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培训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敏灸简介
江西热敏灸的特点:
1、规模大:江西省中医院各科室都在使用;江西省48 家 市、县中医院针灸科在使用,全国27个省 市医院在使用。
2、内涵深:江西热敏灸是在一项源于《内 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 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灸新疗法。
3、疗效好: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 热敏灸对20多种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 认为: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
在耳垂区耳穴等。
表6 腧穴热敏化分布穴区
分布穴区(频次)
病例数
1
周围性面瘫
2 下 关(28)
3 风 府(31)
天 至 枢(18) 阳(24)
50
50 50
翳 风(30)
大肠俞(31) 风 门(35)
功能性便秘 支气管哮喘
上巨虚(24) 次 髎(30)
排卵障碍性不孕
面瘫 三叉神经痛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排卵障碍性不孕 痛经 勃起功能障碍 合计
43 38 40 44 38 46 39
40
31 38 26 42
84/88
44/48 45/47 45/51 65/66
规律一: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 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 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 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 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激大反应”;
规律二: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 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当受到 艾热刺激时呈现喜热、透热、 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 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 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而皮肤下深部组
织甚至胸腹腔脏
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 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
远离施灸部位产生
酸、胀、压、重、 痛、麻、冷等非热 感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 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 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 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 感立即缓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 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 显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 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 肠功能明显改善。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灸性感传出现率(%) 热敏化腧穴 非热敏化腧穴
规律七:
腧穴热敏化的艾 灸反应能客观显示。
说明: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
非热敏化腧穴艾灸的红外显示
说明:艾灸左侧肾俞,患者感觉局部热感。
规律八、
探敏取穴施灸能显 著提高临床疗效。
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我们的研究表明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 发动循经感传,出现 率达95%左右,而非 热敏化腧穴循经感传 出现率仅15%左右, 说明艾灸热敏化腧穴 能高效率发动感传。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
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 (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
感)。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
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规律三:
腧穴热敏化具有普 遍性
规律四
腧穴热敏化的类型、 部位、面积、强度具有动 态性
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 强度的动态性
1、透热: 灸
热从施灸点皮 肤表面直接向
深部组织穿透,
甚至直达胸腹
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 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或微)热,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 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表7 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
热敏化腧穴 病种 病例数 感传/ 总数 62/66 71/77 43/49 65/67 43/46 68/71 78/81 感传激发率 (% ) 93.94 92.21 87.76 97.01 93.48 95.77 96.30 感传/ 总数 5/23 9/45 8/36 10/39 10/48 9/51 3/11 压痛点 感传激发率 (%) 21.74 20.00 22.22 25.64 20.83 17.65 27.27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 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 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为
43.50%,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二者
有显著差异,热敏化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高 (P<0.05);不同疾病之间经穴与热敏化腧 穴的重合率没有显著差异,压痛点与热敏化腧 穴的重合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
50 50 50 50
子
宫(24)
卵 关 太 肺
巢(22) 元(39) 阳(30) 俞(36)
关 子 风
元(14) 宫(37) 池(20)
痛经 感冒 过敏性鼻炎
次 髎(40) 上印堂(32) 上印堂(41)
大肠俞(35)
表6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
规律六: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 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 现率)乃至气至病所。
95.45
91.67 95.75 88.24 98.48
3/13
6/28 7/26 7/31 5/13
23.08
21.43 26.92 22.58 38.46
43
32 540
71/72
50/58 834/887
98.61
86.21 94.02 **
6/18
4/10 92/392
33.33
40.00 23.47
规律五:
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 有证侯相关性
腧穴热敏化的分布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腧穴热敏
化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阐
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 殖系统等20种疾病,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穴 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