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赏析-最新范文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及赏析(精选5篇)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及赏析(精选5篇)浣溪沙宋苏轼全文及赏析(精选5篇)在大家的日常学习中,语文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那么想必大家一定了解过很多文言文,甚至有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苏轼浣溪沙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1[宋]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3】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4】细雨斜风:唐韦庄《题貂黄岭官军》:“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5】媚:美好。
此处是使动用法。
【6】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7】洛:即洛涧,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8】漫漫:水势浩大。
【9】“雪沫”句:谓午间喝茶。
【10】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记司马光语)。
午盏,指午茶。
【11】蓼(liǎo)茸:蓼菜嫩芽。
一作“蓼芽”。
【12】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注释:原题: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①泗州:安徽泗县。
②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③洛:安徽洛河。
④蓼茸:蓼菜嫩芽。
⑤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
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评解这是一首记游小词。
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
下片言午餐,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全文赏析:这首纪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苏轼《浣溪沙》赏析:清新淡雅
苏轼《浣溪沙》赏析:清新淡雅以下是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详细信息:1. 原文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2. 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
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
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3.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细雨斜风:形容天气微寒,细雨伴随着微风。
●作晓寒:意为早晨微寒。
●淡烟:淡淡的烟雾。
●疏柳:稀疏的柳树。
●媚:美好,此处为使动用法,意为使……美好。
●晴滩:初晴后的沙滩。
●清洛:指清碧的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
●漫漫:浩渺无涯。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午盏:午间的茶盏。
●蓼茸:蓼草嫩芽。
●蒿笋:蒿菜和笋子。
●春盘:立春时节用以佐餐的菜肴。
4.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题材广泛,重视神似,与文同、李邕、米芾并称“墨竹四大家”。
5. 背景故事据词序,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
当年三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8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浣溪沙苏轼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一[宋]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②棘篱门:柴门。
③排:推挤。
蒨:同“茜”,红色。
④收麦社:指收麦子祭土地神。
⑤赛神村:指为感谢上天降雨而祭神的村子。
⑥叟:老头儿。
【赏析】这组词以朴素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农村的夏日风光,对受灾的农民表示同情和关怀。
太守下乡,对当地的'村民百姓来说也是非常新鲜的事,于是便有了“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的场面。
在这个场面里,可以显示出农村民风的淳朴可爱,农村少女的欢快活跃、自然真率。
这对整日局促于官场的词人而言也是格外清新动人的。
这就隐约地与尔虞我诈的官场形成对比。
“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是词人所见的农村风光,画面上洋溢着丰收之后的欢快,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熙熙攘攘的快乐景象。
今年的丰收,当然有词人求雨得雨的一份功劳。
词人是在赏识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在赏识自我的政绩。
所表现出来的还是政治上的一份自信。
以这样的心境和眼光去观赏农村的风光人情,一切就被诗情画意化了。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二[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这首词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表现了他在被贬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的全文注释和赏析。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译文: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浣溪沙》苏轼简析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
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
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篇2:《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浣溪沙》鉴赏(精选15篇)
《浣溪沙》鉴赏《浣溪沙》鉴赏(精选15篇)《浣溪沙》鉴赏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朝:纳兰容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古诗简介《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上片写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
“西风”、“凉”、“黄叶”、“残阳”等词渲染了一幅凄凉的氛围。
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形,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注释①谁:此处指亡妻。
②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③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④被酒:中酒、酒醉。
⑤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⑥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⑦消得:消受,享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赏析/鉴赏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
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_1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宋代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译文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
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
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解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双调,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
这里比方柳絮。
贴水:紧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
乍:初,刚。
池馆:池沼馆阁。
这里主要指池沼。
燕争泥: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
他在《与徐勉书》中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意思是说因多病而腰围消瘦。
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称。
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
胜,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
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汉书·苏武传》: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
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请求匈奴归还苏武。
匈奴诈言苏武已死。
后汉派使者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沼泽中。
匈奴单于大惊,致歉汉使。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
鹧鸪,禽名,善啼。
创作背景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
东坡迎春景而春情动,思念妻子,作此词以怀念之。
一说此词是李璟的作品,见《李璟李煜词补遗》。
因明代所刊《类编草堂诗余》署为李璟所作,故《补遗》误收。
应据元刻本定为东坡词。
赏析“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画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爽的春之气息。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诗人苏轼(10371101),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有「诗仙」之称。
发表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最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浣溪沙苏轼》。
《浣溪沙苏轼》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描写一位因感情苦楚而无聊,前往浣溪沙取快乐的故事。
诗人以自身个人的情绪和思绪为主轴,通过灵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心灵深处的痛苦感慨。
全诗以前六句为前两行,船过后两行为中心,描写诗人看见芙蓉岸,并以「一片新桃花」为中心思考,最后两句描述诗人在芙蓉岸取快乐的心情。
诗中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比喻荒芜、凋零,感叹时光殊逝,宛如自身心境。
第二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句寓意深远,表达了看似安宁的外表下实是心灵的深渊,诗人所经历的苦楚、忧伤、孤独,将之倾诉了出来,此句不仅是一种象征,更蕴含着一种强烈的感慨。
第三句「行人欲断归心路,唯有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凸显诗人心中执念,坚持着对美好的追求,他用桃花丰盈未至、年轻未老象征自己对本心的坚守追求。
最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桃。
」表现了诗人在偶然一桃树下,满载快乐,也象征了他期盼被温暖的桃花引向快乐的情愫。
从整体上来看,本诗的主要内容是表达诗人思想背负着沉重的痛苦,去寻觅快乐的旅程,最终收获了看似平淡却深沉的幸福和满满的欣慰。
他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歌唱着他的伤感,勉励着人们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苏轼的原文在准确性、优美性以及灵动性方面都堪称神品。
原文所使用的比喻、拟人和排比一个接一个的凸显诗人的感慨,熟悉汉诗的人可以很容易地读懂原文的意思,他们可能会被诗歌中的感情所打动。
翻译《浣溪沙苏轼》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诗歌中蕴含着浓浓的感性情绪,译者最好能够把它们正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需要考虑原文的意境、节奏和语义,同时,需要仔细把握英文表达方式,使其贴近原文的情感和意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原文的神韵和优美的艺术美感。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采取的是精致的译法,尽量将原文的神韵和思情融入译文,以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注释:⑴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
亦作苏州之别称。
据《吴越春秋》载: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吴王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⑵凝睇:凝聚目光而视。
这里是微微斜视而又含情的意思。
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
《庄子》:“肌肤若冰雪。
”郭象注:“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也。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所以说“雪”在这里是与“凝脂”同义。
⑶“吴主”句:吴王夫差的江山已覆没。
落日:喻亡国。
又解:“空落日”,在落日照耀下显得更空旷,意思是吴王的江山已不复见,只有夕阳西照。
⑷“越王”句:越王勾践的宫殿,也大半为荒草所掩。
芜:音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
乱草。
⑸菱蔓(wàn万):菱角的藤子。
重湖:湖泊相连,一个挨着一个。
赏析:这首词是咏史词,借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充满悲凉、凄婉的凭吊气氛。
词的上片写西施。
“倾国倾城”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姿色艳美绝伦的词语,始见于《汉书·外戚传》:李延年知音律、善歌舞,尝在汉武帝前起舞作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此词首句“倾国倾城恨有馀”引出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倾国倾城”四字系指代越国浣纱美女西施,她在吴越之争中,被越王勾践当作祸国工具献于吴王夫差,以惑乱吴国之政;“恨有余”,是说西施之恨无尽无穷。
“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两句似乎是对西施之恨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在姑苏台上春霄宫中,西施内心凄苦,她多少次在妆成侍宴之前还忍不住泪水暗流,她倚立风前深情远望,凝视着自己那南方白云深处的故乡。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四面垂杨十里荷。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浣溪沙》古诗意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辞海》1989年版)【注释】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
“蕲”,音qí。
兰芽:兰草的嫩芽。
萧萧:形容雨声。
暮雨:傍晚下雨。
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是苏轼的代表作,是宋代文学史上最为恢宏的文言诗之一。
《浣溪沙》用了典型的五言四句结构,以题记形式表达了自然和人文共存的主题。
二、原文及翻译浣溪沙小园锦绣三春晖,二月山水连芳草。
疏桐新叶添鸥鹭,叠翠细雨裁芙蓉。
浣溪沙:花园里绣着三个春季的阳光,二月的山水里都种满芳香的草木。
稀松的新叶上,又增添一群鸥鹭,绵密的细雨里,叠着翠绿的芙蓉。
三、析《浣溪沙》运用离合技巧,展现出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理想景致。
在这首诗中,苏轼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技法,象征了美好的生活方式美好的山水,美丽的花园,清新的二月,新叶和鸥鹭,细雨和芙蓉等等,希望人们重拾自然的意识,开始生态的、和谐的、自然的生活。
另外,苏轼采用的文学手法富有表现力,整首诗表达了深刻的人文精神,表达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理想。
诗中山水种植芳草、新叶叠翠、细雨裁芙蓉等形象充分地展示出自然和人文共存的广阔远景,使得这首诗彰显出宋代文人精神的精华,同时涌现出苏轼个人的文学理念。
从上述梳理可见,《浣溪沙》诗句内容丰满,意蕴深刻,诗情豪放,叙述朴实,形象生动,笔力洒脱,文字简练而充满诗意,字里行间可见苏轼的文学才华。
《浣溪沙》是苏轼在宋代文学史上所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以清新而雅致的语言文字描述了一幅自然和人文共存的景象,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处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人。
四、结语总之,苏轼的《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著名诗篇,他准确地把握了文学的可表达性,以自然的词句表达了人文精神,用以描绘自然与人文共存的美好景象,对宋代文人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最新7篇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最新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浣溪沙》苏轼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浣溪沙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么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浣溪沙苏轼原文及其赏析
浣溪沙苏轼原文及其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词作。
此词描写雨中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人生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苏轼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清泉寺,寺庙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沙路被雨水冲洗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飞逝啊!注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流逝。
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帮助,亲朋故旧关心,州郡长官礼遇,山川风物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心扉。
这首乐观呼唤青春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兰草刚刚萌生娇嫩幼芽。
松林间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啼声。
这一派画意光景,涤去官场恶浊,没有市朝尘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情趣,春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
浣溪沙原文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赏析1宋代:苏轼缥缈红妆照浅溪。
薄云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宋代:张炎半面妆凝镜里春。
同心带舞掌中身。
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
湘皋犹有未归人。
南歌子宋代:程垓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
水亭烟榭晚凉中。
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
好维今夜与谁同。
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隔浦莲宋代:杨无咎墙头低荫翠幄。
格磔鸣乌鹊。
好梦惊回处,余酲推枕犹觉。
新晴人意乐。
云容薄。
丽日明池阁。
卷帘D440。
披衣散策,闲庭吟绕红药。
残英几许,尚可一供春酌。
天气今宵怕又恶。
凭托。
东风且慢吹落。
浣溪沙原文赏析2《浣溪沙·其二》贺铸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嗔,物情惟有醉中真。
赏析:此词为惜春行乐之作。
上片写惜春。
以“不信芳春厌老人”总领全词,明讲不信芳美春色厌弃我这老人,实寓我这老人依然热爱芳美春色,人老心不老也!下片写行乐。
“巧笑艳歌”,似乎使其回忆起青春时代的风流艳韵,大有人老心痴情亦颠之慨。
“恼花”表达了词人爱花过切而恼其匆匆弃我而去的情感。
正因其“恼”,方形之于“颠”,拼命在春花未谢之际尽兴观花饮酒,以致酒醉狂颠,到了物我浑然,花亦我,我即花的境地。
《浣溪沙》全文赏析 苏轼(优秀7篇)
《浣溪沙》全文赏析苏轼(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全文赏析苏轼(优秀7篇)在大家的日常学习中,语文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那么想必大家一定了解过很多文言文,甚至有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7篇《《浣溪沙》全文赏析苏轼》,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苏轼的《浣溪沙》其中的启示
苏轼的《浣溪沙》其中的启示哎,说起苏轼那首《浣溪沙》啊,真是让人心生感慨。
那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简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每次读到都让我心潮澎湃。
今天,咱就来聊聊从这首词里得到的启示,试着写一篇范文,希望能触动你的心弦。
一、初读《浣溪沙》,感悟时光流转记得第一次读到苏轼的《浣溪沙》,还是在一个悠闲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字里行间都透着温暖。
词中描绘的景致清新自然,仿佛能看到那个夕阳西下的小村庄,溪水潺潺,花儿在微风中摇曳。
但最让我触动的,还是那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是啊,人生匆匆,岁月如梭,但谁说我们就不能拥有再次年轻的心态呢?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向西流,我们的心为什么不能永远年轻呢?二、岁月悠悠,珍惜当下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能体会到苏轼这首词中的深意。
岁月悠悠,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太多美好。
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觉得长大了就能拥有自由;长大后,却又怀念童年,怀念那份纯真无邪。
其实啊,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美好,只是我们常常被生活的琐碎所困,忘记了去欣赏、去珍惜。
就像苏轼笔下的溪水,它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停下脚步,反而更加欢快地向前流淌。
我们也应该如此,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心态年轻,活出精彩“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年龄只是数字,真正决定我们是否年轻的是心态。
有些人虽然年岁已高,但心态依然年轻,充满活力;而有些人虽然正值青春,却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所以,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处于哪个阶段,都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活出自己的精彩。
四、展望未来,心怀希望苏轼的《浣溪沙》不仅让我感悟到了珍惜当下和保持年轻心态的重要性,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波涛汹涌。
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勇敢前行,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推荐】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推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推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译文懒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黄昏时分吹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
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
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
注释浣溪沙:有的本子词调作“浣沙溪”。
查词律、词谱,《浣溪沙》一调并无“浣沙溪”的别名,当系传抄之误。
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官至吏部尚书。
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工词,有《南涧甲乙稿》。
陆游这首《浣溪沙》是和词,韩元吉的原唱不见于他的词集,恐已亡佚。
"懒向沙头醉玉瓶"又作"漫向寒炉醉玉瓶"。
玉瓶:此处指酒瓶,称玉瓶,是美化的修辞手段。
同赏:一同欣赏。
夕阳吹角:黄昏时分吹起号角。
关情:牵动情怀。
闲日:休闲的日子。
新愁:新添的忧愁。
赏析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此词当是其中之一。
创作背景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两月,登临金、焦、北固,观江景、饮美酒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将离别之际,更感到相聚时间的宝贵,多在一起说说话,比什么都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会有“懒向沙头醉玉瓶”一句。
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这首词的头一句即由此而来,不但词语极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离别的含意。
既然懒得再去观景饮酒,那么,更好的选择就是“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了。
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
但此时的“情”究竟是什么,却因为它的千头万绪而难以表述得清晰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苏轼赏析篇一:苏轼浣溪沙、赏析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唐宋词选讲》陆永品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爪。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
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古人写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
“簌簌[sù]”,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
“衣巾”,是衣服和头巾。
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
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
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ù]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
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
“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
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
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
“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
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
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
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
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
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
“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
“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
“惟”,只。
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
“日高人渴漫思茶”。
“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
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
“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
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
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
“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
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
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
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
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
篇二:《浣溪沙》赏析《浣溪沙》赏析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
萧萧,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
秦观《踏莎行》云:“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王国维的评语是“凄厉”。
这里时间相同,都是在晚间,但又多了细雨,则更为凄厉了。
历来诗中杜鹃的鸣叫表示冤屈,暗指诗人不幸的境遇。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①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
《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
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② 萧萧,同潇潇,雨声。
子规,杜鹃的别名。
③ 休将,不要。
白发,指老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
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
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
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
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
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悟意境,体感悟1.提问:词的上下片各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2.词的意境往往由画面构成,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来体会词的意境,从而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或思想感情,下面请咱们班的丹青妙手蒋立夫同学到黑板前来作画为我们形象展示诗中所写画面,再请写作才女魏小娟同学为画面作解说,让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受词的意境.学生作画时轻放古曲伴奏,营造气氛3.学生回答所感受到的画面意境.师:清淡幽静4.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和宁静5.苏轼面对挫折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6.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勤于自己的理想了呢?教师用简单问题引导:作者游赏的景点"兰溪"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西流;作者由此生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悟?人生可再少!;诗云:花有重开日,人生无再少!请问苏轼的人再少指的是返老还童吗?指的又是什么呢?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7.师述:人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能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白居易在<<醉歌>>里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叹惜朱颜易逝.而作者一反其意用之,他认为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悲叹自哀,认为自己老而无用,他认为只要自己永远奋发进取,有一颗乐观向阳上的心,即心不老,那你的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而你反而老当益壮.苏轼这种"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仍乐观奋发的精神,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失意受挫之人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8.请学生谈谈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乐观奋发"的精神给自己的启发四.教师结语这首词是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是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服老的宣言书.他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越挫越勇.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你们说对吗?-五.小结全词.全词景情理交融,充分体现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其实,古诗词中给我们人生启示的句子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赏析几条六.拓展练习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并讲出它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及写作背景】选自《东坡乐府》卷下。
浣溪沙,词牌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词人被贬官黄州与庞安常一道浏览清泉寺时所作。
寺内有王羲之的洗笔泉,水极甘甜。
下面便是兰溪,溪水向西流动。
苏轼填了这首词,与庞痛饮之后才回家。
【注释】蕲水:古县名,在今湖北浠水。
兰溪:水名。
兰芽:兰草的嫩芽。
浸溪:泡在溪水中。
萧萧:象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布谷鸟。
无再少: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
白发:代指老年。
唱黄鸡:白居易《醉酒》诗有“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译文】小序:浏览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在兰溪前,溪水一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间清沙小路干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了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主题思想】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这种执著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
【结构内容】小序交代该词是浏览清泉寺时所作。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反映了作者贬官期间的凄冷环境和悲凉的心情。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即景生感,自我勉励,表达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写作特点】即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情、景、理交融。
浣溪沙苏轼小序:点明记游景:淡雅幽静情:宁静平和理:旷达乐观篇三:古诗词背诵《浣溪沙》赏析与阅读练习【原创】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