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要求和四点思考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要求和四点思考
一、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要求
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在总共140篇课文中让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
1、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附录一“诵读名篇”)
2、教学建议:
(1)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2)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3、教学评价:
(1)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
(2)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3)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四点思考
1、立足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在功利主义、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之际,诵读,就只能打入“副册”,倍受冷落,代之而起的“流行色(式)”大致为,“要点应试式”、“内容分析式”和“词句串讲式”。
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明白不过了:“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委婉细腻的语句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领悟。如怀念祖母的一段文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疼爱、赞许之情)比去,以手阖门(临走时轻轻的关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的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喜悦之情;激动之余稍带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勉励、期待之情十分真切,至此一位慈祥、平易的长者的形象毕露无遗)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深沉的怀念,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
注意点:
(1)教师一定要完成角色的转换,要相信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诵读落到实处。
(2)方法参考:以读为主线,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
(3)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附“诵读分类”知识:诵读按形式大致可分为范读(含录音朗读)、领读、接读、轮读、齐读、角色朗读和配乐朗读;按所读内容可分为通读、精读、泛读、跳读;按用时可分为速读慢读;按状态可分为默读、漫读等等。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来划分诵读程序,大致有四个阶段: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在各阶段相机辅以诵读各法,循序渐进,唤起语感。
2、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养成三大习惯”:
(1)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2)养成课堂上勤记笔记的习惯;
(3)养成课后梳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七大类: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同义复用现象,偏义复词,带古代文化常识现象的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喻旭初在高考信息发布会上说作为高三毕业班语文老师一定要“狠抓五件事”,第一件事就是:1-5册教材,古文要认真复习一遍,因为每年高考的第二题考四篇课文,四个虚词。
文言句式有七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状语后置现象。
注意点:
教师在起始阶段要做好敦促工作,甚至可用练习本的形式,强化重点词法句法现象的归纳,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积累的良好习惯。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成分的补充,《师说》古今异义现象的归纳,《游褒禅山记》有21个“其”字,可适时归纳“其”字的用法。
3、强调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古文考试的形式不是教什么考什么,因此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训练中要注意两点:
(1)精讲精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每年高考字词的检查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出题依据,因此教师每次训练要重视评讲。要高度重视训练材料与教材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知道怎么学课文,怎么将课文中学到的东西用到训练中去,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2)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和考毕竟是两回事,训练中我们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如文言句子的翻译,高考占8分之多,我们在加强纸笔训练之外,还要指点翻译的方法。像信达雅的原则;留增删换调缩扩的方法;辨别句中得分点,明确句中考查点的能力等。
4、引导感悟,培养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鉴赏和审美。目前的古文教学中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就必须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可以:
(1)采撷形式的花朵。如《项脊轩志》中“月夜桂影图”: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以写景抒情,语言形象鲜明,含蓄动人,宁静而富有神韵的环境的确非常迷人,仿佛把人带进了月白风清,花香袭人的美妙世界,作者深挚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2)进入人物美的长廊。例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在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
(3)接受情感美的陶冶。朱光潜论古诗词的鉴赏要学会“知人论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魏征直谏太宗十思,只为求得为上者“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清明政治;杜牧构思《阿房宫赋》,为的是告诫后来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归有光写成《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人之常情;张溥写就《五人墓碑记》,五人之从容就死,“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4)感悟思想美的光华。我们的学生,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语文教学思想中,不论是持“工具说”,还是持“人文说”,其思想教育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决不会拒绝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进行审美,或说,或读,或论,或评,真正地让学生能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