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新闻发言人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6月30日,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与中外记者见面会,隆重推出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等11个中央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从11部门新闻发言人的这次“面试”情况来看,他们基本上达到了“亮相”的目标,但也有个别发言人略显拘谨、青涩,从容、老练不足。

但这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期待。

在我看来,公众倒不是很在意他们今天的青涩和拘谨,而是期待他们明天有、且必须有更精彩的表现。

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三个阶段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到今天,有精彩,也有无奈。

有时在快车道上奔跑,有时则在慢车道上蜗行。

我们常常把1982年看做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元年。

1982年3月26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钱-其-琛主持新闻发布会。

在刚刚结束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巨大的期待。

从过去深宅大院中高深莫测的政府,到今天随时准备与媒体握手、与公众对话的政府,这一变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与政治进步的深远影响可能要留待历史评说。

然而,众所周知,有力推动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近年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那么,这一制度目前是否健康发展?未来还应如何改进并与国际惯例接轨?能对这些问题给予权威解答的,无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先生。

中国网:近两、三年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在中央各部门和省级政府中建立起来。

在促进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国新办一直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能否简要介绍这一制度目前的发展情况?赵启正主任:这两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政府的新闻发布工作。

我们对新闻发布会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工作,使其在数量、质量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改善。

2003年,仅国新办自己就举行了41场新闻发布会;2004年举办了60场,国新办的这一工作引起中外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2009年10月15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中非合作论坛、东亚共同体、中美军事交流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马朝旭的回答被外界认为沉稳又不失风趣,富有思辨力。

马朝旭,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博士,曾是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全场最佳辩手”,2009年2月开始担任外交部发言人。

这位“口才最好”的人,走上了中国最需要口才的岗位。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自1983年3月正式创建至今,已经走过26年。

26年间,外交部先后有20多位发言人走上新闻发布台,通过他们的语言、声音、形象、风度,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1983年3月1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正式的新闻发言人站在中外记者面前:“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发言人制度。

”这是一次面向全世界的历史性告白。

这一告白,源于一年前发生的一个突发事件。

这一事件催生了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发表了长篇讲话。

尽管这篇讲话仍不乏对中国的攻击,却传达出几个讯息,明确表明了苏联的对华态度——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建议双方进行磋商,采取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措施以改善中苏关系。

敏锐捕捉到这一讯息的中国领导人是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马上注意到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所传递的信息。

当时,中美之间有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会谈取得了进展,‘八一七’公报——中美之间三个公报中的第三个公报即将签署。

中美两国关系的新框架可以说基本确立,着手改善中苏关系的时机正在成熟。

”74岁的外交部老一代发言人,中国驻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前大使金桂华告诉记者,“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两年有余,加上苏美争霸多年,苏联已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缓解对华关系可能成为苏联对外战略调整政策之一。

苏联领导人讲话所传递出的讯息,为我方调整对苏政策提供了机会。

”“小平同志打电话到外交部,指示立即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作出反应。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钱其琛 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97-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孙玉玺
孙玉玺现任驻阿富汗大使
男,1951年10月生,黑龙江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79-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1988年,分别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1年,任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主任。1991-1993年,任驻柬埔寨王国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驻柬埔寨大使馆参赞。1993-1995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1998年,任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98-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2002-2004年,任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2005年迄今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中国历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全名单

中国历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全名单

中国历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全名单中国历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全名单中国历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钱其琛 (1976-1982)齐怀远 (1983-1984)俞志忠 ( 1984-1985) 王振宇 (1984-1985)马毓真 (1984-1988)李肇星 (1985-1990)李金华 (女,1987-1991) 金桂华 (1988-1991)段津 (1990-1993) 吴建民 (1990-1994)范慧娟 (女,1990-1993) 李建英 (1991-1993)陈建 (1994-1996) 沈国放 (1996-1998)崔天凯 (1996-1997) 唐国强 (1996-1998)朱邦造 (1998-2001) 孙玉玺 (1998-2002) 章启月 (女,1998-2004) 孔泉 (2001-2006)刘建超 (2001-秦刚 (2005- 姜瑜 (女,2006-2012) 马朝旭 (2009-2012)(2011-2012) 华春莹 (女, 2012-)1976年-1985年钱其琛 任期:1976-1982(6年)上任年龄:48岁 齐怀远 任期:1983-1984(1年)上任年龄:53岁 俞志忠 任期:1984-1985(1年)上任年龄:无资料 王振宇 任期:1984-1985(1年)上任年龄:无资料马毓真任期:1984-1988(4年)上任年龄:50岁李肇星任期:1985-1990(5年)上任年龄:45岁1985年-1990年李金华(女)任期:1987-1991(4年)上任年龄:55岁金桂华任期:1988-1991(3年)上任年龄:53岁段津任期:1990-1993(3年)上任年龄:无资料吴建民任期:1990-1994(4年)上任年龄:51岁范慧娟(女)任期:1990-1993(3年)上任年龄:55岁1991年-2000年李建英任期:1991-1993(2年)上任年龄:45岁陈建任期:1994-1996(2年)上任年龄:52岁沈国放任期:1996-1998(2年)上任年龄:44岁崔天凯任期:1996-1997(2年)上任年龄:45岁唐国强任期:1996-1998(2年)上任年龄:45岁朱邦造任期:1998-2001(3年)上任年龄:46岁孙玉玺任期:1998-2002(4年)上任年龄:47岁章启月(女)任期:1998-2004(6年)上任年龄:39岁2001年-2010年孔泉任期:2001-2006(5年)上任年龄:46岁刘建超任期:2001-2008(7年)上任年龄:37岁秦刚任期:2005-2009 上任年龄:39岁姜瑜(女)任期:2006-上任年龄:42岁马朝旭任期: 2009年--上任年龄:46岁洪磊任期:2010--上任年龄:41岁2011年刘为民(1968.08—)2011.09—华春莹(女,1970.04—)2012.11—。

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
现代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成为 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后,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外交部及地方政府的少数人员担任新闻发言人。
逐步发展:1980年代后,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外到对内,权力机关从过去的“不说话”到主动 “说话”,这一转变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深化改革:2013年起,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外到对内,不断深化发展。
众。
加强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建立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 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与互动 创新新闻发言方式,提高传播效果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 度,提高公信力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 交流与合作
推动新闻发言人制 度向数字化、智能 化方向发展
培养专业化的新闻 发言人队伍,提高 综合素质
汇报人:
完善提高: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和能力,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向 更高水平发展。
促进信息公开透 明,保障公民知 情权
推动政府与公众 之间的沟通与互 动
增强政府公信力 和形象
促进国际交流与 合作,提升国家 形象
PART THREE
代表有关部门发布权威信息
阐述政府的立场观点
在新闻发言人制度下,新闻发言人制度从 过去的“不说话”到主动“说话”,这一 转变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新闻发言人制度从过去的“不说话”到主 动“说话”,这一转变具有深远的积极意 义。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象 征,也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PART SIX
媒体多元化带来 的挑战:随着社 交媒体的普及, 新闻发言人需要 应对更多的传播 渠道和更复杂的
多元化传播:采用多种传播渠道,如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在线直播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 求

傅莹:全国人大首位女性新闻发言人

傅莹:全国人大首位女性新闻发言人

傅莹:全国人大首位女性新闻发言人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08期因为她,历来显得硝烟弥漫的新闻发布会,多了几分柔和气息。

从2013年3月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开始,这已是傅莹第四次出场,其温婉优雅、应对自如的形象早为人熟知。

在新闻发布会上,傅莹的表现愈发收放自如,对发布会气氛的控制更加纯熟。

回应三道“必问题”:军费、打虎、雾霾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5日上午开幕,16日上午闭幕,会期11天半,其中12日休会一天。

16日上午大会闭幕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举行中外记者会,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登记注册的记者有3200多人,包括1000多名国际记者。

从6日开始,大会新闻中心举行15至16场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2016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傅莹介绍,会议有九项议程,除了每年大会要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六个报告之外,还要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审议慈善法草案。

有记者问到全国人大代表们对“十三五”规划有何期待,她介绍了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形势也不是那么很给力。

”谈到军费问题,傅莹表示,我每年都解释,外媒在我的记者会上希望早点拿到军费预算的数据,“但是我提前讲单项预算又有抢跑之嫌,但是我要不讲,你们是不是有点心塞,所以我还是给你一个大致的数。

”在回答关于雾霾的提问时,傅莹说,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都很少笑的,我认为他“压力山大”,意在告诉大家:雾霾治理是全社会都要面对的复杂难题,不是靠单一力量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

在回应朝核问题时,傅莹直指朝核问题的实质是安全问题。

同时她略有讽刺地反问,“朝鲜战场硝烟散去六十多年,有关国家在朝鲜半岛还处于战争状况,是不是也够奇葩的?”从2013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有三大“必问题”每年都会出现,那就是:军费、打虎、雾霾。

今年面对这三大“难题”,傅莹的答案篇幅适当、简短有力,态度不卑不亢。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精品初中历史 首批外交官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趣闻

精品初中历史 首批外交官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趣闻

首批外交官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趣闻吃西餐小心骨头穿毛衣吸引眼球国庆前夕,为了找到开创新中国外交的见证人,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荣植老先生,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

我们很难看得出这是一位已经年过八十的老人,他声音宏亮,思维敏捷。

应我们的要求,他讲述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经历的外交活动。

时间:1946-1949地点:中国开国大典宴会上无外国大使我是1946年从重庆中央大学肄业之后来到解放区参加工作的。

我在大学时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社。

1949年参加了革命工作。

解放军进城时我从解放区来到北平军管会外事组工作。

外事组刚成立时,中央政府还未成立,工作不是很多,其主要工作是负责管理外国人,同外国的领事馆打交道。

当时我国不承认外国的使领馆,只承认苏联的外交官,因为当时我们与苏联有个口头协议,就是我们只要一宣布建国,苏联就承认我们,所以我们还未建国,就与苏联领事馆有外事往来了。

我们当时对外工作的原则就是“另起炉灶”,不继承原国民党政府的外交。

原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工作人员我们是一个也不留,全部起用我们共产党的外交干部。

开国大典那天的国庆宴会上没有什么国外的外交人员出席,因为那天还没有一个国家宣布承认新中国。

但当时有苏联驻北平领事馆的部分外交人员以及苏联来中国帮助灭鼠疫的医务人员和部分苏联专家,由中央直接安排参加宴会。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府的国家是苏联,1949年10月2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就打电话给周总理(当时兼任外长)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时苏联的大使还没有来北京。

接着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承认了我们新中国政府。

一个办公室挤了很多人那个时候我们的办公场所很简单,一个办公室挤了许多人,很混乱。

我们在外事活动方面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以前的档案,全部是边干边学。

我当时主要接待外国的“侨民”,但不能答复他们的问题,他们所有的问题都要请示中央以后才能作答复。

当时的外交部在东交民巷,原是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只有东西两栋楼。

新闻发布实践的 “233456”

新闻发布实践的 “233456”
“快报事实”,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故灾难,要快速报 道出去,让大家知道发生了什么,最新的情况如何。
“慎报原因”,就是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不要轻易披 露,一定要慎重,而且要选择适当时机。
“重表态度”,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事、故调查处理的 态度,一定要明确表达,旗帜鲜明, 不含糊其词, 不模 棱两可。
一 把握定位,担当“两个角色”
(三)新闻发言人要避免陷入另外“两个角色”
第一,不要刻意模仿节目主持人。
第二,避免成为新闻当事人。
二 认清舆论环境“三变化”
(一)互联网成为信息集散地和放大器 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到57.7%,网民达到8.02人,其中手机网民7.88亿人。 可以说一机在手,纵览天下。
五 回答记者提问“五小招”
(四)坦诚面对,直言不讳
回答记者提问时,发言人绝对不能欺骗或故意误导记者。有 些时候宁可不说,也不能胡说;宁可回答不知道,也不要故 意撒谎,甚至所谓“善意的谎言”都不能撒。有时会碰到记 者的提问超出了发言人的关注范围,或者是暂时还没有统一 口径,不宜对外公布。此时,坦率地讲出原因公众是可以理 解的,记者也会接受,相信绝大多数记者是通情达理的。
五 回答记者提问“五小招”
(二)移花接木,顺水推舟
有时记者提出的问题比较刁钻,不好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 回答,这时就可以把问题引到自己容易回答的问题上。把握 这一技巧的关键,是要顺畅自然,衔接有序,不露痕迹。
五 回答记者提问“五小招”
(三)借题发挥,释疑解惑
举办新闻发布会,有时会遇到一直想对外讲的内容却没有机 会说出去。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借助记者提问,选择相近 的问题,借题发挥,把想说的话说出去。
这种过度媒体化的倾向,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许多不确定 因素,提出许多新的挑战。往往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些不经意上网的东西,经过网民炒来炒去,甚至进行人 肉搜索,就有可能逐步演化成大的新闻事件。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CD)A、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B、物C、新闻媒体D、政府、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群众团体2、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BD)A、物B、智力成果C、新闻媒体D、新闻行为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有(ABCD)A、消极的权利和积极的权利B、约定的权利和要求保护的权利C、消极不作为的义务和积极作为的义务D、接受法律制裁的义务4、有关于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新闻法律关系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

B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D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5、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A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B社会效益第一原则C宪法原则D实际恶意原则6、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为言论和出版自由,其内涵包括(ABC)A、坚持自审和送审制度B、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C、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D、新闻发布制度二、名词解释1、法治法治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是一种治国思想和治国方式,其基本含义是执政者以法律、制度限制、制约国家权力,依法合理地运用公共权利,形成普遍遵守法律和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的状态。

或: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2、法制法制是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用以维护其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和制度。

3、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4、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从突发事件看我国新闻发布会的发展

从突发事件看我国新闻发布会的发展

化工与能源学院祁连润20120350216摘要:从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确立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2年。

这是一段很短的发展历史,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告诉我们仍然需要努力,但是我们取得的成绩不可忽略。

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变得成熟,变得开放,变得与国际接轨。

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会,政府的担当与坦诚让外界看到中国的改变,中国的强大。

本文大致介绍我国新闻发布会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从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新闻发布会的发展与改变,关键词:新闻发布会突发事件1.我国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实质就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新闻发布会不可能没有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就是新闻发言人向公众与媒体发布事务。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确立于1983年,当年的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

这次较大规模的集中亮相,拉开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蓬勃活跃的序幕。

但二十多年来,这一制度基本限于中央一级政府,其中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较为稳定和规范。

地方政府机构则一般没有把举行新闻发布会列入日常工作。

2003年,以“非典危机”为代表的突发事件,使我国政府机构充分认识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意义。

从2003 年起,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深圳等大中城市的市政府,以地方立法形式,颁布了各自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其中,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成为规章中规定的信息公开形式之一。

2003 年9 月和11 月,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两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有来自66 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单位的177 位学员参加了培训。

2004 年 5 月17 日第三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班,来自国家30 多个部委和广东、吉林、贵州、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市的发言人,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新闻官参加了培训。

到2004 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部门和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已基本建立,62 个国务院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并设立了75 位发言人。

【最新文档】外言部历届发言人-范文word版 (13页)

【最新文档】外言部历届发言人-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言部历届发言人篇一: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已就中国伐木人员被缅方判刑向缅甸提出交涉我要评论201X年07月23日 01:06:15 来源:新华网??? ? ? 我有话要说(10人参与) 字小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2日就中国伐木人员被缅甸方面判刑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缅方有关判决高度关切,已向缅方提出交涉。

有记者问,据报道,缅方对中方非法越境伐木人员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方对此有何评论?陆慷说,今年初缅方抓扣中方非法越境伐木人员后,中方多层级多渠道反复向缅方提出交涉,要求缅方考虑上述人员的实际情况,作出合法合理合情的处理,妥善了结此案并尽快将上述人员交还中方。

他表示,我们对缅方有关判决高度关切,已向缅方提出交涉,要求缅方重视中方关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此案作出妥善处理。

【纠错】[责任编辑: 韩家慧 ]篇二: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 (1949-1958)(1958~1972)(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1976.12~1982.11)(1982.11~1988.4)(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1X.3)(201X.3~201X.4)(201X.4~201X.3)(201X.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作者:乔松都来源:《百年潮》2015年第06期编者按:龚澎(1914—1970),安徽合肥人。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

前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夫人。

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

在重庆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她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1940年9月,我母亲龚澎从太行山调往重庆工作。

根据南方局领导的安排,我母亲被分配到周恩来身边工作。

我母亲在山城有一项必做的工作:每天下午准时来到两路口附近巴县中学内的外国记者站,在这里,她将要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记者发布来自中共南方局和解放区的新闻和消息。

此时,周恩来已经开始着手培养我们党自己的新闻发言人了。

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外事组的同事们以逻辑严密、真实可信的发言表达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观点。

1941年至1942年间,日军飞机不停地在重庆上空轰炸,曾家岩50号的部分楼房也被炸坏了,我母亲与部分工作人员临时搬到了红岩村。

为了开展外联工作,我母亲每天冒着酷暑从郊区步行数里,先在化龙桥坐马车到上清寺,然后再换乘公交车赶往闹市区。

那时,她经常穿一件简朴而合身的旗袍,随身的手包里放满了来自解放区最新的广播稿副本,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时南方局可以经常接收到延安的消息和来自抗日前线的战地新闻,我母亲和同事们总是及时将有关内容编写翻译成英文,然后编印为若干份材料,并将它们很快分送到外国记者手中。

为了及时将《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局势的讲话翻译成英文,我母亲承担了大量的笔译工作,很多重要文章都是她在打印机上翻译成英文的。

我母亲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地译好每一次谈话,校准每一份稿件。

后来上级专门抽调了两位同志负责编译对外宣传的英文小册子。

最初他们出的是油印本,后来改进为铅印。

龚澎: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龚澎: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龚澎: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乔松都
【期刊名称】《新闻导刊》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当年,我的母亲龚澎在山城有一项必做的工作:每天下午准时来到两路口附近巴县中学内的外国记者站,在这里,她将要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记者发布来自中共南方局和解放区的新闻和消息。

此时周恩来同志已经开始着手培养我们党自己的新闻发言人了,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外事组的同事们以逻辑严密、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乔松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龚澎: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 [J], 乔松都
2.龚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 [J], 刘金峰
3.龚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 [J], 刘金峰
4.才女外交家龚澎的重庆往事 [J], 梅兴无
5.龚澎: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J], 乔松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乔冠华与龚澎

乔冠华与龚澎

乔冠华与龚澎作者:乔松都来源:《全国新书目》2008年第10期作者以一个女儿的独特视角和挚切情感,为读者展示了乔冠华与龚澎的传奇人生和30年风雨同舟的动人情感。

本书还首次披露了龚澎去世后,乔冠华晚年走过的沧桑。

本文编辑时有删节。

新闻发言的奠基人早在重庆时期,母亲就担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发布官。

共和国的新闻发言人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始于上世纪50年代。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母亲与黄华同志作为中国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举行了多场记者招待会。

建部初始,我国政府只有在重要代表团出国访问时才设立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平时新闻司与外国记者的联系都是通过打电话进行的,遇到我国政府有重大声明,则通过报纸和广播对外发消息。

具体操作是这样进行的:先由地区司起草相关文稿,然后上报给部领导和周总理,待批示下发后,文件转到新闻司,主管部门在核实盖章之后即分别通知《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限定时间对外公开发表,文件则交由通讯大队派专人送出。

一般情况下,都是晚上广播,第二天见报。

因此,当时的新闻发布都是“闻其声或阅其文而不见其人”的。

不过,从长远来说,这样开展工作还是有诸多不便。

母亲一直希望借鉴国外有价值的新闻框架为我们自己所用,她多次对新闻司的同行们谈起自己的设想:能不能找个地方,在北京建立一个国际记者俱乐部。

我们可以为各国新闻同行提供相应的条件与材料。

记者们可以在一起喝咖啡、聊天、打网球、查资料、交换信息、举行相关的新闻活动,还可以发布新闻,也为培养年轻的发言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此,母亲做了许多具体筹划。

她建议记者俱乐部的地点就设在当时位于台基厂8号的国际俱乐部内。

然而,因为历史原因和各种政治运动的干扰,母亲提出的设想和计划直到49年之后才得以实现,北京终于有了“新闻工作者之家”。

母亲一直设想,能够培养年轻同志成为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

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尽量为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提供这方面的锻炼机会,并想方设法为新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各种有利的空间。

新中国第一代红色外交家龚澎

新中国第一代红色外交家龚澎

新中国第一代红色外交家龚澎作者:王晓明来源:《唯实》2013年第09期龚澎,一个在人们心中还感陌生的名字。

然而,她曾是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外交家。

1914年10月10日,龚澎出生在日本东京湾最大的港口城市横滨。

龚澎的父亲龚镇洲(1882~1942年),原名龚镇鹏,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著名的革命党人,曾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第35旅旅长,领导过著名的江苏靖江起义。

根据佛家“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说法,他已为一岁的大女儿取名“普生”,又为新生的二女儿取名“慈生”(学生时代改名“维航”,在奔赴延安的时候,因敬仰革命先烈彭湃而更名为“龚澎”)。

31岁的龚镇洲也许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的这两个女儿都成了新中国著名的女外交家。

大女儿龚普生曾任联合国秘书处社会事务部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首任驻爱尔兰大使。

二女儿龚澎,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女外交家。

1933年6月,19岁的龚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燕京大学历史系。

“一二·九”运动后不久,龚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初春,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革命圣地延安到抗战烽火的太行山1938年3月,龚澎进入延安马列主义学院,成为那里的第一期学员。

脱掉了身上的旗袍和洋装,龚澎很快适应了延安的生活节奏。

在这里,龚澎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刘少奇、陈云、张闻天、艾思奇等中共负责人和马列理论专家的报告和授课。

在马列学院听课时,毛泽东注意到这个认真听讲的学生,课间休息的时候,他风趣地问龚澎:“龚澎同志,你是南洋的华侨吗?”龚澎微笑着答道:“我的家在上海,是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

”当龚澎把自己更改姓名的故事讲给毛泽东听后,毛泽东高兴地说,改得好,改得好嘛!我们就是要像彭湃同志那样,掀汹涌澎湃的巨浪推翻旧世界!1938年10月,龚澎结束了在马列学院的学习,穿上了八路军军装,成为八路军总部的一名秘书,负责草拟对外函电,记录整理首长讲话,报告广播里抄收到的国内外新闻,接待来访的外国客人,等等。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2010-11-5文章摘要: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在西方国家更是常见。

它们一方面是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一方面也是政府和新闻界,并通过新闻界和公众进行沟通的方式。

近来各地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如河南、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

上述各地均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旨在保证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应该说,中国人对于新闻发言人并不陌生,电视里、报纸上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或名字。

有学者是这样定义新闻发言人的:“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①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②这是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建立起来的。

二十年来,这一制度在对外宣传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权威性的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

实践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基本局限在中央一级人民政府。

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在西方国家更是常见。

它们一方面是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一方面也是政府和新闻界,并通过新闻界和公众进行沟通的方式。

以美国为例,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总统新闻发言人。

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30年代,便士报诞生。

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

安德鲁·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总统新闻发言人的美国总统。

③但是杰克逊以及后面几位总统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以私人秘书身份出现,不属于政府系统,政府并不提供资助。

直到1857年,麦金利总统上台,他的6名助理才开始领取政府薪水,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科特柳。

十一部委新闻发言人简历

十一部委新闻发言人简历

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简历(中英文)2010年06月30日13:27国新办网站【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3条吴玉良同志简历吴玉良,男,1952年生,河北高碑店人,1975年9月入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9年任国家建工总局二公司党委办公室秘书、技校教员。

1981年到中央纪委工作,历任研究室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中国方正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

2004年1月任中央纪委常委;2007年12月任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邓声明同志简历邓声明,男,1957年生,江西上饶人,1982年入党。

1974年作为下乡知青到余江县平定公社插队。

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

1982年毕业后到江西省科学院工作。

1984年到江西省委组织部工作,曾任副处级组织员。

1991年到中组部工作,历任地方干部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干部二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办公厅主任。

2010年任中组部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伟同志简历李伟,男,1958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75年作为知识青年到扬州市双桥乡插队落户,曾任大队团支部书记。

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大学毕业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局工作,历任处长、助理巡视员。

1997年到中央文明委办公室工作,历任副组长、组长。

2008年任中宣部副秘书长、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0年2月任中宣部新闻发言人。

胡孝汉同志简历胡孝汉,男,1961年生于湖北省潜江县。

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到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副主编、编辑室副主任、室主任、高级编辑,1997年任新华社国内新闻部副主任;2004年1月任中宣部新闻局局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记协副主席;2009年10月任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

2010年2月任中宣部新闻发言人。

张献生同志简历张献生,男,1954年生于山西省临猗县。

中央部委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在舆论风暴中转身

中央部委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在舆论风暴中转身

中央部委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在舆论风暴中转身作者:温如军来源:《报刊荟萃·非常关注》2016年第08期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始于1983年,完全走进大众的视野是在“非典”之后。

2003年开始,政府全面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修改保密法,制定信息公开条例。

2003年9月22日,来自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等66个部委的一百多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这是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其中就包括教育部的王旭明和铁道部的王勇平等。

孙军工:原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出任阿里巴巴副总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资料显示,孙军工1968年11月出生,北京市人,法学博士。

曾在最高法研究室刑事处、人民法院报社、最高法办公厅任职。

长期从事刑事法律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研究工作和司法新闻宣传工作。

2009年4月起担任最高法新闻发言人、新闻局副局长等职。

公开数据显示,孙军工自2009年担任最高法新聞发言人至今年3月,已主持新闻发布会、通气会300多场。

根据公开报道,就在他正式出任最高法新闻发言人时便在新华网开通了博客。

这让孙军工“误打误撞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新闻发言人”。

当时,孙军工就对媒体表态,“我的底线是坚持不说假话,但也不能保证网友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答。

”除了日常新闻发布会,每年“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出炉后,孙军工也会参与解读。

尤其是今年“两会”报告出炉后,孙军工被邀请到商业网站作解读。

这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并不多见。

另据澎湃报道,孙军工的个人信息已经在阿里巴巴内网上显示。

孙军工的职位是阿里巴巴副总裁,任职于公共事务部,向阿里巴巴资深总裁金建杭汇报。

王勇平:曾是最富争议的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去年年底,曾经最富争议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宣布退休。

一提起王勇平不得不说5年前的那次动车事故。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班里比较活跃的有武和平、王旭明、毛群安。同他们相比,王勇平给史安斌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只是“见人爱微笑”。
“你们从事的是一项有风险的职业。”史安斌告诉学生。
带着老师的这句话,“黄埔一期”们经历了各不相同的仕途人生。
低调转岗
不打官腔成为个性
新闻发言人的“个性”指的不是脾气性格,而是作为官员的新闻发言人,在记者面前直抒胸臆,说话时不打官腔。
仅这一点,在大部分新闻发言人还停留在官员固有的话语体系中的时候,“二王”的表现成了个性。
2008年7月,王旭明在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5年后突然卸任,调任语文出版社社长。
此后一年他出版的书里,卸任的一天被比作都德的《最后一课》。后记中充满纠结:“望着语文出版社窗外那摇曳的老槐,听着叽叽喳喳传来的自在鸟鸣声,难掩心中复杂之情,百感交集。”
首期培训班学员包括王勇平等来自66个部委和地方的100多位新闻发言人,开班时,究竟由哪一级别的官员来担任新闻发言人仍未最后决定,现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等人当时就以“后备力量”身份参加培训。
这个被称为“黄埔一期”的培训班为期不过5天,在史安斌看来有点“扫盲班”的意味。台下坐着的这些学员们,对于媒体和传播几乎没有概念,相当一部分人从未面对过镜头。
在王勇平以沉默告别的转身中,他们定格成为这幅画面的背景。
岗前培训
培训第一步“开口”
对新闻发言人培训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开口,把学员脑子里固有的官场理念: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沉默是金、言多必失……打成捆,扔出去。
2003年8月,地坛医院的“生命走廊”上,北京最后一批康复的“非典”患者与亲人相拥。同这些成功抗击病毒的人们一样,中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迎来了新生。
主要包括国家计生委于学军、国家体育总局张海峰、国家宗教事务局郭伟、南水北调办公室蒋旭光等。
这些新闻发言人所在的部门大多与大众沟通并不多,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次数较少。
有媒体报道称,通过有关检索,发现部分新闻发言人鲜有以这一身份向公众传递出相关部门的声音。其中就包括在这一岗位上坚守8年的南水北调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蒋旭光等,他们的职务过半没有改变。
“我不想再和媒体接触了。我只想过安定的生活,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勇平卸任后,对想要采访的记者说。
固守阵地
首批发言人11人在岗
2004年公布的新闻发言人名单与2010年相比,首批75位新闻发言人中仍守在这一岗位的有11人。
将去年年底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与2004年首批75位新闻发言人名单对比,7年之后,仍然守在新闻发言人岗位的有11人,占比不到两成。
有媒体统计,第一批新闻发言人中有19位从不发言,还有的发言很少,但不乏擢升者。
分析“黄埔一期”的仕途轨迹,史安斌指出,这些新闻发言人都是兼职,有自己的另外工作主项,实际上擢升与否同新闻发言人工作直接关联不大。这说明新闻发言人工作的好坏并没有作为其政绩的考评指标。因此,新闻发言人发言与否成为一个自选动作。既然多发言与不发言几乎不影响升迁,官场言多必失的潜规则制约了很多新闻发言人张嘴说话。
获得擢升
发言人表现无关升迁
既然多发言与不发言几乎不影响升迁,官场言多必失的潜规则制约了很多新闻发言人张嘴说话。
第一批新闻发言人中,三成获得提拔,其中5位升至副部长,如民政部原办公厅主任窦玉沛、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主任胡晓义、原国土部办公厅主任王世元、原信产部办公厅主任刘利华,新闻出版总署原办公厅主任孙寿山现为该署副署长。
“7·23”动车事故发生尚未满月,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离任,将远赴波兰,一度惊涛骇浪的民间批评骤然部分转向,透出依依惜别的意思。
7年多前,作为中国新闻发言人“黄埔一期”的学员,王勇平和王旭明、武和平、毛群安等坐在教室里,模拟新闻发布会上的各种最棘手的突发状况。
“黄埔”一别,转眼7年光阴,这批兼职发言人置身于镁光灯下,亲身见证了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发展的学员们留下了各自的仕途轨迹。
行将赴任之际,王旭明对一位记者说:“我是很傻,但我还没有傻到对官场基本运行规则还不了解的地步。但是选择了这个位置,就不能只讲官话。”
对王勇平在动车事故发布会上的表现,王旭明给老同学写了一封长达6000多字的公开信,指出他作为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中存在的问题。8月,王勇平卸任。“二王”都成了新闻发言人群体的“槛外人”。
对坚守至今的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史安斌认为他的声望正来源于时间的历练,从部门工作以及媒体素养、传播素养方面都得到丰富的积淀。比如,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黄毅作为新闻发言人来到人民网,与网友“面对面”,面对网友尖锐的提问,黄毅给出了详实的回答。在这次网络访谈中,公开表示,温州动车事故不是天灾,而是一起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事故。此外还就“35人红线”的坊间传闻正式回应,用事故分级的具体做法否认了这一说法。当天,国家安监总局还在人民网开通了微博。在坚守新闻发言人岗位的同时,黄毅也获得了提升。2004年他的职务是政策法规司司长,现在他已是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黄埔一期”有“二王”,即教育部的王旭明和铁道部的王勇平,被归类到“有个性”的新闻发言人之列。
强调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而在新闻发布会上抛出“大学生养猪论”;宣传国家资助困难学生政策抛出“媒体无知论”;批范跑跑“人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王旭明发布新闻时,自己也成了新闻。
对此,王旭明认为,他希望把枯燥的政策转化成一个大众流行的文化形态说出来。“在这些引发媒体哗然的背后,国家的政策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宣传。”
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当时刚从美国回清华执教,与清华同事李希光、董关鹏等教授一道正忙于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面向外宣工作者进行“全球传播高层研讨班”的教学工作。“非典”结束后得到通知,国新办要启动全国第一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全面建立和推进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要“以培(训)斌的最大目标是把台下这些学员脑子里固有的官场理念: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沉默是金、言多必失……打成捆,扔出去。
当时的课程设置共五个模块:领导讲方针政策;专家讲新闻传播理论和策略;资深记者白岩松、敬一丹等还有国外媒体从业者讲记者和新闻发言人之间如何互动;资深发言人,如孔泉和刘建超等传授经验;最后是模拟演练,由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回答,专家点评。精挑细选的学员加之强大的师资,被称为新闻发布的国家队。
看到当年学员名单中三成被擢升,史安斌想起“黄埔一期”开班时一位领导在讲话时透露,他们向中央建议,以后提拔任用干部要优先用有新闻发言人经验的。
“随着以‘阳光政治’为主题的党务、政务公开的稳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必然会更多地置身于镁光灯下。”史安斌说,他们会更接近媒体。“担任一段时间的新闻发言人,经过媒体和公众的考验,对官员的政治生涯有好处。”但反过来说,史安斌认为由官员兼任新闻发言人,是我国特有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设计,也存在与生俱来的弊端。这一弊端在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工作中被放大。史安斌认为,下一步的关键是政府新闻发言人从中国特色的“官职本位”转型为国际通行的“专业本位”。
王勇平擅长诗歌散文写作并爱好书法,“他是温和的、文雅的,几乎不发脾气”,一名与王勇平相识的铁路人士说。常与他接触的记者也多有类似评价,日常采访遭围堵,他会答完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截至动车事故发布会之前,王勇平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和善”。
风格迥异,却被归为一类,他们的老师史安斌认为民间所称的新闻发言人的“个性”指的不是脾气性格,而是作为官员的新闻发言人,在记者面前直抒胸臆,说话时不打官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