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1.1集合及其表示 教案
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思考:
(1)世界上(3)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引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并通过实例的呈现来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整理,让学生对数集有一个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并能区分各个数集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自学与讲解让学生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填
现有:①不大于3的正有理数.②我校高一年级所有高个子的同学.③全部长方形.④全体无实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四个条件中所指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___.
江南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1.1集合及其表示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第1周
课标依据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教材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是刻画一类事物的语言和工具。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集合的语言简洁、准确的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数学的抽象经验。
备注
实数集R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
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描述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
教学反思
本节是集合一章的第一节课,教学中,首先列举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生动的、鲜活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并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征,然后,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对数集进行归纳整理,最后通过练习与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集合的两个表示方法。本节课,没有纠缠在概念上,时间把握也刚刚好,只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注意。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的演示。
•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重点概念和例题。
•练习题册或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水果种类的集合等)引出集合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集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并举例说明。
●介绍集合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册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概念和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一、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元素的概念
-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 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集合:A={1,2,3,4,5}
二、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 集合的运算
- 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
- 学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集合的运算应用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运算
三、集合的性质和定理
1. 集合的性质
- 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互斥、重复、子集等
- 学习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2. 集合的定理
- 掌握集合的代数定理和逻辑定理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介绍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集合的运算和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练习题等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作业等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个性化教学。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 我国的小河流;(3) 非负奇数;(4) 方程的解;(5) 某校2021级新生;(6) 血压很高的人;(7) 的数学家;(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_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2024年高一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2024年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集合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2.难点:集合语言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集合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集合无处不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二)新课讲解1.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定义:集合是一些明确且不同的对象的全体。
(2)集合的元素: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表示。
(2)描述法:用文字或符号描述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3)图示法:用Venn图或树状图表示集合。
(三)案例分析1.例题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集合?A.{1,2,3,4,5}B.{x|x是小于10的正整数}C.{a,b,c,a}D.{x|x是方程x²3x+2=0的解}解析:A、B是集合,C不是集合(元素不互异),D不是集合(方程解不明确)。
2.例题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所有小于5的正整数B.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偶数解析:A.{1,2,3,4}B.{2,4,6,8}(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集合,并说明理由。
A.{1,2,3,4,5}B.{x|x是大于5的正整数}C.{a,b,c,a}D.{x|x是方程x²4x+3=0的解}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B.所有小于0的整数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掌握了集合的性质。
2.能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抄写并背诵集合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全章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_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 A o5.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 N内排除0的集.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女口:“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 2=0的解集表示为:1,-2 ?,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⑶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⑸ 血压很高的人;7.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 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 4老A,等等。
高中数学关于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关于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及相关符号表示。
2. 能够进行集合之间的运算和操作。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应用题目。
二、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运算及集合运算规律。
3.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常用符号表示。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 集合运算规律: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等。
4.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
2. 讲解:介绍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和基本运算,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讲解集合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5. 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题目的解答,应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工具:
1. 教材课件。
2. 黑板、彩色粉笔。
3. 练习册、习题集。
六、教学评价:
1. 口头提问。
2. 课堂练习。
3. 作业检查。
七、拓展延伸:
1. 邀请学生自行寻找集合应用题目,并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集合的知识和应用。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相关知识。
祝教学顺利!。
高中数学集合教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师教案模板
课题:集合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区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熟练运用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4.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理解和表示方法掌握。
难点:集合的运算方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示例演练(20分钟)
老师以例题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集合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或者个人练习,巩固集合的相关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合适的练习题目,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反馈和总结(5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加强复习。
板书设计:
集合
-概念及表示方法
-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教学资源:
课件、白板、笔记等
教学方式:
讲授结合示例演练和练习
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1.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集合数学教案范例高中
集合数学教案范例高中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2.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
3.能够应用集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集合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2.集合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1.集合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实例题。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向学生解释集合的概念,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的朋友集合、各班级的
集合等,引入集合概念。
Step 2:集合符号表示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符号表示,如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的元素,
用“∈”表示元素属于集合。
Step 3:集合的运算规则
教师向学生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
Step 4:应用实例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理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Step 5:归纳总结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Step 6: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引入、讲解、实例运用等环节,使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集合的定义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并能恰当地应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3)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4)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与无限集,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示给定集合掌握集合表示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表示.难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和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三)教学方法尝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表达的基本要求,并能依照要求举出符合条件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性质的掌握.通过命题表示集合,培养运用数学符合的意识概念形成第一组实例(幻灯片一):(1)“小于10”的自然数0,1 ,2, 3,……, 9.(2)满足3x - >x+3的全体实数.(3)所有直角二角形.(4 )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5 )咼一(1)班全体同学.(6)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冋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2 .集合的兀素(或成员):即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或成员),教师提问:①以上各例(构成集合)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集合概念的要点,然后教师肯定或补充.②我们能否给出集合一个大体描述?……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总结.③上述六个例子中集合的元素各是什么?④请同学们自己举一些集合的例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并体会集合(描述性)概念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集合及集合元素的概念,会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概念深化第二组实例(幻灯片二):(1 )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所有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构成的集合.(2)方程x2 = 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4)平面上与一定点0的距离等于r 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兀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师要求学生看第二组实例,并提问:①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②各个集合的兀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例(2)中数0,- 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吗?学生讨论交流,弄清兀素与集合之间是从属关系,即“属于”或“不属于”关系.引入集合语言描述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 =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 )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描述法: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乞=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此集合A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法•例如:A = {9 , 8, 7, 6, 5, 4, 3, 2, 1 , 0}.(2)设方程x2 =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 = {0,1}.(3)设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C = {2 , 3, 5, 7, 11, 13, 17, 19}.例2解答:(1)设方程x2 -2 = 0的实数根为x,并且满足条件x -2 =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2A = {x€ R| x - = 0}.方程x2- = 0有两个实数根 2 , -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A = { 2,—. 2}.(2)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 Z,且10v x v 20. 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B = {x€ Z | 10v x v 20}.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B = {11 , 12, 13, 14, 15, 16, 17,备选例题例1 (1 )禾9用列举法表法下列集合:①{15的正约数}:②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集(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正偶数集;②{1,-3, 5,-7,…,439, 41}.【分析】考查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及其应用【解析】(1)①{1 , 3, 5, 15}②{0 , 2, 4, 6, 8, 10}(2)①{x | x = 2n, n € N*}②{x | x = ( -) n-• (2n -1), n€ N*且n< 21}.【评析】(1)题需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有限个的情况.(2)题是将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无限多个的无限集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例2用列举法把下列集合表示出来:9(1)A = {x € N € N };9 _x(2) B = {9€ N | x € N };9 -x(3) C :={ y = y = - + 6 , x € N , y € N }; (4) D : 2 ={(x , y) | y =+6 , x € N }; (5) E = p ={x 1= x , p + q = 5 , p € N , q € N *}qA 的元素是自然数 x ,它必须满足条件 -L 也9—x是自然数;集合 B 中的元素是自然数匕,它必须满足条件 x 也是自然数;集合 C 中的元素9—x是自然数y ,它实际上是二次函数 y = — + 6 (x € N )的函数值;集合 D 中的元素是点,这些点 必须在二次函数y = -2+ 6 (x € N )的图象上;集合E 中的元素是x,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x =卫,q 其中 p +q = 5,且 p € N , q € N *.【解析】(1)当x = 0, 6, 8这三个自然数时, —=1, 3, 9也是自然数.9—x(5 )依题意知 p + q = 5 , p € N , q € N * ,则 p =0, P =1, p =2, p =3, p =4, q =5,q =4, q =3,q =2, q =1.Px 要满足条件x =-,q• E = {0,丄,2, 3 , 4}.4 3 2【评析】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要特别注意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条件,从而准确理解集合的意义.例3已知-€ A = {a -3 , 2a -1, a 2 + 1},求a 的值及对应的集合 A.-3€ A ,可知是集合的一个元素,则可能 a 43 =3 或2a -1 =-,求出a ,再代入A , 求出集合A.【解析】由占€ A ,可知,a H3 = 或2a - =£,当a£ =,即a = 0时,A = {,-,1}【分析】先看五个集合各自的特点:集合•-A = {0 , 6, 9}(2 )由(1)知,B = {1 , 3, 9}.(3 )由 y = — + 6 , x € N , y € N 知 y < 6.••• x = 0 , 1 , 2 时,y = 6 , 5 , •-C = {2 , 5 , 6}.(4)点{x , y}满足条件 x =0, x =1, x =2, y =6, y =5,y =2.• D = {(0 , 6) (1, 5) (2 ,2符合题意. 2承 + 6 , x € N , y € N ,则有:2) }当2a -1 = H3,即a =-时,A = { -4 , £ , 2}.以此展开讨【评析】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确定的,43 € A,则必有一个式子的值为论,便可求得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全章教案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篇一: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4课时)】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对易错、易混点重新认定,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对知识的把握,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地基础上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教学计划:四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1.1《集合的概念》一、课题引入阅读教材中的章头引言二、概念形成与深化1、集合的概念(1)对象:阅读课本p3(3)元素:集合中每个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记作:a___a;(2)不属于:记作:a___a;(1) 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 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3) 方程方程x=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4) 不等式x+12x+2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3、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年轻人”、“较小的有理数”能否分别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2);(3)_____________.(1) 节头图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照片,代表团有309名成员;(2) 平面上与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全体;(3) 方程x+1=x+2的解的全体.4、空集: 集合,记作 .5、集合分类(1)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的集合.记作;(2)正整数集:的集合.记作;(3)整数集:的集合.记作;(4)有理数集:的集合.记作;(5)实数集:的集合.记作。
数学高中集合教案
数学高中集合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
3.能够利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
三、教学难点:
1.集合运算的应用。
2.综合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案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讲解: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集合运算,逐步介绍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3.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
4.拓展:引导学生探究集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知识。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主拓展相关内容,提高集合运算能力。
七、教学反馈:
1. 定期进行测试,检查学生对集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集合的含义。
2. 熟悉常见集合符号的表示及其含义。
3. 能够运用集合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能够分别用文字描述和图形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与基本符号的熟练掌握。
2. 集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1. 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空集、全集、子集等。
2. 集合运算的细节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1. 演讲法: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
2.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思考集合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提问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
【教学资源】1. 高一数学必修1教材。
2. PPT。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引入集合概念。
通过图片或文字向学生展示几个集合,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
2. 创建集合。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建几个集合,并用文字或图形表示出来。
二、集合的概念(30分钟)1. 什么是集合?集合是由一些互不相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例如,由0、1、2、3、4这5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可以用花括号表示:{0,1,2,3,4}。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如,集合A={a1,a2,…,an}。
3. 集合的基本概念。
有限集合、无限集合、空集、全集、真子集、超集。
4. 练习。
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基本概念。
三、集合的运算(45分钟)1. 集合的运算符号。
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对称差集等。
2. 集合的运算法则。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德摩根定律等。
3. 练习。
通过较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四、作业布置(10分钟)1. 课后练习。
布置一定量的集合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集合概念和运算法则,并合理运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巩固。
要求学生按照课上所学知识,撰写一篇500字的集合概念详解。
高中数学集合课时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课时教案课时目标: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及应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法、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应用教学难点:解决复杂集合问题、集合的应用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材《高中数学》,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入集合的概念,例如问学生大家喜欢的水果有哪些,并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个集合。
二、讲解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法(15分钟)1. 引入集合的定义,定义集合的概念及常用的表示方法。
2. 讲解集合的构成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3. 给出集合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20分钟)1. 讲解集合的交、并、差、补等基本运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 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3. 指导学生理解集合基本运算的含义及运用。
四、集合的应用(15分钟)1. 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集合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集合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寻求多种解决方法。
五、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扩展集合的应用领域。
七、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及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消除困惑。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集合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3. 能够解决集合运算问题和应用题。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集合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集合运算问题的解决方法。
2. 集合的应用题解决。
教学准备:
1. 书写清晰的板书内容。
2. 准备教学投影仪。
3. 预先准备相关示例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法则:并集、交集、差集等。
3. 集合的性质及运算法则的应用。
三、案例演练(20分钟)
教师以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运算法则及解决方法。
四、练习(15分钟)
请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讨论和拓展(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集合的应用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集合优秀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运算规则。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子集、空集、全集等;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数学符号表示法等;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集合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澄清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包括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的说明;
2. 教材: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
六、教学评价
1.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解题能力进行实时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七、教学反思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读一读课本第2页问:下面8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象的全体又称为什么?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质数)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5、所有正方形6、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7、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8、兴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总结: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或数字、式子等表示。
例如A={1,3,a,c,a+b}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4.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0、1 、2······)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数集.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做一做1、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是则有3 A,4 A, 7 A,9 A,13 A,15 A 填(∈或∉)2、 A={2,4,8,16},则4 A,8 A,32 A. 填(∈或∉)3.用“∈”或“∉”符号填空:⑴8 N;⑵0 N;⑶-3 Z;;(5)-14 R(6)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 (7)若A={x|x2=x}则-1 A 。
(8)若B={x2+x-6=0},则3 B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比如: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例如A={ 1,2,3 },B={ 3,2,1 }则A=B即是集合相等。
考一考⑴考察下列对象是否能形成一个集合?为什么?①身材高大的人()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⑤比2大的几个数()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⑦所有的小正数 ( ) ⑧所有的数学难题( )⑵给出下面四个关系:3∈R,0.7∉Q,0∈{0},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⑶下面有四个命题:①若-a ∉Ν,则a ∈Ν ②若a ∈Ν,b ∈Ν,则a +b 的最小值是2③集合N 中最小元素是1 ④ x 2+4=4x 的解集可表示为{2,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⑷由实数-a , a , a ,a 2, -5a 5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⑸求集合{2a ,a 2+a }中a 应满足的条件?(6)已知集合A 的元素全为实数,且满足:若a A ∈,则11a A a+∈-。
(1)若3a =-,求出A 中其它所有元素;(2)0是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请你设计一个实数a A ∈,再求出A 中的所有元素?(3)根据(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法2、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3、能将集合分类 读一读: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A={1,2,3,4,5},B={x 2,3x+2,5y 3-x ,x 2+y 2},…;说明:1、书写时,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2、一般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3、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为数,点,代数式等;4、列举法可表示有限元素集,也可以表示无限元素集。
当元素个数比较少时用列举法比较简单;若集合中的元素较多或无限,但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1,2,3,4,5,......练一练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2) 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3)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的集合;(4)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5) 方程2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⑹ 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读一读:⒉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x A p x ∈如:{x|x-3>2},{(x,y)|y=x 2+1},{x|直角三角形},…;说明: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 x 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用符号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点、还是集合、还是其他形式?2、元素具有怎么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
例如A={x|y=54+x }练一练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由适合x 2-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 方程22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4)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 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读一读:3、文氏图集合的表示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文氏图法,即 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如下图所示:练一练问: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读一读:4、集合的分类观察下列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1. {4.8, 7.3, 3.1, -9};2. {x ∈R ∣0<x<3};3. {x ∈R ∣x 2+1=0}由此可以得到集合的分类:::()empty set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更上一层楼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1. 大于0的所有奇数2.集合A ={x|43x -∈Z ,x ∈N},则它的元素是 。
A 表示任意一个集合A3,9,27 表示{3,9,27}3.已知集合A ={x|-3<x<3,x ∈Z},B ={(x,y)|y =x 2+1,x ∈A},则集合B 用列举法表示是4、设集合S ={A 0,A 1,A 2,A 3},在S 上定义运算⊕为:A i ⊕A j =A k ,其中k 为i +j 被4除的余数,i ,j =0,1,2,3.满足关系式=(x ⊕x )⊕A 2=A 0的x (x ∈S )的个数为5、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A =,{}0,2B =,则集合A B *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6、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音乐爱好者34人,体育爱好者43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班级中即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有 人.7、判断下列两组集合是否相等?(1)A={x|y=x+1}与B={y|y=x+1}; (2)A={自然数}与B={正整数}测一测1.给出下列四个关系式:①3∈R ;②π∉Q ;③0∈N ;④0∉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2.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是( )A.{2,1}B.{-1,2}C.(2,1)D.{(2,1)}3.把集合{-3≤x ≤3,x ∈N }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A.{3,2,1}B.{3,2,1,0}C.{-2,-1,0,1,2}D.{-3,-2,-1,0,1,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空集B. {x ∈Q ∣x 6∈Z }是有限集C.{x ∈Q ∣x 2+x+2=0}是空集D.{2,1}与{1,2}是不同的集合5.设集合A ={1,a ,b },B={a ,a 2,ab },且A=B ,求实数a ,b.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牢记集合的概念2、会用集合的三种表示3、根据集合元素的特征解题写一写填空⎩⎨⎧=-=+13y x y x1、以实数a 2,2-a ,4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2个元素,则的a 值为 .2、集合M={y ∈Z ∣y=x+38,x ∈Z },用列举法表示是M = 。
3、已知集合A ={2a,a 2-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4、已知集合}023|{2=+-=x ax x A 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若至少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
选择1、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1)R={实数集} R={全体实数集}(2)方程(x-1)2(x-2)=0的解集为{1,2,1}(3)方程(x-3)+1-y +| z-2|=0的解集为{3,1,2}A 1个B 2 个C 3 个D 0个解答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已知集合A ={a+2,(a+1)2,a 2+3a +3}若1∈A,求实数a 的值。
元素的特征2、⑴已知集合M={x ∈N ∣x+16∈Z },求M 点拔: 要注意M 与C 的区别,集合M 中的元素是自然数 x ,满足x +16是整数⑵已知集合C={x+16∈Z ∣x ∈N },求C 点拔:集合C 是的元素是整数x +16,满足条件是x ∈N3、设A ={x ∣x 2+(b+2)x+b+1=0,b ∈R }求A 的所有元素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