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的性能

合集下载

水产品中氯霉素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905)

水产品中氯霉素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905)

附件5水产品中氯霉素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905)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水产品中氯霉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产品中氯霉素的快速测定。

2 原理本方法的测定以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为基础。

样品中的氯霉素经有机试剂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复溶后,氯霉素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抑制了抗体和微孔膜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氯霉素含量进行定性判定。

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 规定的二级水。

3.1 试剂3.1.1 正己烷。

3.1.2 丙酮。

3.1.3 乙酸乙酯。

3.1.4乙腈3.1.5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

3.1.6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3.1.7 氯化钠3.1.8 复溶液:称取0.12 g磷酸二氢钠(3.1.5)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成溶液A;称取磷酸氢二钠7.16 g (3.1.6)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成溶液B。

取溶液A 2.8 mL、溶液B 7.2 mL、氯化钠(3.1.7)0.85 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得磷酸盐缓冲液,即为复溶液。

3.1.9丙酮-正己烷(1+9):丙酮(3.1.2)、正己烷(3.1.1)按体积比1:9混匀。

3.1.10丙酮-正己烷(6+4):丙酮(3.1.2)、正己烷(3.1.1)按体积比6:4混匀。

3.2 标准物质氯霉素标准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之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98.6%。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配制3.3.1 氯霉素标准储备液(1 mg/mL):精密称取氯霉素标准物质(3.2)10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3.1.4)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 mg/mL的氯霉素标准储备液。

氯霉素滴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

氯霉素滴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

氯霉素滴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氯霉素滴耳液是临床上治疗外耳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临床常用的剂型有水剂、油剂和复方制剂。

水针用于外耳道异物及细菌感染的防治。

其制备方法与剂型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制剂也不同于水剂制剂多为滴药形式,具有刺激性和毒性较小、价格低廉等特点。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下。

本实验为氯霉素滴耳液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完成任务。

一、实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参照药品标准建立了相应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并对所需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记录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多种方法。

本实验采用超微粉量比色法进行验证测定。

采用质谱法,进行溶液组分分离。

分别于25℃条件下进行24 h的蒸馏沉淀测定氯霉素含量(Al、 Cl)、盐酸氯丙嗪(HCl)的质量分数和乙酸乙酯乳油含量。

检测方法:加药试剂盒中用水稀释后加至100 mL离心管,然后吸取5 ml到容量瓶中(注意各容量瓶间距不应超过1 ml),加入5%~10%的乙酸铜溶液,摇匀;加温至50℃备用;摇匀,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1、将上述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一定的浓度,用注射器注入耳朵,使其滴注(10 ml/孔)。

滴注完后,将药液用纱布吸干,以保证滴注药物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如发生眼痛、流泪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滴注。

治疗过程需用鼻导管呼吸(不需耳塞)。

滴数每次5~10滴,每日3次,或每6~7天1次,但每天不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30 min。

不能自行增加滴注浓度(如1%碘酒100 ml兑0.9%氯化钠滴耳液50 ml,如果耳内有水,不需滴入耳内)、避免滴入过多液体(5 ml/孔)。

2、将上述溶液倒入适量的超微粉量比色液,使溶液中的溶解度达到一定的要求,以确保本实验中杂质去除率为100%。

待溶液溶解后,用1 mL氯化钠缓冲液稀释后,依次加入1.5 mL乙酸银缓冲液,调成滴耳液溶液。

然后用1 mL氯化钠缓冲液(100μ L)或2 mL氨水调节 pH值至7.4左右(pH值为7~8时),用滴耳液混合物加入0.1%(pH值为7~8时)硝酸铜缓冲液进行调节,以增加实验效果。

抗生素的种类

抗生素的种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育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6-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胞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B-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进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rns),B-内酰酶抑制剂(BTaetanI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贰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碉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平安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八)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公平。

(九)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喀淀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笛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P坐类。

(十)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一)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肿、毗嗪酰胺等。

(十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抱霉素。

名称名称别名青霉素G节青霉素;盘尼西林苯嗖青霉素钠苯噗青霉素钠;苯嗖青;苯嗖西林钠;新青II;新青毒素H邻氯青霉素钠邻氯苯甲异恶噗青霉素钠;邻氯西林;氯哩青;氯哇青霉素;氯喋西林氨茶青霉素安比西林;氨必仙;安西林;氨节青;氨节西林;潘别丁羟氨卡青雹素阿莫西林;阿莫仙;强必林氧哌嗪青霉素钠哌氨节青霉;素钠:哌拉西林钠普鲁卡因青霉素G节青霉素普鲁卡因;普青;青霉素混悬剂复方节星青霉素三效青霉素乙氧莱青霉素钠新青川;新青霉素川双氯青霉素钠二氯苯甲异恶喋青霉素钠;双氯苯哇青霉素钠;双氯青;;双氯西林氟氯苯噗青霉素钠氟氯苯甲异恶嗖青霉素钠;氟氯青;氟氯青霉素钠;氟氯西林;氟沙星氮卓眯青霉素双脂匹美西林氨节青霉素吠酯氨茶青霉素碳酯氨羊青霉素甲戊酯;氨羊青霉素碳酸二酯甲烯氨节青霉素钠氨氯青霉素钠氨噗青霉素钠;氨嘤西林;白萝仙;白梦仙;复方安比西林;淋必清比氨青霉素比陕氨羊青霉素;比吠青霉素;比映西林;匹吠西林阿莫西林-氟氯西林新灭菌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克菌缩酮氨节青霉素钾海他西林粉印节青霍•素钠竣节青霉素印满酯苯咪喋青霉素叠氮西林;阿洛西林钠美洛西林硫苯咪噗青霉素蔡咤青霉素氯霉素硬脂酸酯硬脂酸氯霉素匹氨青霉素匹氨西林竣节青霉素钠卡比西林;竣茶青;竣节青霉素钠;峻节西林吠节青霉素钾吠氨西林;吠料茶青霉素;吠喃山料节青霉素磺茶青霉素钠磺西林峻曝吩青霉素钠的卡西林;曝卡青霉素;替卡西林氮卓豚青霉素美西林;盐酸美西林节星青霉素G本新青霉素;苯乙二胺青霉素G;苯乍生;比西林;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节星青青霉素V钾苯氯甲基青霉素钾喳诺酮类(含针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种类1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IIinGs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苇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羊青霉素钾一,以及头抱类、非典型类B-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节、绪论1、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①品种多,更新速度快;②生产工艺复杂,需用原辅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大;③产品质量要求严格;④大多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⑤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性的;⑥“三废”多(废渣、废气、废液),且成分复杂,严重危害环境。

2、名词(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3、清洁技术的目标:分离和再利用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零排放”的循环利用策略。

4、清洁技术当前研究内容:①原料的绿色化;②化学反应绿色化;③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④研究新合成的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5、名词(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6、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研究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工业生产工艺研究。

第二节、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名词(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2、名词(半合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

3、IND:研究中新药。

4、(填空题):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5、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入手,然后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6、如何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①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②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的部位;③考虑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④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⑤若为手型药物还需考虑手型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

氯霉素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氯霉素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氯霉素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金久善;李庆怀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学报》
【年(卷),期】1992(23)2
【摘要】按饲料的0.06%、0.1%、0.15%的比例添加氯霉素、饲喂2~60日龄的肉鸡,虽然对鸡白痢、禽伤寒等疾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少死亡率。

但对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免疫器官、骨髓和红、白血球生成等呈现明显的抑制和损害,本试验初步表明,长期内服氯霉素可引起鸡的慢性应激反应。

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氯霉素对肉鸡的生长增重既没有促进作用,也无明显的抑制现象。

根据血液氯霉素浓度的测定表明,防治鸡疾病,饲料添加0.06%的氯霉素是有效的、毒性相对较小的剂量,但也不应长期服用。

【总页数】1页(P172)
【作者】金久善;李庆怀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312.4
【相关文献】
1.氯霉素对肉鸡骨髓和免疫器官的影响 [J], 范国雄;金久善
2.氯霉素对肉鸡血糖影响的研究 [J], 梁礼成;金久善
3.低聚壳聚糖和丁酸钠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J], 王康凌
4.低聚木糖和包膜丁酸钠对肉鸡肠道发育、肠黏膜免疫功能和盲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J], 罗丹;李蛟龙;邢通;张林;高峰
5.黄芩素对22~63日龄湘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血脂状态及肉品质的影响 [J], 高书锋;雷平;李咏梅;王升平;龚平;曾奥;曾发姣;舒燕;周小玲;周映华;缪东;刘惠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菌药物分类(头孢分代)

抗菌药物分类(头孢分代)

抗菌药物分类一、β—内酰胺类(一)青霉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二)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开发年代1962—1970,代表药物为头孢唑林):头孢噻吩钠(先锋1)、头孢噻啶(先锋2)、头孢氨苄(先锋4)、头孢唑林(先锋5)、头孢拉定(先锋6)、头孢羟氨苄(先锋9)、头孢匹林、头孢硫脒、头孢来星、头孢曲嗪、头孢沙定、头孢替唑、头孢乙腈第二代头孢菌素(开发年代1970-1976,代表药物为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肟)、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丙烯、头孢尼西、头孢雷特(别名头孢氨甲苯唑,头孢来尼、氨苄唑头孢菌素,抗菌性质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近,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注意事项参见头孢孟多)、头孢孟多、头孢布宗钠(为头霉素衍生物,其抗菌作用与头孢美唑近似。

系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有良好的抗菌力;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极为稳定,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也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头孢拉宗钠对假单胞菌无效.头孢拉宗钠与其它头孢菌素类作用机制相似,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开发年代1977—1984,代表药物为头孢噻肟):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先锋必)、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替坦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地秦头孢噻腾头孢地尼头孢特仑头孢拉奈拉氧头孢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罗齐、头孢布坦氟莫头孢、头孢磺啶、头孢本品尚对细菌壁中肽聚糖生成脂蛋白起妨碍作用)、头孢特仑、拉氧头孢(半合成的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抗菌性能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抗菌谱与头孢噻肟近似,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克雷白杆菌、各型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杆菌等常对该品高度敏感。

氯霉素眼药水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氯霉素眼药水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靠性。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 以建立氯霉素眼药水产品的 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为产 品的注册和上市提供科学依 据和技术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氯霉素眼药水一般采用滴眼的方式给药,使用时需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以免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它通过高压泵将不同成分的混合物注入色谱柱,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氯霉素眼药水的高效液相 色谱分析
• 引言 • 氯霉素眼药水的制备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氯霉素眼药水的HPLC图谱分析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氯霉素眼药水简介
氯霉素眼、 角膜炎等。氯霉素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等特点,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 性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回收率和线性范围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氯霉素标准品到 氯霉素眼药水中,可以测定方法的回 收率和线性范围,从而评估该方法在 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与微生物学方法的比较
将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微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可以评估两种方法在测定氯霉素眼药水中的氯霉素含量时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与其他色谱方法的比较
通过不断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提高氯霉素眼药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质量控制的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为氯霉素 眼药水提供了有效的质量控 制手段,可以确保产品的质
量和安全性。
分析结果可以用于监控生产 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 题,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

奶制品中的抗生素

奶制品中的抗生素

有抗奶的产生、检测及控制追根溯源:早在1877年Pasteur和 joubert 已经认识到微生物产品可能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1928年青霉素被发现,直到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才被分离纯化用于与人疾病治疗,抗生素在动物疾病上的应用也基本上同步开始,而上世纪50年代,研究发现抗生素对畜禽有促生长作用,从此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随后饲料添加抗生素日益成为兽用抗生素的主要部分。

一、原因牛奶及其制品是人尤其是婴幼儿的主要营养食品,但残留抗生素的牛奶会严重危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主要有:对泌乳期奶牛用药不当;违反国家规定把抗生素作为奶牛饲料添加剂使用;使用未经彻底清洗和消毒挤奶工具和贮奶设备造成牛奶中抗生素的污染;在牛奶中掺杂各种抗生素防止牛奶酸败等原因。

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合理地使用和滥用饲料添加剂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抗生素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抗生素对人体存在许多副作用。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针对畜牧业中抗生素和添加剂滥用,以及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等现象实施了愈来愈严格的监控。

世界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食品法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量限量都有明文规定,欧盟(EC)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有严格规定,禁止抗生素残留超过最高残留限量的牛奶及制品上市。

2001年,我国农业部实施《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对新鲜牛乳的卫生指标明确了“抗生素不得检出”。

二、危害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牛奶,造成抗生素残留,就形成有抗奶,它属于异物污染,是不能食用的异常乳。

而且实验证明,由于一般抗生素对热的稳定性高,牛奶加热杀菌无法将其破坏,实际收效并不明显,混有抗生素牛奶的原料乳加工成消毒奶等乳制品后,仍有大部分抗生素残留。

长期饮用有抗奶会使正常人被动接受、积累抗生素,造成人体生理紊乱,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当患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效果下降、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确诊,贻误治疗时机。

氯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合成论文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ing technique)是对目标化合物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一种聚合物制备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是一种具有较强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仿生材料,其具有类抗体的特异性、高选择性、高强度等优点,另外还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模板分子可回收重复利用等特点,使其在色谱分离、传感器、模拟酶催化、膜分离及固相萃取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一种杀菌力极强的广谱抗生素,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性、稳定的药性、低廉的价格,而广泛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

但研究发现CAP对骨髓和新生儿有较大的毒性,易引起人体血中毒,导致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因此,欧盟、美国均在法规中规定CAP的残留限量标准为“零容许量”。

我国农业部规定CAP及其盐、脂等在食品动物的所有可食组织中不得检出。

CAP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气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以及免疫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等等。

由于样品中的CAP残留浓度低,基体成分复杂,且常规样品前处理方法步骤繁琐,严重限制了常规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样品中CAP残留的有效检测。

样品的提取、富集和净化是残留物分析的关键步骤,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基质固相分散(matrixsolid-phase dispersion,MSPD)等样品预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SPE是兽药残留分析常用的样品处理与富集方法之一。

常规的基于反相或离子交换作用的固相萃取材料在兽药残留检测应用中往往选择性较差,给后面的仪器分析造成困难。

利用MIP的分子识别能力,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可望实现有选择的固相萃取,克服生物样品体系复杂、预处理手续繁琐等因素,在富集待分析物的同时,除去大部分干扰组分,从而方便仪器分析,是发展痕量分析方法的重要途径。

药学临床药学药理学题

药学临床药学药理学题

药学——临床药学药理学(药剂专业掌握)单选题(63题,共63分)1.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正确的是(1分)A.药物作用增强B.药物代谢加快C.药物排泄加快D.暂时失去药理活性E.药物转运加快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分答案解析: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属于结合性药物,类似药库的作用。

特点即为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体积增大,不易通过血管壁,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2.普鲁卡因青霉素之所以能长效,是因为(1分)A.改变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B.抑制排泄C.减慢了吸收D.延缓分解E.加进了增效剂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分答案解析:因为普鲁卡因是一种麻醉剂,它可以使血管收缩,组织渗出减少,从而阻碍了青霉素的吸收,所以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后吸收缓慢。

知识点1:药物的体内过程知识点2:排泄难度:13.以下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1分)A.庆大霉素B.两性霉素BC.氨苄西林D.四环素E.氯霉素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分答案解析:该品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

除了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厌氧菌外,多数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非典型分枝杆菌属、螺旋体也对该品敏感。

知识点1:抗菌药的临床应用知识点2:四环素类难度:14.有关喹诺酮类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1分)A.萘啶酸为本类药物的第一代,仅用于尿路感染,其作用弱B.吡哌酸对尿路感染有效外,用于肠道感染及中耳炎C.第三代该类药物的分子中均含氟原子D.本类药物可以代替青霉素G用于上呼吸道感染E.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分答案解析:喹诺酮类是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某些品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其不能代替青霉素G的作用。

知识点1:抗菌药的临床应用知识点2:合成抗生素难度:25.应用乙醚麻醉前给予阿托品,其目的是(1分)A.协助松弛骨骼肌B.防止休克C.解除胃肠道痉挛D.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E.镇静作用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分答案解析:阿托品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包括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血管循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抗生素的分类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 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链霉素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

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

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和泌尿道感染等。

金霉素也叫做“氯四环素”,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

金霉素的盐酸盐是金黄色的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

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肺炎、沙眼、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氯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在Nafion分散的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方晓雪谭学才*吴佳雯胡琪李焘(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西南宁 530008)摘要纳米石墨烯修饰电极对氯霉素的检测,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V)在0.1 mol/L NH3-NH4Cl (pH=9.4)缓冲溶液中,考察了各种实验条件如支持电解质浓度、pH、修饰剂用量、富集电位及时间对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

在-0.4 V下富集100 s后测定氯霉素的溶出峰电流在浓度5.0×10-7~8.0×10-4 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3.7×10-7 mol/L。

结果表明纳米石墨烯修饰电极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且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于药剂中氯霉素含量测定。

关键词氯霉素;纳米石墨烯;Nafion;差分脉冲伏安法1 引言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自然得到或化学合成,它可以以片剂、胶囊、滴眼液、滴耳液等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疗效良好。

氯霉素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其通过阻断转移核糖核酸(RNA)为可溶性核糖体,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氯霉素的低成本及优良的抑菌效果,它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应用于动物及水产品传染性疾病的控制[1]。

但对于易受感染的人来说,氯霉素会严重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功能,更甚者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或者粒状白细胞缺乏症[2]、灰婴综合征。

长期微量摄入氯霉素还会导致视力障碍、视神经炎,严重甚至会失明或者机体正常菌群失调,造成胃肠道不适[3]。

由于这些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专家委员会提出CAP不得在动物食品中检出。

因此,快速、准确且灵敏的检测氯霉素含量成为当今重要课题。

目前文献报道的测定氯霉素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1,4],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S-MS)[5,6],近红外光谱[7],荧光衍生法[8]、毛细管电泳法[9,10],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昂贵并且操作过程较繁琐,因此,研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检测效果好的检测氯霉素的方法尤为重要。

氯霉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氯霉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氯霉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氯霉素简介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它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

氯霉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并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之一。

氯霉素的作用氯霉素具有以下主要作用:1.抑制细菌生长:氯霉素通过靶向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

2.广谱抗菌作用:氯霉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沙门菌等。

3.穿透能力强:氯霉素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能够有效地穿透细菌细胞膜,发挥其治疗作用。

氯霉素的功能主治氯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1.呼吸道感染:氯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具有显著的疗效,可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氯霉素具有抗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等消化道病原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泻、肠炎等消化道感染。

3.伤口感染:氯霉素能够有效地治疗伤口感染,减轻感染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4.泌尿道感染:氯霉素对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5.结膜炎:氯霉素眼药水是治疗结膜炎常用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结膜炎症状。

6.霍乱:氯霉素是治疗霍乱的一种重要药物,能够有效抑制霍乱弧菌的生长,减少霍乱的传播。

7.寄生虫感染:氯霉素可用于治疗阿米巴病、疟疾等寄生虫感染。

注意事项在使用氯霉素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氯霉素属于处方药物,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

2.调整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性等因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氯霉素的用药剂量。

3.避免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可能对氯霉素过敏,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避免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请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氯霉素。

采用配有RADAR功能的Xevo TQD分析鸡肉中氯霉素

采用配有RADAR功能的Xevo TQD分析鸡肉中氯霉素

采用配有RADAR功能的Xevo TQD分析鸡肉中氯霉素氯霉素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性抗生素,被广泛地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控制和治疗。

由于其致病与致癌风险,被禁止使用于人类食物来源的动物中。

在欧洲,任何动物来源的食品中氯霉素的最低残留限量(MRPL)为0.3μg/kg,其它国家也采用相似的标准。

由于基质的复杂性,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的开发工作经常受到挑战。

在LC/MS/MS的离子化过程中,共流出的基质成分很可能和被分析物发生电离竞争干扰,导致被分析物信号的抑制或增强。

因此,在方法开发过程中有必要关注到这些潜在的基质效应,并最大程度地消除或者降低它们对被分析物定量造成的影响。

最大程度地减少基质成分也有助于保证方法的可靠性。

在进行MS/MS定量方法开发时,可以同时使用全扫描功能对背景的基质干扰进行监测,表现出了仪器设计上的重要进展。

Waters?Xevo?TQD采用RADAR功能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技术平台,可以帮助在得到MRM(多反应监测)数据的同时还得到基质背景的全扫描数据,从而使方法开发变得更加快速,可靠。

在方法开发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数据采集模式可以了解背景信息,有利于帮助优化色谱条件。

图1展示了氯霉素MRM的色谱图,以及两种不同的鸡肉样品的全扫描MS基峰强度(BPI)色谱图。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以5%有机溶剂作为起始条件时,氯霉素出峰的同时背景基质也有很高的共流出。

通过将方法修改为以20%有机溶剂开始,氯霉素在基质干扰较小的条件下被较快地洗脱出来(0.82min)。

从获取的全扫描背景信息的获取也证明两种不同的鸡肉样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两种样品都用有机鸡胸肉制备;但是,根据RADAR BPI 色谱图中的观察结果,两种样品中的基质影响有很大的差别。

该信息在方法开发过程中帮助做出翔实的决定。

在常规的分析中,对于样品在基质中发生变化而分析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给出了佐证信息。

配备ACQUITY UPLC?系统的Xevo TQD可以用来进行鸡肉中痕量氯霉素的常规定量检测。

氯霉素(全合成抗生素)

氯霉素(全合成抗生素)

氯霉素是一种抑菌类抗生素,由大卫·戈特利布(David Gottlieb)于1947年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土壤内的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成功分离,再于1949年合成并引入临床试验。

氯霉素是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广谱抗生素,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起著作用。

它因价钱低廉的关系,现时仍然盛行于一些低收入国家;但在其他西方国家经已甚少使用,这是由于它的副作用的关系:会引致致命的再生不良性贫血。

现时,氯霉素主要是用在医治细菌性结膜炎的眼药水或药膏上用途氯霉素有着很广泛的活跃性,能有效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大部份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性生物。

它却不能对抗绿脓杆菌或肠杆菌属的品种。

而对于类鼻疽伯克氏菌,则只有一点效用,但经已由头孢他啶及美罗培南取代。

在西方,氯霉素的使用主要限制在外用上,这是因它有导致再生不良性贫血的风险。

最初氯霉素只用于治疗伤寒,但现时出现能对抗多种药物的伤寒杆菌,显示氯霉素只能抑制某些细菌。

氯霉素亦能用作耐四环素霍乱的第二线治疗。

由于氯霉素对脑脊液高渗透性(远比头孢菌素的高),它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致脑脓疡的第一选择。

它亦可用在治疗由多种生物引致或不明原因的脑脓疡。

氯霉素能有效地抑制三种主要引致脑膜炎的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

在西方,氯霉素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的脑膜炎病人。

而有建议家庭医生须配备有氯霉素的静脉制剂,在一些低收入国家,世界卫生组织亦建议使用氯霉素油剂作为脑膜炎的第一线治疗。

在美国,当包括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病及落矶山斑点热的区分诊断未有结果前,氯霉素被用来作为小孩热病及紫斑的经验治疗。

因氯霉素对乳酸肠球菌有抑制作用,它亦会被用作治疗万古霉素抗药性肠球菌。

[编辑] 药理氯霉素能控制细菌核糖体的肽酰转移酶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

氯霉素可以通过阻止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50S亚基A位点的结合来抑制核糖体活动及蛋白质合成。

氯霉素

氯霉素
为了防止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 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 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药物 在体内蓄积。因此,早产儿及出生两周以下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1L/kg。蛋白结合率约为50%~60%。血消除半衰期(t1/2b)成人为1.5~3.5小 时,肾功能损害者为3~4小时,严重肝功能损害者血消除半衰期(t1/2b)延长(4.6~11.6小时),出生2周内 新生儿血消除半衰期(t1/2b)为24小时,2~4周者为12小时,大于1月的婴幼儿为4小时。在肝内游离药物的90%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无活性的氯霉素单葡萄糖醛酸酯。在24小时内5%~10%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排泄,80%以无活 性的代谢产物由肾小管分泌排泄。透析对本品的清除无明显影响。
氯霉素
抗生素
目录
01 理化性质
03 计算化学数据
02 分子结构数据 04 生化作用
05 急救措施
07 药典标准
目录
06 泄露应急处理 08 药物说明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抗生素,化学式为C11H12Cl2N2O5,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 乙酯,微溶于乙醚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氯霉素极稳定,其水溶液经5h煮沸也不失效。由于氯霉素分子中 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氯霉素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左旋异构体具有抗菌能力。
药典标准
01
来源(名 称)、含量 (效价)
02
性状
03
熔点
04
比旋度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在兽药中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

然而,氯霉素的使用会带来残留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因此,发展快速、准确、灵敏的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合规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等。

针对这些方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样品前处理的优化样品前处理对于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非常重要。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一般包括溶剂萃取、净化、浓缩等步骤。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操作繁琐、耗时长,且易引入背景干扰物。

因此,需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

一种可行的优化方法是固相萃取(SPE)技术。

该技术使用固定相材料将溶液中的目标物质富集、分离,具有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特点。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相吸附剂,可以实现氯霉素残留的富集和净化。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区域的反相固相萃取柱,来提高样品的净化效果和氯霉素的富集率。

2.仪器条件的优化在色谱分析方面,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对于提高分离效果和灵敏度至关重要。

针对氯霉素的分析,常用的色谱柱有C18和C8等,可以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柱型。

流动相条件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温度等参数来实现。

此外,应注意对于色谱仪器的保养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性能稳定性和精确度。

3.检测方法的验证和标准化检测方法的验证和标准化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验证方法包括确定灵敏度、线性范围、恢复率、精密度和特异性等。

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准曲线的建立也是验证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此外,还应参照相关标准和指南,确保方法满足国家和国际标准。

4.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技术在氯霉素残留检测领域取得了突破。

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电化学传感器和免疫分析等。

这些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好的优点,为氯霉素的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美正氯霉素试条标准

美正氯霉素试条标准

美正氯霉素试条标准美正氯霉素试条是一种用于快速检测水、食品等样品中氯霉素含量的检测工具。

其具备使用方便、快速结果、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水质监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以下是关于美正氯霉素试条的标准参考内容:一、试条的产品规格和性能要求:1. 试条的外观应整洁、无损坏,包装应密封完好,无渗漏情况;2. 试条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的最低检测浓度,并具备较低的检测限;3. 试条的特异性应与目标物氯霉素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反应能力,无明显的干扰物质影响;4. 试条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5. 试条的操作使用方便,并附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6. 试条的保质期应符合国家规定,在保存条件下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不变;7. 试条的包装应标明产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和生产厂家等信息。

二、试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将试条从保护袋中取出,注意避免直接接触试条的吸收区;2. 取一定量的待检样品,根据不同样本类型选择适当的提取液将样品与试剂液混合;3. 将待测液滴于试条的吸收区,注意避免溅出;4. 等待指定的反应时间,一般为5-10分钟;5. 将试条放入读取器中或直接用肉眼观察试条上的变化;6. 确认结果,结果的判断可根据试条上的阴阳性比较或读取器上的数值显示。

三、试条的注意事项:1. 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操作;2. 避免试条接触水分和湿度过大的环境,以免影响试条的性能;3. 注意保存试条时的温度,避免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4. 使用时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室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5. 试条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美正氯霉素试条标准应包括产品的规格和性能要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通过严格控制和管理试条的生产和使用,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霉素的性能
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

为广谱抑菌剂。

通过脂溶性可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主要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转肽
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抑制了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高浓度时或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呈杀菌作用。

氯霉素一般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强。

敏感菌有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等)及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

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也对本品敏感。

本品对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及乳酸杆菌、梭杆菌等也有相当作用。

但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均无效。

细菌对氯霉素有发展缓慢的耐药性,主要产生乙酰转移酶。

通过质粒传递而获得。

某些细菌的一些菌株(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因改变了细菌胞壁通透性,使氯霉素不能进入菌体而耐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