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版本:方有执《伤寒条辩论》错简重订派;柯韵伯《注解伤寒论》成注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以经示文派;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以法类证派

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

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

风温:温病误用辛温发汗而致坏病。与后世风温有异。

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

周时:一昼夜,即24小时。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方法。

消渴:指口渴大量饮水不解的症状,非病名时瘈疭:阵发性手足抽搐

翕翕发热:如羽毛覆盖样的温和发热厥逆:手冷过肘,脚冷过膝

心中懊恼: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心中结痛:心中如有物结聚而疼痛。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微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肠躁津伤,以至便秘。

支节烦疼: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扰胸中窒:胸中有阻塞不适之感。

白饮:米汤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谷道:肛门麻沸汤:煮沸之水虚羸:虚弱消瘦法醋:食用醋

虚烦: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

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三症: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

脾家实:脾阳恢复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清脓血:即便脓血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霍乱: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变证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邪入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饮内停。

阳明四热证: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各半汤病机:前者邪郁少阳,水饮内结;后者太少二阳合病。

条文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欲去也。小青龙汤主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组成:桂甘枣芍姜,加饴糖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组成:甘姜枣参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得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四症)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阴盛阳衰-四逆汤;阴盛格阳-通脉四逆汤;阴盛戴阳-白通汤。手足厥寒,

太阳: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阳明: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少阳: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太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少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厥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桃花汤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临床所见应是脓血杂下,里急后重甚轻或无,且无臭秽之气,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虚寒征象。本证虚多邪少,故宜桃花汤温涩固脱。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桂枝汤原剂量的1/4,越婢汤原剂量的1/8组成。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汤原剂量的5/12,麻黄汤原剂量的2/9,相合而成。

填空

自利不渴者-太阴;自利而渴者-少阴

辩证治则:观其脉证,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知犯和逆,寻找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随证治之,依证立法,依法选方。胃家实含义:大小肠属胃;实证-邪气盛则实,正气旺盛。

大青龙汤审证要点:不汗出而烦躁

栀子干姜汤审证要点:上焦有热,中焦有寒。

干姜附子汤审证要点:肾阳昼虚烦躁(温顿服之)。

调胃承气汤审证要点:蒸蒸发热

当归四逆汤审证要点:脉细欲绝

真武汤病机:肾阳虚衰,水气泛溢全身。

甘草汤与桔梗汤中用生甘草

结胸分类:热实、寒实;大、小

桂枝人参汤组成:桂甘术参、干姜。加减:去桂枝即理中汤,温中散寒,补益脾胃。审证要点:脉细欲绝。

小陷胸汤:黄连一两、半夏半身、瓜蒌实大者一枚。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与麻黄汤各1/3,1:1合方。

清酒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炙甘草汤

苦酒汤:少阴病咽中生疮,(苦酒为米醋)

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鉴别:小便是否通利;神智有无异常

大题:

阳明病初起恶寒的特征,机理

特征:初起恶寒,一般程度较轻,时间短暂,可以自罢。

机理:或表寒未罢,里热未发;或阳郁不伸,燥热未著。

三阳头痛

太阳病头痛头项强痛,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

阳明病头痛前额头痛,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呈胀痛。

少阳病头痛头侧疼痛,连及两耳,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经上犯

太阴腹痛证治

腹满时痛-脾阳受损,营卫失和-桂枝加芍药汤方大实痛-脾伤气滞,伤络较甚-桂枝加大黄汤

腹中急痛-经脉受邪,气血亏虚-小建中汤方腹痛吐利-脾脏受邪,阳虚寒凝-理中汤方。

阳虚烦躁特点

心阳虚烦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脾阳虚烦躁:心中悸、烦躁不安、水饮内生、头晕目眩、脉沉紧。小建中汤

肾阳虚烦躁:昼日烦躁不得眠多伴四肢厥冷,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细,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

厥证的病机、临床特点、类型、代表方

病机:阴阳气不相顺接。

特点:手足逆冷,冷甚者过肘膝关节。

代表方:热-白虎汤;寒-四逆汤;气郁致厥-四逆散;血虚致厥-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汤

水饮致厥-茯苓甘草汤;痰厥-瓜蒂散;脉厥-四逆汤;蛔厥-乌梅丸

脏厥、蛔厥鉴别:蛔厥-吐蛔心烦、腹痛呕吐、脉微肢冷、呈发作性;脏厥-脉微(无吐蛔),厥、肤冷、躁无暂安时。

苓桂术甘汤证“起则头眩”原因:痰湿上蒙清窍;由脾转运之清阳为水饮阻碍不能上升于头目。

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阳虚水停证鉴别

同:均为水饮为患,而见头眩,脉沉。

异:苓桂术甘汤证脾阳虚,水停中焦,病情轻,水气上冲而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真武汤证实少阳阳虚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轻者仅见四肢重痛,重者可见四肢浮肿,症见发热,心下悸,头眩。重者还可出现水饮横流四溢,遍及全身上下,症见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或小便不利等。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组成:吴茱萸、参姜枣

吴茱萸汤三证:阳明虚寒-食谷欲吐,“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辨阳明呕吐有虚寒、实热之不同。“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乃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但未至阳衰,阳气尚能与阴邪抗拒,与“吐利烦躁,四逆”的死症相鉴别。肝寒犯胃,浊阴上逆。三证虽不同,但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一致。故异病同治,均采用吴茱萸汤温阳散寒降浊。

蓄血三方鉴别:三者病机均是热与血结于下焦,但轻重有别。桃核承气汤(情绪失控)热重于瘀,血热互结,宜先解表后攻里,泄热逐瘀;抵当汤(神志狂乱)瘀重于热,病势急骤,即表里同病,血热初结,也当先治里,破血逐瘀;抵挡丸瘀热俱轻,病势较缓,攻逐瘀热,峻药缓图之法。

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石甘汤喘证鉴别:相同点,皆有喘。不同点:麻黄汤重点在表,伤寒表实而致肺气上逆,故无汗而喘,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外感风寒引发宿疾而喘,无里热,而有发热不渴,恶寒,汗出,脉浮等象征,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麻杏石甘汤重点在肺,肺热壅盛,则蒸破津液而外泄,故汗出而喘,兼有口渴、苔黄、脉数等,无表证,治法:清宣肺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