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教学设计
b.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引出比热容的概念。提问:“为什么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爽?这与物质的比热容有关,那么比热容究竟是什么呢?它与我们生活有哪些联系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讲解与练习: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过程。
a.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对比热容计算方法的掌握。
b.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如单位换算、公式运用等,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5.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a.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c.解释生活中的比热容现象。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教师强调比热容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比热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的热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比热容定义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梳理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
2.学生在计算比热容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单位换算、公式运用等,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比热容教学设计(优秀3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优秀3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一、新课引入:(设计意图: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一段动画:炎热的夏日,两个同学正在争论到哪里去凉快。
一个说划船到湖中心去,另一个要到岸边树荫下散步。
你认为谁的建议好?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的想法很多,到底谁说的对呢?学了这节课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二、探究问题引入:(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明确探究问题)提出问题: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时间长?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个需要时间长?3、烧水时水需要的热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操作要点:随时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和合作好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分析、论证、总结得出结论,即探究问题:吸收热量的多少或者温度变化的多少,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
今天我们探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三、设计试验:(设计意图:通过运用物理方法,明确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1、给出试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试验方案。
2、各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取长补短。
(操作要点:老师加入学生的设计环节,实时加以指点。
)3、老师提出试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完成试验,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学习物理方法的应用。
)(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控制变量)(2)怎样确定他们吸收的热量相等?(控制变量)(3)怎样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四、学生实验。
五、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1、各组展示实验数据2、学生发现:从数据中得不到物质的特性。
3、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总结:物质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性质(吸热能力不同),但是要比较这种特性需要控制几个变量。
(操作要点:对学生的正确猜想和从实验中得到的有用信息随时加以肯定,从而引导他们往正确方向前进。
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1.《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2.“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二)学情分析《比热容》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课题,学生们已具备基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
并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等各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通过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策略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比热容教学案例
比热容教学案例第一篇:比热容教学案例比热容教学案例(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二)重点: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三)教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2、什么是热量? 家里烧水时,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提问:3、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水和煤油,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学生猜想:是或不是教师总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它的质量、变化温度有关,还可能与它本身的特性有关,你用什么方法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生:实验。
师:该实验怎样设计?用什么器材?实验怎样操作?怎样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提示:可以参考使用研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这一段话用投影打出)? 学生讨论后回答二、质疑探究,合作交流:该实验怎样设计?采用控制变量法。
用什么器材?酒精灯,温度计,2个烧杯,2个相同的电加热器,水。
实验怎样操作?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归纳: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烧水时,水的质量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有关(提醒学生注意前提条件: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控制比热容和温度差。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差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烧水时,水温升得越高,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差有关(提醒学生注意前提条件:水的质量相同;控制比热容和质量。
)3.物质种类不同,如水和煤油,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学生思考)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吸热相同或不同呢?生:做实验.师:好主意!那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生:(讨论)生A:我们可以取1千克水和1千克煤油,让他们都升高1℃,看看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生B:我们还可以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各自升温是否一样.师:我们一起按第二个思路设计实验装置.(教师出示酒精灯,温度计,水及煤油.)师:我们的加热源就用常见的酒精灯,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怎样做?生:(讨论)生C:把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各自的加热时间相同,这样它们吸收的热量便一样,然后看看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师:有道理,但是请看!(教师点燃火焰大小明显不同的酒精灯)师:用这样两只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吸热会相等吗?生:不相等.师:看来我们应该用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灯以保证放热速度相同.那么对用来盛放水和煤油烧杯有何要求呢?生:(思考)……生D:要用完全相同的烧杯!师归纳:我们使用的两组器材应一模一样,以保证水和煤油吸热速度一样.师:我们已保证了相同的质量,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烧杯,相同的加热时间及相同的初始温度,这些因素都相同了,液体温度升高的差异情况就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了.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教师量取100克水与100克煤油,按上述要求同时加热,几分钟后可见插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已明显高于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师:可见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相等.那么要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生:不相等.师:从实验可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种物质吸收的热量更多些?生:水.师:若换用其他两种物质做实验,使它们升温相同,发现吸收的热量应也不同.前人都已大量做过实验了,时间关系,我们不演示了.师:综上所述,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可由学生总结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板书)可见不同的物质在这一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如何方便地比较这一区别呢?生:可以用一个概念来表明这种性质.师:对,我们把“相等质量”取为“单位质量”,“升高相同温度”取为“升高1℃”,这样就有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板书)师:同样,实验也证明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都等于它的比热.那么比热的单位是什么呢?(生讨论片刻,教师引导)单位:J/(Kg℃)比热容的符号:C;注意:(1)比热单位的写法与读法,应适当练习一下.(2)教师指导学生会看会用物质的比热容表,引导学生叙述某些数据的物理意义。
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 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 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 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比热容概念和应用, 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13.3比热容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3.3 比热容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明珠,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发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孩子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13.3 比热容》,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物理学中的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热容的概念。
课程思路是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孩子们理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PPT、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他们对比热容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孩子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6.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他们对比热容的思考。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
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
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
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物理教学设计《比热容》
物理教学设计《比热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约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试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技能,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改变,提高同学动手操作技能,观测、归纳技能。
(2)通过大量实例,同学能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同学分析解决问题技能。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挺会与人合作的乐趣,感受物理的奇异,乐于探究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立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难点】运用比热容说明生活中的现象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2)东北暖气里面为什么用水,除了水比较方便,还有什么特点。
(二)概念探究【试验探究】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烧杯分别盛相同的水和有用油,有温度计和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探究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看它们汲取的热量是否相同。
引导问题:如何比较热量的汲取多少?【进行试验】小组合作,观测、记录。
(老师巡察)【分析探讨】依据试验记录,猜想缘由。
【总结归纳】试验结果说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同时,汲取的热量不同。
引导提问:怎么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引出比热容概念强调比热容符合用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三)巩固提高实例分析(1)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整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上升2摄氏度,而夏天将降低2摄氏度?(2)尝试说明海陆风的成因。
(3)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沟通各自搜集的资料、说明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四)小结作业进行归纳总结(同学总结,老师补充)作业:生活还有什么跟比热容有关系的现象?板书:三、生活中的比热容答辩问题(1)你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解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约的自然现象。
教学设计比热容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展热量计算的根底。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根本掌握探究的程序,根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在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展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打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描绘教学环节及时间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虑及设计意图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观察、考虑在自然导央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华南区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和沿海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场本节课的学习,并提醒课题。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2023最新-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二、学情分析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一个超有趣的物理概念——比热容。
准备好了吗?咱们先来讲讲为啥要学比热容这个东西。
想象一下,大夏天里,你去海滩玩水,沙子烫得脚都不敢踩,而海水却凉凉的,舒服得很。
这是为啥呢?这就和比热容有关系啦!那到底啥是比热容呢?简单说,比热容就是衡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能力的一个指标。
比如说,水的比热容大,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它温度升高得就慢;而铁的比热容小,稍微一加热,温度就蹭蹭往上升。
学了比热容,咱们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呢。
比如,冬天供暖的时候,为啥用水做传热介质?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呀,能带走更多的热量,让屋子更暖和。
怎么样,小伙伴们,比热容是不是挺好玩的?快来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它的奥秘吧!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走进比热容的奇妙世界啦!咱们先来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太阳公公可热情啦,拼命地给大地加热。
这时候,沙滩上的沙子和大海里的水都被晒着了。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沙子很快就变得滚烫滚烫的,而海水却还是凉凉的。
这是为啥呢?其实呀,这就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一样。
那啥叫比热容呢?就好像每个人的胃口不一样,有的吃一点就饱了,有的吃好多还不觉得够。
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也有差别,比热容就是用来衡量这个差别的。
咱们来做个小实验玩玩。
拿两个杯子,一个装水,一个装油,同样放在火上加热一会儿,摸摸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快?哈哈,是不是油呀?这就是因为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再想想,咱们家里的热水袋,为啥大多装的是水而不是别的东西?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呀,能长时间保持温暖,给咱们带来舒服的感觉。
学了比热容,以后遇到好多生活中的现象,咱们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啦!小伙伴们,加油哦,让我们一起成为物理小达人!。
比热容教学设计 -【完整版】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STS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利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三、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的原因,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比热容,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但对比热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索比热容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物理意义;(2)掌握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并能运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4)能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热容的概念;(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热容的规律;(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4)利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自信;(4)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让学生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比热容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观。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演绎法。
教学用具: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烧杯、电热水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想想议议”,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品3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4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在温度、热量基础上引出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物体吸热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不同物质吸热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从而揭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
经历实验探究是正确认识比热容的关键。
对比热容含义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的难点。
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四、教法和学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归纳去寻求知识,从而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一)新课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这一实际情景,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
情景引入合理,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从生活经验入手,联系烧水的过程,让学生猜想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说出猜想的依据。
水的质量这一因素,学生容易理解。
对于升高的温度这一因素,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充分挖掘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正确得出结论。
设计本次实验为下面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对比试验做好铺垫,分散了难点。
(三)比热容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在研究一种物质吸热的基础上,延伸到探究不同物质吸热。
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3.实践探究,培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比热容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理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主题:针对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和应用,设置以下讨论主题:
-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不同物质比热容差异的原因;
-比热容与热量、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3.过程: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4.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热量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热容的计算:介绍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比热容的应用: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讲解不同物质比热容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比热容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热水冷却、冰块融化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比热容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会有所不同?”
13.3比热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比热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设计比热容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4. 情感态度:
- 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愿意主动探索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 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5. 价值观培养:
- 学生通过学习比热容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了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认为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对比热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a. 对于学生在计算题上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加强对计算方法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
b.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讨论效果。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比热容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教学设计《比热容》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从比热容的简单自然现象开始,对如何计算比热容,以及通过比热容计算热量做了阐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器材:水,煤油,两只烧杯,两个电加热器,天平,两只温度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列举生活例子,烧热水温水,与水开了,谁快,不一样多的水烧开,哪一个更需要更多热,让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回忆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大致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可以认为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说明水比煤油更能吸热。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告诉同学们降低也是一样)(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摄氏度),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摄氏度时(或降低1摄氏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水的比热及它的单位。
你能具体地说明水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解释***地区“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西瓜”原因?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图16-14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
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小结:略。
板书设计:第三节比热容一、演示实验:二、比热容:三、比热的单位:四、比热表:教学后记:本节通过实验,客观反映了比热容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的认识,学习比热容的时候,尽量对公式进行解释,加强学生的记忆,多举实例加强理解,这样效果会更好。
《比热容》教学设计2学情分析《比热容》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课题,学生们已具备基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
并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等各个环节。
知识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法、反馈法、分组实验法、综合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热得快、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细线、烧杯等。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视频:海滩美景)提问:美不美?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创设物理情景,营造宽松的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尽快进入角色,并提问激发学生的斗志,努力拼搏,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比热容》教学设计3“比热容”教学目标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比热容”--示例课题比热容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具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实验(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2)煤油、水对比实验二、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三、比热表四、水的应用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五、小节六、作业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演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观察实验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比热容”探究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比热容》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