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复习课导学案

导学案——课前热身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 欧阳修,字,号,又号,

朝代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词

蔚然:翼然:

林霏:晦明:

秀:繁阴:

涂:伛偻:

提携:山肴:

野蔌:射:

觥筹交错:筹:

翳:

三、原文填空

1.能够表明四季变化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点明作者情趣所在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描写琅琊山朝暮景物变化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文中描绘众宾欢快饮酒场面的成语:觥筹交错

导学案——整体把握

1.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2.结构(板书):

一.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二.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

三.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

四. 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导学案——复习重点及典型题

(一)各段重点

第一段内容: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重点: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大处起笔,引人入胜。同时,又将下文的游览路线交代清楚,为下文写人的活动设置了具体环境。

典型问题

1.作者为醉翁亭作记,起笔先写滁州之山,你认为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大处起笔,由远及近,层层深入,托出主景,这种空间变换的手法,使文章富有变化的动态感,富有韵味。

2.给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山和泉?

由山引出泉,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铺垫,也为下文写纵情山水做铺垫。

3.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有何作用?

全文的核心命意句,交代醉翁的意趣在于欣赏山水的快乐,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的抑郁,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

第二段内容:描摹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重点:使用排偶句,词语运用准确生动。抒发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欢乐心情。典型问题

1. 文章第二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季景物的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野花树木风霜水石或答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

2.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首先上承第一段“醉翁之意……寓之酒也“一句,既然作者的醉不是因酒而是因山水,他就一定先绘出山之景,所以作者写山间朝暮和四时的美景,也正是这番美景让人乐意无穷,才会有后面的滁人及太游山的快乐,才会展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生活图景,不言而喻,它在上下文之间起着衔接和纽带的作用。第三段:叙述太守和滁人游琅琊山的快乐。

重点:由写景到写人,四幅画面层层深入。

典型问题

1.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后,又在第三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众宾欢”四幅画面,体会作者为什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人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社会安定富足,而这是太守励精图治的结果,表现了太守的治理有方,为下文写太守醉做铺垫。

2. 第三段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分别概括每一幅的特点?

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出游图。

太守宴——就地取材,简朴又丰富。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时野餐的简朴。

众宾欢——酣畅淋漓

太守醉——以简笔勾勒出“醉翁”与民同乐的自画像。

第四段:描写宴散人归的情景,抒发作者深沉的情感。

重点:本段中作者层层深入,抒发情怀。

(二)文章整体分析

典型问题

1. 欧阳修命亭为“醉翁亭”,命文章题目为“醉翁亭记”,又自诩为醉翁,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如此这般陶醉呢?

是琅琊山的美景使他陶醉,是“泉香而酒洌”使他陶醉,是滁州人亲密淳朴的关系使他陶醉,也是百姓安定富足、自己的治理有方使他陶醉。

2. 作者写作此文时适值被贬,可文中却处处写“醉”和“乐”,目的是什么?

作者此时适逢被贬,内心难免抑郁,所以文章的前半部分确实流露出了纵情山水之意,但作者写此文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表现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无论是滁人的出游,还是与宾客的宴饮,还是抒写自己的政绩,这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

3.本文作者因被贬而有《醉翁亭记》,阅读全文,你从作者身上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

遇到困难挫折之事,要用豁达的胸襟来面对,而不能一蹶不振消沉无为,应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4.结合文章说说欧阳修是个怎样的人?

虽被贬谪仍无所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积极乐观面对,有着豁达的胸襟。能同生活安定富足的百姓一同出游,可见他是治理有方,与民同乐的好官。

5.本文中的“醉”与“乐”有怎样的关系?

醉和乐两者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醉能增其乐。

6.阅读本文,你会感到本文到处是一种和谐的图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均透着一种和谐之音,任选一处说说这种“和谐”带给你的美感。

例如“结尾写人秘禽和谐共乐,是先写禽鸟之乐,然后写众人之乐,最后归结到太守之乐。没有生活富足美好,政治清明,就不会有鸟儿、游人、太守的诸般和谐。

7. “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纵情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补充近三年内考纲及大型考试中的问答题,以备浏览之需。

1.本文描绘的是醉翁亭周围的景色,但作者并没有开宗明义,直奔主题,而是先从滁州全貌写起,你怎么评价作者的这种写法?

作者利用空间变换的手法,移步换景,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渐渐推出本文的主要场景醉翁亭的景致,使文章更有韵味,像一幅山水特写画,更吸引人。

2.在第三自然段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中,你认为描写的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幅?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第一幅最为生动传神,负者放歌,行者小憩,前呼后应,老少偕行,以点带面,把百姓各得其乐,倾城出游的美妙图景展现出来。

3.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作者描写山水景物的功力值得学习,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主题思想更值得我们玩味。作为青少年,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作者怎样的情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

醉翁虽仕途坎坷,但能忘怀个人得失,寄情山水,勤政爱民,其坦荡旷达的气度和兼济天下的胸怀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