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兼并收购理论
第七章 兼并收购理论
![第七章 兼并收购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f36a747c850ad02de8041a1.png)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1、 收入上升 ①营销利得 ②战略益处 ③市场和垄断权力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2、成本下降 ①规模经济效益 ②纵向一体化的经济效益 ③资源互补 ④淘汰无效率的管理层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3、合理避税 ① 利用亏损企业免税利益 ②增加负债能力获得利息免税利益 ③充分利用多余资金为股东避税;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4、降低资本成本 ①可实现规模融资,减少发行证券费用 ②减少资本成本。
(三)并购的三大效应
1、经营协同效应 2、管理协同效应 3、财务协同效应
第二节
西方公司购并理论
一、效率理论 Efficiency Theory 公司收购活动有利于提高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公司收购将带来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第一节
兼并收购概述
2、收购股票 3、收购资产
二、并购的类型
(一)按行业关系划分 1、横向并购(Horizontal combinations) 2、纵向并购(Vertical combination) 3、混合兼并(Conglomerate combinations)
(1)产品扩张型并购:生产相关产品间的并购 (2)市场扩张型并购:一个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地 盘而对其他地区生产同类产品企业进行并购。 (3)纯粹的并购:生产和经营彼此间毫无联系的 产品或报务的若干企业之间的并购。
第七章
兼并收购理论
第一节 兼并收购概述 第二节 西方公司购并理论 第三节 并购历史
《兼并与收购》幻灯片
![《兼并与收购》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754c4f59fd0a79563d1e7277.png)
第一节 公司重组的形式与并购类型
2.联营
联营或称为合营,是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了谋求共同利 益和整合互补的资源,同意为一个特定工程或经营活动进 展经营合作。它所涉及的只是相关公司的小局部业务的穿 插合并,且通常是在有限的期限内进展的〔如10~15年或 更短〕。联营企业可以是个单独实体,由联营各方以现金 或其他资产形式投资,并按投资比例持有股份。联营各方 之间并不相互交换或购置股份。
第一节 公司重组的形式与并购类型
〔四〕所有权构造变更〔changes in ownership structure〕 1.交换发盘 交换发盘就是以债券或优先股交换普通股,或相反地以 普通股交换优先级更高的要求权。交换发盘为公司在保持 投资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资本构造提供了一种方法。 2.股票回购 股票回购是指公司买回它发行在外的局部普通股。如果 购回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较大,会改变企业的控制权构造
第一节 公司重组的形式与并购类型
〔二〕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混合支付收购 按照并购支付的对价形式或采用的支付工具的不同,
并购类型可划分为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混合支付收购。 1.现金收购 现金收购是指收购公司用现金购置目标公司的股份资
产以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收购方式 2.换股收购 换股收购指收购公司将自己的股票以一定的折股比例支
《兼并与收购》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学习提示 第一节 公司重组的形式与并购类型 第二节 并购理论 第三节 并购程序 第四节 并购估值定价和收购对价 第五节 反收购防御策略 第六节 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5772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a.png)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一、并购的概念和种类1.并购概念群——收购、兼并、合并和接管通常所谓的收购与兼并(Acquisition and Merger,M&A)包括相互联系和时有交叉的四个概念。
收购(Acquisition)的英文原意是“获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收购泛指任何购买行为。
狭义的收购概念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卖方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股权收购既可以是完全收购也可以是部分收购。
在完全收购中,收购者购买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股本。
部分收购时,收购者获得控制权,股份额通常高于50%,低于100%。
收购后,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仍然存在,通常也不改变名称。
兼并(Merger)是指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经营整体。
法律上,它包括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
吸收兼并(Subsidiary Merger)是指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目标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一部分;新设兼并(Statutory Merger)是指两个企业融合为一个新的整体。
例如,A、B两公司,合并后,A公司继续存在,B公司解散,此为吸收兼并,即A公司兼并了B公司;兼并后,A、B公司均解散,成立一家新的C公司,此为新设兼并,即两家公司合并了。
合并(Consolidation)可以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之间。
虽然参与企业的实际地位可能存在差别,存在起主导作用的企业,但不存在买方和卖方的划分。
合并以后,原来的企业全部整合为一家新的企业。
通常,当合并的公司规模比较接近时,会使用“合并”一词;而当两家公司规模相差悬殊时,则使用“兼并”一词。
吸收兼并是典型的兼并;新设兼并不存在买方与卖方的划分,两个企业的地位大体上是平等的,更接近合并的本来含义。
在收购业务中,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和交易完成后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明显的主导方,买方掌握了卖方的控制权,符合“获得”(Acquisition)的本来含义。
第七章 兼并收购业务
![第七章 兼并收购业务](https://img.taocdn.com/s3/m/d38bd087a98271fe900ef974.png)
• 按并购交易是否通过证券交易所划分,并购分为 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10
1.按照行业的相互关联划分 ⑴横向并购 Horizontal Merger 是指同行业或从事同类
业务活动的两个公司的合并。
基本条件:收购方需要且有能力扩大自己产品的生产和 销售,兼并双方产品及生产和销售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 此时,微软选择了放弃。5月4日,微软宣布,因价格未达成一 致,正式放弃收购雅虎。
18
▪ 3.根据法律对上市公司并购操作的监管要求,上市 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可划分为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 1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董事会或 管理层进行磋商、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并按照协 议所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期限以及其他规 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
13
中钢敌意收购MIDWEST
▪ 中钢在澳洲对 Midwest(中西部公司)的成 功收购,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其他国家 的资本市场上成功完成的“没有被邀请的”要约 收购。经过与澳大利亚另一家矿山企业 Murchison(默奇森)大半年的比拼,中钢最 终赢得了这场股权争夺战的最后胜利。
14
微软拥抱雅虎
⑵纵向并购 Vertical Merger 是指从事相关行业或某一 项生产活动但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兼 并。
实质:生产同一商品但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并购
前向 获取原材料供应的来源 后向 保证产品销路、扩大产品形象和市场
易导致“连锁”效应 11
⑶混合并购 Conglomerate Merger 是指从事不 相关业务类型经营活动的企业之间的兼并。
▪ 雅虎董事会主席鲍斯托克等则认为,杨致远拒绝将雅虎卖给微 软只不过是意气用事,并没有真正为雅虎股东的利益考虑。据 报道,鲍斯托克曾串联部分董事会成员组成一个非正式联盟, 主张接受微软提出的主动收购要约。这一非正式联盟据说还包 括了雅虎投资人、亿万富翁伯克尔及其他部分董事。
收购与兼并大纲
![收购与兼并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92af14c850ad02de804194.png)
课程编号:034059课程名称:《收购与兼并》 (purchase and mergence)《收购与兼并》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课程地位和作用:《收购与兼并》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的选修课。
收购与兼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所需要的一种交易行为,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重要形式;同时,企业要获取成本低廉的发展机会充分认识收购与兼并的内涵、方式和方法意义重大。
通过学习收购与兼并有利于形成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提升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端课程为初级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包括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引言(理论2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兼并和并购主要内容,掌握兼并和并购的目的。
(二)基本内容第一节英国公司并购史一、历史回顾二、数据分析第二节并购一、并购的目的二、并购与商业战略三、并购过程的动力四、并购的经济意义五、跨国收购六、公司资产剥离七、公司收购中战略联合的选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并购难点:公司收购中战略联合的选择第二章公司收购的动机(理论2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公司收购动机的主要内容,掌握收购动机相关的理论基础。
(二)基本内容第一节理论基础一、股东利益最大化观点二、管理层的观点三、代理关系冲突的控制机制第二节收购动机的实证分析一、收购与管理者报酬二、敌意收购中的目标管理行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管理层的观点难点:敌意收购中的目标管理行为第三章收购与公司战略(理论2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收购与公司战略的主要内容,掌握如何使用公司战略的方法。
(二)基本内容第一节公司战略和商业战略一、产品周期二、安索福战略选择模型三、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四、战略状况与战略选择分析第二节公司的市场进入战略一、对方市场竞争水平二、绿田(Greenfield,即有机增长,Organic growth)投资的启动风险三、有机增长的组织资源的可得性四、增值潜能五、进入市场的速度优势六、收购的战略选择第三节不同收购类型的价值形成与分析一、赠与—接受模型二、参与模型三、集中模型四、价值链分析五、收购的价值链分析六、收购准则与目标公司形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公司的市场进入战略难点:不同收购类型的价值形成与分析第四章收购的组织动力和人的因素(理论2学时.实践1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收购组织动力和人的主要因素主要内容,掌握这些因素的影响。
《公司兼并与收购》课件
![《公司兼并与收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3e8f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0.png)
反垄断审查应对策略
提前准备
积极沟通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审查流程,提前进行 自我审查和调整。
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主动说明并购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突出协同效应
遵守法律法规
强调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效率提升,降低 市场集中度。
确保并购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违反 反垄断法规定。
01
兼并与收购的案例 分析
收购
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 的股权或资产,获得其控制权, 但不一定合并成一个公司。
兼并与收购的分类
01
02
03
按交易性质
可以分为股权交易、资产 交易和负债交易。
按交易方式
可以分为协议收购、要约 收购和竞价收购。
按交易动机
可以分为善意收购和恶意 收购。
兼并与收购的动因
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兼并收购,企业可 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反垄断审查风险
1 2
审查流程
各国政府对反垄断审查的流程和标准可能存在差 异,需要充分了解并应对。
并购规模
大型并购交易更容易受到反垄断审查机构的关注 和限制。
3
行业集中度
并购可能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增加反垄断审查 的风险。
其他风险与挑战
信息不对称风险
01
在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对目标公司的不完全
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法律尽职调查
审查目标公司的法律文件、合同、 知识产权等,确保其合法合规。
业务尽职调查
了解目标公司的业务模式、市场地 位、竞争优势等,评估其与公司战 略的契合度。
估值与定价
估值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 如市盈率法、折现现金流法等。
《兼并与收购》课件
![《兼并与收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e4d6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2.png)
监管内容:监 管机构对兼并 与收购活动的 监管范围和监
管重点
监管措施:监 管机构对违反 兼并与收购规 定的行为采取
的处罚措施
交易完成:双方签署协议,支付款项,完成股权转让等手续 整合开始:对目标公司进行业务、组织、人员等方面的整合 整合内容:调整公司战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等 整合风险:可能面临文化冲突、员工流失等问题,需要妥善处理
定义:指两个或多个在同一行业内的公司之间的兼并与收购
目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案例:例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 横向兼并与收购的优缺点:优点包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等;缺点包括可能引发反垄断审查、整合难度大、文化冲突等问题。
定义:纵向兼并与收购是指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 目的: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案例:苹果收购Beats耳机、谷歌收购YouTube 意义:促进产业链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加剧:收购方与目标公司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价格上升 行业波动:行业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收购后的经营困难 政策法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可能影响收购后的运营和盈利 信息不对称:收购方与目标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误判和决策失误
融资风险:兼 并收购过程中 需要大量资金, 融资不当可能 导致资金链断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兼并与收购的定义 兼并与收购的分类 兼并与收购的动因 兼并与收购的历史发展
兼并与收购的定义
兼并与收购的历史发展
兼并与收购的动因
兼并与收购的风险与挑战
目的: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降低成本、 获取资源等
兼并收购
![兼并收购](https://img.taocdn.com/s3/m/8ed7d33c0912a216147929b0.png)
兼并收购定义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
兼并收购简称并购。
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与并购意义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合并(Consolid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完成后,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
兼并收购-并购的实质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兼并收购-并购的动因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
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这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
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的多,尽管它会带来自身的不确定性。
具体到理论方面,并购的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应(Synergy)。
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
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和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
在具体实务中,并购的动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
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规模大的企业,伴随生产力的提高,销售网络的完善,市场份额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兼并与收购》课件
![《兼并与收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6cbe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e.png)
可能影响企业日常经营
大量使用内部融资可能会占用企业正 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外部融资-债务融资
• 债务融资定义:指企业通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借款来筹集并购资金。
外部融资-债务融资
资金规模大
债务融资可以筹集到较大规模的资金,满足大规模并购的需求。
交易执行与后整合
交易执行
后整合计划
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时间表,完成交易的各 项执行工作,确保交易的顺利完成。
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包括人力资源、财 务、业务等方面的整合。
整合实施
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按照后整合计划,逐步实施各项整合措施 ,确保并购后的企业稳定运营。
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绩效评估,分析整合 效果和协同效应的实现情况,持续改进和 完善整合计划和管理体系。
各国法律法规差异
国际并购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各 国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如公司法、证 券法、反垄断法等。
06
兼并与收购案例分析
国内并购案例
总结词
国内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案例,涉及产业整合、市场扩张等目的。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活动日益频繁。这些案例通常涉及产业 整合、市场扩张、技术升级等目的,如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等。这些案例具有中 国特色,反映了中国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02
兼并与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
在兼并与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反垄断法的问题,需要进行反垄断审
查。审查的内容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市场地位等。
03
反垄断审查流程
在兼并与收购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垄断审查,审查流程包括申报、初步
企业兼并与收购知识讲义
![企业兼并与收购知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51a7f2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c.png)
企业兼并与收购知识讲义企业兼并与收购知识讲义一、概述企业兼并与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企业的整合和扩大规模的行为。
企业兼并与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等。
二、常见类型1. 水平兼并:指两个同行业、同类型的企业合并,实现规模扩大。
2. 垂直兼并: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 集中兼并:指两个不同行业,但有相似经营活动的企业合并。
4. 多元化兼并:指两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实现资源整合和风险规避。
三、兼并与收购的意义1. 实现规模扩大: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
2. 优化资源配置:兼并与收购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增强话语权: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实现对行业的控制权,提升话语权。
4. 降低成本: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实现合并效益,降低成本。
5. 创造价值: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有机会获取对方的核心技术、品牌和客户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兼并与收购的过程1. 调查与策划:企业在进行兼并与收购前,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兼并的可行性,并进行兼并策略的制定。
2. 商务谈判:在商务谈判阶段,双方就兼并细节进行协商,包括价格、交易结构、合并后人员安排等。
3. 审批与合同签订:兼并与收购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同时签订合同以确保兼并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
4. 合并整合与运营:合并完成后,企业需要进行整合,包括人员整合、业务整合等,确保兼并后的企业能够顺利运营。
五、成功兼并与收购的要素1. 兼并策略:企业需要明确兼并的目标、动机和战略,制定出合理的兼并策略。
2. 价值评估:企业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包括资产评估、财务评估等。
3. 战略规划:企业需要做好兼并后的战略规划,确保兼并后能够顺利进行整合与运营。
4. 人员整合: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兼并后的人员岗位和角色,确保员工的稳定性和整合进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章 公司兼并与收购
![第七章 公司兼并与收购](https://img.taocdn.com/s3/m/eb953ceff8c75fbfc77db28e.png)
二、公司并购的资金筹措
• ㈢、金融机构信贷 在西方企业并购融资中, 在西方企业并购融资中,银行向企业提供的 往往是一级银行贷款。 往往是一级银行贷款。 ㈣发行债券 债券主要有企业债券、垃圾债券等。 债券主要有企业债券、垃圾债券等。 并购企业一般使用的企业债券有抵押债券和 担保债券。
二、公司并购的资金筹措
• 主要的融资方式 : ㈠、增资扩股 ㈠、增资扩股 如:1997年1月3日,辽河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 年 月 日 行股票, 月 日挂牌上市 募集资金6.9亿元后 日挂牌上市, 亿元后, 行股票,1月30日挂牌上市,募集资金 亿元后, 以承债方式收购锦西天然气化工厂95.7%的股权, 的股权, 以承债方式收购锦西天然气化工厂 的股权 成为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 成为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这种上市加 收购的方式被称为“辽化模式” 收购的方式被称为“辽化模式”,也是我国通过 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收购亏损但有市场前景的企业 的首例。 的首例。
第二节 企业并购的程序与资金筹措
• 一、企业并购的程序 • 二、企业并购的资金筹措
一、公司并购的程序
㈠、公司并购的一般模式 并购都要经过前期准备、方案设计、 并购都要经过前期准备、方案设计、谈判和整合四 个阶段 1、并购前期准备阶段: ⑴确定并购策略。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并 购策略,初步勾画出拟并购的目标企业的轮廓。 ⑵聘请财务和法律顾问。 ⑶搜寻、调查、确定目标企业。 ⑷并购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目标企业资产、财务、 税务、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的评价,分析并 购的可行性。
㈢、公司并购的发展
• 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 了五次并购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有其自身 的特点和背景,都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变化和特征。
兼并与收购
![兼并与收购](https://img.taocdn.com/s3/m/0942f5f5ddccda38376baff2.png)
Chapter 1 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的概念兼并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如承担债务、利润返还等)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这些企业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等同于《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不是新设合并)。
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这些企业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收购作为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法律意义。
我国《证券法》的规定是: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发现在外30%的股份时发出要约收购该公司股票的行为。
收购的对象一般有两种:股权和资产。
主要差别为:收购股权是购买一家企业的股份,收购方将成为被收购方的股东,因此要承担该企业的债权和债务;而收购资产则仅仅是一般资产的买卖行为,由于在收购目标公司资产时并未收购其股份,收购方无需承担该企业的债务。
相同点不同点项目兼并收购基本动因相似: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营;拓宽经营范围,实现分散经营或综合化经营。
都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外边扩张策略或途径被合并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复存在被收购企业可仍以法人实体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
都以产权交易为对象,都是企业资本经营的基本方式兼并后,兼并企业成为被兼并企业新的所有者和债权债务的承担者,是资产债权债务一同转换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多发生在被兼并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生产经营不正常时,兼并后一般需要调整其生产经营、重新组合其资产一般发生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产权流动比较平和在实际运作中兼并、合并、收购统称“购并”或“并购”,泛指为获取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企业并购的类型按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划分横向并购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生产经营同一种产品。
并购的主要目的主要是确定或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和垄断地位。
纵向并购并购双方在生产经营上互为上下游关系并购的主要目的是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产销一体化。
兼并收购业务管理知识分析
![兼并收购业务管理知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93e3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f.png)
兼并收购业务管理知识分析汇报人:日期:•兼并收购业务概述•兼并收购业务的风险与挑战•兼并收购业务的策略与技巧目录•兼并收购业务的流程管理•兼并收购业务的监管与法规遵循•兼并收购业务的成功案例分析01兼并收购业务概述兼并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通过一定的经济方式合并成为一个企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企业(收购方)通过购买另一企业(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从而控制该企业。
兼并收购的定义根据不同的标准,兼并收购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按照控制关系可以分为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按照是否通过中介可以分为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按照是否以现金为媒介可以分为现金收购和股权交换等。
兼并收购的分类企业进行兼并收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地位、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获取目标企业的优质资产和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等。
兼并收购的目的企业进行兼并收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通过兼并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等。
同时,兼并收购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等。
兼并收购的历史兼并收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许多大型的托拉斯。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兼并收购活动逐渐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兼并收购的现状目前,兼并收购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兼并收购活动不断增多,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
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兼并收购的方式和手段也不断创新和多样化。
02兼并收购业务的风险与挑战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对手的增加可能导致兼并收购方在竞标和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市场竞争加剧目标公司估值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对目标公司的估值可能因市场变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兼并与收购
![兼并与收购](https://img.taocdn.com/s3/m/11a3ff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f.png)
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是企业发展中常见的一种战略行为,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或与其他企业合并,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获取更多资源和优势,从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兼并与收购的定义、动机和影响,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兼并与收购的定义兼并与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份或全部资产,或两家公司合并成一家新的公司。
兼并与收购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兼并与收购的动机兼并与收购的动机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2. 资源整合: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冗余和重复部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品牌增值: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获得对方品牌价值,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4.技术升级: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获取对方的技术和专利,加快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5.风险控制:通过兼并与收购,企业可以控制竞争对手,降低市场风险。
三、兼并与收购的影响兼并与收购对企业和市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1.企业层面:兼并与收购可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和成长,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
同时也可能面临整合困难、文化冲突和管理问题等挑战。
2.市场层面:兼并与收购可能引发市场集中度增加,导致行业垄断程度加深,市场竞争减少。
也可能带来市场多元化和资源整合效应,提高市场效率和创新能力。
四、兼并与收购的案例分析1.2015年,美国百事可乐公司以约1050亿美元收购白酒巨头SABMiller。
这一兼并案例扩大了百事可乐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提高了其在白酒行业的竞争力。
2.2014年,中国移动收购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67.48%的股份,使中国移动进一步扩大了运营范围,提高了市场影响力。
3.2006年,Google以15亿美元收购YouTub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企业购并浪潮
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 特征: 属于混合并购 出现了强强并购 银行间兼并加剧
第四次企业购并浪潮
发生在1975至1992年间 特征: 并购范围广,形式多样 借款并购成为主要形式 投资银行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现象
第五次企业购并浪潮
发生在1994年至今 特征: 更多地表现为强强联合 企业并购一般以投资行为为主 政府的积极支持是本次并购的主旋律
新设合并
新设合并除了会产生一个全新的企业之外 ,其他方面都与吸收合并相同。合并是指 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终止以法人形式存 在,共同组织一家新的企业。即A+B=C
由10市商行合并新设的江苏银行获准开业
2006年11月17日,银监会以银监复 〔2006〕379号文件批复同意江苏省 内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 镇江、扬州、盐城和连云港等10家城市商 业银行合并新设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 称江苏银行)。
协议收购=善意收购
二、并购的类型
(三)按照出资方式(按并购实现方式) 1、承担债务式并购
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债务相等
的情况下,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 或部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方的资 产所有权和经营权。
二、并购的类型
2、现金购买式并购 (1) 现金购买资产式 (2) 现金购买股票式 3、股份交易式并购 (1) 股票互换式:以股权换股权 (2) 股票换取资产式:以股权换资产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4、降低资本成本 ①可实现规模融资,减少发行证券费用 ②减少资本成本。
(三)并购的三大效应
1、经营协同效应 2、管理协同效应 3、财务协同效应
第二节
西方公司购并理论
一、效率理论 Efficiency Theory 公司收购活动有利于提高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公司收购将带来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 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通过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 施蒂格勒
第一节
兼并收购概述
一、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的基本形式 收购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 票或资产而获得对该家企业本身或其他部 分资产实际控制权的行为。 1、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
第七章
兼并收购理论
第一节 兼并收购概述 第二节 西方公司购并理论 第三节 并购历史
企业
成长 途径
内部扩充 :利用留存盈利或外部筹资, 经过资本投资来扩大经营规模
特点:投入大、时间长、风险大
外部扩展 :直接与其他企业相结合,利 用现成设备、技术来扩大经营规模
特点: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
“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
四、自由现金流量假设
在公司购并活动中,自由现金流量的减少有 助于降低经理人的权利,从而化解经理人与 股东间的冲突,降低代理成本。 公司通过购并活动,适当地提高负债比率, 可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公司的价值。
五、市场势力理论与税负考虑
通过购并提高市场 占有率 市场竞争对手的减 少,可以增加公司 对市场的控制力。 同时应伴以规模经 济和协同效应的实 现
(一)并购协同效益的确定
CFt表示兼并后t时的净增现金流量 r表示净增现金流量应负担的风险调整贴现率, 通常认为等于目标企业权益所要求的报酬率 CFt=收入t-成本t-税负t-资本需求t 收入t表示并购净增收入; 成本t表示并购净增成本; 税负t表示净增税负; 资本需求t表示新投资要求的净增运营资本 和净固定资产。
二、并购的类型
(二)按是否通过证券交易所 1、要约收购(Tender Offer): 也称公开收购 ,是指一家公司绕过目标公司董事会,以高于 市场的报价直接向股东招标的收购行为
要约收购=敌意收购
2、协议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不通过证券交易 所,直接与目标企业取得联系,通过谈判、协 商达成共同协议,据以实现目标企业股权转移 的收购方式。
通过购并,降低 税负。 利用政府的减免 税收鼓励购并的 政 策 。
第三节 并购历史
第一次企业购并浪潮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特征: 横向并购为主 以国内兼并为主 投资银行发挥重要的作用 并购的非规范性
第二次企业购并浪潮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特征: 以纵向并购为主 出现了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互相渗透的并 购 国家出面并购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1、 收入上升 ①营销利得 ②战略益处 ③市场和垄断权力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2、成本下降 ①规模经济效益 ②纵向一体化的经济效益 ③资源互补 ④淘汰无效率的管理层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
3、合理避税 ① 利用亏损企业免税利益 ②增加负债能力获得利息免税利益 ③充分利用多余资金为股东避税;
第一节
兼并收购概述
2、收购股票 3、收购资产
二、并购的类型
(一)按行业关系划分 1、横向并购(Horizontal combinations) 2、纵向并购(Vertical combination) 3、混合兼并(Conglomerate combinations)
(1)产品扩张型并购:生产相关产品间的并购 (2)市场扩张型并购:一个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地 盘而对其他地区生产同类产品企业进行并购。 (3)纯粹的并购:生产和经营彼此间毫无联系的 产品或报务的若干企业之间的并购。
二、并购的类型
(四)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自身资产来支付 并购资金(按融资渠道分) 1、杠杆收购 (1)LBO: (leveraged buyout) (2)MBO :(Management Bug-Out) (3) ESOP收购(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2、非杠杆收购
(一)并购协同效益的确定
兼并企业通常必须向被兼并企业支付溢价。 例如,若被兼并企业的股价为5 0美元,兼并 方也许要支付6 0美元,这就产生了1 0%或2 0%的溢价。A企业在与B企业就溢价进行磋 商之前需要确定协同效益。 并购协同效益可以用以下这个常用折现模型 确定: 协同效益=∑CFt/(1+r) t
三、并购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 ),是指并购后企业 的总体效应大于并购前企业独自经营的效 应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1+1>2 。
(一)并购协同效益的确定
假设A企业准备兼并B企业。A企业的价值是 VA,B企业的价值是VB。(对于上市公司可 以合理地认为VA与VB分别等于A企业和B企业 外发股票的市场价值)。联合企业A B的价值 (VAB)与A、B两企业单一价值之和的差额 即为并购产生的协同效益。 协同效益=VAB-(VA+VB)
横向并购案例
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通过一系列横向并购发展壮大起来 的。该公司成立于1882年,早在20世纪20年代,它就通过一 系列横向并购,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其规模较大的并购 包括对马格诺利亚石油公司、通用石油公司和白鹰石油公司 的兼并。到了30年代,在美国实业界并购浪潮的推动下,美 孚公司又相继兼并了真空石油公司、润滑油冶炼公司、南美 海湾石油公司和哥伦比亚石油公司等,成为美国最大的五家 工业公司之一。到90 年代,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仅次于埃克 森公司的第二大石油公司和第三大工业公司。1998年12月, 由于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亚洲市场需求不旺,国 际油价一跌再跌,迫使石油巨头纷纷走上追求规模效益的并 购之路,美孚石油公司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宣布合并,并购交 易额涉及863.55亿美元,合并后新公司的规模大大超过原世 界第一大石油公司—英荷壳牌公司,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新 霸主。
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一家企业被另一家企业吸收。 兼并企业保持其名称和身份,并且收购被兼 并企业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吸收合并的目标 企业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经营实体而存在。即 A+B=A
2007年中国铝业吸收合并包头铝业 Nhomakorabea
10月12日中国铝业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及第一次A股类别 股东大会、H股类别股东大会,分别批准了以新增A股股份 换股吸收合并包头铝业及签订《吸收合并协议》的议案。 根据中国铝业与包头铝业在7月下旬公布的相关预案说明 书,参与换股的包头铝业股东和提供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 所持有的每1股包头铝业股份可以换取1.48股中国铝业新 增A股股份。 而完成换股吸收合并后,将以中国铝业为合并完成后存续 公司,包头铝业全部资产、负债和权益将进入中国铝业, 包头铝业法人地位将被注销。换股完成后,中国铝业新增 A股股份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信息信号理论
股票收购传递了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信息,目标 公司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股价就会重新估 值。 收购要约的公布或关于收购的谈判将传达某种 信息,告知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应从事更有效率 的管理活动。 案例:君安证券公司对深万科的“改革倡议”
三、代理问题与管理者主义
收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收购提供一种控制代理问题的外部机制。 管理者主义 代理人的报酬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因此, 代理人有动机通过收购使公司规模扩大。 骄傲假说 收购者在评估目标公司时往往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