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稿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民的退休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给农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面我们将对这个制度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我国城镇社会保险制度逐渐健全,许多城市居民已经加入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对于农村居民,尤其是在农村的老年人中,许多人没有这种保险。

因此,从200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人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人群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无法承担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相同的费用,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费用相对较低,只有每年几百元的费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方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个人账户制度,这种制度是对个人缴费,个人账户上积累的养老金是个人的;另一种是集体账户制度,这种制度是对村集体缴费,穷困老人可以从村集体账户上领取养老金。

不同的村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保险购买率已经达到96.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退休问题,降低老年人生活的风险;2.缓解贫困老人的经济压力;3.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

缺点1.养老金发放的金额较低,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时间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3.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有限,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有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未来发展方向1.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养老金的金额;2.在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未来发展挑战1.随着农村青壮年转移至城市工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人口还将减少;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间短,制度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然而,与城市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省级和县级。

省级保险制度由省级政府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县级养老保险制度则由县政府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仅有不到40%的农村老年人参加了养老保险。

同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颇为简单,仅提供很低的保险福利,很难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此外,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性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资金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缴纳和政府资金补贴。

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并不是所有农民都能够承担养老保险的缴费,因此资金缺口问题比较突出。

另外,政府补贴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2、保障不足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往往不能够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比如,对于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民,他们支付的保险费用往往比可以获得的保险福利要多。

同时,由于养老金标准过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此外,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也不能够提供足够的保障。

3、覆盖范围小目前,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也比较有限,仅有不到40%的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这不仅增加了养老保障的难度,同时也削弱了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性。

三、解决方案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投入,增加补贴力度,使得养老保险可负担和可持续。

2、拓宽覆盖范围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

比如,给予养老保险补贴和优惠,以降低缴费负担,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带动更多人加入。

3、提高保障水平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力度,提高养老金标准和医疗保险福利,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发展,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而生。

本文将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保障,缓解农村养老问题。

中国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集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较低,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对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农村民众的福利感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进行了试点工作,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经过多次修订,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于2014年开始实施,取代了之前较为简单的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设计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全国统筹、地方管理”的模式。

政策上规定,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定养老保险标准,由各地方根据当地经济实际情况来具体实施。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方式分别为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和政府补贴。

政策规定,每个人每月的个人缴费金额应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5%。

同时,政府会根据财力情况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和实施效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和实施主要通过基金的投资运作来实现。

具体地说,基金会定期对所收到的缴费资金进行投资,从而使基金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08亿人。

结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力度和政策完善力度。

相信在未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龄人口数量呈不断上升之势,养老保险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农村老年人民对晚年生活的需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然形成,而且持续完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评价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水平和问题,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这一制度提供支持。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以农民个人缴纳保费为基础,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以发放养老金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养老服务的途径。

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该制度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的成就:1.制度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注册建制全面实施。

为了提高农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国家政策已经赋予了农民养老制度立法保障,逐渐扩大了注册建制的逐步实现。

目前该制度下建制的数量已经逐步增加,保障对象也全面实施。

2.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补贴力度大大加强。

由于农民缴纳的养老保障费用较低,且行为欠缺自我决策的意识,因此国家逐渐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补贴力度,让农民更好地体验到养老保险的福利。

3.促进年轻农民的社会保障参与意识。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各地加强了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力度,逐步促进了他们对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

这是未来农民加入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进展,也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分析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1.农民社会保障现状较为单一由于集体经济转型进程和农民的经历水平较低,农民很难参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缴费意愿不足以及缴费意愿的不平衡性。

2.农民社会保障区域的不均衡性较明显目前农民社会保障区域分布不均衡,城市与农村有很大的差距。

这一问题是制约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1. 提高社会保障中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政府应当大力推进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设施、优化管理机制、降低保险缴费门槛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摘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的一个新制度。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了其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接着详细阐述了该制度的建立过程、内容和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并提出了政府应对措施和发展前景展望,指出了制度的总结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同时给出了建议和启示。

该制度的建立对促进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内容、特点、问题、挑战、政府应对措施、发展前景、总结、展望未来、建议、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保障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保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许多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政府根据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的需要,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帮助农村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安全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民的消费能力,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社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分析其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制度内容和特点的剖析,揭示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政府应对措施,为推动制度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展望未来,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前景,为未来政策制定和改革提供参考。

浅析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浅析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浅析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障,农村,社会论文摘要:本文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分析。

胡总书记在今年“十七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要踊跃探索成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温总理粼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一文中也指出,“加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保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因此,成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摆在各级政府案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一、成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是不是成熟在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多数学者均以为中国目前还不具有全面推行这一制度的条件,但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意见。

第一种观点:成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尚不具有。

有代表性的观点出自何文炯等(2001)。

他们以为,一个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于农人,都是处在该国工业化、市场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工业化由中期转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即工业化靠自身积累且剩余能反哺农业时期。

这时,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农人收人大大提高,农人人口相对一国人口总数已不占绝对多数。

而目前,中国农村多数地域仍处于相对封锁的小农经济阶段,且地域之间水平差距过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具有。

他们以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全国而言发达地域应踊跃推动,欠发达地域应暂缓推行,然后慢慢扩大实施范围。

无论是发达的农村地域仍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域都应成立综合性、多渠道的养老保障体系,以对付农人的老龄化风险。

梁鸿(1999)在对成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因素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中国政府财力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按照“发展优先和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一定在资金的竞争性利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窘境一“福利病”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人太乡再加上中国农村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不平衡又已达到相当程度,因此现阶段中国尚无能力成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域的社会保障作为替代。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摘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农村地区推行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通过对该制度的发展历程、政策设计、运行机制、政策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制度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完善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权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资金不足等问题。

未来应该加强政府支持,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提高参保覆盖率,增加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以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政策设计、运行机制、政策效果、挑战、发展前景、完善、未来、结语1. 引言1.1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概述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其在农村地区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将为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9年。

当时,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国家五年规划中。

随后,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逐步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在发展历程中,我国先后实施了多项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

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持力度,推动制度的健康发展。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摘要】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现有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覆盖范围不广、资金短缺等。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政策设计、运行机制、覆盖面和效果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该制度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保障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仍有待提升,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该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重要性、问题、历史演变、政策设计、运行机制、覆盖面、效果、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提升、结论。

1. 引言1.1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农村老年人口面临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让农村老年人享受到来自社会的保障和关爱,减轻其生活压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还可以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机会的转变,鼓励年轻人在城市就业,减轻农村劳动力压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促进农村市场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完善和发展。

1.2 现有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制度覆盖面较窄。

由于农村地区和农民的特殊性,一些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并不广泛,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仍然没有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中,导致保障范围有限,存在一定的保障缺口。

参保标准不一,制度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地区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标准存在差异,参保对象和缴费标准不统一,导致保障待遇的不公平性,一些农民可能因此而被排除在保障之外。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研究全稿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研究全稿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研究全稿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1.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覆盖率相对较低,很多农民并未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当中。

2.缴费标准不一致:不同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存在差异,造成了制度的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

3.制度运行不够灵活: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较为僵化,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导致效果不佳。

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1.养老金水平偏低:由于参保人数较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有限,导致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2.养老金发放方式不合理: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发放方式以一次性领取为主,对于长寿者来说,无法提供持续稳定的经济保障。

3.养老保险信息不畅通:农民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较低,信息传递渠道有限,导致他们对于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不高。

三、农村养老保险方案1.提高参保覆盖率: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培育农民参保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和认知,以提高参保覆盖率。

2.改进养老金发放方式:可以考虑将养老金发放方式改为按月领取,并根据农民实际情况调整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以满足不同农民的养老需求。

3.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立全面畅通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农民能够随时了解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和待遇。

结论:为了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民的保障力度,并通过完善制度、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等措施,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保障意识,以建立一个健康、公正和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论文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论文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论文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摘要: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角度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农村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原有的养老保障机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会从制度建设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角度进行探讨。

二、制度建设的背景1.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中国是一个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国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8.7%。

而农村地区是老年人口集中的地方,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势在必行。

2.原有的养老保障机制不完善在农村地区,原有的养老保障机制主要是依靠农村居民的自身积蓄或者子女的赡养。

然而随着人口减少和就业机会的稀缺性增加,这种传统的养老保障机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许多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1.养老金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水平一直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调查数据,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退休工资不能满足其日常生活的需求,养老金缺口较大。

2.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返乡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也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然而,目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保障,他们在退休后面临着无法养老的困境。

3.互助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注重于家庭间的相互帮助,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的变动和人口外流,这种互助机制逐渐失效。

尤其是子女孝老意识逐渐减弱,导致农村居民在养老阶段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

四、解决方案1.提高农村社保覆盖率为了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第一步是要提高农村社保覆盖率。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文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浅谈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困境,我国于2014年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改革的目标和策略、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问题、建议一、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缺乏、覆盖范围窄、待遇水平低等。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困境,我国于2014年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二、改革的目标和策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覆盖面广、参保率高、待遇水平合理的制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提高政府支持力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增加缴费比例、建立统一的养老金计算方法等。

三、试点工作的实施效果经过几年的试点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参保覆盖面显著提高,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的养老保障得到了改善。

其次,养老金发放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地区的养老金已接近城镇居民养老金的水平。

此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虽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

其次,养老金待遇水平与城镇居民养老金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最后,参保群体中的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仍然存在保障难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发放水平,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基层组织的角色,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明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篇1:《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农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城市化一、问题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超出预期状况。

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保守估计达到1.2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加之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老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显然,这个问题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行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当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全面统筹考虑,争取在现有资源配置下,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思维,家庭式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不二选择。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发,通过对这一政策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几患建议。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建议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1.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并有加速趋势,而其中农村老龄人口占75%左右。

这就意味着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是化解老年经济生活风险的重要管理方法,是保障老年经济生活安全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现行农村养老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居民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家庭+土地”为主的养老保障模式,农村老人的养老生活方式主要有多代同堂型、分居赡养型和独立生活型三种。

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村人口加速老龄化;大量农用土地被国家和集体强制征收用于城镇建设,耕地减少,农民难以增收,土地养老模式被打破,失地农民亟待养老保障;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家庭规模加速小型化,农村家庭人口已经实现了由多子女家庭结构向“421”家庭结构的转变,目前逐渐出现“621”乃至“821”家庭结构,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子女养老的比例在下降,传统的养老观念受到冲击。

这些给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我国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试点的,主要依据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及各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业务指导性文件,基本运作方式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保险费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费和集体补贴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级为基本核算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参加保险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总数确定领取标准。

浅析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摘要】家庭养老长期以来就是我国农村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这一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养老的需求,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及问题。

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出题,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养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对策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1.1覆盖率低,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保险低覆盖率低主要是由于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比较低,经济状况比较落后,这使之很多家庭在满足自身生活和子女上学都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并且在农村自古以来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观念的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此外,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或者是对政策的宣传没有使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这就会让有条件的农民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养老保险或者是没有想到而未参加养老保险。

同时,农村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经济条件所以发展较好,而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得不尽人意,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几个发达省市,仅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和北京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占全国基金总量的70%以上。

1.2基金的储备不足,增幅过慢主要体现在:首先,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不高,参保人数不多,参保人缴纳的保费低,所以农村养老保险收取保费较少。

其次,缺乏政府扶持。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是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不好,农民没有从集体经济中得到帮助,政府又没有给农民补助,这就成了农民自己筹集资金的养老模式,而且也没有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最后,基金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值增值。

一方面,目前农村养老保险适用的仍然是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大部分都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由于基金交给县级部门管理,基层购买国债比较困难,加之银行利率逐年下降,这就使得基金不能得到有效地增值。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摘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性和研究背景。

该制度内容和特点包括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等,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问题和挑战,需要应对策略。

为了完善发展,建议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缴费意识等。

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个性化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目前情况进行总结,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研究背景、内容和特点、实施过程及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应对策略、完善发展的建议、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果没有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将面临严重困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可以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保护,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升社会保障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这一制度,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养老问题,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农民的老年生活保障面临着严峻挑战。

传统的家庭赡养模式已逐渐失去效力,而政府的养老保障机制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发突出。

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我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致力于实现全覆盖、全参保、全保障。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困境的分析1991年6月,民政部在山东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于1992年制定颁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该方案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

到2000年末,我国约有6172万人参加了社会保险,占整个农村从业人员的11%,养老基金结余仅195.5亿元,参加者人均不足320元,也仅有几十万人享受了社会养老,所占比率很低。

2001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主管划归劳动保障部主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清理、整顿”,陷入停顿不前的困境,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农民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然而现如今却产生了“政策微效”的现象,即政策结果距离政策预期有很大的差距。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政策微效”的结果呢?许多研究者大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或是具体操作层面来寻求制度萎缩的原因,例如:该制度以农民个人交费为主,缺乏互济性;养老保障基金投资渠道单一、运营层次低、银行利率下调等导致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缴费水平偏低,大多数农民选择2-4元/月的投保标准,难以满足农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需求;领取保险金的年龄缺乏灵活性;该制度保富不保穷,保少不保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混乱,出现了民政部门或政府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挥霍保险基金的情况等等。

笔者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试图探求该项制度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发生偏移。

社会学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但社会公平一直是核心问题。

因此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应该是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标,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

一切社会政策都是为经济政策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配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社会公平的基本价值理念只能让位于或偏移于效率优先的理念。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究论文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究论文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究论文标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究摘要: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探究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基金不足、覆盖面窄、保险待遇低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政府应扮演重要角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制度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农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基金不足、覆盖面窄、保险待遇低等。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调研,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的制度,旨在解决农民工作年限较短、缺乏退休保障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部分组成。

1.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统一设立的,覆盖全国所有城镇职工和部分农民工。

该制度采用“个人账户制度”,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并由政府统一管理和调配基金。

2.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是由地方政府设立的,覆盖广大农民。

农村养老保险主要通过农村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个人和家庭以及政府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基金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个人缴费。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个人缴费能力有限,导致基金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需求。

2.覆盖面窄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一方面,农民在境外工作或从事其他非正规劳动方式,导致不符合参保条件。

论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论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论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前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养老问题已经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探讨。

现状目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其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保险和保障制度。

最后,农村养老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很难维持生活所需。

产生问题的原因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原因:1. 传统观念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养儿防老,儿女有义务照顾父母。

在农村地区,这种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许多人认为只要子女孝顺,老年人就能够过得好。

因此,很多老年人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缺乏自我保障意识。

2. 经济水平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老年人的储蓄能力和养老保障水平非常低。

很多人在年轻时没有储蓄,老年期间只能依靠子女生活。

此外,受制于基础设施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各类养老服务缺乏。

3. 政策缺失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和政策不够健全。

农村养老保险、福利和救助制度等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给老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

对策针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障意识,鼓励老年人自己学习养老技巧,做好个人财务规划,减轻子女的负担。

同时,也要引导年轻人正确对待养老问题,树立正确养老观念。

2. 建立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政策支持,建立一批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利用镇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

3.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救助制度,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容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老龄化现象。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受城市化的发展,家庭结构变迁,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与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养老问题成了一个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因此,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解决这一问题,需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加深对其认识,很好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经济改革和社会的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引言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最关注的问题。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并没有形成,而对农村养老保险问题重视不够。

以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做了初步分析和思考。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涵.特点及发展历程(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内涵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它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

判断是否“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的标准,则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否脱离,或者对劳动者而言,参加的生产活动是否属于其主要社会生活内容而定。

另外,法定的年龄界限亦根据各国实际情况相应确定。

第二,养老保险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因此,养老金在分配过程中不再遵循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原则,而是依据劳动者的社会贡献、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来确定额度[ 1 ] 。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2.养老保险费用来源, 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3.国家可测算出未来大概的养老金开支,并根据某些既定标准来确定养老保险待遇。

4.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

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现现代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20多年的历史,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

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中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第二阶段:1992~1998年,为推广阶段。

1991年民政部原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1992年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第三阶段:1998年~2005年,为衰退阶段。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以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受各种因素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陷入了停顿阶段。

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为政策转向阶段。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表明了中央政策决策层对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重视,尤其反映了领导层对农民等弱势阶层的生活质量下降和收人差距扩大的关注。

新政策纲领的价值取向对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指示和促进作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

中国正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观念上正从以城镇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重点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转变。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成功的,可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还没有来得及成长时就已面临夭折的危险,但它却切实关系到占我国人口约8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一)我国农村养老现状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保障体系残缺,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农村,家庭养老是绝大多数家庭唯一的养老模式,也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

虽然两个老人居住和一个老年人独自居住的情形也存在,但他们都需要子女经常去照顾他们,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虽然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养老模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并且这种以“土地养老”.“养儿防老”为主要方式的家庭养老也有其深厚的经济因素和文化心理基础。

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并呈现出诸多缺陷。

首先,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民的养老压力逐渐加大,养老的经济负担和养老服务负担将更加沉重。

其次,国家对农村养老行为规范和调整力度减弱,不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一些农村人产生了不良影响,加之国家法律对老年人权利保障不够,使得有些老人在家庭中的不到应有的尊重。

最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家庭规模缩小,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方面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

目前养老方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过渡,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理想选择。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农村养老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制度也不完善,在加上农民素质*社会心理*东方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对保险制度的信任度,非货币经济等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相比,状况很不如意,尽管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由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但以上数字对于8亿农民来说,社会化养老保险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还是离他们较远。

从目前农民缴费的情况看,人均缴费不到150元钱,隔壁据他们的缴费额,几十年后,平均每人每月拿不到几元钱(相对于目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养老金,根本打不到保险的目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随着农村经济情况的好转,部分参与保险并最终获得部分社会经济来源的条件已产生:第一,除少数未脱贫的地区之外,中国农民已经多上了温饱生活,很多农民已经在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具有了一定参加保险的经济承受能力。

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杭州地区农民开展养老保险的乡镇覆盖率已达到95%,一些富裕的年迈农民通过一次性缴纳几千元养老基金,已开始按月不等数额领取养老保险金。

第二,随着全国保险业务的发展,社会影响的扩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化等等,农民参保的观念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理解到了参加保险对自身利益的保障作用,自觉性不断提高。

上海市早在1984年即顺应农民需要而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山东烟台从989年开始,大胆地进行农村保险体制的改革,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这种喜忧参半的现状是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完全一致的。

我国的农村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差距大,因而在养老问题上,各地情况差别很大,有些地方农村养老保险已全面覆盖,如东莞*温州以及山东的一些地方,而有些贫困地区连一般的保费还无法收齐。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距较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现实情况相脱离。

因此,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效力差。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法律法规,民政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出台的相关规定位阶过低,权威性较差。

有些省份还没有出台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地方性法规,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少数地方出现了挪用保险基金等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法律效力差。

一方面,民政部1992年制定的《基本方案》只是部门规章,不具有法律效力。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大多数都是在《基本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部门规章,普遍缺乏法律效力。

因此,各级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的意愿去操作,既有随意性,又有不稳定性。

这种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这就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再者,如个人的缴费和集体的补助都不具强制性,国家的补贴也没有在具有强制性的相关法律、法规中予以确定。

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由于《基本方案》的制定时间在2o世纪9O年代,当时的农村经济状况和现在的现实情况相比,有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本方案》严重滞后,甚至存在诸多明显缺陷,譬如,物权法颁布后的农民承包地与养老保险问题,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条款,对保险基金的流失和挪用等行为未规定有效的限制和惩罚措施。

因此,有必要尽快出台现行城乡统筹情况下的农村养老保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2.农村养老基金管理,很不规范与完善。

目前,在相当部分地区无专门的机构负责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营运,养老基金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制度缺失,基金投资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

一些地区农村养老基金被挤占,挪用或贪污等现象比较严重。

当前由于缺乏制度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有关工作管理机制至今没有理顺,造成不少地方管理工作断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