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口耳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看这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
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②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来会吸气。(鼻子)
③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师:我们刚刚猜出来是哪三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
2.引导学生说说人由哪些器官组成。板书:口耳目
二、图文识字
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总结:春天的景色真美啊!花儿红红的,叶子绿绿的,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也在快乐地飞舞。
2.学生继续讨论: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
在做什么?
3.板书课题:口耳目
4.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象形字,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象形字和插图中的哪个汉字相像。
5.教师拿出手、足、口、耳、目的生字卡片,带领全班学生读生字卡片,并将生字卡片中的字与自己的身体器官相对应,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字音、字形、字义。
三、认知贯通
1.认识“口”字。
(1)做游戏。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的手指在哪里?“嘴巴”也叫“口”。
(2)用“口”字口头组词。
(3)指导笔画“横折”和“口”的书写。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
2.认识“耳”字。
(1)请学生听老师指令分别捏捏自己的左右耳垂。
(2)出示“耳”的插图,跟着老师读。
(3)指导书写。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
3.认识“目”字。
(1)说说黑板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目”字。(2)师板书“目”,领读并引导学生跟着读。
(3)用“目”组词并说句子。
(4)指导书写。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
4.做游戏。
(1)同桌之间做“你拍一,我拍一”的手操游戏
(2)引导学生感知手,教师抽学生读“手”。
(3)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
5.认识“足”。
(1)用手分别摸摸自己的左右脚。
(2)明确:“脚”又叫“足”。
(3)学生先观察“足”字该怎么写,再跟着老师读。
6.看动作举卡片。
看教师做动作,学生举相关的生字卡片。如:教师做用手指某处的动作,学生举“手”的生字卡片;教师做跑步的动作,学生举“足”的卡片;教师做眺望远方的动作,学生举“目”的卡片,等等。
四、课外作业
1.照样子写一写口、耳、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1.ppt依次出示打乱顺序的5个生字。
2.全班齐读,分组比赛读。
二、巩固提升
活动设计:遥控器。
(1)教师和一名学生上台游戏作示范: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大声念出这个字,并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如:手,招手;口,张嘴;足,踢腿……
(2)同桌互相练习。
(3)换一换:一个学生用身体部位做动作,另一个学生说出这个部位,并找出相关的字卡。
(4)师生合作练习:教师做动作,全班找字卡。
(5)升级版: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练习说话。
例如:耳,这是我的小耳朵,它可以让我听到美妙的音乐。
二、“手”的书写指导
1.新笔画:撇(丿)弯钩()
2.注意:“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三、课内讨论
全班讨论:我们的手、足、口、耳、目能做那些事?
教师抽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大胆发言。
四、类文拓展
人有五件宝,四肢和大脑,
四肢会行动,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五、新课讲解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站”和“坐”。
2.你会“站”和“坐”吗?
3.还是让我们学过这个俗语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先请学生说说这个俗语的意思,教师再解释。
坐如钟:坐姿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站如松:站立时像松树一样挺拔。
行如风:走路时像刮风一样快。
卧如弓:睡觉时像弓一样绷直身体。
4.跟着这个俗语学习“站”“坐”“行”“卧”。
六、布置作业
1.会认双栏线里的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口耳目
口耳目手足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