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解释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一、十二经络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脏,阳经属腑络腑,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1、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督脉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1肺经(大拇指正面)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十二经络知识点
十二经络知识点一、十二经络的概念。
十二经络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二、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1. 手三阴经。
- 从胸走手,即起于胸部,循行于上肢内侧,止于手部。
2. 手三阳经。
- 从手走头,起于手部,循行于上肢外侧,止于头部。
3. 足三阳经。
- 从头走足,起于头部,循行于躯干部和下肢外侧,止于足部。
4. 足三阴经。
- 从足走腹(胸),起于足部,循行于下肢内侧,止于腹部或胸部。
(二)交接规律。
1.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 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内侧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外侧端交接。
2. 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在鼻翼旁交接;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交接。
3.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交接;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在肺中交接。
三、十二经络与脏腑的络属关系。
1. 手太阴肺经。
- 属肺,络大肠。
2. 手阳明大肠经。
- 属大肠,络肺。
3. 足阳明胃经。
- 属胃,络脾。
4. 足太阴脾经。
- 属脾,络胃。
5. 手少阴心经。
- 属心,络小肠。
6. 手太阳小肠经。
- 属小肠,络心。
7. 足太阳膀胱经。
- 属膀胱,络肾。
8. 足少阴肾经。
- 属肾,络膀胱。
9. 手厥阴心包经。
- 属心包,络三焦。
10. 手少阳三焦经。
内经十二经脉详解
内经十二经脉详解内经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它关于经脉的论述可以说是相当详尽。
而经脉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十二条主要经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内经对于这十二条经脉的叙述。
1. 太阳经:太阳经是十二经脉中最为外侧的一条,从大拇指开始,贯穿整个手臂,再经过颈部、面颊,最后到达头发际。
太阳经主要与外感病有关,如感冒发热、头痛等。
2. 太阴经:太阴经从足大趾开始,贯穿整个腿部,再经过腹部、乳房,最后到达喉咙。
太阴经主要与内脏病有关,如胃病、喉炎等。
3. 少阳经:少阳经是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的一条经脉,在头部分为三支。
少阳经主要治疗头面部疾病,如头痛、眼痛等。
4. 少阴经:少阴经从足小趾开始,贯穿整个脚背,再经过肝、心、肾三脏,最后到达喉咙。
少阴经主要与心、肾、肝三脏相关疾病有关,如胸痛、失眠等。
5. 厥阴经:厥阴经从足小趾开始,贯穿整个脚背,再沿腿部向上,到达腹部、胸部,最后到达颈项。
厥阴经主要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如胃病、泻痢等。
6. 阳明经:阳明经从足大趾开始,贯穿整个腿部,再经过胃部、肠道,最后到达鼻子。
阳明经主要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如胃病、便秘等。
7. 阳维脉:阳维脉是从脚心开始,贯穿整个身体的一条经脉。
它主要起辅助作用,调节其他经脉的机能。
8. 阴维脉:阴维脉和阳维脉类似,从脚心开始贯穿到膝关节,最后分为两条支脉到达大腿内侧。
9. 任脉:任脉从下丹田开始,贯穿整个身体,到达上唇。
任脉主要调节体内气血循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10. 督脉:督脉是从会阴开始贯穿到任脉的尾端。
督脉主要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有助于维持健康体质。
11. 冲脉:冲脉是从股窝开始贯穿到下腹部,与生殖系统有关。
12. 带脉:带脉是从肚脐开始,沿腰部和背部贯穿到会阴,与生殖系统相关。
总之,十二经脉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在平时进行正确护理和调节,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十二经筋名词解释
十二经筋名词解释
十二经筋,又称经筋十二条,是中医经络学中的概念,指人体主要经络和筋脉的十二条。
这些经络和筋脉被认为是人体的“经脉”,贯穿于全身,与五脏六腑相连,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十二经筋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每个经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组织器官。
例如,手太阴肺经主要负责呼吸和气道的功能,足太阳膀胱经则与泌尿系统紧密相关。
在中医临床中,十二经筋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通过按压和刺激经筋,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同时,经筋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加速疾病的康复。
十二条经络讲解教学文案
十二条经络讲解十二条经络讲解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督脉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1肺经(大拇指正面)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是人体内部的通道系统,通过它能够联系和调节各个器官、组织和经络络络的运行。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由十二正经络和八个奇经络组成。
经络的作用与功效是广泛且多样的,下面将对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进行详细介绍。
1. 手太阳经:手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臂部和手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部的活动功能。
手太阳经有助于消除手臂和手部的寒湿邪气,舒缓手臂和手部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状。
2. 手阳明经:手阳明经主要分布于手臂和手背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背的活动功能。
手阳明经能够加强手臂和手背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手臂和手背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足阳明经:足阳明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阳明经能够消除腿部和足部的湿气,改善腿部和足部的循环,缓解腿部和足部的水肿、疼痛等症状。
4. 足太阳经:足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太阳经具有温阳、祛寒、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舒缓腿部和足部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5. 脾经:脾经主要分布于腹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
脾经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功能,调节体液代谢,改善膀胱和小肠的功能。
6. 肺经:肺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肺经能够促进气体交换,增强肺部的功能,调节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7. 心经:心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心血管系统和情绪状态。
心经能够加强心脏的功能,调节心律,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焦虑、抑郁等症状。
8. 肝经:肝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肝脏功能和情绪状态。
肝经能够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脾气暴躁、易怒等症状。
9. 肾经:肾经主要分布于背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肾脏功能和生殖系统。
十二经络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十二经络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一、十二经络的概述十二经络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部传递气血和调节机能的通道,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贯穿全身。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节经络的运行,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二、十二经络的作用和功能以下是十二经络及其作用和功能的详细介绍:1. 手太阴肺经•作用:主司呼吸、调节气机、掌管皮毛、保护人体免受外邪侵袭。
•主治:治疗咳嗽、喘息、咳血等肺病。
2. 手阳明大肠经•作用:主司排泄、排除废物、输送水分。
•主治:治疗便秘、腹泻等大肠相关疾病。
3. 足阳明胃经•作用:主司消化、传导水液、运化饮食。
•主治:治疗消化不良、胃痛、泛酸等胃病。
4. 足太阴脾经•作用:主司运化水谷、掌握营卫。
•主治: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脾病。
5. 手少阴心经•作用:主司循环、调节血液。
•主治:治疗心律不齐、胸闷、心悸等心脏病。
6. 手太阳小肠经•作用:主司接受消化的事物、吸收水分。
•主治:治疗腰背痛、肩颈痛、消化不良等相关症状。
7. 足太阳膀胱经•作用:主司排泄尿液、清洁废物。
•主治:治疗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
8. 足少阴肾经•作用:主司生殖和生长发育、调节水液代谢。
•主治: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性功能障碍等病症。
9. 手少阳三焦经•作用:主司气机运行、协调水液代谢。
•主治:治疗头痛、目眩、口干、喉痛等相关病症。
10. 手厥阴心包经•作用:主司润养、心理平衡。
•主治:治疗胸闷、心悸、失眠、抑郁等心理相关症状。
11. 足少阳胆经•作用:主司胆汁代谢、帮助消化。
•主治:治疗头痛、口苦、呕吐等与胆囊有关的病症。
12. 足厥阴肝经•作用:主司气血运行、调节情绪。
•主治:治疗头痛、眩晕、月经不调等肝胆疾病。
三、总结十二经络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节经络的运行,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督脉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1 肺经(大拇指正面)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 大肠经(大拇指背面)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 心包经(中指正面)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 三焦经(中指背面)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直行主干,为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为十二脏腑所属络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部分,故又称“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十二正经有一定的起止,有一定的循行路径和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走向及交接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各有专属的穴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而组成,命名原则如下。
上为手,下为足: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阴经”;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阳经”。
按照阴阳三分法,阴分为三阴:太阴、阴、少阴;阳分为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手足各有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手足各有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脏属阴,腑属:十二经脉与六脏六腑各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六阴经属于脏,并冠以所属脏之名,如内属于肺则称“肺经”;六阳经属于腑,并冠以所属腑之名,如内属于胃则称“胃经”。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
在内踩尖上8寸处交又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走行方向的规律,《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手三阴经起于胸中,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循下肢外侧,走向足趾端;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走向腹部、胸部。
三、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 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
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二、手阳明大肠经1.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即皮肤和毫毛)如肺功能弱体内毒素就会在大肠经淤积。
脸上的痘疹、身上的湿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2.大肠经属阳明经,即气血很旺的经络。
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如手肿胀,按大肠经上痛点即可。
3. 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用手敲大肠经小臂这段,如长期便秘的人这段会很敏感。
还有一种方法,即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即手腕至食指大拇指侧处)这一段大肠经。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详细课堂PPT
小贴士
• 心包经是成年人的救命经。为了更好去利 用它,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天泉 穴下四指处(臂正中),虽无穴位,但常 会很痛,这个痛点是个救命点,用拇指按 揉两、三天后,通常会揉出个青包来,等 青包吸收后,心里发憋,难受的感觉就会 减轻了。
43
手少阳三焦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
44
20
手少阴心经
• 心经的循行置
21
心经始于极泉穴,结束于少冲穴
治疗疾病
• 治疗心血管病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 缓;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失眠健忘、神经衰 弱;
22
心经主要的穴位
• 极泉穴 位置腋窝下正中 作用调节心律,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探知方
法:用拇指去拨动,电麻感到手指即这条经络是通的,拨 动只痛不麻,不传导,就是有淤阻,不痛不麻为心血严重 供血不足) • 少海 位置肘横纹内侧边缘处
38
手厥阴心包经
• 从胸走手 起始于天池穴结 束于中冲穴
39
主治疾病
• 主治心血管近病的心慌、心动过缓、心动 过速;其他的恶心、中暑、休克、小儿中 风、呕吐。
40
主要的穴位
• 天泉 位置腋内横纹、臂中心下2寸 作用胸痛、心悸、突然害怕、心跳很快
• 曲泽 位置肘内横纹中间 作用胸闷、憋气,高血压、头旋晕,胸口发憋
10
足阳明胃经
功能 • 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11
足阳明胃经
由头走脚,起始于四百穴,结束于厉兑穴
12
主治疾病 :
• 主治胃肠疾病的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 胃胀;头面疾病的头痛、眼痛、牙痛、面 神经麻痹;其他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症、中 风偏瘫后遗症。
13
胃经主要的穴位
12条经络的专业知识
12条经络的专业知识
1.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沿着手臂内侧,终于大拇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呼吸和水液代谢。
2.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窦,沿着手臂外侧,终于食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和调节肠道功能。
3. 足阳明胃经:起于人中,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足大趾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4.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胸部。
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和吸收,以及补充气血。
5.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包,沿着手臂内侧,终于小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6.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的末端,沿着手臂外侧,终于耳朵后面。
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分解营养物质。
7.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眉间,沿着脊柱后侧,终于足小趾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和调节水液代谢。
8.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胸部。
主要功能是调节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
9.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部,沿着手臂内侧,终于小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脏功能和情绪。
10.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的末端,沿着手臂外侧,终于眉毛之间。
主要功能是调节水液代谢和体温。
11.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角,沿着头部和躯干侧面,终
于足小趾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胆囊和情绪。
12.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胸部。
主要功能是调节肝脏功能和情绪。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1、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督脉就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就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任脉就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1肺经(大拇指正面)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与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十二条经络讲解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与排出。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 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心包经就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与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与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与心肌梗塞,特别就是有心季与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三焦就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与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 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心经(小拇指正面)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一、十二经络的概述经络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被认为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
十二经络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主要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
每条经络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二、十二经络的作用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贯穿上肢,起源于胸部,主要功能是主管呼吸,调节气机,潜在作用包括疏散风寒,润肺止咳等。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走行于上肢,起源于鼻孔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通便利肠,清热解毒等。
3.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走行于下肢,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调节脾胃,主治功能包括健脾开胃,消化调节等。
4.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头、背、臀部和下肢,主要功能是主导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利尿通淋,舒筋活络等。
5.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安神定志,养心安眠等。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指尖处,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排泄,主治功能包括养血明目,利尿通淋等。
7.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肾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温肾阳,益精补肾等。
8.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调节脾胃功能,主治功能包括补脾健胃,化湿利水等。
9.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包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心包保护和调节,主治功能包括疏肝理气,舒筋活络等。
10.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分布于上肢和头部,起源于目睛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三焦功能,主治功能包括通神活络,疏风清热等。
11.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分布于头部、胸部和背部,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胆汁的产生和排泄,主治功能包括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
12.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肝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气血运行,调节肝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润燥通经,疏肝养血等。
人体十二经络(图文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图文详解)人体十二经络详解如下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人体经络之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3点)分类:健康养生 (2011-12-01 11:09:48) 收藏2018-12-30 16:02:30足厥阴肝经(网络整理转载)今天讲肝经。
肝的功能在中医里边,传统中医里边肝的功能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功能就是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从情志这方面说的,就是说从心情这方面说的,疏泄是什么意思呢,疏发宣泄,肝主疏泄,就是说如果肝经是通畅的,肝的功能是正常的,人就会感到愉悦、舒服,所以人的情志,主要是由肝来引起的;另一方面就是说,我生气了,郁闷了,就是肝经堵塞了,为什么人说怒伤肝,还有很多人说,你别生气,气大伤肝,主要是肝主疏泄的功能。
第二个功能是肝主藏血,这个藏血就是储藏的意思,肝是一个血囊,肝可以把人体的血液,暂时不用的血液暂时储备在肝脏当中,肝主藏血这个藏的另一个含义呢,就是有收摄、约束的意思,比如说肝脏功能出现问题了,控制血的能力就差了,它会造成人体的出血症,比如说经常鼻子出血,脑溢血,脑出血了,视网膜出血了,还有便血,胃出血,这都跟肝有关系,因为肝主藏血。
第三个功能是跟男人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肝主宗筋。
宗筋是什么?宗就是祖宗的宗,传宗接代的宗,筋是人体的大筋,宗筋就是指男性的生殖器。
咱们从肝经的图上就可以看到,肝经的图是绕着阴器,阴器就是宗筋,绕着阴器转一周,所以来讲,男性生殖方面的问题,都跟肝经有密切的关系。
这几点表明肝经在人体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根经,所以咱们一定要把这根经打通了。
怎么去打通它?先得知道它循行的位置,肝经的循行位置起点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它的起点在那儿,起点叫大敦穴。
它的终点在哪里?终点在乳下一点五寸,终点叫期门穴,期就是期望的期。
这整条经是循着大腿内侧,直接上胸,这么一条经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少阳三焦经
目外眦
足大趾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肺中
特点:
1始于手太阴肺经,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又 往复传至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 无端” 2每两条阴经分别与相表里的两条阳经交替相 传。 3阳经与阴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注。 4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且从手经传至 足经。 5阴经之间是依太阴 ——少阴——厥阴——太 阴相传,且从足经传手经。
(三)奇经八脉的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1)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合于大椎穴, 总督诸阳脉。 (2)任脉与手足三阴脉交于中极、关元 总任诸条阴脉。 (3)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调 节十二经脉。
(4)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5)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 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 的阴经。 (6)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 对下肢内外侧的阴经与阳经有 协调作用。
(二)具体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二、十二经走向交接规律:
1、走向规律
(一)走向与交接规律 足三阳
头
手三阴
胸 腹
足 足三阴
手 手三阳
2.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 端交接 。 手三阴与手三阳在上肢的末端 足三阴与足三阳在下肢的末端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手足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手三阳经——肩胛部 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
足太阳经——后面(背部)
足三阳经
足少阳经——两侧面(胁下) 足阳明经 躯干前 胸腹部,自脐向外的顺序为: 足少阴 足阳明 足太阴 足厥阴
足三阴经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素问· 血气形志》说:“足太阳与 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 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 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 也。”
(一)表里关系的涵义:
十二经脉中的阳经和阴经之间, 通过经别、别络的沟通,相互联系, 相互配合,形成六对 “表里相合” 的关系。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
少阴—太阳。手足共六对。阴经属里, 阳经属表。
(二)属络脏腑:
1、经络系统深入体内,直接与脏腑联系。 2、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 “属”: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的脏或腑 直接相连接的关系。 “络”: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相互表里 经的脏或腑的关系。 如手阳明经 ,为大肠经,属大肠,相 表里的手太阴经,为肺经 ,络肺。
(四)带脉:
带,束带、腰带
1.约束纵行诸脉,调节纵行诸脉 的脉气 2.维络腰腹,固护胞胎,主司妇 女带下。
(五)阴阳跷脉:
跷,跷捷、轻踺,
1.濡养眼目和司眼睑之开合。 2.主司下肢运动,使下肢运动灵 活跷踺。 古人还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
(六)阴阳维脉:维,维系、维络。 阴维脉“维络诸阴”;阳维脉“维
(三)表里关系的特点: 1、相为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分别
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 的位置。 2、都是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3、相表里的经脉相互络属其所联系 的脏腑。
(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1.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 2.流注次序: 气血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经脉在中焦 受气后,上注于肺,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 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 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柱下颊行( 前。部胸2 。分环腹 ) 支绕部任 与口正脉 冲唇中: 脉分至下 皆行咽出 行至,会 予目从阴 脊眶面,
(3)冲脉:下出会阴又分三支 一支腹腔后壁,在脊柱内上行与督脉 相通。 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 相并,布散于胸中。 一支沿股内侧下行至足大趾交足厥阴 肝经。 (二)带脉的循行:起于季胁,绕身一周。 (腹面带脉下到少腹)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沿 上肢内侧中线 循行至中指桡 侧端。 其主要分支从 掌中分出,至 无名指端,与 三焦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 沿上肢外侧中线、 肩关节后侧、耳周 围、颊至目外眦。 其分支从耳后分出, 入耳中,出耳前至 目外眦,与足少阳 胆经相接。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沿 头部颞侧,耳周 围,胸侧,腹侧, 下肢外侧中线至 四趾外侧端。 其分支从足背分 出,至大趾,与 足厥阴肝经相接。
(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 《素问· 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食指端
鼻翼旁
足大趾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心中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足小趾端 目内眦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胸中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五)循行部位: p111表4—6
起于中焦,下络大
手太阴肺经
肠,还循胃口,通 过膈肌,属肺,从 肺系,横行至胸部 外上方出腋下,沿 上肢内侧前缘下行, 直出拇指桡侧端。 分支:从手腕 的后方分出,沿掌 背侧走向食指桡侧 端,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 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 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 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 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 窝),进入胸腔络肺,向 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 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 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 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 交于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 系,向下穿过膈肌, 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 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 来,退回上行经过肺, 向下浅出腋下,沿上肢 内侧后缘,过肘中,经 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 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 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 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 沿上肢外侧后 缘,绕肩胛, 交肩上行于颈 侧部、面颊、 目眶下缘于目 内眦与足太阳 膀经相接。
冲脉
带脉
(三)阴阳跷脉的循行:左右对称, 均 起于足踝下。 1、阴跷:自照海穴(足内踝下一寸, 肾经)处沿下肢内侧直上沿腹胸出行于 人迎前,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 跷脉会合。 2、阳跷:自申脉穴(足外踝正下方凹 陷处,膀胱经)处沿下肢外侧,经 腹部, 沿胸、颈外侧,上挟口角到目内眦。与 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 。
络
诸 阳。”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气:经络的生理活动。气血运行 于经脉之中,并产生经络的功能,称 为“经气”。 经络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沟 通联系作用、运输渗灌作用、感应传 导信息和调节作用四亇方面。
(一)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 外的作用,主要表现:
阴跷脉 阳跷脉
(四)阴阳维脉的循行
1.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 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至 腹、胁、咽喉,与任脉会。 2.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 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上经躯 干后外侧至身后、额部,与督脉 会。
阴维脉
阳维脉
四、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
(一)督脉:督,总督、统率之义。 1.总督全身之阳经,调节阳经气血 又称“阳脉之海”。 2.与脑、脊髓、肾的功能活动密切 相关。《素问· 骨空论》:“督脉为病, 脊强反折”。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 十二经脉各有不同的名称,每一条经脉的 名称分别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等三 方面内容。 (一)命名根据 1.根据经脉在四肢的分布情况: 在上肢的经脉为手经 在下肢的经脉为足经 在四肢内侧面的为阴经 在四肢外侧面的为阳经
2.根据经脉与脏腑的隶属关系而命名 隶属于五脏的为阴经 隶属于六腑的为阳经 3、根据阴阳消长而命名: 少阴:阴气初生 少阳:阳气初生 太阴:阴气旺盛 太阳:阳气旺盛 阴气将尽 阳明:二阳合明 厥阴: 阳气初生
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联系——经筋、 皮部。 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经别。
3.脏腑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分别络属一脏一腑, 加强了相为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的 联系。 (2)有的经脉联系多个脏腑。如足 少阴肾经贯肝入肺络心。 (3)有的脏腑又有多条经脉循至。 如联络肺的经脉有手阳明经、足厥 阴经、手足少阴经。
《十四经发挥》认为:“脉 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 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 奇经。”
奇,异也,有异于十 二正经,其分布、 循行 不 象十二正经有一定的规律; 相互间无表里相配关系; 且与五脏六腑无直接的络 属关系。
(二)奇经八脉的特点:
1、相互间无手足及表里相配的关系。 2、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别道奇行,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 样有规律。
(二)任脉:
任,担任、妊养。
1.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 血,又称“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与女子妊娠有关, 为生育之本。 元· 滑伯仁说:“任脉为妇女生养之 本。”
(三)冲脉:
冲,要冲
1.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冲脉上 行至头、下行至足、贯串全身,是总 领诸经气血之要冲,能根据脏腑经络 气血之有余或不足进行调节,故又称 为“十二经脉之海”。 2.“冲为血海”主月事。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沿 额、顶、枕、项、 背、腰中线旁1.5 及3寸下行至下肢 后外侧,于足小 趾与足少阴肾相 接。
其主要分支从头 顶分出,向两倒 下行至耳上角。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沿 足根、下肢内侧 后缘、腹部正中 线旁开5分至胸 正中线旁开2寸 处,注入胸中。 其分支从肺中分 出,注胸中,与 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4.经脉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之间的表里阴阳相接, 并与督、任二脉相连。 (2)十二经脉之间通过经别、别络 的联络。 (3)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 交错,密切联系。 (4)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