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课件

《他汀类药物》课件
《他汀类药物》PPT 课件
• 他汀类药物简介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
项 •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注意事
项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

目录
01
他汀类药物简介
他汀类药物的定义
01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血脂药物, 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 键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临床试验
大量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估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各种临床情况下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试验的结果将有助 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水平。
药物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益分析
对不同他汀类药物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评估其在不同治疗目标下的经济学价值。这将有助于医疗 机构在制定药品采购和报销政策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他汀类药物也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是一种对心血管有益的脂蛋白。
降低甘油三酯
他汀类药物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也有一定效果,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 险因素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预防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预防,通过降低血脂和抗炎作用 ,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02

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卒中预防
03
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预防方面也有一定效果,可通过降低血脂
和抗炎作用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03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
意事项
肝脏损伤
总结词
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药物性肝炎。
详细描述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肝脏损伤。 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药物性肝炎的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应及 时就医。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使用 PPT课件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使用 PPT课件

预防不良事件
• 他汀治疗前需检测肝脏ALT基线水平 • 如易疲劳或无力、食欲欠佳、腹痛、尿液颜色深
或皮肤或巩膜黄染,则需监测肝脏功能变化。 • 若连续两次监测LDL-C水平均<1.0mmol/L,则需
考虑将他汀类药物减量 • 辛伐他汀起始剂量80 mg/d或将其增量至80 mg/d
无临床益处,甚至有害。
• 他汀类调血脂药物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 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 汀六大品种。
他汀类药的安全性
• 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 最常见消化道反应:便秘、胃肠胀气、消化不良 • 肌肉毒性 • 肝毒性
肌肉毒性
• 肌病:弥漫性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和/或明显的肌酸激 酶水平升高
药物相互作用
• CYP450 2C9代谢: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 CYP450 3A4代谢: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
伐他汀 • 普伐他汀代谢:P-蛋白水平的相互作用
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发生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
• 心血管药物:地高辛、硝苯地平、华法林 • 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 • 抗菌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 • 抗真菌药-伊曲康唑,酮康唑, • 烟酸、贝特类降脂药……
aminotransferase,ALT) 水平可达到 39 ~8275 U/L, • 也可有肝纤维化表现。
其他
• 另外,他汀类药物不会导致与肌病无关的急性肾 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尚无证据显示他汀可以 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相反他汀甚至有可能延缓肾 功能的减退。 一般来说他汀可以安全地用于排除 横纹肌溶解所致的肾病患者。
预防不良事件
• 不建议常规监测肌酸激酶(CK)水平 • 服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若患者出肌肉症状,如疼痛、无力、僵硬、

《他汀类药物》PPT课件

《他汀类药物》PPT课件

胆固醇合成和细 胞内含量
肠道吸收
他 汀抑

HMG-CoA 还原酶
乙酰CoA + 乙酰乙酰-CoA
HMG-CoA
甲羟戊酸
胆固醇
异戊烯焦磷酸IPP
(参与他汀
Rho
多效性)
鲨烯
焦磷酸法尼酯
异戊二烯
FPP
•细胞膜
单•类次固大醇剂激量素给药超过肝脏摄取饱和度,他汀不能和
H•M维G生-C素oDA还原酶充分作用,形成“饱和效应”
40%
涡轮增压优势:最大功率与未 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 40%,耗油量基本不增加
0
普通发动机1.8L
2.0L
2.4L
涡轮增压发动机1.8T 40%
1.8
2.0
2.2
2.4
如何避免肝脏饱和效应 ——氟伐他汀缓释剂型的开发
骨架片
摄入
外层为亲水 聚合物
水合后形 成胶体层
胶体外层逐渐 溶解,氟伐他 汀透过胶体外 层缓慢释放
蝴蝶效应: 微小的变化就有可能带来强大力量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 河流域热带雨林中 的蝴蝶,偶尔扇动 几下翅膀,可以在 两周以后引起美国 德克萨斯州的一场 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 效应理论,他提醒 人类微小变化会带 来强大力量
涡轮增压:不增加耗油量,提高功率达40%
涡轮增压原理:通过提高 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 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中国人群研究: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 综合症的研究
曾群英等.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岭南 心血管病杂志》. 2005;11(2): 98-103
Ballantyne CM et al. Clin Ther. 2001;23(2):177-92.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课件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课件

4S研究——10年延长研究显示他汀长期服用, 4S研究 研究——10年延长研究显示他汀长期服用 年延长研究显示他汀长期服用, 长期获益
所有原因死亡
25 20 15 10 5 0 0 2
相对危险: 相对危险:0.85 (95%CI:0.74(95%CI:0.74-0.97) P=0.016 0.76(0.640.76(0.640.90) P=0.002 0.83(0.710.83(0.710.98) P=0.023
% 危险下降(心血管死亡与非致命心梗) 危险下降(心血管死亡与非致命心梗)
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33 -36
58项安慰剂对照他汀临床试验 (n=76,359) 项安慰剂对照他汀临床试验
2
3
6+
年度
-11
-24
Law et al., BMJ 326: 1423-27, 2003
Strandberg TE, et al. Lancet. 2004,3;364(9436):771-7 2004,3;364(9436):771-
更合理的应用他汀
---关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肝毒性 肌毒性 药物间相互作用 其他问题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一)
---肝毒性 ---肝毒性 急性肝衰竭---极为罕见 1/百万人 急性肝衰竭---极为罕见 1/百万人.年 百万人. 引起AST和ALT的水平升高 类效应 一过性升高. 的水平升高---类效应, 引起AST和ALT的水平升高---类效应,一过性升高. <1-2%的患者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大部分停药后可 <1-2%的患者转氨酶升高 倍以上, 的患者转氨酶升高3 下降

从分子结构剖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概述培训课件

从分子结构剖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概述培训课件

何谓脂溶、水溶?
• 脂溶性表示一种化学物质或药物在非水介质
(如辛醇、油脂或细胞膜)中的相对溶解度;
与其相对的是水溶性,表示物质在水中的相
对溶解脂度溶性他汀
水溶性他汀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普伐他汀
从分子结构剖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概述
10
使用油水分配系数测定的几种他汀的溶解性: 他汀亲脂、亲水是相对概念
从分子结构剖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概述
8
Mason RP, et al. Am J Cardiol 2005;96[suppl]:11F–23F.
独特三环结构:活化羟基产物,增加水溶性
阿托伐他汀母体
OH OH
邻羟基阿托伐他汀
对羟基阿托伐他汀
从分子结构剖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概述
9
Mason RP, et al. Am J Cardiol 2005;96[suppl]:11F–23F.
•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 汀(2001年撤市)和匹伐他汀是相对脂溶性他汀,亲脂性 他汀更容易经CYP450酶代谢
• 不同他汀最大推荐剂量的平均LDL-C降幅为35%-55%不等
从分子结构剖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概述
4
4
8 种他汀的药代动力学
化学结构决定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决定疗效和安全性
1970年
1987年
1988年
1994年
1998年
从分子结构剖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概述
1991年
1997年
3
3 2003年
三代他汀的异同
• 第一代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经发酵或 半合成获得

《他汀类药物》课件

《他汀类药物》课件

药物特点: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胆固醇、抗动脉 粥样硬化、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是治疗高 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 一。
药物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 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从 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药物应用范围: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 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 中、外周血管疾病等。
药物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合用可能导致肌溶解 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合用需谨慎 他汀类药物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能降低药物疗效 他汀类药物与某些中药合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肝毒性
胃肠道反应
肌肉毒性
横纹肌溶解 症
Part Four
临床应用与效果评 价
降脂治疗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未来趋势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他汀类药物概述
定义与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的定义
作用机制:抑制胆 固醇合成过程中的 关键酶
调节血脂水平,降 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临床应用:用于高 胆固醇血症、冠心 病等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
分类与特点
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结构特点, 他汀类药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HMG-CoA还原 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扩大适应症:拓展 到其他疾病的结构,提高疗 效和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研发进展:新 药研发、临床 试验、上市审
批等
市场需求:心 血管疾病、高 血脂等患者数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PPT课件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PPT课件

.
11
冠心病患者积极他汀治疗已成趋势
冠心病患者LDL-C水平:lower is better
发生CHD事件的患者比例%
25辛伐他汀Fra bibliotek4S-P
普伐他汀
TNT
20
阿托伐他汀
筛查
4S-S
LIPID-P
CARE-P
15
HPS-P
LIPID-S CARE-S
S = 他汀治疗
10
HPS-S TNT:阿托伐他汀10 mg
主要他汀稳定/逆转斑块的研究
LDL-C<130 (3.37)
TC<200(5.17)
高危: 1) 冠心病或其等危症(糖尿病) 2) 10年危险性10-15%
极高危: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2)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CHD)+ 糖尿病
LDL-C<100 (2.59) TC<160(4.14)
或LDL-C降低幅度30-40%
.
20
他汀类药物达峰时间
他汀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氟伐他汀 普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达峰时间(h) 4 2
0.5~1 1~1.5 1~2 3~5
.
21
他汀类药物消除半衰期(t1/2)
他汀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t1/2(小时)
14(20~30) 0.5~2.3

降低幅度 >40%
标准
<2.6mmol/L (100mg/dl)
或 降低幅度
30-40%
17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多项指南一致推荐:所有CHD患者 都应使用他汀,无需考虑基线LDL-C水平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ppt课件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ppt课件
如果转氨酶明显升高,超过三倍正常高值, 可以减量或者停药,因为他汀的肝脏损害是和剂 量相关的,剂量越大,发生几率就越大,减量可 以减少风险。同时服用护肝药物,待转氨酶正常 后,可以考虑换用其他一种他汀药物。
临床研究发现,此时再次服用这种他汀或者 换用其他他汀经常不会再次升高。
完整版ppt课件
20
肝脏损害
3. 一旦治疗中出现不能耐受的肌肉触 痛、压痛、疼痛或CK升至10倍 ULN以上(或大于10 000 IU/L)时, 应立即停用他汀治疗;
完整版ppt课件
12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损害
4.当患者有肌肉症状,伴血浆CK水平 不升高或轻中度升高(CK升至310倍ULN)时,建议每周监测患者 血浆CK水平及临床随访,直至排 除了药物作用或症状恶化至须立即 停药的状态;
5.应对措施:
临床回顾发现,这些转氨酶明显升高的患者, 之前一般都有活动的肝脏疾病,例如乙型肝炎活 动期,或者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等。对于 正常人群,使用常规剂量是非常安全的。同时有 研究发现,他汀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引起的慢 性转氨酶升高的预后并没有影响,只要不是处于活 动期,是安全的。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6
2.周围神经
发病机制(可能)
1.他汀类药物阻断胆固醇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 2.他汀类药物亦通过抑制泛醌(辅酶Q)的合成,从而
干扰了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神经细胞微管微丝的合 成减少,轴浆运输障碍,进而继发轴索变性或神经细 胞凋亡; 3.他汀类药物诱发神经细胞凋亡蛋白-3(CPP-3)活性增 高,CPP-3 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4.对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急性神经病变,其临床症状类 似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是硒蛋白激发的超敏反应 引起神经近端的脱髓鞘改变,继发神经远端的轴索变 性。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培训课件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培训课件

McTaggart F et al. Am J Cardiol. 2001;87(Suppl):28B-32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4)
他汀诱发肌病的临床处置和对策
– 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时最好有一个基线水平的CK值,特 别是有肾脏或肝脏疾病时或合用其它存在代谢竞争的药 物时;
1 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5)
他汀诱发肌病的临床处置和对策
– 建议具有症状性肌病的患者测定甲功,因为甲减时他汀 代谢减慢;
– 不建议服用CoQ10来预防和治疗他汀相关肌病; – 如果患者能够耐受肌病症状,而且CK不高或CK <10倍
ULN,建议可以原剂量或减量继续服用; – 避免诱发他汀相关肌病的危险因素
Bruckert E et al.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05;19(6):403-14. Ucar M et al. Drug Saf. 2000;22:441-57. Corsini A.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03;17:265-85. Bruckert E et al. J Clin Epidemiol. 1999;52:589-94.
目录
31 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 2 他汀类药物的肝脏毒性 3 他汀类药物的肾脏损害 4 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 53 他汀类药物相关相互作用 6 他汀类药物与癌症风险 73 他汀类药物与认知功能 8 小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1)
他汀诱发肌病的机制
HMG-CoA
他汀类

《他汀肝脏安全性》课件

《他汀肝脏安全性》课件

3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联合用药期间,应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严格 按照医嘱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
05
他汀肝脏安全性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情况
一位52岁的男性,因高血脂症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在服 药约半年后,肝功能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 转氨酶(AST)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诊疗过程
医生建议患者停止使用他汀类药物,并接受保肝治疗。经 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THANKS
感谢观看
严重肝衰竭
极少数患者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严重肝衰竭,需要紧急就医。
03
他汀肝脏安全性研究
临床试验研究
长期观察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对长期服用他汀的患者进行观察,评 估其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分析他汀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对肝脏的 潜在风险。
随机对照试验
比较不同剂量或不同类型的他汀对肝 脏安全性的影响。
案例总结
此案例提示我们,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 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 处理肝功能异常。
案例二
01
患者情况
一位68岁的女性,因冠心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在服药约一年后,出
现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02
诊疗过程
医生建议患者立即停止使用他汀类药物,并接受相应的保肝治疗。经过
表观遗传学研究
分析环境因素和药物暴露如何通 过改变基因表达影响肝脏安全性

04
如何保障他汀肝脏安全性
合理选用他汀类药物
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程度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与安全性(共89张PPT)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与安全性(共89张PPT)
提高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生存率 对抗心肌肥厚,保护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
功能,延缓心衰的发生与发展
他汀类药物与心肌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两大途径保护心肌,改 善心脏功能
一方面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可预防心肌初始 损伤,修复损伤,增加心脏灌注,减缓损伤 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直接减少心肌损害,促进心肌修 复,避免免疫损伤
快,再加肝合成及释放VLDL减小,也
导致VLDL及甘油三酯相应下降。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对他汀认识的不断深化:
从降胆固醇药物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处理方面, 他汀类药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如死亡、 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 他类的药物。
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
呈剂量依赖性,用药2周出现明显疗效,
4-6周达高峰,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 略有升高。
他汀类的调脂作用
他汀类与HGM-CoA的化学结构
相似,且和HGM-CoA还原酶的亲和
力高出HGM-CoA数千倍,对该酶发
生竞争性的抑制,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
成,使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
他汀类调脂药的药理作用
他汀类药物除使血浆胆固醇浓度降 低外,还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肝细胞表 面LDL受体代偿性增加或活性增强使 血浆LDL降低,继而导致VLDL代谢加
发病率及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数值越高,发病率越低)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 血管药物的反应性
他汀类药物与抗氧化作用 三、他汀类药物与抗炎作用 四、他汀类药物与稳定斑块作用 五、他汀类药物与心肌保护作用 六、他汀类药物抗栓、抗血小板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他汀治疗的目的是 稳定逆转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

服用他汀类药物课件

服用他汀类药物课件
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 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
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
调节血脂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 的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C)的水平,从而
改善血脂谱。
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降 低血脂水平,减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肌肉损伤,因此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适度。
戒烟限酒
戒烟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 一,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尽可能 戒烟。
限酒
适量的酒精摄入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 有益,但过量饮酒会抵消他汀类药物 的益处,甚至导致肝损伤。因此,应 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合并症
考虑个体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冠心病等,选 择对合并症影响较小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 患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需要注意肝损伤和肌肉疼痛 等副作用。
药物耐受性
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选择副作用较小的降脂药物。 对于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降脂药物作 为替代治疗。
就医咨询与调整用药方案
VS
详细描述
对于出现失眠和头痛的患者,可以尝试调 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品种。若症状严重 或持续存在,应立即停药并就医。此外,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缓解这 些症状。
05
CATALOGUE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生活习惯建 议
合理饮食
01
饮食调整
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以蔬菜、水果、全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pper limlts of normal)的10倍以上),
其特征为常有褐色尿及肌红蛋白尿,
甚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肌病最
严重的表现形式。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5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损害
目前可得到的所有他汀类药物(除了 辛伐他汀在最大剂量80mg中肌病的 风险)肌病不良反应似乎没有显著差 别。
3. 一旦治疗中出现不能耐受的肌肉触 痛、压痛、疼痛或CK升至10倍 ULN以上(或大于10 000 IU/L)时, 应立即停用他汀治疗;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11
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4.当患者有肌肉症状,伴血浆CK水平 不升高或轻中度升高(CK升至310倍ULN)时,建议每周监测患者 血浆CK水平及临床随访,直至排 除了药物作用或症状恶化至须立即 停药的状态;
5.CK升高的无症状患者,若他汀治疗 前、治疗中或治疗后CK有轻到中 度升高(3-10倍ULN),应严密观 察,密切监测CK变化,他汀治疗 仍可继续;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12
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6.若无症状患者CK高于10倍ULN,尽 管NLA(美国国家脂质协会)不以 CK值高低或是否发生横纹肌溶解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不良事件
高于安慰剂的发 生率
肌痛(不伴CK升高)
1.5% - 3%
肌炎 (肌肉症状+CK升 高)
横纹肌溶解 (肌肉症状 +CK>10 ×ULN,肌 酐升高,常有褐色尿 和肌红蛋白尿)
0.005% 0.0016%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14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 肝脏 肾脏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15
肝脏损害
1.定义: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连续2次检测ALT和AST
升高3倍以上;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而没 有任何症状。
2.发生时间:多发生于最初用药的4个月内; 3.影响因素:
饮酒 体重增长 服药前肝功能异常 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 策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 肝脏 肾脏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2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 肝脏 肾脏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3
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4
肌肉损害
1.定义
7
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1.胆固醇缺乏论 2.辅酶Q10缺乏 3.介导细胞凋亡 4.硒蛋白减少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8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损害
1.高龄(尤其大于80岁)患者,女性多见;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16
肝脏损害
4.发生率:各家报道发生的几率约0.5%-2%。
最新资料显示,接受初剂量和中等剂量他汀类药 物治疗,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发生率在1%以下, 但使用高剂量(80mg/d) 时发生率则达2%一3%。转氨 酶的升高多为一过性,即使继续沿用原剂量他汀类药 治疗,70%患者的转氨酶将自然恢复。持续性升高者 不超过1.2%,导致停药的仅为0.7%。他汀类药引起 肝衰竭非常罕见,未见因肝衰竭而死亡的病例报道。
2.体型瘦小、虚弱者;
3.多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糖 尿病肾病;
4.多种药物合用(贝特类、烟酸、环孢霉 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5.特殊状态:如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强 体力劳动;
6.不当饮食习惯(如酗酒);
7.治疗剂量相关;
8.特殊人群:如甲减、曾有CK升高史、有肌 肉症状家族史。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标准剂量他汀类药 物治疗(即阿托伐他汀10-20mg,氟 伐他汀40-80mg,洛伐他汀20-40mg, 普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员10mg 和辛伐他汀20-40mg),发生肌病的 风险非常低( <0.01%),肌病的发 生率与安慰剂相似。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安全性和对策
10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损害
1.无症状CK增高临床常见,可在接受 他汀药物治疗前检测CK基础值;
2.若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后出现可能 的肌肉症状,应检测CK值并同治 疗前基础值相比较,同时寻找可能 引起肌肉症状的其他原因,如测量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泛指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的肌肉组织 疾病。有3种表现形式:
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有 肌酸激酶(CK)增高;
肌炎:有肌肉症状,同时伴有CK轻中度 增高;
横纹肌溶解:有肌肉症状,同时伴有CK
显著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ULN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9
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约25%的患者有全身性肌痛,局部 肌痛则主要位于大腿、小腿(或两 者兼有);
肌痛呈间断性无力、僵硬、痉挛或 紧束感,可伴有肌腱或关节疼痛;
可伴有或不伴有CK增高;
出现横纹肌溶解可有Bun、Cr水平 急骤升高。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17
肝脏损害
5.应对措施:
如果病人以前没有肝炎等肝脏疾病的病史,同 时没有症状,转氨酶的升高幅度在3倍正常高值以 下(120U)。这时,不应该停用他汀类药物,正 确的做法是密切观察。如果转氨酶水平一直在 120U以下,那么就继续服药,不用管它。
为停药标准,也应该停药。停药后
随访,直至CK恢复正常,再选用 一种他汀,从小剂量开始治疗。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策
13
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1.改用他汀种类 2.减少药物剂量 3.间断给药 4.联用其他药物 5.补充辅酶Q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