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及其干预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
几百篇:教育学心理学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开题
[1]张金荣. 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2]沈悦. 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3]韩力争.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4]金庆英.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5]索涛. 个体人格特质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D].西南大学,2012.[6]李鹏. 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7]郭薇. 不同依恋类型恋爱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2.[8]郑丽军.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研究[D].西南大学,2012.[9]张萍.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10]周雪婷. 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Wei丨丨xin:lxs12321[11]姜巧玲.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12]刘建榕.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迟滞的探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13]方必基. 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14]陈坚.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15]胡卫星. 动画情境下多媒体学习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16]吕晓峰.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吉林大学,2013.[17]邵华. 应对研究的挑战性问题与新方向[D].吉林大学,2013.[18]陈英敏. 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19]杨笑怡. 就业压力知觉量表的编制与青年人就业压力的调查[D].苏州大学,2013.[20]郝兴昌. DRM范式下的儿童错误记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1]王雷.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22]陈浩彬. 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23]戴吉. 悦纳进取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24]尚倩. 基于心理负荷的生产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3.[25]刘航. 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3.[26]刘永琴. 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司海迪.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D].武汉大学,2014.[28]黄玉晶. 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恐惧情绪感染神经生理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29]毕翠华. 工作记忆的保持影响时间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30]张璇.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和机制[D].吉林大学,2014.[31]罗书伟.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金芳. 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33]陈建文.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34]张灵聪. 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35]李永瑞. 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36]毛志雄. 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1.[37]邓铸. 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38]冯正直. 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39]蔡华俭. 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40]王文静.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41]苗元江.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42]张兴贵. 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43]许明智. 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44]方平. 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45]边玉芳.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46]彭平. 评价中心的测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47]连淑芳.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48]庄锦英. 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49]刘文.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50]吴明证. 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51]郑剑虹. 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52]宋其争.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53]石伟. 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54]陈旭.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55]刘云艳. 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56]孔德生. 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57]于国庆. 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58]杨秀君. 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59]邱扶东. 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60]许远理. 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61]易芳. 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62]张林. 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63]迟立忠. 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64]甄志平.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65]隋雪. 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66]周永垒. 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67]周楚. 错误记忆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5.[68]李永鑫. 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69]王振宏. 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70]刘惠军. 成就目标定向对工作记忆广度和控制性提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71]翟群.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72]聂衍刚.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73]刘志宏. 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74]丛晓波. 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75]陈秋珠. 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76]左志宏. 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77]席居哲. 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78]武建芬. 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79]黎琳. 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80]安秋玲.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81]杨福义. 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82]王艳梅. 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83]迟毓凯. 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84]邱林. 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85]任俊. 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86]纪林芹. 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87]魏义梅. 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88]陈劲. 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07.[89]杨秀莲. 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7.[90]张雯. 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91]邵秀巧. 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92]李芳. 情绪一致性记忆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93]张玲玲.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94]卢爱新.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95]梁晓燕. 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96]张琳琳. 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08.[97]钱国英. 情绪记忆的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98]范方. 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99]梅松丽.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100]陈凤梅. 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101]吉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102]杨晓峰.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103]董志明. 自尊的结构及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104]文峰. 工作幸福感的结构和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105]许书萍. 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6]陈保华. 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7]肖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认知与融合性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7. [108]钱丽.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09]陈瑜. 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0]才源源. 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11]宋娟.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2]孙永丽.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3]席波.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7. [114]李湘晖. 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5]蒋灿. 自我意识量表的初步修订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116]蒙茜. 大学生拖沓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117]吴韬. 高校临近毕业学生择业焦虑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118]李恒. 大学生、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119]唐文清. 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07.[120]王春花.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1]姜松梅. 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122]骆鹏程.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123]马甜语. 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124]张静. 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125]刘启刚. 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126]董光恒.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127]王立君. 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128]何飞. 基于Kahneman前景理论的风险规避与风险寻求决策的脑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129]方学梅. 基于情绪的公正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30]李佳川. 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31]程科.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 [132]沈勇. 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9.[133]张敏. 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134]范会勇.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测量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135]罗鸣春.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36]蔡颖. 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137]王芹. 即时情绪对社会决策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38]付喜凤. 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139]蔡丹.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特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40]许书萍. 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141]曾晓强. 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 [142]袁加锦. 情绪效价强度效应及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143]胡寒春. 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 [144]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145]焦蒲.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146]雷鸣.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 [147]朱慧敏.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控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48]滕秀杰.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149]孙婷. 反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150]卓美红. 2-9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51]郭宏燕. 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8.[152]陈晓娟.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53]牛丽凤.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154]李荣刚.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155]黄丽. 知识型员工工作嵌入性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9.[156]刘利敏.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修编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57]李娜.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58]梁颖. 组织中员工沉默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 [159]张吉.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D].西南大学,2009.[160]崔丽娜.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161]安晓斌. 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与人格类型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62]李水红.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163]曾蓉.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 [164]吴琛. 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归因方式及社交焦虑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165]邓玉琴. 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09.[166]侯小花. 中学生感恩的个体差异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167]张墨. 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模型及其验证[D].西南大学,2009.[168]潘利若. 中学生学业拖延及班级环境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 [169]周琴. 情绪和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170]魏球. 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成功预测作用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171]胡会丽. 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172]胡夏娟. 大学生压力知觉、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173]石轶.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174]丁成莉. 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对其工作绩效和工作卷入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175]左恩玲. 大学生成人依恋、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176]顾海艳. 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77]谢兰.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178]王丽君.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179]舒子吁. 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80]徐丹丹.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81]蒋燕宾. 大学生正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82]陈洁. 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83]刘婷. 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84]左艳梅. 中学生学业拖延的问卷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185]赵欣. 大学生社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186]鲁朋举. 中学生学业成就目标特点及其与学业情绪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187]索雪原. 初中生希望与自信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0.[188]袁俏. 湖南省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89]王淑芳.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190]李改.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191]梁宇颂. 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192]刘晓静.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193]王滔.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194]王亚鹏.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195]申艳娥. 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196]严标宾.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197]黄红. 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因素相互关系的探讨[D].暨南大学,2003. [198]卢谢峰.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 [199]徐小燕.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师范大学,2003. [200]李瑛.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201]李金钊. 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202]万煜.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203]彭纯子.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 [204]余洁. 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 [205]唐薇. 麦尔斯—碧瑞斯人格类型量表(MBTI)的理论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206]田瑞琪.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207]曾荣侠.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208]陈超然.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209]尹海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 [210]卢春莉.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分析[D].山西大学,2004. [211]武成莉.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212]顾倩.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山西大学,2004. [213]谭小宏. 中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214]徐小军.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215]张峰.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216]陈铮. 信息呈现方式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对多媒体环境下科学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217]张更立. 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218]杨丽娴. 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219]黄海.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220]刘逊. 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221]王亚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4. [222]钱玉燕.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 [223]曲苒.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224]吴越.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225]李成齐. 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26]高旭辰. 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227]何小蕾. 情绪智力问卷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28]陈以洁. 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229]张宁. 西安地区硕士研究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230]沈之菲.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231]李阳模.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32]李朝霞.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233]程涛.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234]邰永琳.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5.[235]朱韶蓁.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AS)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36]万黎.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6.[237]王倩.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238]于红丽. 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239]李冬梅. 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240]徐晓宁.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241]王燕. 工作倦怠的跨行业调查和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242]俞海运. 社会认知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243]邹玉梅. 容貌特征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244]徐辉. 情绪对风险决策和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5]李英武. 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246]刘建岭. 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247]周翠金. 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248]史玉军.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249]付梅.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250]龚德英. 多媒体学习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影响学生学习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251]龚艺华.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252]阳毅.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253]李凤兰.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254]向光富.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255]杨海荣. 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256]肖建伟.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257]李斌. 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258]王晖. 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259]康育文.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260]蒙家宏.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261]毕玉芳. 情绪对自我和他人风险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262]王晓娟. 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编制及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05.[263]陈静.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264]琚晓燕.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265]刘世瑞.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266]袁红梅. 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D].湖南师范大学,2005.[267]丁园园.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268]刘永芳.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269]张惠敏.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5.[270]陈顺森. 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 [271]袁莉敏. 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272]张玉柱.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273]陈瑞君. 零售业人员情绪劳动、情绪耗竭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274]王飞飞.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75]陈睿. 自我职业选择测验量表(SDS)的修订及大学生职业选择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276]沈雪萍.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77]杨晓晖.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78]滕兆玮.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279]龙艳.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280]胡岚.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一、本文概述《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表现形式、影响及其干预策略。
自卑心理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困扰,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显著。
本文首先对自卑心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后,文章将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以获取全面、深入的研究数据。
通过对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量化评估,结合个案访谈的质性分析,揭示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特点与规律。
在内容安排上,本文将从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入手,分析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性格等因素对自卑心理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探讨自卑心理在大学生中的具体表现,如社交恐惧、学业焦虑等。
本文还将关注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在干预策略方面,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等,以期帮助大学生有效缓解自卑心理,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大学生自卑心理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二、文献综述自卑心理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显著。
对于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自卑心理的成因、表现、影响及其干预策略等方面。
在自卑心理的成因方面,多数研究认为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社会比较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子女的自卑心理产生影响。
个人经历中的失败经历、挫折经历等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社会比较也是导致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个体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时,如果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在自卑心理的表现方面,研究指出大学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偏低、社交焦虑、回避竞争等。
自我评价偏低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等持否定态度,缺乏自信。
大学生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实验研究
生就业职业作 为刻板印象 的一项重要 内容逐渐受到 贬义词 : 卑劣、 卑下 、 低贱 、 低下 、 俗气、 庸俗。 ( 二) 被 试 了关 注 , 职 业刻 板 印象是 指人们 对 不 同职业 的期 望 、 要 求和 一般 看 法 。 目前 , 虽 然大 学生 的数 量 每年 都在 某 师 范大 学 本科 生 4 5人 , 其 中男 性 2 0人 , 女
( 三) 实验设 计
大学生存在职业偏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 家 庭 教育 的影 响 。个 体早 期 对 职业 的 刻板
化观念 主要 是从 父母 那 里获 得 。一 方 面 , 在 与孩 子 的
父母 自身对职业的刻板 印象 2 ( 褒义 词 、 贬义 词 ) X 2 ( 高 社会 地位 、 低 社会 地位 ) 长期交往和生活过程中, 会潜 移默 化地 影 响孩子 对 于职业 的最 初认 识 ; 另一 方 两 因素重 复测 量设计 。
象、 内隐 自尊、 内隐攻击性等进行有效而敏感的测量 。 以往对 刻板 印象 的研究 多 侧重 于 学术 方 面 , 实验 情 景 与现 实生 活存 在一定 距离 。在 实 际生 活 中 , 刻板 印象 常常影 响着人 的观 念与行 为选 择 。近年 来 , 大学
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有 : 法官 、 工程师 、 公务员、 企业 家; 社会 地位 较 低 的职 业有 : 保姆 、 农 民、 推销员、 小 贩 。此 外 , 选 取描 述 职 业 地位 的 6个 褒 义 词 : 崇高、 高贵、 高 尚、 高雅、 上流、 尊贵 ; 描 述 职业 地 位 的 6个
第二 , 社会媒体对刻板印象起着复制和强化的作 L a b 编写 , 程序包括五部分 , 每一部分都根据指导语 用 。在 现 代 社 会 中 , 社 会媒 体 对 人 们 的影 响 无 处 不 的要求 进行 按键 反应 。 二、 实验 结果 在, 电视 、 报 纸 及 户外 广告 等 都 影 响着 人们 的生 活方 根据 G r e e n w a l d 提 出 的新方 式计 算 被试 I A T得 式 和 观念 。社 会 媒 体 不 断传 递 着 大 家认 同 的刻 板 观 对 社会 地 位 高 的职业 予 以赞 许 , 而 对 社会 地 位 低 分 方法 。I A T 3和 I A T 5部 分 的数 据用 于分 析 , 即相容 念 ,
大学生心理健康统计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统计分析报告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内容 (4)1.4 研究方法 (5)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6)2.1 调查对象及样本调查 (7)2.2 问卷内容概述 (8)2.3 调查结果分析 (9)2.3.1 各类心理问题发病率统计 (11)2.3.2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 (12)2.3.3 受影响因素分析 (13)2.3.4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等群体差异 (14)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类型分析 (15)3.1 焦虑症 (15)3.2 抑郁症 (17)3.3 学习压力与作息异常 (18)3.4 人际关系问题 (20)3.5 其他常见心理问题 (21)4.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3)4.1 学习压力与学习环境 (24)4.2 家庭环境与社会支持 (25)4.3 人际关系与社交网络 (26)4.4 人格特质与认知方式 (28)4.5 其他影响因素 (29)5. 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30)5.1 学校层面干预措施 (31)5.2 家庭层面干预措施 (33)5.3 个人层面干预措施 (33)6. 结论与建议 (35)6.1 研究结论 (36)6.2 对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建议 (38)1. 内容概述这份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全面呈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数据来源于对,涵盖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焦虑、压力、孤独感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分析大学生针对抑郁、焦虑、压力等指标的评分情况,并探究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等不同人口群体的差异。
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统计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并探讨其背后的潜在原因,例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背景等。
寻求帮助情况:分析大学生面临心理困扰时寻求帮助的途径和频率,并探讨大学生寻求帮助的障碍和建议。
心理健康干预现状:介绍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现状,并分析其有效性。
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基于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
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基于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并基于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社交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不安和害怕被他人负面评价。
负面评价恐惧,作为社交焦虑的核心要素,是指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担忧和害怕,这种恐惧往往导致个体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回避、退缩或过度自我关注的行为。
本文首先将对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理论框架、核心要素以及该模型如何解释社交焦虑的产生和维持。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负面评价恐惧如何在这一模型中发挥作用,包括它如何影响个体对社交场合的认知、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本文还将综述相关研究,分析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这种关联在不同人群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实践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导个体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社交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文献综述社交焦虑是个体在社交场合中体验到的强烈不安、恐惧或担忧的情绪反应。
近年来,社交焦虑问题在心理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社交焦虑的成因、表现及干预策略。
其中,负面评价恐惧被认为是社交焦虑的核心因素之一。
负面评价恐惧指的是个体过度担心他人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从而引发焦虑、回避等消极行为的心理现象。
大量研究表明,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当个体对即将发生的社交情境持有强烈的负面评价恐惧时,他们往往会出现心跳加速、出汗、面部潮红等生理反应,以及言语不流畅、目光回避、身体僵硬等行为表现。
这些生理和行为反应进一步加剧了社交焦虑的程度,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中,负面评价恐惧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认知偏差。
该模型认为,社交焦虑者倾向于对社交情境进行消极的解释和预期,将他人的中性或模糊行为解读为负面评价,从而加剧了自己的焦虑情绪。
大学生人格因素、学习焦虑之关系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大学生人格因素、学习焦虑之关系对英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依据,在500名样本中选取高低分组各1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样本,通过量性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来探讨大学生的人格因素和学习焦虑之间的关系,以了解两者关系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性格维度和负评价恐惧的关系、情绪性维度和负评价恐惧的关系会对英语成绩造成显著性影响。
针对调查所发现的两组学生的差异,笔者对其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充分考虑人格因素,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和学习。
标签:人格因素;学习焦虑;高/低分组;相关关系;影响1、引言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外语学习效率。
人格因素和学习焦虑就是这些内部因素中公认的引起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变量。
人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燕国材,1998)。
焦虑作为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情感要素之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外语学习焦虑感的研究已渐成显学。
关于人格因素,英国特质理论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认为,“性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动机气质组织。
它产生于生物性驱动与社会、自然环境的互动反应中”(Eysenck,1970),他提出了人格因素的三个主要维度,即内/外向、情绪性和精神质。
关于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等人(Horwitz,1986)认为,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情感情结”,并对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分类,同时指出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是外语焦虑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人格因素与学习焦虑均会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基于对以上学者的理论,本研究重在探讨人格因素与学习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这种相互关系是如何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
2、研究方法2.1 样本的选取2.1.1 量性样本的选取第一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4月至7月从湖南省内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和湖南商学院共5所院校中,随机抽取了5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本科生作为总体样本。
对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对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三者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将对大学生的成就目标进行细致的分析。
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内所追求的成功标准,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成就目标可能涉及学业成绩、专业技能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目标设定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我们将关注大学生的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如何解释这些结果的原因。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个体的动机、情感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在面对学业成功或失败时,更倾向于内部归因还是外部归因,以及这种归因方式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学业方面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
这种信念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策略选择以及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如何受到成就目标和归因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大学生的学业成就。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自身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二、文献综述在学术领域,对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热点话题。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而且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大学生成就目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就目标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等方面。
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追求的成功标准或期望结果。
根据不同的理论框架,成就目标可分为掌握目标、成绩目标等不同类型。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研究作者:殷嘉蔓梅颢韩福东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21期[摘要]基于高校“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探讨高校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策略。
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心理韧性培养策略,旨在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与自我调适能力。
不仅为高校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而且为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学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1-0053-04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对近8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困扰,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分别高达21.48%和45.28%。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由学业压力、未来规划的迷茫、人际关系困扰以及特定校园环境等多重因素导致。
为了缓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高校学生心理韧性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在逆境和挫折面前,具备心理韧性的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思维来应对,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
这种能力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学术要求尤为重要。
心理韧性也能够增强心理抵抗力,高校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学业、社交、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韧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问题的出现。
心理韧性不仅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与其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有可能在德育、智育和体育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心理韧性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支撑:“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
自我认同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
DOI :10.13888/ki.jsie (ss ).2021.01.025自我认同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高源霞,胡雅梅(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我认同、社交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通过对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水平仍处于形成阶段,其社交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水平普遍偏高。
此外,大学生的自我认同能够负向预测社交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能够正向预测社交焦虑,负面评价恐惧在大学生自我认同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可为缓解和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自我认同;社交焦虑;负面评价恐惧;大学生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1)01-0139-06收稿日期:2020-11-10作者简介:高源霞(1998-),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胡雅梅(1966-),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一、问题提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社交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作为焦虑的常见类型,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产生的紧张、担忧等不良情绪体验和对社交情境的回避行为[1]。
社交焦虑始于青少年早期,通常会持续到成年[2]。
大学阶段作为社交焦虑的高发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焦虑,那么将会延续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生活带来负面影响[3]。
自我认同(self -identity )最早由Erik H Erikson 提出,指个体人格发展的成熟性、连续性和整合感[4],主要形成于青年时期。
目前有很多社交焦虑与自我的相关研究:张紫璇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5],而自我接纳是自我认同的主要表现。
孙步宽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呈显著正相关[6]。
心理学专业综合347真题
2013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347(专业硕士)一、简单题(20*7)1,简述乔姆斯基对人类语言获得的看法。
2,请简述视崖实验,并说明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3,什么是评测的晕轮效应,请举例说明。
4,请解释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工作中降低这种现象的发生。
5,简述维基斯特和麦独弧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6,哪位心理学家第一个描述外向和内向的心理特征,他是在什么理论框架内提出内外向分类的。
7,简述组织承诺的概念与主要维度二、论述题(40*2)1,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有哪些,请分别进行解释.2,论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并针对下面的偷药的例子,依据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三个阶段进行相应的解释.A母亲得了重病,治病的药很贵A没有凑够钱,于是A找到药的制造者希望他可以便宜卖给自己或者以后还给他,但是制造者坚决反对,A感到很绝望,决定闯进制造者的实验室给母亲偷药,他应该这样做吗?三、实验设计题(40*2)1,某研究者进行一项认知行为对焦虑心理的治疗的疗效研究,要求采用双盲程序和控制安慰剂效应,他应该如何设计实验。
2,员工进入组织需要适应过程,让员工更好更快地适应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请依据现场干预研究的实施规则,设计一个可行的现场干预研究的实施方案2014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347(专业硕士)一、简答题(20*5)1,请简述心理测验中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2,什么叫从众,其机理是什么?3,请举例说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4,请简述组织管理心理学领域中有关人性假设的理论.5,什么叫霍桑效应?心理学家如何解释这个效应?二、论述题 40*31,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是怎样产生的?你如何看待自我效能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2,能力强的员工,通常会表现出高的绩效,但也因此而具有更多的外部就业与发展机会,故离职倾向也较高,如何利用所学的管理心理学知识来处理这样的困境?3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至少说出5位)?请对这些代表人物所持有的理论观点加以必要阐述。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作者:铁冰玉张柯王凯丽来源:《科教导刊》2024年第12期摘要文章聚焦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阐述其在国家教育政策中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
以某工科学院为例,针对多重难点,探索实施“1+3+4”心理育人模式的创新对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本研究揭示了关键问题,提出实用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全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推动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向新阶段。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4.12.044Research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New Era——Taking a certain engineering college as an exampleTIE Bingyu, ZHANG Ke, WANG Kaili(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explaining its importance and challenges in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Taking a certain engineeri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s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1+3+4"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in response to multiple difficulties, and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This study reveals key issues and proposes practical solutions,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ational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e 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to a new stage.Keywords the new era;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新時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议题之一[1]。
心理干预对学生学习焦虑的效果评估
心理干预对学生学习焦虑的效果评估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学习焦虑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
针对这一问题,心理干预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评估心理干预对学生学习焦虑的效果。
一、背景介绍学习焦虑是指由于学习任务和学业压力所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表现为对学习的担心和恐惧、烦躁和不安等。
学习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对减轻学习焦虑至关重要。
二、心理干预的定义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在心理层面进行干预,以期缓解学习焦虑,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应激管理、心理咨询等。
三、心理干预对学生学习焦虑的效果评估3.1 效果评估方法评估心理干预对学生学习焦虑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估来获得全面的数据。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针对心理干预对学生学习焦虑的效果评估,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共有100名学生参与。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经过心理干预后,学生的学习焦虑明显减轻,有近70%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有所缓解,情绪更加平稳。
同时,约80%的学生对心理干预的效果持肯定的评价,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上都有明显改善。
3.3 案例分析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个案的深入分析。
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结合心理干预的具体实施过程,我们发现心理干预对于学生学习焦虑的治疗效果显著。
许多学生通过心理干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焦虑是可以克服的,他们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学会了更好地管理学习压力和情绪,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自我成就感。
四、心理干预在学生学习焦虑中的应用建议基于对心理干预对学生学习焦虑效果的评估和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应用建议: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对学习焦虑的认识和理解,倡导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压力。
大学生自尊、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负 面评 价 恐 惧 呈 正 性 相关 ( 三) 自尊 与 负 面 评 价 恐惧 的相 关 研 究 自尊 与 负 面 评 价 恐惧 呈显 著 负 相关 . 这 点 在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的学 生 和 中学 生 中 . 都 得 到 了相 关 验 证 。 自尊 低 的人 对 自己评 价 低 .而 对 自己评 价 低 的 人 容 易也 认 为 别 人 对 自己评 价 低 . 并
学 术探 讨
2 0 1 3年 第 9期 ( 总第 1 9 5期 )
大学生 自尊 、 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王 华影 ( 河北 师 范大 学教 育学 院 , 河北 石 家庄 0 5 0 0 2 4 )
摘要: 本 文 阐述 了 自尊 、 负 面 评 价 恐 惧 与 社 交 焦 虑 的概 念
交 往 使 人 的感 情 需 要 得 到 满 足 . 群 体 活 动 会 使 人 感 情 上 觉 得 充 实、 愉快 . 交 往 活 动 可 以使 人 的 苦 闷 忧 愁 得 到 合 理 的 宣 泄 和 排
解. 通 过 心 理 调适 而 达 到 心理 平 衡 . 从 而 保 持 心 理 健康 。 但 并 不 是 每 个 人 都 可 以顺 利 地 进 行 社 会 交 往 . 由于 不 自信 或 害怕 外 人 的评 价 等 各 方 面原 因 .很 多 人 在 与 人 交 往 的 时 候 会 觉 得 不 舒 服、 不c a然 , 有 紧 张 甚 至 恐 惧 的情 绪 体 验 , 这 被 称 之 为 社 交 焦 虑 。社 交 焦 虑 是 一 种 消 极 的 情 绪 体 验 , 它 妨 碍 了人 的正 常人 际 交往 . 损 害 了 人 的 心 理 健康 随 着 社 会 科 技 的快 速 发 展 . 经 济 全 球 化 的加 快 . 人 与 人 的 交 往 日益 密 切 . 社会交往 在人们生 活中越来越重 要 . 尤 其 对 于 大学生而言 . 课 业 负 担 减轻 。 社 交 活 动 日益 频 繁 , 社 交 焦 虑会 严 重 影 响大 学 生 的成 长 对 于 大 学 生 社 交 焦 虑 的 研 究 已逐 渐 引起 国内外专家 、 学 者 的关 注 与 重 视 。 虽 然 对 于 社 交 焦 虑 的 成 因 研 究很多 . 但 没 有 一 个 总 的定 论 。 自尊 和 负 面 评 价 恐 惧 对 社 交 焦 虑 有 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 研 究 它 们 之 间 的关 系 有 助 于提 高 大学 生 的心 理 健 康 水 平 . 国 内 外对 此也 做 了很 多研 究 。
IAT实验E-PRIME报告范文
IAT实验E-PRIME报告范文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存在性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了大学生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
探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
以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测量工具,探讨25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
关键词:负面评价恐惧内隐联想测验1.引言从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外显负面评价恐惧是广泛存在。
大学生被试在调查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现象。
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是否存在呢?内隐、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设计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IAT程序来对被试进行测量。
本研究采用IAT对大学生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进行测量。
意在通过本实验可以探讨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
2.研究方法2.1实验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测量和统计分析,揭示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
2.2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自我/非我和被拒绝/被接受词汇配对的IAT测验,对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进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2(自我词/非词)某2(被拒绝词/被接受词)完全随机的实验设计方法,测验程序可以自动调整个任务的呈现方式和顺序。
2.3实验程序(1).实验被试本研究以自愿参加为原则,选取31名宁波大学的学生为被试,所有被试均熟悉电脑操作,年龄在18-24岁之间。
(2)实验材料外显负面评价恐惧测量:采用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正向计分题(BFNE-S)。
BFNE-S在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内隐负面评价恐惧测量材料:本实验采用E-prime专业软件自行设计的IAT程序测量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
(3)实验阶段我们通过开放式问卷搜集最能够表示被拒绝和被接受的词汇各10个:实验中的概念词为内隐联想测验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自我词和非我词汇各10个。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0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在布鲁芬卢纳的社会环境系统中属于()A.核心系统B.中间子系统C.外在子系统D.外在大系统正确答案:B2.【单选题】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青年期起决定作用的成就动机成分是()A.附属内驱力B.安全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正确答案:C3.【单选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逻辑思维最早出现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C4.【单选题】横断研究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优点不包括()A.缩短完成实验任务所用的时间B.节省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C.同时对相对较多的被试进行研究D.有利于揭示连续心理过程正确答案:D5.【单选题】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B6.【单选题】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称作()A.教育思维B.教育意志C.教育机智D.教育态度正确答案:C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A.符号B.动作C.概念D.命题正确答案:B8.【单选题】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正确答案:B9.【填空题】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______作用。
正确答案:调节10.【填空题】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是______的确立。
正确答案:道德信念11.【单选题】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来估计()A.标准分数B.原始分数C.平均数和标准差D.相关系数正确答案:D12.【单选题】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狭义的环境主要指()A.家庭B.发展C.学校D.教育正确答案:D13.【单选题】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理解B.机械C.内隐D.无意正确答案:A14.【单选题】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正确答案:B15.【填空题】儿童既能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称作______词汇。
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与分析 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一、焦虑的含义 (3)二、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类型 (3)1、学习焦虑 (3)2、社交焦虑 (4)3、就业焦虑 (4)三、大学生焦虑原因的分析 (4)1、部分学生缺乏健康心理 (4)四、解决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对策思考 (6)五、在研究中的启示与研究的展望 (9)主要参考文献: (9)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学者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这个现在特殊群体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些研究,其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高校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类型,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各类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分析等);发现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因素是动态的,因时间、空间、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克服焦虑的预防措施:包括全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焦虑问题,尤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烦恼,加强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克服焦虑,不断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字:大学生焦虑症研究对策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research methods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r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o some research on this special group now anxie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the main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and so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is dynamic, because of time, space, the different objects and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some guide them to overcome anxiety prevention measures include: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anxiety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relieve psychological troubles, strengthen self-regulation, reliev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 as to guide them to overcome anxiety,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一、焦虑的含义21世纪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激烈,加上居住拥挤、噪音、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矛盾复杂等,使得曾经被称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中所彰显出来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焦虑症已经成为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阂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对于减弱己经存在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效应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负面评价 恐惧 内隐联想测验评价性 条件反射技术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张坷
指导教师张大均教授江琦副教授
摘要
现有的研究表明,己有的内隐攻击胜研究多涉及家庭和媒体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却很少涉及际关系对其的影响。而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又多仅停留在其特点、原因、调适、发展趋势等外部探讨上,很少涉及人格特征等内部自理因素。此外,偷申分析中的人格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会给个人带来或焦
福感问卷,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为一阶五因子结构: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实现、
社会和谐。自编的大学生社会幸福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我国大学生社会
幸福感的工具。
(2)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异,具体表现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学生的得分最高,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学生
得分最低,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9)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中的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和谐维度在每月生活费上存在显
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维度上,每月生活费200元以下的学生得分最
高,600元以上的学生得分最低,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和谐维度上,生活费为
究结果表明:
(I)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客观存在。
(2)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性别无关,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被试对内隐负面评价
恐惧没有程度上差异。
(3)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年级无关,即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被试对内隐负面
评价恐惧没有程度上的不同。
(4)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来源无关,即无论被试来源于城镇还是来源于农村对内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自我分化大学生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团体辅导
的作用进行探讨。首先对40名社交焦虑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对其自我分化水平有了初步了解,初步总结了低自我分化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对471名大一至大四文理科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招募自低自我分化的大学生,
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心理资本作为整体对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转换工作意愿的影响比
单个心理资本维度的影响要显著。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心理资本 特征分析 关系模型
中学生学业拖延的问卷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左艳梅
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组织竞争优势工具,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员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我们难以对教师心理资本的特征开展系统研究。己有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与个体的工作绩效等工作结果存在显著相关,那么,教师心理资本与其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等工作结果是否也存在显著相关呢?本研究拟对教师心
(2)大学生自我分化在自我位置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大学生的自我位置得分显著
大于女性学大学生的自我位置得分。
(3)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总分、情绪反应和情感断绝因子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卷入融
合因子虽然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事后比较发现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三年级。
(4)大学生自我分化在生源地(城乡)、专业、恋爱经历方面没有差异。
关键词:人际关系 内隐攻击性 内隐联想测验
大学生社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赵欣
指导教师张大均教授刘副教授
摘要
幸福是每个人都关心和追求的目标,幸福感是心理学中用来衡量自我幸福程度的概念。
社会幸福感从社会层面研究个体的幸福感,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领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任务,表明个体在社会关系中适应的好坏及其程度,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和融合。
分化(Self一Differentiation)。研究者还发现,自我分化的水平会对个体的工作和生活产生
重要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对今后的社会适应和个人发展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
见对大学生自我分化特点以及低自我分化大学生的干预研究是一个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
自我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国内鲜见这方面的系统研究。
虑或安全的心理反应,而人格的形感拜口发展会受侄弓人际关系的影响。但现有的社会自学以及其他领
域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者仍采用纯粹的问卷形式对人际关系状态洲予调查。因此本研究以人际关系为自变量,对其和内隐攻击胜的关系进布于了初步的实验探讨。
本研究首先利用自编人际关系问卷,将人际关系进一步具体化为人际关系亲疏(即亲密度),使其具备更好的可操作性,并以此作为将大学生被试进行人际关系分组的依据;接着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程序,测量不同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内隐攻击胜,以探查在按人际关系分组.后的大学生中是否仍存在内隐攻击性;然后更换1产T不到字的目标刺激,继续探查在不同敏感程度的实验祠料下,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其内隐攻击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最后使用夕卜显攻击性问卷(AQ)对所有参加实验的被试进行施测,以探查人际关系与外显攻击睦是否存在相关,同时验证内隐和外显攻击性间不在相关。
(5)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提升自
我分化水平的团体辅导干预方案是科学、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大学生 团体辅导 自我分化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及其特征分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文
指导教师张大均教授江琦副教授
摘要
自2004年Luthans开始对心理资本展开研究以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心理资本是超越人
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l)人际关系不同的大学生在词汇材料上存在内隐攻击性;
(2)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在祠料属性(强弱)上不存在差异;
(3)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在材料类型卜存在一定差异;
(4)人际关系不同的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外显攻击性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5)人际关系与外显攻击性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面临求学、就业、人际关系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中,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更为鲜见。因此,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
研究构建了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并据此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大学生社会幸
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及其干预研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洋
指导教师 张大均教授江琦副教授
摘要
自四十年前认值tson和Friend提出负面评价恐惧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从负面评价恐惧
的测量工具、遗传特质、注意偏向及其在学习等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
但这些研究普遍关注的是外显负面评价恐惧,2006年Teachman应用IAT测验对青少年内隐
为:社会整合维度,工科学生的社会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和其他类专业的学生;社会认同维
度,文科学生的社会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和其他类专业的学生。
(6)大学生社会幸福感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干部的学生。从诸因子上来看,在社会整合、社会和谐维度存在显
负面评价恐惧的测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开始了负面评价恐‘嗓的内隐效应测量。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了大学生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及其可改
变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研究一:探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以Greenwald
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测量工具,探讨了76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其研
(3)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中的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
为:社会整合维度三年级时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二年级的水平;社会认同维度一年级时
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三年级的水平。
(4)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中的社会整合、社会和谐维度在性别上达到显著差异,表现为男
生显著高于女生。
(5)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中的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维度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
著差异,都表现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干部的学生。
(7)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中的社会认同、社会和谐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为:在社会认同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社会和谐维度上
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8)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中的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维度在不同的家庭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
指导教师张大均教授吴明霞副教授
摘要
青少年人格独立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从依附父母到逐渐摆脱这种依附,并不断走向成
熟的过程,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途径。国外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及“后青春期”大学生要实
现人格的完整和独立,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情感,需要具有在心理上
和原生家庭分离或分化,在对父母的依恋和自我的独立之间获得平衡的能力。这被称为自我
隐负面评价恐惧没有程度上区别。
(5)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研究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与阂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50名大学生被
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做干预研究,旨在探索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可改变性。本研究结果表
明:
(l)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这种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可以通过闽下评价
本文用一个预研究和四个正式研究来初步探讨了不同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胜的关系。预研究主要是被试(自变量)的选择,采用根据社会测量法原则按同伴提名法自布乖编制的问卷对参加实验的大学竺扛进行钡啦分组;研究一首先探查不同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是否都存在内隐攻击胜,采用自编的内隐联想测验(IAI,)的实验不黝树各组大学生的内隐攻击胜进布邓红量;研究二和研究三探讨了不同材料类型和属J幽水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陛之间关系的影响,采用自编的内隐联想测验(IAr)程序更换不同的实验材料,再分别对各分组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进行测量;研究四主要用于探讨人际关系和内隐攻击吐与外显攻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修订后的外显攻击胜问卷(AQ)对参与实验的被试进行测量,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夕湿攻击胜与人际关系和内隐攻击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