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新版)浙教版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2.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2块)、凹镜、凸镜。
2.学具: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带、小平面镜、刻度尺。
【设计说明】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通过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模拟平面镜成像从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概念,并得出一些简单的平面镜成像特点。
其次再小组合作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把潜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
最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对于光污染的危害,主要利用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多媒体,进行讨论问答,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与讨论、探究活动与自主实验、练习巩固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忆一下上节课讲到的光的反射定律有哪些内容?二、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光山色”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么美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1.认识平面镜: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当平面镜?2.感受平面镜成像:(1)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
发现所成的像与自己有什么异同?(2)分析课本上的半圆实验。
(3)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游戏:其中一位先当人,另一位做像,由人来发布号令依次完成举右手、举左手、往后仰。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
教学器材: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
教学课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引入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课教学光的反射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
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P25),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
“三线”、“两角”:入射光线——OA;反射光线——OB;法线——ON;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 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科学广场
城市光污染------玻璃幕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物装饰在我国骤然兴起, 许多商厦、办公楼纷纷安装了玻璃幕墙。玻璃幕 墙无框架,采用的是镀膜玻璃,玻璃可根据需要 镀成蓝色、茶色或其他颜色。它的表面光滑、明 亮,具有较强的聚光和反光效果,在阳光下的照 射下,发出妖艳的光芒,增添了 建筑物的喊话 器拍。
教学课件
科学 七年级下册 ZJ第1课时
知识要点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 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 反射时光路可逆。 3.光的反射类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者都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 身不发光的物体。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虚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 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
重要提示
1.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不要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或反射角。不能 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法线与入射光线重 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2)虚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 实际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生了发散,这些发散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聚集所成的像。因为 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人们总觉得这些发 散光线似乎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 的。由于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 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出来,也不能使照相机底片 感光。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从物体上摄入我 们的眼睛。而不是光从我们的眼睛射到物体上。 看到物体的亮和暗,并不是由反射光的强弱决定 的,而是由射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决定的 。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元 件后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实像可以在屏幕上 呈现出来,能使照相机底片感光。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2.5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①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②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m/s
③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透明物体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在光学仪器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4)教具模型:使用教具模型如透镜、水槽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奥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系统地阐述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光的折射现象、透镜应用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问题探讨:针对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进行思考和探讨。
(3)实践操作: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杯、镜子和透镜等,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创意设计:结合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一个光学小实验或制作一个光学模型,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理解。
(5)分享交流:将阅读体会、实验结果和创意设计等,通过班级群、朋友圈等方式与同学和朋友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光的反射和折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让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光学实验现象、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提问、答题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 加强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讲解和练习,通过例题、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律。
2. 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学概念。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光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 optical illusion 实验,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定律时,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光学的基本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实验法:进行反射和折射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光学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与折射(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2、理解、掌握光折射的初步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课中助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作用
对光有发散作用
对光有会聚作用
实例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等
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镜、医生观察耳道所用的镜子等
共同点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且符合光路的可逆性
典例3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用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4)小组中有一位同学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该实验,发现实验效果更好。请你对这位同学的做法做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一个优点即可)
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判断物体和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典例1 [绍兴模拟]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观察每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B.入射角为 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此时没有反射光线
续表
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面光滑
表面凹凸不平
平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射时
反射光平行,且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在任何方向上都可以看到反射光
生活实例
水面反光、玻璃反光等
看电影、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等
相同点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典例2 在雨过天晴、明月当空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反射光线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的。
思考讨论1
(1)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吗?
参考答案:因为反射角大小由入射角决定的所以只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当我们从平面镜里看见别人眼睛时,别人也可以从平面镜里看见我们的眼睛吗?
参考答案:可以从平面镜里看见我们的眼睛,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例题:已知图中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
步骤:1、先在反射面上标出入射点O
2、过入射点画出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
针对练习
答案: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1、镜面反射
反射面为平滑时,若入射光是一束平行光,则反射光也为一束平行光。
2、漫反射
反射面为粗糙面时,若入射光是一束平行光,则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入射角
30º
45º
60º
反射角
答案:30º;45º;60º
(6)关于光的反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
答案:同一;法线;等于。
答案:光的反射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引出本节的内容光的反射
讲授新课
一、光的反射
活动1
(1)在桌面上放一面平面镜,将激光笔(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
光的反射
(2)试着移动平面镜,你能否使激光射到教室里不同位置的物体上?
光的反射
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实验步骤。
- 视频:播放光学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
-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平面镜、玻璃板、激光笔等。
-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工具和案例研究,拓宽视野。
首先,在讲授基本原理时,我将更加注重通过实例来解释这些原理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它们。例如,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其次,我将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加深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例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来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
补充说明:此题考察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通过计算干涉条纹的间距,学生能够理解干涉现象中波长的概念。
5. 例题五:光的衍射
题目:一束光线通过一个小圆孔,形成衍射现象。如果光的波长为500nm,圆孔的直径为1mm,求衍射条纹的半径。
解答:根据衍射现象的公式,衍射条纹的半径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R = λD/2,其中λ为波长,D为圆孔直径。代入已知数值,得到:R = 500nm*1mm/(2*1mm) = 250nm。
最后,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特别是在实验操作方面。我将亲自示范实验操作,并逐一指导学生的操作,帮助他们准确地完成实验。
-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作用与目的:
- 确保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有深刻理解。
-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体验。通过这些谈话,我可以获取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并了解他们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指导,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笔记、疑问通过平台提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平台和微信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最后,我将根据反思和改进的结果,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这个计划将包括针对学生困难部分的额外教学资源和支持,以及针对学生感兴趣部分的拓展活动和项目。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4. 实践与应用
- 平面镜成像
- 透镜成像
- 光速变化
5. 实验与探究
- 验证反射定律
- 观察折射现象
6. 重点与难点
- 角度的测量与计算
- 折射率的理解与应用
板书设计以简洁的图文结合形式,突出重点概念和定律,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节奏,抓住核心知识。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如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关键信息,或绘制简单的光学元件图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会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角度的测量和计算,从而验证反射和折射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课后
反思
课题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日期
教学
目标
1、了解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虚像概念的建立
课程资源
的准备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 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
[课题揭示]
观察与阅读: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平面镜,结合阅读课本给出平面镜的定义。
学生:①图1中一台钟在镜子里的时刻是1点25分,那么这台钟的实际时刻是___。
学生实验P70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学生用玻璃板代替镜面,让玻璃与刻度尺垂直,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放在刻度尺上,
一支点燃,移动另一支蜡烛,直到从玻璃前面的各处看来,这支蜡烛也好像点着似
的止。
把末点着的蜡烛拿掉,再用光屏接收。
实验时,记录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
镜面距离。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分析概括平面镜成像特点。
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当人向镜面走近时,则人在镜中的像:①由大变小;②由小变大;③不变。
用蜡烛代替人逐步向镜面移近,观察像的大小,证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距离远近无关。
用光路图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边板画边讲解边指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作法:①过发光点S作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SO,则入射角为0度,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0度。
作反射光OS。
②过S点任意引入射光SA、SC,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AB、CD。
(图3)。
③点拨:当反射光AB、CD射向人的眼睛里,人眼看到了什么?
(发光点S的虚橡S1),怎样看?(逆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猜想:为了与光线区别,反向延长线如何作?虚像如何作?
(用虚线)完成光路图4。
用量角器量一下S1O是否垂直平面镜,再用刻度尺量一下SO 是否等于S1O?这说明_______。
揭示光路图的物理意义:A、发光点在S点。
B、S1是反射光AB、CD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而产生发光点在S1的感觉。
所以这个像是虚像。
继续作图并叙述:发光的蜡烛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发光点组成,每一个发光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这些像就组成蜡烛的像,蜡烛在镜子里的像也是虚像。
(图5)
小结并板书: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成像的原理是据
光的反射定律。
(三)复习巩固。
投影并讲解例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B在镜中的像(图6)。
阅读: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会聚作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