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情绪(精选)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三)-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三)-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https://img.taocdn.com/s3/m/ee5c2837aa00b52acec7ca81.png)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三)-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情绪状态的写照,这种情绪状态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分值: 0.5答案:A[解析]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答案为A。
2.“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情绪状态,都属于______SSS_SINGLE_SELA 激情的表现B 心境的表现C 应激的表现D 热情的表现分值: 0.5答案:A[解析]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答案为A。
3.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情绪B 情感C 心境D 应激分值: 0.5答案:B[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
答案为B。
4.“人逢喜事精神爽”形容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激情B 心境C 应激D 美感分值: 0.5答案:B[解析]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
如“人逢喜事精神爽”。
答案为B。
5.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B 需要、动机、社会性、感染性C 时间、信念、外显性、敏感性D 动机、时间、内隐性、感染性分值: 0.5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情绪化分理解。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6b95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f.png)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在心理学领域中,动机和情绪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动机可以理解为人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而情绪则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一种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动机和情绪的理论知识点。
一、动机理论知识点1.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这是由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理论,内容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提出,人们在满足低级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级的需求。
2. 成就动机理论(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成就动机理论由大卫·麦克莱伦提出,它指出个体在实现自我成就感和成功感方面存在差异。
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可以被划分为两组:任务导向型和竞争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个体更注重个人的成长和个人目标的实现,而竞争导向型个体更注重与他人的比较和相对的成就。
3.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期望理论由维克托·弗鲁米提出,它认为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于个人努力和绩效之间关系的认知。
这个理论基于三个因素:期望、价值和期望力。
期望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预期结果的程度,价值指的是个体对于结果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期望力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预期结果的程度。
二、情绪理论知识点1. 六种基本情绪(Six Basic Emotions)根据保罗·艾克曼和沃利特·弗里曼的研究,情绪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喜悦、恐惧、愤怒、厌恶、悲伤和惊讶。
这些基本情绪是人类共通的,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2. 情绪调节理论(Emotion Regulation Theory)情绪调节理论认为,情绪不仅仅是自发产生的,个体也可以通过调节策略来主动管理和改变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分为表面策略(如冷静表情)和深层策略(如让自己平静下来)。
3.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以及有效应对情绪的能力。
(第16讲)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
![(第16讲)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cd8aa306bd97f192279e9f8.png)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 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 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 事件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 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 等各个方面。
韦纳:归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归因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归因是上一次行为 和下一次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对 上一次行为的原因的解释将对下一次行为产生 重要的影响。 Eg:
韦纳的简明动机归因模式图
从研究对象来看,归因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研究影响归因的因素即所谓的“归因的前 因” ; 另一类则研究归因所导致的后果即“归因的后 果”
归因的前因指:影响归因的因素,即导致人 们将某个事件归因于某种特定原因的因素, 有时也称做归因的前提条件,如情境的特 点、个人的经验;
韦纳认为,教育和培训将使人在成就方面发生 激励变化并促进激励发展。培训的重点是教育 人们相信努力与不努力大不一样。
五、归因的动机作用
韦纳(B.Weiner)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 重要的影响。
在内外维度上,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 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从而动机提高;
人们总是作比较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 因。 对自己的成绩常作内归因 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作外归因。 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 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 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 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 否胜任;
在稳定维度上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 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 侥幸心理。 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 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02f65e0859eef8c75fbfb3af.png)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c8d2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1.png)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动机和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中,动机和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一些与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情绪的定义与分类等。
一、动机的类型1. 生理动机:生理动机是基于生物需求的动机,例如饥饿、口渴、疲劳等。
生理动机驱使着我们去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2. 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基于社会需求的动机,包括社会认同、归属感、尊重和关爱等。
社会动机推动着我们与他人建立连接和关系。
3.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与我们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追求相关,如追求竞争胜利、获得荣誉、实现自己的目标等。
二、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 动机是行为的动力:动机是推动行为发生和持续的内部力量。
我们的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动机,例如为了满足饥饿的生理动机而去寻找食物。
2. 动机影响目标设定:我们的动机会影响我们设定的目标。
例如,如果我们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我们可能会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以达到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欲望。
3. 动机调节行为:动机可以调节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动机和努力,以改进结果。
三、情绪的定义与分类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主观的、个体的反应,通常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体验。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如喜悦、幸福,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愤怒、悲伤。
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情绪,包括喜悦、愤怒、恐惧等。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例如羞愧、惊喜等。
四、动机与情绪的关系1. 动机驱动情绪:动机可以驱动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
例如,当我们达到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时,我们可能会体验到喜悦和满足的情绪。
2. 情绪调节动机:情绪可以调节我们的动机和行为。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感到害怕时,我们可能会避免面对恐惧的情境。
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PPT课件 (2)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PPT课件 (2)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289b0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7.png)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 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 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
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 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孩子的教育)
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 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 的评价。(社交场合的“落单”)
13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 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如: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隔离(剥夺)者 (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 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 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沙赫特研究: 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倾向,“死里 逃生”如:囚徒和修道士的痛苦和不安)
12
(二)亲合的作用
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例如爱的需要,交往 与尊重的需要。
2.获得信息 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 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孤陋寡闻)
(不断获得信息,生活的变化与交流,是个体的需要。因 此,坐牢、关禁闭,剥夺与外界交流的自由, 是一种严 厉的惩罚措施。)
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 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 德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 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 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成正比)
20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即权力欲。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二)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二)](https://img.taocdn.com/s3/m/998919dd168884868662d630.png)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二)
一、单选题
1.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______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答案:B
[解答]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答案为B。
2. 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功能中的______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答案:A
[解答]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在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且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
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
这就是激活功能。
答案为A。
3.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______
A.需要
B.责任
C.诱因
D.环境。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https://img.taocdn.com/s3/m/73b4ff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3.png)
教授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学习挑战和困难。
工作中的动机激励与情绪调节
动机激励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提供具有 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 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 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调节
帮助员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工 作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和心理健康。
讨论情绪调节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 用,介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学业动机与学习成效
探讨学业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 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动机水平。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中的动机激发与情绪管理
动机激发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趣 的学习内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 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动机
情绪还可以调节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例如,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的努力动机 ,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任务;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个体的动机受到抑制,影响 任务的完成。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动机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动机和情绪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动机可以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状态。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个体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中的动机与情绪情感运用
动机驱动
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他人 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 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VS
情绪表达与理解
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 情绪和需求,提高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质 量。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情绪和感 受,避免造成误解和冲突。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归纳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faeac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5.png)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归纳动机与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了解动机与情绪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发内在动机,并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果。
本文将对动机与情绪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一、动机理论1. 来自生理需求的动机理论生理需求理论认为,人们解释和适应外界刺激的动机是由体内生理需求驱动的。
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它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来自认知的动机理论认知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是基于他们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预期结果的评估。
最知名的是期望理论,它认为人们的动机是基于期望效应的:动机等于期望的值乘以希望实现的结果的价值。
3. 来自成就的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是通过对任务成就的需求和对能力的评估来驱动的。
最著名的是成就动机理论,它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就时会具备三个基本需求:成就预测、成就需求和成就评估。
二、情绪理论1. 来自生理反应的情绪理论生理反应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特定的生理反应引起的,如心率变化、肌肉紧张和血压升高。
这个理论认为,情绪是自动激发的,并且在情绪发生之前会出现生理变化。
2. 来自认知评估的情绪理论认知评估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个体对特定情境进行主观评估所引起的。
最著名的是拉扎鲁斯和福克斯的情绪理论,它认为情绪是基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评估结果产生的。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对情境的解释和意义赋予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 来自社会文化的情绪理论社会文化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社会和文化因素塑造的结果。
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对情绪有着不同的表达和解读方式。
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方式受到社会规范和文化期望的影响。
三、应用与实践了解动机与情绪理论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个人层面上,了解自己的动机和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内在动机,激发更高的工作动力,并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和效果。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三)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三)](https://img.taocdn.com/s3/m/6df2f10add3383c4ba4cd230.png)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三)
一、单选题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情绪状态的写照,这种情绪状态是______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A
[解答]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答案为A。
2. “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情绪状态,都属于______
A.激情的表现
B.心境的表现
C.应激的表现
D.热情的表现
答案:A
[解答]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答案为A。
3.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______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答案:B。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e86fe6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3.png)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
其中,情绪和动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教学和学习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中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相反,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1 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情绪管理则是指个体通过适当的策略控制和处理情绪,以达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应对的目标。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技巧,如情绪自我观察、情绪标注和积极情绪修复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适应能力。
1.2 情绪与注意力情绪状态对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信息的加工和记忆。
例如,通过创设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消极情绪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集中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状态。
二、动机与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
有效的动机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1 动机类型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动机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密切相关。
相反,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在外部奖励或惩罚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的动机。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
2.2 动机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主动学习精神。
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是设定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
![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5938a2cc58bd63186bd79.png)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知识考点 P162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回避困难的倾向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B.内在C.主导D.社会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B.内在C.自然D.从属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A.生理性B.社会性C.主导D.成就6.美国心理学家(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B.斯金纳C.马斯洛D.华生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8.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A.动机B.需要C.诱因D.目标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A.动机B.诱因C.需要D.目标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 )强度的动机。
A.高B.低C.中等D.无14.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15.根据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原理,要想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需要()A.较低强度动机 B.较高强度的动机C.中等强度的动机D.很高强度的动机16.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A.中等难度的活动B.简单容易的活动C.难度较大的活动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1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A.较高B.中等C.较低D.任意强度18.根据_________,在工作激励中,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二)_真题-无答案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二)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339358bd63186bdebbc33.png)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二)(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______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功能D.维持功能2. 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功能中的______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C.调节功能D.维持功能3.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______A.需要B.责任C.诱因D.环境4.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______A.需要B.动机C.诱因D.兴趣5. “饥择食、渴择饮”,这种行为动机属于______A.内在生理性动机B.外在生理性动机C.内在社会性动机D.外在社会性动机6. 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下列因素属于需要的是______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7. 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找水喝的诱因?______A.水B.口渴C.有水源的地方D.喝水8.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社会性动机和______A.主导动机B.从属动机C.外在动机D.生理性动机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需要具有目的性B.需要具有方向性C.需要比较内在、隐蔽D.需要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外因10. 母性动机是一种______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11. 工作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成长动机属于______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主导动机D.从属动机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社会性动机是人的某些高级需要所产生的B.社会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出现某些心理障碍C.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社会性动机比生理性动机出现的早D.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心理性动机比社会性动机出现的早13.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______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14. 一些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喜欢或称赞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总结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0c93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9.png)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总结动机与情绪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个体的行为、决策和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动机与情绪理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一、动机理论1.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理论,它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个体从满足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逐渐迈向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直至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2. 成就动机理论(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成就动机理论由心理学家大卫·麦克莱兰提出,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过程中,存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驱使。
内在动机主要源于个体对自身能力和成就感的追求,而外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认可。
3.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期望理论由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托提出,强调个体的动机来源于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个体会根据自己对某一特定行为获得预期结果的信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选择和付出的努力。
4.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爱德华·迪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认为人们具有内在的动机和追求自主性、能力和相关性的需要。
当个体能够满足这三个基本需要时,其自我动机和心理健康将得到提高。
二、情绪理论1. 六种基本情绪根据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和威廉·弗里森提出的情绪理论,人类情绪可以归纳为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惊讶、恐惧和厌恶。
这些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对于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2. 情绪表达与认知人类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身体语言等方式表达情绪。
此外,个体在感知和理解情绪时,会受到自身经验、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情绪认知。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0a42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2.png)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
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
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
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