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内科冠心病课件电子版本
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
2023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contents •冠心病概述•冠心病病理生理•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冠心病预防与控制•冠心病病例分享•总结与展望目录01冠心病概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居首位。
冠心病定义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在美国,冠心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78.5万人死于冠心病。
冠心病流行病学1冠心病危险因素23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等。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等。
02冠心病病理生理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殖,纤维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脂质渗入血管内皮下,单核细胞迁入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迁入内膜,泡沫细胞形成,纤维斑块形成,脂质条纹形成,纤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冠心病病理过程病因01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并非所有动脉粥样硬化都会引起冠心病。
其他因素包括炎症、遗传、生活习惯等。
病理过程02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03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肌缺血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
轻度缺血时无明显症状,严重缺血时可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第9版内科冠心病ppt课件
.
病因
Ø 年龄与性别 Ø 饮食与高脂血症 Ø 高血压 Ø 糖尿病 Ø 体重与肥胖 Ø 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
.
16
可以改变的
❖ 吸烟 ❖ 血脂异常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肥胖 ❖ 紧张 ❖ 缺乏锻炼 ❖ 饮食 ❖ 病毒
不能改变的
化、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 ❖ 掌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
症、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诊断、鉴别诊 断和治疗措施。 ❖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及预防。 ❖ 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 介入治疗、预后及预防.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
脂肪条纹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
} 心绞痛
心肌梗死 ACS
缺血性中 风/TIA
临床无症状 年龄增长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缺血性肾病 缺血性肠病
严重的 下肢缺血
心血管死亡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10
分期和分类
❖ 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 ❖ 2.缺血期 ❖ 3.坏死期 ❖ 4.纤维化期
家族史、性格急躁;同型半胱胺酸、胰岛素抵抗、纤维 蛋白原
.
5
发病机制
❖ 脂肪浸润学说:LDL和VLDL特别是氧化修饰的LDL,经损 伤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裂隙→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 吞噬脂质→泡沫细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释出各种脂质, 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共同构成粥样斑块
❖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粥样斑块实际上是机化了 的血栓,并非真正的粥样斑块
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
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冠心病基础知识•冠心病诊断方法•冠心病治疗方法•冠心病预防措施•冠心病病例分享与讨论目录01冠心病基础知识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
定义根据临床表现,冠心病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病因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诱因常见的诱因包括劳累、情绪激动、感染、暴饮暴食、吸烟等。
病因与诱因常见症状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等。
体征冠心病患者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界扩大等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常见症状与体征02冠心病诊断方法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家族史、危险因素等信息,为冠心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病史采集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变。
体格检查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心电图机通过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从而反映心脏功能和节律变化。
心电图波形正常心电图波形呈规律性波动,当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心电图波形会发生变化。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通过将超声波探头置于胸部表面,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CT血管成像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生成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影像,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
影像学检查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检测血液中各种生物标志物,如心肌酶、胆固醇等,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
血液检查如运动试验、核素心肌显像等特殊检查,进一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冠心病。
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03冠心病治疗方法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
降脂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式,改善冠状动脉狭窄。
病理学9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ppt
发病机制
平滑肌增殖和突变学说:
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 平滑肌的突变
慢性炎症学说: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
参与AS的形成,引起血栓、斑块破裂等并发症。 c-反应蛋白(CPR): 一种炎性介质,可信性最 高的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检测指标
发病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MC吞噬作用 MC促进增殖作用 MC分泌氧化代谢产物
定 义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
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多支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高度狭窄(>75%)并多
有复合病变及痉挛 剧烈而持久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缓 解,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类型
依病变范围、深度分为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特 点
心室壁内侧1/3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 。
AS性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多见 间歇性跛行:狭窄→缺血→下肢疼痛→休息→好转 萎缩:长期慢性缺血 干性坏疽:管腔完全阻塞,侧枝循环不能代偿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后 果:
麻痹性肠梗阻 肠梗死 休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器官 缺血
粥样
斑块
形成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细动脉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发病情况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 好发于中老年人 40-50岁发展最快 弥漫性病变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遗传因素 年龄和性别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hyperlipidaemia)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
社交互动
组织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增加社交互动,提高
生活质量。
0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 与治疗策略探讨
ACS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分析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 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心肌 缺血或坏死。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等,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心动过速等 。
快速诊断方法介绍及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依据
快速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结合心肌酶学和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检查进行快速诊断。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依据
心肌酶学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肌钙蛋白用于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 。
紧急介入治疗适应症和效果评价报告
紧急介入治疗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可在发病小时内进行紧急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 濒死心肌。
泡沫细胞形成
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在内皮细 胞下形成泡沫细胞,分泌多种生 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
纤维帽形成
泡沫细胞死亡后,纤维帽逐渐形 成,纤维帽由纤维蛋白和胶原纤 维组成,可保护血管壁免受损伤 。
斑块稳定性与破裂风险评估
斑块稳定性评估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手段可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稳定性斑块通常表面光滑、 质地较硬,不易破裂;而不稳定斑块表面粗糙、质地较软,容易破裂。
分享成功的生活方式干预案例 ,提高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的
重视和积极性。
运动康复计划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运动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运动强度和时间
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合理安 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2024年内科学(冠心病(心肌梗死))ppt课件
缓解疼痛
使用吗啡或哌替啶等药物迅速缓解疼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和血 压变化。
监护和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024/2/29
20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时机把握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 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2024/2/29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 质等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钙、 镁等,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
29
运动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跟踪
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体能状况和运动 喜好,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鼓励患者长期坚持
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能 力,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避免
突然剧烈运动导致意外发生。
2024/2/29
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定期对患者的运动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运动方 案,确保运动锻炼的安全有效。
定期评估运动效果
向患者强调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长期坚持运动,形成良 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康复和生活 质量提高。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9
2024/2/29
23
心律失常监测和干预措施制定
2024/2/29
持续心电监测
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24小时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考虑实施 心脏电复律。
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内科冠心病教材教学课件
目录
• 冠心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冠心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 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 起的心脏病。
定期随访
提醒患者及家属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 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冠心病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重点掌握冠心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类型及 其危险因素。
深入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与 坏死等病理过程。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冠心病可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稳定性冠心病包括稳 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
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频率、诱 因、缓解方式等。
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脂质代谢异常、内皮细胞 损伤、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其中,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质 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发冠 心病。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非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可考虑采用电 复律、射频消融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PPT课件(完整版)
《冠心病》PPT课件(完整版)目录CONTENCT •冠心病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冠心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发病机制涉及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胸痛(心绞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等,常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冠心病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
02诊断方法与标准常规检查手段心电图01静息、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连续监测(Holtter)等检查手段,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
超声心动图02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静息超声心动图大部分无异常表现,但可判断心脏大小、室壁运动状态和左心室功能,对诊断左心室肥大、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等有帮助。
放射性核素检查03这种检查主要有201Tl-心肌显像或兼作负荷试验,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部位的心肌,可显示灌注缺损。
主要适合于心电学检查不能确诊或者需要进一步对心肌进行特殊评估者。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
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变化。
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血管内超声等技术,都是用于观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检查手段。
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
在冠状动脉狭窄处植入支架,以改善血流,缓 解心绞痛。
3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搭 桥手术。
心功能不全治疗
去除病因
01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心肌进一步损伤。
药物治疗
02
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以减轻心衰症状。
器械治疗
03
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可考虑心脏再同步治疗或植入式心脏除颤
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很少超过半 小时。
心绞痛疼痛部位
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 左臂内侧或下颌等部位。
心功能不全诊断与鉴别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05
心功能不全症 状
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 力、水肿等,严重时可出 现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诱 因
常见诱因包括感染、过度 劳累、情绪激动等。
心功能不全体 征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血压、 心率、呼吸频率等体征, 以评估心脏功能。
心功能不全实 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和心电图检 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 的心脏功能和病情。
心功能不全鉴 别诊断
需与心包积液、心肌病、 心律失常等相鉴别。
05
冠心病治疗
心绞痛治疗
1 2
药物治疗
使用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 等,以减轻心绞痛症状。
心源性猝死表现
晕厥
心源性猝死常表现为突发的意识丧失,可 伴有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全身抽搐
心源性猝死患者可表现为全身抽搐、口吐 白沫等。
心脏骤停
心源性猝死表现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无 脉搏,呼吸停止。
猝死前先兆症状
《内科冠心病》PPT
分类
包括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 死型、心力衰竭型和猝死型。
冠心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绞痛、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 难等。
体征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收缩 期杂音等。
冠心病的危害与流行病学
危害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
流行病学
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密切相关。
02
冠心病病理生理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 病理基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引起,包括遗传、环境、生 活习惯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冠 状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影响心肌供血。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冠 状动脉逐渐发生硬化、钙化, 血管壁增厚,弹性减弱。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增加心肌供血。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用于降低血压和改善
心肌重构。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01
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02
在PTCA基础上,植入支架以维持血管通畅。
冠状动脉搭桥术
03
通过移植其他部位的血管,绕过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为心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 金标准,通过X线显影技术显示 冠状动脉的形态和阻塞程度。
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通过检测心肌损 伤相关的酶和蛋白,有助于诊 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并发 症。
核素心肌显像
核素心肌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 标记的心肌代谢显像技术,检
测心肌缺血和坏死。
冠心病风险评估工具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ACEI、ARB、β受体拮抗剂、扩血管药、利尿剂、α-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物、调脂类药物、抗心 律失常药、钙通道阻滞剂、抗栓药物
(二)介入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2.射频消融术(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三)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各瓣膜修补及置换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心包剥离术、心脏移植等
(四)其他治疗
筛选致病基因,干细胞移植和血管新生治疗,分子心脏病学
心房、心室、主动脉压力和容积变化曲线
(一)症状
(二)体征
1.望诊 2.触诊 3.叩诊 4.听诊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 非侵入性检查 1.血压测定: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2.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3.心脏超声检查: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脏声学造 影,实时三维心脏超声 4.X线胸片 5.心脏CT 6.心脏MRI 7.心脏核医学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一)心脏结构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二尖瓣 主动脉瓣 三尖瓣 肺动脉瓣
心脏结构
(二)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结 房室束 浦肯耶纤维
心脏传导系统模式图
(三)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 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内科学(第9版)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一)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二)心肌动作电位 (三)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监测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
02
冠心病预防与控制
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 、家族史等。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 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健康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和情绪激动。
诊断。
02
详细描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表现为突发胸 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
可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
04
治疗建议
以紧急救治为主,包括吸氧、心 电监护、药物治疗和必要时介入
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将整个心脏移植到受者体内,治疗严重的冠心病患者。
04
冠心病康复与护理
康复期的护理
定期检查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心电 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
监测心功能恢复情况。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和粗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适度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运动 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 。
饮食习惯
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多 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控制饮食量。
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拮抗剂、ACEI或 ARB类药物等。
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长期坚持治疗,定期复查调整药 物剂量。
03
冠心病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等,降低血脂水平 ,减轻血管炎症反应。
内科小讲课-冠心病精品PPT课件
3
心梗患者的护理
Nursing of MI
37
心梗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问题
心梗患 者护理
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
38
心梗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AMI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护士应在最快的时间内描记心电 图,进行心电、血压监测,给氧,建立静脉通路,抽血送检等 等。在此基础上,分布完成护理评估,不能延误抢救时间。
冠心病的定义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
4
定义、病因、病机
50
心梗患者的护理
拓展:临床护理路径
体系建立
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明确小组职责分工 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培训 确立标准体系
51
心梗患者的护理
拓展: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文本设计
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 标准诊疗项目的确定 标准住院日的确定 医护版临床护理路径文本制定 患者版临床护理路径文本制定
1.肥胖: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大 于20%•以血上中易同患型本半病胱氨酸增高 2.缺少体力活动 3.进食•过胰多岛的素动抵物抗脂增肪强、胆固醇、糖和钠盐 45..A遗型传•性因血格素中者纤:维性蛋情白急原躁及,一进些取凝心血和因竞子争增性高强,工作 专心而•休病息毒不、抓衣紧原,体强感制染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人
患者自发病来,精神可,饮食可,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55
冠心病课件【共117张PPT】
UA
临床表现:
静息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时,时间通常在 20分钟以上。
初发型心绞痛:新发心绞痛,CCSC分级III
级以上。
恶化型心绞痛: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 或痛阈降低(CCSC分级增 加I级以上或CCSC分级III 级以上)。
左主干狭窄:5~10%
无显著狭窄:15%(冠脉痉挛、 冠脉微血管病变、儿茶酚 胺分泌过多等)
11/10/2022
湖南中医药大学
29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临床表现:症状(发作性胸痛的特点)
部位: 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常放射至左肩、臂内侧
达无名指、小指或至颈、咽、下颌部。
性质:压迫,发闷或紧缩感。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低血压和休克:
虽经积极抗缺血治疗,仍有静息及轻度活动时反复心绞痛。 发热、感染、心动过速、药物(异丙肾、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肋 间 神 经 痛 1.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平地步行两个街区以上或登一楼以上引发 肥胖 :BMI,腰臀比
食管疾病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放射性核素检查: 2T011-心肌显象:兼作负荷试验,灌注缺
损见于心肌缺血区。
核素心腔造影:可测定左室功能及显示室
壁运动障碍。
冠状动脉造影:
严重稳定型心绞痛(CCS3级),药物不能控制症状 CCS1~2级,有心梗病史或低负荷状态下即有心肌 缺血表现心绞痛伴束支传导阻滞,核素检查证实易诱
发缺血者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
二者关系密切,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近似,但严重程度不同,病人没有心肌坏
死生化标志物出现,为UA,若有则为NSTEMI。
第九版内科学心肌疾病ppt课件
内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超声图表现
HCM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室不对称肥厚而无心室腔增大
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mm 梗阻性HCM
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 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
内科学(第9版)
3种常见心肌病比较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内径
室壁厚度 左心房 瓣膜反流 常见首发症状 心衰症状 常见心律失常
扩张型心肌病 症状明显时,<30%
≥60mm 变薄 增大
先二尖瓣,后三尖瓣 耐力下降
左心衰先于右心衰 室速、传导阻滞,房颤
限制型心肌病 25% ~ 50% <60mm 正常或增加
围生期心肌病 既往无心脏病的女性于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发生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符合DCM特点 预后良好,但再次妊娠常引起疾病复发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多见于房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效控制心室率是关键,同时需要采用阻断神经-体液激活的药物
内科学(第9版)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遗传性,青少年发病,易猝死 以右心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 临床以室性心动过速、右心室扩大和右心衰竭等为特点
内科学(第9版)
对于有房颤和已经有附壁血栓形成或有血栓栓塞病史的患者须长期抗凝治疗内科学第9版五治疗内科学第9版六特殊类型的心肌病既往无心脏病的女性于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发生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符合dcm特点有效控制心室率是关键同时需要采用阻断神经体液激活的药物内科学第9版冠脉正常心室造影或超声心动图echo示心室中部或心尖部膨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病变造成弥漫性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第二节一概述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四诊断五治疗内科学第9版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为肌球蛋白重链及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编码基因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点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静息或运动负荷超声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30mmhg属梗阻性hcm约占70本病预后差异很大是青少年和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内科学第9版内科学第9版二梗阻性hcm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室间隔左室流出道梗阻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杂音二尖瓣收运动sam征舒张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 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
病因
➢ 年龄与性别 ➢ 饮食与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糖尿病 ➢ 体重与肥胖 ➢ 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
16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的
❖ 吸烟 ❖ 血脂异常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肥胖 ❖ 紧张 ❖ 缺乏锻炼 ❖ 饮食 ❖ 病毒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猝死
❖ 慢性冠脉病CAD
稳定型心绞痛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 缺血性心肌病
隐匿性冠心病
19
20
右冠
左主干 左旋支 左前降
21
发病机制
冠脉供血心ຫໍສະໝຸດ 耗氧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
一过性缺血缺氧
持续性缺血缺氧
心绞痛(AP)
心肌梗死
22
心肌耗氧
❖ 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心率、心肌收 缩力、心室壁张力
第9版内科冠心病课件
❖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分型及防治措施, ❖ 掌握:冠心病的分型、发病机制 ❖ 掌握: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诊
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 ❖ 掌握: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型、临床表现、心电图变
化、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 ❖ 掌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
症、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诊断、鉴别诊 断和治疗措施。 ❖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及预防。 ❖ 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 介入治疗、预后及预防.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 失去弹性和血管腔缩小
28
稳定型心绞痛
❖ 特点: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样疼痛或憋 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 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 累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 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疼痛发作 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因在数周至 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29
❖ 冠脉固定狭窄或微血管阻力增加时,冠脉血流量↓, 影响冠状动脉灌注。
24
心肌供氧
❖ 冠状动脉管腔存在显著的固定狭窄(>50%-75%),
安静时尚能代偿
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 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不平 衡 ,称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多引起慢性稳定型心 绞痛发作
❖ 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 破裂、糜烂、出血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氧供减少
称为“供氧减少性心肌缺血”,引起ACS的主要原因 25
心肌缺氧是 果
需氧量增加 供氧量减少 共同作用的结
第三节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 概念:是在冠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 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 病因及发病原理:心脏负荷增加,冠脉血 流减少或冠脉痉挛导致心肌内代谢产物堆 积,刺激心脏自主神经。
Modified from Pepine, CJ, Am J Card, 1998
平滑肌细胞 和胶原增生
栓塞 出血
7
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内皮细胞
纤维帽
(平滑肌细胞和基质)
内膜平滑肌细胞
(修复型)
脂核
外膜
中层平滑肌细胞
(收缩型)
8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并扩展进入管腔
❖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粥样斑块实际上是机化了 的血栓,并非真正的粥样斑块
❖ 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各种危险因素损伤内膜→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6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泡沫 脂质 细胞 条纹
中间阶 段损伤
纤维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复合病变破裂
内皮功能不全
从十几岁开始
从30岁开始
从40岁开始
主要为脂肪积聚
lipi脂d c核ore
血栓
→
外膜
9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肪条纹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
} 心绞痛
心肌梗死 ACS
缺血性中 风/TIA
临床无症状 年龄增长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缺血性肾病 缺血性肠病
严重的 下肢缺血
心血管死亡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1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定义: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
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 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亦称缺血性心脏 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 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 ❖ 心肌从血中提取65%-75%的氧
——氧需求增加时,就只能依靠冠状 动脉血流量的增加
23
心肌供氧
❖ 心肌供氧量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血液携氧能力 ❖ 在正常情况下冠脉循环有很大的血流储备能力,使
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的需血保持动态平衡: 剧烈活动时冠脉扩张,血流量可增加6~7倍
4
病因
❖ 多因素共同作用:遗传为基础 ❖ 危险因素(risk factor):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
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吸烟 ❖ 次要危险因素:肥胖、活动少、高热量和高脂饮食、CHD
家族史、性格急躁;同型半胱胺酸、胰岛素抵抗、纤维 蛋白原
5
发病机制
❖ 脂肪浸润学说:LDL和VLDL特别是氧化修饰的LDL,经损 伤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裂隙→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 吞噬脂质→泡沫细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释出各种脂质, 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共同构成粥样斑块
10
分期和分类
❖ 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 ❖ 2.缺血期 ❖ 3.坏死期 ❖ 4.纤维化期
11
临床表现
❖ 一、一般表现
❖ 二、主动脉粥样硬化
❖ 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
胸主动脉瘤
❖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四、颅脑动脉粥样硬化
❖ 五、肾动脉粥样硬化
❖ 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 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不能改变的
➢遗传因素
➢性别——男性比女
性较易患冠心病
➢年龄:
老年人易患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
17
冠心病分型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分为5型 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18
冠心病分型
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两大类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