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六章 审计程序
二、重要性的运用 1、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A 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B 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要承担一 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 ③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 A、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 范围 B、审计结果评价时: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
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 1.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 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 间和范围; 2. 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 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 3. 其他审计程序。
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取决于被审单位的 经营规模和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及注册 会计师工作能力的高低等因素。
实施阶段 1、进驻被审单位,召开见面会,听取 基本情况介绍,协商有关审计事宜。 2、了解评价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调整 原审计方案。(控制测试) 3、运用各种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 当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记录,汇总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实质性测试)
报告阶段 1、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 2、编写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单位意见 《审计法》规定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 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 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 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 3、撰写审计报告正稿,报送审计机关,审 计机关审定报告后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 定 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十 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 计单位和有关单位。
4、拟订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包括:被审单位或项目名称、 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依据、审计范 围和内容、审计要点、审计计划时间、审 计人员和分工、审计实施步骤等。 5、下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 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包括:被审单位名称、 执行审计任务的依据、审计内容范围和时 间、对被审单位提出的配合审计工作的要 求、审计组成员姓名和职务、审计机关公 章及签发日期等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北京长城机电案: 被完全省却的审计程序
一、公司简介
1989年,北京长城机电产业公司成立,注册资金30万元, 1993年增至260万元。1992年该公司研制的“内反馈中型调速 机”通过国家级鉴定。为了推广该成果,公司自1992年至1993 年初,先后在全国16个省市以 “技术开发合同”形式搞非法 集资,年息不低于24%。在短短的9个月之内,公司就集资高达 10多亿,大量的集资款被公司法人代表沈太福及其管理层挥霍, 而公司描绘的宏伟目标却如空中楼阁,甚至出现了亏损。
应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 围。
2.进一步审计程序
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 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其他审计程序
例如阅读含有已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 息,与客户律师直接沟通等。
四、审计计划的更改和记录
1. 审计计划的更改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当局对其财务报表 所作的断言或声明。 例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列示100万。
①存货是存在的 明示性的认定 ②存货的正确余额为100万
①所有应报告的存货均已包括在内 暗示性的认定 ②所有被报告的存货都归公司所有
③存货的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一)各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利润表 ⑴发生 高估相关(更关注收入) ⑵完整性 低估相关(更关注成本费用) ⑶准确性 金额错误 ⑷截止 归属正确 ⑸分类 适当分类
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审 计
其
被审单位内部或外部会计记录以外信息
证 据
他 信
通过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
息
自编或获取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辅导:第六章审计目标
&本章重点&中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标;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特别是财务报表审计的⼀般原则、审计范围、职业怀疑态度、合理保证;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具体审计⽬标;认定、⽬标、程序之间的关系。
&&本章难点&⼏个重要概念和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标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内容总结&§1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标⼀、审计总⽬标的演变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会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审计总⽬标也不相同。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标财务报表使⽤者希望CPA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鉴证的理由第⼀,利益冲突。
各财务报表的使⽤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担⼼被审计单位提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的财务报表,他们便向外部独⽴⼈员寻求鉴证,以维护其⾃⾝利益。
第⼆,重⼤性。
财务报表是其使⽤者们进⾏投资、贷款及其他决策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其使⽤者需要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公认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第三,复杂性。
会计业务的处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趋复杂,财务报表的使⽤者因缺乏会计知识⽽难以对财务报表的质量作出评估,他们只能求助于CPA对财务报表的质量进⾏鉴证。
第四,间接性。
距离遥远的会计报表使⽤者往往难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基于对经济决策的考虑,他们只能依靠CPA 的审计。
§2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1)选择适⽤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2)选择和运⽤恰当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法。
)(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1. 引言审计是组织内部和外部对财务报表、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系统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
审计过程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材料和信息,以确定一个实体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评估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过程,帮助读者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目标。
审计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审计准则合规性审计目标之一是确保审计过程符合相关的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制定审计活动和评估审计程序的规范,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准则。
确保审计准则的合规性能够增加审计活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2.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的核心目标是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师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3.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目标还包括评估实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的一套规范、准则和措施,用于确保实体在经营过程中达成其目标,并防止欺诈和错误的发生。
审计师需要评估实体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可靠、有效,并提供改进意见,以帮助实体改进其内部控制。
3.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进行财务报表和业务运营的评估的一系列步骤。
审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规划阶段规划阶段是审计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在这个阶段,审计师需要了解实体的业务和战略目标,收集相关的文档和信息,并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
审计师还需要评估实体的内部控制系统,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风险。
3.2. 测试阶段测试阶段是审计过程的核心步骤,包括获取审计证据、分析和评估财务报表和业务运营记录,并进行风险和控制的测试。
审计师通过进行抽样、确认、计算和比较等方法,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评估实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审计学》课程标准 (2)
《审计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审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会计知识是一个检验,同时也为日后从事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程序、审计组织体系、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基本理论,掌握各个循环的业务审计,为编制审计报告奠定基础,同时,要能够通过《审计学》这门课的学习,掌握验资、资产评估、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程序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审计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审计学,是我国审计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客观要求。
因此,本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主线,结合我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结合典型的审计案例,全面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奠定审计基础理论和知识。
(一)知识目标(支撑毕业要求2)(1)对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程序、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审计学的计量方法即审计抽样技术;(3)在技术方面,熟练掌握各循环业务的审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支撑毕业要求3)(1)熟练运用审计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掌握编制审计报告、验资和提供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基本技能;(三)素质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支撑毕业要求1、2)(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3)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审计学》(第八版) 第06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 2.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 (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 ❖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 ❖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 ❖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
❖ 3.两个层次的重要性考虑 ❖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 (2)账户和交易或披露的重要性。
利用 ❖ 8)其他有关内容
❖ (2)具体审计计划 ❖ 1)审计目标 ❖ 2)审计步骤 ❖ 3)执行人及执行时间 ❖ 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 5)其他有关内容
❖ 2.审计计划的编制
❖ 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 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审计 计划的文件形式多种多样,表格式、问卷式和文字 叙述这三种主要形式为许多审计组织普遍采用。 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均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各个被 审计单位的情况和审计目标千差万别,所以,计划文 件的格式和内容也都需要酌情调整。
❖ 具体原因包括:
❖ (1)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 误;
❖ (2)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
❖ (3)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 的会计估计;
❖ (4)审计人员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 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 2.累积识别出的错报 ❖ (1)事实错报 ❖ (2)判断错报 ❖ (3)推断错报
6.2 重要性
1
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
重要性的运用
3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4
错报与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 (一)定义 ➢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 务报表的角度阐述重要性概念。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 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 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该项错报是 重要的。 ➢ 对重要性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审计学(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3)存货的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一般分三类: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 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
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 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完整性认定是针对漏记交易,即潜在低估的。 3.准确性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 注意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 4.截止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7.机械准确性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中的第二个因素导出。包括 记录、计算、加总等的准确性。
8.分类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
9.披露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例如,会计政策及其 变更、资产
抵押、关联交易等是否充分披露。
具体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1总体合理性 帐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2真实性
B.“权利和义务”认定 C.“估价或分摊”认定
D.“表达与披露”认定
例:有关会计报表认定的下列表述中,不正 确的提法有( 1998) A “存在与发生”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 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B “完整性”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 要素的高估有关
C “权利与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 有关
D “估价与分摊”认定只与利润表有关
录
与销售交易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
否已恰当记录
销售交易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
间
销售交易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不适用
第六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第六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关键信息项:1、审计目标2、审计范围3、审计程序4、内部控制评估5、存货审计要点6、生产成本审计要点7、仓储管理审计要点8、审计证据要求9、审计报告内容10、审计责任划分11 审计目标111 确定生产与仓储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112 核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计价和分摊的准确性。
113 审查生产成本的归集、分配和核算是否合规、准确。
114 评估仓储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12 审计范围121 涵盖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原材料的采购与领用、在产品的加工与流转、产成品的入库与出库、存货的盘点与计价、仓储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等环节。
122 包括对相关会计记录、凭证、文件和合同的审查。
13 审计程序131 风险评估程序了解企业的生产与仓储流程、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
分析以往审计经验和相关内部控制的历史数据。
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领域,如存货积压、成本核算错误等。
132 控制测试程序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
测试授权审批、职责分离、实物控制等关键控制点。
评估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的影响。
133 实质性程序对存货进行监盘或抽盘,检查存货数量和状况。
审查存货的计价方法和成本核算过程。
核对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是否正确。
检查仓储管理的记录和实物资产的保管情况。
14 内部控制评估141 生产计划与控制评估生产计划的制定是否基于合理的市场预测和销售订单。
审查生产进度的跟踪和调整机制是否有效。
142 采购与验收检查原材料采购的审批流程和供应商选择标准。
核实原材料验收的程序和质量检验的执行情况。
143 存货管理评估存货的分类、计价和盘点制度。
审查存货的出入库记录和库存台账的准确性。
144 成本核算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的合理性。
检查成本分配的基础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145 仓储安全与保管评估仓储设施的安全性和防火、防潮等措施的有效性。
审查存货的保管责任和定期巡检制度。
15 存货审计要点151 存货盘点参与企业的定期盘点或进行抽盘。
审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审计学》 课程复习要点第一章 审计与鉴证概论1、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CPA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
2、注册会计师职业萌芽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诞生的标志。
3、按照审计模式的发展,可以把CPA审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账项导向审计阶段、内控审计导向阶段和风险审计导向阶段。
4、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谢霖是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1921年)他创办的第一家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北京)。
5、审计的概念 第7页6、按照审计主体对审计的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按照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对审计的分类——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和经营审计7、审计人员分类——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8、鉴证业务的定义 第10页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计量和评价的结果;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鉴证对象;财务报表是鉴证对象信息。
9、依据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所获取-----鉴证业务可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财务报表审计)、和直接报告业务(内部控制审核)10、按照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可将鉴证业务分为: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财务报表审阅)11、CPA提供的专业服务包括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鉴证业务又分为-----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内部控制审核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属于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和代编业务;相关服务不提供任何保证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1、《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审计业务:审查企业会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资产评估、代理记账、税务服务和管理咨询2、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3、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办业务,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业务。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审计》
一 审计目的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影响审计目的确立与变更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有以 下三个方面:
01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 审计过程
CHAPTER
ONE
第一节
审计目的与注册会计师 的总体目标
一 审计目的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这一目的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 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得以实现。就 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 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 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职业道 德要求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 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 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尽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 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 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一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 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 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 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CHAPTER
THREE
第三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一 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具体审计目标与管理层认 定的关系
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的具体化,并 受到总体目标的制约。为了实现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在计 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明确各具体审计项目的 审计目标。
审计学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第六章)
《第六章、审计目标和管理层认定》一、单选题共10道【题目1】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的层次为( D )。
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一般目标+项目目标(A)3个(B)1个(C)2个(D)4个【题目2】“发生”认定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其目标主要针对( C )。
如:没有发生销售交易,却记录了一笔销售(A)数量(B)低估(C)高估(D)金额【题目3】“完整性”认定指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其目标主要针对( D )。
如:发生了销售交易,却没有记录销售(A)数量(B)金额(C)高估(D)低估【题目4】涉及总体合理性、真实性、所有权及披露等的审计目标是( D )。
(A)审计具体目标(B)审计一般目标(C)审计项目目标(D)审计总目标【题目5】既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又属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的是( C )。
(A)真实性(B)估价(C)完整性(D)披露【题目6】其组成要素与“权利和义务”认定有关的是( A )。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审计项目目标(D)审计总目标【题目7】下列有关“完整性”的认定中,表达不正确的是( D )。
(A)该认定是指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B)该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C)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D)该认定还涉及所报告的交易和项目的金额是否正确【题目8】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C )。
(A)发生(B)完整性(C)权利和义务(D)准确性【题目9】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
下述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D )。
(A)抽取20×7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7年12月31日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7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7年次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题目10】在对资产存在性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正确的测试方向是( C )。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练习题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在有关职业怀疑态度的以下理解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B.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诚信的C.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D.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2.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高估资产和收入应当是审查的重点之一。
具体而言,对以下各项目中的(),注册会计师应以核实其是否发生为主。
A. 应收账款B. 所有者权益C. 固定资产D. 营业费用3. 下列事项中属于被审计单位“计价和分摊”认定错误的是( )。
A.将应付账款100万元记为1000万元B.将营业收入100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C.将销售费用200万元记入管理费用D.将营业成本30万元记为营业外支出4.注册会计师L针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各类认定,确定了对应的重点审计目标,其中包括“发生”目标和“存在”目标。
这两个目标的区别在于()。
A.所涉及的财务报表要素不同,前者是针对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各要素的,后者是针对资产负债表中各要素的B.关注的方向不同:前者关注财务报表列示的金额是否被高估了,后者关注财务报表列示的金额是否被低估了C.关注的重点不同:前者关注财务报表是否包括了未曾发生的交易,后者关注财务报表是否包含了不曾存在的余额D.关注的具体内容不同:前者关注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分类是否恰当,后者关注的是财务报表各项目所属的期间是否适当5.在注册会计师设定的下列各个具体审计目标中,()是为了实现截止目标。
A. 年前开出的支票是否均在年前入账B. 应收账款是否属实C. 存货的跌价损失是否已抵减D. 固定资产是否有充作抵押的6.按照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属于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例题)
编辑版pppt
2
【例题】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 表的审计,未能查出被审单位财务报表 中存在的错报,则表明注册会计师没有 履行好审计责任。( )
【答案】×
【解析】注册会计师即使严格按照审计
准则执业,保持合理怀疑,也只能做到
合理保证。因此,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有
未查出的错报并不必然表明注册会计师
有过失。
编辑版pppt
3
❖ 【例题·单选题】
1.甲公司将2011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
2010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10年度会计
报表违反交易事项的认定是( )。
A.存在
B.准确性
C.发生
D.完整性
编辑版pppt
4
❖ 【例题·单选题】 1.甲公司将2011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 2010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10年度会计 报表违反交易事项的认定是( )。
A.存在 C.发生
B.准确性 D.完整性
❖ 【答案】C 【解析】2010年度将并未发生(实现)的收 入挤入了会计报表。
编辑版pppt
5
【例题·单选题】 2.下列各项中,属于期末账户余额“完整性” 认定的是( )。
A.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存货均存在并可供使用 B.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C.当期的全部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 D.期末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 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18
❖ 【例题·多选题】
❖ 3.注册会计师所确定的以下具体审计目标中, ( CD )是根据管理层关于完整性认定推论得 出的。
❖ A .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余额合计是否与总
账余额相符
❖ B .存货是否已适当地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 C .存放在其他企业的存货是否包括在存货
审计学第六章.ppt
如若预计抽样结果能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 百分比为X%,则就有(100—X)%的“采伪” 风险,即确定某个可信赖程度为可接受的也就 同时确定了可接受的采伪风险水平,反之亦然
可接受采伪风险水平与样本量成反向关 系
5.可容忍误差
第六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所谓审计抽样(Audit Sampling),是指审 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 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审计抽样对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 适用,但它并不是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 所有程序
二、不确定性与审计抽样
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 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 总体的最大误差
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6.预期总体误差
审计人员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 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 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
预期总体误差与样本量成同向关系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Sampling risk)是审计人员依据 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 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
1.“弃真”风险
“弃真”风险是指应对总体得出有利结 论,但由于样本不具代表性,审计人员 基于抽样结果却正当地得出了不利结论 的可能性
“弃真”风险在控制测试中表现为“信 赖不足风险”(Risk of underreliance)
(二)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按审计人员所了解的总体特征的不同, 可将审计抽样分为:
1、属性抽样(Attribute Sampling)是指 在精确度界限和可依赖程度一定的条件 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概率而采 用的一类方法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审计是一种对财务报表或其他财经信息的系统性、独立的核查和确认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审计人员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的审查与核实,形成独立的、客观的意见,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合规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审计目标:1.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的首要目标是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和验证企业的财务记录、交易、凭证、账务处理等,以判断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2.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审计的目标之一是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审查和测试,以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确保法律合规性:审计的目标之一是确认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的审查,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进行评估,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提供合理保证: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确认活动,其目标是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合理的保证。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独立发表审计意见,使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一个客观、可靠的评估和判断依据。
审计过程:1.策划阶段:审计过程的第一步是制定审计计划。
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风险特征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审计程序和时间表。
2.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相关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实和分析。
审计人员会检查企业的账务记录、凭证、交易记录等,以判断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内部控制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会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账务处理、风险管理等进行审查和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目标管理)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目标管理)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六章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201202第壹节审计目标概括地讲,审计目标是对审计对象的评价。
它是审计主体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审计主体进行审计前所确定的工作方向。
能够说,明确了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就会有的放矢。
审计目标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俩部分。
壹、审计总目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是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关联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于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于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关联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关联会计制度,且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关联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于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和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壹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二、审计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它应当根据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定来确定。
(壹)被审计单位的认定被审计单位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和审计目标密切关联,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且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壹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审计目标是指对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审计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管理层 的认定
存在
审计目标
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存货均 存在
审计程序 实施存货监盘程序
完整性 准确性
销售收入包括了所有已发货交易
应付账款反映采购业务价格、 数量及其计算是否正确
计价或 分摊
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 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 整已恰当记录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进行编制, 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 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披露作出了认 定
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则是隐含的
二、管理层认定
管理层认定的三个层次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 审计目的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第三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第四节 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第一节 审计目的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一、审计目的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二、审计பைடு நூலகம்的的演变 三、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四、注册会计师目标的逻辑过程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管理层、治理层责任和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关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包括使其 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使得编制的财务报表 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一、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具 体审计目标与管理层认定的关系
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的 出发点和依据
被审计 单位管 理层的 认定
总体目标的具体化
具 体 目 标
所有项目均必须达到 的目标
一般目标 项目目标
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 利和义务;估价或分摊; 表达与披露
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
二、管理层认定
认定
——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 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 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 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 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
——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一、审计目的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的
——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 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 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影响审计目的确立与变更的最重要因素
社会需求的变化
审计能力的提高 社会环境的制约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 2.完整性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 2.权利和义务 3.完整性 4.计价和分摊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 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
尽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 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 财务报表提供一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制财务报表承 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第三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一、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具体审计目标与管理层认定的关系 二、管理层认定 三、一般审计目标 四、项目审计目标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对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责任 对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
三、管理层、治理层责任 和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关系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 任不能相互替代、减轻或免除
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 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 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客户的诚信状况 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
和资源 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这些政策和程序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注册会计师与不诚信 的客户发生关系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接受和保持 客户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
计划审计工作并不是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 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第四节 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一、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 受或者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
在接受新客户的业务之前,或者在决定是否保持现有业务 或者考虑接受现有客户的新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执 行一些客户接受和保持的程序,获取如下信息:
——各个审计阶段及其具体审计工作
审计过程 接受业务委托 计划审计工作 风险评估程序
进一步程序
完成审计工作
相关的审计工作
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确定可审性;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商 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订具体审计计划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国家法律 法庭判决 会计职业团体
二、审计目的的演变
审计目的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 会(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审计目的的确定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并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审计目的的演变大致阶段:
以 查 错 防 弊 为 主 要 目 的
以实 验公 证允 财性 务为 报主 表要 的目 真的
权利和 义务
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且存货未用作抵押
检查发货单和销售发票的编号; 检查销售收入明细账
比较价格清单与发票的价格; 比较请购单与收货单的数量; 重新计算发票金额
确认计价方法; 重新计算存货数量、金额,并与账面 记录核对; 关注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关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
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存放场所, 查阅以前年度监盘工作底稿; 实施存货监盘程序
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
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
且金额恰当
三、一般审计目标
通常,审计师所制定的相应的一般审计目标包括:
总体合理性 真实性 所有权 所完整性 估价 截止 机械准确性 分类 披露
四、项目审计目标
终结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
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 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复核财务报表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形成审计意见,草拟审计报告 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五、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查 错 防 弊 和 验 证 财 务 报 表
的 真 实 公 允 性 双 重 目 的 并 重
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 生直到20世纪30年代
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三、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 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 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 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四、注册会计师目标的逻辑过程
确定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明确管理层和治理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将财务报表的交易与账户划分为若干交易循环 明确管理层认定
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 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等;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 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复 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 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实施项目质 量控制复核
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 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高,则
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可以相应减少,反之,实质性程序的工 作量会增加 但无论何时,实质性程序都是必不可少的
五、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