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33)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农村,农业,农民永远是文学的活水之源和生存母体。

没有个性的农民集体一定不能成为农业文明的支点,自然也就无以构成乡土文学的核点。

鲁迅说,必须“将农民的生与死,移到纸上”,农民的生死就是土地的生死,就是农业文明的兴衰,就是乡土文学的枯荣。

故此,接力鲁迅衣钵的汪曾祺说,他毕生都在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那些农人,去发掘普通耕作人身上的美和诗意。

他以敬畏的、朴素的,不带任何理论色彩的人道去关注,尊重,并欣赏在他看来代表天道的农民。

乡土文学是一卷流动的农民合照剪影。

此与赵树理的理论一脉相承,赵树理说,“我所生活过来的劳动人民大海,时时刻刻起着变化,变化得使我的生活本领不适用起来。

我所熟悉的海,是痛苦不堪的苦海,而后来的海渐渐甜起来”。

农民是中国文化奋斗精神的根性,这种精神就是生成文学的根性,这也是全部乡土文学之根。

发轫于鲁迅时代的中国乡土文学寻根的动机乃源于此。

一个缺失改变命运意识的群体其本身也无文学的冲动性。

乡土文学的地方主义与世界乡土文学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体系如出一辙,即农村的颜色。

农村的自然颜色构成了农业文明的底色,是乡土亲情民族集体的物理家园的镜像,也是中国文化生长精神的养成所,更是中国乡土文学的生成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

我们既要鼓励语言创新,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也要高度警惕消极的玩梗文化,防范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

梗文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质,其依赖的是将逻辑推至极致带来的荒诞,并借助于这一荒诞性去完成一次笑点的制造。

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

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

词汇变异是指词汇的变化以某一词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

梗,通过对某事或某物在不同情境的解码编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

玩梗,作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流行离不开媒介技术、符号意义、生产风格和社交隐喻的共同作用。

造梗者漫不经心地自创或者引用某些具有流行潜质的词句或场景充当梗的语料,用以表达、评论、分享,成为梗的首发角色;玩梗者受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或性格偏好的影响与造梗者的输出一拍即合,对梗进行理解、解读、定义、回应、修正、延伸和再造。

当下许多“梗”的更新速度快,包含意义多样。

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向,“梗”的能指和所指都很丰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存在着流动性。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塑造城市新地标,是一种荣耀,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

考察地标何以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

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

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

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有所不同。

有的地标,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有的地标,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比如北京的前门、景山公园等。

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影响力,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

还有一类地标,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气质,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

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

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一些研究角度值得关注。

比如,创新调查手段,让受访者凭记忆画出其所在城市的地图,从而获知究竟哪些地理、空间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

通过类似研究,可以发现人们感知城市空间时的一些盲区,以及过往认识里的偏差——很多大体量的建筑在市民的记忆中是“隐形的”,即人们可能视而不见;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却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地标。

它可能是某个街道转角处的小糖果店,也可能是某个广场边上的书报亭。

这样的研究视角令人认识到:所谓地标,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

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经过时间积淀。

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

材料二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

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埃德蒙在《社会人类学》一书里评论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几个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像中国人类学者那样,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二是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埃德蒙对这两个问题都抱否定的态度。

先以第一个问题说,我们的分歧归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传统带来了“偏见”,或更正确些应说是“成见”。

这些“成见”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说产生于埃德蒙所说的公众的经验。

他所谓公众经验,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指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处境。

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个人的价值判断离不开他所属的文化和所属的时代。

我是出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

我学人类学,是想学习到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识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是有所为而为的。

如果真如埃德蒙所说中国人研究中国社会是不足取的,就是说,学了人类学也不能使我了解中国的话,我就不会投入人类学这门学科了。

埃德蒙第二个问题的矛头则直指我的要害。

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目的是改造中国,那么我们采取在个别小社区里进行深入的微型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果真能达到这个目的么?个别入手果真能获得概括性的了解么?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就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

我也同意,解剖一个农村本身是有意义的。

但我的旨趣并不仅限于了解这个农村。

我确有了解中国全部农民生活,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雄心。

调查江村这个小村子只是我整个旅程的开端。

我这样想:把一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的。

但是把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

“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或“托物兴词”。

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

“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

”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

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相对的概念,用以指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

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

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

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

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优劣,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

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题共4小题,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叙述语态如果还习惯于正襟危坐....的宏大叙事,将难以被当下的网生代群体接受。

B.段如增是李派快板第二代传人,他的快板书技艺炉火纯青....,同时他又将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民族传统文化。

C.中国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用来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D.节日期间,唐山南湖景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巧夺天工....的华美彩灯、激活味蕾的特色美食,营造了祥和的氛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迎新年唐山跑”活动架起了人们了解唐山的桥梁,让大家领略了质朴的风土人情和英雄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

B.随着中车唐山公司生产的列车从葡萄牙特林达德站驶出,标志着中车在欧盟的首个城轨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C.据相关部门通报显示,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预计肺炎支原体感染在部分地区将持续高发。

D.京津冀“百名校长”走进唐山探源工业文脉研学游活动旨在促进唐山旅游项目单位与京津冀各类学校的深度合作。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B.小学而大.遗(《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登泰山记》)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行并序》)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梦游天姥吟留别》)B.其阴.,济水东流阴:山的北面(《登泰山记》)C.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赤壁赋》)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师说》)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受到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

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

新诗中常有传统意象的闪现。

现代诗人毕竟是喝传统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各种文化遗传信息显然会在他们的新诗创作中发挥作用。

于是,传统诗歌的意象几乎就从未间断过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

戴望舒重视选用古典意象,主张从古典意象中孕育新的情绪,或将新情绪诉诸旧意象来表现。

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成功借鉴,使他成为30年代首屈一指的诗人。

他在诗思运作过程中常不经意地拈来古诗意象,从而使诗意显示出葱茏的古雅意味。

有着这样的古意雅情,戴望舒几乎每一作诗,便沉陷于古典意象的包围之中。

连连不断的古典意象启发着他,使得他比其他诗人多了一份灵感的源泉,于是他能写出《雨巷》这样堪称典范的现代诗。

《雨巷》属于戴望舒说的那种通过旧的意象表现新情绪的代表性诗歌。

谁都能一眼看出此诗直接采用了古诗中的丁香意象,但是,戴望舒没有简单地重复表现古典的丁香意象所包含的意绪,而是以古典意象固有的意绪作序引,借题发挥地表现自己新的体验、新的情感。

戴望舒并没有把此诗真的写成“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没有在“愁”字上大做文章,虽然他每每写到“愁怨”“忧愁”,而将这些传统意象的内容赋予了一位假想中的姑娘,这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是他对古典诗歌中有关意象的复合印象的人格化体现,以她的恍惚出现又飘然而逝来表现诗人的“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情绪体验。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礼”并不一定是文明的东西,旧时的礼有更多的残酷成分。

费孝通说,孔子虽然有恻隐之心,也没有同意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这和法律中的惩罚功能大概是一致的,是以一种强制力维持一种秩序。

那么,礼和法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秩序的再生产中经验的累积和调整,是在人们相互配合向环境索取资源的行为中发生的,不是个人自行规划的,而是实践先于规范、然后累积的文化。

这种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没有哪个社会没有传统,即使现代社会也离不开传统,传统文化依然发挥着作用。

其实,法治本身也可以成为传统。

不过在前现代的乡土社会里,传统文化的力量更大、更重要。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变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事实上,在传统社会里,因为环境变化的缓慢,人们应付生活的一套文化和规范也就变化很小了。

当事人往往意识不到有什么变化,但是变化缓慢并不等于不变化。

宋朝的社会生活与唐朝的就很不一样,唐朝的文化就比宋朝的文化开放得多。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定事实。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两者是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

但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

血缘社群构成的家族,当人口繁殖扩大到一个程度,就要向外扩张土地。

但每个家庭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内向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就是否定了空间的分离。

就如同我们的籍贯取自我们的父亲,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但很多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因为想成为村里人,第一要在村里有土地。

第二是要从婚姻中进入当地的亲属圈子。

但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土地权受氏族的保护,不能自由买卖。

所以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并不能插入这村落社群中,他们不被视作自己人。

可是就在这个特性上却找到了他们在乡土社会中的特殊职业。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倚赖于相互间都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欠了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

来来往往,维持着互助合作。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秘密★启用前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月11日 14:00—16:30】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你如果曾在云南省澜沧县的农田里看见他,或许想不到他是一位院士。

他时常头顶草帽,卷着半边裤腿,扛着锄头,脖子上搭一条毛巾,“吧嗒吧嗒”地和农民聊天,手把手地教他们种马铃薯。

他就是“农民院士”朱有勇。

朱有勇的确“有勇”。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朱有勇请缨到澜沧扶贫。

那一年,他已经60岁。

来到澜沧后,他跑到农户家里走访,发现很多农户住着四处漏风的篱笆房,家里只有几袋苞谷、几只鸡。

看到这些,他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

“是真的穷,”朱有勇说,“我们是人民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却没有让这里的老百姓享受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这是我们的亏欠。

”他就下定决心,留在这里。

在科研方面,朱有勇是专家,但在扶贫上,他还是个“新手”。

他首先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们应该种什么。

经过深入考察,他发现这里很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因为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最怕下雨,而澜沧县的冬天几乎无雨,温度最低12℃。

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宜马铃薯生长,且能让其品质更佳。

朱有勇越想越兴奋:“这简直是为马铃薯‘量身定做’的!”他想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

但种植“冬季马铃薯”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云南并不是马铃薯的主产区,更鲜有人尝试在冬天种植。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在人类历史上,现代机器文明绝对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孤立的。

只有把它放置于长期、多元的历史背景中才能让人理解。

那种认为只需要几个发明家就能让18世纪的英国机器轰鸣的想法显然是太拙劣,连小孩子都骗不了。

所有现代技术的关键工具,如时钟表、印刷机、磨房、指南针、织机等,在其他文明中都有。

中国人、阿拉伯人和希腊人远在北欧人之前就在许多领域中率先使用机器,掌握了大量技术,只是并无“机器体系”这个概念。

作为机器体系发展核心的重要发明和发现,也许正因为它们并不源自西欧文明,在这里也就没有天敌,就像不远万里来到南美潘帕斯草原的加拿大蓟属植物一样,生长得格外迅速、蓬勃。

在机器出现的最开始的700年内,时空概念的变化对现代机器体系的成形有关键的作用。

寺院在新的时间概念的出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当时世俗反复无常、飘忽不定的时间观念相反,僧侣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按规定时间,每天重复无误地进行着。

机械钟表传出寺院,按时传送的钟声使工人和商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规律性。

钟楼上的大钟标志都市的存在。

从遵守时间到按时服务到按时记账再到按时分配,在这个进程中,时钟走出宗教领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起关键角色。

现代工业时代的关键机器不是蒸汽机,而是时钟。

在时钟发展史的每一个阶段,它都是机器的出色代表,也是机器的典型符号。

其标准化与自动化让它在每个发展阶段中都是带头的,即使到今天,时钟仍然无处不在,为其他机器所不及。

时钟还是一种有能源驱动的机件,其“产品”是分和秒。

它把时间和人们的具体活动的事件分离开来,帮助人们建立这样一种信念:存在一个独立的、数学上可度量其序列的世界,这是科学的专门领域。

就人的机体而言,机械时间更显得是一个外部的事件:人类生活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脉搏、呼吸都与人的情绪和人的活动有关。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则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

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

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

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南充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受先秦以来“以山体仁”“以山比德”思维和言说方式的影响,加之山水文化的兴盛和文学走向独立,到魏晋时期,文学批评中大量出现“以山喻文”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呈其大观。

在此,有必要先说一说魏晋时期的山水文化。

山川自然自古就存在,但将其作为审美对象,据钱钟书的观点,则始于汉末。

魏晋时期,随着精神领域崇尚自然的玄学之风盛行,以及物质领域大庄园的兴起,山水自然开始成为人的自觉的审美对象,山水诗、山水画逐渐兴盛起来。

在山水诗方面,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山川焕绮、林籁结响从此全面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在刘勰之前,也出现有“以山喻文”的现象,陆机在《文赋》中就以“石韫玉而山晖”论作文利害关键。

但总的来说,在刘勰之前,“以山喻文”还只是偶尔涉及。

只有到了《文心雕龙》,“以山喻文”的思维与言说方式才发展得比较全面、深入。

文学艺术和山之间本来没有瓜葛,但在刘勰看来,文学艺术和山虽异质而同妙,作家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所以《文心雕龙》中有许多“以山喻文”的言说。

例如,《原道篇》中以“山川焕绮”探文章自然大道;《宗经篇》中以“太山遍雨,河润千里”喻经典的深广影响,以“仰山而铸铜”喻经典海纳百川的精神;《辨骚篇》中以“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比楚骚描写自然之美妙,以“吟讽者衔其山川”喻不同读者从楚骚中看到不同的内容,以“山川无极”拟屈原山高水长的思想情感等等。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

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但其文字赋予诗歌的“音乐性”却是独一无二的。

“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

”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徐志摩的诗歌的确还残留着古典诗歌中平仄的痕迹。

徐志摩是从“旧”文学过渡来的文人,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

或许是康桥的柔波给予了他创作的性灵,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

②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

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学的憧憬与尝试的兴奋之情并未冲昏新月派的头脑,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

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

闻一多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

”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①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

③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

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

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

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

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这种像构建建筑物一样的作诗方式,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止于平仄以及音韵,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6页是试题卷,第7~10页是答题卷。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敛裾.(jū)伶俜.(pīnɡ)冠.心病(ɡuān)夙.兴夜寐(sù)B.肄.业 (yì) 猗.郁(yī)歼.击机(jiān)妖童媛.女(yuán)C.愀.然(qiǎo)商榷.(què) 发横.财(hēnɡ)义愤填膺.(yōnɡ)D.溘.死(kè)砥.砺(dǐ) 倒.春寒(dào)杯盘狼藉.(jí)2.下列句子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秋蝉的撕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C.你的姓有怎样的来历?你能追朔你们家族的源远吗?对自身乃至自己所属族群的由来的好奇,是人类的天性。

D.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定会大失所望。

B.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片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淳朴的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电影的灵魂。

C.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D.他的章法有条不紊....,堪称扎实,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顺序发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积极的功能。

B.巴金敏感、单纯、内向,社会变革的挫折使他陷入矛盾和痛苦,便转向以文学创作来宣泄感情,反倒成就了一位大作家。

C.为充分展示河南人的新形象和新面貌,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中原厚土,新浪河南与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网络中心联袂主办“老家是河南”2010年百姓迎新春大联欢晚会。

D.北京大学在今年自主招生中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改革,有人认为是学习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录取规则的结果,其实不然。

5.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①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②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③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④或在破壁腰中⑤从槐树叶底下⑥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A.⑥③⑤④①② B.⑥①②⑤④③ C.③⑥⑤②④①D.③⑥②⑤①④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①,言笑晏晏。

《诗经氓》)②,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③同心而离居,。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④绕树三匝,?(曹操《短歌行》)⑤,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⑥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⑦,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⑧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7.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要求句式和辞格与上句一致)(5分)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请你们;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请赞扬那。

8.一些成语由前后两个句子组成,前句和后句往往有相反或补充的意思。

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成语。

(2分)二、阅读与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9~10题。

(6分)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9.划线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10.《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这样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

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并说出这种结尾的作用。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4分)《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①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箜箜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②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③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窾坎镗鞳④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注释:桴①:鼓槌。

噌吰②: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涵淡澎湃③:波浪激荡。

涵淡,水波动荡。

澎湃,波浪相激。

窾坎镗鞳④:窾坎,击物声。

镗鞳,钟鼓声。

无射⑤:周景王二十三年制成的无射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是.说也,人常疑之是:这种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恰好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 大概D.而笑李渤之陋.也陋:浅薄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扣.而聆之B.至莫.夜月明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4.用原文里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6分)(1)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什么?苏轼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三)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10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15.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分)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回敬。

16.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

(3分)1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举出两例。

(3分)三、表达交流(40分)18.根据下面的要求作文。

秋叶落下,凉风吹来,又送走了一个春夏秋冬。

聆听着时间的韵音,抬头仰望天空:如今,你是一名高中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