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可编辑全文】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眩晕诊疗规范GF-08 腰痛诊疗规范GF-09 痹症诊疗规范GF-10 面瘫诊疗规范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眩晕诊疗规范GF-08 腰痛诊疗规范GF-09 痹症诊疗规范GF-10 面瘫诊疗规范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1. 诊断和治疗- 骨折是骨头受到断裂或打碎的伤害。

常见的骨折类型有闭合骨折(皮肤未破裂)和开放骨折(皮肤破裂)。

- 如果怀疑骨折,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

医生通常会进行物理检查、X光检查等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 骨折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较轻的骨折,包括石膏固定、矫正装置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骨折,需要手术修复或植入金属板螺钉等。

2. 康复阶段- 骨折康复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方法。

- 早期阶段: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肿胀、恢复功能。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冷敷、保护性运动和物理治疗。

- 中期阶段:主要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温敷、适度活动、物理治疗和体力训练。

- 后期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完全功能和预防复发。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功能锻炼、平衡训练和逐渐增加负重。

3.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时进行康复训练。

- 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负荷,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额外伤害。

- 注意饮食营养,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有利于骨折愈合。

-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康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但重要的是坚持并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4. 恢复时间- 骨折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折类型而异。

一般来说,轻度骨折的恢复时间约为6-8周,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 康复期间应进行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以上是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但请注意,这份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和康复计划还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化处理。

康复科临床诊疗指南 最新版

康复科临床诊疗指南 最新版

康复科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康复科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解读一、介绍康复科临床诊疗指南的最新版本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参考文献,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以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2018年修订)一、脑梗死康复诊断(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范(1)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2)选择性检查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坦口服液等。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氟西汀、黛力新、氟哌啶醇、氯普噻吨等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康复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康复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康复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英文回答:Rehabilitation clinical guideline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ensure standardized and evidence-based car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se guideline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he assessment,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various conditions andinjuries that require rehabilitation.The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guidelines outline the best practices and recommended interventions for specific conditions such as stroke, spinal cord injur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They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evidence and expert consensus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receive the most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care.These guidelin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including th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functional abil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s, the use of therapeutic modalities and techniques, and th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progress. They also address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such as patient safety, infection control,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Operating procedures, on the other hand, provide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on how to perform specific tasks or procedures related to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se procedures ensure consistency and standardization in the delivery of care, minimize errors, and promote patient safety. Examples of operating procedures in rehabilitation may include the proper use of assistive devi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exercises, and the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s or interventions.Both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guideline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are continuously updated to reflect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and advancements in rehabilitation practice. They serve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healthcareprofessionals, enabling them to provide high-quality care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中文回答:康复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是医疗专业人员确保康复治疗标准化和循证护理的重要工具。

最新康复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内容

最新康复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内容

英文回答:The most recent guidelines for rehabilit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operating standards are an indispensable tool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delivering effective and evidence-based care to patients. These guidelines ar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clinical practice, and expert consensus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y offer detailed rmendations and protocols for diagnosing, treating, and managing a wide spectrum of rehabilit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stroke, spinal cord injur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Furthermore, these guidelines address crucial aspects such as patient assessment, goal sett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oue measures, all aimed at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oues for individuals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最新的康复诊断、治疗和业务标准准则是保健专业人员向病人提供有效和循证护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章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 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 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临床上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 或中风的病史。动脉血栓性 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起病较缓,症状在数小时或 1~2 天内 发展达高峰,脑栓塞可在数秒钟达高峰,且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 动脉的供血区的功能对应,具明显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在 24 小时至 3
3、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 力方面。
4、言语障碍 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 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5.吞咽障碍 6.心理情绪障碍 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 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8.脑神经麻痹 包括①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 瘫及舌肌瘫痪。②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 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ABO 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 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 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9
天内逐渐加重。脑栓塞还有原发病的表现。脑梗死多数无头痛、呕吐、 昏迷等全脑症状,少数起病即有昏迷、抽搐、类似脑出血,多为脑干梗 死。腔隙性梗死往往不引起症状,或部分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仅 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病灶。其特点为症状较轻,体征单一,多无头 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预后良好。

康复科常见病症诊疗指南目录

康复科常见病症诊疗指南目录

康复科常见病症诊疗指南目录
1. 前言
1.1 康复科简介
1.2 目的和范围
2. 常见病症概述
2.1 定义和分类
2.2 流行病学数据
2.3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诊断准则
3.1 主要症状和体征
3.2 辅助检查
3.3 诊断标准和分级
4. 综合治疗方法
4.1 药物治疗
- 4.1.1 常用药物分类及使用
- 4.1.2 剂量和给药途径
- 4.1.3 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4.2 物理治疗
- 4.2.1 物理疗法介绍
- 4.2.2 应用范围和疗效
- 4.2.3 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4.3 康复训练
- 4.3.1 训练目标和原则
- 4.3.2 常用康复训练方法- 4.3.3 应用范围和效果评估
5. 并发症处理
5.1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5.2 并发症的治疗策略
6. 随访和复查
6.1 随访内容和频率
6.2 复查项目和时间安排
7. 参考资料
7.1 专业指南和学术文章
7.2 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目
8. 附录
8.1 诊疗流程图示
8.2 常用检查方法和工具介绍
8.3 常用药物剂量表
以上是康复科常见病症诊疗指南的目录,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
要进行补充和细化。

这份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便捷的参考,以
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此文档包含常见病症的诊断准则、综合治疗方法、并发症处理、随访和复查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内容的补充和细化,以提供更全面和可行的指南。

康复科诊疗指南

康复科诊疗指南

混合型颈椎病【概述】混合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1、神经根型颈椎病1)颈痛、颈部发僵:常最早出现,常伴肩部及肩胛骨内缘疼痛;2)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或麻木:沿着神经根走行和支配区放射,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可加重;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症状,如手部肿胀等;4)以三角麻痹为主要表现(无力、萎缩)。

2、脊髓型颈椎病1)慢性起病,外伤后加重;2)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3)上肢:持筷、系扣困难;4)下肢:行走不便、不稳、踩棉花感、瘫痪;5)括约肌功能障碍;6)尿频、尿急、排尿无力、尿不尽感、尿失禁、尿潴留。

3、交感型颈椎病1)头部症状: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2)眼部症状:眼胀、视物不清、干涩等;3)耳部症状:耳鸣、耳堵、听力下降等;4)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5)心血管症状:心悸、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6)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等;以上症状往往与体位或活动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或劳累时明显,休息时好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使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环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

(近些年指南已将该型颈椎病剔除)【辅助检查】1、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变化及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顺列不佳、反曲、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赘等;过伸过屈位片可有节段性不稳定。

2、CT检查可显示椎管形状及后纵韧带骨化,配合造影可显示硬膜囊、脊髓和神经受压情况。

3、MRI检查可见清晰显示椎管内、脊髓内部的改变及脊髓受压部位及形态改变。

【治疗及预防】(一)非手术治疗原则1、颈部制动:症状较轻或站立活动时应佩戴颈托制动;症状较重或卧位休息时推荐平卧硬板床制动并使用低硬枕,治疗期间应尽可能卧床,并减少坐位时间及屈颈动作,时限1-3周。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标准[详]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标准[详]

临床科室诊疗规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GF-02 头部伤病康复诊疗规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GF-07 眩晕诊疗规GF-08 腰痛诊疗规GF-09 痹症诊疗规GF-10 面瘫诊疗规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卫生部办公厅《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2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标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使儿童孤独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我部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childhoodautism〕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

为及时发现、标准诊断儿童孤独症,为其治疗和康复赢得时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并在全国征求了局部医学专家的意见,以使医务人员掌握科学、标准的诊断方法和康复治疗原那么,并能指导相关康复机构、学校和家庭对患儿进行正确干预,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

一、概述〔一〕概念。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那么根本相同。

〔二〕流行病学。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

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开展水平无关。

〔三〕病因。

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根底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一、康复住院标准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1、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2、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血尿便常规;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5、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1、膀胱镜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泌尿系造影检查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3、膀胱容量测定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三、临床治疗规范1、中医特色康复治疗(1)针刺治疗:以疏通督脉为原则,选损伤平面上下2—3个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以及肢体阳明经穴为主,并辨证加减.(2)推拿治疗:以疏通督脉、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

久病多用补法,手法宜轻,2、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四、医疗康复规范(一)功能评价入院后1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

评价项目如下:1、躯体功能评价脊髓损伤ASIA标准评分、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牵张反射评价、平衡功能评价、肢体形态评价、疼痛评价、上肢功能评价(四肢瘫患者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功能独立程度评价、泌尿功能评价、性功能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情绪评价、人格评价等.(二)康复治疗规范1、物理治疗(1)运动治疗:胸1以上平面脊髓损伤(四肢瘫)急性期主要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肌肉牵伸、上肢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呼吸训练等。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精品模板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精品模板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眩晕诊疗规范GF-08 腰痛诊疗规范GF—09 痹症诊疗规范GF—10 面瘫诊疗规范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

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

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8
(11)认知训练。 (12)言语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 (13)心理治疗: (14)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 疗有按摩、针刺、中药等手段。 (15)其它:如高压氧疗、体外反博、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 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预后】 本病经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能恢复一定的功能,但应预防二次发病。
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膝下作踝背屈重心落在健腿上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非受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非受累侧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②共同运动 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 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 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 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 式。
(2)反射调节异常 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 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 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 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 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 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
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 。 【康复治疗】 1、目的和原则 (1)治疗目的 ①改善功能: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 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 重返社会,达到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原则 ①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 48 小时 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 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 因子干预。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康复指南【定义】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临床表现】1.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

半数以上患者有前驱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多少数有免疫接种史从感染至发生神经症状时间为1~3周,死亡率为3~4%,死亡率极高。

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运动障碍:多为从下肢向上起发展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并且瘫痪<7天达到高峰。

3.感觉障碍:起病开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腰颈肩部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痛。

感觉障碍表现为手套、袜套型,不少病例可无轻易感觉障碍。

4.颅神经障碍:主要影响Ⅶ、Ⅸ、Ⅹ对颅神经。

半数以上病者有颅神经周围性瘫舌咽迷走神经损害,表现为吞咽困难、声嘶、咳嗽反射消失等,面瘫常为双侧性。

.5.呼吸障碍:部分病例可发生呼吸困难,多在起病后3~12天出现,原因是病变波及颈,胸段N根而致呼吸肌麻痹。

第九、十对颅N麻痹时,咳嗽反射消失,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

少数病例是由于病变波及延髓致呼吸中枢衰竭。

6.括约肌障碍:少数患者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主要功能障碍】(1)瘫痪:颅神经周围瘫、下肢瘫痪、四肢瘫痪。

(2)感觉障碍:瘫痪肢体通常伴有相应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3)肌肉痉挛:腰以上的脊髓损伤常常出现肌肉痉挛、疼痛。

(4)心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重病情。

(5)其它:感染、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呼吸困难等。

【评定内容】运动功能障碍评价,即临床与康复的评定。

【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一)急性不稳定期各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都包括如下内容:1.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体位排痰训练和胸廓被动运动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2.在急救阶段,因难以控制入量,多应用留置尿管。

在停止静脉补液之后,应开始间歇导尿(每日4次)和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训练。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1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1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6.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明显影响活动及睡眠;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康复评定:JOA评分3.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治疗原则】约80%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当。

1、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 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法。

严格卧床不宜超过1周以防制动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肌肉松弛药,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腰椎牵引4、推拿和按摩5、支具和矫形器 围腰有协助背肌、限制不必要的前屈、增加腰椎稳定性的作用。

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

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

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引言儿童康复科是专门针对儿童发展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问题进行康复治疗的一门医学科目。

本诊疗指南为了帮助医生、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正确了解和实施儿童康复科的治疗措施,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评估与诊断首先,评估与诊断是儿童康复治疗的第一步。

医生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儿童的发育及功能水平。

此外,医生还可能要求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帮助确诊疾病和制定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等。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运动训练和物理疗法改善儿童的运动功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语言治疗主要针对儿童的语言和交流障碍,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职能治疗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练和训练,帮助儿童改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根据儿童的评估结果和诊断,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

康复治疗计划应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并与家长和学校等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康复治疗不仅仅在医院进行,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需要参与治疗过程,积极配合医生和治疗师的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适当的支持和关怀。

此外,儿童本身也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努力,提高自身的康复能力。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康复治疗需要定期评估康复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治疗调整。

医生和治疗师应该与家长和学校等相关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儿童的康复进展和问题,以及时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结论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原则和建议,可帮助医生、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儿童康复科的治疗措施。

正确评估和诊断、科学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以及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都是儿童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希望本指南对广大儿童康复科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康复诊疗指南

康复诊疗指南

临邑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临床诊疗指南一、脑血管意外【概述】脑血管意外(CVA)又称脑卒中,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无论是脑出血或脑缺血,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的脑血管部位密切相关。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包括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腱反射减弱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可能的阵挛;肢体运动时出现病理模式或协同运动,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

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失用症等。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功能障碍。

言语障碍:①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

②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属于功能性吞咽障碍或神经性吞咽障碍。

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脑神经麻痹:包括:1)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

2)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脑部病变。

【康复评定】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表1-1-1是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最高分得分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表1-1-1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1995年)评价内容得分评价内容得分一、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五、上肢肌力1.提问:①年龄;②现在是几月份 V级正常 0(相差2岁或1个月都箅正确) IV级不能抵抗外力1都正确0Ⅲ级抬臂高于肩2一项正确 1 Ⅲ级平肩或以下3都不正确进行以下检査Ⅱ级上肢与躯干夹角>45° 42.两项指令:握拳、伸掌;睁眼、I级上肢与躯干夹角≤45° 5闭眼(可示范) 0 6均完成 3 六、手肌力完成一项 4 V级正常 0均不能完成,进行以下检査 IV级不能紧握挙13.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Ⅲ级握空拳,能伸幵2定向退让 6 Ⅲ级能屈指,不能伸3定向肢体回缩 7 Ⅱ级能屈指,不能及举4肢体伸直 8 I级指微动5无反应 9 0 6二、水平凝视功能七、下肢肌力正常 0 V级正常 0侧方凝视功能受限 2 IV级不能抵抗外力 1眼球侧方凝视 4 Ⅲ级抬腿45°以上,踝或趾可动 2三、面瘫Ⅲ级抬腿45°左右,踝或趾不能动 3正常0Ⅱ级抬腿离床不足45° 4轻瘫,可动 1 I级水平移动,不能抬高5全瘫 2 0 6四、语言八、步行能力正常 0 正常行走 0交谈有一定困难,需借助表情动作表 2 独立行走5m以上,跛行 1达;或流利但不易听权,错语多独立行走,需拐杖 2可简单交流,但复述困难,语言多迂 5 他人扶持下可以行走 3回,有命名障碍能自己站立,不能走 4词不达意 6 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 5卧床 62.躯体功能评定运动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加以选择。

(完整版)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完整版)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临沂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2018年修订)一、脑梗死康复诊断(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范(1)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2)选择性检查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坦口服液等。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氟西汀、黛力新、氟哌啶醇、氯普噻吨等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邑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临床诊疗指南一、脑血管意外【概述】脑血管意外(CVA)又称脑卒中,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无论是脑出血或脑缺血,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的脑血管部位密切相关。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包括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腱反射减弱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可能的阵挛;肢体运动时出现病理模式或协同运动,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

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失用症等。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功能障碍。

言语障碍:①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

②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属于功能性吞咽障碍或神经性吞咽障碍。

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脑神经麻痹:包括:1)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

2)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脑部病变。

【康复评定】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表1-1-1是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最高分得分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表1-1-1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1995年)评价内容得分评价内容得分一、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五、上肢肌力1.提问:①年龄;②现在是几月份V级正常0 (相差2岁或1个月都箅正确)IV级不能抵抗外力 1都正确 0 Ⅲ级抬臂高于肩 2一项正确 1 Ⅲ级平肩或以下 3都不正确进行以下检査Ⅱ级上肢与躯干夹角>45° 42.两项指令:握拳、伸掌;睁眼、 I级上肢与躯干夹角≤45° 5闭眼(可示范)0 6均完成 3 六、手肌力完成一项 4 V级正常0均不能完成,进行以下检査IV级不能紧握挙1 3.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Ⅲ级握空拳,能伸幵2定向退让 6 Ⅲ级能屈指,不能伸 3定向肢体回缩7 Ⅱ级能屈指,不能及举4肢体伸直8 I级指微动 5无反应9 0 6二、水平凝视功能七、下肢肌力正常0 V级正常0侧方凝视功能受限 2 IV级不能抵抗外力1眼球侧方凝视 4 Ⅲ级抬腿45°以上,踝或趾可动 2三、面瘫Ⅲ级抬腿45°左右,踝或趾不能动 3正常0 Ⅱ级抬腿离床不足45° 4轻瘫,可动 1 I级水平移动,不能抬高5全瘫 2 0 6四、语言八、步行能力正常0 正常行走0交谈有一定困难,需借助表情动作表 2 独立行走5m以上,跛行1达;或流利但不易听权,错语多独立行走,需拐杖2可简单交流,但复述困难,语言多迂 5 他人扶持下可以行走3回,有命名障碍能自己站立,不能走4词不达意 6 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5卧床62.躯体功能评定运动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加以选择。

肌张力及痉挛:可采用临床肌张力分级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表1-1-2)评定。

肌力:可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也可以作等速肌力测定。

平衡:可采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rm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

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进行分析,也可以用“站起-走”计时测试、6min或lOmin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可以采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

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表1-1-3)、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1-1-4)。

感知功能:可根据患者存在的情况采用相应的评定方法予以评定,如Alben划杠测验、删字测验(Diller测验)等。

3.认知功能常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也可选用韦氏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

4.言语功能评定失语症:可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波士顿失语症检查法或西方失语症检查法评定构音障碍:一般采用弗朗蔡构音器官功能性检查法评定。

吞咽障碍:可以采用临床吞咽检查法、透视录像吞咽检查法以及内镜下吞咽检查法评定。

5.心理精神评定多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或症状自评量表(SCL-90)。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常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表1-1-5)评定,有条件也可以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HM)。

7.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36(中文版)。

一般急性期不作生活质量评定, 多在出院前或随访中进行。

【康复治疗】1.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无特殊禁忌的脑血管意外患者。

禁忌证:生命体征不稳定,如发热(体温>38°C)、血压波动大、症状继续进展的患者,可以延迟开始康复或暂停康复治疗。

2.康复目的和原则(1)治疗目的急性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诱发肢体的随意运动,预防继发性损害 (如压疮、呼吸道感染等),防止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恢复期的治疗目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肢体的选择性运动,抑制不正常的联合反应,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手的精细功能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复合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关节僵硬等合并症。

具体包括:改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重返社会。

(2)治疗原则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神志清醒的患者,即可开始治疗。

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因子干预。

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

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

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人,直至患者的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3.临床治疗主要为控制血压、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脑循环、支持疗法以及预防并发症。

对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治疗等;对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1)脑缺血的治疗溶栓治疗:发病56h内可以选用尿激酶或其他溶栓药物静脉给药。

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口服阿司匹林。

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常规肝素可能对稳定进行性脑缺血有效,并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中药治疗:丹参注射液、三七注射液等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2)脑出血的治疗降低血压: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α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

控制颅内压:20%甘露醇脱水治疗,严重者可行手术减压治疗。

(3)并发症的治疗对没有严重禁忌证的严重偏瘫患者,建议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密切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吞咽困难、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有继发癫痫发作的患者可以给予抗癫痫治疗。

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可以使用制酸药。

4.不同病期的康复治疗(1)急性期:病后数日,以急诊抢救为主。

如果患者神志清醒,病情无进展,应尽早康复治疗。

预防并发症:可采取定时翻身(一般每2h翻身一次)或使用翻身床、交替充气气床垫等措施来预防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经常活动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肢体水肿;被动活动瘫痪的肢体可以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可预防异常模式的发展。

例如,仰卧位时的抗痉挛体位:上肢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下肢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收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膝关节稍垫起微屈,踝关节90°,足尖向上。

(2)恢复期:急性期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即可进行功能训练,恢复期一般可分为迟缓性瘫痪期、痉挛期和改善期。

迟缓性瘫痪期:即BrunnstromⅠ期,治疗重点是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痉挛性瘫痪期:即BrunnstromⅡ、Ⅲ期,治疗重点是缓解肌痉挛、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运动控制改善期:即BrunnstromⅣ、Ⅴ期,治疗重点是进一步降低肌痉挛,恢复正常的肌张力,促进肢体的选择性运动,改善运动的协调和运动的控制。

运动控制的训练根据正常的运动发育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位平衡—步行的顺序循序渐进进行。

5.康复措施与方法(1)早期或迟缓性瘫痪期1)正确体位的放置:采取抗痉挛体位,定时翻身。

2)保持关节活动范围:对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四肢关节应由被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

早期肢体的被动运动可以1015min/次, 23次/d。

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来带动患侧肢体完成主动-辅助运动;完成主动运动时应避免诱发肢体的病理模式或利用协同运动来完成。

3)诱发肢体的随意运动:可采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 技术、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中具有诱发肢体随意运动的方法。

4)床上运动:如果病情容许,可以进行桥式运动(由双桥到单桥)、床上翻身训练(健侧向患侧,患侧向健侧)、床上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由静态平衡至动态平衡)。

5)体位转移训练:如果病情容许并已经掌握了床上坐起及坐位平衡能力,可以进行床-椅转移、坐-站转移及站立训练(由靠斜床站立、扶持站立到独自站立)。

6)其他的物理因子治疗:①直流电碘离子导人疗法:一般采用眼-枕或额-枕法,电流强度15mA,20min/次,12次/d,10d—个疗程。

②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电极放在瘫痪肢体的运动点上,频率为2030Hz,电流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2030min/次,12次/d,10d—个疗程。

③经颅电刺激疗法:主电极放在双侧乳突,辅电极放在双侧合谷穴。

45min/次,1次/d,10次一个疗程。

7)高压氧治疗:病情稳定后,无高压氧治疗禁忌症者,可行高压氧舱治疗。

8)中医治疗:可采用针灸、按摩等方法。

(2)恢复期或痉挛期:除了继续迟缓性瘫痪期的治疗之外,重点实施以下治疗:1)抑制痉挛肌群的肌张力:采用抗痉挛体位、系列夹板、Bobath技术、治疗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