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篮球是一项集竞技性、应变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加强了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篮球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能达成强身健体的目标。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利用好篮球教学的优势,深入挖掘知识内容,激活小学生的能力,促使其核心素养能力得到稳定提升。
文章立足于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简述了其内涵,对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展开了探讨,阐述了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师有所帮助,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活动。
一、小学体育的核心素养内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各个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成长。其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运动是一项需要学生长期坚持、锻炼的活动,不仅有丰富的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也蕴藏着极深的教育价值。要求教师既要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要让学生储备丰富的体育知识,要求其能够理解各个体育项目与基本规则,树立健康运动的正确观念。
第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技能涵盖体育锻炼技能与自我技能评价能力。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通过锻炼、实践、比赛等途径,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三,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健康素质与运动素质。健康素质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上的健康;而运动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及活动能力,通过两个层次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打造更健康的体魄,为未来成长做好准备。二、篮球运动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篮球作为一种竞技类的体育活
动,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国际赛事中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篮球运动是最讲究团队合作意识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增长,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篮球活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团队协作能力在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篮球活动是一项团队性的竞技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磨合、协商、沟通,让其学会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思考的意识,慢慢形成浓厚的“集体荣誉感”,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篮球活动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确的运动习惯、良好的运动技能,对其生理、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篮球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发展小学生的跑、跳、蹲等多种能力,在锻炼中强化学生的肌肉力量,促使其形成健壮的体魄与身体素养。
最后,篮球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竞技意识。小学生好胜心重,胜负欲较强。篮球作为一种竞技类的体育项目,通过规则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活动意识,让学生与同伴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对学生身心发展、观念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现状(一)教育活动不重视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刻板的印象,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缺乏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占课”的情况频频发生。其次,学校对篮球运动也缺乏重视。就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大部分教师属于田径类的体育教师,或者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对篮球运动的专职教师较少,导致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出现教育偏差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二)团队意识不够强篮球作为一项竞技类游戏,需要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在现阶段的篮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胜负欲较重,没有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团队竞技中常常出现冲突现象,导致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越来越低,竞技意识、规则概念愈加模糊,是课程活动中一项较大的问
题。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篮球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想要利用该项运动增强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体育知识、体育意识、篮球运动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体育知识,让其建立正确的锻炼习惯与竞技技能。
(一)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良好的运动能力及正确的运动习惯,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小,处于能力、意识、习惯、观念建立的关键期。在篮球运动中,教师应当加强运动技能的引导及运动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充分意识到运动对人的重要性,让其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及运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以中年段的学生为例,该阶段学生年龄处于4~5岁,各方面能力、意识处于建立成长的关键期,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如在讲解“原地运球”技能时,教师既要保证让学生掌握多种运球方式,还要让其掌握多个方向原地运球及多人合作运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如在开始时讲解最简单的原地运球,在学生掌握后提升难度,延伸到多角度、多方位教学法,最后整合两种方式,让学生尝试练习多人合作运球法。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其建立正确的运动精神和运动习惯,达成核心素养中的要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能力。如在常规练习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篮球运动意识,如讲解篮球经济规则、国际赛事、比赛内容、技巧方法等,让其更全面地认识篮球运动,降低对课程活动的刻板印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运动频率,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地增加锻炼机会,发展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及肌肉能力。最后,教师要做好教学方式,从课程质量、活动内容、学生需求等角度出发,正确看待课程活动中的弊端及问题,及时询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互动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及
时解决教学难度,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课程活动,进而增强其体育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小学体育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及体育常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健康知识、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见,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方式的培养,要贯穿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预测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将篮球运动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讲述出来,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意识及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健康知识“先入为主”,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前预知篮球训练中的伤害,从而把运动风险降到最低。如在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较为常见的训练伤害,如肌肉拉伤、抻伤、骨折、手指挫伤等情况,并向其介绍正处理方法及防范方法,让学生对训练中的情况产生基本了解,对健康锻炼产生基本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避免这些情况发生的方法,如活动前热身,避免出现膝盖、关节损伤问题;活动前观察自己身体,发现是否存在身体不适、不舒服的情况;在运动后不能第一时间喝水,而是要等气息平稳后饮水等。这些简单的学习常识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丰富他们的认知与想法,使其形成健康运动的正确意识。
其次,在篮球教学中强化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需要教师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指导性的体系,不仅要强化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还要丰富他们对健康行为的认知。体育课程每周课时有限,不能达成天天运动、时时监督的效果,为保证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习惯与技能,让其在生活中也展开自主练习,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建立生活锻炼目标,如“利用大课间锻炼篮球技能”“利用空余时间与同伴配合练习”“在休息日复习篮球技能”等,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慢慢地促使其形成较强的运动能力,建立正确的运动习惯,在平日的锻炼学习中建立正确的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有机融合,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包含对体育技能的养成,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常识。作为小学体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