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合集下载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这片东方国度,人们通过文字和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与艺术两个方面来探讨日本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代文学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约4500首诗歌,涵盖了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其简洁、深邃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日本人的情感和思考。

其中,许多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如“秋风吹,白露凝,野田穗绿,水边芦草,秋色浓”;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如“遥望山川,思念家乡,泪水满襟”等。

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古代日本人的生活和感情,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除了诗歌,日本古代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巨著,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

这部小说以宫廷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源氏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写细腻入微,展示了古代日本贵族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

而《枕草子》则是由女作家清少纳言于10世纪创作的一部随笔集,记录了她的日常生活和见闻。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文字风格,成为了古代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代日本的艺术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传统绘画和陶瓷艺术。

传统绘画以中国的绘画技法为基础,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山水画和花鸟画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而花鸟画则以描绘花鸟虫鱼等自然界的生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体现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陶瓷艺术是古代日本的另一大特色。

日本的陶瓷制作技术源远流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瓷器和茶道。

瓷器制作技术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5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陶瓷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1)内容提要本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两部巨著从作者、主人公、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在书面文学的萌发和诞生、古代文学的体裁和创作技巧、文学风格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日本文学《红楼梦》《源氏物语》日本古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

这种影响,首先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

所谓日本汉文学,就是指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人用日文创作的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学的两大支脉。

《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小说,气魄的布局,细腻的人物刻画,对社会无情揭露和深刻剖析,还有从作者到作品的很多不解之谜,都使得这部作品极为耐读、历久弥新。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成书比《红楼梦》还要早900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它刻画了以源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爱情生活。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从写作背景——所展示的场景均为本国的贵族阶层,及人物性格——两个主人公贾宝玉和源氏公子多情的性格以及对他们爱情生活的着墨点染,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一位大师曾言道日本文化深义的特质是“苦涩”与“闲寂”,而从《红楼梦》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四句诗中,读者是否也体会到这文字后面掩藏的苦涩呢?一、作者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满州贵族,祖父、父亲、叔父连续担任江宁织造四十四年。

康熙皇帝六次南游,五次就住在曹家,充分显示了曹家的财富和排场,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大概在曹雪芹二十岁左右,曹家因为贪污案发而破产,曹雪芹开始贫穷潦倒。

对一个从富贵中长大的人来说,从衣食无忧到衣食无着,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巨变。

于是,他以过去的生活为蓝图,开始创作《红楼梦》。

文学史知识:日本文学的传承和审美观念

文学史知识:日本文学的传承和审美观念

文学史知识:日本文学的传承和审美观念日本文学的传承和审美观念日本文学一直被视为东亚文学的一种,其传承和审美观念都十分独特。

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日本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演变,但是它们都为日本文学注入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古典文学的传承在日本文学的长河中,最古老的文学是万叶集和古事记。

其中,万叶集收集了公元7世纪初至8世纪初日本人的诗歌,是日本文学中最早期的文本。

古事记则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和神话传说的汇编。

这两本古籍对于后来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古典文学主要分为平安时代和江户时代两个时期。

在平安时代,文学的主题多集中在皇室、贵族和士族生活等权贵的经历和思想,有着浓郁的宫廷文化,其中的作品大多是诗歌和散文。

而在江户时代,对民间文化的关注逐渐加深,歌舞伎、俳谐、狂言等流行文艺依次出现。

同时,通俗文学流行,通行于各阶层之间的读书会和文艺沙龙开始在民间形成。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文学经历了一次蓬勃的发展。

经典日本文学的审美观念日本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在经典日本文学中得到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细节、风格和意象。

细节是日本文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日本人传统上注重细节,把每一个细节都看作一个展示美感的机会。

在日本文学中,人物形象、场景和情节的细节描写都非常精致,以形成准确的感性印象。

比如,在《源氏物语》中,描写人物穿着和饰品的分类细致到了极致,力求表现出日本贵族社会的华丽和复杂;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在铁道的旁边》中,作家通过对人物行路的描述,表现了冬天的孤独和绝望。

风格是具有标志性的审美特征。

由于日本的地理位置特殊,日本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化影响,特别是诗词格律与句法等方面的影响。

日本文学独特的文体体系和语言风格,如俳句、优谷物语、歌舞伎等,不仅凸显出日本文学的时代特征,也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特色。

意象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特质。

日本文学通过使用意象来传达人类情感体验。

意象通常是与自然世界或其他象征物联系在一起的符号或意思,用于表达对人情感的反应、心态和心情。

日本文学的三大美学理念

日本文学的三大美学理念

日本文学的三大美学理念
日本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许多不同的元素,具有独特的文化美学。

日本文学受到许多文学大师的影响,他们开创了日本文学的三大美学理念,即“美学”、“儒家美学”
和“现代美学”。

首先,日本文学的第一个美学理念是“美学”。

美学是一种哲学思想,即究竟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美的,以及比较宇宙的本质。

美学认为,宇宙本质上是和谐、和睦的,所有的事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而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实现的愿望,追求完美、和谐的生活。

日本文学家崇尚美学对人们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有接受美学的思想,才能真正领悟到日本文学的精髓。

其次,日本文学的第二个美学理念是“儒家美学”。

儒家美学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人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保持道德责任和良知,追求自我完善和社会秩序。

日本文学家认为,儒家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而且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的最佳状态。

最后,日本文学的第三个美学理念是“现代美学”。

现代美学是一种哲学思想,主张现代文学应该追求客观性、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日本文学家认为,现代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日本文学,更多地探索这种文学形式,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

总之,日本文学的三大美学理念是美学、儒家美学和现代美学,它们对于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的精髓。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日本文学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读者喜爱。

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日本文学在表达方式和主题选择上与其他文学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文学特色到主题内涵等方面,探讨日本文学如何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一、古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在古代,日本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也保留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古代日本文学主要以和歌、童谣、物語等形式存在,其中和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和歌是一种以五、七、五、七、七等音节构成的短诗,其内容多为描绘自然景色、人情万象和对爱情的表达。

和歌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简洁而又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示出一种内敛、含蓄的美学观。

而其短小的篇幅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物語则是古代日本的长篇叙事文学形式,其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描写人物、事件与情感的发展,展现出日本文化的独特审美观。

在物語中,作者常常以唐突的插叙方式,将事件展开,通过视角的切换和时间的前后推移,展示了一种跳跃的叙事美学。

二、近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也迎来了现代化的发展。

近代日本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揭示出日本社会和人民的内心世界,以及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与古代文学相比,近代日本文学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作家通过刻画人物的情感冲突、矛盾和挣扎,揭示出日本社会中的压抑和困惑,展现了一种深沉、复杂的审美观。

同时,近代日本文学还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变革和现代主义的影响。

作家以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手法,将社会现实与内心幻象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迷离而又独特的美学风格。

这种独特的美学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思潮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观。

三、现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在当代,日本文学以多样的形式和题材呈现,展示了日本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现代日本文学作品涉及范围广泛,既有关注当代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以奇幻、科幻等方式表达的想象力作品。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_物哀_尤忠民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_物哀_尤忠民

2004年11月Nov.2004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J ournal of Ti anjin Forei gn Studies University 第11卷第6期Vol.11No.6收稿日期:2004-05-25作者简介:尤忠民(1970-),女,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物哀尤忠民(中国民航学院人文学院,天津300300)摘 要:日本文学作品广泛渗透出 物哀 的美学理念,通过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详细阐述了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它体现出日本文学的精髓。

关键词:审美意识;物哀;文学理念;Abstract:The aesthetic notion of sentimentality is widely shown in Japanese literary works.This paper e x pounds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is notion in Japanese literature through analysing the works of Murasaki Sikibu and Ka wabata Yasunari.This notion represents the essence of Japanese literature.Key w ords:aesthetic c onsciousness;sentimentality;literary notion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2004)06-0048-04日本传统文化及审美意识的基石是 真实。

所谓真实,即艺术要真实地反映人情世相,抒情言志必有感而发,强调作者立著唯 诚 ,发掘现实生活中自然的美,不提倡浮丽虚妄的风格,是一种艺术上的写实主义。

万叶集 中的作品尤为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

万叶集 时代的人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纯朴的自然美,这种意识来源于古代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万物 常住不变 的世界观,即所谓的 乐观地肯定现世 的世界观。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引言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亚洲文学传统之一。

这两个传统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彼此的相互影响,文化交流和描绘主题和文学风格。

彼此的相互影响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经典作品被翻译成日本,并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诗经》、《离骚》等中国古代名著被广泛阅读和传诵,对日本文学的抒情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的散文、哲学思想和传统戏剧也对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中国的散文作品《孔子家语》、《庄子》和《列子》等被引入日本,并对日本的散文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古以来,日本文学家通过汲取中国文学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例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中国文学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背景。

文化交流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的文化交流始于古代,通过贸易、外交和文化交往日本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诗歌、音乐、绘画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中。

在唐宋时期,中国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

日本的文化人士经常到中国求学,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并将之带回日本。

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日文,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以来,中日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

作家和学者们常常互相翻译和推荐彼此的著作,使得两国文学更加亲近和相互了解。

文学主题和风格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在主题和风格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文学经常涉及的主题包括家族、国家、爱情和人生哲理等。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并通过古典诗歌和散文来表达。

相比之下,日本文学更加注重个人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日本文学作品通常关注于细节和感情的描写,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和内在的体验。

唐宋诗词与日本古典文学的交流与影响

唐宋诗词与日本古典文学的交流与影响

唐宋诗词与日本古典文学的交流与影响1. 背景介绍唐宋时期,中国诗词达到了巅峰,许多优秀的作品被广泛传播。

同时,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接触不断增加,唐宋诗词开始渗透到日本的文化领域中。

在这种交流中,唐宋诗词对日本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影响表现形式2.1 日本汉文学习在唐宋时期,许多日本人前往中国留学,并将中国的文化、思想带回日本。

他们翻译了不少唐宋时期的著名作品,使得这些作品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

其中包括一些著名诗人如杜牧、白居易等人的作品。

2.2 诗风影响唐宋时期有许多重要的诗人,他们以其独特风格和思想深度吸引了许多日本人。

许多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唐宋诗人的影响,例如《万叶集》中就可以看到不少借用了唐宋诗词的手法和主题。

2.3 艺术表现唐宋时期的书画艺术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融合了中国元素,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唐宋时期的艺术作品的影响。

3. 交流与互动3.1 文人交往唐宋时期中国文人的交际活动活跃,他们之间相互切磋、交流诗文。

在这种交际中,许多日本人也加入进来,并将得到启发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发展。

3.2 文化传承虽然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但日本人通过吸收中国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美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古典文学传统。

这种传承既是对中国文化的致敬,又是对唐宋时期诗人和文学成就的肯定。

4. 结论唐宋诗词与日本古典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为日本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发展。

同时,这种交流也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发扬。

(字数:305 个中文字)。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摘要: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文学理念有不少。

本文只是就几个基本的,在各个不同时代占主流地位的,同时又对以后的文学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念,结合具体的作品,作简单的论述。

有关于日本文学史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普遍认为可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近代五个部分。

其中上古,中古,中世,近世文学,即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古典文学,而明治维新之后的文学则笼统地称作近代文学。

本文试就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念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真实‛‚真实‛的文学理念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理念的基石。

这里所说的‚真实‛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模仿,而是指从人的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朴素美。

是感情与理性协调的真诚的‚心‛。

具体来说,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中的大多诗歌充分体现了这种‚真实‛的文学理念。

《万叶集》共20卷,编于八世纪后半叶,收有四世纪至八世纪约400年左右的4000余首歌。

(歌的数量说法不一,《新编国歌大观》中记载,包括汉诗共 4540 首。

《万叶集目录》统计有 4560 首。

而据《袋草纸》记载则只有 4313 首)一般认为编撰者是大伴家持。

歌体大致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短连歌。

作者上至天皇,皇子,皇女,贵族,下至普通官吏和一般平民。

按内容划分为杂歌,相闻歌,挽歌,其中以恋爱为内容的相闻歌最多。

这些歌或温柔优雅,或刚毅雄浑。

但无论哪种歌风,读者从这些歌都可以看到歌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而朴素的流露,是‚真言‛,是‚诚心‛。

下面举几首歌为例:(一)伊势海岸边激浪拍巨石恋情寄波涛快传我爱知这是作者笠女郎一首写给大伴家持的恋歌。

感情强烈,歌词也直抒心意,一目了然。

(二)翱翔轻之路驰骋乡里间急欲仿吾妹惟恐人多言频频来又去难免人发现这是著名歌人柿本人麻吕怀念死去的妻子的歌。

感情真挚,笔触细腻。

(三)食瓜思幼子食粟情更急此源何处来如此牵挂怀眼前情万般就寝入梦难山上忆良开阔了歌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这首著名的歌表现了作者对子女深切真诚的爱。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作者:孙小惠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11期摘要:日本民族的传统审美追求是物哀,作为生活、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审美的表现活动,作为美学范围,是日本文化历史上,历史远久。

物哀为日本传统文学观,也是日本民族极为重要的审美追求。

这样审美意识形成有特殊民族环境、人文背景。

关键词:物哀;日本文学;悲为美日本传统美学观要立足真实性,也强调艺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接近,是从生活细节中有感而发。

作者在写作时,遵守诚实原则,要敢发生生活的自然之美,而不是特意去奢华展现。

在之后的发展中,日本人审美的基础上升到了物哀,以物哀表现对人、对物之同情,慢慢成为了日本文学的精华。

一、物哀文学内涵物哀最早见于日本史书《古语拾遗》。

表明这本是一个感叹用词,其可用来表达情感,如我们汉语的“呀”、“啊”之类。

但是,现在对于物哀有不一样解释。

可说汉语词汇无法把物哀的内涵、韵味表达。

日本学者将物哀性质划分成五种:优美、情趣、感动、优美、哀愁。

最强调的就是哀愁。

从这里可以看出物哀配音并不是局限在于这个哀字,包含了其中的七情六欲之相。

可理解为人的一生其中的情感体验。

我们将物哀一词分开解释。

物可表示客观所有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世间的百态,而哀字则为主观意识,需要达到物心合一的高超之美感。

还有学者认为,物哀中所包含的思想是具有层次感的。

包括三类:①对人的感动,包括了亲情、友情,物哀这一层面理解,主针对的是男女间的恋情来说;②对世态的感动,包括社会、人情世故等;③以自然之感动,欣赏自然之美。

二、物哀形成(一)独特环境因素影响物哀让日本人精神世界有了不同,其形成是和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可分开的。

其意识源于日本,和其岛国地理环境有关系。

由地理条件分析,世界上只有日本是在一个如此狭小的地方,集中了这么多美景,温泉、峡谷、森林、雪山、樱花。

但也没有如日本一样多灾多难,海啸、地震、战乱……他们看到的美景,一下就消失,化成虚无。

追寻_物哀_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

追寻_物哀_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

2007.1【文化论苑】摘要:作为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

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背景。

本文通过对物哀概念的解析,物哀审美意识形成原因的探讨,物哀与中国文化渊源的追寻以及对崇尚物哀的日本文学的回溯,从文化角度上对物哀的文化内涵进行一次解读。

关键词:物哀;审美意识;文化渊源;文化解读〔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7)01-0134-02□周萍萍追寻“物哀”一、物哀的概念提出及文化内涵“物哀”一词,日语写做:“物の哀”(ももののあわれ),是日本最古老的文论之一。

“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活动,作为一个美的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

“物哀”一说,到底是由谁最先提出来的,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不少人认为,它由本居宣长首提,虽不够准确,但对“物哀”进行较为深刻阐释的第一人应该是他。

本居宣长在《〈源氏物语〉玉小栉》中,把日本平安时代的美学理论概括为“物哀”,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

从本居宣长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所理解的“物哀”这一范畴更主要是指“真情”,即对自然及人生世相的深切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是以对生命、生活的变化无常和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悲哀情绪为基调、为核心的,悲哀是人生种种情感中原初的最真切的情感之一。

“物哀”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物哀”是客观对象(物)与主观感情(哀)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美的情趣,以对客体抱有一种朴素而深厚感情的态度作为基础。

2.“物哀”这种感动或反应所面对的对象,不限于自然物,更主要的是人。

就算是自然物,也是与人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物,具有生命意义的自然物。

3.从对自然物、对人的爱恋的感动到人生世相的反应,是从更高层次体味事物的哀的情趣,并用感情去把握现实的本质和趋势。

浅谈日本文学理念——幽玄

浅谈日本文学理念——幽玄

浅谈日本文学理念——幽玄浅谈日本文学理念——幽玄日本文学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精致而又深邃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

其中,幽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理念,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学的精髓之一。

幽玄一词源于中国古代著名文人谢灵运的《东篱乐府抒怀》:“幽冥之中,往来而观者,虽昼暗不能详见,微光亦可辨,故曰幽冥”。

这里的“幽冥”本指的是神秘和阴暗的空间,而后来被日本文化引申为一种特有的审美意境。

幽玄是一种让人深思熟虑、用心感知的美学理念。

它强调对事物的内在感悟和超越尘世的思考。

日本文学家谷崎润一郎曾将幽玄形容为“非常之感”,即与世无争、内心寂静,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美。

幽玄的体现在日本文学中,使作家有意避开直接表达,而是借用象征、隐晦和间接的手法,让读者通过思考和感悟来意会作品的深层含义。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幽玄意境往往以自然景色、季节变化和人物情感来表现。

比如,藤原道长的《梅花三弄歌合》中描述了春天梅花的美丽,通过淡雅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幽玄的情感氛围中。

在小说方面,夏目漱石的《草枕》中,主人公与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并非通过直接的描写来展现,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使读者在阅读中深思熟虑,借由幽玄的意境感受爱情的美妙。

幽玄的表达不仅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有所体现,现代日本文学中也时常出现。

宫部美幸的小说《秘密》中,通过对一个山村秘密的揭示,让读者在故事结尾处产生了一种深思和困惑,进一步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不可抗拒。

而村上春树的《1Q84》则透过空气中的变化和两位主人公的情感体验,营造了一种幽玄而超自然的世界观。

幽玄的文学理念丰富了日本文学的表现形式,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

它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和神秘感。

而幽玄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与现代社会对表面的崇尚和追求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幽玄的意境中,人们可以放下杂念,感受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然而,幽玄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有着悠久而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包含了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和文学交流等多个方面。

自从古代开始,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文学也通过吸收和融合中国文学的要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并分析其互相传承、影响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文学在古代对日本文学的影响非常显著。

在日本古代文学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在8至9世纪的平安时代,中国文学的影响达到顶峰。

当时,日本的文化精英将中国的文学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他们翻译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如《孙子兵法》、《论语》等,并以其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体裁和题材的选择上。

日本文学在古代的发展中,基本上遵循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如诗歌、散文、戏剧等。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文学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态。

同时,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也被日本文学家翻译和模仿,并加入日本本土的情感和思考,从而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等。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在思想上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文学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价值观等都对日本文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举个例子,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文学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家庭观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佛教的传入也使日本文学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多样。

与此同时,中国文学也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影响。

自宋元时期开始,随着中国与日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日本文学作品得以通过中日双向的文化交流,传入了中国。

这些作品中融入了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哲学以及社会现实等元素,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总结一下,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相互影响、互相传承的关系。

中国文学在古代对日本文学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和影响作用,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日本文学则通过吸收和融合中国文学的要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标签:分类:小魔同学原创滴源氏物语中国影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浅谈《源氏物语》中的中国魅影摘要桑原武夫说过:“日本文化无疑是用中国文化的卤汁点成的。

”作为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的《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吸收并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个方面,作品中的中国影子极为浓厚。

其中大量运用和借鉴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中国史实与典故及各种文学体裁,一些极具有中国风情的物品更是频繁出现在作品中。

除了作者自己的喜好和文化底蕴外,从另一方面看来这都无一不表现了日平安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对其的深厚影响。

关键字日本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化源氏物语中国影子引言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将之融入自己的文化加以创造性利用的民族。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日本的邻国,因此日本古代文明的兴起之路上,中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源氏物语》正是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创造出来的。

一、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就对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日本人将它与本土宗教———神道教的思想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佛教观。

(一)、现世与来世的冲突佛教的中心思想是说人生极苦,涅磐极乐,经过修行,便可断绝烦恼而成佛,由极苦到达来世的极乐世界;而受原始神道现世本位理念的影响,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则有着十分强烈的崇信现世利益色彩。

当佛教思想和理念逐渐传入日本后,这两种思想便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冲突。

从《源氏物语》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当时的这种冲突。

作者紫式部塑造的源氏及有关人物均追求这这种现世的利益生活,而不太注重死后的世界。

在《源氏物语》中,佛教的来世观是作为一个对现世利益追求的补充与祈愿来完成它的使命的。

当现世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人们便会虔心祈愿,想以此来谋求现世生活的安稳。

在作品中,当源氏与众多女子产生一种宿命意识和罪意识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厌世:有的期盼来世的幸福,有的遁世,有的出家,以修来世。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影响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影响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影响介绍日本古典文学是丰富多样的,而其中展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对于这些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始于中国,于6世纪传入日本,成为国家的主要思想体系。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一些代表性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儒家思想影响。

1. 古事记和日本書紀中的神道与仁道•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是两部汇编了大量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的古代日本文献。

•这些作品反映了神道信仰在日本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对古事记和日本書紀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仁道(人伦道德)概念的塑造。

2. 平安时期诗歌集《万葉集》中的义理观念•《万葉集》是日本古代最早的诗歌集,记录了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大量诗歌。

•诗歌中常常表达出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义理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体现了儒教的仁爱精神以及君臣、父子等伦理关系。

3. 竹取物語和源氏物语中的家族道德和社会规范•竹取物語和源氏物语是平安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展示家族中不同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网,探讨了个人行为对于整个家族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对于家族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注重也在这些作品中得以体现。

4. 能様之辞暇和五石記中的孝道思想•能様之辞暇是一部描写孝顺女性形象的传统文学作品。

•五石記是一部记载着历代名将事迹的典籍。

•这些作品强调孝道思想,尊重长辈、服从父母的观念与儒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结论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

这些作品通过展示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传递了儒教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和价值观念。

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和传统思想体系,研究这些作品中蕴含的儒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日本,理念,文学]论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

[日本,理念,文学]论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

论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日本文化精神从萌芽初期,首先表现出以原始万物有灵的神道思想为根基的真实的朦胧意识。

所谓真实,既具有如实呈现的、写实的实,又蕴含着道德的、感情的真,是朴素的真实,原始的纯情,如童心般的境地。

真实思想最早在上古无文字记载时期的言灵信仰上反映出来,从咒语、歌谣、祝词、古代神话传说这些原始的文学形式,围绕生与死的主题,表现了人的最初生活意识和最原始的愿望,再经过八世纪《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最早和歌总集《万叶集》等作品的洗练,逐渐形成了真实的理念。

这种重视真心和真诚的真实流贯于日本文学始终,成为日本美学思想的根底。

平安时期开始在真实意识中萌发哀的理念,逐渐演进为情趣化的物哀美学思想。

记纪所记载的神话、歌谣所表达的对国家、民族、集团性质的真实感动,是对自然、神灵的共同感动而产生的哀,不是单纯个人的情趣,至《万叶集》后期,逐渐开始产生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朴素的真情实意。

平安时代的日记、随笔以反省自己为动因,表现自然的内观世界。

紫式部以真实作为根底,深化了主体感情,创作的《源氏物语》被视作物哀文学的先驱,更新了上代的美学精神。

这种物哀是心物相接受到感动后的喜怒哀乐诸相,是形式和内容浑然一体的调和,涵有现实的理想化,成为当时美学理念的主流,又超出文学领域,影响到古代日本人的精神和行为规范。

如日本人对大自然的钟爱如日本文学纤细、优雅的文风。

平安时代中期,源于真实的物哀美学思想的完成,代表了纯粹的日本本土精神,确立了日本文学的美的价值。

这种幽玄精神,与松尾芭蕉 1644-1694徘句的闲寂相通,是相似的情感象征,只是幽玄的情趣内容中有空寂一妖艳等的变化。

而闲寂导出的哀婉的余情表现中蕴含着余韵细腻轻妙,是不易流行。

所谓闲寂是在中世以来的幽玄基调上,融入枯淡闲寂的情趣,经由西行、慈圆、宗抵的努力,终由芭蕉完成,树立了风雅、闲寂的蕉风,进入禅寂的意境。

这种情调并非流于表面,而是作者基于实际体验的内心观照,所以即使华丽、美艳的题材也能渗入,将枯淡与柔美加以调和,达到虚实相生的余韵之境。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渊源流长。

两千年来,两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由于古代日本列岛的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在长期的中日交往中,汉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提倡欧化,努力向西方学习,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扎根于日本民族的土壤,即使在日本文学中,也不难找出中国文化的印迹。

由于在近代之后,日本随着国力增强,而与此相对的中国国力消减,处于被殖民的地位,此时文学之间的影响也处于互换的位置,所以在此,我们所谈到的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只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学方面最为被外国所称颂的恐怕要数唐诗了,同样在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唐诗曾经一度被传诵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而日本文人也皆已能作唐诗而自豪。

此外,还有一种文学也对日本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那就是中国的古代神话。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中国古文学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与日本古代创世神话中国的神话有文字记载的著作始于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和三国时期徐整所著的《三五历记》。

其中《三五历记》为最早完整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一部著作。

据考证,日本的神话基本上形成于4世纪以前,然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对于日本神话的记载,主要来自成书于8世纪初的两部日本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

「古事记」(こうじき)由稗田阿札(ひえだのあれ)据「帝记」(ていき)和「旧辞」(きゅうじ)讲述,太安万侣(おほのやすまろ)记录而成。

「日本书记」 (にほんしょうき)成书稍晚于「古事记」,是由许多人集体编纂的官修正史,体裁模仿中国史书。

这两部书都是在天武天皇(?一686年)召集下编纂的。

当时的日本已基本完成统一,迫切需要在意识形态上确立天皇的统治秩序,以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天武天皇下诏日:“诸家之所赍帝记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渊源流长。

两千年来,两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由于古代日本列岛的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在长期的中日交往中,汉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提倡欧化,努力向西方学习,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扎根于日本民族的土壤,即使在日本文学中,也不难找出中国文化的印迹。

由于在近代之后,日本随着国力增强,而与此相对的中国国力消减,处于被殖民的地位,此时文学之间的影响也处于互换的位置,所以在此,我们所谈到的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只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学方面最为被外国所称颂的恐怕要数唐诗了,同样在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唐诗曾经一度被传诵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而日本文人也皆已能作唐诗而自豪。

此外,还有一种文学也对日本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那就是中国的古代神话。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中国古文学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与日本古代创世神话中国的神话有文字记载的著作始于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和三国时期徐整所著的《三五历记》。

其中《三五历记》为最早完整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一部著作。

据考证,日本的神话基本上形成于4世纪以前,然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对于日本神话的记载,主要来自成书于8世纪初的两部日本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

「古事记」(こうじき)由稗田阿札(ひえだのあれ)据「帝记」(ていき)和「旧辞」(きゅうじ)讲述,太安万侣(おほのやすまろ)记录而成。

「日本书记」 (にほんしょうき)成书稍晚于「古事记」,是由许多人集体编纂的官修正史,体裁模仿中国史书。

这两部书都是在天武天皇(?一686年)召集下编纂的。

当时的日本已基本完成统一,迫切需要在意识形态上确立天皇的统治秩序,以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天武天皇下诏日:“诸家之所赍帝记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摘要: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文学理念有不少。

本文只是就几个基本的,在各个不同时代占主流地位的,同时又对以后的文学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念,结合具体的作品,作简单的论述。

有关于日本文学史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普遍认为可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近代五个部分。

其中上古,中古,中世,近世文学,即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古典文学,而明治维新之后的文学则笼统地称作近代文学。

本文试就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念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真实‛‚真实‛的文学理念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理念的基石。

这里所说的‚真实‛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模仿,而是指从人的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朴素美。

是感情与理性协调的真诚的‚心‛。

具体来说,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中的大多诗歌充分体现了这种‚真实‛的文学理念。

《万叶集》共20卷,编于八世纪后半叶,收有四世纪至八世纪约400年左右的4000余首歌。

(歌的数量说法不一,《新编国歌大观》中记载,包括汉诗共 4540 首。

《万叶集目录》统计有 4560 首。

而据《袋草纸》记载则只有 4313 首)一般认为编撰者是大伴家持。

歌体大致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短连歌。

作者上至天皇,皇子,皇女,贵族,下至普通官吏和一般平民。

按内容划分为杂歌,相闻歌,挽歌,其中以恋爱为内容的相闻歌最多。

这些歌或温柔优雅,或刚毅雄浑。

但无论哪种歌风,读者
从这些歌都可以看到歌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而朴素的流露,是‚真言‛,是‚诚心‛。

下面举几首歌为例:
(一)伊势海岸边
激浪拍巨石
恋情寄波涛
快传我爱知
这是作者笠女郎一首写给大伴家持的恋歌。

感情强烈,歌词也直抒心意,一目了然。

(二)翱翔轻之路
驰骋乡里间
急欲仿吾妹
惟恐人多言
频频来又去
难免人发现
这是著名歌人柿本人麻吕怀念死去的妻子的歌。

感情真挚,笔触细腻。

(三)食瓜思幼子
食粟情更急
此源何处来
如此牵挂怀
眼前情万般
就寝入梦难
山上忆良开阔了歌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这首著名的歌表现了作者对子女深切真诚的爱。

当然,并不是《万叶集》中所有的歌都体现了这种‚真实‛的文学理念,但可以说大部分的歌都反映了歌作者真切的内心感受。

或直率、热情,或婉转、细腻。

从这些歌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真实朴素的美。

二,‚物哀‛
‚物哀‛的概念来自于日本国学学者‚物哀‛本居宣长的《源氏物语玉小节》一文。

本居宣长指出《源氏物语》的核心就是‚物哀‛精神,而且这一精神也是日本文学的本质。

所谓‚物哀‛是‚哀‛的感动以‚物‛为媒介得到提升的状态,是尊崇调和之美的文化孕育出的感动,是一种情趣的表现。

‚哀‛的含义很广泛,主要是指人的悲哀、怜悯、同情、怜惜等情感因素混合在一起的一种内心的感动。

而‚物哀‛即是以广义上的‚物‛为对象而产生的悲哀、怜惜、同情等情感。

这个‚物‛可以是一草一木,可以是人,可以是事情,甚至可以是社会世态。

因此‚物哀‛比‚哀‛的美学上的意义更深刻,更广阔。

现从《源氏物语》中选其中三例来了解一下‚物哀‛的具体意义。

源氏听了,心中甚是厌恶,想如此老迈之人,仍娇痴作态,俨然妙龄女子。

只突然才显出老相似的。

然而转念一想,又觉得此人甚为可怜。

想当年宫中女御、更衣无数,争宠吃醋不休。

可如今,有的早已命归黄泉,有的遁入空门,整日与青灯古佛为伴。

真是岁月无情啊!……想到此处,脸上已露出感慨之色。

这里写的是源氏遇见父皇桐壶帝原来的恋人现在已是老态的源内侍,又想起藤壶妃子,感到人世无常。

这里的‚感慨之色‛在原文中用的就是‚物哀‛一词。

竖日复又降雪,万物一派萧瑟。

源氏与紫姬在暖室里相拥而坐,共叙今昔将来。

这段的背景是朱雀院将三公主许配给源氏,源氏担心紫姬不快,心中很是不安,于是向紫姬表白自己仍然爱她,对风流韵事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趣。

这里的‚萧瑟‛在原文里用的就是‚物哀‛一词。

这里的‚物哀‛指的是源氏的不安以及稍感无聊和寂寥的情绪,雨和天空的景色,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尽管他说得口干舌燥,浮舟仍无任何答复,中将气愤不过,叫道:‚真气死我也!住在如此优美雅致之地,却不识人间情趣。

如此冷酷无情,难道是铁石心肠?‛这里的‚人间情趣‛在原文中也用的是‚物哀‛一词。

很明显,这里的‚物哀‛指的是,或附于风雅之情趣。

三,‚幽玄‛‚幽玄‛与上古的‚真实‛之朴素美以及中古尊崇协调美的理念不同,它是以深奥的余情或者是象征性的情调为内容,是日本中世的核心文艺理念。

藤原俊成说‚幽玄‛融合了‚哀‛‚高雅‛以及‚艳‛之美学概念。

‚幽玄‛对于藤原定家而言是‚有心‛,对世阿弥而言是‚花‛,而对于松尾芭蕉而言就是‚闲寂‛。

鸭长明在《无名抄》中曾给‚幽玄‛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幽玄,应是语言难以表达的余情,是外表
形体中看不见的情景。

只要‚心‛,‚词‛极艳,便得幽玄真谛。

比如说秋日的暮色,无色无声,但却不知何故,不觉间竟是潸然泪下。

藤原俊成在他的《古来风体抄》中,首次定‚余情幽玄‛为歌风的一大标准。

俊成所说的‚幽玄‛比鸭长明的表述更为明确,但意思上大致相同。

既是一种包含人的各种情绪以及各种情调,营造出一种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意境。

这种意境即‚幽玄‛。

藤原定家进一步提出‚有心论‛,强调‚心•词二者如鸟之左右翅,写歌以‘心’为先,但为求表‘心’,就要不断修炼‘词’‛。

‚心‛与孤独寂寥,深邃,难以表达的‚幽玄‛实际上是如出一辙。

《新古今和歌集》集中体现了定家所说的这种‚幽玄‛。

‚有心‛的文学理念具有了象征主义倾向。

能乐大师世阿弥强调能乐的美的价值体现是要达到‚幽玄‛。

‚幽玄‛理念在能乐舞台上的最好体现则是‚花‛。

他在理论著作《风姿花传》中写道:观者心中的珍奇则是花。

……所谓花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练习各种曲目,刻苦钻研,懂得‚珍奇‛感就是‚花‛。

强调‚花‛与‚幽玄‛显示了世阿弥对美的理解。

因此能剧脚本很短,舞台布臵极为简单,出场人物少,演员的动作、语言都被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伴奏音乐也很简单。

这种把戏曲的各种要素都控制在最小范围的剧种可以说是世上少有。

可以说能剧是把‚幽玄‛的文学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十七世纪的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艺术理念的中心是‚闲寂‛。

体现这种理念的俳句有不少。

例如:蛙跃古池内,静潴传清响青蛙、古池、水面上的涟漪、清脆的声音……在大的‚静‛的世界出现偶然的动态和声音,既而又恢复宁静。

这更增添了一份寂静。

与此句的情景、韵味相近的还有:寺院一片寂,蝉声透岩石秋日今向暮,枯枝有乌栖芭蕉的‚闲寂‛可以说直接来源于‚幽玄‛的文学理念,是‚幽玄‛的另一种体现。

向井去来在《去来抄》中解释说:‚闲寂乃句之色。

不是指闲寂之句。

比如有年老者披甲上战场,佩锦绣赴御宴,但仍掩饰不了老态。

所谓既有热闹之句,也有静寂之句。

‛这就是芭蕉闲寂的俳风。

动与静的结合,在大的‚静‛的世界中有生命的律动,但最终归于静寂。

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学理念虽有不同,但绝对不是单一的,孤立的。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理念实际上是错综复杂的,不可能把所有的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归为一类。

而且。

各个时代的文学理念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是简单的代替,也不是简单的重叠,而是一个不断地排斥和融合的过程。

本文所提到的这几个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文学理念很显然不能涵盖所有的日本古典文学理念,而只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几个在当时是处于主流的文学理念。

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哪一个时代,而是重叠着,交叉着向前发展直到今天,而且肯定还会影响到明天。

这几个文学理念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的底蕴,是整个日本文学理念的河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