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C

2.A

3.传承一筹莫展

4.略

5.(1)将逗号改为冒号。(2)句末加“的习惯”。(3)B C A

6.(1)《大堰河——我的保姆》(2)乐观勤劳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1)劳动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传承着创造的智慧和荣光。

(2)大多数同学具有劳动意识,少数同学劳动观念很弱。

(3)组织劳动实践,发扬劳动精神。回顾劳动历程,总结劳动心得。

(4)①应该交代活动的具体地点。②将九年级语文组提到时间上面。

三、阅读(36分)

(一)(10分)

8.一个人经过一定的磨练才能获得修养,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人

不炼,不成器。)

9.引用论证(孟子的话,孔子的话)比喻论证(例子: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

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等等)

10.①“修身”就是要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

②“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从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11.略

(二)(12分)

12.去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13.这句话是对妈妈的神态描写,表现妈妈因我对书的喜爱感到自豪,又因家

里条件不好为无法满足我的小小心愿而内疚。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

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

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

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

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

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

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4.

①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

架的心情迫切。

②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

对书架的渴求。

15.示例: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陪伴我的是桌上的那盏小台灯,它是上小学

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外婆说:“我不能天天陪着你,就让这台灯伴着你读书,就好像外婆看着你读书一样。”以后我会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三)(10分)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

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6.这样;在……之前;建筑,建造;让

17. B

18.(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

19. 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4分)

20.乌云像打翻了的黑墨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

蹦乱跳地窜上了船。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1.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