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根芦柴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欣赏《拔根芦柴花。1956年7月,北京举行全国民 间文艺调演。雪飞在大会上演唱了《拔 根芦柴花》,受到了热烈欢迎。接着这 首歌又被选送到中南海怀仁堂给中央首 长欣赏。
歌曲歌词

叫呀我这么里呀来,我呀就的来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 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呀来的栽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呀来采。 洗衣那个哪怕黄昏那个后呀,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 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 泼辣鱼那个飞跳,网呀来的抬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姐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 姐胜那个情郎啊山歌那个唱呀,情郎那个胜姐亲桃腮。 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
后来由钱静人,费克等人带队到扬州、江都
采风,收集了大量民歌,并对其进行了加工。 于是便有了现在大家听见的《拔根芦柴花》 了。
讲解
在中国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
用法大约有三种:一种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 情爱,如《茉莉花》和"花儿"令曲《上去高山 望平川》;一种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 如各地的一些《对花》;另有一种是借花起兴, 以花为歌唱的媒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 如山西北部的"开花调"和这一首《拔根芦柴花》 等等。


歌曲赏析 这首秧田歌表面上看歌词分为三段,实际上每段只有第一句 是"实词" 芦柴花,其后便是固定衬词"拔根芦柴花"和以虚代 实的"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这样的唱词结构,说明此歌是 借"花"寄兴,而不在乎唱的是什么,这也是一般劳动歌曲的 特征之一。此歌50年代初由音乐家费克记录下来,它有两种 乐谱,一种是本书所收的这一种;另一种是舞台用谱,为了加 强抒情性,记录者在倒数第6小节处增加了两小节的短句, 并再反复一次,使音乐产生了复沓缠绵的新意,而且还使曲 体因扩充而取得平衡,使原来不规则的三句变为四句,扩充 句起到了"转"句的作用。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 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融江南与江北和 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歌曲影响
《拔根芦柴花》原是当地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
属"秧田歌";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 以歌寄兴,他们所唱的内容有很大的即兴性, 而曲调和衬词衬腔则是相对稳定的。由桑子和 口才最好的栽秧能手,即领趟的妇女领唱"打头 号子",接着众人"吆号子"。赛号子时有对唱、 独唱。大多数"领唱"节奏舒展自如,音调明亮 悠扬,优美动听,"众和"节奏明快,跌宕起伏, 洋溢着欢乐的劳动气氛。
拔根芦柴花
《拔根芦柴花》是扬州民歌,是 中国著名的民间曲调,原流传于 江苏扬州一带的地方民歌,因曲 调优美、歌词上口,现广为流传。 代表传唱者有雪飞。 《拔根芦柴花》曾在1956年7月的 全国民间文艺调演上演出,雪飞 在大会上演唱该曲,受到了热烈 欢迎。
歌曲背景

《拔根芦柴花》原是一首江苏江都的地方民歌,属于邵 伯秧号子,来源于歌会中的一段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邵伯是有名的戏曲之乡,会唱的人可很多,但 唱得最好的要数莺歌了。那时,邵伯地区有个风俗,每 年六月十九观音会,都会有对歌竞赛,唱得好的就能得 到"歌王"的称号。 然而比赛前,莺歌却生病了,恰巧,遇见一位神医,叫 莺歌到水急浪大的地方拔根芦柴花煎水服饮,连服三剂, 保证药到病除。结果,莺歌一试,果真好了。 比赛这天,莺歌便干脆唱了芦柴花,大家都惊呆了。 从此,民歌《拔根芦柴花》在邵伯湖岸边唱响开来,并 流传到了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