦兹在进行这项实验时,让刚刚 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到劳伦 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 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将劳伦兹 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鸡、小鸟 等辨认自己母亲和同类,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 而且,这一现象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一 般说来,小鸡、小鸭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发现在 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而小狗的“母亲印刻”关键 期发现在出生后的3~7周。
(四)思维对输入信息的控制和处理策略 (思维定势放到第四节印象管理详细讲)
(五)行为输出 记者的内在思维策略是通过外显的采访 行为体现的, 记者通过思维不断的观察、分析变化着 的客观环境,据此在行动上做出相应的 灵活反应,这种行为反应就是行为输出 。
(六)噪音 造成采访失败的各种主客观条件都可以 称之为采访活动中的噪音。 主观原因形成的噪音: 1、违背职业道德,制造假新闻。(假新 闻、北京电视台报道的“纸陷包子”) 2、接受贿赂搞有偿新闻 3、采访不深入,奉行拿来主义
西塔潘猜想(中南大学,刘路)
启示: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 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 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 变化。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 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 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 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 的定势思维所致,只在勇于重新考 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 境的出路。
来自百度文库访环境:
绿色:指采访双方情绪愉快,事实真相会自然而然的 随着谈话的进程而表露出来。 黄色:采访对象不安的情绪可能会使事实真相蒙上浓 重的感情色彩。 红色:表示采访处于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况,危机随 时可能发生,采访对象指责与敌对的情绪随时都可能 爆发出来。
(三)采访心理主要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 采访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活动。而新闻活 动是沟通交流情况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 与人之间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相互传达 的基本方式。 采访心理主要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是记 者和采访对象围绕着新闻事实的“取”和 “给”的矛盾中产生的。
2、是否有激情 激情既体现为记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 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也表现为其工作绩 效和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动力和动因。 激情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新闻工作者的 强大工作动力,是记者工作的生命。
[详细
]
记者的激情来源: 1、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高度的敬业精神; 3、对人民群众的深深的热爱 记者是一个特殊的流浪者,新闻报道是 “七分跑,三分写”(用脚写、用血写、 用汗写)
(一)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新闻基本特征的认知 新闻采访是一场探求事实真相的战斗,要求记者在尽 量短的时间里,在意料不到的情况下能够排除干扰, 迅速的、准确的、生动的认知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 新闻的特征:时效性、真实性、
(二)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采访环境的认知和 把握 从记者活动的舞台是整个世界的角度看,采访 环境即社会环境。但是采访环境一般并不会直 接影响采访活动,对采访活动直接起作用的是 采访情景。 采访情境不同于一般的采访环境,而是记者和 采访对象“从主题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记 者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采访随想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这个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最具体 的客观环境认知和控制的程度。
(三)认知对方的个性特点 采访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艺术。
二、自我认知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习惯 于以己度人,以自己的观点、好恶去评 价别人。(采访过程除了认知他人以外 还包括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包括:物质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精神的自我
在采访活动中,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自 我反省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在观察对方 语言及非语言的信息中,获得对方对自 己的认识和评价。
二、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社会认知模式 用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记者采访活动中 的认知过程就是探讨记者如何在客观环 境中获得、加工、存储、使用信息的过 程。
(一)采访的客体源 客体是引起记者一系列认知活动的刺激 物,是记者在采访中认知的对象,包括 人、事、物,其中人是核心。
(二)注意的选择 注意的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